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23053U -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23053U
CN205623053U CN201620390096.1U CN201620390096U CN205623053U CN 205623053 U CN205623053 U CN 205623053U CN 201620390096 U CN201620390096 U CN 201620390096U CN 205623053 U CN205623053 U CN 205623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heat
liquid cooling
sealed enclosure
cooling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900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琳
熊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203900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23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23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23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由密封机壳(1)、液体冷却工质(2)、发热元件(3)和转接接口(4)组成。发热元件(3)和液体冷却工质(2)置于密封机壳(1)内,发热元件(3)浸没于液体冷却工质(2)中。转接接口(4)位于密封机壳表面,密封机壳(1)与转接接口(4)共同形成内部密封空间。发热元件(3)的电源和通信电路通过转接接口(4)与密封机壳(1)外部的电源、信号线路连接。液体冷却工质(2)与发热元件(3)接触,吸收发热元件(3)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密封机壳(1);或者液体冷却工质(2)汽化为气态,将热量传递至密封机壳(1);密封机壳(1)通过机壳表面或散热通道(12),将热量散发至周围的空气。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与电子设备发热元件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与电子设备中各种元件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尤其线圈、铁芯、电阻、电子芯片等部件能量密度较高,发热尤为严重。为了保证这些部件运行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必须对这些发热元件设计对应的冷却措施。传统设备中多采用直接空气冷却的方式,但是随着发热元件的发热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设备的高度集成化设计,使得部件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部件的热源密度也越来越高,风冷方式已经难以满足需要。为了改善高密度部件的散热条件,在传统风冷方式上进行了诸多改进措施,如:增大风量、改善风道、降低风温等,这些改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冷却性能的提高,然而这些改进措施可能会引起系统的噪声增大,能耗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更便捷高效地解决电气与电子设备发热元件的散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集成一体化的冷却装置。相比于传统直接空气冷却方式,该冷却装置具有高效散热、节能降耗、静音、可靠等特点,尤其适用于高热源密度的电气与电子设备,如电力电子变流器、服务器、计算机、计算池、存储池、网络池等。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密封机壳,液体冷却工质,发热元件和转接接口四个部分。密封机壳内部注入液体冷却工质,发热元件安装于密封机壳内。转接接口位于密封机壳的表面。发热元件的电源和通信电路通过转接接口与密封机壳外部的电源、信号等线路连接。为了增加散热面积,密封机壳内设置有1个或多个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穿出密封机壳。
本实用新型将发热元件置于一个密封机壳内,密封机壳内注入液体冷却工质。发热元件的部分或者全部浸泡在液体冷却工质中。或者,发热元件不与液体冷却工质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导热部件将热量传递至液体冷却工质。所述的导热部件的一端固定在发热元件侧面,与发热元件紧密接触,导热部件的另一端浸入液体冷却工质中。导热部件是金属导热件或者热管。液体冷却工质吸收热量后,直接将热量传递至密封机壳。或者,液体冷却工质汽化为气态,并由气态液体冷却工质将热量传递至密封机壳。密封机壳通过表面或内部的散热通道,将热量散发至周围的空气,最终实现对发热元件的冷却。液体冷却工质在密封机壳内自由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当液体冷却工质汽化后,以气态的形式与密封机壳进行热量交换,并释放热量后冷凝为液体,重新进入循环流动。装置中液体冷却工质的流动无需外加动力,完全通过自动的冷热差驱动循环,液体冷却工质的流动状态自动适应发热元件的发热量。
本实用新型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中,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最终通过密封机壳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密封机壳的内外表面采用带翅片的结构或平面结构。另外,为了增大密封机壳的散热面积,可以在密封机壳内设置1个或多个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穿过密封机壳。冷却空气流过散热通道时,吸收机壳的热量,达到冷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中,密封机壳可以是整体成型的部件,也可以由多个部分组合拼装而成,例如在一个支撑框架上通过螺钉安装多个法兰,形成密封腔体,可以保证发热元件、转接接口、连接线等部件便捷安装的同时实现机壳的密封性。
在密封机壳上设置的转接接口既能够实现电路上的连接,同时也能满足机壳密封的功能。转接接口为PCB板配置的接口或多芯密封插头,转接接口位于密封机壳的表面,整体结构布置或分散结构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中,密封机壳内可以配置1个或多个发热单元,同时转接接口也可以是1个或者多个。
所述的液体冷却工质为水或油或蒸发两相介质,蒸发两相介质包括但不限于氢氟谜类或氟碳类。
所述的发热元件是一个或多个的计算机单元或主板或CPU或GPU或内存或电力电子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液体冷却工质完全浸没发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液体冷却工质部分浸没发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液体冷却工质与发热元件通过导热部件传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通道在密封机壳中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多发热元件和多转接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机壳,2液体冷却工质,3发热元件,4转接接口,12散热通道,31导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包含4个主要组成部分:密封机壳1,液体冷却工质2,发热元件3和转接接口4。液体冷却工质2和发热元件3置于密封机壳1内,发热元件3完全或部分浸没于液体冷却工质2中,或者发热元件3通过导热部件31将热量传递至液体冷却工质2中。转接接口4位于密封机壳的表面,连通密封机壳内外的电路。
图2为液体冷却工质2与发热元件3的接触传热实施方式。如图2a所示,发热元件3完全浸没于液体冷却工质2中,发热元件3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液体冷却工质2。如图2b所示,发热元件3部分浸没于液体冷却工质2中,发热元件3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液体冷却工质2。如图2c所示,为液体冷却工质2与发热元件3通过导热部件31传热,发热元件3位于液体冷却工质2的上方,液体冷却工质2与发热元件3不直接接触,通过导热部件31实现发热元件3与液体冷却工质2之间的热量传递。导热部件31的一端固定在发热元件的侧面,与发热元件3紧密接触,导热部件31的另一端浸入液体冷却工质2中。导热部件31可以是金属导热件或者热管。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密封机壳中设置有散热通道12,散热通道12可以位于密封机壳内的上部、中部或底部,散热通道12穿出密封机壳,两个端口均位于密封机壳1的表面。散热通道12的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发热元件3和多个转接接口4的实施例,在一个密封机壳1内布置多个发热元件3,多个发热元件3分别与密封机壳1上的多个转接接口4相连接,或者与密封机壳1上的一个转接接口4相连接。

Claims (6)

1.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由密封机壳(1)、液体冷却工质(2)、发热元件(3)和转接接口(4)组成;所述的发热元件(3)和液体冷却工质(2)置于密封机壳(1)内,发热元件(3)浸没于液体冷却工质(2)中;转接接口(4)位于密封机壳的表面,密封机壳(1)与转接接口(4)共同形成内部密封空间;发热元件(3)的电源和通信电路通过转接接口(4)与密封机壳(1)外部的电源、信号线路连接;液体冷却工质(2)与发热元件(3)接触,吸收发热元件(3)所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密封机壳(1);或者,液体冷却工质(2)汽化为气态,并由气态液体冷却工质将热量传递至密封机壳(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机壳(1)内部设置有散热通道(12),散热通道(12)位于密封机壳(1)内的上部、中部或底部;散热通道(12)穿出密封机壳(1),散热通道(12)的两个端口均位于密封机壳(1)表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元件(3)通过导热部件(31)将热量传递至液体冷却工质(2)中;导热部件(31)为金属导热件或者热管;导热部件(31)的一端固定在发热元件(3)的侧面,与发热元件(3)紧密接触,导热部件(31)的另一端浸入液体冷却工质(2)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机壳(1)的内外表面是带翅片的结构或平面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接口(4)为PCB板配置的接口或多芯密封插头。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冷却工质(2)为水或油或氢氟谜类或氟碳类。
CN201620390096.1U 2016-05-03 2016-05-03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Active CN205623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0096.1U CN205623053U (zh) 2016-05-03 2016-05-03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90096.1U CN205623053U (zh) 2016-05-03 2016-05-03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23053U true CN205623053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26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90096.1U Active CN205623053U (zh) 2016-05-03 2016-05-03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2305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4408A (zh) * 2017-12-19 2018-06-05 中南大学 基于热管技术的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机柜
CN108601312A (zh) * 2018-06-25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绿色节能微模块数据中心
CN108601286A (zh) * 2018-01-02 2018-09-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588021A (zh) * 2018-12-29 2019-04-05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997421A (zh) * 2016-11-25 2019-07-09 爱思欧托普有限公司 用于浸入冷却式电子器件的i/o电路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7421A (zh) * 2016-11-25 2019-07-09 爱思欧托普有限公司 用于浸入冷却式电子器件的i/o电路板
CN109997421B (zh) * 2016-11-25 2020-11-13 爱思欧托普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浸入冷却式电子器件的i/o电路板
CN108124408A (zh) * 2017-12-19 2018-06-05 中南大学 基于热管技术的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机柜
CN108124408B (zh) * 2017-12-19 2019-08-13 中南大学 基于热管技术的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机柜
CN108601286A (zh) * 2018-01-02 2018-09-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601286B (zh) * 2018-01-02 2020-09-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601312A (zh) * 2018-06-25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绿色节能微模块数据中心
CN108601312B (zh) * 2018-06-25 2023-08-0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绿色节能微模块数据中心
CN109588021A (zh) * 2018-12-29 2019-04-05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23053U (zh)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WO2018098911A1 (zh) 一种部分浸没式液冷服务器冷却系统
CN202168321U (zh) 一体式液冷散热器
CN107046144A (zh) 电源装置及供电系统
CN107567248A (zh) 液冷散热装置
CN203964739U (zh) 热虹吸回路散热装置
CN101640998A (zh) 电子元件及电脑的液冷散热方法及其散热装置
TW202028675A (zh) 相變散熱裝置
CN110456893A (zh) 一种增强型浸泡式冷却机箱
WO2023197733A1 (zh) 电子产品
WO2018176535A1 (zh) 一种新型机械泵液冷散热系统
CN107479151A (zh) 一种用于多合一光模块的热管半导体控温模组
CN103687450A (zh) 用于机载航空产品的线路板热传导优化设计结构
CN107977064B (zh) 一种服务器的水冷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CN210835959U (zh) 一种服务器液冷散热器
CN202485512U (zh) 一种槽道式蒸汽腔型热管散热器
CN206388796U (zh) 电源装置及供电系统
CN105764305A (zh) 散热装置、移动终端和散热系统
CN207067638U (zh)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N206022349U (zh) 一种热管型相变散热装置
CN107681925A (zh) 一种两级温差发电的余热利用装置
WO2020135311A1 (zh) 散热装置及方法
CN210579772U (zh) 一种隔热结构及液冷板
CN209726886U (zh) 一种均温板
CN217470614U (zh) 用于处理器的呼吸式动态液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