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74536U - 料盒 - Google Patents

料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74536U
CN205574536U CN201620106049.XU CN201620106049U CN205574536U CN 205574536 U CN205574536 U CN 205574536U CN 201620106049 U CN201620106049 U CN 201620106049U CN 205574536 U CN205574536 U CN 205574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ing plate
groove
locating part
laterally steering
slid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60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云龙
蔡庚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angrui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angrui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angrui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angrui Precision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60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74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74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74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盒,包括框架、第一、第二限位件及至少两承载件,第一、第二限位件及承载件均沿平行于一水平X轴的方向安装于框架上,第一、第二限位件于框架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承载件于框架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承载件在第一与第二限位件之间的下方;第一限位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朝向第二限位件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件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向第一限位件的第二限位槽,承载件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上的承载槽,第一、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均沿平行X轴的方向分布,每一第一限位槽与所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沿竖直平面对齐并供一片状物料插置。

Description

料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承载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料盒。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片状玻璃是一种用于制作触摸屏的片状物料,其制造加工的工艺过程非常严格,尤其在制造加工及输送过程中必须尽量避免与其它物体发生接触摩擦,以防止片状玻璃受到毁损,而影响其加工质量。
目前,片状玻璃的输送方式通常是将片状玻璃平铺摆放在承载盘上,且片状玻璃不能相互叠置在一起,并通过移动承载盘来输送所承载的片状玻璃。一方面,在移动承载盘时,片状玻璃与承载盘很容易发生相对移动,而导致片状玻璃与承载盘接触的表面被刮花磨损,对片状玻璃的加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使得片状玻璃的合格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片状玻璃是平铺摆放在承载盘上的,且不能相互叠置在一起,导致需要占用大量的放置面积,使得一个承载盘上所能承载的片状玻璃非常少,导致片状玻璃的输送效率极为低下,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再者,上述的承载盘还存在只能承载单一尺寸的片状玻璃的缺点,当需要承载不同的片状玻璃时,需要更换对应尺寸的承载盘,造成现有的承载片状玻璃的承载盘适应能力差,使用非常不方便。
因此,急需要一种料盒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盒,该料盒能够防止片状物料被刮花磨损、能够承载更多的片状物料及能够适应承载不同尺寸的片状物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承载片状物料的料盒,包括框架、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至少两承载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承载件均沿平行于一水平的X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于所述框架上的安装位置及所述第二限位件于所述框架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所述承载件于所述框架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限位槽,所述承载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上的承载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均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分布,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沿竖直平面对齐并供一所述片状物料插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承载件均呈长条形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侧表面及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侧表面均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承载件的侧表面平行于竖直面;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均为V型槽。
较佳地,所述框架包含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均垂直于所述X轴;所述料盒还包括第一侧横梁、第二侧横梁及与所述承载件一一对应的底横梁,所述第一侧横梁、第二侧横梁及底横梁均沿平行于所述X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横梁及第二侧横梁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所述底横梁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所述底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侧横梁与第二侧横梁之间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横梁上,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侧横梁上,所述承载件固定安装于所对应的所述底横梁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于所述第二安装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95mm且小于等于200mm。
较佳地,所述料盒还包括第一夹紧片、第二夹紧片及第三夹紧片,所述第一夹紧片沿平行于所述X轴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横梁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夹紧固定于所述第一夹紧片与第一侧横梁之间;所述第二夹紧片沿平行于所述X轴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横梁上,所述第二限位件夹紧固定于所述第二夹紧片与第二侧横梁之间;所述第三夹紧片沿平行于所述X轴的方向固定于所述底横梁上,所述承载件夹紧固定于所述第三夹紧片与所述底横梁之间。
较佳地,所述料盒还包括第一调整螺栓及第二调整螺栓,所述第一侧横梁的一端形成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侧横梁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横向导向槽,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一长形导向孔,所述第一长形导向孔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内,所述第一调整螺栓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一长形导向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一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一滑动端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横向导向槽,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长形导向孔的第二长形导向孔,所述第二长形导向孔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内,所述第二调整螺栓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二长形导向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二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二滑动端之间。
较佳地,所述料盒还包括第三调整螺栓及第四调整螺栓,所述第二侧横梁的一端形成第三滑动端,所述第二侧横梁的另一端形成第四滑动端;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远离于所述第一长形导向孔的一侧开设有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三横向导向槽,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三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内,所述第三调整螺栓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动端,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三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三滑动端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四横向导向槽,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一一对齐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四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内,所述第四调整螺栓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四滑动端,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四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四滑动端之间。
较佳地,所述料盒还包括第五调整螺栓及第六调整螺栓,所述底横梁的一端形成第五滑动端,所述底横梁的另一端形成第六滑动端;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纵向导向槽,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沿垂直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五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内,所述第五调整螺栓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五滑动端,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五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五滑动端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纵向导向槽,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一一对齐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沿垂直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六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内,所述第六调整螺栓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所述第四安装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六滑动端,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六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六滑动端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的中间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中一者之底部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朝下防呆定位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正上方开设有开口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夹紧抵触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正上方开设有开口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夹紧抵触槽,且所述第一夹紧抵触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夹紧抵触槽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第二避让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料盒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承载件均沿平行于一水平的X轴的方向安装于框架上,第一限位件于框架上的安装位置及第二限位件于框架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承载件于框架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承载件位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的下方;第一限位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朝向第二限位件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件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向第一限位件的第二限位槽,承载件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上的承载槽,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均沿平行X轴的方向分布,每一第一限位槽与所对应的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沿竖直平面对齐并供一片状物料插置。则,将需要将片状物料承载于本实用新型的料盒时,只需将片状物料沿竖直方向插置于对齐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使得片状物料水平方向的两侧边分别插卡于对应侧的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内,及片状物料的底边插卡于对应的承载槽内,从而实现将片状物料竖直的定位承载于本实用新型的料盒上。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片状物料与料盒的接触面积,且仅是片状物料的侧边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相接触,而片状物料的表面不会与料盒发生接触,从而能够避免片状物料的表面与料盒接触而造成刮花磨损,而且每一片状物料分别插置于对齐于不同竖直平面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之间,相邻的两片状物料之间不会相互接触,从而也能够避免相邻的两片状物料之间发生接触而造成刮花磨损,进而能够更好的保障片状物料的加工质量,使得片状物料的合格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片状物料是竖直的定位承载于料盒上,相对于平铺摆放的方式,单片的片状物料所占用的放置面积更小,在相同的放置面积上能够承载更多的片状物料,故,本实用新型的料盒能够承载更多的片状物料,使得片状物料的输送效率大大提高,进而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料盒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承载件在框架上的安装位置能够灵活的进行调整,以改变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承载件之间的距离,来适应承载不同尺寸的片状物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料盒的适应能力更强,使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料盒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料盒上插置有片状物料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料盒的第一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料盒的第二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适用于承载片状物料20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包括框架10、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至少两承载件40,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均沿平行于一水平的X轴的方向安装于框架10上,第一限位件2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及第二限位件3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0与第二限位件3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布局更为合理,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0与第二限位件30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适应需求而选择位于相异的水平面上,在此不再赘述。承载件4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承载件40位于第一限位件20与第二限位件30之间的下方,从而能够灵活的改变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在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来改变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之间的距离。第一限位件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朝向第二限位件30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件30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21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向第一限位件20的第二限位槽31,承载件40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21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上的承载槽41,即第一限位件20上所开设的第一限位槽21的数量、第二限位件30上所开设的第二限位槽31的数量及承载件40上所开设的承载槽41的数量均相同,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均沿平行X轴的方向分布,每一第一限位槽21与所对应的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沿竖直平面对齐并供一片状物料200插置,且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限位槽21与所对应的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是沿垂直X轴的竖直平面对齐,而片状物料200沿垂直X轴的竖直平面插置于对齐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之间,结构更为合理,在并不以此为限。则,将需要将片状物料200承载于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时,只需将片状物料200沿竖直方向插置于对齐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使得片状物料200水平方向的两侧边分别插卡于对应侧的第一限位槽21与第二限位槽31内,及片状物料200的底边插卡于对应的承载槽41内,从而实现将片状物料200竖直的定位承载于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上。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片状物料200与料盒100的接触面积,且仅是片状物料200的侧边与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相接触,而片状物料200的表面不会与料盒100发生接触,从而能够避免片状物料200的表面与料盒100接触而造成刮花磨损,而且每一片状物料200分别插置于对齐于不同竖直平面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之间,相邻的两片状物料200之间不会相互接触,从而也能够避免相邻的两片状物料200之间发生接触而造成刮花磨损,进而能够更好的保障片状物料200的加工质量,使得片状物料200的合格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片状物料200是竖直的定位承载于料盒100上,相对于平铺摆放的方式,单片的片状物料200所占用的放置面积更小,在相同的放置面积上能够承载更多的片状物料200,故,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能够承载更多的片状物料200,使得片状物料200的输送效率大大提高,进而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的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在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能够灵活的进行调整,以改变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之间的距离,来适应承载不同尺寸的片状物料20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的适应能力更强,使用更为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限位件20上所开设的第一限位槽21的具体数量、第二限位件30上所开设的第二限位槽31的具体数量及承载件40上所开设的承载槽4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均呈长条形的片状结构,第一限位件20的侧表面及第二限位件30的侧表面均平行于水平面,承载件40的侧表面平行于竖直面。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21的开口与第二限位槽31的开口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相对的设置,而承载槽41的开口沿竖直方向向上设置,使得片状物料200的受力定位更为合理。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均为V型槽,也即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均为片状的条形齿,使得片状物料200能够方便顺畅的卡入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并卡紧定位于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的槽底,防止片状物料200在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内发生摇摆晃动而造成刮花磨损,结果更为合理。更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均由铁氟龙材料制作而成,以更好的防止刮花磨损片状物料200。
请参阅图3及图4,详细地,第一限位件20上相邻的两第一限位槽21之间的间距、第二限位件30上相邻的两第二限位槽31之间的间距及承载件40上相邻的两承载槽41之间的间距均是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图4及图5,框架10包含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及支撑杆13,支撑杆13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固定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均垂直于X轴,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能够竖直固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条支撑管,且两条支撑杆13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的两侧,以更稳定牢固的固定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结构更为合理,但并不以此为限。较优是,第一安装板11背离于第二安装的侧面与第二安装板12背离于第一安装板11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95mm且小于等于200mm,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1背离于第二安装的侧面与第二安装板12背离于第一安装板11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具体优选为198mm,以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放置于外部的承载台上,但第一安装板11背离于第二安装的侧面与第二安装板12背离于第一安装板11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及图3,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还包括第一侧横梁50、第二侧横梁60及与承载件40一一对应的底横梁70,第一侧横梁50、第二侧横梁60及底横梁70均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之间,第一侧横梁50及第二侧横梁60在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底横梁70在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底横梁70位于第一侧横梁50与第二侧横梁60之间的下方;第一限位件20固定安装于第一侧横梁50上,第二限位件30固定安装于第二侧横梁60上,承载件40固定安装于所对应的底横梁70上。从而实现第一限位件2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及第二限位件3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的结构,及实现承载件4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的结构。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还包括第一夹紧片81、第二夹紧片82及第三夹紧片83,第一夹紧片81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固定于第一侧横梁50上,第一限位件20夹紧固定于第一夹紧片81与第一侧横梁50之间,具体是通过若干第一固定螺栓97贯穿第一夹紧片81及第一限位件20而螺纹紧固于第一侧横梁50上。第二夹紧片82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固定于第二侧横梁60上,第二限位件30夹紧固定于第二夹紧片82与第二侧横梁60之间,具体是通过若干第二固定螺栓98贯穿第二夹紧片82及第二限位件30而螺纹紧固于第二侧横梁60上。第三夹紧片83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固定于底横梁70上,承载件40夹紧固定于第三夹紧片83与底横梁70之间,具体是通过若干第三固定螺栓99贯穿第三夹紧片83及第承载件40而螺纹紧固于底横梁70上。从而实现第一限位件20固定安装于第一侧横梁50上,第二限位件30固定安装于第二侧横梁60上,以及承载件40固定安装于所对应的底横梁70上的安装结构,且结构简单牢固。
请参阅图1及图3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还包括第一调整螺栓91及第二调整螺栓92,第一侧横梁50的一端形成第一滑动端51,第一侧横梁50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滑动端52。第一安装板11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第二安装板12的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的槽底开设有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一长形导向孔111b,第一长形导向孔111b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第一滑动端51滑动卡合于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内,第一调整螺栓91滑动穿置于第一长形导向孔111b内并螺纹连接于第一滑动端51,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的槽底可夹紧于第一调整螺栓91的螺帽与第一滑动端51之间。第二安装板12上开设有开口朝向第一安装板11的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沿平行X轴的方向对齐于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即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与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大小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X轴的方向对齐于第一长形导向孔111b的第二长形导向孔121b,即第二长形导向孔121b与第一长形导向孔111b大小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长形导向孔121b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第二滑动端52滑动卡合于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内,第二调整螺栓92滑动穿置于第二长形导向孔121b内并螺纹连接于第二滑动端52,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的槽底可夹紧于第二调整螺栓92的螺帽与第二滑动端52之间。从而当旋转第一调整螺栓91及第二调整螺栓92分别松开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的槽底及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的槽底时,即可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移动调整第一侧横梁50的在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上的水平位置至所需的位置上,再通过旋转第一调整螺栓91及第二调整螺栓92分别夹紧固定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的槽底及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的槽底,即可固定第一侧横梁50的在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上的安装位置,调整操作非常方便。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还包括第三调整螺栓93及第四调整螺栓94,第二侧横梁60的一端形成第三滑动端61,第二侧横梁60的另一端形成第四滑动端62。第一安装板11顶部远离于第一长形导向孔111b的一侧开设有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第二安装板12的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且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与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安装孔112b,第一安装孔112b的孔径小于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第三滑动端61滑动卡合于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内,第三调整螺栓93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第一安装孔112b内并螺纹连接于第三滑动端61,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的槽底可夹紧于第三调整螺栓93的螺帽与第三滑动端61之间。第二安装板12上开设有开口朝向第一安装板11的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沿平行X轴的方向对齐于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即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与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大小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且,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与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X轴的方向一一对齐于第一安装孔112b的第二安装孔122b,即第二安装孔122b与第一安装孔112b大小相同、轴心线相互重合且数量相同,且第一安装孔112b及第二安装孔122b的设置数量、相邻两第一安装孔112b之间的间距及相邻两第二安装孔122b之间的间距均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安装孔122b的孔径小于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沿竖直方向的宽度,第四滑动端62滑动卡合于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内,第四调整螺栓94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第二安装孔122b内并螺纹连接于第四滑动端62,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的槽底可夹紧于第四调整螺栓94的螺帽与第四滑动端62之间。从而当旋转第三调整螺栓93及第四调整螺栓94分别脱离于第三滑动端61及第四滑动端62,即可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移动调整第二侧横梁60的在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上的水平位置至所需的位置上,并使第三滑动端61及第四滑动端62上的螺纹槽分别正对于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相互对齐的第一安装孔112b与第二安装孔122b,再将第三调整螺栓93及第四调整螺栓94分别穿置于第三滑动端61及第四滑动端62上的螺纹槽所正对的第一安装孔112b与第二安装孔122b,并螺纹连接于第三滑动端61及第四滑动端62上的螺纹槽内,来夹紧固定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的槽底及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的槽底,即可固定第二侧横梁60的在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上的安装位置,调整操作非常方便。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还包括第五调整螺栓95及第六调整螺栓96,底横梁70的一端形成第五滑动端71,底横梁70的另一端形成第六滑动端72。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第二安装板12的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三安装孔113b,第三安装孔113b的孔径小于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沿垂直X轴方向的宽度,第五滑动端71滑动卡合于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内,第五调整螺栓95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第三安装孔113b内并螺纹连接于第五滑动端71,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的槽底可夹紧于第五调整螺栓95的螺帽与第五滑动端71之间。第二安装板12上开设有开口朝向第一安装板11的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沿平行X轴的方向对齐于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即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与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大小相同且沿平行X轴的方向相正对。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X轴的方向一一对齐于第三安装孔113b的第四安装孔123b,即第四安装孔123b与第三安装孔113b大小相同、轴心线相互重合且数量相同,且第三安装孔113b及第四安装孔123b的设置数量、相邻两第三安装孔113b之间的间距及相邻两第四安装孔123b之间的间距均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在此不再赘述。第四安装孔123b的孔径小于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沿垂直X轴方向的宽度,第六滑动端72滑动卡合于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内,第六调整螺栓96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第四安装孔123b内并螺纹连接于第六滑动端72,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的槽底可夹紧于第六调整螺栓96的螺帽与第六滑动端72之间。从而当旋转第五调整螺栓95及第六调整螺栓96分别脱离于第五滑动端71及第四滑动端62,即可沿竖直方向移动调整底横梁70的在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上的竖直位置至所需的位置上,并使第五滑动端71及第六滑动端72上的螺纹槽分别正对于沿平行于X轴的方向相互对齐的第三安装孔113b与第四安装孔123b,再将第五调整螺栓95及第六调整螺栓96分别穿置于第五滑动端71及第六滑动端72上的螺纹槽所正对的第三安装孔113b与第四安装孔123b,并螺纹连接于第五滑动端71及第六滑动端72上的螺纹槽内,来夹紧固定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的槽底及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的槽底,即可固定底横梁70的在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上的安装位置,调整操作非常方便。其中,较优是,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及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的下端均分别贯穿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的底部,使得底横梁70上的第五滑动端71及第六滑动端72能够分别自由的进出于对应的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及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从而能够方便的拆卸更换底横梁70及对应的承载件40。更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调整螺栓95及第六调整螺栓96均为沉头螺栓,使得第五调整螺栓95及第六调整螺栓96的螺帽能够分别隐藏于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上,避免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放置于外部的承载台上时受到阻碍,结构跟我合理。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之间设置有两条承载件40及两条底横梁70及两条第三夹紧片83,每一承载件40夹紧固定于所对应的一条第三夹紧片83与一条底横梁70之间。相应地,在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两个关于第一安装板11的中部对称的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且两个第一纵向导向槽113a的槽底所开设的第三安装孔113b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一一相互对齐,在第二安装板12上开设有两个关于第二安装板12的中部对称的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且两个第二纵向导向槽123a的槽底所开设的第四安装孔123b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一一相互对齐,以供两条底横梁70分别对应的安装。但,第一安装板11及第二安装板12之间所设置的承载件40、底横梁70及第三夹紧片83的具体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图3、图6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1底部的中间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定位槽114,第二安装板12上开设有沿平行X轴的方向对齐于第一定位槽114的第二定位槽124,即第一定位槽114与第二定位槽124大小相同且轴心线相互重合。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放置于外部的承载台上时,第一定位槽114及第二定位槽124卡合于承载台上相应的定位部件,从而实现对料盒100的定位。较优是,第一安装板11底部的一侧(即于第一定位槽114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朝下防呆定位槽118,外部的承载台上设置有对应卡合于防呆定位槽118的防呆部件,使得料盒100只能沿预设的放置方向放置于承载台上,以防止料盒100的放置方向错误。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防呆定位槽118还可以选择开设于第二安装板12底部的一侧(即于第二定位槽124的一侧),一样能够实现防止料盒100的放置方向错误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1于第一定位槽114的正上方开设有开口背离第二安装板12的第一夹紧抵触槽115,第二安装板12于第二定位槽124的正上方开设有开口背离第一安装板11的第二夹紧抵触槽125,且第一夹紧抵触槽115的轴心线与第二夹紧抵触槽125轴心线重合。当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放置于外部的承载台上时,可通过承载台上对应的两夹紧抵触件分别相对的抵触压紧于第一夹紧抵触槽115及第二夹紧抵触内,以夹紧固定住料盒100,结构简单合理。较优是,第一安装板11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避让槽116,第二安装板12上开设有沿平行X轴的方向对齐于第一避让槽116的第二避让槽126,即第一避让槽116及第二避让槽126大小相同且沿平行X轴的方向平齐。从而,取送片状物料200的机械手能够方便的通过第一避让槽116或第二避让槽126,更方便机械手移送取放片状物料200,结构更为合理。更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11于第一避让槽116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穿置孔117,第一安装板11上开设有沿平行X轴的方向一一对齐于第一穿置孔117的第二穿置孔127,即第一穿置孔117与第二穿置孔127大小相同且轴心线相互重合。从而能够方便的通过第一穿置孔117及第二穿置孔127来搬运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结构更为合理。
请参阅图6及图7,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及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贯穿至第一避让槽116内,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及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分别贯穿第一安装板11水平方向的两侧部;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及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贯穿至第二避让槽126内,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及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分别贯穿第二安装板12水平方向的两侧部,使得第一侧横梁50上的第一滑动端51及第二滑动端52能够分别自由的进出于对应的第一横向导向槽111a及第二横向导向槽121a,以及使得第二侧横梁60上的第三滑动端61及第四滑动端62能够分别自由的进出于对应的第三横向导向槽112a及第四横向导向槽122a,从而能够方便的拆卸更换第一侧横梁50和对应的第一限位件20,以及第二侧横梁60和对应的第二限位件3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料盒100所承载的片状物料200具体优选为用于制作触摸屏的片状玻璃,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还可以应用于承载其它类型的片状物料200,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的使用原理作详细说明:首先,将第一侧横梁50、第二侧横梁60及底横梁70的安装位置调整至与所需承载的片状物料200的具体尺寸相匹配,且第一侧横梁50与第二侧横梁60关于两底横梁70之间的中心对称,使沿垂直X轴的方向相对的第一限位槽21与第二限位槽31两者的槽底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片状物料200宽度,以及使承载槽41的槽底沿竖直方向至第一限位件20的距离小于片状物料200之高度。然后,再将片状物料200沿垂X轴的竖直平面插置于对齐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之间,片状物料200水平方向的两侧边即可分别插卡于对应侧的第一限位槽21与第二限位槽31内,及片状物料200的底边即可插卡于对应的承载槽41内,使得片状物料200竖直承载于料盒100上,进而完成将片状物料200插置于料盒100上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的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均沿平行于一水平的X轴的方向安装于框架10上,第一限位件2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及第二限位件3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承载件40于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承载件40位于第一限位件20与第二限位件30之间的下方;第一限位件2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朝向第二限位件30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件30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21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向第一限位件20的第二限位槽31,承载件40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槽21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上的承载槽41,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均沿平行X轴的方向分布,每一第一限位槽21与所对应的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沿竖直平面对齐并供一片状物料200插置。则,将需要将片状物料200承载于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时,只需将片状物料200沿竖直方向插置于对齐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使得片状物料200水平方向的两侧边分别插卡于对应侧的第一限位槽21与第二限位槽31内,及片状物料200的底边插卡于对应的承载槽41内,从而实现将片状物料200竖直的定位承载于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上。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片状物料200与料盒100的接触面积,且仅是片状物料200的侧边与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相接触,而片状物料200的表面不会与料盒100发生接触,从而能够避免片状物料200的表面与料盒100接触而造成刮花磨损,而且每一片状物料200分别插置于对齐于不同竖直平面的第一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31及承载槽41之间,相邻的两片状物料200之间不会相互接触,从而也能够避免相邻的两片状物料200之间发生接触而造成刮花磨损,进而能够更好的保障片状物料200的加工质量,使得片状物料200的合格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片状物料200是竖直的定位承载于料盒100上,相对于平铺摆放的方式,单片的片状物料200所占用的放置面积更小,在相同的放置面积上能够承载更多的片状物料200,故,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能够承载更多的片状物料200,使得片状物料200的输送效率大大提高,进而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的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在框架10上的安装位置能够灵活的进行调整,以改变第一限位件20、第二限位件30及承载件40之间的距离,来适应承载不同尺寸的片状物料20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料盒100的适应能力更强,使用更为方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料盒,适用于承载片状物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至少两承载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承载件均沿平行于一水平的X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框架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于所述框架上的安装位置及所述第二限位件于所述框架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所述承载件于所述框架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件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限位槽,所述承载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上的承载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均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分布,每一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沿竖直平面对齐并供一所述片状物料插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及承载件均呈长条形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侧表面及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侧表面均平行于水平面,所述承载件的侧表面平行于竖直面;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承载槽均为V型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含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均垂直于所述X轴;所述料盒还包括第一侧横梁、第二侧横梁及与所述承载件一一对应的底横梁,所述第一侧横梁、第二侧横梁及底横梁均沿平行于所述X轴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侧横梁及第二侧横梁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位置均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所述底横梁在所述第一安 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的安装位置沿竖直方向可移动调整的设置,所述底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侧横梁与第二侧横梁之间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横梁上,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侧横梁上,所述承载件固定安装于所对应的所述底横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于所述第二安装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95mm且小于等于200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夹紧片、第二夹紧片及第三夹紧片,所述第一夹紧片沿平行于所述X轴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横梁上,所述第一限位件夹紧固定于所述第一夹紧片与第一侧横梁之间;所述第二夹紧片沿平行于所述X轴的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二侧横梁上,所述第二限位件夹紧固定于所述第二夹紧片与第二侧横梁之间;所述第三夹紧片沿平行于所述X轴的方向固定于所述底横梁上,所述承载件夹紧固定于所述第三夹紧片与所述底横梁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调整螺栓及第二调整螺栓,所述第一侧横梁的一端形成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侧横梁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横向导向槽,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的第一长形导向孔,所述第一长形导向孔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内,所述第一调整螺栓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一长形导向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一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一滑动端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横向导向槽,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沿平 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横向导向槽,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长形导向孔的第二长形导向孔,所述第二长形导向孔沿竖直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内,所述第二调整螺栓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二长形导向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二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二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二滑动端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调整螺栓及第四调整螺栓,所述第二侧横梁的一端形成第三滑动端,所述第二侧横梁的另一端形成第四滑动端;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远离于所述第一长形导向孔的一侧开设有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三横向导向槽,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沿垂直所述X轴的水平方向分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三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内,所述第三调整螺栓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动端,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三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三滑动端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四横向导向槽,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三横向导向槽,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一一对齐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沿竖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四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内,所述第四调整螺栓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四滑动端,所述第四横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四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四滑动端之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调整螺栓及第六调整螺栓,所述底横梁的一端形成第五滑动端,所述底横梁的另一端形成第六滑 动端;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布置且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纵向导向槽,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沿垂直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五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内,所述第五调整螺栓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所述第三安装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五滑动端,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五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五滑动端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纵向导向槽,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的槽底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一一对齐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沿垂直所述X轴方向的宽度,所述第六滑动端滑动卡合于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内,所述第六调整螺栓可选择性的滑动穿置于任一所述第四安装孔内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六滑动端,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的槽底可夹紧于所述第六调整螺栓的螺帽与所述第六滑动端之间。
9.如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的中间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中一者之底部的一侧开设有开口朝下防呆定位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正上方开设有开口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夹紧抵触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正上方开设有开口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二夹紧抵触槽,且所述第一夹紧抵触槽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夹紧抵触槽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沿平行所述X轴的方向对齐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第二避让槽。
CN201620106049.XU 2016-02-02 2016-02-02 料盒 Active CN205574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6049.XU CN205574536U (zh) 2016-02-02 2016-02-02 料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6049.XU CN205574536U (zh) 2016-02-02 2016-02-02 料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74536U true CN205574536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69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6049.XU Active CN205574536U (zh) 2016-02-02 2016-02-02 料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7453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4107A (zh) * 2018-05-12 2018-09-28 芜湖凯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板架存放设备
CN108905285A (zh) * 2018-08-16 2018-11-30 佛山市南海唐立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圆锯片脱水装置及脱水系统
CN109531608A (zh) * 2018-12-24 2019-03-29 深圳市伟鸿科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玻璃治具
CN109561623A (zh) * 2018-10-26 2019-04-02 蚌埠市风驰滤清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机柜的可调式安装支架
CN110369435A (zh) * 2019-08-08 2019-10-25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量块超声波清洗夹持装置
CN111015617A (zh) * 2020-01-18 2020-04-17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雕机料架及其正反面加工工艺
CN111392183A (zh) * 2020-03-06 2020-07-10 厦门奇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c薄片智能化承载料框及3c薄片运输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4107A (zh) * 2018-05-12 2018-09-28 芜湖凯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板架存放设备
CN108905285A (zh) * 2018-08-16 2018-11-30 佛山市南海唐立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圆锯片脱水装置及脱水系统
CN109561623A (zh) * 2018-10-26 2019-04-02 蚌埠市风驰滤清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机柜的可调式安装支架
CN109531608A (zh) * 2018-12-24 2019-03-29 深圳市伟鸿科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玻璃治具
CN110369435A (zh) * 2019-08-08 2019-10-25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量块超声波清洗夹持装置
CN111015617A (zh) * 2020-01-18 2020-04-17 深圳市诺峰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雕机料架及其正反面加工工艺
CN111392183A (zh) * 2020-03-06 2020-07-10 厦门奇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3c薄片智能化承载料框及3c薄片运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74536U (zh) 料盒
TW200619431A (en) Workpiece hanger in electroplating device
KR101247797B1 (ko) 파티션용 화분 거치 장치
CN102470982A (zh) 输送系统及其设定方法
EP3035822B1 (en) A system for the mounting of shelves
CN206787473U (zh) 一种建筑模板平整度检测装置
CN203996965U (zh) 拉头自动上挂机
CN205284358U (zh) 自动化育秧设备的接盘机构
JP2002338046A (ja) トレイ分離装置
US20150197960A1 (en) Fence Installation Tool
CN206794314U (zh) 一种用于清洗光学镜片的清洗夹具
CN107697527A (zh) 立体仓库货架
CN101097287A (zh) 镜头组装机
CN204280581U (zh) 自动送料装置
CN205086470U (zh) 一种刮刀的夹持机构
CN208377439U (zh) 一种制瓶机
CN211919456U (zh) 一种可调式玻璃转运架
CN210907202U (zh) 一种坩埚保护支架
CN208511554U (zh) 一种可调节灭菌车
CN205432758U (zh) 可调节货架
CN206043979U (zh) 一种玻璃样品摆放架
CN204378305U (zh) 休闲桌
CN105463491B (zh) 承载治具
KR101343972B1 (ko) 비정형 와이어 자동정렬기
CN208655085U (zh) 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辅助教学用示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