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10022U - 电渗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渗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10022U
CN205710022U CN201620270849.5U CN201620270849U CN205710022U CN 205710022 U CN205710022 U CN 205710022U CN 201620270849 U CN201620270849 U CN 201620270849U CN 205710022 U CN205710022 U CN 205710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distributor
electrodialysis plant
host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708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村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Enginee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10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10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9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 C02F1/469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e.g. by electro-osmosis, electrodialysis, electrophoresis electrodia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46Apparatus for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液漏且适当地确保分配器的流路阻力,并且能够把压力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度地进行高效的电渗析的电渗析装置。在该电渗析装置中,腔室框具备配置于中央位置的网主体部和位于网主体部的周围的框架部,框架部具备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以及具有流路的分配器,在进液口和网主体部之间以及在出液口和网主体部之间分别配置有流路,在流路的一侧面的至少一处以上以及另一侧面的至少两处以上以彼此交错的配置分别设有开口部。

Description

电渗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渗析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离子交换膜的电渗析装置的结构如下:在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以夹入腔室框的方式将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交替层叠,并排列在电极之间,使用紧固框紧固两端,由此在内部交替形成浓缩室和除盐室。
通常而言,在这样的电渗析装置中使用的腔室框包括用于在中央位置保持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间隔的网主体部,以及具有用于配置该网主体部的网安装开口部的框架部。
特别是,在框架部安装有进液口、出液口以及具备流路的分配器。如图6A~图6C所示,作为这种分配器72,大多为如下结构:流路73形成为在其一侧面开口的槽型形状,从进液口71流入的处理液通过流路73而向配置有网主体部75的网安装开口部74流出。附图标记70表示框架部。
另外,公知有流路形成为中空形状(隧道型)的分配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如图7所示,还提案有配置有上流路731、连结流路732、下流路733的分配器72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附图标记700表示框架部,附图标记800表示离子交换膜,附图标记710表示进液口,附图标记740表示网安装开口部,附图标记750表示网主体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CN102910713A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公开CN102267747A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图6A、图6B所示的分配器72的流路73的一侧面沿着流路长度开口,因此,具有如下问题,图6B、图6C所示,相邻的离子交换膜80进入该开口的部位内。这样,在离子交换膜80的相反侧面等将会产生间隙S,液体(处理液或电解液)向该间隙S漏入,成为发生液漏的主要原因。对此,专利文献1的分配器中流路为中空形状,因此不存在发生液漏的隐患。但是,专利文献1的分配器的流路为中空形状,因而流路阻力小。
如上所述,电渗析装置的结构为,层叠多个夹在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腔室框,从而构成除盐室和浓缩室交替形成的结构。于是,在配置于除盐室或浓缩室的腔室框中,液体(处理液或电解液)从进液口流入,并经由分配器的流路流入网主体部。
因此,尤其是如果配置在除盐室的腔室框的分配器的流路阻力较小,处理液就不会均衡地流入至配置在多个除盐室的各腔室框,例如,会集中流入配置于液体供应喷嘴侧的腔室框。如果处理液或电解液没有均衡地流入至多个除盐室或浓缩室的腔室框,则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产生电流的偏流,并且,在液体流动不良的腔室中,相对于流动的电流,向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供应跟不上,导致电压的上升、氧化皮(scale)的生成等不良情况发生,从而导致通电停止。
另外,专利文献1的分配器的流路为中空形状,因而压力损失大。即,压滤器型的电渗析装置是通过对夹在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多个腔室框进行加压而构成的。因此,当流路为中空形状时,有可能产生如下 问题,由于在流路整体施加加压力而导致发生变形从而产生压力损失。其结果,发生电流的偏流,还是会产生电压的上升、氧化皮的生成等的不良现象,从而导致通电停止。
另外,专利文献2的分配器720的流路为上流路731和下流路733这两段,因此,如图7所示,流路的中间进入有离子交换膜800。这样,电解液容易漏到相邻的离子交换室。
而且,专利文献2的分配器720的流路宽度为0.2mm~0.8mm,较窄,因此当试图在腔室框内流动需要的流量时,压力损失异常地高,泵动力成本也会变高,并且容易产生电解液泄漏到离子交换室外的外部泄漏、电解液泄漏到相邻的离子交换室的内部泄漏等不良现象。
鉴于上述的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电渗析装置,其防止液漏,适当地确保分配器的流路阻力,并且能够将压力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度地进行高效的电渗析。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渗析装置具备以下结构。即,
在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以使腔室框介于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方式交替排列多张所述阳离子交换膜和所述阴离子交换膜,从而构成浓缩室和除盐室,
该电渗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腔室框具备配置在中央位置的网主体部和位于该网主体部的周围的框架部,
所述框架部具备进液口、出液口以及具有流路的分配器,
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网主体部之间以及在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网主体部之间,分别配置有所述流路,
在所述流路的一侧面的至少一处以上及另一侧面的至少两处以上,以彼此交错的配置分别设有开口部。
优选的是,各所述开口部的长度为所述流路的整个长度的10%~33%。
优选的是,所述流路通过将设在一侧面的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和设在另一侧面的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重叠地配置从而形成有贯通部。
优选的是,所述贯通部的流路方向的长度为2mm~6mm。
优选的是,所述流路的、与所述进液口或所述出液口连接的部位形成为与分配器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垂直部,所述流路的、与所述网主体部连接的部位形成为朝向该网主体部以辐射状倾斜的倾斜部。
优选的是,所述流路在宽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相邻的所述流路的间隔为流路宽度的1.5倍~10倍。
优选的是,所述流路的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或椭圆形状。
优选的是,形成在所述流路的所述贯通部为2个~8个。
优选的是,所述流路的深度为分配器厚度的50%~80%。
优选的是,所述流路具有1mm~3mm的宽度。
优选的是,在所述框架部的单面侧形成有肋。
优选的是,所述分配器在所述开口部的配置位置,且是在与设有该开口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线状肋。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电渗析装置,该电渗析装置能防止液漏,适当地确保分配器的流路阻力,并且能把压力损失抑制到最小限度地进行高效的电渗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渗析装置使用的腔室框的概略俯视 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分配器的放大俯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分配器的横剖视图。图2B-(a)是图2A的II-II向视的横剖视图,图2B-(b)是图2A的III-III向视的横剖视图,图2B-(c)是图2A的IV-IV向视的横剖视图。
图3是图2A的I-I向视的纵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渗析装置的分配器的液体流动的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渗析装置的概略侧剖面构造的组装图。
图6是说明以往的分配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A是部分放大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V-V向视的剖视图,图6C是示意性地说明分配器的液体流动的侧剖视图。
图7是说明以往的分配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图1所示的分配器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图8的VI-VI向视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腔室框;1A除盐腔室框;1B浓缩腔室框;2网主体部;3框架部4网安装开口部;5进液口;6出液口;7、8连通口;9分配器;10电渗析装置;10a阴极板;10b阳极板;11除盐室;12浓缩室;13紧固板;30肋;31、32线状肋;71、710进液口;72、720分配器;73流路731上流路;732连结流路;733下流路;74、740网安装开口部;75、750网主体部;80离子交换膜;90流路;91垂直部;92倾斜部;94贯通部;910、920开口部;C阳离子交换膜;A阴离子交换膜;S间隙;J、K、L、M溶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腔室框的结构>
图1表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渗析装置10使用的的腔室框的概略俯视图。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腔室框1具有:框架部3,其形成为边框状,且在中央位置具备网安装开口部4;以及网主体部2,其配置在该网安装开口部4。网主体部2优选由通过Netlon法而在交点处被热熔接从而形成的网构成。另外,框架部3和网主体部2优选通过熔接等来一体化。
大致来讲,电渗析装置10通过交替配置如上所述的腔室框1和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A及阳离子交换膜C),并利用腔室框1来夹持位于腔室框1之间的离子交换膜而构成。即,腔室框1中,利用设置在框架部3的网安装开口部4的网主体部2确保的空间将成为离子交换室。网主体部2配置在矩形形状的网安装开口部4,作为流路部的间隔构件的发挥功能,并且可靠地防止相邻的离子交换膜发生接触,网安装开口部4形成在腔室框1的中央位置。
网主体部2优选为热塑性塑料制,例如,如图1所示,在腔室框1的网安装开口部4的周围的纵向上的溶接部J、K这两个部位,宽度方向上的溶接部L、M这两个部位通过高频感应加热来进行熔接,从而安装在框架部3。
优选的是,上述的框架部3由热塑性塑料制或合成橡胶制的片材制造。
另外,在框架部3的单面侧(图中的正面侧)优选形成有肋30,肋30优选形成为具有与腔室框1的外缘呈45度的角度的网状。肋30能通过例如在热塑性塑料制或合成橡胶制的片材制造时利用形成了格子状的刻纹的浸渍辊进行成形从而容易地制造出来。带有浸渍辊的格子状肋的片材的格子状的刻纹形态优选为,宽度100μm~300μm、深度为60μm~200μm的剖面观察时为三角形的刻纹,格子的间距优选为2mm~10mm。将由此制造的带有格子状肋的片材裁剪成规定尺寸的边框状,并将其作为框架部3使用。另外,另一面侧(图中的背面)优选为平滑面。由于该肋30在腔室框夹入离子交换膜而层 叠多层时,将相邻的离子交换膜压制为线状,因此防止电解液泄漏到离子交换室外(以下,也称为外部泄漏。),或者泄漏到相邻的离子交换室(以下,也称为内部泄漏。)的现象。
另外,在该框架部3设有进液口5及出液口6。该进液口5及出液口6分别经由连通口7及连通口8而与网安装开口部4连通。另外,在连通口7及连通口8分别嵌合有用于确保液体流路的分配器9。在该分配器9形成有多条流路90。进液口5侧的分配器9使进液口5和网安装开口部4(网主体部2)连通,并且,出液口6侧的分配器9使出液口6和网安装开口部4(网主体部2)连通。
分配器9优选为热塑性塑料制,耐热性、液体分散性优异,具有防止内部泄漏的构造。分配器9优选通过挤出成型制造。优选的是,其厚度为0.4mm~2mm,全长(长度)为20mm~60mm。
其次,根据图2A、图2B和图3具体说明分配器9的结构。图2A表示配置于腔室框的分配器的放大俯视图。图2B表示图2A所示的分配器的横剖视图,图2B-(a)表示图2A的II-II向视的横剖视图,图2B-(b)表示图2A的III-III向视的横剖视图,图2B-(c)表示图2A的IV-IV向视的横剖视图。图3表示图2A的I-I向视的纵剖视图。
如图所示,分配器9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流路90。配置在进液口5侧的分配器9的流路90使自进液口5流入的液体(以下,指处理液或电解液)向配置在网安装开口部4的网主体部2(离子交换室)流出。配置在出液口6侧的分配器9使自网安装开口部4的网主体部2(离子交换室)流入的液体向出液口6流出。流路90的剖面形状优选为矩形形状或椭圆形状。
如图3所示,在流路90以彼此交错的方式设有向该流路90的正面F侧开口的开口部910和向背面B侧开口的开口部920。因此,通过上述结构的流路90的液体,在图3中在流路90内沿左右方向蛇行地上升或下降。
即,本实施方式的流路90通过将开口部910、920以彼此交错的方式形成 在正面F侧和背面B侧,从而得到良好的流路阻力。
而且,与以往的具有中空形状的流路的分配器相比,能够形成为薄型。为了使流路形成为中空形状,需要将具有形成流路的凹部的两张片材贴合地形成,因此,厚度成为1mm左右。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9能够通过挤出成型形成,因而厚度能够为0.4mm~0.6mm左右。分配器9的厚度依赖于腔室框1的厚度,但是,考虑到电阻的降低、液体循环动力的降低,腔室框1优选形成为厚度较薄。因此,若能够使分配器变薄,则能够实现电阻的降低和液体循环动力的降低。
所述流路90的开口部910及920的各开口部的长度优选为流路90的全长的10%~33%。通过使开口部910及920的开口部的长度在这范围内,能够防止离子交换膜深入到开口部910及920内,从而能够防止液漏的发生。
另外,优选的是,流路90通过从图3的上方将设于背面B侧的开口部920的下端部和设于正面F侧的开口部910的上端部重叠地配置从而形成有贯通部94。另外,同样地,优选的是,通过将设于正面F侧的开口部910的下端部和设于背面B侧的开口部920的上端部重叠地配置从而形成贯通部94。
利用该贯通部94,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流路90的压力损失。所述贯通部94的流路方向的长度优选为2mm~6mm。流路方向的长度为图2A、图2B和图3中的上下方向。另外,对于形成在流路90的流路方向上的贯通部94的数量,优选的是一个流路设定2个~8个。贯通部94的数量可以根据分配器9的全长、开口部910及920的宽度及开口长度等而适当地变更。
开口部910及920的配置位置不限于图2A、图2B及图3所示的方案,在正面F侧至少配置两处以上,在背面B侧至少配置一处以上,或者,也可以在正面F侧至少配置一处以上,在背面B侧开口至少两处以上。说明书中的所述“一处”是指在流路长度中的一部分开口,而不是在流路的整个长度上开口。开口部的合计数量优选为3个~9个。
流路90的宽度优选为1mm~3mm。如果流路90的宽度远小于1mm,则有可能使流动压力损失急剧增大。如果流路90的宽度远大于3mm,则有可能导致离子交换膜进入,使得液漏防止效果不佳,而且,由于离子交换膜的进入使得压力损失也增大。
如果流路90的深度过深,则流路部背板变薄且流路部强度降低,容易产生因离子交换膜的落入而导致的变形。为了防止该强度降低所导致的变形,流路90的深度优选为分配器厚度的50%~80%。
而且,多个相邻的流路90的间隔(间距)在进液口5侧优选为流路宽度的1.5倍~4倍。另外,多个相邻的流路90的间隔(间距)在网安装开口部4(离子交换室)侧优选为流路宽度的1.5倍~10倍。这是因为朝向离子交换室以辐射状扩散的形态有利于朝向离子交换室的液体分散性。
另外,分配器的流路90的条数期望为3条~20条,但可以根据腔室框1的大小、网主体部2的大小等而适当进行变更。
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配置在例如进液口5侧的分配器9的流路90的、与进液口5连接的上方部位形成为与分配器9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垂直部91。另外,优选的是,配置在例如进液口5侧的分配器9的流路90的、与网安装开口部4的网主体部2(离子交换室)连接的下方部为形成为朝向该网安装开口部4以辐射状倾斜的倾斜部92。另外,配置在出液口6侧的分配器9的流路90也同样地,在出液口侧,与出液口6连接的部位优选形成为垂直部91,与网安装开口部4(离子交换室)连接的部位优选形成为朝向网安装开口部4(离子交换室)以辐射状倾斜的倾斜部92。
如果流路90为与宽度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形状,则流路阻力将会变小,具有液体容易流动的倾向。但是,电渗析装置为层叠多层夹在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腔室框,并交替形成除盐室和浓缩室的结构。并且,在配置于除盐室的腔室框中,从进液口流入处理液,该处理液经由分配器的流 路而流入至网主体部(离子交换室)。另外,在配置于浓缩室的腔室框中,从进液口流入电解液,该电解液经由分配器的流路而流入至网主体部(离子交换室)。
因此,如果流路的流路阻力过小,则无法使处理液或电解液均衡地流入至配置在多个除盐室或浓缩室的各腔室框,而是会集中流入配置在液体供应喷嘴侧的腔室框。
如果处理液或电解液没有均衡地流入至多个除盐室或浓缩室的腔室框,则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产生电流的偏流,并且,在液体流动不良的腔室中,相对于流动的电流,离子供应跟不上,导致电压的上升、氧化皮的生成等不良情况发生,从而导致通电停止。从上述的问题点来看,分配器的流路需要适当大的流路阻力。并且,根据向除盐室、浓缩室供应的规定流量,考虑室内的液体分散性、腔室之间的液体分散性,来决定配置在腔室框内的分配器的个数、流路的个数、流路的大小(宽度、深度、长度),从而取得最合适的流路阻力。
通过形成倾斜部92,能够提高流路阻力,提高流入平衡性。另外,通过适当设计所述的开口部910及920的开口长度、位置、流路宽度及倾斜部92的倾斜角,能够获得良好的流路阻力。而且,多个流路90的倾斜部92均以辐射状扩散的形式形成,因此能够使液体(处理液或电解液)向网主体部2(离子交换室)的较宽的范围流出,有助于提高液体分散效率。上述的倾斜部92的效果在配置在进液口5侧的分配器9中已说明,出液口6侧的分配器9具有的效果是:通利用上述倾斜部92,能够从网安装开口部4的网主体部2(离子交换室)的较宽的范围有效地使液体流入。
在电渗析装置10搭载具备上述结构的分配器9的腔室框1,并开始进行电渗析,这样的话,如图4所示,从进液口5流入的液体(处理液或电解液)在流路90内得到合适的流路阻力的同时,向网安装开口部4的网主体部2(离子 交换室)流出。即,通过彼此交错地配置的开口部910及920,使液体左右蛇行地流入,从而发挥流路阻力。而且,从网安装开口部4的网主体部2(离子交换室)流入的液体也在流路内得到合适的流路阻力地向出液口6流出。由此,使液体均衡地流入配置在多个除盐室或浓缩室的各腔室框1,从而能够非常均衡地进行电渗析。另外,与以往的具有中空形状的流路的分配器相比,能够形成为薄型,因而能够将因变形引起的压力损失的产生抑制到最小限度,有助于实施良好的电渗析。
而且,在分配器的流路的一侧面的至少一处以上和在与所述一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面的至少两处以上以彼此交错的配置分别设有开口部。相邻的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C及阴离子交换膜A)落入所述开口部910内、920内,产生间隙。通过该间隙,自进液口5流入的液体会泄漏而流入至相邻的腔室中,但是通过使开口部分别彼此交错地排列,能够有效地防止液漏的产生。
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9不限于上述的内容,也可以具有图8、图9所示的结构。图8是图1所示的分配器的放大俯视图。图9是图8的VI-VI向视的纵剖视图。
如图8、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9的开口部910的配置位置,优选在与形成该开口部91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形成线状肋31。另外,开口部920的配置位置中,优选在与形成该开口部92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线状肋32。
优选的是,线状肋31、32的宽度为100μm~400μm,高度为20μm~150μm,剖面形状为三角形或者半椭圆形。开口部910及920的各自的一处中,优选形成1条以上的线状肋31、32,更优选形成2条以上的线状肋31、32,进一步优选形成3条以上的线状肋31、32。多条线状肋31、32中各线状肋31的间隔优选为2mm~10mm,各线状肋32的间隔优选为2mm~10mm。在腔室框1夹入离子交换膜而层叠多层时,状肋31、32将相邻的离 子交换膜在分配器部也压制为线状,因此能够防止电解液泄漏到相邻的离子交换室。
<电渗析装置>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压滤器型的电渗析装置10的概略侧剖面构造的组装图。该电渗析装置10中,在阴极板10a和阳极板10b之间,重叠多个具备上述的分配器9的腔室框1地配置。在图示例中,将配置在除盐室的腔室框标记为1A,配置在浓缩室的腔室框标记为1B。
这些腔室框1A、1B之间,交替夹持阳离子交换膜C及阴离子交换膜A。作为这样的阳离子交换膜C及阴离子交换膜A能够使用公知的材料。
腔室框1A、1B内的空间(网主体部2)成为上述的离子交换室(除盐室11或浓缩室12)。在一端的浓缩室12(腔室框1B)和阴极板10A之间配置有阴离子交换膜A,在另一端的除盐室11(腔室框1A)和阳极板10B之间配置有阳离子交换膜C。
上述的在阴极板10A和阳极板10B之间配置的多个离子交换膜A、C及腔室框1A、1B通过一对紧固板13、13被牢固地固定。
在使用上述结构的电渗析装置10进行电渗析时,从腔室框1A的进液口5流入处理液(参照图4),并向除盐室11供应处理液。向除盐室11供应的处理液将会向出液口6排出,排出的处理液将会再度向除盐室11供应。
另外,腔室框1B中,从进液口5流入稀薄的电解液,从而向浓缩室12供应电解液,供应至浓缩室12的电解液向出液口6排出,供应到下一个浓缩室12。因此,通过在向阴极板10a和阳极板10b之间施加一定的电压的同时,将液体循环供应到除盐室11以及浓缩室12,从而使除盐室11内的处理液中的离子逐渐地向浓缩室12移动。这样,在浓缩室12循环的电解液的离子浓度增大,其结果,能够得到作为目标的高浓度的盐溶液。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渗析装置10使用分配器9,该分配器9具有设 置了开口部910及920的流路900。这样,向配置在除盐室11的腔室框1A流入的处理液在所述流路内得到适当的流路阻力地向离子交换室(除盐室11)流出。另外,向配置在浓缩室12的腔室框1B流入的电解液也在流路内得到适当的流路阻力地向离子交换室(浓缩室12)流出。而且,在除盐室11及浓缩室12的各液体从离子交换室向出液口6排出时,也是在流路内得到适当的流路阻力地排出的。
因此,能够使处理液或电解液均衡且均匀地向配置于多个除盐室和浓缩室的各腔室框1流入和流出(排出),能够稳定地进行均衡的电渗析。
离子交换室的有效的液体分散与电渗析的精度保持直接关系,因此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因此,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分配器9,能够进一步提高液体分散率,能够稳定地得到精度高且有效的电解。
以上,通过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上述的记载是用于理解本实施方式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实施方式的范围。而且,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并不相互排他。因此,只要不出现矛盾,也可以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各要素,在技术方案记载的公开的技术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变形和变更。

Claims (12)

1.一种电渗析装置,其中,在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使腔室框介于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方式交替排列多张所述阳离子交换膜和所述阴离子交换膜,从而构成浓缩室和除盐室,
该电渗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腔室框具备配置在中央位置的网主体部和位于该网主体部的周围的框架部,
所述框架部具备进液口、出液口以及具有流路的分配器,
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网主体部之间以及在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网主体部之间,分别配置有所述流路,
在所述流路的一侧面的一处以上及另一侧面的两处以上,以彼此交错的配置分别设有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开口部的长度为所述流路的整个长度的10%~3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通过将设在一侧面的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和设在另一侧面的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重叠地配置从而形成有贯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部的流路方向的长度为2mm~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的、与所述进液口或所述出液口连接的部位形成为与分配器的宽度方向正交的垂直部,所述流路的、与所述网主体部连接的部位形成为朝向该网主体部以辐射状倾斜的倾斜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在宽度方向上设有多个,
相邻的所述流路的间隔为流路宽度的1.5倍~10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的剖面形状为矩形形状或椭圆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流路的所述贯通部为2个~8个。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的深度为分配器厚度的50%~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具有1mm~3mm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部的单面侧形成有肋。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渗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器在所述开口部的配置位置,且是在与设有该开口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有线状肋。
CN201620270849.5U 2015-04-01 2016-04-01 电渗析装置 Active CN2057100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5171 2015-04-01
JP2015-075171 2015-04-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10022U true CN205710022U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1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70849.5U Active CN205710022U (zh) 2015-04-01 2016-04-01 电渗析装置
CN201610204159.4A Pending CN106044966A (zh) 2015-04-01 2016-04-01 电渗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4159.4A Pending CN106044966A (zh) 2015-04-01 2016-04-01 电渗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09648B2 (zh)
CN (2) CN2057100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1782A (zh) * 2023-12-13 2024-01-16 华之(莱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渗析脱盐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3607A1 (en) 2018-06-08 2019-12-12 Evcon Gmbh Modular flow system with internal strut members
EP3801847A1 (en) 2018-06-08 2021-04-14 EvCon GmbH Modular flow system with asymmetric or discontinuous liquid passage
WO2019233610A1 (en) 2018-06-08 2019-12-12 Evcon Gmbh Multistage membrane distillation apparatus
EP3801845A1 (en) * 2018-06-08 2021-04-14 EvCon GmbH Modular flow system with enhanced vapor and/or liquid channel configur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1782A (zh) * 2023-12-13 2024-01-16 华之(莱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渗析脱盐处理装置
CN117401782B (zh) * 2023-12-13 2024-02-13 华之(莱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渗析脱盐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09648B2 (ja) 2020-06-17
CN106044966A (zh) 2016-10-26
JP2016193422A (ja) 2016-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10022U (zh) 电渗析装置
JP5953313B2 (ja) 電気化学的分離モジュール
KR102030113B1 (ko) 염도차 발전장치
US10301200B2 (en) Flow distributors for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CN102921303A (zh) 一种表面带密封线的电渗析隔板
KR20170132127A (ko) 전해수 생성장치
CN205700164U (zh) 压滤型电渗析装置
JP2014014776A (ja) 電気透析装置
DE102010046933B4 (de) Temperlierbare Vorrichtung zur Anordnung einer beliebigen Anzahl einzelner Batteriezellen
CN103816806B (zh) 电渗析隔板
CN102910713A (zh) 一种电渗析隔板
CN205461828U (zh) 电渗析装置
US20180111093A1 (en) Structures for Normalizing Multi-Planar Flow Distribution Within an Electrochemical Separation System
JP2009536094A (ja) 少なくとも2つの隔室を備えた交換膜装置、特に電気透析装置
KR20160055489A (ko) 레독스 흐름 전지
CA3125094C (en) Chamber frame element, electrolyzer, and electrodialysis cell
CN114074981B (zh) 电去离子净水装置和家用净水装置
CN207533063U (zh) 一种电渗析用端板
JPS60121290A (ja) 電気透析槽の透析室枠構造
CN108883369B (zh) 多用途膜单元堆叠件及其制造方法
JPS6330045B2 (zh)
JPH081163A (ja) 通水式平板型電解整水器の平板電極組立体
CN114074974A (zh) 电去离子净水装置和家用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