CN205768113U -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68113U
CN205768113U CN201620589337.5U CN201620589337U CN205768113U CN 205768113 U CN205768113 U CN 205768113U CN 201620589337 U CN201620589337 U CN 201620589337U CN 205768113 U CN205768113 U CN 205768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device
ink discharge
crossbeam
printing
pla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893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首斌
王文红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L-PRINTED GRAPH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L-PRINTED GRAPH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L-PRINTED GRAPH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L-PRINTED GRAPH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893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68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68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68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包括机架;横梁与喷墨装置,喷墨装置至少为两个,其设于横梁之上并可相对横梁运动,喷墨装置可独立的进行喷墨动作;用于放置打印介质的台板,台板至少为两个,其设于横梁之上,可独立的进行喷墨工作,并可独立的沿横梁的长度方向运动以及动力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两个可独立运动的喷墨装置与至少两个的台板的配合,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底色与图案的不间断喷印,无需购置丝网印花机与喷墨印花机等多套设备,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其避免了介质在不同设备间的转运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在一个横梁上安装多个喷墨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装置的整体体积,减少装置的空间占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花机。
背景技术
喷墨印花是一种在介质(如布料)上喷印墨水以形成图案的工艺,广泛应用于服饰加工等领域。实现喷墨印花的设备称之为印花机,通常的印花机都设有作为输出端的墨车或者喷墨头,通过墨车或者喷墨头的移动喷印出图案。
对于颜色较深的介质,其需要事先喷印上一层浅色的底色,然后在底色上面喷印图案,这样可以避免介质自身的颜色掩盖图案,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先将介质放在丝网印花机上印刷底色,然后再将介质放在喷墨印花机上喷印图案,然而这种方式需要购置丝网印花机与喷墨印花机两套设备,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介质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转运,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同一套设备上实现底色与图案快速喷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包括
作为承载结构的机架;
横梁与喷墨装置,喷墨装置至少为两个,其设于横梁之上,可独立的进行喷墨工作,并可独立的沿横梁的长度方向运动;
用于放置打印介质的台板,台板至少为两个,其设于喷墨装置的下方并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分布;
以及,用于驱动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喷头保湿工位,喷头保湿工位位于机架上对应横梁端部的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闪喷工位,闪喷工位位于机架上对应横梁端部的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前处理液喷涂工位,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位于机架上,台板可在横梁与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之间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台板可沿垂直于横梁的水平方向运动,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与横梁分别位于台板运动轨迹的两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测距装置,测距装置设于横梁上,用于测量喷墨装置相对于横梁的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测距装置包括沿横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磁栅或者光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驱动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为直线电机,该直线电机包括一沿横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定子,以及与喷墨装置数量对应相等的动子,动子分别与对应的喷墨装置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驱动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包括与喷墨装置数量对应的同步带组件,同步带组件包括设于横梁上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以及绕在主动轮、从动轮上的同步带,喷墨装置分别与对应的同步带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驱动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包括与喷墨装置数量对应的丝杠组件,丝杠组件包括设于横梁上且平行于横梁长度方向的丝杠,以及与丝杠螺接的螺母座,喷墨装置分别与对应的螺母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至少两个可独立运动的喷墨装置与至少两个的台板的配合,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底色与图案的不间断喷印,无需购置丝网印花机与喷墨印花机等多套设备,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其避免了介质在不同设备间的转运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在一个横梁上安装多个喷墨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装置的整体体积,减少装置的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梁与喷墨装置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横梁与喷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喷墨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隐藏一侧的喷墨装置。印花机包括机架100、横梁200、喷墨装置300、台板400以及驱动喷墨装置300运动的的动力装置。
喷墨装置300设于横梁200之上并可沿横梁200的长度方向运动,用于实现对介质的打印处理,台板400设于喷墨装置300的下方,用于放置并固定待打印的介质。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横梁200的长度方向记为X方向,垂直于横梁200的水平方向记为Y方向。
喷墨装置300可以采用常规技术,如喷墨小车等。横梁200上至少设有两个喷墨装置300,同时台板400也至少为两个,其位于喷墨装置的下方并沿横梁200的长度方向分布。以喷墨装置300与台板400的数量均为两个为例,该两个喷墨装置300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可以沿横梁200的长度方向运动,优选的,相邻台板之间的间距相等,喷墨装置进行等距运动即可以保证喷墨装置与介质对齐。
现有的印花机通常仅设有一个喷墨装置,然而单个喷墨装置难以满足快速喷印的要求,因此人们继续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即设置两个喷墨装置,其能够同步运动,并且能够分别喷印不同的颜色,该两个喷墨装置共同配合完成对介质的打印工作,即该两个喷墨装置运动至某一待打印的介质处,其中一个喷墨装置首先打印一种颜色,然后另一个喷墨装置打印另一种颜色,待两个喷墨装置均完成打印后再次同步运动至另一个待打印的介质处并重复上述动作,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缺陷:不同的喷印步骤所需的时间不一致,如第一次喷印速度通常会比后续的喷印速度块,这样即使第一个喷墨装置已经完成了当前的喷印工作,也需要等待后续的喷墨装置完成其喷印工作,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式,即喷墨装置可以独立的运动,此处的独立运动既包括喷墨动作的独立,同时也包括喷墨装置相对于横梁运动的独立,相对于现有喷墨装置同步运动并独立喷墨的方案来说,本实用新型中的喷墨装置既可以独立进行喷墨动作,也可以独立的相对横梁运动,如此不但可以解决上述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允许喷墨装置与介质具有更多的摆放方式,而不是局限于直线排列。
向一个喷墨装置300供应形成底色的染料(如白墨)并向另一个喷墨装置供应形成图案的染料(如彩墨)便可以实现对介质的快速喷印,具体的,两个喷墨装置300(为便于理解,该两个喷墨装置按照前后顺序依次称为第一喷墨装置与第二喷墨装置)从横梁200的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第一喷墨装置首先对位于前方的台板(同样的,该两个台板按照前后顺序依次称为第一台板与第二台板)上的介质进行喷印以形成底色,这一过程中第二喷墨装置保持静止;当第一喷墨装置完成第一次底色喷印后,其继续沿横梁200运动至第二台板处继续喷印底色,而第二喷墨装置则运动至第一台板处,对第一台板上的介质进行彩色喷印以形成图案;当第一喷墨装置完成第二次底色喷印后,其继续向前运动并进入待机位置,第二喷墨装置则运动至第二台板处喷印图案,当两处喷墨装置均已完成喷印工作后,二者反向运动至初始位置以待下一次动作。假设底色喷印所需的时间为10s,图案喷印所需的时间为20s,待喷印的介质为两块,对于第一块介质的喷印,现有方案与本实用新型所需的时间相等,均为30s;对于第二块介质的打印,由于现有方案需要等待前一喷印动作完成后才能进行后一喷印动作,因此喷印总时间为各步动作所需时间的叠加,即为60s,对于本实用新型,当第一块介质的底色喷印完成后可以马上进行第二块介质的底色喷印,当第二块介质的底色喷印完成时(耗费20s)第一块介质的图案喷印刚好完成,此时可以马上进行第二块介质的图案喷印,当第二块介质的图案喷印完成时所耗费的总时间为50s,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总时间仅由耗费时间较多的动作决定,相对于现有方案中由各个动作共同决定的方式来说其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还可以省去介质在不同设备间的转运环节,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当第二喷墨装置打印第二台板上的介质时,工人或者机械换料装置可以对第一台板上的介质进行更换,即在一处介质的打印过程中进行另一处介质的上下料,从而省去了单独更换介质所需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底色与图案的喷印,无需购置丝网印花机与喷墨印花机等多套设备,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最后,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横梁上安装多个喷墨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装置的整体体积,减少装置的空间占用。
上述实施例中喷墨装置300与台板400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其它实施例中二者的数量可以变化,如台板400可以设置多个,从而使喷墨装置在一次工作行程中可以打印更多的介质;同时喷墨装置300也可以设置多个,如一个喷印底色的喷墨装置加上多个喷印不同颜色的喷墨装置,或者是其它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喷墨装置300与台板400的数量可以对应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中,印花机还具有不同的辅助工位,如喷头保湿工位、闪喷工位与前处理液喷涂工位,其中喷头保湿工位可以使喷头在不工作时保持湿润,防止油墨凝固堵塞喷头,闪喷工位用于喷头在正式喷印前进行预喷以保证喷印质量,前处理液喷涂工位则可以在介质上喷淋处理液,该处理液可以改善打印质量。作为最优选的实施例方式,也是图1中所示出的装置,印花机包含有喷头保湿工位500、闪喷工位600与前处理液喷涂工位(图中未示出),喷头保湿工位500与闪喷工位600设于机座100上对应横梁200端部的位置,其中喷头保湿工位500位于外侧,闪喷工位600位于内侧,即喷墨装置300自喷头保湿工位500出发经过闪喷工位600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打印工作。更优选的,对应上述两个喷墨装置300,横梁200的两端均设有喷头保湿工位500与闪喷工位600,即喷墨装置300在未工作时分别停留在横梁200的两端,如果喷墨装置300的数量超过两个,则喷头保湿工位500的数量也将相应增加。
前处理液喷涂工位同样安装在机架100上,台板400可以在横梁200与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之间发生运动,即介质在打印之前先由台板400输送至前处理液喷涂工位进行处理,然后再返回至横梁的下方进行后续的打印,优选的,台板400可沿垂直于横梁200的方向(即Y方向)运动,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与横梁200分别位于台板运动轨迹的两端。
优选的,台板400分别由独立的动力机构驱动,从而可以独立的在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与横梁200之间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台板400由同步带机构进行驱动。
本实施例中的喷头保湿工位、闪喷工位与前处理液喷涂工位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如喷头保湿工位包括多个容器,该容器上方具有开口,内部存放有保湿液,其对应喷墨装置的喷头设置,所述喷头可由开口进入容器内部并浸入保湿液中,闪喷工位则包括一开有多个小孔的板,板放置在一容器的上方,喷头可悬停在板的上方进行闪喷,喷出的油墨经过小孔并最终存放在容器之内。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横梁200与喷墨装置300组合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喷墨装置300优选设于横梁200的侧壁之上,并且位于横梁的同一侧,此种方式所占据的空间最小,显然,喷墨装置300相对于横梁的位置有多种变形,如喷墨装置可以悬吊于横梁200的底部,喷墨装置300也可以是分列在横梁200的两侧。
此外,横梁200上还设有测距装置700,测距装置700可以采用常规技术如磁栅或者光栅等,本实施例中采用磁栅,磁栅用于测量喷墨装置300相对于横梁200的位置,其一方面可以与台板配合进行打印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喷墨装置300之间发生碰撞。
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横梁200与喷墨装置300组合的分解示意图,在横梁200与喷墨装置300之间设有驱动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作为动力装置的一个最优实施例,其为直线电机,具体包括一沿横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定子810(图中定子810设于横梁200的一侧侧壁,如果喷墨装置300位于横梁200的底部,或者分列于横梁200的两侧,那么定子810的安装位置也需要进行调整),以及与喷墨装置300数量对应相等的动子(图中未示出),动子分别与对应的喷墨装置300连接,通过向动子单独供电或者断电便可以实现各喷墨装置300的独立运动。现有技术中对于直线电机的使用均是一个定子对应一个动子,如果需要驱动多个装置运动,常规的做法就是设置多个直线电机,本实施例突破了现有手段的盲区,通过对普通直线电机进行改造,从而使得一套直线电机可以驱动多个喷墨车运动,实现了装置体积的最小化,同时不存在复杂的连接结构,降低了生产与安装的难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还设有水平导轨820,水平导轨820优选为两条,设于定子810的上下两端并与定子810平行,喷墨装置300上设有水平滑块(图中未示出),通过该水平滑块喷墨装置300可以相对水平导轨820滑动。
具体的,定子810与水平导轨820通过一安装板830与横梁200连接,安装板830固定在横梁的侧壁之上,其外表面设有三条水平的安装槽,定子810与水平导轨820分别嵌入相应的安装槽之内并由紧固件锁止。
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喷墨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喷墨装置包括外壳310与连接板320,连接板320位于外壳310侧壁311的外侧,其上设有动子840以及水平滑块850。
上述以直线电机作为动力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式,当然动力装置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如采用与喷墨装置300数量对应的同步带组件,同步带组件包括设于横梁上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以及绕在主动轮、从动轮上的同步带,喷墨装置分别与对应的同步带连接。
此外,也可以采用丝杠驱动,即动力装置包括与喷墨装置数量对应的丝杠组件,丝杠组件包括设于横梁上且平行于横梁长度方向的丝杠,以及与丝杠螺接的螺母座,喷墨装置分别与对应的螺母座连接。
动力装置还可以是其它的常规手段,在此不一一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台板首先带动待打印的介质沿Y方向运动至前处理液喷涂工位进行处理,处理液喷涂完成后台板带动介质复位至横梁的下方,喷墨装置经过闪喷后开始依次在介质上喷印底色与图案(喷印步骤具体见上述说明),喷印完成的介质随即由工人或者机械手卸下并换上新的介质,如此当喷墨装置完成一轮喷印后可以立刻开始下一轮喷印。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作为承载结构的机架;
横梁与喷墨装置,所述喷墨装置至少为两个,其设于所述横梁之上,可独立的进行喷墨工作,并可独立的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运动;
用于放置打印介质的台板,所述台板至少为两个,其设于所述喷墨装置的下方并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分布;
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保湿工位,所述喷头保湿工位位于所述机架上对应所述横梁端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闪喷工位,所述闪喷工位位于所述机架上对应所述横梁端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液喷涂工位,所述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台板可在所述横梁与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之间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可沿垂直于所述横梁的水平方向运动,所述前处理液喷涂工位与横梁分别位于所述台板运动轨迹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距装置,所述测距装置设于所述横梁上,用于测量所述喷墨装置相对于横梁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装置包括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磁栅或者光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为直线电机,该直线电机包括一沿横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定子,以及与所述喷墨装置数量对应相等的动子,所述动子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喷墨装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包括与所述喷墨装置数量对应的同步带组件,所述同步带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横梁上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以及绕在所述主动轮、从动轮上的同步带,所述喷墨装置分别与对应的同步带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喷墨装置运动的动力装置包括与所述喷墨装置数量对应的丝杠组件,所述丝杠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横梁上且平行于横梁长度方向的丝杠,以及与所述丝杠螺接的螺母座,所述喷墨装置分别与对应的螺母座连接。
CN201620589337.5U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Active CN205768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9337.5U CN205768113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9337.5U CN205768113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68113U true CN205768113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2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89337.5U Active CN205768113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681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2756A (zh) * 2016-06-16 2016-09-07 深圳市全印图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CN109866509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小里奥·马丁内兹 可运输的服装印花台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2756A (zh) * 2016-06-16 2016-09-07 深圳市全印图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CN109866509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小里奥·马丁内兹 可运输的服装印花台板
CN109866509B (zh) * 2017-12-01 2022-07-08 小里奥·马丁内兹 可运输的服装印花台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2756A (zh)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CN106079950B (zh) 一种组合喷印方法
CN105936186B (zh)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装置
CN101367296B (zh) 一种彩色喷印机及其喷印方法
CN101185922B (zh) 自动喷漆机
CN103635305B (zh) 用于生成地制造三维部件的设备及方法
CN107716856B (zh) 一种双喷头异孔径喷嘴的砂模并行打印装置及方法
CN205768113U (zh)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机
CN201287505Y (zh) 一种彩色喷印机
US20090056569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EP3374189B1 (en) Modular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200331023A1 (en) Coating Product Applicator, Application Installation Comprising Such an Applicator and Application Method Using Such an Applicator
CN105774213A (zh) 采用回转式托架和悬臂梁喷印装置的t恤印花系统及t恤印花方法
CN206186545U (zh) 一种椭圆形多台板结构白墨和彩墨双喷印数码印花机
CN202115067U (zh) 一种多功能壁纸印刷机
CN216069251U (zh) 数码喷墨染色机
CN105904836B (zh) 一种带喷墨印花的丝网印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68065U (zh) 一种可实现组合喷印的印花装置
CN108944069A (zh) 一种基于数码打印的印花设备与印花方法
CN107310270A (zh) 一种双平板双织物同时印花数字喷墨印花机与印花方法
CN205887249U (zh) 一种飞机导管标识环自动涂敷装置
CN207343068U (zh) 一种喷涂装置
CN201169111Y (zh) 新型走台式丝网印刷机
CN102173186A (zh) 直轨链转式丝网自动印植机
CN209633261U (zh) 3d打印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rinting machine that can achieve combination spray print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Pledgee: Shenzhen SME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SHENZHEN TEXTALK GRAPH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286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