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15564U - 一种起重绳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绳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15564U
CN205715564U CN201521084295.1U CN201521084295U CN205715564U CN 205715564 U CN205715564 U CN 205715564U CN 201521084295 U CN201521084295 U CN 201521084295U CN 205715564 U CN205715564 U CN 205715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sheave
lifting rope
dowel
hole
wheel r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842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蔻·瑞塔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Group Corp
Konecranes Global Oy
Original Assignee
Kon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210842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15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15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15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lle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绳轮。所述起重绳轮包括:轮辋,所述轮辋的外周面配置有绳槽;轮毂,所述轮毂的中心配置有轴孔;以及,延伸于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镂空结构。与现有实心结构的起重绳轮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绳轮具有自重小,造价低,且便于握持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起重绳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绳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用于提升和搬用重物的设备。为了提高起升能力(即起重机可以提升重物的最大重量),起重机通常配置有滑轮组,该滑轮组包括若干滑轮。根据在使用中滑轮轴的位置是否变化,滑轮可区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其中,定滑轮固定于起重小车上,动滑轮固定于吊钩上并可随吊钩上下运动。滑轮组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降低起升重物所需的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在起升重物时,绳索绕过滑轮组中的滑轮,因此滑轮也可称为绳轮。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在起升机构上,另一端固定在滑轮组上。起升机构包括卷筒,绳索缠绕在所述卷筒上,从而通过旋转该卷筒以实现绳索的收放,进而使得绳索另一端的动滑轮上下运动。因此,与动滑轮相连的吊钩以及其上的重物跟随上下运动。
现有的绳轮通常是由铸造工艺形成的实心盘状结构,其自重较大。因此,在起升重物时,起升机构不仅要克服货物的重力做功,还要克服绳轮(尤其是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致使起重机的起升效率较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起重绳轮,其自重小,造价低,且便于握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起重绳轮,其自重小,造价低,且便于握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绳轮,该绳轮包括:轮辋,所述轮辋的外周面配置有绳槽;轮毂,所述轮毂的中心配置有轴孔;以及延伸于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镂空结构。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延伸于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之间的多个连接筋,所述多个连接筋沿所述起重绳轮的周向间隔分布,以形成多个孔。
可选的,所述多个连接筋沿所述起重绳轮的所述周向等距分布。
可选的,沿所述起重绳轮的径向,所述连接筋的周向尺寸保持一致。
可选的,沿所述起重绳轮的所述径向向内,所述孔的周向尺寸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孔为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的,所述连接筋的数量为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八个。
可选的,所述孔的尺寸配置成适于使用者的至少一个手指穿过。
可选的,所述孔的周缘由软性材料包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绳轮,将轮辋与轮毂之间的连接部配置成镂空结构。与现有的实心结构相比,该镂空结构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绳轮的重量。另外,绳轮通常由铸造工艺成型而成,而铸造工艺中,材料的减少,可带来产品制造成本的降低。比如,对于同型号的绳轮(外径,内径以及厚度相同的绳轮),镂空结构的采用使得绳轮的重量相对减少了25%,则绳轮的造价可相应的降低约13%。
进一步,所述镂空结构具有多个孔,操作者可以将手指穿过所述多个孔,以便于在安装或运输过程中握持所述绳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绳轮的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实施例的绳轮沿A-B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绳轮的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绳轮,其中,所述起重绳轮的轮辋和轮毂之间的连接部为镂空结构。与现有具有实心结构的起重绳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起重绳轮,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因而,一方面可以减轻起重绳轮的自重;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起重绳轮的制造成本,尤其是考虑到起重绳轮通常是采用铸造工艺形成的,而铸造工艺中,材料的节省,可以带来成本降低。例如,在重量减少25%的情况下,起重绳轮的价格可相对降低约1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绳轮100被阐释。所述起重绳轮100包括轮辋101,轮毂103,以及连接所述轮辋101和所述轮毂103的连接部105。
所述轮辋10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绳槽1011,所述绳槽1011适于将绳索容纳于内。具体地说,在起重时,绳索可绕过所述轮辋101的外周面,即所述起重绳轮100的外周面,并容纳于所述绳槽1011内,以防止起重过程中因绳索脱离所述起重绳轮100而造成事故。
所述轮毂103的中心部分形成有轴孔1031,所述轴孔1031适于绳轮轴(未示出)穿过,所述起重绳轮100适于绕所述绳轮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绳轮轴可根据具体应用场合而被进一步固定在起重机的其它相关部件上,例如,所述绳轮轴可被固定在起重机吊钩的壳体上。
连接所述轮辋101和所述轮毂103的所述连接部105被配置成镂空结构以节省材料,进而减小起重绳轮100的自重。此处所述及的镂空结构是指,所述连接部105为具有多个孔的不连续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部105配置成具有多个连接筋1051,所述连接筋1051延伸于所述轮辋101和所述轮毂103之间,以连接所述轮辋101和所述轮毂103。所述多个连接筋1051沿所述绳轮100的周向间隔排布,因此,在相邻两个筋1051之间形成孔1052。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述及的间隔排布是指相邻两连接筋1051之间由孔1052隔开,即所述连接筋1051与所述孔1052沿所述起重绳轮100的周向交替分布。此处所述述及的相邻两连接筋1051是指,沿所述绳轮100的所述周向,在两个所述连接筋之间只具有孔1051,而没有其他的所述连接筋1051。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所述连接筋1051是否有部分相互连接,只要所述连接筋1051大体上是相间隔的即可。比如,所述连接筋1051可在靠近所述轮辋101的位置部分地连接,如图1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绳轮100的周向,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1051之间的间隔距离与其他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105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即所述多个连接筋1051沿所述起重绳轮100的周向等距排布。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1051之间的间隔也可配置成与其他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1051之间的间隔距离不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间隔距离可以用多种方式衡量,有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距离指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1051的中轴线在最外侧顶点间的直线距离或沿周向的弧线长度;有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距离指相邻两个所述连接筋1051的中轴线在最内侧顶点间的直线距离或沿周向的弧线长度;有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隔距离也可以用所述孔沿周向的宽度来标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筋1051从靠近所述轮辋101处到靠近所述轮毂103处的周向尺寸保持一致。换句话说,沿所述起重绳轮100的径向,所述连接筋1051的周向尺寸保持不变。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连接筋1051的周向尺寸保持一致是指其主体的周向尺寸保持一致,而并不严格限定所述连接筋1051的周向尺寸在任何部分保持完全一致。例如,在所述连接筋1051与轮辋101的过渡部分以及在所述连接筋1051与所述轮毂103的过渡部分可以配置为圆角,以避免因应力集中造成所述起重绳轮100在所述过渡部分发生断裂,从而延长所述起重绳轮100的使用寿命。在圆角处的周向尺寸显然不同于主体部分的周向尺寸,但在本实用新型中仍被归类为所述连接筋的周向尺寸保持一致。
相应的,由于沿所述绳轮100的径向,连接筋1051的周向尺寸大体上一致,而沿所述径向向内(即,沿所述绳轮100的径向指向其中心点的方向),所述绳轮100的周向尺寸逐渐减小,因此,沿所述起重绳轮100的所述径向向内,所述孔1052的周向尺寸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连接筋之间形成的孔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规则和不规则形状。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孔最好配置成不具有尖角,以避免应力集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连接筋1051的数量可以为偶数,也可为奇数。相应的,所述连接筋1051形成的孔1052可以为偶数,也可以为奇数。例如,所述连接筋1051及其形成的孔1052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六个、八个、十个等;或者为三个、五个、七个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的分析结果,同时所述连接筋1051的数量选定为八个。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图2中所示的轮辋101,轮毂103,以及连接部105沿所述绳轮的轴向尺寸(即厚度)不同。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重绳轮100不同部分的厚度也可配置为相同。
参考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起重绳轮200被阐释。所述起重绳轮200类似于所述起重绳轮100,也包括轮辋201、具有轴孔2031的轮毂203以及连接部205。与上述起重机绳轮100相比,本实施例的所述起重绳轮200中用于连接所述轮辋201和所述轮毂203的连接部205的镂空结构有所不同,即连接筋及其形成的孔的配置有所不同。本实施例中着重阐释所述绳轮200与所述绳轮100之间不同之处,两者的相同部件,例如轮辋201和轮毂202的结构可参见上文关于所述起重机绳轮100对应部件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起重绳轮200的连接部205包括多个连接筋2051,所述多个连接筋2051间隔分布,从而在相邻连接筋2051间形成有孔2052。沿所述起重绳轮200的径向向内(即沿所述起重绳轮200的径向指向其中心点的方向),所述多个连接筋2051的周向尺寸不再设置为保持一致,而是具有变化。
具体地,所述孔2052为圆形,相应的,沿所述起重绳轮200的径向向内,所述连接筋2051的周向尺寸由大变小然后再由小变大。所述连接筋的周向尺寸沿着所述起重绳轮200的径向向内的变化方式也可以有其他变型。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的周向尺寸沿着所述起重绳轮200的径向向内的变化方式可以是线性增大或线性减小,所述连接筋2051的侧面轮廓可以呈现出桶形、圆形、抛物线、双曲线等形状。
所述起重绳轮200的连接部205包括八个连接筋2051。相应的,所述孔2052的数量也是八个。当然,连接筋和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相应设置。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绳轮(例如,所述起重绳轮100或所述起重绳轮200)中,连接轮辋和轮毂的连接部(例如,所述连接部105或所述连接部205)配置成镂空结构,其中所述镂空结构可以由多个连接筋(例如,所述连接筋1051或所述连接筋2051)构成,以减少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起重绳轮的自重以及起重绳轮的制造成本。尤其是考虑到起重绳轮通常通过铸造工艺形成,材料的减少可明显地降低起重绳轮的制造成本。
另外,形成于相邻连接筋(例如,所述连接筋1051或所述连接筋2051)之间的孔(例如,所述孔1052或所述孔2052)还便于所述绳轮的握持。所述孔可配置成适于一个或多个手指穿过,以便于绳轮的运输或安装。例如,在所述绳轮的搬运或安装过程中,操作者可以将手指穿过所述孔,以进行相关的操作。而且,当所述绳轮的重量较大时,操作者还可以通过将双手放在不同的孔内,以进行双手操作。虽然现有的起重绳轮也配置有轴孔(类似于图1所示的轴孔1031),但当该轴孔的直径较小,或者轮辋与轮毂之间的跨度较大时,所述绳轮的握持依然较为困难,这不便于绳轮的搬运及安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绳轮解决了这一问题。另外,由于所述多个孔(例如,所述孔1052或所述孔2052)的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绳轮重量轻,因而便于携带和搬运。
由于所述绳轮通常由硬质材料,比如铸铁制成,因此,为了提高握持的舒适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形成于连接筋之间的孔(例如,所述孔1052或所述孔2052)的周缘由软性材料,比如塑料等,包裹。且所述软性材料的重量占绳轮的总重量的比重较小,因此其不会对绳轮的重量产生影响。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起重绳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辋,所述轮辋的外周面配置有绳槽;
轮毂,所述轮毂的中心配置有轴孔;以及
延伸于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包括多个孔,沿所述起重绳轮的径向向内,所述孔的周向尺寸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绳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延伸于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之间的多个连接筋,所述多个连接筋沿所述起重绳轮的周向间隔分布,以形成所述多个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绳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筋沿所述起重绳轮的所述周向等距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绳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起重绳轮的所述径向,所述连接筋的周向尺寸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绳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的数量为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八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绳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尺寸配置成适于使用者的至少一个手指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绳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周缘由软性材料包裹。
CN201521084295.1U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起重绳轮 Active CN205715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84295.1U CN205715564U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起重绳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84295.1U CN205715564U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起重绳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15564U true CN205715564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3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84295.1U Active CN205715564U (zh) 2015-12-23 2015-12-23 一种起重绳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15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1052U (zh) 一种卷筒夹持装置
CN104261242A (zh) 一种用于水平起吊的吊带式吊具
CN205715564U (zh) 一种起重绳轮
CN105600669A (zh) 一种rh真空浸渍管环砖的吊运翻转方法
CN106017795B (zh) 压气机转子平衡夹具
CN204162294U (zh) 吊钩组件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CN105271035A (zh) 一种起重机用轻质量卷筒
CN103287966A (zh) 一种切片机导轮用吊具
CN212110559U (zh) 一种超大型船用曲轴旋转盘车装置
CN203173683U (zh)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纤维绳吊索具
CN206985527U (zh) 一种超长、大截面预制柱的专用吊具
CN208008367U (zh) 自排绳卷扬机
CN202766052U (zh) 电梯曳引轮
CN204043914U (zh) 用于航空发动机起动试车的飞轮装置
CN205851850U (zh) 用于夹取铸锭的夹具
CN107954310A (zh) 高强度圆绳吊装带
JP6405905B2 (ja) コンベヤベルト巻き取りドラム
CN202239407U (zh) 轮胎钢丝圈制造用六角钢丝导开盘
CN206367811U (zh) 滚筒
CN209972061U (zh) 薄壁空心脚轮
CN215047926U (zh) 转向节热处理吊具
CN210418773U (zh) 一种加强内芯金属绕线盘
CN202245718U (zh) 圆轴类零件专用吊具
CN210780282U (zh) 一种轻量化碳纤维转子
CN203333078U (zh) 一种卷膜管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