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86863U - 空气密封体 - Google Patents

空气密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86863U
CN205686863U CN201620631223.2U CN201620631223U CN205686863U CN 205686863 U CN205686863 U CN 205686863U CN 201620631223 U CN201620631223 U CN 201620631223U CN 205686863 U CN205686863 U CN 205686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ner membrance
material layer
resistant material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312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登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6312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86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86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868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气密封体,其使用两个耐热层或网状进气方式以达到快速入气的目的,还及使用两片设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内膜做密闭气阀实现自动密封,而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互相紧贴而阻断空气通路;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内膜,在内膜的面向另外一片内膜的一面的顶端连续性地涂覆有一条耐热材料线层,再在下面等距离涂覆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使用热封线而不是使用热封点粘接内外膜。内膜相对的一面设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另外一面不设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充气时,外膜的部分因膨胀而拉开热封线,所有入气口打开快速充气,完成注入空气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

Description

空气密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缓冲包装,特别涉及能快速充气或/及自动封紧进气口、不漏气的一种空气缓冲包装。
背景技术
目前,用树脂作为基材制成密封体充气后形成缓冲包装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缓冲效果和环保特点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其原有的制备方法和技术一方面存在操作不方便损耗大,另一方面靠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互相紧贴而阻断空气行径通路的方法不能有效的达到保气的要求。
现有常见制造方法有专利号ZL200610067311.5,另外有申请号为200910128472.4的制造方法,相对原来的技术在充气的流畅性上有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操作中不方便开启点对位问题,很容易造成损耗,特别是按上述专利文件的方法去生产制造根本达不到不漏气的目的,而且两片普通的内膜,自身很难相互紧贴,在生产过程中也很难造作。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充气操作更方便,使空气密封体不漏气提供了可操作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空气密封体,其使用两个相通耐热层或网状进气方式还可以达到快速入气的目的,进一步,还可使用两片添加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做密闭气阀,可以达到自动密封目的,而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互相紧贴而阻断空气行径通路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原理有:
1,两个相通或不相通的耐热层、网状的进气方式能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对位不准,造成开启点难开启充气不流畅的问题。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在c膜或d膜面向另外一片内膜的一面的顶端涂覆一条耐热材料层(不是间隔的)(1)(参见图3),再在下面等距离涂覆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使用 热封线(2)(参见图5)来粘接a和c及b和d(不是使用热封点)。当向充气道充气时,外膜的部分因膨胀而拉开热封线(2),所有入气口打开(参见图6)。
2,使用两片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内膜,热塑性弹性体的比例按能流畅进气又能相互紧贴锁气的目的而定。热塑性弹性体POE能使两片内膜自动贴附在一起,不需要靠气柱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相互贴紧(c膜,d膜)。c膜和d膜相互贴紧的一面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参见图2)。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空气密封体缓冲包装的完善,生产操作更简便从而减少原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内膜(俗称气阀),密封体的锁气闭气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使内膜相互紧贴阻断空气行径通路而是靠两片本身能自粘紧贴的内膜阻断空气行径的通路,从而达到快速稳定有效的锁气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使得加工更容易,减少因对位不准确造成进气不流畅或难进气造成的损失。其特点是包含以下步骤:提供两片内膜(c1面和d1面紧贴),涂覆耐热材料于c1面或d1面的顶端(不是间断等距离的涂覆)宽度按需要方便加工而定,用做充气道开启线,在整条耐热线下方按气柱宽度涂覆等距离的耐热材料做进气通道。提供两片外膜(a,b)用热封模具封压内膜和其中一外膜(a或b)封好进气通道。步骤4:用热封模具热封两外膜(a和b)及内膜,形成气囊体,其中热封线(2)压在有涂覆耐热材料的(1)线上(原有的专利是热封点,点的设计操作中对位要求高,容易造成错位,错位后开启点难打开,难进气造成报废)。从热封好的气道口(3)注入空气,气道因膨胀打开开启线(2),空气通过热封好的气道进入气囊体内实现快速充气,当完成注入空气时,两片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在一起,充气多少可以按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两片内膜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阻断空气行径路径,达到闭气的目的,从而达到快速稳定有效的锁气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其特征在于:
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一耐热材料层为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形状的耐热线层,其长度接近或等于内膜的宽度尺寸;
第一耐热材料层下方间隔地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形成为多个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相通或不相通。
进一步地,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的表面设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
进一步地,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不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耐热材料层为耐热线。
进一步地,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并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层上。
进一步地,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垂直。
进一步地,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
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
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
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层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非平行地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层形成的进气通道。
进一步地,包括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层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进一步地,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密封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膜与内膜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密封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膜的内面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密封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膜涂覆网状耐热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热封模具热封内膜和外膜形成进气通道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进行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三条热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热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热封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所示,其中,a|、b——外膜;c、d——内膜;c1、d1——两片内膜相互紧贴面;1——涂覆的耐热材料区;100——第一耐热材料层或耐热线;101——第二耐热材料层;2——热封线;3——进气道;e——第一热封模具;103——第一热封模具形成的封线;f——第二热封模具。
实施例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具有自动紧贴密闭从而阻断空气行径路径的两片内膜,其特点是:用多层共挤吹膜机制成薄膜,两片内膜相互紧贴面(c1面和d1面)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外层不能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层,否则很难进行后道工序加工。
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层的内膜经过热封加工热封通道后,气体经由通道进入气囊后能自动贴紧闭合阻断空气倒流,原有专利两片内膜靠内部气压升高挤压两片内膜使之贴紧从而阻断空气倒流。
实施例2: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层,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不平行。
实施例3: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TPE层。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耐热线;第二耐热材料层与耐热线相通,耐热线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耐热线不平行。
实施例4: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 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垂直。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并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层上。
实施例5: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垂直。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并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层上。
实施例6: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垂直。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其他形式现有技术的类似连续的热封工具进行密封,形成的热封区贯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层上。
实施例7: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垂直。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采用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层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实施例8:一种空气密封体,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材料线非平行地相连的多个 由耐热材料形成的进气通道。
实施例8:一种空气密封体,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材料线非平行地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形成的进气通道。具有自动紧贴密闭从而阻断空气行径路径的两片内膜,其特点是:用多层共挤吹膜机制成薄膜,两片内膜相互紧贴面(c1面和d1面)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外层不能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否则很难进行后道工序加工。
实施例9:一种空气密封体,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材料线非平行地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形成的进气通道。具有自动紧贴密闭从而阻断空气行径路径的两片内膜,其特点是:用多层共挤吹膜机制成薄膜,两片内膜相互紧贴面(c1面和d1面)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外层不能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否则很难进行后道工序加工。采用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实施例10: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不平行。
实施例11: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不平行。第一耐热材料层为耐热线。
实施例12: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层上。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垂直。
实施例13: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垂直或呈现有规律的夹角。
实施例14: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材料,形成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与第一耐热材料层相通,第一耐热材料层下面间隔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作为进气通道;采用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贯穿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层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实施例15:一种空气密封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两片内膜,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c1面,d1面)可紧贴,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c1面,d1面)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对外的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
步骤2:涂覆耐热材料于两片内膜的相对的内面之一(c1面或d1面)的顶端,形成连续的非间隔的条形或线型的耐热线,耐热线宽度按需要方便加工而定,用做充气道开启线,在整条耐热线下方相连按气柱宽度涂覆等距离的耐热材料做进气通道;
步骤3:提供两片外膜(a,b),用第一热封模具(e)封压内膜和其中一外膜(a或b),封好进气通道;
步骤4:用第二热封模具(F)热封两外膜(a和b)及内膜,形成气囊体,其中一条热封线(2)压在有涂覆耐热材料的耐热线上;
步骤5:从热封好的气道口注入空气,气道因膨胀打开开启线,空气通过热封好的气道进入气囊体内,当完成注入空气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在一起。
实施例16:在上述步骤2中在其中一片内膜的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一面的顶端用铜板或胶版印刷机涂覆耐热材料,然后用专用覆膜分切机将两片内膜覆在一起,两片都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的面紧贴,并分切成所需的宽度。
实施例17:在上述步骤4中,采用三条平行的热封线进行热封,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耐热材料形成的多个进气通道上。
实施例18:一个具体优选的制作步骤包括:
1.外购或自制充气缓冲密封体所需外膜,外膜的厚度,透氧率根据客户需要保气时间长短,包装产品的重量确定,外膜的尼龙或WEOH含量越高阻隔性越好,整个膜层越厚耐刺穿性能越好。外膜的宽度视所装产品需要的尺寸。参见图1。
2.外购或自制充气缓冲密封体所需内膜(俗称气阀),2片内膜的其中一面含有一定量的热塑性弹性体POE层,另外一面不能添加,否则会影响下道工序的加工。参见图2。
3.在其中一片内膜的顶端(含有POE的一面)用铜板或胶版印刷机涂覆耐热材料(见图),然后用专用覆膜分切机将两片内膜覆在一起(两片都含有POE的面紧贴)并分切成所需的宽度。参见图3。
4.提供第一热封模具e,将分切好的内膜和其中一片外膜(a或b)热封,使内膜紧贴其中一片外膜内壁且热封好进气道。参见图7。
5.提供第二热封模具f,将另外一片外膜和已经封好进气口的外膜和内膜热封(内膜必须在两外膜中间),制成进气道(3),气囊体。热封时,热封线(2)必须热压在已经涂覆耐热材料线上。参见图6,图8。
6.从热封好的气道口注入空气,气道因膨胀打开开启线,空气通过热封好的气道进入气囊体内,当完成注入空气时,两片含有热塑性弹性体POE的内膜会自动吸附紧贴在一起(充气多少可以按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两片内膜不是靠内部气压升高阻断空气行径路径,达到闭气的目的),从而达到快速稳定有效的锁气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省略了具体实施的热封等技术,涉及到的部分没有写入本说明书的部分在同一实用新型人的公开号为CN204453316U的授权专利以及CN104670708A专利申请中进行了公开,或者采用现有本领域已知技术进行替代实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案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案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密封体,包括两片外膜(a,b)、两片内膜(c,d),其特征在于:
在两片内膜相对的面的其中的一个面的顶部,沿宽度方向,涂覆有第一耐热材料层,第一耐热材料层为连续无间隔的条形或线型形状的耐热线层,其长度接近或等于内膜的宽度尺寸;
第一耐热材料层下方间隔地涂覆有多个第二耐热材料层,第二耐热材料层形成为多个进气通道;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相通或不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的表面设有热塑性弹性体POE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第一耐热材料层为耐热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内膜与相邻的外膜之间采用热封线进行密封,热封线贯穿并压在第一耐热材料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第一耐热材料层与第二耐热材料层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第二耐热材料层为多个等间隔的条形通道。
8.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
两片内膜之间设有网状耐热材料区;
网状耐热材料区包括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层以及与横向长条形的耐热线非平行地相连的多个由耐热材料层形成的进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条热封线,热封线的长度接近密封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热封线压在耐热线层上;第一、第三热封线设置在第二热封线两侧,第三热封线压在多个进气通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两片内膜相对的一面(c1,d1)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两片内膜不接触的另外一面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POE层。
CN201620631223.2U 2016-06-22 2016-06-22 空气密封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86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1223.2U CN205686863U (zh) 2016-06-22 2016-06-22 空气密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31223.2U CN205686863U (zh) 2016-06-22 2016-06-22 空气密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86863U true CN205686863U (zh) 2016-11-16

Family

ID=57425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3122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86863U (zh) 2016-06-22 2016-06-22 空气密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868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86864U (zh) 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
CN100467358C (zh) 具有密封体闭气锁气装置的空气缓冲体及其制作方法
TWI399325B (zh) Naturally open the air valve of the air seal
CN105358894B (zh) 用于生产真空绝热体的方法
TWI322120B (zh)
TW200812876A (en) Continuous-inflating multi-step gas sealing member and gas valve apparatus
CN102416744A (zh) 一种食品包装塑料基材薄膜及其生产工艺
CN205396986U (zh) 一种空气密封体
JP2008127104A (ja) 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を有するエアーシールと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
EP1512635A4 (en) MULTIPLE BAG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ULTIPLE BAGS FOR POOR MANUFACTURE AND FILLING
CN102380996A (zh) 一种食品包装塑料基材薄膜及其生产工艺
CN101220879A (zh)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CN205686863U (zh) 空气密封体
CN106081360A (zh) 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83210A (zh) 空气密封体
CN107792533A (zh) 无开启点单层气阀膜空气缓冲袋
CN204660325U (zh) 一种挤压渗透包装袋
CN107618758A (zh) 气体密封体
JP5022429B2 (ja) 自然にエアバルブを開く気体密封シート
CN207826955U (zh) 无开启点单层气阀膜空气缓冲袋
CN211197219U (zh) 具有锁气功能的新型空气缓冲体
CN104670708A (zh) 充气缓冲包装体及其加工方法
CN102423946A (zh) 一种食品包装塑料基材薄膜及其生产工艺
CN2918259Y (zh) 具有密封体闭气锁气装置的空气缓冲体
CN207773856U (zh) 一体化薄膜软包装注液充气阀及其制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