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6218U - 线对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对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6218U
CN205646218U CN201620252232.0U CN201620252232U CN205646218U CN 205646218 U CN205646218 U CN 205646218U CN 201620252232 U CN201620252232 U CN 201620252232U CN 205646218 U CN205646218 U CN 205646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erminal
plate
wiring boar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522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俊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h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h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h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ha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6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62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系于板端连接器所具有的绝缘座体前方处设有对接部及对接部上定位的端子组,并在绝缘座体外部结合有具对接空间的屏蔽壳体,而屏蔽壳体顶部则设有一个以上伸入至对接空间内的接触弹片,且屏蔽壳体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接地弹片,当线端连接器绝缘本体前方插接部上所结合的线路板插入于屏蔽壳体的对接空间内时,可使端子组的接触部分别抵触于线路板上对应的第一接点,并由屏蔽壳体的接触弹片分别抵触于线路板的接地层上形成一共同接地回路,以及接地弹片分别抵触于端子组的接地端子上形成多点接触的效用,便可提升其将电磁波及串音等干扰导引传输至接地释放的速度,更能确保高频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Description

线对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尤指板端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外部结合有屏蔽壳体,并由屏蔽壳体的接触弹片抵触于线端连接器线路板的接地层上,以及接地弹片抵触于端子组的接地端子上形成多点接触的效用,更能确保高频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背景技术
按,现今电子科技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陆续推陈出新,并逐渐趋向轻、薄、短、小,易于携带且运算及传输速度加快方向迈进,而为了能使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电子产品内部不同功能作用的电子零组件,则需更为微小化且精密,整体结构强度也需加强,以因应目前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
然而,正因目前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整体的设计愈来愈趋向于微小化,使其内部可供放置电子装置(如硬盘、光驱等)的空间相对变得窄小,并造成主机板上的电子元件及电连接部件等都需要配合改变,才能充分的应用电脑内部有限空间,且因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效能的提升并非单靠加快处理器的速度即可,同时也需要相对提升周边设备的输出/输入介面的传输速度才行,所以为了考虑这些周边设备的共通性、可支援设备的数量,并提升传输速率与增进整体系统效能,便发展出具有不同传输规格介面的连接器,其中又以SATA传输介面的连接器传输速率更高、功能更为强大而被广泛的使用,或者是可针对伺服器储存技术的SATAⅡ、SAS传输介面的连接器,使其资料储存与读取速度可适配处理器所能处理的速度。
再者,一般市面上的周边设备介面最为普遍且广为大众所使用,仍以通用序列汇流排(USB)作为主流,并利用USB支援热插拔的功能随插即用,且使用上更为简便,虽然现今USB3.0已经成为最普及的主流传输介面,并充分的运用在各式外接电子产品上,但是为了面对其它高速传输介面的挑战,便推出USB3.1 Type-C规格的连接器,主要在尺寸上比现有的USB2.0 Mirco-B稍大、支援更高电源充电及供电能力,并在传输速度上可高达至10Gbps,使用上支援正反面可插,不再需要分辨正反面而更容易将接口插入,也可扩大适用于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轻薄型的行动装置,因此格外受到市场期待。
由于传统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中的连接器(如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等)通常会利用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对接,并将信号或电源可通过传输排线、电路板来传送至控制电路中,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电子装置与主机板之间可进行信号或电源传输的使用,惟该线对板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端子组及缆线,并在缆线与端子组的结合上大多是采用铆合夹固(Clamping)方式,造成其端子间的间距至少要在1mm以上,且该端子组依业界惯用的高频信号排列顺序(GND-Signal-Signal-GND),在特定速度时容易产生串音,进而影响信号传输的完整性,故一般普遍的作法系于连接器外部罩覆有金属屏蔽壳体,并将连接器的接地部分经由屏蔽壳体导引至电路板的接地端而具有接地的效果,但随着连接器的体积微小化与传输速度大幅的提升,以及端子的数目增多且分布更为密集,导致其相邻端子间过于接近或端子本身结构所造成高频信号传输时的干扰(如电磁波干扰、杂讯或相邻端子间的串音干扰等)情形非常严重,以及各端子受到外部电子元件电磁波干扰现象也随之增大,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来加以有效解决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线对板连接器新型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其中:
该板端连接器具有绝缘座体,并在绝缘座体前方处的对接部上定位有符合USB Type-C基础规范的端子组,且端子组包括有复数信号端子及至少四根接地端子,而端子组的接触部位于绝缘座体外部所结合的屏蔽壳体内部对接空间,并由端子组的焊接部露出绝缘座体外部且焊接于预设电路板上,屏蔽壳体顶部设有一个以上伸入至对接空间内的接触弹片,且屏蔽壳体底部设有一个以上抵触于接地端子上的接地弹片;
该线端连接器所具有的绝缘本体前方处插接部上结合有插入于屏蔽壳体对接空间内的线路板,并在线路板一侧表面上设有可供端子组接触部抵触于其上形成电性连接的复数第一接点,且线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设有可供接触弹片抵触于其上形成共同接地回路的接地层。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板端连接器绝缘座体的对接部具有底板,并在底板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向下凹陷状的轨槽,且底板上设有可供端子组接触部穿出而伸入至屏蔽壳体对接空间内的复数端子槽,而线端连接器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二侧处同向延伸有嵌入于轨槽内的导引支柱,并在二导引支柱之间具有可供线路板嵌入于其内的穿置空间。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底板底部设有一个以上贯穿至端子槽处的透孔,并在端子组的接地端子具有对应于透孔处的固定部,而屏蔽壳体的接地弹片具有朝前方向上斜伸至透孔内的悬臂,且悬臂末端形成有抵触于接地端子固定部上的抵持端。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板端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二侧处形成有相对的侧板,并在侧板前方处分别朝对接空间方向弯折延伸有定位弹扣,而线端连接器绝缘本体的两个导引支柱相对内壁面处剖设有可供线路板沿着其水平嵌入至穿置空间内的嵌槽,且导引支柱外侧边处剖设有可供插接部插入于屏蔽壳体对接空间内后使定位弹扣扣持于其内的扣槽。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板端连接器屏蔽壳体的接触弹片具有朝后方向下斜伸的悬空状复数弹臂,并在弹臂末端都形成有弯弧状的接触端,且各两个相邻弹臂之间分别由后往前形成有剖沟。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板端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二侧处形成有相对的侧板,并在侧板底缘处都设有至少一个定位脚部,且各定位脚部上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水平接地脚。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板端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后方二侧底面处形成有凹部及凹部处所设向下延伸的凸柱,并在屏蔽壳体二侧处形成有相对的侧板,且侧板底缘处设有至少一个定位脚部,再在定位脚部上形成有向下转折的垂直接地脚,且焊接脚相邻于定位脚部处形成有向内弯折的水平延伸片。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线端连接器位于线路板后方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可供预设缆线相连接的复数第二接点,并在第二接点周围处形成有一导电层,且线路板上结合有罩覆于第二接点外部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周边处朝线路板方向弯折延伸有连接至导电层上的复数焊接脚。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线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底面处设有复数定位柱,并在金属外壳前侧处朝外延伸有套合于定位柱上的复数扣接片。
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中:该线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表面上垂直设有复数接合孔,并在绝缘本体底面处凹设有连通至接合孔处的容置槽,且线路板上对应于接合孔处设有复数通孔,而绝缘本体底部结合有定位构件,并在定位构件具有抵靠于容置槽内的基板,且基板二侧处设有向上穿入于接合孔与通孔中结合成为一体的复数固定柱。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该板端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前方处设有对接部及对接部上定位的端子组,并在绝缘座体外部所结合的屏蔽壳体顶部设有一个以上伸入至对接空间内的接触弹片,且屏蔽壳体底部设有一个以上的接地弹片,当线端连接器绝缘本体前方插接部上结合的线路板插入于屏蔽壳体的对接空间内时,可使端子组的接触部分别抵触于线路板上对应的第一接点形成电性连接,同时凭借屏蔽壳体的接触弹片分别抵触于线路板的接地层上形成一共同接地回路,以及接地弹片分别抵触于端子组的接地端子上形成多点接触的效用,便可有效减少电磁波及串音等干扰在屏蔽壳体上传导的路径,以提升其将电磁波及串音干扰导引传输至接地释放的速度,更能确保高频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乃在于当线端连接器为水平插入于板端连接器的屏蔽壳体内时,可使绝缘本体位于插接部二侧处的导引支柱嵌入于绝缘座体对接部上对应的轨槽内,并由导引支柱配合轨槽及屏蔽壳体内部的对接空间结构设计,使线端连接器的线路板只能朝特定的方向插入于屏蔽壳体的对接空间内,以防止线路板反向插入时因引入负载电流或过电流传输至端子组的信号端子造成输出端电子装置内部元件的短路或烧毁等情况发生,并可避免端子组受到不适配连接器的推挤产生变形或结构破坏而具有防止反向插入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在于线端连接器位于线路板后方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可供预设缆线相连接的复数第二接点,并在第二接点周围处所形成的导电层上连接有金属外壳周边处的复数焊接脚,且该金属外壳为罩覆于第二接点外部,当线端连接器的预设缆线经由线路板传输高频信号时,可通过金属外壳与线路板形成一共同接地回路,或者是可将金属外壳搭接于输出端电子装置的机壳上,使线端连接器周围产生的电磁波干扰可由金属外壳感应吸收,并导引传输至线路板的导电层或机壳上进行接地释放,如此提升接地与屏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板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对接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板端连接器;11-绝缘座体;111-对接部;1111-底板;1112-轨槽;112-端子槽;113-透孔;114-凹部;1141-凸柱;12-端子组;12a-信号端子;12b-接地端子;121-固定部;122-接触部;123-焊接部;13-屏蔽壳体;130-对接空间;1301-开口;131-接触弹片;1311-弹臂;1312-接触端;1313-剖沟;132-接地弹片;1321-悬臂;1322-抵持端;133-侧板;1331-定位弹扣;134-定位脚部;1341-接地脚;1342-延伸片;14-电路板;140-破孔;141-金属接点;142-插孔;143-定位卡孔;2-线端连接器;21-绝缘本体;210-穿置空间;211-插接部;2111-导引支柱;2112-嵌槽;2113-扣槽;212-接合孔;213-容置槽;214-定位柱;22-线路板;221-第一接点;222-接地层;223-第二接点;224-导电层;225-通孔;23-定位构件;231-基板;232-固定柱;24-金属外壳;240-理线空间;241-焊接脚;242-扣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线对板连接器包括有板端连接器1及线端连接器2,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板端连接器1具有绝缘座体11,并在绝缘座体11前方处设有具底板1111的对接部111,且底板1111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向下凹陷状的轨槽1112,再在底板1111上设有间隔排列而贯穿至绝缘座体11前后二侧处的复数端子槽112,且底板1111底部设有一个以上贯穿至端子槽112处的透孔113,又端子槽112内定位有符合USB Type-C基础规范的端子组12,而端子组12包括有复数信号端子12a及至少四根接地端子12b,其信号端子12a与接地端子12b分别具有定位于端子槽112内的固定部121,且接地端子12b的固定部121为分别对应于绝缘座体11的透孔113处,并在固定部121一侧处设有穿出端子槽112处而伸入至底板1111上方处的接触部122,且各固定部121相对于接触部122的另一侧处朝外延伸设有露出于绝缘座体11外部的焊接部123。
再者,绝缘座体11外部为罩覆结合有一屏蔽壳体13,并在屏蔽壳体13的中空内部形成有前方处具开口1301的对接空间130,而屏蔽壳体13的顶部邻近开口1301位置设有一个以上伸入至对接空间130内的接触弹片131,其接触弹片131分别具有朝后方向下斜伸的悬空状复数弹臂1311,并在弹臂1311末端都形成有弯弧状的接触端1312,且各二相邻弹臂1311之间分别由后往前形成有剖沟1313,又屏蔽壳体13底部设有一个以上伸入至透孔113内的接地弹片132,并在接地弹片132分别具有朝前方向上斜伸的悬臂1321,且悬臂1321末端分别形成有抵触于端子组12对应的接地端子12b固定部121上的弯弧状抵持端1322;另,屏蔽壳体13二侧处形成有相对的侧板133,并在侧板133底缘处都设有至少一个定位脚部134,且各定位脚部134上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水平接地脚1341,再在侧板133前方的开口1301处分别朝对接空间130方向弯折延伸有定位弹扣1331。
本实用新型的板端连接器1为可利用端子组12的焊接部123及屏蔽壳体13的定位脚部134以接地脚1341分别定位于电路板14上对应的金属接点141(如信号接点或接地接点等)处,并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MT)焊接的方式形成电性连接,使屏蔽壳体13的接触弹片131可通过接地弹片132抵触于端子组12,以及定位脚部134与电路板14的金属接点141上形成一共同接地回路。
该线端连接器2具有绝缘本体21,并在绝缘本体21前方处设有插接部211,且插接部211二侧处同向延伸有水平的导引支柱2111,再在二导引支柱2111之间具有向后水平贯穿绝缘本体21而延伸至后方处的穿置空间210,且二导引支柱2111相对内壁面处剖设有与穿置空间210相连通的嵌槽2112,又导引支柱2111外侧边处剖设有水平的扣槽2113,而绝缘本体21的插接部211上则结合有沿着二导引支柱2111的嵌槽2112水平嵌入至穿置空间210内的线路板22,其线路板22前方的一侧底面处设有复数第一接点221(如信号接点或接地接点等),并在线路板22的另一侧表面上设有正投影方向的面积为涵盖复数第一接点221处的接地层222,且接地层222系利用其表面复数穿孔中所设置的导电体分别连接至第一接点221(如接地接点)上,再在线路板22后方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可供预设缆线(图中未示出)利用焊接的方式相连接的复数第二接点223(如信号接点或接地接点等),以及线路板22底面位于第二接点223周围处所形成的导电层224,且第二接点223与导电层224为分别通过线路连接至第一接点221处形成电性传导路径。
此外,绝缘本体21表面上垂直设有贯通状的复数接合孔212,并在绝缘本体21底面中央处凹设有连通至接合孔212处的容置槽213,且位于容置槽213二侧处设有复数定位柱214,再在线路板22表面上对应于接合孔212处设有复数通孔225,而绝缘本体21底部结合有定位构件23,并在定位构件23具有抵靠于容置槽213内的基板231,且基板231二侧处设有向上穿入于接合孔212与通孔225中结合成为一体的复数固定柱232;又,线路板22底面上结合有罩覆于第二接点223外部的金属外壳24,并在金属外壳24内部的理线空间240周边处朝线路板22方向弯折延伸有可利用焊接的方式连接至导电层224上形成共同接地回路的复数焊接脚241,且金属外壳24前侧处朝外延伸有套合于定位柱214上结合成为一体的复数扣接片242。
请搭配参阅图8、图9、图10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对接前的侧视剖面图、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一)及(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系先将线端连接器2为插入于板端连接器1内,并使绝缘本体21位于插接部211二侧处的导引支柱2111嵌入于绝缘座体11对接部111上对应的轨槽1112内,即可通过导引支柱2111配合轨槽1112及屏蔽壳体13内部所形成的对接空间130结构设计,使线端连接器2的线路板22只能够朝特定的方向插入于屏蔽壳体13的对接空间130内,以防止线路板22反向插入时因引入负载电流或过电流传输至端子组12的信号端子12a所造成输出端电子装置内部元件的短路或烧毁等情况发生,并可避免端子组12受到不适配连接器的推挤产生变形或结构破坏而具有防止反向插入的功能,且待绝缘本体21的插接部211插入至定位后,便可将侧板133的定位弹扣1331分别扣持于插接部211上对应的扣槽2113内,使线端连接器2插入后不易产生有向后退出或滑脱等现象。
而线端连接器2与板端连接器1对接的过程中,可使线路板22插入于屏蔽壳体13的对接空间130内,并由线路板22上下二侧表面处分别推顶于屏蔽壳体13的接触弹片131使其接触端1312以弹臂1311作为支点产生向外弹性变形,以及端子组12的接触部122朝端子槽112方向呈一弹性变形,且待线路板22插入至定位后,便可将端子组12的接触部122分别抵触于线路板22底面处的第一接点221上形成电性连接,并使屏蔽壳体13的接触弹片131分别抵触于线路板22表面上的接地层222形成一共同接地回路。
当线路板22的复数第一接点221配合端子组12的信号端子12a传输高频信号时,其相互间所形成的电磁波干扰(EMI)及串音干扰可由接地层222的面积为涵盖于复数第一接点221处进行感应吸收,或者是可通过第一接点221(如接地接点)直接导引至接地层222,并由屏蔽壳体13一个以上的接触弹片131以二弹臂1311抵触于接地层222表面上,即可通过弹臂131为朝屏蔽壳体13的插接路径方向延伸,以及二弹臂1311间所形成的剖沟1313增加其弹性抵持的回弹力,使接触弹片131抵触于接地层222上可产生具有提升电性传导的刮擦状态,而端子组12的接地端子12b则分别抵触于第一接点221(如接地接点)上,并利用屏蔽壳体13一个以上的接地弹片132以悬臂1321分别抵触于接地端子12b上,再由接地端子12b的焊接部123及屏蔽壳体13的定位脚部134与电路板14形成一共同接地回路,由于二者之间进行电性接触、传导的处大幅增加而形成多点电性接触的效用,便可有效减少电磁波及串音干扰在屏蔽壳体13上传导的路径,以提升电磁波及串音干扰导引传输至电路板14上进行接地释放的速度,更能确保高频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再者,当线端连接器2的预设缆线经由线路板22传输高频信号时,也可通过金属外壳24的焊接脚241与线路板22的导电层224形成一共同接地回路,或者是可将金属外壳24搭接于输出端电子装置的机壳上,使线端连接器2周围处所产生的电磁波可由金属外壳24感应吸收,并由金属外壳24导引传输至线路板22的导电层224或机壳上进行接地释放,如此提升接地与屏蔽的效果。
请同时参阅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一)及(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板端连接器1的绝缘座体11后方二侧底面处形成有阶面状的凹部114,并在凹部114处都设有向下延伸的凸柱1141,而屏蔽壳体13的定位脚部134上则分别形成有向下转折的垂直接地脚1341,且各焊接脚1341相邻于定位脚部134处形成有向内弯折的水平延伸片1342;另,电路板14前缘处为向内剖设有一破孔140,并在破孔140周围后方与二侧处分别设有复数金属接点141及插孔142,且电路板14位于金属接点141二外侧处设有定位卡孔143,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系先将绝缘座体11为呈破板式定位于电路板14的破孔140内侧处,并使凹部114抵靠于电路板14表面上,且凸柱1141向下嵌入于定位卡孔143内,而端子组12的焊接部123则分别定位于电路板14上对应的金属接点141(如信号接点或接地接点等)处,同时将屏蔽壳体13的定位脚部134以接地脚1341向下穿出于电路板14上对应的插孔142内,且延伸片1342抵靠于电路板14表面上,再分别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MT)或穿孔(Through Hole)焊接的方式来焊固于电路板14上成为一体,并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板端连接器1较佳实施为可呈破板式定位于电路板14上,并利用端子组12的焊接部123及屏蔽壳体13的定位脚部134以表面粘着技术或穿孔焊接方式焊固于电路板14上对应的金属接点141与插孔142处,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将板端连接器1为直接定位于电路板14表面上,不过此种破板的方式可有效节省其占用电子装置内部的空间,使整体更为薄型化。
是以,本实用新型主要为针对板端连接器1的绝缘座体11前方处设有对接部111及对接部111上定位的端子组12,并在绝缘座体11外部结合的屏蔽壳体13顶部设有一个以上伸入至对接空间130内的接触弹片131,且屏蔽壳体13底部设有一个以上抵触于端子组12对应的接地端子12b上的接地弹片132,当线端连接器2绝缘本体21前方插接部211上所结合的线路板22插入于屏蔽壳体13的对接空间130内时,可使端子组12的接触部122分别抵触于线路板22上对应的第一接点221,并凭借屏蔽壳体13的接触弹片131分别抵触于线路板22的接地层222上形成一共同接地回路,以及接地弹片132分别抵触于接地端子12b上形成多点电性接触的效用,便可有效减少电磁波及串音干扰在屏蔽壳体13上传导的路径,以提升其将电磁波及串音干扰导引传输至电路板14上进行接地释放的速度,更能确保高频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其中:
该板端连接器具有绝缘座体,并在绝缘座体前方处的对接部上定位有符合USB Type-C基础规范的端子组,且端子组包括有复数信号端子及至少四根接地端子,而端子组的接触部位于绝缘座体外部所结合的屏蔽壳体内部对接空间,并由端子组的焊接部露出绝缘座体外部且焊接于预设电路板上,屏蔽壳体顶部设有一个以上伸入至对接空间内的接触弹片,且屏蔽壳体底部设有一个以上抵触于接地端子上的接地弹片;
该线端连接器所具有的绝缘本体前方处插接部上结合有插入于屏蔽壳体对接空间内的线路板,并在线路板一侧表面上设有可供端子组接触部抵触于其上形成电性连接的复数第一接点,且线路板的另一侧表面上设有可供接触弹片抵触于其上形成共同接地回路的接地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板端连接器绝缘座体的对接部具有底板,并在底板二侧处分别形成有向下凹陷状的轨槽,且底板上设有可供端子组接触部穿出而伸入至屏蔽壳体对接空间内的复数端子槽,而线端连接器绝缘本体的对接部二侧处同向延伸有嵌入于轨槽内的导引支柱,并在二导引支柱之间具有可供线路板嵌入于其内的穿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底板底部设有一个以上贯穿至端子槽处的透孔,并在端子组的接地端子具有对应于透孔处的固定部,而屏蔽壳体的接地弹片具有朝前方向上斜伸至透孔内的悬臂,且悬臂末端形成有抵触于接地端子固定部上的抵持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板端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二侧处形成有相对的侧板,并在侧板前方处分别朝对接空间方向弯折延伸有定位弹扣,而线端连接器绝缘本体的两个导引支柱相对内壁面处剖设有可供线路板沿着其水平嵌入至穿置空间内的嵌槽,且导引支柱外侧边处剖设有可供插接部插入于屏蔽壳体对接空间内后使定位弹扣扣持于其内的扣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板端连接器屏蔽壳体的接触弹片具有朝后方向下斜伸的悬空状复数弹臂,并在弹臂末端都形成有弯弧状的接触端,且各两个相邻弹臂之间分别由后往前形成有剖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板端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二侧处形成有相对的侧板,并在侧板底缘处都设有至少一个定位脚部,且各定位脚部上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水平接地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板端连接器的绝缘座体后方二侧底面处形成有凹部及凹部处所设向下延伸的凸柱,并在屏蔽壳体二侧处形成有相对的侧板,且侧板底缘处设有至少一个定位脚部,再在定位脚部上形成有向下转折的垂直接地脚,且焊接脚相邻于定位脚部处形成有向内弯折的水平延伸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端连接器位于线路板后方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可供预设缆线相连接的复数第二接点,并在第二接点周围处形成有一导电层,且线路板上结合有罩覆于第二接点外部的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周边处朝线路板方向弯折延伸有连接至导电层上的复数焊接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底面处设有复数定位柱,并在金属外壳前侧处朝外延伸有套合于定位柱上的复数扣接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表面上垂直设有复数接合孔,并在绝缘本体底面处凹设有连通至接合孔处的容置槽,且线路板上对应于接合孔处设有复数通孔,而绝缘本体底部结合有定位构件,并在定位构件具有抵靠于容置槽内的基板,且基板二侧处设有向上穿入于接合孔与通孔中结合成为一体的复数固定柱。
CN201620252232.0U 2015-12-01 2016-03-29 线对板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4621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9294 2015-12-01
TW104219294U TWM523217U (zh) 2015-12-01 2015-12-01 線對板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6218U true CN205646218U (zh) 2016-10-12

Family

ID=56756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5223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46218U (zh) 2015-12-01 2016-03-29 线对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6218U (zh)
TW (1) TWM52321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850A (zh) * 2016-12-15 2017-08-1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492728A (zh) * 2017-01-12 2017-12-1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429179A (zh) * 2018-05-11 2018-08-21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系统继电保护基座及搭建继电保护装置的方法
CN111082267A (zh) * 2018-10-22 2020-04-28 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多点接地的电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194B (zh) * 2021-01-15 2022-08-11 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屏蔽結構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9850A (zh) * 2016-12-15 2017-08-1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134692A (zh) * 2016-12-15 2017-09-0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134691A (zh) * 2016-12-15 2017-09-0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134691B (zh) * 2016-12-15 2019-06-1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492728A (zh) * 2017-01-12 2017-12-1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429179A (zh) * 2018-05-11 2018-08-21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系统继电保护基座及搭建继电保护装置的方法
CN111082267A (zh) * 2018-10-22 2020-04-28 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多点接地的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3217U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6218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107104329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4505677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CN204179385U (zh) 具有接地导体的高频连接器结构
CN205509067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293152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113096Y (zh) 电连接器
CN107039850B (zh) 电连接器
CN102790314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93152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931522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859328U (zh) 电连接器
TW201545413A (zh) 插座電連接器之殼體結構
CN104347972B (zh) 电连接器
CN10481068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TW201603405A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203631881U (zh) 电连接器
CN104810688A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气设备
CN204481256U (zh) 电连接器
CN201336460Y (zh) 电连接器
CN203466375U (zh) 电连接器
CN204858149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2797485U (zh) 电连接器的屏蔽壳体与电路板接地结构
CN203071332U (zh) 电连接器
TWM501033U (zh) 插座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