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37717U - 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37717U CN205737717U CN201620417450.5U CN201620417450U CN205737717U CN 205737717 U CN205737717 U CN 205737717U CN 201620417450 U CN201620417450 U CN 201620417450U CN 205737717 U CN205737717 U CN 2057377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lar
- plate
- reinforcement
- front door
- reinforcement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3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其中A柱加强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A柱中加强板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平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盒装凹槽,第一平板的一侧边形成第一侧板;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二平板的侧边向下凹陷形成第二盒装凹槽,第二平板的另一侧边形成第二侧板;前门上铰链加强板位于A柱中加强板的上方,第二盒装凹槽位于第一盒装凹槽内,第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上方,第二侧板的长度小于第一侧板的长度;第一侧板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可通过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侧板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A柱中加强板传递的碰撞能量较多,利于A柱加强组件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增强了A柱的防碰撞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对于汽车的防碰撞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启程具有A柱,A柱可以接收到碰撞能量,并且A柱将碰撞能量可以传递给汽车的其他部件,进而A柱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同时对碰撞能量进行分解和传递,从而减小对于汽车的乘员舱的碰撞力,减少汽车的乘员舱的变形。
现有技术中,A柱主要由A柱加强板构成,A柱加强板与一个板状结构通过焊点进行焊接,板状结构为shotgun结构,A柱加强板与板状结构分别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并且板状结构会与汽车的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板状结构的厚度一般为0.8毫米。从而A柱加强板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同时通过板状结构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
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A柱加强板与板状结构是分离的,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A柱加强板主要将碰撞能量通过焊点传递给板状结构,焊点可以传递的碰撞能量较少,从而不利于A柱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进而降低了A柱的防碰撞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利于A柱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进而降低了A柱的防碰撞性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A柱加强组件,包括:
A柱中加强板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
所述A柱中加强板包括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盒装凹槽,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边水平延伸形成第一侧板;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包括第二平板,所述第二平板的侧边向下凹陷形成第二盒装凹槽,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侧边水平延伸形成第二侧板;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位于所述A柱中加强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盒装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盒装凹槽内,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方,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
所述A柱中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
所述A柱中加强板将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囊括于所述A柱中加强板的上表面上,所述A柱中加强板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
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中,所述A柱中加强板为冲压成型的;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
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为1.4毫米~1.5毫米。
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中,所述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平板的其他侧边中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上立面和下立面;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二平板其他侧边中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
所述上支撑面上设置有上翻边,所述上翻边向上折弯,且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上立面固定连接;
所述下支撑面上设置有下翻边,所述下翻边向下折弯,且所述下翻边与所述下立面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中,所述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平板的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侧边上,具有后侧壁;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二平板的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上,具有后支撑面;
所述后支撑面与所述后侧壁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中,所述上立面、所述下立面和所述后侧壁的垂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盒装凹槽的垂直高度;
所述上支撑面、所述下支撑面和所述后支撑面的垂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盒装凹槽的垂直高度。
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中,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壁和下侧壁;
所述上支撑面的沿着所述上支撑面的长度方向的边,与所述上侧壁的沿着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边,位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下支撑面的沿着所述下支撑面的长度方向的边,与所述下侧壁的沿着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边,位于一条曲线上。
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中,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二平板上具有前门上铰链安装孔;
车门铰链通过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孔与所述A柱加强组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A柱加强结构,包括:
A柱上加强板、A柱下加强板、以及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
所述A柱上加强板、所述A柱下加强板相对的设置在所述A柱加强组件中的A柱中加强板的侧边,且所述A柱上加强板、所述A柱下加强板分别与所述A柱中加强板固定连接;
所述A柱上加强板、所述A柱下加强板为冲压成型的;
所述A柱加强结构位于侧围外板的上方,且所述A柱加强结构与所述侧围外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
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A柱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由A柱中加强板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构成的A柱加强组件,A柱中加强板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都各自设置了一个盒装凹槽,且A柱中加强板将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囊括于A柱中加强板的上表面上,并且,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一侧板的长度,同时,A柱中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从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较好;同时,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侧板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从而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A柱加强组件可以通过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侧板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由于A柱中加强板的一体成型结构,进而A柱中加强板可以传递的碰撞能量较多,有利于A柱加强组件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进而增强了A柱的防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A柱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A柱加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A柱加强组件 2-A柱中加强板 3-前门上铰链加强板
4-侧围外板 5-第一平板 6-第一盒装凹槽
7-第一侧板 8-第二平板 9-第二盒装凹槽
10-第二侧板 11-上立面 12-下立面
13-上支撑面 14-下支撑面 15-上翻边
16-下翻边 17-后侧壁 18-后支撑面
19-上侧壁 20-下侧壁 21-前门上铰链安装孔
22-A柱上加强板 23-A柱下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1,包括:A柱中加强板2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
A柱中加强板2包括第一平板5,第一平板5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盒装凹槽6,第一平板5的一侧边水平延伸形成第一侧板7;
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包括第二平板8,第二平板8的侧边向下凹陷形成第二盒装凹槽9,第二平板8的另一侧边水平延伸形成第二侧板10;
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位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上方,且第二盒装凹槽9位于第一盒装凹槽6内,第二侧板10位于第一侧板7上方,第二侧板10的长度小于第一侧板7的长度;
A柱中加强板2为一体成型的;
A柱中加强板2将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囊括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上表面上,A柱中加强板2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固定连接,第一侧板7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A柱加强组件1由A柱中加强板2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构成。其中,A柱中加强板2包括了一个第一平板5。第一平板5的中部向下凹陷,从而形成了一个第一盒装凹槽6,同时,在第一平板5的一侧边水平延伸形成一个第一侧板7;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包括了一个第二平板8,第二平板8的侧边向下凹陷形成,从而形成了一个第二盒装凹槽9,同时,在第二平板8的另一侧边水平延伸形成一个第二侧板10。
并且,在以上结构的基础上,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位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上方,同时第二盒装凹槽9位于第一盒装凹槽6内,第二侧板10位于第一侧板7上方,从而A柱中加强板2可以囊括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同时,第二侧板10的长度小于第一侧板7的长度,从而可知A柱中加强板2的长度大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长度。其中,A柱中加强板2为一体成型的。
在A柱中加强板2将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囊括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上表面上的基础上,将A柱中加强板2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将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由A柱中加强板2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构成的A柱加强组件1,A柱中加强板2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都各自设置了一个盒装凹槽,且A柱中加强板2将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囊括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上表面上,并且,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的长度大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第一侧板7的长度,同时,A柱中加强板2为一体成型的,从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1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较好;同时,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从而在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A柱加强组件1可以通过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由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一体成型结构,进而A柱中加强板2可以传递的碰撞能量较多,有利于A柱加强组件1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进而增强了A柱的防碰撞性能。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俯视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1,A柱中加强板2为冲压成型的;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为一体成型的。
第一侧板7的厚度为1.4毫米~1.5毫米。
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平板5的其他侧边中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上立面11和下立面12;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第二平板8其他侧边中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上支撑面13和下支撑面14;上支撑面13上设置有上翻边15,上翻边15向上折弯,且上翻边15与上立面11固定连接;下支撑面14上设置有下翻边16,下翻边16向下折弯,且下翻边16与下立面12固定连接。
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平板5的相对于第一侧板7的侧边上,具有后侧壁17;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第二平板8的相对于第二侧板10的侧边上,具有后支撑面18;后支撑面18与后侧壁17固定连接。
上立面11、下立面12和后侧壁17的垂直高度,大于第一盒装凹槽6的垂直高度;上支撑面13、下支撑面14和后支撑面18的垂直高度,大于第二盒装凹槽9的垂直高度。
第一侧板7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壁19和下侧壁20;上支撑面13的沿着上支撑面13的长度方向的边,与上侧壁19的沿着第一侧板7的长度方向的边,位于一条直线上;下支撑面14的沿着下支撑面14的长度方向的边,与下侧壁20的沿着第一侧板7的长度方向的边,位于一条曲线上。
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第二平板8上具有前门上铰链安装孔21;车门铰链通过前门上铰链安装孔21与A柱加强组件1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A柱中加强板2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而制得,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为一体成型的。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的厚度为1.4毫米~1.5毫米,从而A柱中加强板2与车体前轮罩结构的连接部位的厚度较厚。
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平板5的其他侧边中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一个上立面11和一个下立面12;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第二平板8其他侧边中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一个上支撑面13和一个下支撑面14;上支撑面13上设置有一个上翻边15,上翻边15向上折弯,上翻边15与上立面11进行焊接,从而上翻边15与上立面11进行了固定连接;下支撑面14上设置有一个下翻边16,下翻边16向下折弯,下翻边16与下立面12进行焊接,从而下翻边16与下立面12进行了固定连接。同时,在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平板5的相对于第一侧板7的侧边上,具有一个后侧壁17,后侧壁17是一个翻边结构;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第二平板8的相对于第二侧板10的侧边上,具有一个后支撑面18;将后支撑面18与后侧壁17进行焊接,从而将后支撑面18与后侧壁17进行了固定连接。从而,A柱中加强板2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进行了牢固的连接。
在以上结构的基础上,上立面11、下立面12和后侧壁17的垂直高度,均大于第一盒装凹槽6的垂直高度,同时,上支撑面13、下支撑面14和后支撑面18的垂直高度,均大于第二盒装凹槽9的垂直高度。从而A柱中加强板2可以将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囊括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上表面上。
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壁19和下侧壁20;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上支撑面13的沿着上支撑面13的长度方向的边,与上侧壁19的沿着第一侧板7的长度方向的边,是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从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上支撑面13与A柱中加强板2的上侧壁19相对应;下支撑面14的沿着下支撑面14的长度方向的边,与下侧壁20的沿着第一侧板7的长度方向的边,是位于一条曲线上的,从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下支撑面14与A柱中加强板2的下侧壁20相对应。
并且,在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第二平板8上开设了前门上铰链安装孔21,可以设置一对前门上铰链安装孔21,车门铰链通过前门上铰链安装孔21与A柱加强组件1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设置A柱中加强板2为冲压成型的,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为一体成型的,从而提高了由A柱中加强板2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构成的A柱加强组件1的强度和刚度;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的厚度为1.4毫米~1.5毫米,从而A柱中加强板2与车体前轮罩结构的连接部位的厚度较厚;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上翻边15、下翻边16和翻边结构的后侧壁17,可以与A柱中加强板2进行焊接,从而使得A柱中加强板2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进行连接;同时,上支撑面13的沿着上支撑面13的长度方向的边,与第一侧板7的上侧壁19的沿着第一侧板7的长度方向的边位于一条直线上,下支撑面14的沿着下支撑面14的长度方向的边,与第一侧板7的下侧壁20的沿着第一侧板7的长度方向的边位于一条曲线上,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从而在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使得碰撞能量可以通过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7传递出去,A柱中加强板2可以传递的碰撞能量较多,有利于A柱加强组件1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进而增强了A柱的防碰撞性能。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A柱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A柱加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A柱加强结构,包括:
A柱上加强板22、A柱下加强板23、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1;
A柱上加强板22、A柱下加强板23相对的设置在A柱加强组件1中的A柱中加强板2的侧边,且A柱上加强板22、A柱下加强板23分别与A柱中加强板2固定连接;
A柱上加强板22、A柱下加强板23为冲压成型的;
A柱加强结构位于侧围外板4的上方,且A柱加强结构与侧围外板4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提供了一种由A柱上加强板22、A柱下加强板23和A柱加强组件1构成的A柱加强结构,其中,A柱加强组件1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1。
A柱上加强板22、A柱下加强板23相对的设置在A柱加强组件1中的A柱中加强板2的侧边;A柱上加强板22与A柱中加强板2进行焊接,A柱下加强板23与A柱中加强板2进行焊接。同时,A柱上加强板22、A柱下加强板23都是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制得的。
A柱加强结构位于侧围外板4的上方,将A柱加强结构与侧围外板4固定连接;A柱加强结构的前部,延伸超出侧围外板4并与车身前轮罩结构连接,即A柱加强结构的A柱加强组件1的第一侧板与车身前轮罩结构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A柱加强组件1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的A柱加强组件1的结构和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由A柱上加强板22、A柱下加强板23和A柱加强组件1构成的A柱加强结构,其中,A柱加强组件1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1。其中,A柱加强组件1由A柱中加强板2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构成,A柱中加强板2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都各自设置了一个盒装凹槽,且A柱中加强板2将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囊括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上表面上,并且,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3的第一侧板的长度,同时,A柱中加强板2为一体成型的,从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1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较好;同时,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从而在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A柱加强组件1可以通过A柱中加强板2的第一侧板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由于A柱中加强板2的一体成型结构,进而A柱中加强板2可以传递的碰撞能量较多,有利于A柱加强组件1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进而增强了A柱的防碰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
车体上设置有实施例三中提供的A柱加强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在汽车的车体上设置了实施例三中提供的A柱加强结构,A柱加强结构的A柱加强组件的第一侧板,与车体的车身前轮罩结构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汽车车体上设置实施例三中提供的A柱加强结构,A柱加强结构由A柱上加强板、A柱下加强板和A柱加强组件构成,A柱加强组件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其中,A柱加强组件由A柱中加强板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构成,A柱中加强板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都各自设置了一个盒装凹槽,且A柱中加强板将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囊括于A柱中加强板的上表面上,并且,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一侧板的长度,同时,A柱中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从而提供的A柱加强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较好;同时,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侧板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从而在在汽车的碰撞过程中,A柱加强组件可以通过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侧板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由于A柱中加强板的一体成型结构,进而A柱中加强板可以传递的碰撞能量较多,有利于A柱加强组件将碰撞能量传递出去,进而增强了A柱的防碰撞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A柱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A柱中加强板和前门上铰链加强板;
所述A柱中加强板包括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一盒装凹槽,所述第一平板的一侧边水平延伸形成第一侧板;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包括第二平板,所述第二平板的侧边向下凹陷形成第二盒装凹槽,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侧边水平延伸形成第二侧板;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位于所述A柱中加强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盒装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盒装凹槽内,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方,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
所述A柱中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
所述A柱中加强板将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囊括于所述A柱中加强板的上表面上,所述A柱中加强板与前门上铰链加强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车体前轮罩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中加强板为冲压成型的;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为1.4毫米~1.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平板的其他侧边中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上立面和下立面;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二平板其他侧边中的两相对侧边,分别具有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
所述上支撑面上设置有上翻边,所述上翻边向上折弯,且所述上翻边与所述上立面固定连接;
所述下支撑面上设置有下翻边,所述下翻边向下折弯,且所述下翻边与所述下立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中加强板的第一平板的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侧边上,具有后侧壁;
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二平板的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上,具有后支撑面;
所述后支撑面与所述后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面、所述下立面和所述后侧壁的垂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盒装凹槽的垂直高度;
所述上支撑面、所述下支撑面和所述后支撑面的垂直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盒装凹槽的垂直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壁和下侧壁;
所述上支撑面的沿着所述上支撑面的长度方向的边,与所述上侧壁的沿着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边,位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下支撑面的沿着所述下支撑面的长度方向的边,与所述下侧壁的沿着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的边,位于一条曲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上铰链加强板的第二平板上具有前门上铰链安装孔;
车门铰链通过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孔与所述A柱加强组件固定连接。
9.一种A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A柱上加强板、A柱下加强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A柱加强组件;
所述A柱上加强板、所述A柱下加强板相对的设置在所述A柱加强组件中的A柱中加强板的侧边,且所述A柱上加强板、所述A柱下加强板分别与所述A柱中加强板固定连接;
所述A柱上加强板、所述A柱下加强板为冲压成型的;
所述A柱加强结构位于侧围外板的上方,且所述A柱加强结构与所述侧围外板固定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
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A柱加强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17450.5U CN205737717U (zh) | 2016-05-09 | 2016-05-09 | 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17450.5U CN205737717U (zh) | 2016-05-09 | 2016-05-09 | 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37717U true CN205737717U (zh) | 2016-11-30 |
Family
ID=5737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1745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37717U (zh) | 2016-05-09 | 2016-05-09 | 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3771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78111A (zh) * | 2018-11-01 | 2019-01-11 |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 轮罩结构及包括其的车架结构 |
CN114954666A (zh) * | 2022-06-14 | 2022-08-30 | 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a柱加强件的上铰链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2016
- 2016-05-09 CN CN201620417450.5U patent/CN20573771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78111A (zh) * | 2018-11-01 | 2019-01-11 | 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 | 轮罩结构及包括其的车架结构 |
CN114954666A (zh) * | 2022-06-14 | 2022-08-30 | 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a柱加强件的上铰链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53591B (zh) | 车身下部结构 | |
CN209739183U (zh) | 一种汽车门槛及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 |
CN107922008A (zh) | 车辆的车身结构 | |
CN209208871U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 |
CN205737717U (zh) | A柱加强组件、a柱加强结构和汽车 | |
CN209366293U (zh) | 一种汽车前地板总成结构及车辆 | |
CN106515393B (zh) | 一种多层钢背门外板及钢背门总成结构 | |
CN201235858Y (zh) | 一种汽车车身翼子板结构 | |
CN207078198U (zh) |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2624392U (zh) | 一种后侧围环式加强板组件及汽车 | |
CN217198368U (zh) | 一种a柱结构、车身和车辆 | |
KR101583840B1 (ko) | 대쉬로워멤버 구조 | |
CN210191412U (zh) |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中部固定支架 | |
CN110816672B (zh) | 用于汽车的顶盖外板和汽车 | |
CN217198367U (zh) | 一种侧围外板结构 | |
CN202225920U (zh) | 汽车左侧围外板 | |
CN207292134U (zh) |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3201421U (zh) | 冲压式车门窗框及车辆 | |
CN217835804U (zh) | 车辆的中通道总成以及车辆 | |
CN208007077U (zh) | 汽车后围内板 | |
CN218929149U (zh) | 无框玻璃车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536865U (zh) | 顶盖后横梁总成及车辆 | |
CN104787124A (zh) | 一种轿车备胎盆支撑板及后地板梁架总成 | |
CN220947481U (zh) | 后背门和车辆 | |
CN222329841U (zh) | 轮罩结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