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7399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73998U
CN208873998U CN201821839102.2U CN201821839102U CN208873998U CN 208873998 U CN208873998 U CN 208873998U CN 201821839102 U CN201821839102 U CN 201821839102U CN 208873998 U CN208873998 U CN 208873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insulating body
pai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91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永涛
茆玉龙
胡兵波
翟重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391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73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73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73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金属屏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位于基部前侧的舌板部以及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安装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相对设置且反向排布,所述金属屏蔽片沿高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中间位置,所述金属屏蔽片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注塑形成第一、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内。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制程简单、组装方便。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要求新一代USB 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USB Type-C连接器包括塑胶座体、设置于塑胶座体上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夹置于上、下排导电端子之间的屏蔽片。其中塑胶座体包括上、下本体及注塑成型于上、下本体外的绝缘本体,且上、下本体分别注塑成型在两排导电端子外,如此需要三次注塑成型才能完成插座连接器的制作。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制程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金属屏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位于基部前侧的舌板部以及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安装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相对设置且反向排布,所述金属屏蔽片沿高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中间位置,所述金属屏蔽片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注塑形成第一、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自后向前插入并固定于该安装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空间为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所述一对安装空间由一横向延伸的间隔壁分隔而成,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分别收容并定位于对应的安装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设有向外突出的定位块,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壁设有卡扣定位所述定位块的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突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屏蔽片为水平设置且左右对称的片状结构,其包括位于其前侧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及位于对应延伸臂后端的一对弹性臂,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弹性臂的外侧缘抵接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内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屏蔽片还具有自对应的延伸臂侧部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设置的一对料带连接部,所述一对料带连接部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两侧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臂的外侧缘到电连接器的竖直中心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料带连接部的外端面到电连接器的竖直中心面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具有凹设于所述舌板部上的第一槽段及位于所述第一槽段前侧的第二槽段,其中所述第二槽段沿高度方向上的深度比所述第一槽段沿高度方向上的深度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于自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的外表面逐渐朝向其内表面靠拢设置,所述对接部前侧的头部正对所述第二槽段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金属屏蔽片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内,两排导电端子分别与绝缘件注塑成型后构成端子模组,端子模组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内,如此以简化制程,降低制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移除后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
图7是图6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组装图。
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线A-A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沿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装设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且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两排导电端子2、设置于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的金属屏蔽片4及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5。所述导电端子2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且包括设置于一排的若干第一端子21和设置于另一排的若干第二端子22,所述金属屏蔽片4通常为金属材料制成且具有导电性。
所述金属屏蔽片4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第一端子21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件31、第二端子22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二绝缘件32以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
请参图1至图9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与所述金属屏蔽片4注塑成型为一体,且包括基部11、位于基部11前侧的舌板部12以及位于所述基部11后侧的安装部13,所述舌板部12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表面,两排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4分别设置在所述舌板部12的两表面。
所述基部11的上、下壁均具有朝向电连接器100的水平中心面凹陷设置的收容槽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12沿高度方向将上壁或下壁贯穿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部11与舌板部12中间还设有中间部14,于横向方向及高度方向上,所述中间部14均向外延伸突出于所述基部11设置,以使所述基部11整体上突出于所述中间部14设置。
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自其后端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15,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自后向前插入并固定于该安装空间15内,所述安装空间15向前凹陷至所述基部11的内侧,并且其前端到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的距离小于其前端到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空间15为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所述一对安装空间15由一横向延伸的间隔壁17分隔而成,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31、32分别收容并定位于对应的安装空间15内。
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槽16,所述端子槽16凹设于所述舌板部12的上、下表面,且向后延伸并将所述绝缘本体1贯穿,所述端子槽16与所述安装空间15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端子槽16具有凹设于所述舌板部12上的第一槽段161及位于所述第一槽段161前侧的第二槽段162,其中所述第二槽段162沿高度方向上的深度比所述第一槽段161沿高度方向上的深度大。
所述安装部13呈H形,且其上、下壁均开设有定位孔131,所述定位孔131与对应的安装空间15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131沿高度方向将所述上、下壁贯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131也可自上壁或下壁的内壁面向外凹陷形成。
请参图3至图9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相对应且反向排布,且均与标准的USB Type C插座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排布相同,且以电连接器100的水平中心面为轴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均为十二根,且均包括一对接地端子g、一对电源端子p、分别位于相邻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之间的两对高速信号端子、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p之间的四根低速信号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g分别位于第一端子21或第二端子22的两侧,所述电源端子p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内侧。四根所述低速信号端子包括依次排布的CC端子、D+端子、D-端子和SBU端子;其中D+端子和D-端子主要用于传输USB2.0信号。
每一导电端子2均具有镶埋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件31或第二绝缘件32内的固定部23、自所述固定部23向前延伸并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舌板部12外侧的对接部24和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后侧的焊脚2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23呈Z形,且具有位于其前侧的第一固定段231、位于其后侧的第二固定段232及将所述第一固定段231与第二固定段232相连的第三固定段233,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段231及第二固定段232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固定段233沿与水平方向呈一角度的方向倾斜延伸以使所述第一固定段231与第二固定段232位于不同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段232到电连接器100的水平中心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固定段231到电连接器100的水平中心面的距离。
于自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对接部24的外表面241逐渐朝向其内表面242靠拢设置,以使所述对接部24的前端呈现朝向电连接器100的水平中心面靠拢的趋势,所述对接部24前侧的头部243正对所述第二槽段162设置,进而防止导电端子2的前端朝向背离电连接器100的水平中心面的方向外翘。
所述焊脚25自所述固定部23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设置,其中第一端子21的焊脚25自对应的固定部23向上弯折延伸,第二端子22的焊脚25自对应的固定部23向下弯折延伸,如此,以使所述焊脚25的整体延伸方向与所述对接部24的延伸方向垂直,且所述焊脚25排成位于不同高度的两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的结构相同且以电连接器100的水平中心面为轴对称设置,以第一端子模组为例,其第一绝缘件31的上表面突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311及至少一定位块312,所述第一绝缘件31的下表面为平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件3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所述定位块312及三个所述突条311,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突条311之间夹设有一个所述定位块312,如此以使所述定位块312与所述突条311交替设置。
所述导电端子2的对接部24突露于所述第一绝缘件31或第二绝缘件32的前侧,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脚25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31、32的后侧。当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时,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31、32收容于对应的安装空间15内,其中所述定位块312卡扣收容于对应的定位孔131内,所述突条311与所述绝缘本体1干涉配合以将第一、第二绝缘件31、32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
请参图3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屏蔽片4为水平设置且左右对称的片状结构,其包括位于其前侧的主体部41、自所述主体部41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42及位于对应延伸臂42后端的一对弹性臂43。
所述金属屏蔽片4还具有自对应的延伸臂42侧部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设置的一对料带连接部44,所述一对料带连接部44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部11两侧外。
所述主体部41具有向前开放设置的缺口411、沿高度方向将其贯穿的一对第一通孔412和一对第二通孔413及突设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锁扣凸部414,所述缺口411位于所述主体部41的中间位置且沿高度方向将所述主体部41贯穿,所述一对第一通孔412分置于所述缺口411于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所述一对第二通孔413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通孔412外侧,且紧邻相应的锁扣凸部414设置,于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二通孔413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412和锁扣凸部414之间。
所述一对弹性臂43相对设置于所述金属屏蔽片4的后端,每一弹性臂43呈S形,其具有与所述延伸臂42相连的第一弧形段431及位于其后端的第二弧形段432,所述第一弧形段431的开口向外,第二弧形段432的开口向内设置,如此以使所述弹性臂43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力。
所述金属屏蔽片4的外轮廓大致对应所述绝缘本体1的相对侧表面的形状设计,且沿高度方向位于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之间,以有效隔绝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防止两排导电端子之间产生干扰。
另外,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5整体呈椭圆型管状设置并遮盖在所述绝缘本体1外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遮蔽壳体5呈直立式安装至电路板上,也即使得所述焊脚与电路板的安装面平行设置,使得电连接器100直立于该安装面上。所述遮蔽壳体5包括框体部51及自所述框体部51的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部52。所述框体部5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朝向其内部弯折延伸的一对限位片511,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一对限位片511以朝向彼此靠拢的趋势倾斜延伸。
所述一对延伸部52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其中一侧的所述延伸部52呈开口向后的U形结构,另一侧的所述延伸部52为沿横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L形子延伸部521。
当所述金属屏蔽片4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后,所述延伸臂42的后段埋设于所述基部11内,所述延伸臂42的前段埋设于所述中间部14内,所述主体部41的外侧缘415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应侧面外侧,以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件机械及电性连接。
所述弹性臂43沿横向向外侧突伸的距离大于所述料带连接部44向外突伸的距离,所述弹性臂43的外侧缘到电连接器100的竖直中心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料带连接部44的外端面到电连接器100的竖直中心面的距离。进一步地,当所述遮蔽壳体5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时,所述框体部51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基部11及对接部12外侧,所述限位片511弯折进入对应的收容槽112内,以将遮蔽壳体5定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
所述弹性臂43的外侧缘抵接于所述遮蔽壳体5的内壁面,所述弹性臂43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力,能够更好地与所述遮蔽壳体5搭接,进而实现接地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金属屏蔽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位于基部前侧的舌板部以及位于所述基部后侧的安装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且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相对设置且反向排布,所述金属屏蔽片沿高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片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绝缘件及第二绝缘件注塑形成第一、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自后向前组装入所述绝缘本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其后端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自后向前插入并固定于该安装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为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所述一对安装空间由一横向延伸的间隔壁分隔而成,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分别收容并定位于对应的安装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设有向外突出的定位块,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壁设有卡扣定位所述定位块的定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突条。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片为水平设置且左右对称的片状结构,其包括位于其前侧的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对延伸臂及位于对应延伸臂后端的一对弹性臂,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弹性臂的外侧缘抵接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内壁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片还具有自对应的延伸臂侧部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设置的一对料带连接部,所述一对料带连接部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基部两侧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的外侧缘到电连接器的竖直中心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料带连接部的外端面到电连接器的竖直中心面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具有凹设于所述舌板部上的第一槽段及位于所述第一槽段前侧的第二槽段,其中所述第二槽段沿高度方向上的深度比所述第一槽段沿高度方向上的深度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自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导电端子的对接部的外表面逐渐朝向其内表面靠拢设置,所述对接部前侧的头部正对所述第二槽段设置。
CN201821839102.2U 2018-11-08 2018-11-08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8873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9102.2U CN208873998U (zh) 2018-11-08 2018-11-08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9102.2U CN208873998U (zh) 2018-11-08 2018-11-0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73998U true CN208873998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71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9102.2U Active CN208873998U (zh) 2018-11-08 2018-11-0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739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090A (zh) * 2018-11-08 2019-03-12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2090A (zh) * 2018-11-08 2019-03-12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2090A (zh) 电连接器
CN204696372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6595467U (zh) 电连接器
CN206116681U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US93126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ed for transmitting high frequency signals
US92578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US92638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better anti-EMI performance
CN104836051B (zh) 插座连接器
CN105098455A (zh) 插座连接器
CN108123314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578644B (zh) 插座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頭連接器
US95838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etecting structure
TWM507592U (zh) 電連接器
TW201310819A (zh) 連接器
JP2011175834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とその成形方法
TWI746721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件
KR20190108069A (ko) 연결 단자
CN109301570A (zh) 电连接器
CN208873998U (zh) 电连接器
TWI654803B (zh) 高速連接器及其傳輸模組
US93063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sulative housing
US800730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CN105281148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8873947U (zh) 电连接器
CN204243358U (zh) 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