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77429U - 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77429U
CN205677429U CN201620525770.2U CN201620525770U CN205677429U CN 205677429 U CN205677429 U CN 205677429U CN 201620525770 U CN201620525770 U CN 201620525770U CN 205677429 U CN205677429 U CN 205677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arc
door
gear
semicircle groove
arc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257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涛
叶良
戚斌
郑鑫磊
李婷婷
程勋凤
李玉如
张梅
黄静飞
李大练
费孝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5257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77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77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774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包括底座、圆弧门套、圆弧门、钢珠、电机、齿轮、局部齿轮和顶板,其中底座为空腔结构,底座的下底板上开有圆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且电机和齿轮在空腔内;圆弧门套内装有圆弧门,圆弧门套的下端与底座的上底板接触,且与上底板上的圆弧缺口同弧线,圆弧门位于圆弧门套内部;圆弧门的顶部和底部沿圆弧形走向也开有半圆凹槽,且顶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与圆弧门套连接,底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与底座的下底板连接,局部齿轮焊接于圆弧门的内圆弧面的下端,本实用新型将门的开合设计成了电机的均匀动作,避免了现在公交车车门开合动力不均匀,噪音较大,并容易对站立禁区的乘客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交车车门的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多数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导致工作期间上班早高峰和晚高峰坐公交车的人越来越多,经常出现公交车上人挤得满满的,导致很多乘客站到了站立禁区。
很多居民表示坐公交车时时常会遇见,由于人多导致还未来得及下车的乘客刚刚走到公交车的车门的站立禁区时,司机师傅已经按下公交车车门关闭开关,然后司机师傅从摄像头上看到有乘客还未下车,又快速的按下开门开关,使还未关闭的公交车的车门又快速的打开,往往公交车车门会打到处在站立禁区的即将下车的乘客,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公交车的车门的开合,使用的是反平行四边形机构,由机构运动原理得知,反平行四边形机构必须具有一根主动旋转轴,当初这根主动旋转轴是裸露在外面,现在也只是用了一个外壳将其罩住,然后贴上禁止攀扶的字样,当车上人满为患时,站立乘客手没地方扶时,难免会抓主动旋转轴,未从根本上解决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目的是减少对下车乘客或者站立禁区里乘客的伤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其包括:
底座、圆弧门套、圆弧门、钢珠、电机、齿轮、局部齿轮和顶板,其中底座为空腔结构,底座的下底板上开有圆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且电机和齿轮在空腔内;圆弧门套内装有圆弧门,且沿着圆弧方向进出,圆弧门套的下端与底座的上底板接触,且与上底板上的圆弧缺口同弧线,圆弧门套的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圆弧门的顶部和底部沿圆弧形走向也开有半圆凹槽,且顶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与圆弧门套连接,底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与底座的下底板连接,局部齿轮 焊接于圆弧门的内圆弧面的下端,且位于底座的空腔结构内,局部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且小齿轮与电机的电机轴同轴安装。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空腔结构,且上底板上开有圆弧缺口,下底板上开有圆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
优选的,所述圆弧门套包括圆弧门板和圆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且半圆凹槽位于圆弧门套的顶部内侧,两圆弧门板间有圆弧形间隙;
优选的,所述圆弧门的顶部和底部沿圆弧形走向开有半圆凹槽,且顶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与圆弧门套顶部内侧上的半圆凹槽连接,底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与底座的下底板上的半圆凹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珠为球形,且钢珠的外径与半圆凹槽的直径相同,钢珠在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中均匀布置;
优选的,所示电机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能实现正反转动作;
优选的,所述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且大齿轮与局部齿轮啮合,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且小齿轮的轴线与电机轴同轴;
优选的,所述局部齿轮是截取的与大齿轮为内啮合关系的齿轮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是用来解决公交车车门开合对下车乘客或者站立禁区里乘客的伤害问题,为提高工作频繁的公交车车门的安全系数做了全新的设计,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公交车车门的开合方式,采用电机的均匀动作,将动力驱动部件隐藏于底座的空腔里,避免了目前的公交车车门的主动旋转轴带来的安全隐患;采用圆弧门套和圆弧门设计,将站立禁区变为可站立区域,增加了公交车内的可站立面积,提高了承载量,同时也避免了公家车车门的开合打到下车乘客或者站立禁区里乘客,提高了公交车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车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座示意图;
图3是底座主视图;
图4是底座A-A面剖视图;
图5是圆弧门套结构示意图;
图6是圆弧门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电机齿轮啮合示意图;
图8是局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钢珠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公交车车门电机动作控制电路图;
其中:
1、底座;2、圆弧门;3、顶板;4、圆弧门套;5、电机;6、小齿轮;7、大齿轮;8、局部齿轮;9、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解决现在公交车车门的开合对下车乘客或处在站立禁区的乘客带来的伤害问题。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9所示,主要包括底座1、圆弧门2、顶板3、圆弧门套4、电机5、小齿轮6、大齿轮7、局部齿轮8和钢珠9,其中底座1设计为空腔结构,底座1的下底板上开有圆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且电机5、小齿轮6、和大齿轮8在空腔内;圆弧门套4内装有圆弧门2,且沿着圆弧方向进出,圆弧门套4的下端与底座1的上底板接触,且与上底板上的圆弧缺口同弧线,圆弧门套4的上端与顶板3连接;圆弧门2的顶部和底部沿圆弧形走向也开有半圆凹槽,且顶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9与圆弧门套4连接,底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9与底座1的下底板连接,局部齿轮8焊接于圆弧门2的圆弧面的下端,且位于底座1的空腔结构内,局部齿轮8与大齿轮7啮合,小齿轮6与大齿轮7啮合,且小齿轮6与电机5的电机轴同轴安装,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公交车车门的动作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当乘客口头提出或是用按钮提示公交车司机有乘客下车,需要停车;或者是公交车到公交车站停车,公交车司机按下公交车车门打开开关,如图7所示,此时电机5正转,带动同轴连接的小齿轮6正转,小齿轮6带动与之外啮合的大齿轮7反转,然后由于大齿轮7与局部齿轮8是内啮合,所以大齿轮7带动局部齿轮8反转,由于局部齿轮8固定焊接于圆弧门2的内圆弧面的下 端,且位于底座1的空腔结构内,所以圆弧门2会随着局部齿轮8的动作打开;如图6所示,圆弧门2的顶部和底部沿圆弧形走向开有半圆凹槽,且顶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如图9所示的钢珠9与圆弧门套4顶部内侧上的半圆凹槽连接,圆弧门2穿过如图2所示的底座1的上底板上的圆弧缺口,伸入到底座1的空腔内部,然后底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如图9所示的钢珠9与底座1的下底板上的半圆凹槽连接,通过钢珠9在半圆凹槽中的滚动,使圆弧门2与圆弧门套4和底座1之间的连接成为滚动连接,减小了圆弧门2沿着圆弧方向进出的阻力,降低了机械能的损耗,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圆弧门2的开合设计成电机产生的均匀动作,有效避免了现在公交车车门的开合产生的噪声,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另外如图10所示,是公交车车门电机动作控制电路图,在两圆弧门2上设计有红外线控制开关,且此红外线控制开关的控制优先级高于公交车中控台上司机手动控制的公交车车门开合的开关,优先级的高低用三极管实现,其中红外发射器Tx设于一扇圆弧门2上,红外接收器Rx设于另外一扇圆弧门2上,常态下,两圆弧门2之间没有遮挡物遮挡由红外发射器Tx发射到红外接收器Rx的红外线,即三极管的基极B有电源E1供电,此时三极管的集电极C和发射极E导通,此时只要司机手动控制公交车中控台上的的公交车车门开合开关S即可控制圆弧门2的开合;常态下,公交车车门关闭时,公交车车门开合开关S与c触点接触,当公交车车门开合开关S与a触点接触a时,电机5正转,圆弧门2打开,当公交车车门开合开关S与b触点接触a时,电机5反转,圆弧门2关闭;当乘客在下车过程中身体遮挡住红外发射器Tx发射到红外接收器Rx的红外线时,此时三极管的集电极C和发射极E断开,这样中控台上的公交车车门开合开关S不管是与触点a接触还是触点b接触,电机5都不产生动作,避免了像老人、小孩这样下车动作缓慢的乘客被圆弧门2关闭时夹住的可能性。
结合以上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改变了公交车车门的开合方式,采用电机5的均匀动作,将动力驱动部件隐藏于底座1的空腔里,避免了目前的公交车车门的主动旋转轴带来的安全隐患;采用圆弧门套4和圆弧门2设计,将站立禁区变为可站立区域,增加了公交车内的可站立面积,提高了承载量,同时也避免了现在公交车车门的开合打到下车乘客或者站立禁区里乘客,提高了公交车的使用安全性,另外圆弧门2的开关控制电路中增加了红外线 控制开关,进一步的保证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圆弧门套、圆弧门、钢珠、电机、齿轮、局部齿轮和顶板,所述底座为空腔结构,电机和齿轮在空腔内,所述圆弧门套内设有圆弧门,圆弧门套的下端与底座的上底板接触,且与上底板上的圆弧缺口同弧线,圆弧门套的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底板上开有圆弧缺口,下底板上开有圆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门套包括圆弧门板和圆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且半圆凹槽位于圆弧门套的顶部内侧,两圆弧门板间有圆弧形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门的顶部和底部沿圆弧形走向开有半圆凹槽,且顶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与圆弧门套顶部内侧上的半圆凹槽连接,底部通过半圆凹槽内的钢珠与底座的下底板上的半圆凹槽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为球形,且钢珠的外径与半圆凹槽的直径相同,钢珠在弧形走向的半圆凹槽中均匀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且大齿轮与局部齿轮啮合,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且小齿轮的轴线与电机轴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齿轮是截取的与大齿轮为内啮合关系的齿轮的一部分,且局部齿轮焊接于圆弧门的内圆弧面的下端。
CN201620525770.2U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77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25770.2U CN205677429U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25770.2U CN205677429U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77429U true CN205677429U (zh) 2016-11-09

Family

ID=57436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2577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77429U (zh) 2016-06-02 2016-06-02 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774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7797A (zh) * 2020-09-03 2021-01-08 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测试自动密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7797A (zh) * 2020-09-03 2021-01-08 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元件测试自动密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83760Y (zh) 可置换式房车通风装置
CN107901738B (zh) 一种新型剪刀门
CN201769657U (zh) 具有鸥翼门的汽车
CN104746927B (zh) 一种新型遥控车位锁
CN205677429U (zh) 一种公交车车门开合机构
CN201615549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3255969B (zh) 车门铰链机构及通过该机构开关车门的方法
CN204567908U (zh) 儿童电动车电动门
CN105966212B (zh) 一种公交车车门及车门伞机构
CN216788133U (zh) 一种用于车身视觉投射系统的动态防护装置
CN206694517U (zh) 一种齿轮组及安装该齿轮组的卷帘门窗遇阻停系统
CN201705100U (zh) 一种门的驱动装置
CN205576710U (zh) 混凝土道路粉碎装置
CN205932032U (zh) 一种电动车垃圾转运车
CN205273506U (zh) 一种翻转式列车车厢号显示装置
CN103422769A (zh) 自动门公共垃圾桶
CN207535665U (zh) 一种新型剪刀门
CN209057812U (zh) 一种环线运动宠物玩具
CN206013580U (zh) 一种具有智能感应投放口的智能型垃圾箱
CN204716912U (zh) 一体式微耕机差速器
CN207104896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弹性减震底盘结构
CN205275168U (zh) 一种带行走驱动装置的电动移车器
CN206634009U (zh) 一种与塞拉门门扇联动的翻转踏板机构
CN206564626U (zh) 一种新型车载手机架
CN207029307U (zh) 一种具有防风功能的新能源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