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7638U -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7638U
CN207067638U CN201720629919.6U CN201720629919U CN207067638U CN 207067638 U CN207067638 U CN 207067638U CN 201720629919 U CN201720629919 U CN 201720629919U CN 207067638 U CN207067638 U CN 207067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c
heat exchanger
connector
heat
sta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299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高飞
刘宪
王则钦
周正平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Shenzhen Appo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299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7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7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7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应用该换热器的投影设备,换热器上设置有台阶部,台阶部在TEC芯片的一侧抵持所述TEC芯片,且台阶部的厚度小于TEC芯片的厚度,从而使得台阶部与TEC芯片的冷面和热面不同时接触,可以有效避免TEC冷热面的短路现象,提高TEC的制冷效率。同等制冷效果,TEC的输入功率更低,TEC热面产生的热量就更少,系统所需散发掉的热负荷也就更少,可以起到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包含该换热器的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红激光、数码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Device,DMD)等很多光学器件在工作时,对散热条件要求非常高,其基板温度由于需要低于环境温度实现散热,因此基板温度有时会要求维持在20℃左右,换热器设计时需要使用半导体致冷器(Thermal EnergyConverter,TEC)。此时,整个散热模组以TEC为界限,分为两部分:与TEC冷面接触的为低温部件,与TEC热面接触的则为高温部件,散热设计时必须尽可能的把低温部件和高温部件隔离开来,不能冷热短路,这样TEC才能高效率的工作。同时,现有技术中TEC的两根供电线需要内部引出,必须设计足够大的过线孔,才能使供电线引出,而当供电线穿出后,过线孔与供电线之间会有缝隙,周围的热空气会渗透到其内部,由于这些部件的基板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当空气湿度较大时,模组内部就可能会产生冷凝水,冷凝水会损坏这些器件和TEC,所以做好模组的密封防冷凝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换热器及投影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投影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冷热部件之间的短路问题,同时又能拥有很好的密封防尘和防冷凝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热源、制冷模组以及连接所述制冷模组与所述壳体的连接件,所述制冷模组包括散热板和用于实现热量传递的TEC芯片,所述TEC芯片一端与所述散热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热源抵持,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与散热板抵持,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抵持所述TEC芯片,所述台阶部的厚度小于所述TEC芯片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散热板的一侧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靠近所述散热板的一侧抵持所述 TEC芯片。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热源的一侧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靠近所述热源的一侧抵持所述TEC芯片。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抵持所述TEC芯片的中央,且与TEC芯片的两端所在的平面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TEC芯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热面和冷面,所述冷面与所述热源抵持,所述热面与所述散热板抵持,所述散热板与所述TEC芯片的热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界面材料。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为冷板,所述热源为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光源,所述光源倒置悬挂在所述连接件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凸起的螺柱,所述光源采用台阶螺钉固定在所述螺柱上,所述台阶螺钉包括第一螺杆和自所述第一螺杆突出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杆的直径,所述台阶螺钉的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上。
优选的,所述台阶螺钉与所述螺柱之间设置有绝热垫圈,所述绝热垫圈环绕所述第二螺杆并与所述第一螺杆相抵持。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共同形成隔热腔,所述换热器包括位于隔热腔内部用于电连接所述TEC芯片和外部电源的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和连接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的转接件。
优选的,所述转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安装缝隙处设置有高温固化的密封胶层,述壳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器上设置有台阶部,台阶部在TEC芯片的一侧抵持所述TEC芯片,且台阶部的厚度小于TEC芯片的厚度,从而使得台阶部与TEC芯片的冷面和热面不同时接触,可以有效避免TEC冷热面的短路现象,提高TEC的制冷效率,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应用该换热器的投影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冷热部件之间的短路问题,同时又能拥有很好的密封防尘和防冷凝能力。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包括壳体1、热源2、连接件3、制冷模组4和导电部件5。
壳体1具有收容空间,连接件3用于连接壳体1和制冷模组4,使得制冷模组4固定在壳体1上。连接件3与壳体1共同形成隔热腔,热源2收容在隔热腔内并与所述制冷模组4抵持从而通过制冷模组4与外界进行换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包括顶部中空的金属盖板11和盖接在金属盖板11的中空部位的玻璃盖板12。在其中金属盖板11为铝盖板,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铜盖板或不锈钢等其他材质的盖板。
热源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光源,该光源倒置悬挂在连接件3上。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用在热源为DMD芯片等发热量比较大的元器件上。
连接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铝材质,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铜、不锈钢、PU(聚氨酯)等材质。
制冷模组4包括实现热量传递的TEC芯片401和起到散热作用散热板402,TEC芯片401一端和散热板402抵持,另一端与热源2抵持。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板402为冷板,在可选择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其他散热器。优选的,散热板402与TEC芯片401的热面之间设置有促进热传导的导热界面材料。
如图2所示,TEC芯片401在通电的情况下,热量会从TEC芯片 401的一面朝向另一面传输,从而形成相对设置的热面4011和冷面 4012。在本实施方式中,冷面4012朝向热源2设置,从而吸收热源2 产生的热量并传输至热面;热面4011朝向散热板402设置,从而接收冷面4012传输的热量并通过散热板402散发到外部环境中,进而形成针对热源2的散热通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与壳体1、及连接件3与制冷模组4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6,以在换热器内部形成相对密封的环境以防止外部气体进入在内部凝结成水汽而影响产品的性能。
连接件3一端与壳体1相连,一端与散热板402抵持,在靠近散热板2的一侧设置有朝向TEC芯片401方向延伸的台阶部31,台阶部31 在靠近所述散热板402的一侧抵持所述TEC芯片401,且与所述热源间隔设置,从而精确定位TEC芯片401的位置。具体地,所述台阶部31 在所述TEC芯片401热面4011的位置抵持所述TEC芯片401,而且台阶部31的厚度小于TEC芯片401的厚度,这样,就使得连接件3用于固定TEC芯片401的台阶部31与冷面4012间隔设置,不会与冷面4012 接触,从而避免冷热部件短路。此外,TEC芯片401的冷面4012和热面4011之间进一步具有隔热材料和密封胶,避免自身在TEC芯片周围发生冷热面短路。
参照图3所示,连接件3上设置有朝向热源2凸起设置的螺柱32,热源2采用台阶螺钉7固定在螺柱32上。其中台阶螺钉7包括第一螺杆71和自第一螺杆71突出的第二螺杆72,其中第一螺杆71的直径大于第二螺杆72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第二螺杆72上设置有螺纹,具体为外螺纹,第一螺杆71插入热源2上的螺孔用于实现与热源2 的固定,第二螺杆72插入螺柱32内,并与螺柱内部的内螺纹配合实现热源2和连接件3的固定。第一螺杆71外侧还套设有弹簧8,用于保证固定的可靠性,防止台阶螺钉压花TEC芯片。
进一步的,台阶螺钉7与螺柱32之间设置有绝热垫圈9,该绝热垫圈采用橡胶或塑料或其他隔热材料制成,其环绕第二螺杆72并与第一螺杆71的顶面相抵持,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的减少台阶螺钉7与热源2 的接触面积,有效阻隔冷热部件之间的导热,又能有效锁固光源而不至于压坏TEC芯片。
此外,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热源2外形尺寸比连接件3外框小,这样可以留足够空气间距,隔断光源与转接件外框的导热。
如图4所述,导电部件5包括第一PCB板501、第二PCB板503 和连接所述第一PCB板501和第二PCB板503的转接件502。具体地,在隔热腔内部,TEC芯片401和热源2的供电线焊接在第一PCB板501 上,通过转接件502把第一PCB板501和第二PCB板503分别一一焊接导通,最后在转接件502与连接件3的安装缝隙处使用密封胶高温固化设置一层密封胶层,同时也在换热器的其他安装缝隙处使用密封胶高温固化,这样腔体16就能完全阻隔空气的进出,达到很好的防尘和防冷凝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形成于连接件靠近热源的一侧,并与所述散热板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热源的一侧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靠近所述热源的一侧抵持所述TEC芯片。
优选地,所述台阶部在所述TEC芯片冷面的位置抵持所述TEC芯片,而且台阶部的厚度小于TEC芯片的厚度,这样,就使得连接件用于固定TEC芯片的台阶部与TEC芯片的热面间隔设置,不会与热面接触,从而避免冷热部件短路。
实施例三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大体相同,区别仅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形成于所述连接件上,且与所述热源和散热板均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抵持所述TEC芯片,且与所述热源和散热板均间隔设置。由于所述台阶部的厚度小于TEC芯片的厚度,这样,就使得连接件用于固定 TEC芯片的台阶部与TEC芯片的热面和冷面均间隔设置,不会与热面和冷面接触,从而避免冷热部件短路。
优选地,所述台阶部形成于所述连接件上,并抵持所述TEC芯片的中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器上设置有台阶部,台阶部在TEC芯片的一侧抵持所述TEC芯片,且台阶部的厚度小于TEC芯片两端面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避免TEC冷热面的短路现象,提高TEC的制冷效率。同等制冷效果,TEC的输入功率更低,TEC热面产生的热量就更少,系统所需散发掉的热负荷也就更少,可以起到节能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又能做到密封防尘和防冷凝,可以在更高温更高湿的恶劣环境中运行,应用面十分广泛,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器,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在壳体内的热源、制冷模组以及连接所述制冷模组与所述壳体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模组包括散热板和用于实现热量传递的TEC芯片,所述TEC芯片一端与所述散热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热源抵持,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壳体相连,另一端与散热板抵持,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抵持所述TEC芯片,所述台阶部的厚度小于所述TEC芯片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散热板的一侧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靠近所述散热板的一侧抵持所述TEC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热源的一侧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靠近所述热源的一侧抵持所述TEC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TEC芯片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抵持所述TEC芯片,且与所述热源和散热板均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EC芯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热面和冷面,所述冷面与所述热源抵持,所述热面与所述散热板抵持,所述散热板与所述TEC芯片的热面之间设置有导热界面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为冷板,所述热源为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光源,所述光源倒置悬挂在所述连接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凸起的螺柱,所述光源采用台阶螺钉固定在所述螺柱上,所述台阶螺钉包括第一螺杆和自所述第一螺杆突出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螺杆的直径,所述台阶螺钉的螺纹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螺钉与所述螺柱之间设置有绝热垫圈,所述绝热垫圈环绕所述第二螺杆并与所述第一螺杆相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共同形成隔热腔,所述换热器包括位于隔热腔内部用于电连接所述TEC芯片和外部电源的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和连接所述第一PCB板与所述第二PCB板的转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安装缝隙处设置有高温固化的密封胶层,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10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720629919.6U 2017-05-31 2017-05-31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Active CN207067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9919.6U CN207067638U (zh) 2017-05-31 2017-05-31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9919.6U CN207067638U (zh) 2017-05-31 2017-05-31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7638U true CN207067638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05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29919.6U Active CN207067638U (zh) 2017-05-31 2017-05-31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763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3483A (zh) * 2018-04-03 2018-09-07 深圳市三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模块
CN108983537A (zh) * 2017-05-31 2018-12-1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WO2019200978A1 (zh) * 2018-04-20 2019-10-2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显示设备
CN108983537B (zh) * 2017-05-31 2024-06-21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3537A (zh) * 2017-05-31 2018-12-1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N108983537B (zh) * 2017-05-31 2024-06-21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N108513483A (zh) * 2018-04-03 2018-09-07 深圳市三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模块
WO2019200978A1 (zh) * 2018-04-20 2019-10-2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67638U (zh)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N205623053U (zh) 一种集成一体化冷却装置
CN107479151A (zh) 一种用于多合一光模块的热管半导体控温模组
CN209489061U (zh) 一种风力发电变频器功率模块的散热装置
CN201475747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大功率led照明灯
CN201606700U (zh) 新型led照明器
CN102404972A (zh) 散热装置
CN106524631A (zh) 组合式半导体制冷冰箱
WO2016149951A1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
US9435530B2 (en) Optothermal LED lighting for high lumen extraction and extended lifetime
KR20090042679A (ko) 방열모듈을 이용한 고효율 엘이디램프
CN105261597B (zh) 一种管道散热模组
CN208431978U (zh) 一种电子设备散热模块
US20090308584A1 (en) Thermal conduction principle and device of the multi-layers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CN208861968U (zh) 一种二路一体式户外形光伏防反二极管模块
CN107223009B (zh) 一种电源模块及其散热系统
CN106231871B (zh) 一种电动车辆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CN201134443Y (zh) 大功率半导体制冷器
CN109195402A (zh) 散热装置以及检测设备
CN108983537A (zh)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CN108983537B (zh) 换热器及投影设备
WO2017020624A1 (zh)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安装件及射频通信系统
CN207394789U (zh) 一种大功率led灯外壳散热装置
CN207318800U (zh) 一种高热负荷多合一光模块半导体控温模组
CN110602928A (zh) 一种密闭机箱局部强化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0-22 Floor, United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63 Xuefu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PPOTRONIC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United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63 Xuefu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1 and 22 floor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518000 United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63 Xuefu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1 and 22 floor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ANG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Xili town Cha Guang road Shenzhen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application Industrial Park 401

Patentee before: APPOTRONICS Corp.,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