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7487U - 取暖换气扇 - Google Patents

取暖换气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7487U
CN205747487U CN201620521612.XU CN201620521612U CN205747487U CN 205747487 U CN205747487 U CN 205747487U CN 201620521612 U CN201620521612 U CN 201620521612U CN 205747487 U CN205747487 U CN 205747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ffle plate
heating
heate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216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聪
胡铸生
张海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216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7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7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7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设有入风口和循环出风口和排气出风口的本体框架、设于本体框架内的蜗牛壳、把空气通过入风口导向蜗牛壳内,并把空气从蜗牛壳内向循环出风口排出的风机、和固定于循环出风口处,加热从循环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加热器的上流侧设有挡板,挡板抑制从蜗牛壳内排出的空气往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风量,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取暖换气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取暖换气扇。
背景技术
现今,为了应对冬天的低温,提高浴室温度,更换浴室空气,一般会安装取暖换气扇。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110181292.X。
图1A和图1B是一种公知技术的剖面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为一种公知的取暖换气扇100,包括:设有入风口101、循环出风口121和排气出风口122的本体框架110、内置风机(包括扇叶104和马达102)的蜗牛壳103、和固定于循环出风口121处的加热器120。该取暖换气扇100具有从蜗牛壳出风口150吹向排气出风口122的换气风路A和从蜗牛壳出风口150垂直吹向循环出风口的循环风路B,在排气出风口122和循环出风口121之间设有对换气风路A和循环风路B进行切换的风路切换板140。通过换气风路A和循环风路B的切换来实现取暖换气扇100的取暖、换气、或干燥模式的切换。
图2是图1A和图1B所示的公知技术的立体图,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背景技术的取暖换气扇100,扇叶104转动时,空气从蜗牛壳103外部沿扇叶104转轴的轴方向被吸进蜗牛壳103中央部后,受离心力作用而向蜗牛壳103的外周方向运动。移动到外周方向的空气,在蜗牛壳103内经扇叶104与蜗牛壳出风口150之间的舌部160集中、导流后,从蜗牛壳出风口150排出。随着扇叶104的转动,空气沿着蜗牛壳103的内壁与扇叶104之间的流路快速流动至蜗牛壳103的舌部160处时,会有一部分空气发生回流。所谓“回流”,是指空气从扇叶104吹出后,在舌部160附近又被风机102重新吸入。如果为了使背景技术的取暖换气扇实现小型化而在与图1A、1B所示的水平方向上缩小本体框架110的尺寸的话,扇叶104与蜗牛壳出风口150或加热器120之间的距离就会变短,甚至蜗牛 壳103上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一个完整的、用于导流的舌部160,这时风容易在舌部160附近发生回流,并且,在碰撞到加热器后,静压变大而向扇叶104方向返回,被风机重新吸入的风也会增多,导致回流增加,风量减少,噪音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特提供一种取暖换气扇,能够减少逆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设有入风口和循环出风口和排气出风口的本体框架、设于本体框架内的蜗牛壳、把空气通过入风口导向蜗牛壳内,并把空气从蜗牛壳内向循环出风口排出的包括马达和扇叶的风机、和固定于循环出风口处,加热从循环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加热器的上流侧设有挡板,挡板抑制从蜗牛壳内排出的空气往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风量,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一种公知技术的剖面图;
图2是图1A和图1B所示的公知技术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正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立体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立体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换气模式剖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正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立体图之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取暖模式的剖视立体图之二。为更清晰地显示各个部件,省略各剖视图的剖面线。
如图所示,一种取暖换气扇200,包括:设有入风口301和循环出风口302和排气出风口303的本体框架300、设于本体框架300内的蜗牛壳304、把空气通过入风口301导向蜗牛壳304内,并把空气从蜗牛壳304内向循环出风口302排出的风机305、和固定于循环出风口302处,加热从循环出风口302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306,风机305包括马达390和扇叶309,加热器306的上流侧设有挡板310,挡板310抑制从蜗牛壳304内排出的空气往蜗牛壳304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范围中,术语“上”、“下”、“水平”、“竖直”、“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实际上取暖换气扇200并不一定以图3所示的方向安装,可以反向安装或者旋转90度安装,或者其他角度。该些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取暖模式下,风路切换板307挡住排气出风口303,气流,即风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后穿过加热器306流向室内。在风机305作用下,风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几乎都是沿着蜗牛壳出风口400对面的框架300侧壁308而被集中地吹出,所以风速快的空气集中流动到靠近蜗牛壳出风口400对面的框架300侧壁308处,之后该些风速快的空气碰撞到加热器306后,加热器306变成空气流动的阻力,即静压变大。静压变大的话,一部分风速快的空气就在加热器306的上流侧减速滞留。这样风速变慢的一部分空气就被吸引至蜗牛壳304内、扇叶309外周侧的气流中。也就是说,风速变慢的空气再次围着扇叶309外周旋转,成为回流。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200,在加热器306的上流设置挡板310,通过该挡板310抑制往蜗牛壳304内的方向的逆流(如图3中所示的C)。挡板310抑制集中在蜗牛壳出风口400对侧的面的空气被吸引至蜗牛壳304周围的气流中的现象,也就是说,气流在返回扇叶309的过程中被挡板310挡住,不会回到扇叶309内,而是沿着挡板310穿过加热器306再流向室内。即挡板310可以减少回流。另外,挡板310与蜗牛壳出风口40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回流分析实验确定,在大量回流发生处设置挡板 310可以取得最佳效果。这样可以实现增加取暖模式下的风量,降低噪音的效果。
上文所述的挡板310抑制的逆流C,具体是指在设于加热器306上、让空气穿过的通风孔311的上流侧,由于加热器306的阻力,空气滞留而向蜗牛壳304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
加热器306上设有让空气穿过的通风孔311,通风孔311的孔壁由散热片312构成。取暖模式下,风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后穿过加热器306的通风孔311时被散热片312加热,变成暖风,流向室内。由于通风孔311孔径较小,通风孔311分布密集,所以风速快的空气碰撞到加热器306后,加热器306通风孔311的孔壁变成空气流动的阻力,即静压变大。静压变大的话,一部分风速快的空气在通风孔311的上流侧减速滞留。这时,一部分风速变慢的空气被吸引至蜗牛壳304内、扇叶309外周侧的气流中。也就是说,风速慢的空气再次围着扇叶309外周旋转,成为回流。针对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取暖换气扇200,通过挡板310挡住该些回流,使气流沿着挡板310穿过加热器306再流向室内。
本体框架300内,设有使从蜗牛壳304排出的气流方向往循环出风口302方向拐弯的风路切换板307,挡板310的板体平面和蜗牛壳出风口400的出风面并排设置,且挡板310连接在加热器306的上部。
以图3所示的安装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取暖模式下,扇叶309转动时,空气从本体框架300的入风口301沿扇叶309转轴的轴方向被吸进扇叶309,也就是说,空气向上进入蜗牛壳304。然后受离心力作用而向蜗牛壳304的外周方向运动,即沿图3所示的水平方向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接着在风路切换板307的引导下,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垂直往下吹向循环出风口302。
抑制回流的挡板310,其板体平面和蜗牛壳出风口400的出风面(图3中显示为纵向平面)并排设置,连接在加热器306的上部。通过该挡板310,风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后,再次被扇叶309吸入而沿水平方向向蜗牛壳出风口400方向回流时,可以被挡板310挡住,不会回到扇叶309内,而是沿着挡板310穿过加热器306再流向室内。即挡板310可以减少回流。
本实施例中,入风口301和循环出风口302并排设置,挡板310垂直于加热器306设置。
挡板310以与加热器306之间小于90度的角度d倾斜设置的话,挡板310越偏向加热器306方向设置,挡板310挡住的循环风路竖直方向的截面积就越多。与之相比,挡板310垂直于加热器306设置的话,循环风路中的空气在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垂直吹向循环出风口302的过程中,只有挡板310的本身的厚度挡住了小部分的风路,对循环风路竖直方向的截面积影响很少。也就是说,减少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垂直往下吹向循环出风口302时碰撞到挡板310板体后往上回流的空气,即减少了挡板310带来的阻力。由此,确保循环风路的截面积,从而确保取暖模式下的风量,降低噪音。
挡板310的上端部3103设于比扇叶309的下端部3094更低的位置。通过上述结构,即使是从扇叶309下端部3094吹出的风也不会因为撞到挡板310而反射回到扇叶309中,防止挡板310引起的回流产生。保持风路顺畅,确保取暖模式下的风量,降低噪音。
加热器306为PTC加热器,PTC加热器由让空气穿过的通风孔311、构成通风孔311孔壁的散热片312与位于散热片312之间,用于固定散热片312的散热片侧板313组成,挡板310位于散热片侧板313的上流侧。
由于PTC加热器306自身的结构特点,散热片312之间的散热片侧板313用于固定散热片312,其本身就是不用于通风的,所以把挡板310设置于散热片侧板313上方,并没有缩小原来的循环风路的截面积,从而回避了挡板310对风量的消极影响。确保循环风路的截面积,从而确保取暖模式下的风量,降低噪音。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换气扇的换气模式剖视立体图。如图6所示,设有通过挡住循环出风口302或者排气出风口303而切换风路的风路切换板307、与连接蜗牛壳304靠排气出风口303侧的上端部3043和排气出风口303的上端部3033的第一导风板321;排气出风口303的上端部3033高于扇叶309的上端部3093,通过挡住循环出风口302,风路切换板307作为连接蜗牛壳304靠排气出风口303侧的下端部3044和排气出风口303的下端部3034的第二导风板322而发挥作用。
排气出风口303的一部分高于扇叶309,也就是说排气出风口303包括与扇叶309在竖直方向上重合的第一部分3031和高于扇叶309的第二部分3032。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扩大排气出风口303的面积。
第一导风板321连接蜗牛壳304靠排气出风口303侧的上端部3043和排气出风口303的上端部3033;且在换气模式下,风路切换板307挡住循环出风口302,作为第二导风板322连接蜗牛壳304靠排气出风口303侧的下端部3044和排气出风口303的下端部3034。风从蜗牛壳出风口400吹出后,在第一导风板321和风路切换板307(第二导风板322)的引导下,在第一导风板321和风路切换板307(第二导风板322)之间的换气风路流向排气出风口303,在蜗牛壳出风口400和排气出风口303不在同一高度位置的情况下,确保顺畅的换气风路,防止乱流。由此,增加换气模式下的风量,降低噪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取暖换气扇,包括:设有入风口和循环出风口和排气出风口的本体框架、设于所述本体框架内的蜗牛壳、把空气通过所述入风口导向所述蜗牛壳内,并把空气从所述蜗牛壳内向所述循环出风口排出的包括马达和扇叶的风机、和固定于所述循环出风口处,加热从所述循环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的上流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抑制从所述蜗牛壳内排出的空气往所述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抑制如下逆流:在设于所述加热器上、让空气穿过的通风孔的上流侧,由于所述加热器的阻力,空气滞留而向所述蜗牛壳内的方向发生的逆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框架内,设有使从所述蜗牛壳排出的气流方向往所述循环出风口方向拐弯的风路切换板,
所述挡板的板体平面和所述蜗牛壳出风口的出风面并排设置,且所述挡板连接在所述加热器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和所述循环出风口并排设置,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加热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上端部设于比所述扇叶的下端部更低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由让空气穿过的通风孔、构成所述通风孔孔壁的散热片与位于所述散热片之间,用于固定所述散热片的散热片侧板组成,
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散热片侧板的上流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扇,其特征在于:设有通过挡住所述循环出风口或者所述排气出风口而切换风路的风路切换板、与连接所述蜗牛壳靠所述排气出风口侧的上端部和所述排气出风口的上端部的第一导风板;
所述排气出风口的上端部高于所述扇叶的上端部,
所述风路切换板连接所述蜗牛壳靠所述排气出风口侧的下端部和所述排气出风口的下端部,挡住所述循环出风口。
CN201620521612.XU 2016-05-31 2016-05-31 取暖换气扇 Active CN205747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21612.XU CN205747487U (zh) 2016-05-31 2016-05-31 取暖换气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21612.XU CN205747487U (zh) 2016-05-31 2016-05-31 取暖换气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7487U true CN205747487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2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21612.XU Active CN205747487U (zh) 2016-05-31 2016-05-31 取暖换气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7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3223B1 (ko) 바람 가리개 및 이를 포함한 공기 조화기
EP2518418B1 (en) Fan convector
JP6195391B2 (ja) 空気調和機
TW201239288A (en) Bathroom dryer
JP2011133158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9137525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737351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出风格栅及空气净化器
JP201020371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5747487U (zh) 取暖换气扇
CN209671282U (zh) 高散热吹风机
CN20548163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用出风格栅及空气净化器
JP623339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20040072911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0730295B1 (ko) 냉각탑
JP4760462B2 (ja) 送風装置
JP6964144B2 (ja) 壁掛け型の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壁掛け型の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を備える空気調和機
JP6442862B2 (ja) 送風装置
JP343906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71324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244449B (zh) 换气扇
JP5304367B2 (ja) 送風装置
JP7115026B2 (ja) 送風装置
JPH1019291A (ja) 壁掛け式空気調和装置
CN21377792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6225721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