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6373U - 双面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双面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6373U
CN205646373U CN201620244440.6U CN201620244440U CN205646373U CN 205646373 U CN205646373 U CN 205646373U CN 201620244440 U CN201620244440 U CN 201620244440U CN 205646373 U CN205646373 U CN 205646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ie body
slot
housing
back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44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Branch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u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u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u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444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6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6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63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壳体、后座以及弹性卡扣;端子组件包括模体、用于不同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两个端子通过模体固定并隔离;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前端连接部都位于模体前端;后座固定在端子组件的后部,且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后端从后座后部向外伸出;壳体套装在端子组件外,对端子组件进行限位固定,弹性卡扣插装至端子组件中,弹性卡扣前部由端子组件和壳体的侧面向外伸出;弹性卡扣通过端子组件与所述后座限位固定,壳体上设有用于防止连接器插接脱落的防脱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使用方便、同时兼容两大类不同端子的接口、直接与现有各种手机的接口配合。

Description

双面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数据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双面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I/O连接器是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最为重要的进入通道之一,包含电源和信号两部分的连接。由于长久以来手机、平板等生产厂商各自研发,并制定不同标准,造成现有的手机、平板产品采用的标准也不同,数据线的接口有多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苹果产品专用的数据接口,一种是安卓系统产品使用的数据接口,很多的厂商使用这种接口,则对应的连接器也有多种,这些连接器不能通用,造成用户的不便,使用不同的数据就需要各自配置不同的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同时兼容不同数据接口、直接与现有各种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接口配合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面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壳体、后座以及弹性卡扣;
所述端子组件包括模体、用于不同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通过模体固定并隔离,分别各自独立实现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端子的前端连接部、第二端子的前端连接部都设置在模体前部;
所述后座套装固定在所述端子组件的后部,且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后端从后座后部与数据线连接;
所述壳体套装在端子组件外,对端子组件进行限位固定;
所述弹性卡扣插装至端子组件中,且所述弹性卡扣前部由端子组件和壳体的侧面向外伸出;所述弹性卡扣通过端子组件与所述后座限位固定,防止其移动;
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防止连接器插接脱落的防脱机构。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模体包括用于固定第一端子的第一模体和用于固定第二端子的第二模体,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叠放并且通过凹凸配合实现二者前后左右的限位固定。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二模体设有前后贯通的嵌接槽,所述第一模体嵌合在嵌接槽中,嵌接槽限制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之间横向移动;或者所述第一模体设有前后贯通的嵌接槽,所述第二模体嵌合在嵌接槽中,嵌接槽限制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之间横向移动。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嵌接槽两侧壁面分别设有定位槽,对应的第一模体或第二模体的两侧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插入定位槽中限制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之间的纵向移动。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所述第一模体前部背面设有用于容置第二端子前端连接部运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正对第二端子前端,使得连接器插入电子设备数据接口后第二端子受压向容置槽内偏移。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弹性卡头,两个弹性卡头后部通过卡扣座连成一体,对应所述第二模体上分别开有卡扣槽,所述弹性卡头容置在所述卡扣槽中,且弹性卡头前端从卡扣槽和壳体对应开设的连接口中向外伸出。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后座上设置有顶压槽或顶压块,所述弹性卡扣后部设有抵压弹片,所述抵压弹片抵压在顶压槽中或顶压块上防止弹性卡扣后退。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防脱机构为设置在壳体上向外突出的防脱件或/和弹性卡件。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后座设有前后贯通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的形状与端子组件后部形状配合一致插接并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贯通槽内壁、端子组件后部分别设有卡槽和卡头,所述卡槽与卡头卡接后限制所述后座与端子组件之间脱离。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双面不同端子组成端子组件,该端子组件两面分别实现现有两大类不同数据接口的产品的连接功能,其中,第一端子实现苹果产品的数据接口例如Lightning数据接口的连接功能,第二端子实现安卓系统数据接口例如Micro-USB接口的连接功能,这样一个连接器同时兼容苹果产品和其他安卓系统产品,使用时只需将对应的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所在面与电子产品上的数据接口插接即可,非常方便,用户无需另外选择,一个连接器解决所有手机等多种电子产品的充电和数据传输的功能。
为了配合现有手机等多种电子设备的接口,使其无需改进便能适应所有现有产品,则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装配需同时满足两种连接器的功能要求和尺寸要求。则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面不同端子、壳体、后座和弹性卡扣,并且部件装配中通过相互之间位置关系、卡接、插接等实现连接器各个部件的装配连接,使得装配非常的方便、快捷,减少了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结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A-A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视图;
图9是图8中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方位定义:以前端连接部位置为前,后座所在位置为后。
如图1-9所示,一种双面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1、壳体2、后座3以及弹性卡扣4;所述端子组件1包括模体100、用于不同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所述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通过模体100固定并隔离,分别各自独立实现端子连接;所述第一端子111的前端连接部111a、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都位于模体100前部。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分别是两类不同的端子,分别是用于苹果产品的连接端子、用于安卓系统产品的连接端子,基于目前手机产品,第一端子111为Lightning数据接口等,第二端子121为Micro-USB接口等,在数据接口不断更新基础上,这两个端子都分别适用上述两大类不同的数据接口。
优选,第一端子111的前端连接部111a对应的壳体2上开有安装口22,所述第一端子111的前端连接部111a延伸至安装口22中,端子组件1前端与与壳体2前端齐平,或者端子组件1前端略超出壳体2前端。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位于模体100与壳体2包围的空间中,该空间与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的接口对应插接。所述端子组件1分别从两面各自独立实现Lightning数据接口、Micro-USB接口连接,对应手机等电子设备不同的接口,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连接器对应的数据接口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接口匹配,即可实现连接。
所述壳体2套装在端子组件1外,对端子组件1进行限位固定,所述壳体2优选紧配合套装在端子组件1外,在横向上对端子组件1进行限位固定;壳体2前端与端子组件1前端齐平或略短于端子组件1,这样在壳体2的保护下,塑胶材料的模体100的前端强度增强,防止模体100前端断裂的问题。
壳体2的固定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端子组件1的紧配合连接实现,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所述壳体2后部夹持后座3中,防止壳体2沿纵向移动。
所述弹性卡扣4插装在端子组件1中,且所述弹性卡扣4前部由端子组件1和壳体2的侧面向外伸出;具体是从端子组件1后部向前插装至端子组件1上并被壳体2限制其横向移动,所述弹性卡扣4前端的弹性卡头41从第二端子121一侧的端子组件1和壳体2的侧面向外伸出;所述弹性卡扣4在纵向限位固定在端子组件1与所述后座3之间,防止其纵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面接口的端子组件1,所述第一端子111的前端连接部111a、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所在的位置以及连接方式,对应安卓类型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和苹果手机等电子设备接口位置和连接方式,可同时满足这两类接口对应的苹果或安卓系统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同时其他部件采用上述卡接、插接、以及利用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进行各个部件的固定,既巧妙实现了固定连接,并且相互之间的装配非常方便和简便,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各个部件之间的固定连接非常地牢固可靠。
如图4-7所示,端子组件1包括适应苹果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第一端子111、适应安卓系统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第二端子121、以及用于固定和隔离各个端子的模体100,所述第一端子111的前端连接部111a、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都位于模体100前端;即所述第一端子111的前端连接部111a、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都位于端子组件1的最前端,前端连接部111a具有相应足够的触点长度满足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时的电连接,电连接的稳定性强,避免现有技术中前端连接部111a位置偏后造成连接的不稳定的问题。
对应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的模体100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一体结构就是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同时装配在一个模体100上,分体结构是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分别装配在两个模体100上。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与现有技术中两大类的端子结构和形状一致,对于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不再赘述。
相对一体结构的模体100,分体结构的模体100与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的装配相对简单,因此,本实施例优选分体结构的模体100,即模体100包括第一模体101和第二模体102两部分。
如图1-9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要实现两类数据接口兼容,则所述端子组件1包括带有第一端子111的第一模体101、带有第二端子121的第二模体102,第一模体101与第二模体102叠放并且通过凹凸配合实现二者前后左右的限位固定。
由于第一端子111和第一模体101之间的装配、第二端子121和第二模体102的装配都需要跟现有的手机等电子设备接口配合,因此,第一模体101与第二模体102的叠放厚度跟现有技术中的一个端子的厚度相同,所以要求第一模体101与第二模体102都减薄,由于第一端子111、第二端子121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减薄主要在第一模体101和第二模体102上实现。因此,第一模体101与第二模体102之间的这种凹凸配合方式一方面用于二者连接,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连接器的整体厚度并保证模体100的强度。凹凸配合形式有多种,例如:第一模体101容置第二模体102、或者第二模体102容置第一模体101等,只要适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模体101与第二模体102相互连接都可以采用。第一端子111和第一模体101、第二端子121和第二模体102之间的装配工艺跟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模体101或第二模体102设有前后贯通的嵌接槽123,而所述第一模体101或第二模体102嵌合在嵌接槽123中实现二者的凹凸配合,嵌合后的第一模体101与第二模体102可以形成左右方向上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嵌接槽123设置在第二模体102上,所述嵌接槽123前端开口用于设置第二端子121,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对应下方第二模体102设有开口102a,开口102a使得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外露,用于与安卓手机等电子设备接口对应连接,第二端子121后部与连接线连接。嵌接槽123用于第二端子121的后端连接部延伸出去,实现安卓系统的数据接口的第二端子121与数据线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模体101后部从嵌接槽123开口处向后延伸。第一模体101中的第一端子111的后端连接部从嵌接槽123中向后延伸,用于实现第一端子111与数据线之间的电连接。
为了实现纵向向后方向上的限位,则所述嵌接槽123两侧壁面分别设有定位槽124,对应的第一模体101或第二模体102两侧设有定位件114,即定位件114设置在第一模体101或第二模体102两侧,由第一模体101侧壁或第二模体102分别向外延伸得到,所述定位件114插入定位槽124中限制第一模体101纵向移动,即限定了第一模体101或第二模体102向后方向上的移动。定位槽124与定位件114的形状配合,在此不作限定,只需二者配合限位即可。本实施例中优选定位槽124设置在第二模体102上,且优选为方形槽,定位件114设置在第一模体101上,且对应为方形块状结构。
如图1-5所示,所述壳体2紧配合套装在端子组件1外,壳体2为金属材质,一方面实现接地,另一方面在横向对端子组件1进行限位固定;防止第一模体101从嵌接槽123中脱离。这样通过嵌接槽123、定位槽124和壳体2的共同作用,在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上将第一模体101与第二模体102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如图4-9所示,壳体2为了实现对第一模体101和第二模体102的包裹固定,则壳体2形状与第一模体101和第二模体102的四周壁面形状配合,并且壳体2与现有连接器外形一致,使得直接使用无需更改接口形状。壳体2反面对应第二模体102的开有弹性卡扣4伸出的连接口21,所述壳体2上开有用于第一端子111的前端连接部111a外露的安装口22;第一端子111的前端连接部111a即8个针脚从安装口22中露出,实现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接口的电连接,安装口22的大小不宜过大,与前端连接部111a大小的配合一致,以保持壳体2对端子组件1尽可能多的包裹,增强连接器前端整体强度。第一端子111及其前端连接部111a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跟苹果手机等电子产品所使用的连接器保持一致即可。
壳体2的固定,一方面通过与端子组件1紧配合实现,另一方面壳体2插装在后座3中,通过与后座3的紧配合固定连接在一起。壳体2前端与端子组件1前端基本齐平,通过壳体2包裹增强连接器的强度,防止端子组件1前端模体100的强度不足造成的断裂。
为了保证连接器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的稳定性,在壳体2上还设有用于防止连接器插接脱落的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2上向外突出的防脱件28或/和弹性卡件29。防脱件28为非弹性部件,弹性卡件29为弹性部件,这两类结构至少选择其一。
其中防脱件28的结构一般为各种向外突出的凸起、凸棱、凸块等,设置数量根据需要,不作限定,一般凸起和凸棱体积相对较小时,可以设置多个形成阵列,凸起、凸棱、凸块体积相对较大时,一个位置设置一个或两个。防脱件28为非弹性结构,一般是在外力作用下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口壁面形成紧配合或稍微变形的插入,这样就加强了连接器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的牢固性。防脱件28设置位置不作限定,可以在壳体2四周,如图1-7所示,优选设置在壳体2左右两侧壁面上。
弹性卡件29是设置在壳体2上的弹性部件,自由状态下,弹性卡件29超出壳体2外壁面,在一个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时,壳体2上的弹性卡件29受到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口壁面的挤压,向壳体2方向移动至连接器完全插入,并保持弹性卡件29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口壁面紧配合接触,实现防脱。弹性卡件29可以有多种结构,例如:一端固定在壳体2上向外伸出的弹片、弹性头等。弹性卡件29由壳体2向外延伸,本实施例中,弹性卡件29的结构为:在壳体2上通过切割并向外翻折一个翻折片,翻折片一端跟壳体2连在一起,另一端形成自由端,翻折片向外翻折并且其自由端再向壳体2方向翻折,使得翻折片形成一个拱起,该拱起即形成弹性卡件29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口之间防脱接触。弹性卡件29另一种结构为:在壳体2上设置安装孔,在安装孔内设置弹性体,弹性体向壳体2外延伸超出壳体2外壁面,在连接器插接后,弹性体压缩形成与手机等电子设备插接口内壁之间的紧配合。
如图4、5、7所示,所述第一模体101前部背面设有用于容置第二端子121前端连接部121a运动的容置槽101a,第一模体101与第二模体102以及第二端子121、第一端子111装配后,所述容置槽101a正对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使得连接器插入手机等电子设备数据接口后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受压向容置槽101a内偏移。所述容置槽101a为横向长槽,其长度与第二端子121的前端连接部121a对应,其深度满足前端连接部121a受压后移动的距离,但须保持容置槽101a槽底具有一定厚度,避免设置容置槽101a后模体100强度减弱易断裂的问题。
如图1-5所示,所述的双面连接器中,优选所述弹性卡扣4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弹性卡头41,弹性卡头41的形状、位置和作用与现有技术安卓系统产品的接口中的弹性卡头41相同,以实现与现有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接口通用。两个弹性卡头41后部通过卡扣座42连成一体,卡扣座42在弹性卡头41后部横向设置,主要用于两个弹性卡头41的连接,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
为了装配方便,并且不增加连接器整体厚度,则对应所述第二模体102上分别开有卡扣槽125,卡扣槽125沿第二模体102纵向间隔设置两个,两个弹性卡头41插入到卡扣槽125中。具体设置在第二模体102的壁面上沿纵向设置,卡扣槽125也为后方开口的三方向半包围结构,后方开口用于将弹性卡扣4从第二模体102开口处向前推入装配到卡扣槽125中,壳体2在包裹端子组件1的同时,也实现对弹性卡扣4的限位固定。所述弹性卡头41容置在所述卡扣槽125中,弹性卡头41前端从卡扣槽125和壳体2对应开设的连接口21中向外伸出,端子组件1、壳体2、弹性卡扣4装配后,弹性卡扣4除了向后方向,其余五个方向上都被限位固定。
壳体2、弹性卡扣4向后方向上的固定还可以是配合后座3实现的。壳体2一般通过紧配合与端子组件1固定连接,还可以通过壳体2插装在后座3中进行进一步限位固定。
弹性卡扣4向后方向上的限位是通过所述弹性卡扣4中部或后部设有的抵压弹片43与后座3顶压实现的,所述抵压弹片43抵压在后座3上设置的顶压槽33中或抵压在顶压块上,防止弹性卡扣4向后移动。顶压槽33可以设置在后座3的外壁面上、前端面上和后座3内壁上。本实施例采用
所述后座3套装卡接在所述端子组件1的后部实现二者的固定连接;为了减少连接器厚度,并且为了装配更方便,优选所述后座3设有前后贯通的贯通槽32,所述贯通槽32的形状与端子组件1后部形状配合一致插接在一起,优选二者间隙配合或滑动配合,其中间隙配合是指二者之间有很小的间隙使得装配时,后座3与端子组件1后部较为容易插接在一起;滑动配合是二者之间壁面相贴,二者之间通过前后滑动实现装配。
如图4、5、9所示,为了固定端子组件1与后座3之间贯通槽32内壁、端子组件1后部分别设有卡槽126和卡头326,所述卡槽126与卡头326卡接后限制所述后座3与端子组件1之间脱离。卡槽设置贯通槽32内壁上,则卡头326对应设置在端子组件1后部外壁面上,或者卡头326设置贯通槽32内壁上,则卡槽126对应设置在端子组件1后部外壁面上,设置位置不作限定,只要二者能相互卡接即可,本实施例中,优选卡槽126设置在端子组件1即第二模体102的两侧设置,卡头326设置在贯通槽32两侧内壁面上。卡头326与卡槽126的形状不作限定,可以是卡接后不能随意脱离的任意形状,优选卡槽126与卡头326之间形成钩挂,卡头326钩住卡槽126使得后座3无法后退造成端子组件1与后座3的分离。
如图4-7所示,弹性卡扣4的装配是从后座3开始的,对应的贯通槽32中也设有与卡扣槽125对应的后座槽325,后座槽325与卡扣槽125对应联通,形成弹性卡扣4向前推进的沟槽。对于弹性卡扣4的固定,优选所述顶压槽33设置在所述贯通槽32前部的内壁面上,所述抵压弹片43前部向后座3中心方向倾斜,弹性卡扣4装配到端子组件1上后,抵压弹片43顶压在顶压槽33内,防止弹性卡扣4后退。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上述固定方式,是各个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利用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再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实现,整体结构紧凑,固定牢固,尤其重要的是在不增加整体尺寸的基础上,实现两种不同接口并存。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用户来讲,非常的方便,同时对于生产厂家的生产也非常地简便快捷,容易实现装配。

Claims (10)

1.一种双面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壳体、后座以及弹性卡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组件包括模体、用于不同数据接口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通过模体固定并隔离,分别各自独立实现端子连接;
所述第一端子的前端连接部、第二端子的前端连接部都设置在模体前部;
所述后座套装固定在所述端子组件的后部,且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后端从后座后部与数据线连接;
所述壳体套装在端子组件外,对端子组件进行限位固定;
所述弹性卡扣插装至端子组件中,且所述弹性卡扣前部由端子组件和壳体的侧面向外伸出;所述弹性卡扣通过端子组件与所述后座限位固定,防止其移动;
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防止连接器插接脱落的防脱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包括用于固定第一端子的第一模体和用于固定第二端子的第二模体,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叠放并且通过凹凸配合实现二者前后左右的限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体设有前后贯通的嵌接槽,所述第一模体嵌合在嵌接槽中,嵌接槽限制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之间横向移动;
或者所述第一模体设有前后贯通的嵌接槽,所述第二模体嵌合在嵌接 槽中,嵌接槽限制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之间横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接槽两侧壁面分别设有定位槽,对应的第一模体或第二模体的两侧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插入定位槽中限制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之间的纵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体前部背面设有用于容置第二端子的前端连接部运动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正对第二端子前端,使得连接器插入电子设备数据接口后第二端子受压向容置槽内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两个间隔平行设置的弹性卡头,两个弹性卡头后部通过卡扣座连成一体,对应所述第二模体上分别开有卡扣槽,所述弹性卡头容置在所述卡扣槽中,且弹性卡头前端从卡扣槽和壳体对应开设的连接口中向外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上设置有顶压槽或顶压块,所述弹性卡扣后部设有抵压弹片,所述抵压弹片抵压在顶压槽中或顶压块上防止弹性卡扣后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为设置在壳体上向外突出的防脱件或/和弹性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设有前后贯通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的形状与端子组件后部形状配合一致插接并固定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槽内壁、端子组件后部分别设有卡槽和卡头,所述卡槽与卡头卡接后限制所述后座与端子组件之间脱离。
CN201620244440.6U 2016-03-28 2016-03-28 双面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46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4440.6U CN205646373U (zh) 2016-03-28 2016-03-28 双面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44440.6U CN205646373U (zh) 2016-03-28 2016-03-28 双面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6373U true CN205646373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7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444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46373U (zh) 2016-03-28 2016-03-28 双面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63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0268A (zh) * 2016-03-28 2016-06-15 深圳市无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连接器
CN107768924A (zh) * 2017-11-20 2018-03-06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计算机防止意外脱落的usb连接口和连接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0268A (zh) * 2016-03-28 2016-06-15 深圳市无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连接器
CN107768924A (zh) * 2017-11-20 2018-03-06 岭南师范学院 一种计算机防止意外脱落的usb连接口和连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9707U (zh) 双面两用连接器
CN104362451A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座连接器
CN103050834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871530U (zh)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CN205646373U (zh) 双面连接器
CN105789957B (zh) 双面两用正反插连接头
CN202058900U (zh) 一种连接器公头
CN205016767U (zh) 一种磁性可正反插接的数据线连接器
CN105680268A (zh) 双面连接器
CN205488908U (zh) 多功能双面连接器
CN205900991U (zh) 正反插双面两用连接头
CN214100161U (zh) 一种双usb接口的u盘结构
CN205900998U (zh) 双面连接器
CN201540915U (zh) 电池防误插连接器
CN204577784U (zh) 复合式连接器及用以插接于该复合式连接器的复合式对接连接器
CN209860274U (zh) 一种音频转接线
CN207368273U (zh) 一种防松脱灯具连接器
CN106785594B (zh) Usb与sd卡混合型电连接器
CN215221133U (zh) 一种具有多数据接头的数据线
CN213071565U (zh) 一种用于数据线的手机插头结构
CN204835113U (zh) 一种新型的连接装置
CN205159694U (zh) 一种磁性数据传输转接连接器
CN203503860U (zh) 卡槽连接器
US20170155221A1 (en) Double-side and dual-purpose connector
CN210640284U (zh) 一种低阻抗电池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13

Address after: 523660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Kwai town Industrial Zone No. 240 Qing Emperor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Branch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C, building 703-705, Tongan logistics park, 30 air road, Xixiang,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UX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