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3889U - 电动车轮毂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轮毂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83889U
CN205583889U CN201620413323.8U CN201620413323U CN205583889U CN 205583889 U CN205583889 U CN 205583889U CN 201620413323 U CN201620413323 U CN 201620413323U CN 205583889 U CN205583889 U CN 205583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ment
end cap
electric vehicle
wheel hub
electric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133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建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JIAOJIANG MINGCHEN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JIAOJIANG MINGCHEN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JIAOJIANG MINGCHEN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JIAOJIANG MINGCHEN MO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133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83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83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838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包括轮圈和设置在轮圈两侧的端盖,轮圈和端盖内壁围成用于放置电机的空腔,端盖包括外沿和内沿,内沿轴向凸出外沿,所述端盖表面设有四条第一加强筋和四条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在端盖表面间隔圆周均布,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呈V形,加强筋开口处在端盖的外沿,第一加强筋处在开口的端部朝向加强筋的内侧。该电动车轮毂电机,能较好的增强端盖的强度。

Description

电动车轮毂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车轮毂是安装在电动车上并驱动电动车行驶的驱动部件。轮毂电机包括轮圈,轮圈内设有用于安装电机的空腔,轮圈两侧设有用于支撑轮圈并固定电机的端盖。现有的轮毂电机端盖结构较为简单,对轮圈的支撑作用较弱,容易导致轮圈变形,使轮圈内的顶级定转子之间发放干涉。
目前,目前,公开号为CN 20315127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用轮毂电机的壳体,它包括轮毂电机壳体、左端盖和右端盖,轮毂电机壳体上设有环形槽,左端盖和右端盖分别与轮毂电机壳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轮毂电机壳体的位于安装左端盖和右端盖处的径向外侧还设有环形延伸段。这种电动车用轮毂电机的壳体虽然具有较好的牢固度和耐用性,但是对于轮圈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弱,受到冲击时容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能较好的增强端盖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包括轮圈和设置在轮圈两侧的端盖,轮圈和端盖内壁围成用于放置电机的空腔,端盖包括外沿和内沿,内沿轴向凸出外沿,所述端盖表面设有四条第一加强筋和四条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在端盖表面间隔圆周均布,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呈V形,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开口均处在端盖的外沿,第一加强筋处在开口的端部朝向第一加强筋的内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端盖上设置两组不同的加强筋,并使加强筋间隔圆周均布,可以对端盖表面进行较为有效的增强,同时加强筋呈V形,且第一加强筋处在端盖外沿的端部朝向加强筋内壁,和第二加强筋处在端盖的外沿的端部将端盖外沿较为均匀分成多个弧形段。加强筋可以对端盖内沿和外沿均进行较好的加强,起到一个骨架的作用,防止由于端盖壁厚较薄或者加强筋分布不合理导致其强度较弱。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靠近端盖中心的一端距离端盖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加强筋靠近端盖中心的一端距离端盖中心的距离,第一加强筋顶面高于第二加强筋顶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加强筋在端盖表面分布的更加均匀,同时由于第一加强筋的整体长度更长,所受到的扭曲力会更大,所以增加第一加强筋的高度,以提高第一加强筋的高度,使第一加强筋强度更大。由于第二加强筋所辐射的范围较小,所受的冲击力和应力相对也较小,所以使其高度也适当降低,以减少材料使用节省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还包括两条径向的加强条,加强条将第二加强筋开口三等分,加强条的顶面处在第二加强筋顶面和第一加强筋顶面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对第二加强筋进行加强,同时,也使相邻的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的端盖具有较好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端盖上设有环形的加强环,加强环与端盖同心并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环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将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连为一个整体,当轮毂电机一处发生碰撞时,冲击力可以沿着加强筋和加强环传递到整个端盖上,使冲击力得到分散,避免某一处由于受到较大冲击导致端盖一处产生较大的变形,影响轮圈内部的电机定转子之间的间隙,发生卡滞。
优选的,相对的两个第一加强筋内设有扇形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这两条第一加强筋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强,同时,扇形块的设置还可以起到一个标示作用,以确定加工时的定位位置。
优选的,所述端盖内壁设有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形状相对应的减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加好地降低端盖的重量,减少生产时所需要的原料,同时也减少加工后的轮毂电机的整体的重量,使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节能。
优选的,所述端盖内壁还设有径向的加强辐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辐条的设置可以从端盖内壁对端盖进行增强,进一步增加端盖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加强辐条高度从端盖边缘向端盖中心逐渐增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端盖在轮毂电机工作过程中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在轮毂电机的转动过程中,端盖上受到的转矩从端盖边缘到端盖中心逐渐增大,辐条这样设置结构更加合理,在相同的转矩作用下使用的材料更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端盖上设置两组加强筋,同时将加强筋的外形设置成V型,并使加强筋的开口朝向端盖外沿,同时将第一加强筋处在端盖外沿的端部向加强筋内弯折,使加强筋在端盖外沿上也能较为均匀的分布,以使端盖得到较好的极加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外形图;
图2为实施例端盖外壁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端盖内壁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端盖内壁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1、轮圈;2、端盖;21、内沿;22、外沿;3、第一加强筋;31、扇形块;4、第二加强筋;41、加强条;5、加强环;6、减重槽;7、加强辐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动车的轮毂电机,包括轮圈1,和设置在轮圈1两侧起支撑作用的端盖2。端盖2和轮圈1内壁一起围成一个用于放置电机的空腔,电机放置在空腔内,电机轴从两侧端盖2表面伸出。端盖2包括内沿21和外沿22,内沿21轴向凸出外沿22表面,以增加轮圈1内部的空间。端盖2表面设有四条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间隔圆周均布。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均呈V形,V形开口处在端盖2外沿22,同时第一加强筋3处在开口的端部朝向加强筋的内侧。第一加强筋3的端部和第二加强筋4的端部相互配合将端盖2外沿22也均匀地分割为多个弧形段,使端盖2外沿22也得到较好的加强。同时,第一加强筋3靠近端盖2中心的一端和端盖2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加强筋4靠近端盖2中西内的一端和端盖2中心的距离,第二加强筋4在端盖2上的位置更加偏向端盖2外沿22。同时,第一加强筋3的高度大于第二加强筋4的高度。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这样设置,使端盖2表面各处到加强筋的距离基本保持不变,使端盖2各处均能较好地得到加强筋的支撑。第二加强筋4所形成的夹角大于第一加强筋3所形成的夹角,第二加强筋4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加强筋4内的两条径向的加强条41,加强条41将第二加强筋4开口三等分,可以将第二加强筋4内的空间进行一个更好的加强。加强条41的顶面处在第二加强筋4和第三加强筋之间。
端盖2上还设有与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相交的加强环5,加强环5和端盖2同心。加强环5使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之间连为一个整体,在端盖2表面起到一个骨架作用,对端盖2进行支撑,以增加端盖2的强度,使端盖2的抗变形能力更强。相对的两个第一加强筋3内设有扇形块31,扇形块31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加强筋3内的端盖2进行加强,同时,扇形块31的设置还可以启动一个标示作用,当加工时可以较为容易地确定夹持位置,方便确定基准,提高加工精度。
如图3和图4所示,端盖2内壁还设有与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形状相对应的减重槽6。减重槽6的设置可以减少端盖2制造时所需的材料,降低端盖2生产成本,也便于电动车整体的减重,使行驶时更加节能。同时减重槽6的设置也有利于减少端盖2的平均壁厚,便于轮毂电机向外散热。
端盖2内壁还设有径向的加强辐条7。辐条高度从端盖2边缘向端盖2中心逐渐增加。辐条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端盖2由于受到转矩而产生一定的变形,影响端盖2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8)

1.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包括轮圈(1)和设置在轮圈(1)两侧的端盖(2),轮圈(1)和端盖(2)内壁围成用于放置电机的空腔,端盖(2)包括外沿(22)和内沿(21),内沿(21)轴向凸出外沿(22),其特征是:所述端盖(2)表面设有四条第一加强筋(3)和四条第二加强筋(4),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在端盖(2)表面间隔圆周均布,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均呈V形,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的开口均处在端盖(2)的外沿(22),第一加强筋(3)处在开口的端部朝向第一加强筋(3)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加强筋(3)靠近端盖(2)中心的一端距离端盖(2)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加强筋(4)靠近端盖(2)中心的一端距离端盖(2)中心的距离,第一加强筋(3)顶面高于第二加强筋(4)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加强筋(4)还包括两条径向的加强条(41),加强条(41)将第二加强筋(4)开口三等分,加强条(41)的顶面处在第二加强筋(4)顶面和第一加强筋(3)顶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端盖(2)上设有环形的加强环(5),加强环(5)与端盖(2)同心并与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其特征是:相对的两个第一加强筋(3)内设有扇形块(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端盖(2)内壁设有与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形状相对应的减重槽(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端盖(2)内壁还设有径向的加强辐条(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轮毂电机,其特征是:所述加强辐条(7)高度从端盖(2)边缘向端盖(2)中心逐渐增加。
CN201620413323.8U 2016-05-09 2016-05-09 电动车轮毂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83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3323.8U CN205583889U (zh) 2016-05-09 2016-05-09 电动车轮毂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13323.8U CN205583889U (zh) 2016-05-09 2016-05-09 电动车轮毂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83889U true CN205583889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57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133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83889U (zh) 2016-05-09 2016-05-09 电动车轮毂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83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2909B2 (en) Partial wheel cladding
EP2922708B1 (en) A lightweight aerodynamic wheel assembly
CN106457887A (zh) 无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94743B (zh) 一种汽车曲轴增厚轮毂多楔轮成型工艺及工装
CN205583889U (zh) 电动车轮毂电机
CN205622385U (zh) 强度高的轮毂电机
CN208615649U (zh) 一体式的鼓刹轮毂
CN203962934U (zh) 皮带轮和洗衣机
CN205615260U (zh) 汽车轮毂
CN106739773A (zh) 一种新型车轮平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9634166U (zh) 一种高荷载汽车轮毂
CN105604947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6678683U (zh) 一种小惯量散热车轮结构
CN205615332U (zh) 防碰撞变形轮毂电机
CN214647301U (zh) 一种车辆轮毂装饰盖的安装结构和摩托车
CN216579962U (zh) 一种电动车的轮毂
CN205273029U (zh) 一种导风电动车轮毂
CN205622369U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
CN103287198B (zh) 一种轮辐制造方法
KR200397241Y1 (ko) 자동차용 휠 밸런스 웨이트
US8025343B1 (en) Wheel which produces an eccentric visual effect
CN202231584U (zh) 一种电机机座车胎模
CN220662161U (zh) 一种汽车轮罩的加强结构
CN104608552A (zh) 一种轮毂
CN106427831A (zh) 一种可监测转速的轮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