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45871U - 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45871U
CN205645871U CN201620488238.8U CN201620488238U CN205645871U CN 205645871 U CN205645871 U CN 205645871U CN 201620488238 U CN201620488238 U CN 201620488238U CN 205645871 U CN205645871 U CN 205645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b
emitting diode
cob light
light emitting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82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涛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ongzh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ong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ongzh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ongzh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882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45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45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45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所述COB发光二极管包括:基底、底板、电极、COB光源以及封装胶;电极封装在基底内,底板设置在基底的背面,且在基底上设置有COB封装区域;电极的一端从基底内伸出,另一端从COB封装区域内伸出;COB光源设置在COB封装区域内,贴设于底板上,且COB封装区域由封装胶填注;底板的表面镀银。该COB发光二极管采用电传导与热传导分离设置的方式,保证了散热效率和效果,提高了工作稳定性;镀银的底板增加了反光性,提高了亮度。所述LED车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能够很好的满足汽车照明及指示灯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LED)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这种电子元件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20世纪90年代,LED技术的长足进步,不仅是发光效率超过了白炽灯,光强达到了烛光级,而且颜色也从红色到蓝色覆盖了整个可见光谱范围,这种从指示灯水平到超过通用光源水平的技术革命导致各种新的应用,诸如汽车信号灯、交通信号灯、室外全色大型显示屏以及特殊的照明光源。
LED灯是新兴绿色照明高科技产业,尤其是LED-COB光源具有绿色环保、亮度高、高效节能特点,而且LED灯作为冷光源,其温度要低很多,延长了使用寿命,在车灯领域已深受各车灯生产厂商和广大车主的青睐。超高亮LED可以做成汽车的刹车灯、尾灯和方向灯,也可用于仪表照明和车内照明,它在耐震动、省电及长寿命方面比白炽灯有明显的优势。用作刹车灯时,它的响应时间为60ns,比白炽灯的140ms要短许多。
目前的车用COB发光二极管通常使用同一金属板进行散热和导电,而金属板在导电的过程中,本身会产生热量,导致COB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效率较低,并且现有的COB发光二极管的聚光性较差,光亮度还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发光二极管散热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包括:基底、底板、电极、COB光源以及封装胶;
所述电极封装在所述基底内,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基底的背面,且在所述基底上设置有COB封装区域;
所述电极的一端从所述基底内伸出,用于接电,另一端从所述COB封装区域内伸出,用于连接COB光源;
所述COB光源设置在所述COB封装区域内,贴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COB封装区域由所述封装胶填注,将所述COB光源封装。
COB光源通过底板散热,通过与电极直接电连接实现导电,从而实现了电传导与热传导的分离,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底板采用紫铜材料,且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基底的一侧或所述底板位于所述COB封装区域内的部分设置有镀银镜面。
通过在底板的表面设置镀银镜面,使其具备了良好的反光性能,可以增加COB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或者在保持原发光强度的情况下降低功率;紫铜和银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有利于COB光源的快速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COB封装区域的内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的开口部分尺寸较小,底部尺寸较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采用“凸”形槽结构。
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能够对封装胶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防止封装胶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COB光源为多个LED芯片,通过连接线采用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与所述电极从所述COB封装区域内伸出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连接线为金线。
金线的直径一般为1.0mil或1.2mil,含金量一般为为99.9%。金线材质较软、易变形、导电性好且散热性好的特性,能够让LED芯片与电极间形成一闭合电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封装胶为LED封装用硅胶,所述基底采用聚酯PCT材料。
LED封装用硅胶具有高折射率和高透光率,可以增加LED的光通量,粘度小,易脱泡,适合灌封及模压成型,使LED有较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PCT是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的简称,也称聚对苯二甲酸环己撑二亚甲基酯树脂,具有良好的韧性、热稳定性、易加工性、耐热性、耐化学性和低吸湿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选方案中,所述基底与所述底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车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采用电传导与热传导分离设置的方式,保证了散热效率和效果,提高了COB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稳定性;采用镀银镜面反光聚光的方式,增强了COB发光二极管的光亮度,同时采用高透光性的封装胶,进一步提高了透光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用于LED车灯,可以用作照明灯、刹车灯、尾灯和方向灯,能够很好的满足汽车照明及指示灯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基底及电极部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与电极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与电极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底; 2-COB封装区域;
3-电极插槽; 4-电极;
41-第一电极; 42-第二电极;
5-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 6-连接部;
61-第一连接部; 62-第二连接部;
7-COB光源; 71-LED芯片;
72-连接线; 8-封装胶;
9-底板; 91-底板焊接区域;
92-防脱工艺喇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包括:基底、底板、电极、COB光源以及封装胶;
所述电极封装在所述基底内,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基底的背面,且在所述基底上设置有COB封装区域;
所述电极的一端从所述基底内伸出,用于接电,另一端从所述COB封装区域内伸出,用于连接COB光源;
所述COB光源设置在所述COB封装区域内,贴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COB封装区域由所述封装胶填注,将所述COB光源封装。
COB光源通过底板散热,通过与电极直接电连接实现导电,从而实现了电传导与热传导的分离,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纵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基底及电极部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与电极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COB发光二极管,包括:基底1、底板9、电极4、COB光源7以及封装胶8。
电极4包括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均封装在基底1内。底板9设置在基底1的背面,二者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且在基底1上设置有一个中空的凸台部分,该凸台部分的中空长圆形腔体即COB封装区域2。
在基底1上还设置有一个电极插槽3,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均从基底1内伸出,排列在电极插槽3中,用于接电;电极4的另一端形成连接部6,从COB封装区域2内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且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分别与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中的一个连通。
COB光源7设置在COB封装区域2内,并且贴设于底板9上,以方便散热;COB光源7通过连接线72分别与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连接,与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之间形成闭合电路结构。
所述COB封装区域2由封装胶8填注满并填平,将COB光源7封装在内。
在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底板9采用紫铜材料,且底板9朝向基底1的一侧,或底板9位于COB封装区域2内的部分设置有镀银镜面。
通过在底板9的表面设置镀银镜面,使其具备了良好的反光性能,可以增加COB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或者在保持原发光强度的情况下降低功率;紫铜和银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有利于COB光源的快速散热。
在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COB封装区域2的内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5。
具体的,COB封装区域2的内侧面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5,且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5采用开口较小、底部较大的“凸”形槽结构。
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5能够对封装胶8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防止封装胶在使用过程中脱落。
在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COB光源7为多个LED芯片71,各LED芯片71通过连接线72采用串联的方式与第一连接部61及第二连接部62连接。
当然,多个LED芯片71还可以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或者采用串并联结合的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部61及第二连接部62之间并联着两组LED芯片组,且每组LED芯片组由多个LED芯片71串联形成。
在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连接线72为金线。金线的直径一般为1.0mil或1.2mil,含金量一般为为99.9%。金线材质较软、易变形、导电性好且散热性好的特性,能够让LED芯片与电极间形成一闭合电路。
在实施例的其他方案中,LED芯片71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功率及发光亮度进行调整。如图6所示,LED芯片71可以按照三排串联的方式并列设置。实际操作中,还可以设置为单排或四排以上,每排的LED芯片71的数量也可以从一个到多个不等。
在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封装胶8为LED封装用硅胶,基底1采用聚酯PCT材料。
LED封装用硅胶具有高折射率和高透光率,可以增加LED的光通量,粘度小,易脱泡,适合灌封及模压成型,使LED有较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PCT是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的简称,也称聚对苯二甲酸环己撑二亚甲基酯树脂,具有良好的韧性、热稳定性、易加工性、耐热性、耐化学性和低吸湿性。
在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底板9的背面为底板焊接区域91,用于与其他连接件或散热器件焊接连接。另外,在底板9上还分布设置有多个防脱工艺喇叭孔92,使底板9与基底1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
本实施例提供的COB发光二极管,采用电传导与热传导分离设置的方式,保证了散热效率和效果,提高了COB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稳定性;采用镀银镜面反光聚光的方式,增强了COB发光二极管的光亮度,同时采用高透光性的封装胶,进一步提高了透光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车灯,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还包括散热组价、灯罩组件以及电路组件等,可以用作汽车照明灯、刹车灯、尾灯和方向灯等,能够很好的满足汽车照明及指示灯的需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底板、电极、COB光源以及封装胶;
所述电极封装在所述基底内,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基底的背面,且在所述基底上设置有COB封装区域;
所述电极的一端从所述基底内伸出,用于接电,另一端从所述COB封装区域内伸出,用于连接COB光源;
所述COB光源设置在所述COB封装区域内,贴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COB封装区域由所述封装胶填注,将所述COB光源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采用紫铜材料,且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基底的一侧或所述底板位于所述COB封装区域内的部分设置有镀银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COB封装区域的内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的开口部分尺寸较小,底部尺寸较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防脱槽形结构采用“凸”形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COB光源为多个LED芯片,通过连接线采用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与所述电极从所述COB封装区域内伸出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金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胶为LED封装用硅胶,所述基底采用聚酯PCT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与所述底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
10.一种LED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COB发光二极管。
CN201620488238.8U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Active CN205645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8238.8U CN205645871U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8238.8U CN205645871U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45871U true CN205645871U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5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8238.8U Active CN205645871U (zh) 2016-05-24 2016-05-24 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458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7947A (zh) * 2016-12-29 2018-07-06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uvled面光源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7947A (zh) * 2016-12-29 2018-07-06 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uvled面光源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539480A (ja) 螺旋状ledフィラメント及びこの螺旋状ledフィラメントを使用した電球
CN201028339Y (zh) 一种组合型功率型led灯杯
CN201209782Y (zh) 发光二极管灯泡
CN102203502A (zh) 反射器led灯
CN201106774Y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
CN101832482A (zh) 大角度led光源和大角度高散热led照明灯
CN104952864A (zh) Led灯丝及其制造方法
CN213207303U (zh) 一种小功率双芯片白光led灯珠
CN205645871U (zh) 一种cob发光二极管及led车灯
CN110657371A (zh) 一种新型贴片灌胶穿孔灯
CN206918676U (zh) 一种组合式par灯结构
CN105042387A (zh) 一种采用led灯芯的灯
CN202868390U (zh) 一种新型的led光源及采用此光源制造的灯泡
CN205640640U (zh) 一种汽车led指示灯
CN201764372U (zh) 一种低功率贴片式led交通信号灯发光装置
CN210717399U (zh) 一种新型贴片灌胶穿孔灯
CN207921779U (zh) 发光二极管灯丝模块
CN103836485B (zh) 一种led灯
CN105841066B (zh) 一种汽车led指示灯
CN207778067U (zh) 一种球泡
CN108036243B (zh) Led地面灯
CN208107965U (zh) 具有聚光性能的led照明灯
CN206849865U (zh) 贴片led交通灯光源
CN108954033A (zh) 一种透镜式led灯泡
CN204756567U (zh) 高性能的球泡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502, building 7, No.188 Kaiyuan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GONGZHU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e Feng Lu Science City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No. 31 Southern China new material innovation park G5 building fifth layer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GONGZHU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