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0659U -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0659U
CN205740659U CN201620415469.6U CN201620415469U CN205740659U CN 205740659 U CN205740659 U CN 205740659U CN 201620415469 U CN201620415469 U CN 201620415469U CN 205740659 U CN205740659 U CN 205740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ste water
cell body
pond
sparg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154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青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aik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154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0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0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06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池、调节池、反应池、絮凝沉淀池、接触氧化池、斜管竖流沉淀池、出水井,所述格栅池连接有废水进水管道,所述出水井连接有清水排出管道,采用本实用新型拉丝车间和湿法毡车间排放的污水混合进入格栅池,经粗格栅拦截水中大的漂浮物和玻璃丝,废水再自流进入调节池,废水经过调节池泵打入反应池,在反应池中投加破乳剂,在絮凝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使废水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废水自流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接触氧化池中并对废水进行鼓风曝气,水中污染物被分解利用得到去除,脱落的老化生物膜在二沉池重力沉降去除,出水达标排放。

Description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废水是一种有机废水,其性质与所含浸润剂种类有关。玻纤工业生产中主要有拉丝过程中排放的含浸润剂冲洗水,制毡工序中含粘结剂的冲洗水,以及玻璃钢生产排放少量的含树脂废水,而拉丝车间排放的含浸润剂废水约占玻纤工业废水的80%~90%,由此,拉丝废水是玻纤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源。
浸润剂主要成分的环氧乳液,聚氨脂乳液、润滑剂及抗静电剂、各种偶联剂等,除溶剂外大部分是些热稳定性高、难溶于水的高分子有机物质,其性质与所含浸润剂种类有关。通常浸润剂可分为三大类:淀粉型,增强型和石蜡型,这三类浸润剂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即使是同一类浸润剂,由于产品的用途不同,化学组成的配方也有很大的差别,综合各类浸润剂配方的化学组成,可归纳为如下几类物质。
油脂类:主要是石蜡、硬脂酸、凡士林和机油等,这些油类物质在常温下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有机物。在石蜡金润杰配方中,油类物质占总固含量50%以上,在其他两类浸润剂中,固体有机物的含量也比较高。
乳化剂:在各类浸润剂中,都要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乳化剂的种类繁多,随浸润剂的用途不同而异,这些乳化剂大多含有表面活性物质,有离子型,也有非典离子型。几乎大部分浸润剂都含有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有机物:玻纤拉丝废水中的水溶性有机物种类很多,包括各种偶联剂,成膜剂,如可行性环氧树脂、水溶性聚醋树脂、可溶性淀粉等。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在不同类型的浸润剂中差别较大,其中淀粉型浸润剂废水的可溶性有机物含量最高、增强型次之,石蜡性较小。
有毒物质:主要为甲醛,通常甲醛是由固色剂中游离出来。固色剂在石蜡型浸润剂中所占比例大,因而甲醛是拉丝废水的污染物之一。废水中还含有少量的玻璃纤维与残渣。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现有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原传统的接触氧化池及二沉池的处理过于简单,对废水的处理不彻底,导致排放不达标,而且现有的污水处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不方便,人工劳动强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纤废水处理系统,使污水净化处理效果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实现达标排放。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池、调节池、反应池、絮凝沉淀池、接触氧化池、斜管竖流沉淀池、出水井,所述格栅池连接有废水进水管道,所述出水井连接有清水排出管道。采用本技术方案拉丝车间和湿法毡车间排放的污水混合进入格栅池,经粗格栅拦截水中大的漂浮物和玻璃丝,废水再自流进入调节池,废水经过调节池泵打入反应池,在反应池中投加破乳剂,在絮凝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使废水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废水自流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接触氧化池中并对废水进行鼓风曝气,水中污染物被分解利用得到去除,脱落的老化生物膜在二沉池重力沉降去除,出水达标排放。
作为优选:上述絮凝沉淀池和所述斜管竖流沉淀池连接有同一个污泥浓缩池,该污泥浓缩池连接有压滤机。采用本方案絮凝沉淀池和斜管竖流沉淀池排出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重力浓缩,浓缩后的污泥由螺杆泵加压打入压滤机机械脱水,脱水后的干泥外运交由市政部门最终处置,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压滤液和废水站产生的其它污水流入调节池循环处理。
上述斜管竖流沉淀池内设有气提排泥装置,该气提排泥装置的进气管连接有氧气补给设备。采用本方案依靠风机余压作为气提排泥装置的动力,节省能耗,气提排泥装置可由工程塑料制作,耐腐蚀,寿命长,独特的大通径设计比水泵更能防止堵塞。
上述反应池连接有破乳剂加药箱,所述絮凝沉淀池连接有絮凝剂加药箱。采用此方案方便在反应池投加破乳剂,使废水破乳废水经破乳后,形成细小絮状物,再进入絮凝池;向絮凝池中投加絮凝剂后,废水中的固体有机物形成大的絮凝体,进入沉淀池沉淀分离。
上述接触氧化池包括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曝气层、填料层和稳水层,所述曝气层内设有曝气系统,所述填料层内设有填料装置和至少一根曝气管,所述曝气系统和曝气管分别与所述氧气补给设备连接。采用此方案在接触氧化池中安装填料,池底安装曝气系统,池中墙壁安装曝气管,接触氧化池的池底和池中可同时对污水进行曝气处理,增加了溶氧量,提高了生物处理效率,提高了曝气处理的速率,节省了污水的处理时间,细菌在填料随着挂膜生长,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成为污泥及无机气体如CO2,从而达到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目的,老化的生物膜自动脱落,即内层的生物膜由于得不到养份及氧气而死亡,脱落变成污泥,该污泥比一般的好氧产生的污泥稳定,易沉降,且量少,填料为生物的生长提供载体,生物在填料上大量繁殖生长,由于曝气维持了其高活性,通过吸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并转变成自身营养物质,最终以污泥形式沉淀分离,能更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其出水水质。
上述稳水层对应的第一池体的池壁上设有氧化进水口,该氧化进水口下方的所述第一池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下方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集水槽槽底连通,所述布水管的下端穿出所述填料层后与所述曝气层连通,所述稳水层对应的所述第一池体的池壁上设有第一出水口。采用本方案污水经集水槽后由配水管流入池体底部,进水方便,进水流速小,水流状态稳定。
上述曝气管共两根,两根所述曝气管上下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池体的池壁上,两根所述曝气管分别与所述氧气补给设备连接;所述填料装置包括弹性组合填料,该弹性组合填料通过填料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池体上。采用此方案填料层曝气均匀,曝气效果很好,没有短路和死区,弹性填料既能挂膜,又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的转移速率和利用率,使水气生物膜得到充分交换,使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高效处理。
上述斜管竖流沉淀池包括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内铺设有斜管沉淀装置,该斜管沉淀装置上竖直穿设有中心配水管,该中心配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在所述第二池体底部设有污泥斗,在所述中心配水管下方设有布水圆锥,该布水圆锥的顶点朝向所述中心配水管,所述布水圆锥的轴心线与所述中心配水管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中心配水管和布水圆锥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呈“L”型,所述连接杆的任一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圆锥的斜壁连接。采用此方案中心配水管内流出的水经下方的布水圆锥拦截和缓冲,可以降低其流速,同时可以将多数的悬浮颗粒等拦截于布水圆锥下方,有利于悬浮物的沉淀分离;布水圆锥通过“L”型连接杆与中心配水管连接能更灵活的拆卸及安装;斜管沉淀装置可以将悬浮颗粒更全面的被阻拦在污泥斗中,进而沉淀效果更好。
上述斜管沉淀装置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水平斜管支撑架,两个所述斜管支撑架之间夹设多个同向倾斜的斜管,所述斜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采用本方案与水平面保持统一夹角的斜管能形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
上述第二池体的上部侧壁设有竖沉进水管,所述中心配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池体的中心,所述中心配水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池体的顶部抵紧,所述竖沉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池体的上部侧壁设有第二出水口,围绕所述第二池体的内壁设有一圈第二集水槽,该第二集水槽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下方。采用本方案引入的废水经由中心配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拉丝车间和湿法毡车间排放的污水混合进入格栅池,经粗格栅拦截水中大的漂浮物和玻璃丝,废水再自流进入调节池,废水经过调节池泵打入反应池,在反应池中投加破乳剂,在絮凝沉淀池中加入絮凝剂,使废水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废水自流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接触氧化池中并对废水进行鼓风曝气,水中污染物被分解利用得到去除,脱落的老化生物膜在二沉池重力沉降去除,出水达标排放,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便于管理,减少了操作人员,通过连接在一起的格栅池、调节池、反应池、絮凝池、接触氧化池、斜管竖流沉淀池等,充分的预处理及稳定的生化处理使得出水水质优,无污泥膨胀问题,废水处理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接触氧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斜管竖流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池1、调节池2、反应池3、絮凝沉淀池4、接触氧化池5、斜管竖流沉淀池6、出水井7,所述格栅池1连接有废水进水管道,所述出水井7连接有清水排出管道,所述反应池3连接有破乳剂加药箱8,所述絮凝沉淀池4连接有絮凝剂加药箱9,所述絮凝沉淀池4和所述斜管竖流沉淀池6连接有同一个污泥浓缩池11,该污泥浓缩池11连接有压滤机12,所述斜管竖流沉淀池6内设有气提排泥装置,该气提排泥装置的进气管16连接有氧气补给设备10。
所述接触氧化池5包括第一池体501,所述第一池体501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曝气层、填料层和稳水层,所述稳水层对应的第一池体501的池壁上设有氧化进水口502,该氧化进水口502下方的所述第一池体50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集水槽507,所述第一集水槽507下方设有布水管508,所述布水管50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集水槽507槽底连通,所述布水管508的下端穿出所述填料层后与所述曝气层连通,所述曝气层内设有曝气系统505,所述填料层内设有填料装置506和两根曝气管504,两根所述曝气管504上下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池体501的池壁上,两根所述曝气管504和所述曝气系统505分别与所述氧气补给设备10连接,所述稳水层c对应的所述第一池体501的池壁上设有第一出水口503,所述第一出水口503位于所述氧化进水口502下方的所述第一池体501上,所述曝气管504为穿孔管,所述填料装置506包括弹性组合填料,该弹性组合填料通过填料支架509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池体501上。
所述斜管竖流沉淀池6包括第二池体601,所述第二池体601内铺设有斜管沉淀装置607,该斜管沉淀装置607上竖直穿设有中心配水管609,该中心配水管609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斜管沉淀装置607,所述第二池体601的上部侧壁设有竖沉进水管604,所述中心配水管609设置在所述第二池体601的中心,所述中心配水管609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池体601的顶部抵紧,所述竖沉进水管604的出水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609连通,在所述第二池体601底部设有污泥斗605,在所述中心配水管609下方设有布水圆锥608,该布水圆锥608的顶点朝向所述中心配水管609,所述布水圆锥608的轴心线与所述中心配水管609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中心配水管609和布水圆锥608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602连接,所述连接杆602呈“L”型,所述连接杆602的任一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609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602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圆锥608的斜壁连接。
所述第二池体601内设有两个配水管支撑架610,两个所述配水管支撑架610别位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607上下两侧,两个所述配水管支撑架610将所述中心配水管609固定在所述池体第二池体601的内壁,所述斜管沉淀装置607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水平斜管支撑架607a,两个所述斜管支撑架607a之间夹设多个同向倾斜的斜管607b,所述斜管607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所述第二池体601的上部侧壁设有第二出水口603,围绕所述第二池体601的内壁设有一圈第二集水槽606,该第二集水槽606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603下方。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所述破乳剂加药箱8的药剂出口通过破乳剂加药管道与所述反应池3连接,所述破乳剂管道上设有破乳剂加药电池阀17,所述絮凝剂加药箱9的药剂出口通过絮凝剂加药管道与所述絮凝沉淀池4连接,所述絮凝剂加药管道上设有絮凝剂加药电池阀13,所述氧气补给设备10为风机,该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出风主管18,所述出风主管18通过支风管与所述曝气系统505和曝气管504连通,所述进气管16与所述出风主管18连通,所述支风管上设有支风管控制阀15,所述进气管16上设有气提电池阀14。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格栅池(1)、调节池(2)、反应池(3)、絮凝沉淀池(4)、接触氧化池(5)、斜管竖流沉淀池(6)、出水井(7),所述格栅池(1)连接有废水进水管道,所述出水井(7)连接有清水排出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池(4)和所述斜管竖流沉淀池(6)连接有同一个污泥浓缩池(11),该污泥浓缩池(11)连接有压滤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竖流沉淀池(6)内设有气提排泥装置,该气提排泥装置的进气管(16)连接有氧气补给设备(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3)连接有破乳剂加药箱(8),所述絮凝沉淀池(4)连接有絮凝剂加药箱(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5)包括第一池体(501),所述第一池体(501)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曝气层、填料层和稳水层,所述曝气层内设有曝气系统(505),所述填料层内设有填料装置(506)和至少一根曝气管(504),所述曝气系统(505)和曝气管(504)分别与所述氧气补给设备(1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水层对应的第一池体(501)的池壁上设有氧化进水口(502),该氧化进水口(502)下方的所述第一池体(50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集水槽(507),所述第一集水槽(507)下方设有布水管(508),所述布水管(50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集水槽(507)槽底连通,所述布水管(508)的下端穿出所述填料层后与所述曝气层连通,所述稳水层(c)对应的所述第一池体(501)的池壁上设有第一出水口(50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504)共两根,两根所述曝气管(504)上下平行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池体(501)的池壁上,两根所述曝气管(504)分别与所述氧气补给设备(10)连接;所述填料装置(506)包括弹性组合填料,该弹性组合填料通过填料支架(509)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池体(50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竖流沉淀池(6)包括第二池体(601),所述第二池体(601)内铺设有斜管沉淀装置(607),该斜管沉淀装置(607)上竖直穿设有中心配水管(609),该中心配水管(609)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斜管沉淀装置(607),在所述第二池体(601)底部设有污泥斗(605),在所述中心配水管(609)下方设有布水圆锥(608),该布水圆锥(608)的顶点朝向所述中心配水管(609),所述布水圆锥(608)的轴心线与所述中心配水管(609)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中心配水管(609)和布水圆锥(608)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602)连接,所述连接杆(602)呈“L”型,所述连接杆(602)的任一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609)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602)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圆锥(608)的斜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607)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水平斜管支撑架(607a),两个所述斜管支撑架(607a)之间夹设多个同向倾斜的斜管(607b),所述斜管(607b)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纤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体(601)的上部侧壁设有竖沉进水管(604),所述中心配水管(609)设置在所述第二池体(601)的中心,所述中心配水管(609)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池体(601)的顶部抵紧,所述竖沉进水管(604)的出水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609)连通;
所述第二池体(601)的上部侧壁设有第二出水口(603),围绕所述第二池体(601)的内壁设有一圈第二集水槽(606),该第二集水槽(606)的槽底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603)下方。
CN201620415469.6U 2016-05-10 2016-05-10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40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5469.6U CN205740659U (zh) 2016-05-10 2016-05-10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5469.6U CN205740659U (zh) 2016-05-10 2016-05-10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0659U true CN205740659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70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1546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40659U (zh) 2016-05-10 2016-05-10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0659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8891A (zh) * 2017-11-10 2018-02-02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含硫废气治理的沉淀箱
CN107648947A (zh) * 2017-11-10 2018-02-02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温含尘废气治理装置
CN108218154A (zh) * 2018-03-29 2018-06-29 晋燕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1348802A (zh) * 2020-03-19 2020-06-30 旌德县青川玻纤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生产用废液处理装置
CN111423054A (zh) * 2020-03-16 2020-07-17 吴竹林 一种新型玻璃纤维废水处理工艺
CN111499109A (zh) * 2020-04-29 2020-08-07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化纤污水处理工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48891A (zh) * 2017-11-10 2018-02-02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含硫废气治理的沉淀箱
CN107648947A (zh) * 2017-11-10 2018-02-02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温含尘废气治理装置
CN108218154A (zh) * 2018-03-29 2018-06-29 晋燕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1423054A (zh) * 2020-03-16 2020-07-17 吴竹林 一种新型玻璃纤维废水处理工艺
CN111348802A (zh) * 2020-03-19 2020-06-30 旌德县青川玻纤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生产用废液处理装置
CN111348802B (zh) * 2020-03-19 2022-10-11 九江迅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玻纤生产用废液处理装置
CN111499109A (zh) * 2020-04-29 2020-08-07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化纤污水处理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0659U (zh) 玻纤废水处理系统
CN101074141B (zh) 低浓度有机废水再生回用工艺
CN108101316B (zh) 一种沥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CN103979681A (zh)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6007228A (zh) 一种基于a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5836970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6156978U (zh)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CN105668792B (zh) 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沉淀池
CN207193070U (zh) 一种高效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CN203781915U (zh)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6007268A (zh) 高效处理黑臭水体以及河道黑臭水体的方法
CN210974339U (zh) 一种乡镇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8829505U (zh) 精细化工废水经mvr蒸馏后的后处理系统
CN201268653Y (zh) 含氨氮和磷废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CN206232523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473235U (zh) 处理牛仔布水洗废水的模块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11999015U (zh) 一种针对黑臭水体的改良型uct耦合生物转盘污水处理系统
CN211255632U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一体化系统
CN209456252U (zh) 一种丙烯酸生产中的废水处理系统
CN208218511U (zh) 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
CN114014492A (zh)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系统
CN106673372A (zh) 一种中药废水处理方法
CN205473254U (zh) 一种复合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07012615U (zh) 高效沉淀池
CN205347130U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