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0533U - 一种高效澄清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澄清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40533U
CN205740533U CN201620422098.4U CN201620422098U CN205740533U CN 205740533 U CN205740533 U CN 205740533U CN 201620422098 U CN201620422098 U CN 201620422098U CN 205740533 U CN205740533 U CN 205740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settling zone
zone
reaction zone
high effici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220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伟尧
田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ER MAX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ER MAX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ER MAX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ER MAX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220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40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40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40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池体、反应区和沉淀区、设置在反应区内的搅拌机和设置在反应区底部的污水进口、设置在沉淀区内的刮泥机以及设置在沉淀区顶部的出水渠,所述沉淀区一侧设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回流泵,污泥排放泵通过一根单独的污泥排放管将沉淀区底部与污泥出口连通,污泥回流泵通过另一根单独的污泥回流管将沉淀区底部上方与污泥层连通,所述反应区内设有配合搅拌机的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底部开口位置与污水进口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布置合理,可以加大污泥颗粒粒径,从而加快其沉降速度,而且污泥颗粒得到水流的缓冲,防止被搅拌机打碎,从而进一步加快其沉淀速度;提高澄清效率,且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澄清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澄清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澄清池,一般是让污水直接流入澄清池内,让污水中的污泥沉淀自然沉降,澄清后的清水从清水管道流出,污泥采用刮泥机收集到污泥收集槽后通过污泥排放泵排出,虽然也能将污水澄清,但是需要较长澄清时间,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污水本身含污泥量少,要将其澄清需要花更多时间,污水澄清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澄清效率高,且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的高效澄清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内的反应区和沉淀区、设置在反应区内的搅拌机和设置在反应区底部的污水进口、设置在沉淀区内的刮泥机以及设置在沉淀区顶部的出水渠,所述沉淀区一侧设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排放泵通过一根单独的污泥排放管将沉淀区底部与污泥出口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另一一根单独的污泥回流管将沉淀区底部上方与污污泥层连通,所述反应区内设有配合搅拌机的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底部开口位置与污水进口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采用污泥回流泵将沉淀池底部上方浓度相对较低的污泥回流到污水进口与新流入的污水混合,加大污泥颗粒粒径和浓度,从而加快其沉降速度,搅拌筒的设置,使得进入反应区的污水由搅拌筒底部流向搅拌筒顶部,然后又从搅拌筒周边由顶部流向底部,形成环形水流,污泥颗粒在环形水流水力搅拌下粒径增大,同时防止了污泥颗粒被搅拌机打碎,从而进一步提高沉降速度和澄清效率。
污泥回流泵的进口通过污泥回流管连接沉淀区底部上方,污泥回流泵的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连接污水进口;污泥排放泵的进口通过污泥排放管连接沉淀池底部,污泥排放泵的出口通过污泥排放管连接污泥出口。
优选地,所述反应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水流缓冲区,所述水流缓冲区内靠近反应区侧设有布水堰,所述布水堰由反应区向沉淀区设置45度坡度。
该种结构使污水可以稳流后均匀缓慢进入沉淀区内进行沉淀,布水堰顶部坡度的设置,配合污水的水流方向。
优选地,所述布水堰与反应区相邻侧底部设有防泥垢斜坡,所述防泥垢斜坡的坡度为60度,所述布水堰与沉淀区相邻侧顶部的尖角角度为45度。
防泥垢斜坡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布水堰底部角落产生难以清理的泥垢,从而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沉淀区上部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与沉淀区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沉淀区顶部设有若干出水渠,每个出水渠均汇流到清水出口。
斜管填料的设置,使得污水在沉淀池内的流动经过斜管向上逆流,提高澄清速度和表面负荷。
优选地,所述污水进口处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水出口处设有出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污泥回流管连接后设置管道混合器。
该种结构方便污水的流入和清水的流出,而且还方便污水与回流的污泥进行充分混合,加大污泥颗粒。
优选地,所述斜管填料的四周通过挂扣与沉淀区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筒的外圈通过若干支撑杆与反应区的内壁固定连接。
该种结构使斜管填料和搅拌筒不仅拆装方便,而且安装后更加牢固可靠。
优选地,所述污泥回流管位于沉淀池底部的一端设置向上弯头,使回流污泥进口位于沉淀池底部的上方。
该种结构确保沉淀池最底部浓度最高的污泥被污泥排放泵排出;沉淀池底部上方浓度相对较低的污泥又经污泥回流泵打回到污水进口与进水混合。
优选地,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刮泥斜坡,所述刮泥机的刮泥板位置与刮泥斜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刮泥斜坡的中心位置设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排放管的污泥进口位于污泥收集槽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的污水进口位于污泥收集槽底部的上方。
该种结构使得其污泥排放更加彻底,而且可以很好的防止沉淀池底部产生泥垢。
本实用新型采用污泥回流泵将沉淀池底部上方浓度相对较低的污泥回流到污水进口与进水混合,可以提高污泥浓度和加大污泥颗粒粒径,从而加快其沉淀速度,搅拌筒的设置,使得进入反应区的污水由搅拌筒底部流向搅拌筒顶部,然后又从搅拌筒周边由顶部流向底部,形成环形水流,污泥颗粒在环形水流水力搅拌下粒径增大,同时防止了污泥颗粒被搅拌机打碎,从而进一步提高沉降速度和澄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示意图;
图中1.反应区,2.水流缓冲区,3.沉淀区,4.进水管,5.搅拌机,6.搅拌筒,7.布水堰,8.刮泥机,9.斜管填料,10.出水渠,11.出水管,12.污泥回流管,13.污泥排放管,14.污泥回流泵,15.污泥排放泵,16.管道混合器,17.防泥垢斜坡,18.支撑杆,19.挂扣,20.污泥收集槽,21.污泥汇流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工作过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内的反应区1和沉淀区3、设置在反应区1内的搅拌机5和设置在反应区1底部的污水进口、设置在沉淀区3内的刮泥机8以及设置在沉淀区3顶部的清水出口,沉淀区3一侧设有污泥排放泵15和污泥回流泵14,污泥排放泵15通过污泥排放管13在沉淀区3底部与污泥出口连通,污泥回流泵14通过污泥回流管12将沉淀区3底部上方与回流污泥进口连通,反应区1内设有配合搅拌机5的搅拌筒6,搅拌筒6底部开口位置与污水进口的位置相对应。反应区1与沉淀区3之间设有水流缓冲区2,水流缓冲区2内靠近沉淀区3侧设有一布水堰7,布水堰7向沉淀区3相邻侧设45度坡度。布水堰7与反应区1相邻侧底部设有防泥垢斜坡17,防泥垢斜坡17的坡度为60度,布水堰7与沉淀区3相邻侧顶部的尖角角度为45度。沉淀区3上部设有斜管填料9,斜管填料9与沉淀区3的内壁密封连接,沉淀区3顶部设有若干出水渠10,每个出水渠10均汇流到清水出口。污水进口处设有进水管4,清水出口处设有出水管11,污泥回流管12与进水管4连接,进水管4上与污泥回流管12连接后设有管道混合器16。斜管填料9的四周通过挂扣19与沉淀区3的内壁固定连接,搅拌筒6的外圈通过若干支撑杆18与反应区1的内壁固定连接。污泥回流管12位于沉淀池3底部的一端设向上弯头,其污泥进口位于沉淀池3底部的上方。沉淀区3底部设有刮泥斜坡21,刮泥机8的刮泥板位置与刮泥斜坡21的位置相对应,刮泥斜坡2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污泥收集槽20,污泥排放管13的污泥进口位于污泥收集槽20底部,污泥回流管12的污水进口位于污泥收集槽20底部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和从污泥回流管回流的污水在管道混合器内混合,然后从污水进口进入反应区反应,搅拌机将污水搅拌均匀,污水形成从搅拌筒底部向搅拌筒顶部,然后由搅拌桶周边由顶部流向流向底部形成环流,再经过水流缓冲区的缓冲稳流,最后进入沉淀区,污水经过斜管向上逆流有利于沉淀,沉淀在刮泥斜坡上的污泥通过刮泥机挂到污泥收集槽内,污泥收集槽底部浓度最高的污泥通过污泥排放泵泵出,污泥收集槽底部上方浓度相对较低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经污泥回流管回流到进水管处与进水混合;清水从斜管填料经泥水分离后通过出水渠汇流到出水管处流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刮泥机和搅拌机均为市面采购的常规部件,故不作细述。

Claims (8)

1.一种高效澄清池,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内的反应区和沉淀区、设置在反应区内的搅拌机和设置在反应区底部的污水进口、设置在沉淀区内的刮泥机以及设置在沉淀区顶部的出水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一侧设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排放泵通过污泥排放管将沉淀区底部与污泥出口连通,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污泥回流管将沉淀区底部上方与污泥进口连通,所述反应区内设有配合搅拌机的搅拌筒,所述搅拌筒底部开口位置与污水进口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与沉淀区之间设有水流缓冲区,所述水流缓冲区内靠近沉淀区侧设有一布水堰,所述布水堰向沉淀区相邻侧设置45度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堰与反应区相邻侧底部设有防泥垢斜坡,所述防泥垢斜坡坡度为60度,所述布水堰与沉淀区相邻侧顶部的尖角角度为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上部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斜管填料与沉淀区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沉淀区顶部设有若干出水渠,每个出水渠均汇流到清水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口处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水出口处设有出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上与污泥回流管连接后设有管道混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 填料的四周通过挂扣与沉淀区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筒的外圈通过若干支撑杆与反应区的内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位于沉淀池底部的一端设向上弯头,其污泥进口位于沉淀池底部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刮泥斜坡,所述刮泥机的刮泥板位置与刮泥斜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刮泥斜坡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排放管的污泥进口位于污泥收集槽底部,所述污泥回流管的污泥进口位于污泥收集槽底部的上方。
CN201620422098.4U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高效澄清池 Active CN205740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22098.4U CN205740533U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高效澄清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22098.4U CN205740533U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高效澄清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40533U true CN205740533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8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22098.4U Active CN205740533U (zh) 2016-05-09 2016-05-09 一种高效澄清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40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4033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CN207119171U (zh) 一种机械搅拌澄清池
CN20933326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沉淀装置
CN211025241U (zh) 高密度沉淀设备
CN110496434A (zh) 垃圾渗滤液厌氧处理系统中除砂去垢装置及实施方法
CN209065597U (zh) 一种带反冲回流装置的混凝土搅拌站废水沉淀池
CN205133212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06538241U (zh) 一种混凝沉淀一体化设备
CN208603894U (zh) 一种新型工业污水处理加药装置
CN205740533U (zh) 一种高效澄清池
CN206843162U (zh) 一种室外斜管沉淀池
CN20753719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
CN211536650U (zh) 高效絮凝刮泥机
CN205516672U (zh) 微涡旋流混凝沉淀池
CN205133305U (zh) 物化反应固液分离一体式废水处理装置
CN108176085A (zh) 绿液高效澄清器
CN210559782U (zh) 基于机械搅拌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9161571U (zh) 高密度沉淀池
CN110204104B (zh) 基于机械搅拌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8038173U (zh) 一种高负荷高密度沉淀池
CN209507700U (zh) 一种混凝絮凝沉淀机
CN209010373U (zh) 污泥浓缩罐
CN109351000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CN207330713U (zh) 一种市政污泥回流沉淀池
CN206518971U (zh) 泥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