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68503U -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68503U
CN205668503U CN201620611385.XU CN201620611385U CN205668503U CN 205668503 U CN205668503 U CN 205668503U CN 201620611385 U CN201620611385 U CN 201620611385U CN 205668503 U CN205668503 U CN 205668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tactor
battery pack
management system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113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晓彬
刘心文
赵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J Motor Group Yudo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J Motor Group Yudo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J Motor Group Yudo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J Motor Group Yudo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113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68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68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685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一接触器开关组、第二接触器开关组、电池壳体和驱动电机;通过设置两个电池组,两个电池组并联式连接,两个电池组在PACK设计上放置在同一电池壳体内,任一电池组均能满足驱动电机峰值功率设计;正常行驶时,仅一个电池组对驱动电机进行供电,当正在供电的电池组出现一般故障或电量不足时,电池管理系统收到故障信息,通过控制接触器对电池组进行切换,保障整车运行;实现电池系统至少可以允许出现两个故障时才需要将车辆停止行驶。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纯电动汽车逐步发展向高续航里程,蓄电池系统容量越做越大,但由于现有控制系统及锂电池技术仍不成熟,因此,在纯电动车行驶时容易出现蓄电池系统由于个别单体电芯出现故障或个别零部件故障甚至是管理系统误报而导致整车无法整车行驶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允许至少一个电池组故障正常行驶的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一接触器开关组、第二接触器开关组、电池壳体和驱动电机;
所述电池壳体中间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将电池壳体分为第一电池壳体腔和第二电池壳体腔,所述第一电池壳体和第二电池壳体的四角均设有向内折的卡边;
所述第一电池组设置在第一电池壳体腔内,所述第二电池组设置在第二电池壳体腔内,所述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连接电池管理系统;
所述第一电池组一端通过第一接触器开关组连接驱动电机的一端,另一端连接驱动电机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电池组的一端通过第二接触器开关组连接驱动电机的一端,另一端连接驱动电机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接触器开关组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接触器与第一电阻串联,所述第二接触器并联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一接触器;
所述第二接触器开关组包括第三接触器、第四接触器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三接触器与第二电阻串联,所述第四接触器并联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三接触器;
所述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和第四接触器的受控端连接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电池组,两个电池组并联式连接,两个电池组在PACK设计上放置在同一电池壳体内,电池壳体上向内折的卡边卡住两个电池组,使两个电池组牢固的设置在电池壳体内,任一电池组均能满足驱动电机峰值功率设计;正常行驶时,仅一个电池组对驱动电机进行供电,当正在供电的电池组出现一般故障或电量不足时,电池管理系统收到故障信息,通过控制接触器对电池组进行切换,保障整车运行;实现电池系统至少可以允许出现两个故障时才需要将车辆停止行驶。
进一步优化,为了在电池出现电量不足的时候能够对其充电,还包括充电装置、第五接触器和第六接触器,所述充电装置分别通过第五接触器连接第一电池组,通过第六接触器连接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五接触器和第六接触器的受控端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当正供电的电池组出现电量不足时,电池管理系统切换至另一个电池组供电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充电装置对电量不足的电池组进行充电,保证电池组的长时间使用。
进一步优化,为了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所述第一电池组一端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二电池组一端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和第二电流传感器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在两个电池组的一个输出端分别设有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检测电路中的电流,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流传感器反馈的电流信息对电池组进行管理。
进一步优化,为了避免出现短路现象时对电路产生破坏,所述第一电池组一个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熔断器,所述第二电池组一个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熔断器。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熔断器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断开电路,保证电路安全。
进一步优化,为了能够重复使用熔断器,所述第一熔断器和第二熔断器均为自复熔断器。自复熔断器是可多次动作使用的熔断器,在分断过载或短路电流后瞬间,熔体能自动恢复到原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21、第一电池壳体腔;22、第二电池壳体腔;23、阻隔板;24、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是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重要纽带,其主要功能包括:电池物理参数实时监测;电池状态估计;在线诊断与预警;充、放电与预充控制;均衡管理和热管理等。
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如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电池组Cell1、第二电池组Cell2、电池壳体、电池管理系统BMS、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第四接触器K4、第五接触器K5、第六接触器K6、充电装置、第一电流传感器S1、第二电流传感器S2、第一熔断器J1、第二熔断器J2和电池壳体。
所述电池壳体中间设有阻隔板23,所述阻隔板23将电池壳体分为第一电池壳体21和第二电池壳体22,所述第一电池壳体腔21和第二电池壳体腔22的四角均设有向内折的卡边24;所述第一电池组Cell1设置在第一电池壳体腔21内,所述第二电池组Cell2设置在第二电池壳体腔22内,所述第一电池组Cell1和第二电池组Cell2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第一电池组Cell1和第二电池组Cell2分别设置在电池壳体的第一电池壳体腔21和第二电池壳体腔22内,并通过第一电池壳体腔21和第二电池壳体腔22的四角上向内折的卡边24分别卡住第一电池组Cell1和第二电池组Cell2,使它们牢固的卡在电池壳体内。
所述第一电池组Cell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一接触器开关组连接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一端,负极输出端连接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池组Cell2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第二接触器开关组连接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触器连接模块包括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接触器K1与第一电阻R1串联,所述第二接触器K2并联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一接触器K2;所述第二接触器连接模块包括第三接触器K3、第四接触器K4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三接触器K3与第二电阻R2串联,所述第四接触器K4并联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三接触器K3;所述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三接触器K3和第四接触器K4的受控端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充电装置分别通过第五接触器K5连接第一电池组Cell1,通过第六接触器K6连接第二电池组Cell,所述第五接触器K5和第六接触器K6的受控端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第一电池组Cell1正极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流传感器S1,所述第二电池组Cell2正极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流传感器S2,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S1和第二电流传感器S2连接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第一电池组Cell1正极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熔断器J1,所述第二电池组Cell2正极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熔断器J2;所述第一熔断器J1和第二熔断器J2均为自复熔断器。
本实用新型双电池系统中电池能源一分为二,第一电池组Cell1与第二电池组Cell2采用并联式连接,其中,第一电池组Cell1与第二电池组Cell2在PACK设计上放置于同一电池壳体内,任一电池组均能满足驱动电机峰值功率设计。正常行驶时仅1个电池组块对驱动电机进行供电,当正在供电运行的电池组出现一般故障(无起火爆炸条件,不影响乘客生命安全)或电量不足时,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组进行切换,为避免两组电池组间的电压差异而造成满电的电池模块对馈电的电池模块瞬间的大电流放电,因此增加了预充电阻: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用以平衡满电电池模块的电压,使电压相对平衡降低瞬间放电电流。
当第一电池组Cell1正在对驱动电机进行供电时,第一电池组Cell1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电池管理系统BMS收到第一电池组Cell1出现电量不足的信号,首先闭合第二电池组Cell2连接的第三接触器K3,此时两个电池组同时对电机进行供电,延时2S后,闭合第二电池组Cell2连接的第四接触器,同时断开第一电池组Cell1连接的第二接触器和第二电池组Cell2连接的第三接触器,此时切换完成,实现电池组之间的无缝切换,保障整车运行,同时闭合第五接触器K5,充电装置对第一电池组Cell1进行充电。实现双电池系统至少可以允许出现两个故障时才需将车辆停止行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第一接触器开关组、第二接触器开关组、电池壳体和驱动电机;
所述电池壳体中间设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将电池壳体分为第一电池壳体腔和第二电池壳体腔,所述第一电池壳体腔和第二电池壳体腔的四角均设有向内折的卡边;
所述第一电池组设置在第一电池壳体腔内,所述第二电池组设置在第二电池壳体腔内,所述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连接电池管理系统;
所述第一电池组一端通过第一接触器开关组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源输入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源输入端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电池组的一端通过第二接触器开关组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源输入端的一端,另一端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源输入端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接触器开关组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接触器与第一电阻串联,所述第二接触器并联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一接触器;
所述第二接触器开关组包括第三接触器、第四接触器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三接触器与第二电阻串联,所述第四接触器并联连接第二电阻和第三接触器;
所述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和第四接触器的受控端连接电池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装置、第五接触器和第六接触器,所述充电装置分别通过第五接触器连接第一电池组,通过第六接触器连接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五接触器和第六接触器的受控端连接电池管理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一个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二电池组一个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和第二电流传感器连接电池管理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一个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熔断器,所述第二电池组一个输出端连接有第二熔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断器和第二熔断器均为自复熔断器。
CN201620611385.XU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68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1385.XU CN205668503U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11385.XU CN205668503U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68503U true CN205668503U (zh) 2016-11-02

Family

ID=57192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1138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68503U (zh) 2016-06-20 2016-06-20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68503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9297A (zh) * 2018-04-25 2018-09-28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电池包切换系统
CN108599298A (zh) * 2018-04-25 2018-09-28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并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91288A (zh) * 2018-07-11 2018-11-27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汽车的电池包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03772A (zh) * 2019-05-15 2019-08-09 江苏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2498175A (zh) * 2019-09-16 2021-03-16 永恒力股份公司 具有电蓄能器的地面搬运车
CN113829956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4040858A (zh) * 2019-05-24 2022-02-11 Avl李斯特有限公司 车辆用电池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9297A (zh) * 2018-04-25 2018-09-28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切换装置及切换方法、电池包切换系统
CN108599298A (zh) * 2018-04-25 2018-09-28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并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99298B (zh) * 2018-04-25 2022-05-13 氢驰动力科技(山西)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并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91288A (zh) * 2018-07-11 2018-11-27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汽车的电池包的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103772A (zh) * 2019-05-15 2019-08-09 江苏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0103772B (zh) * 2019-05-15 2022-05-27 江苏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的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4040858A (zh) * 2019-05-24 2022-02-11 Avl李斯特有限公司 车辆用电池装置
CN114040858B (zh) * 2019-05-24 2024-01-26 Avl李斯特有限公司 车辆用电池装置
CN112498175A (zh) * 2019-09-16 2021-03-16 永恒力股份公司 具有电蓄能器的地面搬运车
CN113829956A (zh) * 2020-06-24 2021-12-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CN113829956B (zh) * 2020-06-24 2023-10-1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68503U (zh) 一种双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
JP5575506B2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及びこの電源装置を備える車両
CN103178581B (zh) 电动汽车低压大电流电池组组合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910082B (zh) 电动汽车主辅电源切换系统
CN203250832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快换系统
CN202923410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高压保护系统及车辆
CN204367903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
CN205768708U (zh) 一种新型并联动力电池系统
CN206313501U (zh) 一种并联电池的充放电管理装置
CN207368684U (zh) 一种快速充电控制电路
CN106451610A (zh) 一种储能电池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71781B (zh) 车辆的高压回路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车辆
KR101251812B1 (ko) 차량용 전원관리시스템
CN205674889U (zh) 一种纯电动型汽车的双电池系统
JP2011078184A (ja) 車両用の電源装置及びこの電源装置を搭載する車両
CN212137349U (zh) 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
CN206117211U (zh) 一种储能电池簇控制系统
CN105871036A (zh) 电池系统及具有该电池系统的用电设备
CN211641853U (zh) 一种纯电动轨道机车双支路预充电电路
CN206059545U (zh) 一种电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源
CN109050327B (zh) 一种大吨位电动叉车充电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3612571A (zh) 电动汽车蓄电池故障紧急控制系统
CN208939651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标准动车组辅助蓄电池及箱系统
CN103770655A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高压保护系统及车辆
CN115503487A (zh) 新能源车电池包智能断路单元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