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80075U - 基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80075U
CN205680075U CN201620501761.XU CN201620501761U CN205680075U CN 205680075 U CN205680075 U CN 205680075U CN 201620501761 U CN201620501761 U CN 201620501761U CN 205680075 U CN205680075 U CN 205680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signal line
parent signal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176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晓冬
张明
胡明
王静
朱雨
李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0176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80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80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80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板及显示装置,该基板包括至少一条母信号线,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板,通过在母信号线中设置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能够有效降低母信号线的电阻,有利于提高触摸屏通道电阻的均一性。

Description

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如图1所示,目前的触摸屏的触控结构通常由基板和触摸图形构成,其中,触摸图形由触控电极构成,触控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这些触控电极通过信号线(走线)连接到触控驱动电路10,例如,如图1所示,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Tx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条信号线20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然而,由于不同的触控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的距离不同,因此不同触控电极使用的信号线长度也不同,从而造成触摸屏不同通道(每一个通道包括一个触控电极以及将该触控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相连的信号线)的通道电阻不同。
随着触摸屏的发展,人们对触摸屏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触摸屏因此也具有更多的功能,比如悬浮触控、防水功能、支持主动笔、被动笔等功能,随着触摸屏功能的增加,对触摸屏的设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最显著的要求就是触摸屏通道电阻均一性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板及显示装置,有利于提高触摸屏通道电阻均一性。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板,包括至少一条母信号线,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
优选地,还包括触控驱动电路以及若干个触控电极,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的触控电极。
优选地,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部串联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
优选地,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第二部。
优选地,对于同一条母信号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优选地,对于同一条母信号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是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的2倍。
优选地,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每一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
优选地,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优选地,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两组触控驱动电极;
其中,对于任意两条连接同一组中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两条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相同;
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组中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
优选地,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每一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
优选地,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优选地,所述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两组触控感应电极;
其中,对于任意两条连接同一组中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两条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相同;
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组中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优选地,每一条所述子信号线的的宽度为8um-30um。
优选地,所述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遮光层、架桥层、第一覆盖层、透明导电层、金属层以及第二覆盖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所述金属层包括所述母信号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基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板,通过在母信号线中设置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通过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能够有效降低母信号线的电阻,有利于提高触摸屏通道电阻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虚线框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母信号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母信号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虚线框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种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9是对现有的触摸屏进行测试的结果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数据的表征图;
图11是对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结构的触摸屏进行测试的结果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数据的表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板,包括至少一条母信号线,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基板,通过在母信号线中设置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通过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能够有效降低母信号线的电阻,有利于提高触摸屏通道电阻的均一性。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基板可以为电容式触摸屏,其还包括触控驱动电路以及若干个触控电极,其中,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的触控电极,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
例如,为提高触摸屏中触控驱动电极的通道电阻的均一性,可以使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采用上述的母信号线,多个触控驱动电极中的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
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板(触摸屏)的示意图,该触摸屏包括N(N大于3)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N)和M(M大于3)个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M);
为提高触摸屏中触控驱动电极的通道电阻的均一性,可以使N个触控驱动电极中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分别采用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的母信号线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
例如,如图2所示,由于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N-1)相比TxN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距离较远,因此可以使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N-1)中的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条母信号线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例如,如图2所示,触控驱动电极Tx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条母信号线21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触控驱动电极Tx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条母信号线22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
其中,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部串联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包括所述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例如,参见图3,图3是图2中虚线框内的放大示意图,其中,用于连接触控驱动电极Tx1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母信号线21包括第一部21a以及与第一部21a串联的第二部21b,其中,第一部21a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单根金属线,第二部21b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211,用于连接触控驱动电极Tx2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母信号线22包括第一部22a以及与第一部22a串联的第二部22b,其中,第一部22a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单根金属线,第二部22b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221,通过采用上述的母信号线,可减小信号线的电阻,有利于实现触摸屏通道电阻均一性的提高,其中,每一条所述子信号线的的宽度为8um-30um,例如可以为20um等;
另外,由于Tx1,Tx2,....,Tx(N-1)中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距离不同,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信号线的走线长度也不同,为进一步地提高触控驱动电极的通道电阻的均一性,可以根据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距离对母信号线中的子信号线的数量进行设置,例如,在上述的触摸屏中,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例如,对于相邻的两个触控驱动电极,远离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中的子信号线数量比靠近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中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一条,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弥补由于不同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距离不同造成的触摸屏通道电阻不均的问题。
另外,为了降低制作难度,提高良率,还可以对触摸屏中的触控驱动电极进行分组,将其中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划分为至少两组触控驱动电极;
其中,对于任意两条连接同一组中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两条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相同;
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组中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例如,对于采用36个触控驱动电极的(即N=36),Tx1,Tx2,....,Tx36按照从上至下的方向依次设置,触控驱动电路设置在触摸屏下方的中间位置,可以将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35分为三组,第一组触控驱动电极包括Tx1,Tx2,....,Tx12这12个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组触控驱动电极包括Tx13,Tx14,....,Tx24这12个触控驱动电极,第三组触控驱动电极包括Tx25,Tx26,....,Tx35这11个触控驱动电极,其中,第一组触控驱动电极中的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可以包含6-8条子信号线,第二组触控驱动电极中的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可以包含3-5条子信号线,第三组触控驱动电极中的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可以包含2条子信号线,而Tx36由于距离触控驱动电路最近因此仍采用现有的信号线设计方式,通过上述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触摸屏触控驱动电极的通道电阻的均一性,还能降低制作工艺难度,提高良率。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地减小母信号线的电阻,提高触摸屏通道电阻的均一性,触摸屏中的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还可以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第二部;
例如,参见图4,该条母信号线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第二部21b,并且对于同一条母信号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21b,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例如,对于同一条母信号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是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的2倍,例如,母信号线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
另外,为提高触摸屏中触控感应电极的通道电阻的均一性,可以使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采用上述的母信号线,多个触控感应电极中的每一个触控感应电极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
参见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板(触摸屏)的示意图,该触摸屏包括N(N大于3)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N)和M(M大于3)个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M);
为提高触摸屏中触控感应电极的通道电阻的均一性,可以使M个触控感应电极中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分别采用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的母信号线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
例如,如图6所示,由于位于触摸屏两侧区域的触控感应电极相比位于触摸屏中间区域的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距离较远,因此可以使位于触摸屏两侧区域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的每一个触控感应电极分别通过一条母信号线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例如,如图6所示,触控感应电极Rx1通过一条母信号线31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触控感应电极Rx2通过一条母信号线32与触控驱动电路10相连;
其中,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部串联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包括所述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例如,参见图7,图7是图6中虚线框内的放大示意图,其中,用于连接触控感应电极Rx1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母信号线31包括第一部31a以及与第一部31a串联的第二部31b,其中,第一部31a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单根金属线,第二部31b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311,用于连接触控感应电极Rx2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母信号线32包括第一部32a以及与第一部32a串联的第二部32b,其中,第一部32a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单根金属线,第二部32b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321,通过采用上述的母信号线,减小信号线的电阻,有利于实现触摸屏通道电阻均一性的提高,其中,每一条所述子信号线的的宽度为8um-30um,例如可以为20um等;
为进一步地提高触控感应电极的通道电阻的均一性,可以根据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10的距离对母信号线中的子信号线的数量进行设置,例如,在上述的触摸屏中,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例如,对于相邻的两个触控感应电极,远离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中的子信号线数量比靠近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中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一条,从而可以进一步地弥补由于不同触控感应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距离不同造成的触摸屏通道电阻不均的问题。
另外,为了降低制作难度,提高良率,还可以对触摸屏中的触控感应电极进行分组,将其中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划分为至少两组触控感应电极;
其中,对于任意两条连接同一组中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两条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相同;
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组中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例如,对于采用64个触控感应电极的触摸屏(即M=64),Rx1,Rx2,....,Rx64按照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设置,触控驱动电路设置在触摸屏下方的中间位置,可以将位于显示面板左侧区域的触控感应电极Rx1,Rx2,....,Rx30以及位于显示面板右侧区域的触控感应电极Rx35,Rx36,....,Rx64分为三组,第一组触控感应电极包括Rx1,Rx2,....,Rx10以及Rx55,Rx56,....,Rx64这20个触控感应电极,第二组触控感应电极包括Rx11,Rx12,....,Rx20以及Rx45,Rx46,....,Rx54这20个触控感应电极,第三组触控感应电极包括Rx21,Rx22,....,Rx30以及Rx35,Rx36,....,Rx44这20个触控感应电极,其中,第一组触控感应电极中的每一个触控感应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可以包含6-8条子信号线,第二组触控感应电极中的每一个触控感应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可以包含3-5条子信号线,第三组触控感应电极中的每一个触控感应电极使用的每一条母信号线可以包含2条子信号线,而位于触摸屏中间区域的Rx31,Rx32,....,Rx34由于距离触控驱动电路最近因此仍采用现有的信号线设计方式,通过上述方式不但能够提高触摸屏触控感应电极的通道电阻的均一性,还能降低制作工艺难度,提高良率。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地减小母信号线的电阻,提高触摸屏通道电阻的均一性,上述触摸屏中的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还可以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第二部;
优选地,对于同一条母信号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例如,对于同一条母信号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是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的2倍。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母信号线,其不但适用于目前普通边框的触摸屏,尤其适用于目前的窄边框产品,随着窄边框技术的发展,触摸屏上的信号线也越来越细,而越来越细的信号线会使触摸屏通道电阻不均进一步地加剧,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母信号线可以有效弥补由于信号线变细和膜层方阻改变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由于信号线变细对触摸屏通道电阻均一性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还能增强信号线的附着力,避免发生信号线的脱落(peeling)。
其中,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摸屏可以为任意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例如,可以为OGS结构的触摸屏,参加图8,该触摸屏包括衬底基板1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遮光层(BM)2、架桥层(Bridge)3、第一覆盖层(OC1)4、透明导电层5、金属层6以及第二覆盖层(OC2)7,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5包括触摸屏的若干个触控电极,金属层6包括上述用于连接触控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的母信号线。
上述OGS结构的触摸屏制作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在衬底基板1(Glass基板)上制作遮光层(BM)2,主要工序包括涂胶、曝光、显影,从而形成所需要BM层的图案;
步骤2:制作架桥层(即ITO桥点层)3,主要工序包括ITO镀膜、涂光刻胶、曝光、显影、刻蚀,从而形成所需要的ITO桥点层;
步骤3:制作第一覆盖层(OC1)4,主要工序包括涂胶、曝光、显影,从而形成所需要的第一覆盖层的图案;
步骤4:制作透明导电层5,根据设计的ITO Pattern(触摸图案)来制作ITOPattern层,主要工序包括ITO镀膜、涂光刻胶、曝光、显影、刻蚀,形成所需要的ITO Pattern层,同时还可以形成相应的压力感应的通道;
步骤5:制作金属层6,主要工序包括金属镀膜,涂光刻胶,曝光,显影,刻蚀,从而形成所需要的金属层6;
步骤6:制作第二覆盖层(OC2)7,主要工序包括涂胶,曝光,显影,从而形成所需要的第二覆盖层的图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母信号线连接触控电极与触控驱动电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信号线金属变细和膜层方阻改变带来的影响,能够有效的增加触摸屏通道电阻的均一性,例如,对采用36个触控驱动电极的OGS触摸屏进行测试,触摸屏的尺寸大小为15.6寸;
首先对采用现有结构的触摸屏(即图1中的结构)进行测试,通过对6块触摸屏(屏幕1-屏幕6)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通道电阻进行测试分析,其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对于图1中的结构,由于Tx1位于最远端,如果采用现有的方式,必定会导致Tx1所在的第一通道的通道电阻是最大的,并且会与Tx36所在的第36通道的通道电阻相差非常大,这种设计方式不同通道的通道电阻的差异较大,从图9所示的数据以及图10中的曲线走向可以看出,同触摸屏中的通道电阻最大值与通道电阻最小值相差38.7%,标准差值均大于1000,通道电阻的均一性较差,对于支持被动笔&主动笔的触摸屏来说,触控效果会大打折扣。
然后对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的触摸屏进行测试,触摸屏的触控驱动电极采用母信号线与触控驱动电路相连,通过对6块触摸屏(屏幕11-屏幕16)的触控驱动电极的通道电阻进行测试分析,其结果如图11和图12所示,从图11所示的数据以及图12中的曲线走向可以看出,同一触摸屏的通道电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为6.05%,标准差数值很小为350-410,均一性较好,能够有效降低触摸屏因为走线变细带来的通道电阻之间的差异,对超窄边框、超窄线宽的设计同样有通道电阻均一化的效果,对于支持主动笔,被动笔特性的触摸屏来说,此种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触摸屏内的通道电阻均一性,有利于各种笔操作信号的传输,有利于触控IC的分位的调试。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基板。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显示器、电视、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条母信号线,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驱动电路以及若干个触控电极,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中至少存在一个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的触控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第一部以及与所述第一部串联的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包括多条相互并联的子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母信号线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第二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条母信号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对于同一条母信号线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是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第二部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每一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驱动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两组触控驱动电极;
其中,对于任意两条连接同一组中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两条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相同;
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组中不同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触控驱动电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每一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通过至少一条所述母信号线与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控感应电极被划分为至少两组触控感应电极;
其中,对于任意两条连接同一组中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两条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相同;
对于任意两条连接不同组中不同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用于连接远离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多于用于连接靠近所述触控驱动电路的触控感应电极的母信号线所包含的子信号线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子信号线的宽度为8um-30um。
15.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遮光层、架桥层、第一覆盖层、透明导电层、金属层以及第二覆盖层,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所述若干个触控电极,所述金属层包括所述母信号线。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基板。
CN201620501761.XU 2016-05-27 2016-05-27 基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680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1761.XU CN205680075U (zh) 2016-05-27 2016-05-27 基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1761.XU CN205680075U (zh) 2016-05-27 2016-05-27 基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80075U true CN205680075U (zh) 2016-11-09

Family

ID=57436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1761.XU Active CN205680075U (zh) 2016-05-27 2016-05-27 基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800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182A (zh) * 2016-05-27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43590A (zh) * 2017-02-13 2017-06-1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走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182A (zh) * 2016-05-27 2016-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17202067A1 (zh) * 2016-05-27 2017-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0509509B2 (en) 2016-05-27 2019-12-1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43590A (zh) * 2017-02-13 2017-06-1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走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3760B (zh) 用于显示设备的静电电容型触摸式面板
CN103092446B (zh) 一种触摸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4375728B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
CN202711219U (zh) 改良的单层ito互电容触摸屏
CN103425347A (zh) 触控显示装置
KR20180063175A (ko) 인-셀 터치 액정 패널 및 그 어레이 기판
CN203376696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2394214U (zh) 传感器、双模式触控模组及双模式触控电子装置
CN102799329B (zh) 具有单层铟锡化合物电极的投射电容触摸屏面板
CN107272239A (zh) 显示装置
CN205015875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单层互容式触摸屏
CN203025679U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2426503A (zh) 传感器、双模式触控模组及双模式触控电子装置
CN102768603A (zh) 一种可降低电容耦合效应的触控面板
CN105446512A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
CN103186297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991677B (zh)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9375817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74218B (zh) 一种触控基板、其触控定位方法及电容式触摸屏
CN101493594A (zh) 一种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9799925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容式内嵌触摸屏
CN205680075U (zh) 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3576955B (zh) 互容式触控面板及触控系统
CN204808293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单层互容式触摸屏
CN203894734U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