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64505U - 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64505U
CN205764505U CN201620486716.1U CN201620486716U CN205764505U CN 205764505 U CN205764505 U CN 205764505U CN 201620486716 U CN201620486716 U CN 201620486716U CN 205764505 U CN205764505 U CN 2057645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gon
air bag
division board
filled protection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67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以兵
刘凤刚
杨永磊
王晓峰
刘卓
王傲宇
叶林青
娄全来
高艳军
娄全福
张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6204867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645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64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645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至少包括:由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组成的充氩保护区域;将所述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的传送机构;向所述充氩保护区域中充氩的充氩机构。采用对口器和充氩器根焊完成后,管线对口器和充氩器继续前进进行焊接,再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机构将由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组成的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对热焊区域进行充氩保护,不仅加快了复合钢管道的焊接速度,而且还保证了焊接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长距离复合钢管道焊接作业时,需要在管道内部充满氩气来对背部焊道进行保护,以防止背部焊道因较大的热输入量和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而发生氧化。
在站场、培训车间等场合进行复合钢焊接时,只需一次充氩即可完成整道焊口的焊接作业。但是,在进行长距离复合钢管道焊接时,当根焊完成后,由于热焊给予根焊的高温仍然会使焊道发生氧化反应,因此,当根焊完成后,不能立即撤离对口器和氩气保护装置,从而影响了复合钢管道的焊接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钢管道的焊接速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至少包括:
由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组成的充氩保护区域;
将所述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的传送机构;
向所述充氩保护区域中充氩的充氩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层至少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一气囊;所述第二隔离层至少包括:第二隔离板和第二气囊;所述充氩机构至少包括:充气管、出气管及气体存储装置;所述第一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中;所述第二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中;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均与管道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之间的区域为所述充氩保护区域;所述充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存储装置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充气管的出气端从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或所述第二隔离板通入所述充氩保护区域;所述出气管从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或所述第二隔离板通入所述充氩保护区域。
进一步地,还至少包括:充气设备;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连通;所述充气设备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气囊和/或所述第二气囊的进气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至少包括:动力输出装置、升降机构及行走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行走轮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使所述行走轮转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隔离板连接,且升降端与所述行走轮连接,将所述行走轮升起与管道内壁接触,将所述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
进一步地,还至少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还至少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第一链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链轮上;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链轮上,所述第二链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链轮上;所述行走轮与所述第二链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伸缩杆与所述行走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采用对口器和充氩器根焊完成后,管线对口器和充氩器继续前进进行焊接,再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机构将由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组成的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对热焊区域进行充氩保护,不仅加快了复合钢管道的焊接速度,而且还保证了焊接质量。
2、通过气囊与待保护的管道的内壁贴合,保证了密封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隔离板,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充气管,5-出气管,6-动力输出装置,7-支架,8-第一链条,9-第二链条,10-第一链轮,11-第二链轮,12-气缸,13-伸缩杆,14-行走轮,15-从动轮,16-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钢管道的焊接速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采用对口器和充氩器根焊完成后,管线对口器和充氩器继续前进进行焊接,再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机构将由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组成的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对热焊区域进行充氩保护,不仅加快了复合钢管道的焊接速度,而且还保证了焊接质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至少包括:
由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组成的充氩保护区域;
将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的传送机构;
向充氩保护区域中充氩的充氩机构。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隔离层、第二隔离层和充氩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第一隔离层至少包括:第一隔离板1和第一气囊2;第二隔离层至少包括:第二隔离板和第二气囊3;充氩机构至少包括:充气管4、出气管5及气体存储装置;第一隔离板1设置在第一气囊2中;第二隔离板设置在第二气囊3中;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3均与管道内壁贴合;第一气囊1和第二气囊3之间的区域为充氩保护区域;充气管4的进气端与气体存储装置的出气端连通,充气管4的出气端从第一隔离板1和/或第二隔离板通入充氩保护区域;出气管5从第一隔离板1和/或第二隔离板通入充氩保护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气囊为圆环形气囊,隔离板设置在圆环形气囊的中间区域。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还至少包括:充气设备;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连通;充气设备的出气端与第一气囊2和/或第二气囊3的进气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充气设备的出气端通过进气管16与第一气囊2和/或第二气囊3的进气端连通。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传送机构至少包括:动力输出装置6、升降机构及行走轮14;动力输出装置6的动力输出端与行走轮14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使行走轮14转动;升降机构与隔离板连接,且升降端与行走轮14连接,将行走轮14升起与管道内壁接触,将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进行更进一步说明,还至少包括:支架7;支架7连接第一隔离板1和第二隔离板;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架7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支架7上且能随行走轮14滚动的从动轮15。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送机构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传送机构还至少包括:第一链条8、第二链条9、第一链轮10及第二链轮11;第一链条8的一端设置在动力输出装置6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一链条8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链轮10上;第二链条9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链轮10上,第二链条9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链轮11上;行走轮14与第二链轮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为气缸12;气缸12设置在支架7上,且伸缩杆13与行走轮14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管道进行充氩保护的过程如下:
先通过动力输出装置6输出动力使第一链条8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轮10转动。第一链轮10再带动第二链条9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链轮11转动,进而带动行走轮14转动。再通过气缸12的伸缩杆13将行走轮14撑起直至与管道的内壁贴合,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管道内部移动直至充氩保护区域到达工位。再通过充气管4将气体存储装置中的氩气通入充氩保护区域,充氩保护区域中的混合气体从出气管5排出,从而实现充氩保护。
【技术效果】
1、采用对口器和充氩器根焊完成后,管线对口器和充氩器继续前进进行焊接,再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传送机构将由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组成的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对热焊区域进行充氩保护,不仅加快了复合钢管道的焊接速度,而且还保证了焊接质量。
2、通过气囊与待保护的管道的内壁贴合,保证了密封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焊接质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和封堵效果好的优点。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由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组成的充氩保护区域;
将所述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的传送机构;
向所述充氩保护区域中充氩的充氩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至少包括:第一隔离板和第一气囊;所述第二隔离层至少包括:第二隔离板和第二气囊;所述充氩机构至少包括:充气管、出气管及气体存储装置;所述第一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中;所述第二隔离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中;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均与管道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之间的区域为所述充氩保护区域;所述充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气体存储装置的出气端连通,所述充气管的出气端从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或所述第二隔离板通入所述充氩保护区域;所述出气管从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或所述第二隔离板通入所述充氩保护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充气设备;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第二气囊连通;所述充气设备的出气端与所述第一气囊和/或所述第二气囊的进气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至少包括:动力输出装置、升降机构及行走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行走轮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使所述行走轮转动;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隔离板连接,且升降端与所述行走轮连接,将所述行走轮升起与管道内壁接触,将所述充氩保护区域传送到工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还至少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链轮及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第一链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链轮上;所述第二链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链轮上,所述第二链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链轮上;所述行走轮与所述第二链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伸缩杆与所述行走轮连接。
CN201620486716.1U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Active CN205764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6716.1U CN205764505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6716.1U CN205764505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64505U true CN205764505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09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6716.1U Active CN205764505U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645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8157A (zh) * 2017-08-14 2017-12-22 苏州凸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移动管道焊接储气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8157A (zh) * 2017-08-14 2017-12-22 苏州凸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移动管道焊接储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3599Y (zh) 管道焊接管内保护气体密封装置
CN201815806U (zh) 大中规格管道内局部充氩气装置
CN106870870B (zh) 用于直管道泄漏的堵漏装置
CN110206961A (zh) 一种管道机器人内封堵系统
CN206831048U (zh) 一种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实时自动封漏装置
CN205764505U (zh) 一种用于管道的充氩保护装置
CN206439560U (zh) 管道封堵器
CN205938242U (zh) 一种双壁管内管对接口焊缝处的可拆式外管
CN114700678A (zh) 一种具有致密性检查功能的城市管道焊接装置
CN203797184U (zh) 一种管道连接件的结构
CN206105121U (zh) 用于双层管道的惰性气体填充保护装置
CN202302553U (zh) 煤气管道漏点处的修复装置
CN206487974U (zh) 一种管道专用四通接头
CN201068392Y (zh) 制冷剂灌注密封装置
CN208886221U (zh) 一种井下风水管全方位接头
CN206555629U (zh) 一种煤气管道漏点密封装置
CN2132060Y (zh) 带水、带蒸汽压力管道堵漏装置
CN207179021U (zh) 一种防冻防火的石油运输管
CN205745852U (zh) 临时管道封堵装置
CN201748053U (zh) 防静电排吸引胶管
CN205936780U (zh) 一种不锈钢弯管焊接排气歧管
CN207212442U (zh) 一种车用排气管
CN205057410U (zh) 一种圆管放置转动机构
CN201250791Y (zh) 一种煤气加压机水封系统
CN208442455U (zh) 压力管道三通式防冲蚀止漏补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