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61605U - 可折叠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61605U
CN205661605U CN201620250768.9U CN201620250768U CN205661605U CN 205661605 U CN205661605 U CN 205661605U CN 201620250768 U CN201620250768 U CN 201620250768U CN 205661605 U CN205661605 U CN 205661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able scooter
foldable
scooter
connecting rod
body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507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k (shangh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k (shangh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k (shangh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k (shangha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507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61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61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61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可折叠代步车,包括:一机体、一折叠组件、一弹性组件、一车轮组件和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车轮组件包括两前轮和两后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马达,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折叠组件和所述弹性组件,使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在一折叠状态和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可折叠的功能,节省空间,利于收纳。

Description

可折叠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代步车,尤其是涉及一可折叠的四轮代步车,便于折叠和收纳,便携且节省空间。
背景技术
代步车是常见的代步工具,目前常常被适用于行走不便的人们的身上,是一方便的代步工具。腿部有缺陷的残疾人和行走不稳的老年人使用代步车可以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和独立性,为自己和他人都带来的方便。此外,有一些暂时性行走不便的患者在术前或者恢复期也需要代步车作为代步工具,为自己平时的自主活动带来很大的便利。
现在市场常见的代步车中,有二轮、三轮以及四轮的代步车。最常见的二轮代步车中大多为大车轮,并且以双手驱动车轮作为代步车前进的方式;此外还有增加链条的方式,将脚踏车的车链以及脚踏板移植改装设置于代步车的把手位置,人们可以用手代替脚,交替用力带动车链转动驱动代步车前进。还有某些代步车将电力作为代步车驱动的方式,这样可以更省力,为人们带来更大的方便。
但是,目前的各种类型的代步车大部分都是不可折叠的,并不利于收纳,因为行走不便的人们并不是完全时间都在使用代步车,在不使用的时候就涉及到了收纳的问题。不可折叠的代步车占用了很大的空间,而且外出时也不便于携带。例如,行动不便的人们在外出时,在有人陪同帮助的情况下会使用到例如汽车等的交通工具,而在上下车时需要把代步车一并携带,不可折叠的代步车占用了很大的空间,使原本狭小的汽车以及后备箱较小的交通工具的空间更为紧促。此外,代步车被生产出来至运送至销售商以及消费者的途中需要运输和仓储,占用空间较大的话为给运输带来不便,而且会增加运输和仓储的成本。
还有一些代步车是具有折叠功能,但是折叠并不完全,不能节省较多的空间,而且为了提高可折叠性,不得不减少轮子或者其他部件来实现一定程度的折叠性能。尤其是电力等驱动方式受到了限制,因为电力驱动所需要的电池空间会阻碍 代步车整体的可折叠程度。还有一些代步车由于功能上的考量,结构相对复杂,折叠速度缓慢,且在折叠过程中容易发生部件的损坏。另外,具有部分折叠功能的代步车尽可能地减少轮子的数量来提高折叠的程度,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折叠的程度,但是人们在使用的时候,较少数量或者较小体积的轮子不利于代步车整体的稳定,这样会造成安全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折叠代步车,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可折叠的功能,节省空间,利于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折叠代步车,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具有四个轮子,不仅在使用状态保证所述可折叠代步车整体行驶中的稳定性,而且不影响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折叠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折叠代步车,所述可折叠代步车以电力为驱动力,方便而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折叠代步车,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能够自动、快速地被折叠,方便使用和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可折叠代步车,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装配,降低了成产成本,可折叠的性能并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可折叠代步车,包括一机体、一折叠组件、一弹性组件、一车轮组件和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车轮组件包括两前轮和两后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马达,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折叠组件和所述弹性组件,使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在一折叠状态和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身进一步包括一主体框架、一座部、两轮接臂、一搁脚板、一前轮架和一把手,所述主体框架连接所述座部、所述轮接臂和所述搁脚板,所述前轮架连接于两所述前轮,并通过一转向管连接与所述搁脚板,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前轮架。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座部、所述轮接臂、所述搁脚板、所述前轮架和所述把手折叠靠近所述主体框架,并与所述主体框架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贴合地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座部和所述主体框架之间、所述座部和所述轮接臂之间、所述轮接臂和所述主体框架之间、所述前轮架和所述把手之间、以及所述搁脚板和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杆,用于各部件在所述折叠状态得以被折叠完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座部还包括一座架、一背架和一座板,所述座板连接所述座架和所述背架,所述主体框架上部的两端设置有一侧板,所述侧板通过一座架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座部的所述座架,所述座部的所述座架与所述座架连接轴同轴连接有一座部齿轮,所述座部齿轮能够以连接于所述侧板的所述座架连接轴作轴心转动,其中所述座部和所述主体框架之间的所述连接杆包括一扇形齿轮、一支托和一端挡部,所述支托从所述扇形齿轮延伸,所述扇形齿轮连接于所述侧板的一第一连接轴,并能够以所述第一连接轴为轴心转动,所述扇形齿轮贴合所述马达的一马达齿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还包括一滑轮和一传动装置,所述滑轮连接所述把手和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把手,在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所述展开状态到所述折叠状态过程中,所述座部的折叠能够带动所述把手的折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手通过所述前轮架调整所述搁脚板的一转向管的转向,所述前轮架和所述把手之间设置有一上连接杆和一下连接杆,在所述展开状态时,一紧固件限位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叠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代步车为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端挡部抵住所述支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还包括一电池和一牵引电动机,所述马达、所述电池和所述牵引电动机电气性连接,所述牵引电动机连接于两所述前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还包括至少一按钮和一有线或无线控制模块,从而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叠状态的转换能够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在一展开状态下的 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从所述展开状态切换至一折叠状态的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被完全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 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可折叠代步车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可折叠代步车以电力为驱动力,能够自动快速、较完全地被折叠,便携且便于收纳,行驶性能安全稳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包括一机体10、一折叠组件20、一弹性组件30、一车轮组件40和一驱动组件50。其中,所述车轮组件40还包括两前轮41和两后轮42。所述前轮41和所述后轮42连接于所述机体10,所述折叠组件20和所述弹性组件30均连接于所述机体10,并使所述机体10的各组件折叠,进而实现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可折叠功能。所述驱动组件50包括一马达51、一电池52和一牵引电动机53。所述马达51、所述电池52和所述牵引电动机53电气性连接并为所述可折叠代步车提供电力驱动,更具体地,所述电池52为所述马达51和所述牵引电动机53提供动力源,所述马达51驱动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所述折叠组件20内部的齿轮组件,实现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自动折叠,所述牵引电动机53驱动所述车轮组件40实现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行进功能。
更具体地,所述机身10进一步包括一主体框架11、一座部12、两轮接臂13、一搁脚板14、一前轮架15和一把手16。所述主体框架11用于将所述机身10内部的各元件连接起来。所述座板12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1上部的前端。两所述轮接臂13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1下部后端,并各自连接于两所述后轮42。所述搁脚板14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1下部的前端,用于使用者将脚部搁置其上。所述前轮架15连接于两前轮41和所述牵引电动机53,并通过一可转动的转向管连接于所述搁脚板14。所述把手16用于控制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运行方向,所述把手16从所述前轮架15向上延伸。
更具体地,所述座部12还包括一座架121、一背架122和一座板123。所述座板123连接所述座架121和所述背架122。所述主体框架11上部的两端设置有一侧板111,所述侧板111通过一座架连接轴1112连接于所述座部12的所述座架121。所述座部12的所述座架121与所述座架连接轴1112同轴连接有一座部齿轮124。所述座部齿轮124能够以连接于所述侧板111的所述座架连接轴1112作轴心转动。
所述折叠组件20还包括一第一连接杆22、一第二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 杆22连接于所述座部12和所述主体框架11。所述第一连接杆2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3为可折叠式连接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杆22通过同轴转动的齿轮能够实现所述座部12和所述主体框架11之间的相对可折叠性能。所述马达51能够为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各齿轮提供驱动力。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使用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在使用状态时,各组件之间为展开未折叠状态。图2所示为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折叠过程中各组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展示了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被完全折叠时的立体示意图。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座部12、所述轮接臂13、所述搁脚板14、所述前轮架15和所述把手16折叠靠近所述主体框架11,并与所述主体框架11形成一矩形容置腔,其中所述座部12近似平行于地面,所述把手近似垂直于地面,所述主体框架11在空间的尺寸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缩小,所述搁脚板14被折叠贴合所述主体框架11,所述轮接臂13的折叠带动所述后轮42进一步靠近所述主体框架11,所述前轮41由于所述前轮架15的折叠而贴合所述座部12,也就是说,经过折叠后,所述前轮41和所述后轮42贴合地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折叠状态,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各组件为完全折叠状态,从而使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在整体上为最大程度的折叠状态,从而节省空间,便于携带和收纳。
由于为了实现可折叠的目的,所述可折叠组件20内部元件之间以及与所述机身10的各内部元件之间设置有多个可活动并利于折叠的连接轴,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各活动连接轴的标号上面以连接的两个元件的标号组合来区分。例如,所述主体框架11和所述第一连接杆22之间的连接轴以1122为标号,再例如,所述第一连接杆2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3之间的连接轴以2223为标号,以此类推。
具体地,如图4A和4B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22包括一扇形齿轮221、一支托222和一端挡部223。所述支托222从所述扇形齿轮221延伸。所述扇形齿轮221连接于所述侧板111的一第一连接轴1122,并能够以所述第一连接轴1122为轴心转动。
所述扇形齿轮221贴合所述马达51的一马达齿轮511,从而所述马达齿轮511转动时,所述扇形齿轮221也能够转动。同时,有所述扇形齿轮221贴合所述座部齿轮124,从而所述扇形齿轮221被带动转动时,所述座部齿轮124也能 够转动。进而所述座部12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11能够被折叠和回复至未折叠的使用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3通过一活动连接轴2223可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接臂13的臂轴131。也就是说,所述轮接臂13的一前端通过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1的下后端部的一第二连接轴1113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1,另一端连接两所述后轮42,所述轮接臂13靠近所述后轮42的端部设置的所述臂轴131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3。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所述端挡部223在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为折叠状态时,贴合所述支托222,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转动趋向受到限制,进而保证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在正常使用的未折叠状态的稳定性。
所述扇形齿轮221与所述可折叠组件20的一第三连接杆24的上端部通过一第三连接轴2224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24的下端部通过一第四连接轴2425和所述可折叠组件20的一第四连接杆25连接。所述主体框架11和所述搁脚板14通过一活动杆114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25的一端通过一第五连接轴1125连接于所述主体框架11的所述活动杆114,另一端通过一第六连接轴2526连接于一第五连接杆26,所述弯曲杆26又通过一第七连接轴1426连接于所述搁脚板14。换句话说,所述主体框架11和所述搁脚板14为了实现可折叠性,通过多个可围绕多个连接轴轴转的连接杆连接在一起。
如图2所示,在折叠过程中,所述搁脚板14能够通过所述可折叠组件20的轴转,并最终在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折叠状态时位于所述主体框架11的平行叠放状态。如图4D所示,所述搁脚板14包括一转向管141,在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折叠过程中,能够使所述搁脚板14在折叠过程中调整整体的朝向,为所述前轮架15提供更多的折叠空间。
如图1所示,在未折叠状态时,所述前车轮41连接于所述前轮架15,所述牵引电动机43通过皮带或其他连接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所述前车轮41,从而在所述电池42供电时,能够带动所述前车轮41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前进或后退。
如图4A至5所示,所述前轮架15还包括一上部架154、一中部架153和一下部架152。所述上部架154的两端通过一第七连接轴1516连接于所述把手16,从而所述把手16通过所述前轮架15调整所述搁脚板14的所述转向管141的转 向。所述中部架153通过一第八连接轴1527连接于所述可折叠组件20的一第六连接杆27的一端。所述第六连接杆27的另一端通过一第九连接轴2728连接于所述可折叠组件20的一第七连接杆28。所述第七连接杆28的一端通过一第十连接轴1628连接于所述把手16。以前述的连接方式,所述把手16和所述前轮架15通过所述第六连接杆27和所述第七连接杆28连接在一起。
如图4A至图6所示,一滑轮18设置于所述第十连接轴1628的一轴颈161,所述滑轮18连接有一传动装置19,所述传动装置19包括一滑线191,所述滑线19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部12的一托片125,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连接轴27,并限位于所述第六连接轴27的一第六轴片271和一第六轴点273之间。
所述弹性组件30同轴安装于所述前轮架15的所述上部架154,所述弹性组件30的一端被限位于所述上部架154,另一端被限位于所述第十连接轴1628的一轴接164。所述弹性组件30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被实施为一弹簧。弹簧的自动恢复力有利于保持所述车把16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所述可折叠代步车未折叠的使用状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述把手16的一托耳162固接于一横向元件165,所述横向元件165连接所述把手16的两竖向元件163。用于紧固所述传动装置19的一护套192的一端的紧固件17连接于所述托耳162。所述可折叠组件20的一弹性件29同轴地被安装在所述转向架15的所述中部架153。所述弹性件29的弹性恢复力趋向于引起所述第六连接杆27围绕所述第八连接轴1527轴转,以及带动所述第六连接杆27和所述第七连接杆28绕所述第九连接轴2728转动,进而所述第六连接杆27的转动方向为靠近所述前轮架15的所述下部架152。因此,在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折叠过程中,图4D中所示的所述第六连接杆27和所述第七连接杆28的角度α的范围能够超过180度。所述弹性件29的弹力又能够保证所述可折叠代步车折叠过程中的稳定性。
当使用者从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初始状态开始施力将所述可折叠代步车折叠时,初始的力量是足以激活所述马达51的。所述马达51能够带动所述扇形齿轮221转动,而所述扇形齿轮221的转动带动所述座部齿轮124也能够转动。进而所述座部12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11能够被折叠和回复至未折叠的使用状态。
所述座部齿轮124转动的同时也带动了所述托片125,由于所述托片125是连接于所述传动装置19的,所述传动装置19的所述滑线191也被带动发生位移。 连接于所述转动装置19的所述第六连接杆27也发生位移,所述第六连接杆27绕所述第八连接轴1527转动,从而也带动了所述第七连接杆28。也就是说,更具体地,α在数值上从一个略大于180度的角度变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度。此时,所述把手16围绕所述第七连接轴1516转动,所述把手16的转动能够克服所述弹簧组件30的弹力而向所述前轮架15尽可能程度地靠近,进而达到图3中的完全折叠的状态。
在所述座部12和所述把手16被折叠的过程中,所述轮接臂13和所述搁脚板14都自动地被带动朝向所述主体框架11折叠至最大的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马达51带动所述扇形齿轮221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2围绕所述第一连接轴112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杆23,而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位移又带动所述轮接臂13绕所述第二连接轴111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主体框架11发生一定程度的进一步位移。前述一系列的转动和位移都能够进一步使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在完全折叠状态使尺寸的减小,即折叠程度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第一连接杆22绕所述第一连接轴1122转动时,还同时带动了所述第五连接杆24、所述第六连接杆25以及所述第七连接杆26的相应位移。前述转动和位移也导致所述搁脚板14同时尽可能也被带动靠近所述主体框架11,进而提高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可折叠程度,节省了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马达51的驱动能够通过安装一第一按钮31和一第二按钮32来实现,两所述按钮可以安装于所述座部12。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电路设计的模块,可以实现当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已经处于图3中的可折叠状态时,自动停止所述马达51的驱动,从而停止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继续折叠,延长内部元件的寿命。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安装一自动限制装置,用于保护所述驱动组件50,一旦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达到预期的折叠程度时能够停止动作,确保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安全性以及延长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由于所述马达51的驱动,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所述座部20、所述前轮41和所述搁脚板14是同时进行折叠或者展开的,直至完全折叠或者完全展开状态。此外,在所述把手16的展开的过程中,所述弹性组件30牵制所述把手16,使所述把手16更方便展开并维持展开时正常使用的稳定性,而在折叠过程中,所述弹性元件29限位所述第八连接杆27以及所述第九连接杆28的角度α倾向于大于180度,从而更 利于所述把手16的折叠性。
当连接两所述第八连接杆27的一杆连接轴272靠近所述转向架15的所述下部架152,且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所述端挡部223抵住所述支托222时,所述可折叠代步车为完全展开状态,能够正常行驶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折叠代步车从图3的完全折叠状态到图1的完全展开状态的展开过程与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折叠过程原理相同,各内部元件的运动与所述折叠过程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方便使用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可以安装智能控制模块,通过无线或者有限的方式,利用遥控器来实现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自动折叠和自动展开。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的客户端软件,通过远程客户端控制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折叠与展开等状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可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体、一折叠组件、一弹性组件、一车轮组件和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车轮组件包括两前轮和两后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马达,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折叠组件和所述弹性组件,使所述可折叠代步车在一折叠状态和一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所述机体进一步包括一主体框架、一座部、两轮接臂、一搁脚板、一前轮架和一把手,所述主体框架连接所述座部、所述轮接臂和所述搁脚板,所述前轮架连接于两所述前轮,并通过一转向管连接与所述搁脚板,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前轮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座部、所述轮接臂、所述搁脚板、所述前轮架和所述把手折叠靠近所述主体框架,并与所述主体框架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贴合地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所述折叠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杆,所述座部和所述主体框架之间、所述座部和所述轮接臂之间、所述轮接臂和所述主体框架之间、所述前轮架和所述把手之间、以及所述搁脚板和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连接杆,用于各部件在所述折叠状态得以被折叠完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所述座部还包括一座架、一背架和一座板,所述座板连接所述座架和所述背架,所述主体框架上部的两端设置有一侧板,所述侧板通过一座架连接轴连接于所述座部的所述座架,所述座部的所述座架与所述座架连接轴同轴连接有一座部齿轮,所述座部齿轮能够以连接于所述侧板的所述座架连接轴作轴心转动,其中所述座部和所述主体框架之间的所述连接杆包括一扇形齿轮、一支托和一端挡部,所述支托从所述扇形齿轮延伸,所述扇形齿轮连接于所述侧板的一第一连接轴,并能够以所述第一连接轴为轴心转动,所述扇形齿轮贴合所述马达的一马达齿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还包括一滑轮和一传动装置,所述滑轮连接所述把手和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座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把手,在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所述展开状态到所述折叠状态过程中,所述座部的折叠能够带动所述把手的折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所述把手通过所述前轮架调整所述搁脚板的一转向管的转向,所述前轮架和所述把手之间设置有一上连接杆和一下连接杆,在所述展开状态时,一紧固件限位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叠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所述可折叠代步车为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端挡部抵住所述支托。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还包括一电池和一牵引电动机,所述马达、所述电池和所述牵引电动机电气性连接,所述牵引电动机连接于两所述前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代步车,其中所述可折叠代步车还包括至少一按钮和一有线或无线控制模块,从而所述可折叠代步车的所述展开状态和所述折叠状态的转换能够以有线或无线的形式控制。
CN201620250768.9U 2016-03-29 2016-03-29 可折叠代步车 Active CN205661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50768.9U CN205661605U (zh) 2016-03-29 2016-03-29 可折叠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50768.9U CN205661605U (zh) 2016-03-29 2016-03-29 可折叠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61605U true CN205661605U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6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50768.9U Active CN205661605U (zh) 2016-03-29 2016-03-29 可折叠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61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6627U (zh) 轻便四轮电瓶车
CN205022785U (zh) 电动车
CN104800009B (zh) 前折式防翻型电动轮椅
CN203753308U (zh) 双向自平衡电动车
CN205273752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
CN205365925U (zh) 一种环保折叠电动车
CN106428395A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滑板车
CN102697609B (zh) 电动轮椅及其转向控制装置
CN205661605U (zh) 可折叠代步车
CN204736975U (zh) 一种太阳能自动平衡代步车
CN203996628U (zh) 电动四轮车
CN105599838A (zh) 电动环保型全地形车
CN207889908U (zh) 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
CN202089196U (zh) 一种儿童电动车的方向控制机构
CN205652268U (zh) 一种展开能形成电动自行车的折叠行李车
CN105416483B (zh) 微型折叠电动车
CN202682210U (zh) 折叠电动轮椅
CN204618618U (zh) 前折式防翻型电动轮椅
CN208842558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7712218U (zh) 一种折叠电动平衡车
CN205345244U (zh) 电动三轮平衡车
CN202908972U (zh) 一种可折叠式轮椅
CN206067516U (zh) 电动旅游观光车
CN206885126U (zh) 推车及儿童推车
CN201205953Y (zh) 折叠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