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61275U - 一种减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61275U
CN205661275U CN201620457818.0U CN201620457818U CN205661275U CN 205661275 U CN205661275 U CN 205661275U CN 201620457818 U CN201620457818 U CN 201620457818U CN 205661275 U CN205661275 U CN 205661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motor
balance weight
mitigation system
shock mit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578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冬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4578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61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61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612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8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covering energy derived from swinging, rolling, pitching or like movements, e.g. from the vibrations of a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系统,包括杠杆,杠杆左部与支柱的上端铰支;杠杆的左端通过发电动机的定子与车体连接,杠杆的右端通过连通装置可选连通电动机的正转回路、电动机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的断电回路;电动机的正转回路、电动机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的断电回路并联组成的并联支路与速度检测装置串联,构成平衡块控制电路;平衡块通过滑动装置与杠杆滑动连接;平衡块通过连接装置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不仅能有效降低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还能自动调整人上下车时车重变化时杠杆减震的不平衡状态,提高了人开车或乘车的舒适性,且具有造价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目前,车辆悬架系统中多采用弹簧减震器和液压减震器。
弹簧减震器虽然能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存在自振现象,容易传递中频振动,且弹簧的阻尼较小,临界阻尼比通常为0.005,因此弹簧减震器对于共振频率附近的震动隔离能力较差。
采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悬架1的局部示意如图1所示,车辆悬架1通过顶部安装件12和多个设置在顶部安装件12的上表面的周侧的螺钉13附接至车辆底盘11上。顶部安装件12连接至盘簧14和单管或双管液压减震器2的杆21。在减震器2的管中,可滑动地设置有活塞组件,该活塞组件附接至被引导至管外的杆21。减震器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转向节15或支撑车辆车轮的摆臂。
以单管减震器为例的液压减震器2如图所示,其可以用于图1所示的车辆悬架1中,由现有技术的示意性描述可知,单管减震器包括可移动的活塞组件23,该活塞组件23具有两个独立机构,用于根据活塞杆的速度来产生阻尼力。活塞组件23与管件22的内壁221滑动配合,将管件22分成回弹腔24(在活塞组件23 的上方)和压缩腔25(在活塞组件23的下方)。活塞杆21的一端穿过并固定于活塞组件23。活塞杆21的另一端通过密封的杆引导件被轴向引导至减震器2外。活塞组件23设置有压缩阀组件231和回弹阀组件232,以在活塞移动时控制工作流体在回弹腔24和压缩腔25之间流动。在压缩端,管件22由浮动气杯(floating gascup)组件26闭合,用于压力补偿。
当车辆车轮碰到突出的路面受到冲击时,管件22向上移动,活塞组件23在管件22内相对向下移动,压缩腔25容积减小,压缩腔25内的油压升高。此时,活塞组件23的流通阀打开,管件压缩腔25内的油液经流通阀流至回弹腔24。同时,一部分的油液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压缩阀,流回储油缸。此系列动作有效地衰减了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突出地面回落时,管件22也会随着向下运动,活塞组件23在管件22内相对向下移动,回弹腔24容积减小,回弹腔24内的油压升高。此时,活塞组件23的流通阀关闭,活塞组件23的伸张阀打开,回弹腔24内的油液经伸张阀流至压缩腔25。同时,由于活塞组件23的存在,自回弹腔24流来的油液不足以充满压缩腔25增加的容积,压缩腔25内产生真空,此时储油缸中的油液经补偿阀流入压缩腔25,进行油液地补充。当油液流过补偿阀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
液压式减震器最大的缺陷是存在液压油泄露问题,导致减震效果变差甚至产生安全隐患,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在于液压系统对密封性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既能有较强的震动隔离能力,又能保证使用寿命长且安全隐含低”是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较强的震动隔离能力,且使用寿命长、安全隐患低的减震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震系统,包括:
杠杆,杠杆左部与支柱的上端铰支,支柱的下端用于连接转向节或支撑车辆车轮的摆臂,即支柱的下端与现有技术中避震器下端的安装位置相同;
杠杆的左端通过发电动机的定子与车体连接,杠杆的右端通过连通装置可选连通电动机的正转回路、电动机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的断电回路;
电动机的正转回路、电动机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的断电回路并联组成的并联支路与速度检测装置串联,构成平衡块控制电路;
平衡块通过滑动装置与杠杆滑动连接;
平衡块通过连接装置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通装置分别采用第一弹簧式开关和第二弹簧式开关连通电动机的正转回路和电动机的反转回路,采用断路器实现电动机的断电回路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速度检测装置为速度计式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装置为设置在平衡块上的第一水平通孔,杠杆穿设在水平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装置为固定在平衡块上的滑套,杠杆穿设在滑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装置为设置在平衡块上的第二水平通孔,第二水平通孔内部设置有与丝杆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平衡块和丝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装置为固定在平衡块上的滑套,滑套内部设置有与丝杆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平衡块和丝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传递刹车盘动能的传动机构,车辆的刹车盘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齿,传动机构与车辆刹车装置中的刹车连杆连接,刹车发电时,刹车盘通过传动机构与发电动机的转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机构为锥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杠杆采用弹簧板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系统,杠杆、电动机、丝杆、平衡块和发电动机相互配合,实现减震的功能。当人上车时,杠杆左端随着车体下降,杠杆右端上挑接通电动机的正转回路,电动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平衡块沿杠杆向右滑动;杠杆到达平衡位置时,杠杆右端接通电动机的断电回路,电动机断路,丝杆停止转动,平衡块停止滑动;当人下车时,杠杆左端随着车体上升,杠杆右端下降接通电动机的反转回路,电动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平衡块沿杠杆向左滑动;杠杆到达平衡位置时,杠杆右端接通电动机的断电回路,电动机断路,丝杆停止转动,平衡块不再滑动;
当车开动时,速度检测装置使得平衡块控制电路失电,平衡块控制电路不运行,此时,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带动发电动机发电,能有效避免杠杆连续震动,保持车身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不仅能有效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还能自动调整人上下车时车重变化时杠杆减震的不平衡状态,提高了人开车或乘车的舒适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将车行驶过程中震动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造价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悬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液压减震器中的单管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衡块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刹车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辆悬架; 2-减震器;
3-减震系统; 4-车体;
5-车轮;
11-车辆底盘; 12-顶部安装件;
13-螺钉; 14-盘簧;
15-转向节;
21-减震器的杆; 22-管件;
23-活塞组件; 24-回弹腔;
25-回弹腔; 26-浮动气杯组件;
221-管件22的内壁;
231-压缩阀组件; 232-回弹阀组件;
31-杠杆; 32-支柱;
33-发电动机; 34-电动机;
35-连通装置; 36-平衡块;
37-丝杆; 38-刹车盘;
39-传动机构; 310-速度检测装置;
311-转换开关;
331-发电机定子; 332-发电机转子;
351-第一弹簧式开关; 352-第二弹簧式开关;
353-断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 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系统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衡块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刹车盘38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系统3,包括:
杠杆31,杠杆31左部与支柱32的上端铰支,支柱32的下端用于连接转向节或支撑车辆车轮5的摆臂,即支柱32的下端与现有技术中避震器下端的安装位置相同;
杠杆31的左端通过发电机33的定子331与车体4连接,杠杆31的右端通过连通装置35可选连通电动机34的正转回路、电动机34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34的断电回路;
如图4所示,电动机34的正转回路、电动机34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34的断电回路并联组成的并联支路与速度检测装置310串联,构成平衡块控制电路;
平衡块36通过滑动装置与杠杆31滑动连接;平衡块36通过连接装置与丝杆37螺纹连接,丝杆37的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34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系统3,杠杆31、电动机34、丝杆37、平衡块36和发电机33相互配合,实现减震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不仅能有效降低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还能降低人上下车时车体4的震动,提高了人开车或乘车的舒适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能量,通过发电机33转换为电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且能有效避免杠杆31连续震动,保持车身稳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造价成本低,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传递刹车盘38的动能的传动机构39,车辆的刹车盘38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齿,传动机构39与车辆刹车装置中的刹车连杆连接,刹车发电时,刹车盘38通过传动机构39与发电机33的转子332连接。
车辆正常行驶状态或停止状态时,传动机构39的左端与带齿的刹车盘38不接触,传动机构39的右端与发电机33的转子332接触。当人踩下刹车时,刹车连杆下移,带动传动机构39的左端下移,传动机构39与带齿的刹车盘38接触,将刹车盘38的转动传递给发电机33的转子33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机构39为锥齿轮;当电动机34和发电机33的水平距离较远时,传动机构39包括连接轴和锥齿轮,传动机构39固定有齿轮,传动轴的右端通过锥齿轮与发电机33的转子332连接。
当传动机构39为锥齿轮时,人踩下刹车,刹车连杆下移,带动锥齿轮左端下移,锥齿轮左端的齿轮与带齿的刹车盘38啮合,将刹车盘38的转动传递给发电机33的转子332。同理,当传动机构39采用连接轴和锥齿轮时,人踩下刹车,刹车连杆下移,带动连接轴左端下移,固定在连接轴左端的齿轮与带齿的刹车盘38啮合,传动轴的右端通过锥齿轮与发电机33的转子332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机构39、带齿的刹车盘38、车辆刹车装置中的刹车连杆和发电机33的转子332互相配合,能将车辆刹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且有助于刹车制动,提高了车辆的刹车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通装置35分别采用第一弹簧式开关351和第二弹簧式开关352经转换开关311连通电动机34的正转回路和电动机34的反转回路,采用断路器353实现电动机34的断电回路的连通。当人上车时,杠杆31左端随着车体4下降,杠杆31右端上挑,杠杆31右端通过第一弹簧式开关351接通电动机34的正转回路,电动机34正转;杠杆31到达平衡位置时,杠杆31右端通过断路器353接通电动机34的断电回路,电动机34断路;当人下车时,杠杆31左端随着车体4上升,杠杆31右端下降,通过第二弹簧式开关352接通电动机34的反转回路,电动机34反转。
本实施中,只列举出此种连通装置35的具体形式,其他只要能实现电动机34的正转回路、电动机34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34的断电回路的连通的器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速度检测装置310的工作原理为,当车辆开动时,速度检测装置310断开平衡块控制电路;当车辆停止时,速度检测装置310接通平衡块控制电路。本实施例中,速度检测装置310为速度计式开关,当然,任何能实现上述功能的器件均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滑动装置为设置在平衡块36上的第一水平通孔,杠杆31穿设在水平通孔内;或者
所述的滑动装置为固定在平衡块36上的滑套,杠杆31穿设在滑套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装置为设置在平衡块36上的第二水 平通孔,第二水平通孔内部设置有与丝杆37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平衡块36和丝杆37螺纹连接;或者
所述的连接装置为固定在平衡块36上的滑套,滑套内部设置有与丝杆37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平衡块36和丝杆37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装置采用联轴器;或者
采用皮带和皮带轮,皮带轮固定在电动机34的转轴上,皮带设置在皮带轮和丝杆37的端部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杠杆31采用弹簧板材;所述的电动机34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中,发电机33的固定,采用常规的固定方法即可实现,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系统3中,杠杆31、电动机34、丝杆37、平衡块36和发电机33相互配合,实现减震的功能。
当人上车时,杠杆31左端随着车体4下降,杠杆31右端上挑,通过第一弹簧式开关351接通电动机34的正转回路,电动机34通过联轴器或皮带和皮带轮带动丝杆37转动,丝杆37带动平衡块36沿杠杆31向右滑动;杠杆31到达平衡位置时,杠杆31右端接通电动机34的断电回路,电动机34断路,丝杆37停止转动,平衡块36不再滑动;当人下车时,杠杆31左端随着车体4上升,杠杆31右端下降,通过第二弹簧式开关352接通电动机34的反转回路,通过联轴器或皮带和皮带轮带动丝杆37转动,丝杆37带动平衡块36沿杠杆31向左滑动;杠杆31到达平衡位置时,杠杆31右端接通电动机34的断电回路,电动机34断路,丝杆37停止转动,平衡块36停止滑动。杠杆31、电动机34、丝杆37和平衡块36的相 互配合,能有效减小杠杆31上下移动的幅度,使得人上、下车时,车辆的晃动幅度减小,提高了舒适程度。
当车开动时,速度检测装置310使平衡块控制电路失电,平衡块控制电路不运行,此时,车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发电机33的定子线圈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势,发电机33发电,且能有效避免杠杆31连续震动,保持车身稳定。
当传动机构39为锥齿轮时,人踩下刹车,刹车连杆下移,带动锥齿轮左端下移,锥齿轮左端的齿轮与带齿的刹车盘38啮合,将刹车盘38的转动传递给发电机33的转子332。同理,当传动机构39采用两端均固定有齿轮的连接轴和锥齿轮时,人踩下刹车,刹车连杆下移,带动连接轴左端下移,固定在连接轴左端的齿轮与带齿的刹车盘38啮合,传动轴的右端通过锥齿轮与发电机33的转子332连接。发电机33的转子332转动,发电机33的定子线圈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势,发电机33发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杠杆,杠杆左部与支柱的上端铰支,支柱的下端用于连接转向节或支撑车辆车轮的摆臂;
杠杆的左端通过发电动机的定子与车体连接,杠杆的右端通过连通装置可选连通电动机的正转回路、电动机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的断电回路;
电动机的正转回路、电动机的反转回路和电动机的断电回路并联组成的并联支路与速度检测装置串联,构成平衡块控制电路;
平衡块通过滑动装置与杠杆滑动连接;
平衡块通过连接装置与丝杆螺纹连接,丝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装置与电动机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装置分别采用第一弹簧式开关和第二弹簧式开关连通电动机的正转回路和电动机的反转回路,采用断路器实现电动机的断电回路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速度检测装置为速度计式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装置为设置在平衡块上的第一水平通孔,杠杆穿设在水平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装置为固定在平衡块上的滑套,杠杆穿设在滑套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为设置在平衡块上的第二水平通孔,第二水平通孔内部设置有与丝杆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平衡块和丝杆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 为固定在平衡块上的滑套,滑套内部设置有与丝杆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平衡块和丝杆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传递刹车盘动能的传动机构,车辆的刹车盘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齿,传动机构与车辆刹车装置中的刹车连杆连接,刹车发电时,刹车盘通过传动机构与发电动机的转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为锥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采用弹簧板材。
CN201620457818.0U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减震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61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7818.0U CN205661275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减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57818.0U CN205661275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减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61275U true CN205661275U (zh) 2016-10-26

Family

ID=57160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5781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61275U (zh) 2016-05-19 2016-05-19 一种减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612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299A (zh) * 2018-11-01 2019-02-15 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摇臂式等阻能量回收装置
CN112713022A (zh) * 2020-12-16 2021-04-27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大电流快速断路器的惯性减震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299A (zh) * 2018-11-01 2019-02-15 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摇臂式等阻能量回收装置
CN112713022A (zh) * 2020-12-16 2021-04-27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大电流快速断路器的惯性减震装置
CN112713022B (zh) * 2020-12-16 2022-09-02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大电流快速断路器的惯性减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9011B1 (ko) 전기 발전 장치
CN205661275U (zh) 一种减震系统
CN103925324B (zh) 一种直线电机与阻尼串联的双筒减振器装置
CN201377535Y (zh) 双筒减震器
CN105422720B (zh) 一种馈能式隔振装置
CN105927454B (zh) 轴流磁悬浮永磁水轮发电机
CN108396688B (zh) 一种旋转式防撞桶
CN103043513B (zh) 一种电梯轿厢智能减震系统
CN109080401A (zh) 一种轮毂电机吸振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6337973A (zh) 一种自感应磁流变减振管夹
CN102889332A (zh) 一种汽车悬架用磁流变阻尼器
CN104937266A (zh) 带能量回收装置的、用于减振的设备和带该设备的车辆
CN105650194B (zh) 叶片式耗能调谐减振装置
CN204694433U (zh) 具有环形轨道的车辆-轨道-桥梁振动台试验装置
CN104806673A (zh) 一种减震器壳体、减震器、悬架结构及车辆
CN202716873U (zh) 煤矿电机车用减震器
CN209941949U (zh) 一种调谐式电磁惯质阻尼器
CN205780522U (zh) 一种散热降噪的汽车减震器
CN109532363A (zh) 一种集成式纵臂式独立悬架系统
CN206571896U (zh) 一种电动车避震器
CN217944829U (zh) 可发电式主动减震器
CN208900623U (zh) 一种新型汽车减震器总成
CN103527703A (zh) 自供电磁流变减振器
CN206436761U (zh) 一种悬架系统及使用该悬架系统的车辆
CN105546034B (zh) 一种叶轮式惯性和阻尼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