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4748U - 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4748U
CN205574748U CN201620170666.6U CN201620170666U CN205574748U CN 205574748 U CN205574748 U CN 205574748U CN 201620170666 U CN201620170666 U CN 201620170666U CN 205574748 U CN205574748 U CN 205574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andle
limiting plate
limit mechanism
container
stopp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706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军
刘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nyu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gamas Container Holding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706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4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4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4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门把手的一端安装在集装箱侧面上,所述门把手转动,带动所述集装箱门端上的锁定机构打开或锁定;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或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时将所述门把手固定在所述集装箱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机构打开时将所述门把手固定在所述集装箱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不同或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在锁定机构锁定时和/或在锁定机构打开时,对门把手进行限位、固定,从而避免了门把手在不使用的时候活动,从而保障了操作者、行人或其他事物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上的门把手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集装箱,其箱门一般通过设定在箱门正面的锁定机构锁定在集装箱底架上,而控制锁定机构的门把手也设置在箱门正面。卸货时操作者在箱门位置操作门把手打开锁定机构来实现箱门的打开;这类集装箱在卸载散货的时候,散货会冲出箱门对操作者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散货集装箱,在集装箱的侧面设置门把手,门把手通过锁杆来控制箱门上的锁定机构,使得操作者只需要在集装箱的侧面就能够打开箱门,避免了散货冲出伤害人员。
但是,现有集装箱的门把手在箱门打开或关闭状态下,均未进行固定,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从而会对操作者、行人和其它事物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集装箱上门把手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从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门把手的一端安装在集装箱侧面上,所述门把手转动,带动所述集装箱门端上的锁定机构打开或锁定;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或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时将所述门把手固定在所述集装箱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机构打开时将所述门把手固定在所述集装箱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不同或相同。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或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为限位板、限位块或限位钩。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集装箱、所述门把手上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互相插设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板和限位销,
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侧面,且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或设置有第一限位槽;
所述限位销可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或可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较佳地,所述门把手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或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板插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板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较佳地,所述限位销还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集装箱侧面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侧面的底侧梁上。
较佳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一挂钩,所述挂钩安装在所述集装箱侧面上。
较佳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侧面的侧壁上或所述集装箱侧面的底侧梁上或所述集装箱侧面的角柱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把手限位装置,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和/或第二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在锁定机构锁定时和/或在锁定机构打开时,对门把手在集装箱门打开或关闭的情况下进行限位固定,从而避免了门把手在不使用时处于活动状态,从而保障了操作者、行人或其他事物的安全,降低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实施例1中门把手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固定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门把手通过第二限位机构固定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门把手通过第一限位机构固定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门把手通过第二限位机构固定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限位机构中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限位机构中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插接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的第一限位机构中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的第一限位机构中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插接时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的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底侧梁 2-角柱 3-门把手
4-第一限位机构 5-第二限位机构 401-第一限位板
402-第二限位板 4021-第二限位孔 403-限位销
404-连接结构 405-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集装箱箱门的下端通过锁定机构与集装箱的底部连接,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箱门上的锁座、设置在集装箱底部且与锁座配合的锁头,锁头通过一固定座安装到集装箱底部上,且锁头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轴连接,锁头可相对于固定座转动。集装箱侧面设置有一门把手,门把手的一端安装在集装箱侧面上并通过一锁杆连接锁头,门把手转动通过锁杆带动锁头相对于固定座转动,锁头转动过程中实现与箱门上锁座的锁定或解锁,从而来实现锁定机构的锁定或解锁。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装箱侧面包括:集装箱的侧壁、集装箱底侧梁的侧面和与该集装箱侧壁、该集装箱底侧梁相连的角柱的侧面、角件的侧面。门把手的一端安装在集装箱侧面。例如,门把手的一端可以安装在集装箱的侧壁上,也可以安装在集装箱的底架的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用于将门把手固定在集装箱侧面上,主要包括有第一限位机构和/或第二限位机构;其中,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在锁定机构锁定时将门把手固定在集装箱上,第二限位机构用于在锁定机构打开时将门把手固定在集装箱上;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用于锁定机构打开时将门把手固定在集装箱上,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锁定机构锁定时将门把手固定在集装箱上也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把手限位装置,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在锁定机构锁定时或锁定机构打开时,对门把手在集装箱门打开或关闭的情况下进行限位固定,或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把手限位装置,通过第二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在锁定机构锁定时或锁定机构打开时,对门把手在集装箱门打开或关闭的情况下进行限位固定,或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把手限位装置,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在锁定机构锁定时,对门把手在集装箱门关闭的情况下进行限位固定;通过第二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在锁定机构打开时,对门把手在集装箱门打开的情况下进行限位固定,或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门把手限位装置,通过第二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在锁定机构锁定时,对门把手在集装箱门关闭的情况下进行限位固定;通过第一限位机构的设置,用于在锁定机构打开时,对门把手在集装箱门打开的情况下进行限位固定,
从而避免了操作者在不使用门把手时,门把手处于活动状态,从而保障了操作者、行人或其他事物的安全,降低了安全隐患。
其中,第一限位机构或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可为限位板、限位块或限位钩等机构,第二限位机构与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相同,此处均不作限制。
下面就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2、5-6,在本实施例中,门把手的一端301固定在集装箱底架的侧面,也就是在集装箱底侧梁1侧面。门把手的另一端可以以该门把手的一端301为支点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集装箱门锁定机构的锁定和解锁。其他实施例中,门把手的一端301也可以固定在集装箱的侧壁2。
门把手限位装置包括有第一限位机构4和第二限位机构5,第一限位机构4和第二限位机构5均设置在集装箱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一限位机构4设置在集装箱侧面的底侧梁1上,此时门把手3呈水平方向被固定;结合参照图1和图2,第二限位机构5设置在集装箱侧面的侧壁2上,此时门把手3呈倾斜状被固定。当然,第一限位机构4、第二限位机构5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图1-2中所示;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5可设置在集装箱侧面的底侧梁1上,如图3-4中所示;第二限位机构5还可设置在集装箱侧面的侧壁上,同样的第一限位机构4也可设置在集装箱侧面的侧壁上或集装箱侧面的角柱上,第一限位机构4、第二限位机构5的设置位置均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5、6,第一限位机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集装箱、门把手3上的第一限位板401、第二限位板402。当集装箱门关闭时,也就是说,当锁定机构锁定时,第一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板402互相插设连接,从而实现将门把手3固定到集装箱侧面上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板401垂直设置在集装箱侧面上,第一限位板401具体可通过一连接座405垂直安装到集装箱的侧面上。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也可以非垂直的(呈一定角度的)设置在集装箱侧面上,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直接安装到集装箱侧面上,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第二限位板402垂直设置在门把手3的外侧壁上,且第二限位板402沿门把手3的轴向设置;第二限位板402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孔4021。当集装箱门关闭时,第一限位板401插在第二限位孔4021内,从而实现了第一限位板401与第二限位板402之间的竖直方向的限位。采用上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结构,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实现门把手的固定。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当集装箱门关闭时,第一限位板401卡设在第二限位槽内,从而实现了第一限位板401与第二限位板402之间的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4还包括限位销403;第一限位板401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或第一限位槽,当第一限位板401穿设在第二限位板402的第二限位孔4021后,限位销403可穿设在第一限位孔内或可卡设于第一限位槽内,限位销403,可以进一步防止门把手在运输过程中转动,打开卸料门,造成事故,降低了集装箱运输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销403还通过一连接结构404连接到集装箱的侧面上,连接结构可以为链条等结构,此处不作限制;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结构404的设置,防止限位销403在不用时乱放或丢失,结构简单并且使用方便。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销也可以不采用连接结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或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板上不设有第二限位孔或第二限位槽。当集装箱门关闭时,第二限位板插在第一限位孔内或者第二限位板卡设在第一限位槽内,从而实现了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的限位。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或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或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限位销。当第二限位板穿设在第一限位板的第一限位孔后或者第二限位板卡设在第一限位板的第一限位槽后,限位销可穿设在第二限位孔内或可卡设于第二限位槽内,限位销起到进一步限位的效果。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或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或第二限位槽。当集装箱门关闭时,第二限位板和第一限位板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互相插设或卡设,并没有限位销的进一步限定,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也可以只为限位板,该限位板设有孔或槽,门把手插设或卡设在限位板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也可以只为限位板,该限位板与集装箱侧面互相配合,以固定门把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门把手插入所述限位板与集装箱侧面之间的空隙。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也可以只为限位块,该限位块上设有孔或槽,门把手插设或卡设在限位块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也可以只为限位块,该限位块与集装箱侧面互相配合,以固定门把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门把手插入所述限位块与集装箱侧面之间的空隙。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机构也可以为限位钩,所述限位钩包括挂钩和将所述挂钩安装在集装箱侧面上的固定座,门把手3转动到相应位置后,门把手3可直接挂在挂钩上;当然,限位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钩只包括挂钩,没有固定座,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钩为包括挂钩的其他限位机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为上述限位钩。具体可以参考第一限位机构为限位钩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请结合参考图3-4,第二限位机构5为限位钩时,该限位钩可设置在集装箱侧面的底侧梁1上。其中,限位钩中的挂钩结构可以转动,例如,当需要将门把手挂于挂钩上的时候,转动挂钩使得挂钩的钩部背向底侧梁,当挂钩不使用的时候,挂钩转动90°使得挂钩平行于底侧梁,这样,可以防止挂钩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同时,也可以节省集装箱整体尺寸,方便运输和堆垛。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挂钩不能转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5的结构也可以不限于限位钩的情况,具体可以参考第一限位机构的结构,此处不作限制。
例如,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也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限位销,具体可以参考第一限位机构。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也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具体可以参考第一限位机构。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也包括第一限位板和限位销,具体可以参考第一限位机构。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也可以只为限位板,该限位板设有孔或槽,门把手插设或卡设在限位板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也可以只为限位板,该限位板与集装箱侧面互相配合,以固定门把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门把手插入所述限位板与集装箱侧面之间的空隙。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也可以只为限位块,该限位块上设有孔或槽,门把手插设或卡设在限位块内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机构也可以只为限位块,该限位块与集装箱侧面互相配合,以固定门把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门把手插入所述限位块与集装箱侧面之间的空隙。
因此,第二限位机构与第一限位机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他实施例中,门把手限位装置只设置第一限位机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他实施例中,门把手限位装置只设置第二限位机构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2
参照图7-8,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第一限位机构只包括有第一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板402,没有限位销。第一限位板401和第二限位板402互相连接,实现了门把手的固定。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限位机构结构简单,相对于实施例一省略了限位销的设置,使得操作更加方便,且占用面积小。
例如,第一限位板401设置在集装箱侧面上,第二限位板402设置在门把手3上;第二限位板402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孔4021,当门把手3需要被限定的时候,第一限位板401插设在第二限位孔4021内,从而实现限位。
具体实施例和其他能够实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的插设或卡设的实施例,请参考实施例1。此时,第二限位机构可以与第一限位机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3
参照图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第一限位机构只包括有第一限位板401和限位销403,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限位机构相对于实施例一省去了第二限位板,节省了材料和焊接第二限位板的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例如,第一限位板401垂直设置在集装箱侧面上,第一限位板4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或第一限位槽,限位销403可穿设在第一限位孔内或可卡设于第一限位槽内,限位销403与第一限位板401之间形成一钩状结构,门把手置于第一限位板401上,且前后侧通过限位销403和集装箱侧面进行限位。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或第二限位板由两块板或多块板组成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例和其他能够实现第一限位板和限位销之间的连接,请参考实施例1。此时,第二限位机构可以与第一限位机构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具有如上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做出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门把手的一端安装在集装箱侧面上,所述门把手转动,带动所述集装箱门端上的锁定机构打开或锁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或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时将所述门把手固定在所述集装箱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锁定机构打开时将所述门把手固定在所述集装箱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不同或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或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为限位板、限位块或限位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集装箱、所述门把手上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互相插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板和限位销,
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侧面,且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或设置有第一限位槽;
所述限位销可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内或可卡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或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板插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板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还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集装箱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侧面的底侧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一挂钩,所述挂钩安装在所述集装箱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侧面的侧壁上或所述集装箱侧面的底侧梁上或所述集装箱侧面的角柱或所述集装箱侧面的角件上。
10.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门把手限位装置。
CN201620170666.6U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 Active CN205574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0666.6U CN205574748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70666.6U CN205574748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4748U true CN205574748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71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70666.6U Active CN205574748U (zh) 2016-03-07 2016-03-07 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4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74748U (zh) 一种门把手限位装置和一种集装箱
CN203654964U (zh) 一种方形斗式运矿半挂车
CN203714353U (zh) 可折叠金属周转箱
CN205706333U (zh) 自卸车用剪刀式后门机构
CN103043339B (zh) 一种散货箱人孔结构
CN102926599A (zh) 一种船舶工具柜自动锁紧结构
CN206429078U (zh) 一种具有锁杆导向装置的机柜
CN204981031U (zh) 一种摩托剪式举升机锁紧机构
CN103590691B (zh) 一种方形斗式运矿半挂车
CN211869372U (zh) 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CN204623589U (zh) 一种自卸车后开门栓杆门锁机构
CN203946478U (zh) 集装箱门板底部的锁紧装置
CN202687203U (zh) 一种散货箱人孔结构
CN202414555U (zh) 一种集装箱用安全锁
CN207241820U (zh) 一种平板自卸半挂车后门闭锁机构
CN207551030U (zh) 加强型防盗手柄结构
CN107419973B (zh) 一种tsa密码扣锁
KR101719987B1 (ko) 화물차량의 잠금장치
CN206429075U (zh) 锁芯组件及采用该锁芯组件的箱包锁
CN206245913U (zh) 一种天地钩舌机构和一种门锁
CN104074424B (zh) 一种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CN104097878A (zh) 集装箱门板底部的锁紧装置
CN104890687A (zh) 一种铁路货车的车体及其底门锁闭机构
CN205150500U (zh) 一种安全气囊仓储装置
CN204311865U (zh) 联动式门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900 Building 2, building 2121, 2-3 Yang Yang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nyu Logistic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900, 2-3, 2121 Yang Yang Road,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gshi Container Management (Shanghai)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