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36836U - 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36836U
CN205736836U CN201620435770.3U CN201620435770U CN205736836U CN 205736836 U CN205736836 U CN 205736836U CN 201620435770 U CN201620435770 U CN 201620435770U CN 205736836 U CN205736836 U CN 205736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seats
car door
crumple
hole
side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357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迎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357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36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36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36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所述车门包括:车门钣金;卡扣座,所述卡扣座连接在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所述卡扣座上设有卡孔;以及车门内饰件,所述车门内饰件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座的卡孔卡接配合,所述卡扣座被构造成在受到撞击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溃缩。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能够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缓冲撞击、提高整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降低对驾乘人员伤害。

Description

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背景技术
侧面碰撞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乘员受伤害比率较大,仅次于正面碰撞。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一般都会受到车门的内饰板的挤压,尤其是在没有侧面安全气囊的汽车中,车门的内饰板对驾驶员的伤害更严重。为此,急需一种能够吸收撞击能量、降低撞击伤害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缓冲撞击、提高整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降低对驾乘人员伤害的车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卡扣座以及具有该车门的汽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包括:车门钣金;卡扣座,所述卡扣座连接在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所述卡扣座上设有卡孔;以及车门内饰件,所述车门内饰件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座的卡孔卡接配合,所述卡扣座被构造成在受到撞击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溃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能够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缓冲撞击、提高整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降低对驾乘人员伤害。
可选地,所述卡扣座为中空的柱体,所述卡扣座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侧部,所述侧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共同限定出第一溃缩孔。
可选地,所述卡扣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车门钣金固定连接,所述卡孔形成在所述第二端部上。
可选地,所述卡扣座的侧部自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逐渐收缩。
可选地,所述侧部上还具有第二溃缩孔,所述第二溃缩孔自外向内贯通所述侧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溃缩孔的个数为多个且沿所述卡扣座的轴向分层分布。
可选地,每层第二溃缩孔的个数为多个且沿周向排布,相邻两层的第二溃缩孔在轴向上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溃缩孔为沿周向延伸的条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所述的车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卡扣座,所述卡扣座为中空的柱体,所述卡扣座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侧部,所述第二端部上具有卡孔,所述侧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共同限定出第一溃缩孔,所述侧部上还具有第二溃缩孔,所述第二溃缩孔自外向内贯通所述侧部,所述卡扣座被构造成在受到撞击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溃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座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卡扣座100,第一端部10,第二端部20,卡孔21,侧部30,第一溃缩孔31,第二溃缩孔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包括:车门钣金(图中未示出)、卡扣座100以及车门内饰件(图中未示出)。
卡扣座100连接在车门钣金的内侧,卡扣座100上设有卡孔21,车门内饰件上设有卡扣,卡扣与卡扣座100的卡孔21卡接配合,卡扣座100被构造成在受到撞击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溃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门,通过在车门钣金与车门内饰板之间设置在撞击时能够发生溃缩的卡扣座100,以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缓冲撞击、提高整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降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卡扣座100为中空的柱体,卡扣座100具有第一端部10、第二端部20以及连接第一端部10与第二端部20之间的侧部30,侧部30与第一端部10、第二端部20共同限定出第一溃缩孔31(参见图2)。具体地,第一端部10、第二端部20、侧部30均为板件,第二溃缩孔32使卡扣座100的一侧敞开。这样,在车门钣金受到撞击时,侧部30在第一溃缩孔31处的受力强度以及刚度低于周围部分,促使第一端部10被压向第二端部20进而使侧部30产生压缩变形,由此卡扣座100发生溃缩以吸收撞击能量、缓冲侧向冲击,降低驾乘人员受到的伤害。
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大体为半圆形,半圆形的弧形边沿用于与侧部30连接。由此,在保证撞击时发生溃缩的前提下,提高了卡扣座100对车门钣金以及车门内饰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座100的第一端部10与车门钣金固定连接,卡孔21形成在第二端部20上。具体地,卡扣座100的第一端部10通过螺栓与车身钣金连接,或者卡扣座100与车身钣金一体冲压形成,卡扣座100的第二端部20具有沿轴向贯通其的卡孔21。由此,车门的结构更紧凑、布置更合理。
可以理解,卡扣座100的侧部30可以是部分圆柱形周面、部分圆锥形周面或部分球面。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卡扣座100的侧部30自第一端部10向第二端部20逐渐收缩。由此,卡扣座100对车门内饰件的支撑更稳定,使车门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侧部30上还具有第二溃缩孔32,第二溃缩孔32自外向内贯通侧部30。由此,第二溃缩孔32的设置更便于撞击时发生溃缩,吸收撞击能量。
可选地,第二溃缩孔32的个数为多个且沿卡扣座100的轴向分层分布。由此,在车门受到撞击时卡扣座100会沿轴向逐层溃缩变形以缓冲撞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层第二溃缩孔32的个数为多个且沿周向排布,相邻两层的第二溃缩孔32在轴向上一一对应。进一步地,第二溃缩孔32为沿周向延伸的条形孔。由此,在保证卡扣座100良好支撑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卡扣座100的缓冲撞击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门。由此,采用上述车门的汽车具有更好的防侧碰性能,具有更高的行车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卡扣座100,卡扣座100为中空的柱体,卡扣座100具有第一端部10、第二端部20以及连接第一端部10与第二端部20之间的侧部30,第二端部20上具有卡孔21,侧部30与第一端部10、第二端部20共同限定出第一溃缩孔31,侧部30上还具有第二溃缩孔32,第二溃缩孔32自外向内贯通侧部30,卡扣座100被构造成在受到撞击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溃缩。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卡扣座100,用于设在钣金件与内饰件之间以在碰撞发生时发生溃缩,进而缓冲撞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钣金;
卡扣座,所述卡扣座连接在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所述卡扣座上设有卡孔;以及
车门内饰件,所述车门内饰件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座的卡孔卡接配合,所述卡扣座被构造成在受到撞击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溃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座为中空的柱体,所述卡扣座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侧部,所述侧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共同限定出第一溃缩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座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车门钣金固定连接,所述卡孔形成在所述第二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座的侧部自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逐渐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上还具有第二溃缩孔,所述第二溃缩孔自外向内贯通所述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溃缩孔的个数为多个且沿所述卡扣座的轴向分层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每层第二溃缩孔的个数为多个且沿周向排布,相邻两层的第二溃缩孔在轴向上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溃缩孔为沿周向延伸的条形孔。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
10.一种卡扣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座为中空的柱体,所述卡扣座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侧部,所述第二端部上具有卡孔,所述侧部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共同限定出第一溃缩孔,所述侧部上还具有第二溃缩孔,所述第二溃缩孔自外向内贯通所述侧部,所述卡扣座被构造成在受到撞击力大于预设值时发生溃缩。
CN201620435770.3U 2016-05-12 2016-05-12 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Active CN205736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5770.3U CN205736836U (zh) 2016-05-12 2016-05-12 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35770.3U CN205736836U (zh) 2016-05-12 2016-05-12 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36836U true CN205736836U (zh) 2016-11-30

Family

ID=57365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35770.3U Active CN205736836U (zh) 2016-05-12 2016-05-12 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36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36373B2 (en) Lateral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
JP4448938B1 (ja) 樹脂シートの成形品
EP3686090B1 (en)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
US20120286543A1 (en) Subframe for vehicle
US9481333B2 (en) Bumper back beam for vehicle
EP2186671A1 (en) Composite seat structure
US9789835B2 (en) Knee protec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CA2832051C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assist grip
DE102016119993A1 (de) Kniepolster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13044117A (zh) 车辆前机舱的上纵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2201051U (zh) 一种汽车前围挡板
CN205736836U (zh) 卡扣座、车门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CN201712671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后段的加强结构
CN205916178U (zh) 一种转向柱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US10814750B2 (en)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deformation portion
CN210116369U (zh) 车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US8801081B2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jury to passenger' feet during offset crash
US9517742B2 (en) Shock absorber member for vehicle, vehicle door panel assembly including shock absorber member and vehicle including door panel assembly
CN209241176U (zh) 汽车前副车架
CN207889668U (zh) 汽车安全防护用梯度吸能结构
CN205706872U (zh) 车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591749A (zh) 吸能装置及车辆
CN216184959U (zh) 一种汽车偏置碰撞盒总成
CN211336151U (zh) 转向管柱上罩盖装置
CN208291342U (zh) 立柱内板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