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5271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52711U
CN205752711U CN201620691824.2U CN201620691824U CN205752711U CN 205752711 U CN205752711 U CN 205752711U CN 201620691824 U CN201620691824 U CN 201620691824U CN 205752711 U CN205752711 U CN 205752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electric connector
pedestal
insulating body
wel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18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Interconnect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18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52711U/zh
Priority to TW105211763U priority patent/TWM537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52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527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外壳,其是由金属注塑模制工艺制成的一个无缝壳体,并具有前后贯通的一收容腔;一绝缘本体,其具有对应装设在该收容腔的后部的一基座,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并位于该收容腔内的一舌板,以及由该基座向后延伸出该收容腔的一突伸部;多个导电端子,镶埋在该绝缘本体上,每个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该舌板上的一对接部及从该突伸部向外伸出的一焊接部;以及一密封胶层,涂敷在该基座的后表面,用于密封该收容腔的后端,其中该突伸部向后穿出该密封胶层。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端子的焊接部与密封胶之间出现不必要的沾连,减少对端子的高频传输特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410186738.1揭露了一种防水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包括一胶芯与一舌板,该舌板自该胶芯向外延伸;一金属壳体,其围绕该绝缘本体并形成一插合空间,其中,该金属壳体系无缝结构;复数端子,其固持于该胶芯,该端子的一端定位于该舌板,该端子的另一端由该胶芯背离该舌板的一面穿出;一防水胶,其位于该胶芯背离该舌板的一侧,该防水胶连接该金属壳体、该胶芯与该些端子;以及一密封胶圈,其围绕该金属壳体的前端。这种防水电连接器设计在端子的焊接部与防水胶之间出现不必要的沾连,容易对端子的高频传输特性造成不利影响,不适合应用在需要进行高频高速数据传输的电连接器上,例如:传输速率高达10Gbps的USB TYPE-C型全特性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可以避免端子的焊接部与密封胶之间出现不必要的沾连,减少对端子的高频传输特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外壳,其是由金属注塑模制工艺制成的一个无缝壳体,并具有前后贯通的一收容腔;一绝缘本体,其具有对应装设在该收容腔的后部的一基座,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并位于该收容腔内的一舌板,以及由该基座向后延伸出该收容腔的一突伸部;多个导电端子,镶埋在该绝缘本体上,每个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该舌板上的一对接部及从该突伸部向外伸出的一焊接部;以及一密封胶层,涂敷在该基座的后表面,用于密封该收容腔的后端,其中该突伸部向后穿出该密封胶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突伸部由前后间隔的一第一突伸部与一第二突伸部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组并分别设置在该舌板的上下两侧,其中下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由该第一突伸部的底部向外伸出,上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由该第二突伸部的底部向外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与所述下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舌板的上下两侧呈旋转对称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舌板内还埋设有一中间屏蔽片,其用于间隔开上、下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该中间屏蔽片的后端向下延伸出一隔板,该隔板位于第一突伸部与一第二突伸部之间,并前后间隔开上、下两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突伸部的底侧与该第一突伸部的底侧平齐,这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末端都是沿水平方向延伸,该第一突伸部与该第二突伸部的底侧贴靠在这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末端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金属外壳的后部内壁凸设有一定位结构,该绝缘本体的基座上对应设有与该定位结构相配合的一锁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包括位于前方的一挡止凸块,用于限制该绝缘本体相对该金属外壳向前移动;以及位于后方的一扣持突起,用于限制该绝缘本体相对该金属外壳向后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包括上下相对的两个挡止凸块以及位于后方的四个扣持突起,其中,对应每个挡止凸块设有两个扣持突起,每个扣持突起的末端与该金属外壳的末端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金属外壳的底侧向下凸设有至少一定位脚,用于使该电连接器相对一电路板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绝缘本体向后延伸出位于密封胶后方的一突伸部,并使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从该突伸部向外伸出,可以避免端子的焊接部与密封胶之间出现不必要的沾连,减少对端子的高频传输特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较佳实施例与电路板的一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与电路板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与电路板的一前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一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
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再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更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电连接器 1 金属外壳 12 定位脚 13 支撑部 17定位结构 171 挡止凸块 172 扣持突起 19 收容腔 2 绝缘本体 21 第一绝缘体 213 第一突伸部22 第二绝缘体223 第二突伸部 23 第三绝缘体24 基座 25 舌板 26 突伸部 27锁止结构 271 锁扣凹槽 272 扣持凹槽 3 导电端子 31 下组导电端子 32 上组导电端子35 对接部 36 焊接部 4 中间屏蔽片 41 主体 42 焊接脚 43 隔板 44 限位孔 45 定位孔5 密封件 6 复合主体 61 第一模块 62 第二模块 63 第三模块 20 电路板 2031 焊盘2032 焊盘 2042 焊盘 2012 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以USB TYPE-C型全特性电连接器为例,提出一种防水性能较好的电连接器10,包括:一金属外壳1,插置在该金属外壳1中的一绝缘本体2,镶埋在该绝缘本体2上的多个导电端子3,埋设在该绝缘本体2内的一中间屏蔽片4以及涂敷在该绝缘本体2与该金属外壳1结合处后端的一密封胶层5。该电连接器10能够对应装设到一电路板20上。该电路板20上设有与该电连接器10配合的多个焊盘2031、2032、2042。该电路板20上还设有与该电连接器10配合的两个定位孔2012。
该金属外壳1是采用金属注塑模制(Metal Injection Molding)工艺制成的一个无缝壳体。该金属外壳1内设有前后贯通的一收容腔19。该金属外壳1的底侧向下凸设有两个定位脚12,其能够对应插置到该电路板20的两个定位孔2012中,以使该金属外壳1相对该电路板20定位。该金属外壳1的两侧各设有一支撑部13,用于将该电连接器20定位至一机壳(图未示)。
结合参见图7,该金属外壳1的后部内侧壁向内凸设有一定位结构17。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17包括位于前方的挡止凸块171,用于限制该绝缘本体2相对该金属外壳1向前移动;以及位于后方的扣持突起172,用于限制该绝缘本体2相对该金属外壳1向后移动。具体而言,该定位结构17包括上下相对的两个挡止凸块171,以及位于后方的四个扣持突起172。其中对应每个挡止凸块171设有两个扣持突起172。每个扣持突起172的末端与该金属外壳1的末端平齐从而便于该绝缘本体2向前插入。
该绝缘本体2包括对应装设在该收容腔19的后部的一基座24,由该基座24向前延伸并位于该收容腔19内的一舌板25,以及由该基座24向后伸出该收容腔19的一突伸部26。该突伸部26由沿前后方向间隔开的一第一突伸部213和一第二突伸部223构成。其中,该第二突伸部223由该基座24的后端先向后再向下突伸出,该第二突伸部223的底侧与该第一突伸部213的底侧平齐。结合参见图8,该基座24上对应设有与该定位结构17相配合的一锁止结构27,用于将该绝缘本体2与该金属外壳1锁止在一起。具体而言,该锁止结构27包括与挡止凸块171相配合的两锁扣凹槽271和与扣持突起172相配合的四扣持凹槽272。
这些导电端子3的功能定义符合USB TYPE-C型全特性连接器的标准,包括四对用于进行高频高速信号传输的差分信号端子及两对用于进行低速信号传输的差分信号端子。每个导电端子3具有暴露于该舌板25的一对接部35及从该突伸部26向外伸出的一焊接部36。具体而言,这些导电端子3分为上、下两组31、32并分别排列在该舌板25的上、下两侧,所述上组导电端子32的对接部35与所述下组导电端子31的对接部35在该舌板25的上下两侧呈旋转对称分布,从而可以提供双向插入功能。
下组导电端子31的焊接部36由该第一突伸部213的底部向外伸出,可以对应焊接到电路板20上的焊盘2032上。上组导电端子32的焊接部36由该第二突伸部223的底部向外伸出,可以对应焊接到电路板20上的焊盘2031上。这些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36的末端都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形态,该第一突伸部213与该第二突伸部223的底侧贴靠在这些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36的末端上方,从而防止其向上翘曲。
该中间屏蔽片4包括夹设在该舌板25中的一主体41,用于间隔开上、下两组导电端子31、32的对接部35以减少串扰,该主体41的后端向下延伸出两个接地脚42和位于这两个接地脚42之间的一隔板43。其中,这两个接地脚42可以对应焊接到电路板20上的焊盘2042上。该隔板43位于该第一突伸部213与该第二突伸部223之间,从而能够将上、下两组导电端子31、32的焊接部36间隔开,有利于减少串扰提高电连接器10的高频性能。该中间屏蔽片4还设有与该绝缘本体2相配合的一个限位孔44和两个定位孔45,从而提高结合的牢靠度。
参见图9和图10,可以理解的是,该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以及中间屏蔽片4结合成一个复合主体6。其中该绝缘本体2是由一第一绝缘体21、一第二绝缘体22及一第三绝缘体23结合而成。其中,该第一绝缘体21与下组导电端子31结合成一第一模块61;该第二绝缘体22与上组导电端子32结合成一第二模块62;该第三绝缘体23与中间屏蔽片4结合成一第三模块63。该第一绝缘体21向后延伸出前述的第一突伸部213。该第二绝缘体22向后延伸出前述的第二突伸部223。
该密封胶层5是涂敷在该基座24的后表面,用于密封该收容腔19的后端缝隙以防止外界水滴渗入。该突伸部26向后穿出于该密封胶层5。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的制造过程大致包括:将下组导电端子31采用夹物模压工艺镶埋到第一绝缘体21中形成第一模块61,将上组导电端子32镶埋到第二绝缘体22中形成第二模块62,再将中间屏蔽片4嵌入到第一模块61及第二模块62之间并注塑形成第三模块63,从而将这三个模组结合为一体形成复合主体6;将该复合主体6由后往前,插入到该金属外壳1的收容腔19中,直至绝缘本体2与金属外壳1锁扣到一起;最后再涂上密封胶以形成该密封胶层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绝缘本体2向后延伸出位于密封胶层5后方的一突伸部26,并使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36从该突伸部26向外伸出,可以避免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36与密封胶之间出现不必要的沾连,减少对导电端子3的高频传输特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金属外壳,其是由金属注塑模制工艺制成的一个无缝壳体,并具有前后贯通的一收容腔;其特征在于,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对应装设在该收容腔的后部的一基座,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并位于该收容腔内的一舌板,以及由该基座向后延伸出该收容腔的一突伸部;
多个导电端子,镶埋在该绝缘本体上,每个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该舌板上的一对接部及从该突伸部向外伸出的一焊接部;以及
一密封胶层,涂敷在该基座的后表面,用于密封该收容腔的后端,其中该突伸部向后穿出该密封胶层。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突伸部由前后间隔的一第一突伸部与一第二突伸部构成。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这些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组并分别设置在该舌板的上下两侧,其中下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由该第一突伸部的底部向外伸出,上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由该第二突伸部的底部向外伸出。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与所述下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舌板的上下两侧呈旋转对称分布。
5.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内还埋设有一中间屏蔽片,其用于间隔开上、下两组导电端子的对接部,该中间屏蔽片的后端向下延伸出一隔板,该隔板位于第一突伸部与一第二突伸部之间,并前后间隔开上、下两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
6.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突伸部的底侧与该第一突伸部的底侧平齐,这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末端都是沿水平方向延伸,该第一突伸部与该第二突伸部的底侧贴靠在这些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末端上方。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的后部内壁凸设有一定位结构,该绝缘本体的基座上对应设有与该定位结构相配合的一锁止结构。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包括位于前方的一挡止凸块,用于限制该绝缘本体相对该金属外壳向前移动;以及位于后方的一扣持突起,用于限制该绝缘本体相对该金属外壳向后移动。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包括上下相对的两个挡止凸块以及位于后方的四个扣持突起,其中,对应每个挡止凸块设有两个扣持突起,每个扣持突起的末端与该金属外壳的末端平齐。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外壳的底侧向下凸设有至少一定位脚,用于使该电连接器相对一电路板定位。
CN201620691824.2U 2016-07-04 2016-07-04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5752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1824.2U CN205752711U (zh) 2016-07-04 2016-07-04 电连接器
TW105211763U TWM537747U (zh) 2016-07-04 2016-08-04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1824.2U CN205752711U (zh) 2016-07-04 2016-07-04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52711U true CN205752711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80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1824.2U Active CN205752711U (zh) 2016-07-04 2016-07-0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52711U (zh)
TW (1) TWM53774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1723A (zh) * 2017-01-18 2017-05-24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7317136A (zh) * 2017-06-21 2017-1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799957A (zh) * 2017-10-20 2018-03-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usb插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3642A (ja) 2021-03-18 2022-10-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1723A (zh) * 2017-01-18 2017-05-24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7317136A (zh) * 2017-06-21 2017-1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317136B (zh) * 2017-06-21 2019-08-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799957A (zh) * 2017-10-20 2018-03-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usb插座
CN107799957B (zh) * 2017-10-20 2020-05-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usb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7747U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52711U (zh) 电连接器
CN205724167U (zh) 电连接器
US9553410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4809558U (zh) 电连接器
US99295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connector having same
CN206524433U (zh) 电连接器
CN108123314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3178073U (ja) 複数の伝送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6918913B2 (ja) コネクタ
TWM493795U (zh) 可抑制訊號模組晃動之電連接器結構
CN203859323U (zh) 电连接器
CN203521701U (zh) 电连接器插座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5958242A (zh) 小型多芯高压连接器
CN203983638U (zh) 电连接器
CN109462090A (zh) 电连接器
CN203242849U (zh) 电连接器、引线框架组件和接地板
TWI654803B (zh) 高速連接器及其傳輸模組
CN109301570A (zh) 电连接器
CN204441624U (zh) 电连接器
CN104393450A (zh) 具有信号通道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系统
CN207442017U (zh) 具大电流的type-c连接器
CN207217850U (zh) 混合型连接器
CN20634078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533555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887399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