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8965U - 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8965U
CN205588965U CN201620285266.XU CN201620285266U CN205588965U CN 205588965 U CN205588965 U CN 205588965U CN 201620285266 U CN201620285266 U CN 201620285266U CN 205588965 U CN205588965 U CN 205588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shaft
angular wheel
wheel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852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森
邓强国
王梦盈
叶远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202852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8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8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89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属于机械驱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动传动轴安装在主动电机上且通过锥形齿轮与主动轴连接,差速轮系Ⅰ和差速轮系Ⅱ分别安装在主动轴的两端,输出轴Ⅰ和输出轴Ⅱ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轮系Ⅰ和差速轮系Ⅱ的另一端,输出轴Ⅰ和输出轴Ⅱ的另一端分别与联轴器Ⅰ和联轴器Ⅱ相连,差速传动轴一端安装在差速电机上,差速传动轴另一端与差速齿轮组连接,差速轴Ⅰ、Ⅱ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齿轮组两端,差速传动轮Ⅰ和差速传动轮Ⅱ分别安装在差速轴Ⅰ和差速轴Ⅱ的另一端,差速传动轮Ⅰ、Ⅱ分别与差速轮系Ⅰ、Ⅱ啮合。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行进,行进转向及原地转向功能;结构合理,可靠,使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属于机械驱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差速机构作为速度传动与调节的重要机构,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坦克,机器人等由电机与内燃发动机等动力机构提供动力的设备中,根据速度传递与调节功能要求的不同,差速机构也多种多样。能够实现动力传递的同时,完成机车的行进转向和原地转向的差速机构被广泛应用于依附履带行进的坦克和智能机器人等机械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以实现为需要完成行进,行进转向,原地转向等功能的机械提供机械驱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包括差速电机1、差速传动轴2、差速轮系Ⅰ3、联轴器Ⅰ4、输出轴Ⅰ5、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轴Ⅰ7、差速齿轮组8、主动轴9、差速轴Ⅱ10、差速传动轮Ⅱ11、差速轮系Ⅱ12、输出轴Ⅱ13、联轴器Ⅱ14、主动传动轴15、主动电机16;
所述主动传动轴15安装在主动电机16上且通过锥形齿轮与主动轴9连接,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9的两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另一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另一端分别与联轴器Ⅰ4和联轴器Ⅱ14相连,差速传动轴2一端安装在差速电机1上,差速传动轴2另一端与差速齿轮组8连接,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齿轮组8两端,差速传动轮Ⅰ6和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安装在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另一端,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与差速轮系Ⅰ3、差速轮系Ⅱ12啮合。
所述差速轮系Ⅰ3包括主齿轮17、输出锥形齿轮18、调速锥形齿轮Ⅰ19、调速锥形齿轮Ⅱ20、调速锥形齿轮Ⅲ21、调速锥形齿轮Ⅳ22;其中主齿轮17与差速传动轮Ⅰ6啮合,调速锥形齿轮Ⅰ19、调速锥形齿轮Ⅱ20、调速锥形齿轮Ⅲ21、调速锥形齿轮Ⅳ22分别安装在主齿轮17内腔的四个方位,两个分别安装在与主动轴9和输出轴Ⅰ5上的输出锥形齿轮18分别从两端与四个调速锥形齿轮啮合;差速轮系Ⅱ12结构与差速轮系Ⅰ3相同。
所述差速齿轮组8包括转向锥形齿轮Ⅰ23、转向锥形齿轮Ⅱ24、转向锥形齿轮Ⅲ25;其中转向锥形齿轮Ⅲ25安装在差速传动轴2上并与转向锥形齿轮Ⅰ23、转向锥形齿轮Ⅱ24啮合,转向锥形齿轮Ⅰ23安装在差速轴Ⅰ7上,转向锥形齿轮Ⅱ24安装在差速轴Ⅱ10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主动电机16将动力传输到主动轴9上,主动轴9带动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转动,并通过安装在其上的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完成动力提供,实现同步前进与后退功能;差速电机1通过差速齿轮组8实现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差速,并将动力传输到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上,通过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内部调节,使得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转速或者转向不同,从而实现机械行进转向及原地转向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双电机配合工作,可实现行进,行进转向及原地转向功能;
2、结构合理,可靠,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轮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差速电机、2-差速传动轴、3-差速轮系Ⅰ、4-联轴器Ⅰ、5-输出轴Ⅰ、6-差速传动轮Ⅰ、7-差速轴Ⅰ、8-差速齿轮组、9-主动轴、10-差速轴Ⅱ、11-差速传动轮Ⅱ、12-差速轮系Ⅱ、13-输出轴Ⅱ、14-联轴器Ⅱ、15-主动传动轴、16-主动电机、17-主齿轮、18-输出锥形齿轮、19-调速锥形齿轮Ⅰ、20-调速锥形齿轮Ⅱ、21-调速锥形齿轮Ⅲ、22-调速锥形齿轮Ⅳ、23-转向锥形齿轮Ⅰ、24-转向锥形齿轮Ⅱ、25-转向锥形齿轮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包括差速电机1、差速传动轴2、差速轮系Ⅰ3、联轴器Ⅰ4、输出轴Ⅰ5、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轴Ⅰ7、差速齿轮组8、主动轴9、差速轴Ⅱ10、差速传动轮Ⅱ11、差速轮系Ⅱ12、输出轴Ⅱ13、联轴器Ⅱ14、主动传动轴15、主动电机16;
所述主动传动轴15安装在主动电机16上且通过锥形齿轮与主动轴9连接,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9的两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另一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另一端分别与联轴器Ⅰ4和联轴器Ⅱ14相连,差速传动轴2一端安装在差速电机1上,差速传动轴2另一端与差速齿轮组8连接,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齿轮组8两端,差速传动轮Ⅰ6和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安装在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另一端,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与差速轮系Ⅰ3、差速轮系Ⅱ12啮合。
所述差速轮系Ⅰ3包括主齿轮17、输出锥形齿轮18、调速锥形齿轮Ⅰ19、调速锥形齿轮Ⅱ20、调速锥形齿轮Ⅲ21、调速锥形齿轮Ⅳ22;其中主齿轮17与差速传动轮Ⅰ6啮合,调速锥形齿轮Ⅰ19、调速锥形齿轮Ⅱ20、调速锥形齿轮Ⅲ21、调速锥形齿轮Ⅳ22分别安装在主齿轮17内腔的四个方位,两个分别安装在与主动轴9和输出轴Ⅰ5上的输出锥形齿轮18分别从两端与四个调速锥形齿轮啮合;差速轮系Ⅱ12结构与差速轮系Ⅰ3相同。
所述差速齿轮组8包括转向锥形齿轮Ⅰ23、转向锥形齿轮Ⅱ24、转向锥形齿轮Ⅲ25;其中转向锥形齿轮Ⅲ25安装在差速传动轴2上并与转向锥形齿轮Ⅰ23、转向锥形齿轮Ⅱ24啮合,转向锥形齿轮Ⅰ23安装在差速轴Ⅰ7上,转向锥形齿轮Ⅱ24安装在差速轴Ⅱ10上。
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包括差速电机1、差速传动轴2、差速轮系Ⅰ3、联轴器Ⅰ4、输出轴Ⅰ5、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轴Ⅰ7、差速齿轮组8、主动轴9、差速轴Ⅱ10、差速传动轮Ⅱ11、差速轮系Ⅱ12、输出轴Ⅱ13、联轴器Ⅱ14、主动传动轴15、主动电机16;
所述主动传动轴15安装在主动电机16上且通过锥形齿轮与主动轴9连接,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9的两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另一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另一端分别与联轴器Ⅰ4和联轴器Ⅱ14相连,差速传动轴2一端安装在差速电机1上,差速传动轴2另一端与差速齿轮组8连接,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齿轮组8两端,差速传动轮Ⅰ6和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安装在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另一端,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与差速轮系Ⅰ3、差速轮系Ⅱ12啮合。
所述差速轮系Ⅰ3包括主齿轮17、输出锥形齿轮18、调速锥形齿轮Ⅰ19、调速锥形齿轮Ⅱ20、调速锥形齿轮Ⅲ21、调速锥形齿轮Ⅳ22;其中主齿轮17与差速传动轮Ⅰ6啮合,调速锥形齿轮Ⅰ19、调速锥形齿轮Ⅱ20、调速锥形齿轮Ⅲ21、调速锥形齿轮Ⅳ22分别安装在主齿轮17内腔的四个方位,两个分别安装在与主动轴9和输出轴Ⅰ5上的输出锥形齿轮18分别从两端与四个调速锥形齿轮啮合;差速轮系Ⅱ12结构与差速轮系Ⅰ3相同。
实施例3:如图1-3所示,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包括差速电机1、差速传动轴2、差速轮系Ⅰ3、联轴器Ⅰ4、输出轴Ⅰ5、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轴Ⅰ7、差速齿轮组8、主动轴9、差速轴Ⅱ10、差速传动轮Ⅱ11、差速轮系Ⅱ12、输出轴Ⅱ13、联轴器Ⅱ14、主动传动轴15、主动电机16;
所述主动传动轴15安装在主动电机16上且通过锥形齿轮与主动轴9连接,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9的两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另一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另一端分别与联轴器Ⅰ4和联轴器Ⅱ14相连,差速传动轴2一端安装在差速电机1上,差速传动轴2另一端与差速齿轮组8连接,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齿轮组8两端,差速传动轮Ⅰ6和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安装在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另一端,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与差速轮系Ⅰ3、差速轮系Ⅱ12啮合。
所述差速齿轮组8包括转向锥形齿轮Ⅰ23、转向锥形齿轮Ⅱ24、转向锥形齿轮Ⅲ25;其中转向锥形齿轮Ⅲ25安装在差速传动轴2上并与转向锥形齿轮Ⅰ23、转向锥形齿轮Ⅱ24啮合,转向锥形齿轮Ⅰ23安装在差速轴Ⅰ7上,转向锥形齿轮Ⅱ24安装在差速轴Ⅱ10上。
实施例4:如图1-3所示,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包括差速电机1、差速传动轴2、差速轮系Ⅰ3、联轴器Ⅰ4、输出轴Ⅰ5、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轴Ⅰ7、差速齿轮组8、主动轴9、差速轴Ⅱ10、差速传动轮Ⅱ11、差速轮系Ⅱ12、输出轴Ⅱ13、联轴器Ⅱ14、主动传动轴15、主动电机16;
所述主动传动轴15安装在主动电机16上且通过锥形齿轮与主动轴9连接,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9的两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另一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另一端分别与联轴器Ⅰ4和联轴器Ⅱ14相连,差速传动轴2一端安装在差速电机1上,差速传动轴2另一端与差速齿轮组8连接,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齿轮组8两端,差速传动轮Ⅰ6和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安装在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另一端,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与差速轮系Ⅰ3、差速轮系Ⅱ12啮合。
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3)

1.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电机(1)、差速传动轴(2)、差速轮系Ⅰ(3)、联轴器Ⅰ(4)、输出轴Ⅰ(5)、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轴Ⅰ(7)、差速齿轮组(8)、主动轴(9)、差速轴Ⅱ(10)、差速传动轮Ⅱ(11)、差速轮系Ⅱ(12)、输出轴Ⅱ(13)、联轴器Ⅱ(14)、主动传动轴(15)、主动电机(16);
所述主动传动轴(15)安装在主动电机(16)上且通过锥形齿轮与主动轴(9)连接,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动轴(9)的两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轮系Ⅰ(3)和差速轮系Ⅱ(12)的另一端,输出轴Ⅰ(5)和输出轴Ⅱ(13)的另一端分别与联轴器Ⅰ(4)和联轴器Ⅱ(14)相连,差速传动轴(2)一端安装在差速电机(1)上,差速传动轴(2)另一端与差速齿轮组(8)连接,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一端分别安装在差速齿轮组(8)两端,差速传动轮Ⅰ(6)和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安装在差速轴Ⅰ(7)和差速轴Ⅱ(10)的另一端,差速传动轮Ⅰ(6)、差速传动轮Ⅱ(11)分别与差速轮系Ⅰ(3)、差速轮系Ⅱ(12)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轮系Ⅰ(3)包括主齿轮(17)、输出锥形齿轮(18)、调速锥形齿轮Ⅰ(19)、调速锥形齿轮Ⅱ(20)、调速锥形齿轮Ⅲ(21)、调速锥形齿轮Ⅳ(22);其中主齿轮(17)与差速传动轮Ⅰ(6)啮合,调速锥形齿轮Ⅰ(19)、调速锥形齿轮Ⅱ(20)、调速锥形齿轮Ⅲ(21)、调速锥形齿轮Ⅳ(22)分别安装在主齿轮(17)内腔的四个方位,两个分别安装在与主动轴(9)和输出轴Ⅰ(5)上的输出锥形齿轮(18)分别从两端与四个调速锥形齿轮啮合;差速轮系Ⅱ(12)结构与差速轮系Ⅰ(3)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齿轮组(8)包括转向锥形齿轮Ⅰ(23)、转向锥形齿轮Ⅱ(24)、转向锥形齿轮Ⅲ(25);其中转向锥形齿轮Ⅲ(25)安装在差速传动轴(2)上并与转向锥形齿轮Ⅰ(23)、转向锥形齿轮Ⅱ(24)啮合,转向锥形齿轮Ⅰ(23)安装在差速轴Ⅰ(7)上,转向锥形齿轮Ⅱ(24)安装在差速轴Ⅱ(10)上。
CN201620285266.XU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88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5266.XU CN205588965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85266.XU CN205588965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8965U true CN205588965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21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8526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88965U (zh) 2016-04-08 2016-04-08 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896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3716A (zh) * 2018-06-06 2018-09-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机车行进装置
CN108673527A (zh) * 2018-06-06 2018-10-1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球场服务机器人
WO2019196592A1 (zh) * 2018-04-09 2019-10-17 吴方平 一种车辆变速差速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6592A1 (zh) * 2018-04-09 2019-10-17 吴方平 一种车辆变速差速装置
CN108583716A (zh) * 2018-06-06 2018-09-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机车行进装置
CN108673527A (zh) * 2018-06-06 2018-10-1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球场服务机器人
CN108673527B (zh) * 2018-06-06 2024-05-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球场服务机器人
CN108583716B (zh) * 2018-06-06 2024-05-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机车行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9327B (zh) 利用两个输出特性的行星齿轮系统、此系统的齿轮模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26167B (zh) 一种双驱动履带差速行走机构
CN205588965U (zh) 一种双电机控制的差速机构
CN104185748A (zh) 动力装置
CN102951005A (zh) 独立控制左右车轮功率输出的混合动力汽车用有源传动装置
CN204546556U (zh) 基于差动轮系的双自由度并联式舵机
CN107249916A (zh) 电驱动装置和具有这样的电驱动装置的传动系装置
CN104141747B (zh) 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
CN104964013A (zh) 一种单旋向输入双旋向正反转交替输出的传动机构
CN204828530U (zh) 一种单旋向输入双旋向正反转交替输出的传动机构
CN204805443U (zh) 一种设置反向助推齿轮的齿轮杠杆传动结构
CN203641433U (zh) 直齿万向节式差速器
CN207311661U (zh) 全向轮驱动装置及全向差速驱动小车
CN110657216A (zh) 一种实现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机构及反求方法
CN204061764U (zh) 双离合器式履带车辆用液控无级变速器
CN209870494U (zh) 一种新型履带车辆传动结构
CN206749536U (zh) 差速结构的转向驱动桥
CN203035848U (zh) 一种全自动数控万能弯曲机传动机构
CN106240358A (zh) 双差速器结构的转向驱动桥
CN205113001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CN202371105U (zh) 一种无级变速机构
CN207229678U (zh) 传动系统及锻压设备
CN201661671U (zh) 同向扭矩和速度分流输出机构
CN205207561U (zh) 一种三轴两传动的间歇运动机构
CN205190702U (zh) 拖拉机用多功能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