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5874U - 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5874U
CN205585874U CN201620276966.2U CN201620276966U CN205585874U CN 205585874 U CN205585874 U CN 205585874U CN 201620276966 U CN201620276966 U CN 201620276966U CN 205585874 U CN205585874 U CN 205585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on
heat
conduction shell
inner bag
hea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769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维维
邢凤雷
吴金水
杜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769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5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5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5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其中,发热元件包括:导热壳体和电热件,导热壳体套设在烹饪器具的内胆的外侧;电热件设置在导热壳体上,用于加热导热壳体,以使导热壳体升温并向内胆辐射热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元件,设置导热壳体呈包围状套设在烹饪器具的内胆的外侧,这增加了发热元件对内胆的加热面积,且导热壳体上的热量可均匀地传递到与之相对的内胆表面,从而有效保证了内胆表面各处的受热均匀性,以此改善内胆烹饪食物的成色和口感;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该发热元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元件及具有该发热元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面包机类烹饪产品中,在其内部设置有一根发热管对面包桶加热,以此促进面包桶内烹饪原料发酵过程和烘烤过程的进行;但是,由于单根发热管仅能对面包桶进行局部加热,而在面包桶的高度较高时,该结构根本无法保证热量在面包桶的高度方向上的分布均匀性,这导致此类面包机无法烘烤出色泽均匀,且口感优良的面包,从而降低了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满意度,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发热面积大、发热均匀的发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发热元件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热元件,用于烹饪器具,包括:导热壳体,套设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内胆的外侧;和电热件,设置在所述导热壳体上,用于加热所述导热壳体,以使所述导热壳体升温并向所述内胆辐射热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通过电热件对导热壳体加热,并利用导热壳体自身优异的导热性能将电热件的热量迅速传递至导热壳体表面,这极大地扩展了发热元件的发热面积;且此基础上,本方案中导热壳体为整体式结构,可一次性安装在烹饪器具内部,并使其呈包围状套设在烹饪器具的内胆的外侧,这使得导热壳体上的热量可均匀地传递到与之相对的内胆表面,从而有效保证了内胆外表面各处的受热均匀性,以此改善内胆烹饪食物的成色和口感,提高了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满意度。
具体而言,本方案中优选内胆与导热壳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使导热壳体与内胆之间主要以热辐射的方式传热,通过此设计可确保导热壳体上热量分布的均匀性,且可进一步提高内胆的受热均匀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发热元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热件嵌入所述导热壳体的壳壁中,使所述电热件与所述导热壳体形成一体式结构。
该结构中,具体地,对于导热壳体为金属材质的产品,可使电热件通过压铸工艺铸造在导热壳体的壳壁内部,从而使两者形成一体式结构,以此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且该一体式结构有效保证了电热件与导热壳体的连接稳固性;对于导热壳体为陶瓷材质的产品,可以在导热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安装槽,并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将电热件嵌设在该安装槽内,以此将两者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当然,实现嵌入式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多种,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在通过嵌入方式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中,导热壳体的壳壁均匀地包覆在电热件的外表面,以此一方面可增加电热件与壳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热件与壳壁之间的传热效率,并降低电热件的热损失;另一方面,可利用壳壁对电热件进行保护,以此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电热件受到的碰撞,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电热件为发热管,且所述导热壳体为金属合金壳体或陶瓷壳体,所述发热管嵌入所述导热壳体的壳壁中。
该方案中,具体地,可将发热管沿导热壳体的周向环绕在导热壳体的壳壁上,使电热件可对导热壳体的各个侧面均匀加热,从而提高热量在导热壳体各个侧面上的分布均匀性,进而保证内胆受热均匀;此外,对于导热壳体为金属材质的产品而言,设置电热件为发热管,此处不难理解,发热管通过压铸工艺镶嵌在壳壁上的过程相对发热板等结构而言更容易实现,且将发热管环绕在导热壳体的壳壁上可有效保证压铸件中应力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产品整体的铸造质量,以此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其中,优选地,导热壳体为铝合金壳体,铝合金的导热系数较大,这使得导热壳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如此可有效保证导热壳体的导热效率和其表面的热分布均匀性;当然,本方案中的导热壳体也并非局限于金属合金壳体、陶瓷壳体,根据具体使用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选用搪瓷壳体等进行替换,此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距所述发热管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0mm~5.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热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距发热管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0mm~5.0mm,一方面,通过控制导热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距发热管表面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mm,以使发热管的热量向内传导到导热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之前,得以充分向导热壳体的顶端和底端方向传导,如此可以避免导热壳体上的热量在发热管所在水平高度位置处富集的问题,以保证导热壳体上的热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产品对内胆的加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导热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距发热管表面的最小距离不大于5.0mm,如此可有效保证导热壳体内部的导热效率,且减少导热壳体上的热损失,以提高产品的加热能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一根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内胆的中部与所述内胆的底端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发热管位于内胆的中部与内胆的底端之间,旨在指代导热壳体上的该发热管在内胆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非特指发热管设在内胆上。
具体而言,本方案中可设置一根或者多根发热管,对于设置一根发热管的场合,该发热管位于内胆的中部与内胆的底端之间;而对于设置多根发热管的场合,优选多根发热管沿内胆高度方向等间隔布置,该结构中需保证至少一根发热管位于内胆的中部与内胆的底端之间。
根据热传导原理,可以理解的是,导热壳体上发热管所在位置处的热量略高于其上远离发热管位置处的热量,此处设置至少一个发热管位于内胆的中部与内胆的底端之间,可使内胆的中下部位有一定程度的热量集中,以此使得内胆中的烹饪食材在膨胀之前得到高效加热;而在内胆中的烹饪食材在膨胀之后,利用热量容易向上传递的特性,使发热管偏下设置以补偿热量沿上、下方向传递效率不同造成的热量分配误差,以此进一步提高内胆上下方向上的受热均匀性。
另外,对于内胆中烹饪食物量较少的情况,该结构的设置也相对提高了对热量的有效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隔热凸台,所述隔热凸台用于支撑所述导热壳体。
该结构中,具体地,隔热凸台可为热导率较低的塑料凸台、橡胶凸台等,则本方案通过设置隔热凸台对导热壳体进行支撑,以此减少导热壳体上的热损失量,从而提高产品的能效,且也避免了烹饪器具内部温升过高的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壳体呈环形。
在本方案中,优选地,导热壳体呈封闭的环状,这样可便于将导热壳体一体地安装到外胆内;当然,在实现该目地的基础上,也可根据需求将导热壳体设置呈具有轴向切口的环状;设置导热壳体呈环形,相对于条形或板状结构而言,该结构可以简化对导热壳体的安装结构,且更利于保持导热壳体的安装稳定性,如此对于组装后的产品而言,可利于保证导热壳体与内胆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相对提高对内胆的加热均匀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热壳体的壁厚为1.5mm~2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热壳体的壁厚为1.5mm~20mm,一方面,通过控制导热壳体的壁厚不小于1.5mm,以此保证导热壳体的使用刚度,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导热壳体的壁厚不大于20mm,如此可保证导热壳体内部的导热效率,且减少导热壳体上的热损失,以提高产品的加热能效。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本方案中导热壳体的壁厚可以不为定值,具体地,为满足对发热管的安装需求,可设置导热壳体上发热管所在位置处的壁厚适当大于导热壳体的其他位置处的壁厚,以通过适当降低导热壳体上远离发热管位置处的壁厚,来提高热量向导热壳体上远离发热管方向的热传导效率,以此提高导热壳体上的热分布均匀性;当然,导热壳体上未安装有发热管的部位优选设置为壁厚均匀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主机,包括外壳及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隔热外胆;内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隔热外胆内;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隔热外胆内,且所述发热元件套设在所述内胆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发热元件和隔热外胆依次套设在内胆外侧,可利用隔热外胆阻止发热元件和内胆的热量向主机发散,从而延缓主机内部电器元件的老化速度,而对于套设在内胆外部的发热元件,其可将热量均匀地传递至与之相对的内胆表面,从而提高内胆的受热均匀性,以此使产品可烹饪出口感良好和成色均匀的食物,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发热元件的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mm~3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元件的导热壳体侧壁的内表面与内胆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mm~30mm,一方面,通过控制发热元件的导热壳体侧壁的内表面与内胆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8mm,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内胆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热辐射面积,且可避免热量在内胆上与发热元件正对部位处富集,以此提高内胆上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发热元件的导热壳体侧壁的内表面与内胆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mm,如此可有效保证发热元件向内胆的热辐射效率,且避免该距离过大而导致发热元件热损失严重的问题,以此保证产品的加热能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元件的导热壳体与所述隔热外胆相间隔设置,且所述发热元件的隔热凸台位于所述导热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隔热外胆之间。
设置隔热凸台位于导热壳体的外壁面与隔热外胆之间,以此可在产品装配过程中确保导热壳体与隔热外胆不直接接触,从而削弱两者之间的传热过程,减少导热壳体上的热量损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外胆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挡壁和下挡壁;其中,所述隔热凸台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导热壳体的下端面,且所述隔热凸台支撑在所述下挡壁上,并与所述下挡壁相连;所述导热壳体的顶端与所述上挡壁相间隔设置,且所述上挡壁遮挡所述导热壳体与所述隔热外胆之间的间隙。
通过设置该结构,使得隔热外胆的侧壁、上挡壁和下挡壁共同限定出可供安装发热元件的加热空间,以此满足对发热元件的安装要求和锁热要求,且该结构中利用上挡壁遮挡导热壳体与隔热外胆之间的间隙,这可避免异物进入该间隙内,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凸台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下挡壁上设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后,旋入所述螺纹孔内。
通过设置该结构,以利用螺钉将导热壳体固定在下挡壁上,以此提高对发热元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上挡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柱,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本方案中设置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来对发热元件的安装定位,以此可确保隔热外胆与发热元件之间和发热元件与内胆之间的对中性,从而使得三者中两两之间的间隙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加热均匀性;另外,通过该设计可避免发热元件的铸造生产工艺偏差对发热元件与内胆和隔热外胆间对中精度造成影响,从而通过此设计相对降低了对发热元件的生产精度要求,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合格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搅拌装置,设在所述内胆的底壁上;驱动装置,设在所述隔热外胆的下方,且所述驱动装置的旋转件穿过所述隔热外胆的底壁后与所述搅拌装置配合,并驱动所述搅拌装置旋转。
当然,针对不同的使用要求,搅拌装置和驱动装置也可设置在内胆的侧壁,此处不再详细说明,但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为面包机、馒头机或烤箱。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发热元件和内胆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发热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烹饪器具,1发热元件,11导热壳体,111隔热凸台,1111螺纹孔,12发热管,13定位柱,2隔热外胆,21上挡壁,22下挡壁,3内胆,4主机,41外壳,5搅拌装置,6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发热元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1,包括:导热壳体11和电热件;其中,导热壳体11套设在烹饪器具10的内胆3的外侧;电热件设置在导热壳体11上,用于加热导热壳体11,以使导热壳体11升温并向内胆3辐射热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元件1,通过电热件对导热壳体11加热,并利用导热壳体11自身优异的导热性能将电热件的热量迅速传递至导热壳体11表面,这极大地扩展了发热元件1的发热面积;且此基础上,本方案中导热壳体11为整体式结构,可一次性安装在烹饪器具10内部,并使其呈包围状套设在烹饪器具10的内胆3的外侧,这使得导热壳体11上的热量可均匀地传递到与之相对的内胆3表面,从而有效保证了内胆3表面各处的受热均匀性,以此改善内胆3烹饪食物的成色和口感,提高了用户对烹饪器具10的使用满意度。
具体而言,本方案中优选内胆3与导热壳体11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使导热壳体11与内胆3之间主要以热辐射的方式传热,通过此设计可确保导热壳体11上热量分布的均匀性,且可进一步提高内胆3的受热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电热件嵌入导热壳体11的壳壁中,使电热件与导热壳体形成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对于导热壳体11为金属材质的产品,可使电热件通过压铸工艺铸造在导热壳体11的壳壁内部,从而使两者形成一体式结构,以此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且该一体式结构有效保证了电热件与导热壳体11的连接稳固性;对于导热壳体11为陶瓷材质的产品,可以在导热壳体11的外表面上设置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并在产品的组装过程中将电热件嵌设在该安装槽内,以此将两者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当然,实现嵌入式安装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多种,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在通过嵌入方式形成的一体式结构中,导热壳体11的壳壁均匀地包覆在电热件的外表面,以此一方面可增加电热件与壳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热件与壳壁之间的传热效率,并降低电热件的热损失;另一方面,可利用壳壁对电热件进行保护,以此减少产品使用过程中电热件受到的碰撞,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电热件为发热管12,且导热壳体11为金属合金壳体或陶瓷壳体,发热管12嵌入导热壳体11的壳壁中。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可将发热管12沿导热壳体11的周向环绕在导热壳体11的壳壁上,使电热件可对导热壳体11的各个侧面均匀加热,从而提高热量在导热壳体11各个侧面上的分布均匀性,进而保证内胆3受热均匀,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还可设置电热件为设置在导热壳体的侧壁上的电热丝或电热膜等;此外,对于导热壳体11为金属材质的产品而言,设置电热件为发热管12,此处不难理解,发热管12通过压铸工艺镶嵌在壳壁上的过程相对发热板等结构而言更容易实现,且便于将发热管12环绕在导热壳体11的壳壁上,该结构可有效保证压铸件中应力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产品整体的铸造质量,以此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优选地,如图2所示,导热壳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距发热管12表面的最小距离L为1.0mm~5.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热壳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距发热管12表面的最小距离L为1.0mm~5.0mm,一方面,通过控制导热壳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距发热管12表面的最小距离L不小于1.0mm,以使发热管12的热量向内传导到导热壳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上之前,得以充分向导热壳体11的顶端和底端方向传导,如此可以避免导热壳体11上的热量在发热管12所在水平高度位置处富集的问题,以保证导热壳体11上的热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产品对内胆3的加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导热壳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距发热管12表面的最小距离L不大于5.0mm,如此可有效保证导热壳体11内部的导热效率,且减少导热壳体11上的热损失,以提高产品的加热能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至少一根发热管12位于内胆3的中部与内胆3的底端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发热管12位于内胆的中部与内胆的底端之间,旨在指代导热壳体11上的该发热管12在内胆3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非特指发热管12设在内胆3上。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可设置一根或者多根发热管12,对于设置一根发热管12的场合,该发热管12位于内胆3的中部与内胆3的底端之间;而对于设置多根发热管12的场合,优选多根发热管12沿内胆3高度方向等间隔布置,该结构中需保证至少一根发热管12位于内胆3的中部与内胆3的底端之间。
根据热传导原理,可以理解的是,导热壳体11上发热管12所在位置处的热量略高于其上远离发热管12位置处的热量,此处设置至少一个发热管12位于内胆3的中部与内胆3的底端之间,可使内胆3的中下部位有一定程度的热量集中,以此使得内胆3中的烹饪食材在膨胀之前得到高效加热;而在内胆3中的烹饪食材在膨胀之后,利用热量容易向上传递的特性,使发热管偏下设置以补偿热量沿上、下方向传递效率不同造成的热量分配误差,以此进一步提高内胆3上下方向上的受热均匀性。
另外,对于内胆3中烹饪食物量较少的情况,该结构的设置也相对提高了对热量的有效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导热壳体1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隔热凸台111,用于支撑导热壳体11。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隔热凸台111可为热导率较低的塑料凸台、橡胶凸台等,则本方案通过设置隔热凸台111对导热壳体11进行支撑,以此减少导热壳体11上的热损失量,从而提高产品的能效,且也避免了烹饪器具10内部温升过高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导热壳体11呈环形。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热壳体11呈封闭的环状,这样可便于将导热壳体11一体地安装到外胆4内;当然,在实现该目地的基础上,也可根据需求将导热壳体11设置呈具有轴向切口的环状;其中,设置导热壳体11呈环形,相对于条形或板状结构而言,该结构可以简化对导热壳体11的安装结构,且更利于保持导热壳体11的安装稳定性,如此对于组装后的产品而言,可利于保证导热壳体11与内胆3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相对提高对内胆3的加热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导热壳体的壁厚为1.5mm~2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导热壳体11的壁厚为1.5mm~20mm,一方面,通过控制导热壳体11的壁厚不小于1.5mm,以此保证导热壳体11的使用刚度,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导热壳体11的壁厚不大于20mm,如此可保证导热壳体11内部的导热效率,且减少导热壳体上的热损失,以提高产品的加热能效。
此处值得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导热壳体11的壁厚可以不为定值,具体地,为满足对发热管12的安装需求,可设置导热壳体11上发热管12所在位置处的壁厚适当大于导热壳体11的其他位置处的壁厚,以通过适当降低导热壳体11上远离发热管12位置处的壁厚,来提高热量向导热壳体11上远离发热管12方向的热传导效率,以此提高导热壳体11上的热分布均匀性;当然,导热壳体11上未安装有发热管12的部位优选设置为壁厚均匀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10。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包括:主机4、内胆3和发热元件1;其中,主机4包括外壳41及安装在外壳41内的隔热外胆2;内胆3可拆卸地安装于隔热外胆2内;发热元件1设置在隔热外胆2内,并套设在内胆3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10,发热元件1和隔热外胆2依次套设在内胆3外侧,可利用隔热外胆2阻止发热元件1和内胆3的热量向主机4发散,从而延缓主机4内部电器元件的老化速度,而对于套设在内胆3外部的发热元件1,其可将热量均匀地传递至与之正对的内胆3表面,从而提高内胆3的受热均匀性,以此使产品可烹饪出口感良好和成色均匀的食物,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地,发热元件1的侧壁的内表面与内胆3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S为8mm~30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元件1的侧壁的内表面与内胆3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S为8mm~30mm,一方面,通过控制发热元件1的侧壁的内表面与内胆3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S不小于8mm,这样可以进一步拓展内胆3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热辐射面积,且可避免热量在内胆3上与发热元件1正对部位处富集,以此提高内胆3上的受热均匀性,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发热元件1的侧壁的内表面与内胆3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S不大于30mm,如此可有效保证发热元件1向内胆3的热辐射效率,且避免该距离S过大而导致发热元件1热损失严重的问题,以此保证产品的加热能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发热元件1的导热壳体11与隔热外胆2相间隔设置,且发热元件1的隔热凸台111位于导热壳体11的外壁面与隔热外胆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隔热凸台111位于导热壳体11的外壁面与隔热外胆2之间,以此可在产品装配过程中确保导热壳体11与隔热外胆2不直接接触,从而削弱两者之间的传热过程,减少导热壳体11上的热量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隔热外胆2内具有相对设置的上挡壁21和下挡壁22;其中,隔热凸台111的下端面低于导热壳体11的下端面,且隔热凸台111支撑在下挡壁22上,并与下挡壁22相连;导热壳体11的顶端与上挡壁21相间隔设置,且上挡壁21遮挡导热壳体11与隔热外胆2之间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使得隔热外胆2的侧壁、上挡壁21和下挡壁22共同限定出可供安装发热元件1的加热空间,以此满足对发热元件1的安装要求和锁热要求,且该结构中利用上挡壁21遮挡导热壳体11与隔热外胆2之间的间隙,这可避免异物进入该间隙内,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隔热凸台111上设有螺纹孔1111,下挡壁22上设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后,旋入螺纹孔1111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以利用螺钉将导热壳体11固定在下挡壁22上,以此提高对发热元件1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发热元件和上挡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柱,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更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发热元件1的导热壳体11上上设置有定位柱13,上挡壁21上设置有与定位柱13配合的定位孔。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定位柱13与定位孔配合来对发热元件1的安装定位,以此可确保隔热外胆2与发热元件1之间和发热元件1与内胆3之间的对中性,从而使得三者中两两之间的间隙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加热均匀性;另外,通过该设计可避免发热元件1的铸造生产工艺偏差对发热元件1与内胆3和隔热外胆2间对中精度造成影响,从而通过此设计相对降低了对发热元件1的生产精度要求,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合格率。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其还可将定位柱设置在上挡壁上,且将与上挡壁上的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开在导热壳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烹饪器具10还包括:搅拌装置5和驱动装置6;其中,搅拌装置5设在内胆3的底壁上;驱动装置6设在隔热外胆2的下方,且驱动装置6的旋转件穿过隔热外胆2的底壁后与搅拌装置5配合,并驱动搅拌装置5旋转。
当然,针对不同的使用要求,搅拌装置5和驱动装置6也可设置在内胆3的侧壁,此处不再详细说明,但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面包机、馒头机或烤箱。
此处以烹饪器具为面包机为例,对其工作过程概述如下:
可以理解的是,面包机的主机包括控制电路板,启动面包机后,控制电路板按照其内置的或用户设定的面板制作程序,首先控制驱动装置6工作,驱动装置6的旋转件驱动搅拌装置5的搅拌叶片旋转,以对内胆3即面包桶中面粉或面团进行搅拌,之后控制电路板控制发热管12工作以对内胆3中搅拌后的面团进行烘烤加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元件,通过电热件对导热壳体加热,并利用导热壳体自身优异的导热性能将电热件的热量迅速传递至导热壳体表面,这极大地扩展了发热元件的发热面积;且此基础上,本方案设置导热壳体呈包围状套设在烹饪器具的内胆的外侧,这使得导热壳体上的热量可均匀地传递到与之相对的内胆表面,从而有效保证了内胆表面各处的受热均匀性,以此改善了内胆烹饪食物的成色和口感,提高了用户对烹饪器具的使用满意度;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发热元件和隔热外胆依次套设在内胆外侧,可利用隔热外胆阻止发热元件和内胆的热量向主机发散,从而延缓主机内部电器元件的老化速度,而对于套设在内胆外部的发热元件,可利用其对内胆进体加热,从而提高内胆的受热均匀性,以此使产品可烹饪出口感良好和成色均匀的食物,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发热元件,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热壳体,套设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内胆的外侧;和
电热件,设置在所述导热壳体上,用于加热所述导热壳体,以使所述导热壳体升温并向所述内胆辐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热件嵌入所述导热壳体的壳壁中,使所述电热件与所述导热壳体形成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热件为发热管,且所述导热壳体为金属合金壳体或陶瓷壳体,所述发热管嵌入所述导热壳体的壳壁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距所述发热管表面的最小距离为1.0mm~5.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根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内胆的中部与所述内胆的底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壳体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隔热凸台,所述隔热凸台用于支撑所述导热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壳体呈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壳体的壁厚为1.5mm~20mm。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包括外壳及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隔热外胆;
内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隔热外胆内;和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隔热外胆内,且所述发热元件套设在所述内胆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的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胆的侧壁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mm~30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的导热壳体与所述隔热外胆相间隔设置,且所述发热元件的隔热凸台位于所述导热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隔热外胆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外胆内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挡壁和下挡壁;
其中,所述隔热凸台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导热壳体的下端面,且所述隔热凸台支撑在所述下挡壁上,并与所述下挡壁相连;所述导热壳体的顶端与所述上挡壁相间隔设置,且所述上挡壁遮挡所述导热壳体与所述隔热外胆之间的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凸台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下挡壁上设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后,旋入所述螺纹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上挡壁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柱,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搅拌装置,设在所述内胆的底壁上;
驱动装置,设在所述隔热外胆的下方,所述驱动装置的旋转件穿过所述隔热外胆的底壁后与所述搅拌装置配合,并驱动所述搅拌装置旋转。
CN201620276966.2U 2016-04-01 2016-04-01 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585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76966.2U CN205585874U (zh) 2016-04-01 2016-04-01 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76966.2U CN205585874U (zh) 2016-04-01 2016-04-01 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5874U true CN205585874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22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76966.2U Active CN205585874U (zh) 2016-04-01 2016-04-01 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587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3393A (zh) * 2017-05-08 2017-07-28 广东小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
CN107280511A (zh) * 2016-04-01 2017-10-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WO2018068425A1 (zh) * 2016-10-14 2018-04-19 东莞佐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锅对流传导式电加热装置
CN109730545A (zh) * 2019-03-22 2019-05-10 珠海飞龙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烤炉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0511A (zh) * 2016-04-01 2017-10-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7280511B (zh) * 2016-04-01 2020-11-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WO2018068425A1 (zh) * 2016-10-14 2018-04-19 东莞佐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饭锅对流传导式电加热装置
CN106983393A (zh) * 2017-05-08 2017-07-28 广东小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
CN106983393B (zh) * 2017-05-08 2023-10-13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厨师机
CN109730545A (zh) * 2019-03-22 2019-05-10 珠海飞龙电器有限公司 多功能烤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85874U (zh) 发热元件及烹饪器具
CN203263125U (zh) 一种新型双内胆烤箱
CN208192793U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106263671A (zh)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生态橱柜灶
CN206612681U (zh) 一种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CN107280511A (zh) 烹饪器具
CN208192771U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106724902B (zh) 一种烤箱
CN206836796U (zh) 一种烤箱微波炉一体机
CN206166694U (zh) 披萨烤炉
CN205548298U (zh) 烹饪器具
CN205197857U (zh) 一种便携式辅食加工机
CN210300612U (zh) 一种可调节左右加热的电锅
CN209782800U (zh) 折叠取暖器
CN107889300A (zh) 插接式红外线电热炉盘及装用该电热炉盘的电加热灶
CN201360942Y (zh) 一种食物烘烤装置
CN201234910Y (zh) 一种多用途面包机
CN207804047U (zh) 烹饪器具
CN204909147U (zh) 烹饪器具
CN205597773U (zh) 发热盘及烹饪器具
CN218074468U (zh)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及烹饪装置
CN210643755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烤箱
CN218683692U (zh) 一种发热盘与锅体分离的食物处理机
CN205322122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外壳罩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859922U (zh) 烹饪设备、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