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9080U -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 Google Patents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9080U
CN205569080U CN201521130956.XU CN201521130956U CN205569080U CN 205569080 U CN205569080 U CN 205569080U CN 201521130956 U CN201521130956 U CN 201521130956U CN 205569080 U CN205569080 U CN 205569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telescopic block
guide portion
bowel anastomosis
perfo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309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望东
丁水澄
李来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309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9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9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9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包括:保护导管,包括中空的管道部、设置于所述管道部的第一端的引导部,所述管道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且能够设置于人体外的第二端;所述引导部具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管道部的第一开孔;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引导部内的伸缩块,所述引导部具有供至少一个所述伸缩块凸伸出所述引导部外的通孔;所述伸缩块具有位于所述引导部内的第一状态和自所述通孔凸伸出所述引导部外的第二状态;所述伸缩块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支撑体,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支撑体能够位于所述保护导管内以从内部支撑所述伸缩块。

Description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背景技术
在肠道进行切割缝合手术后,为了避免排泄物对吻合口施加张力、或为了避免排泄物污染吻合口而造成吻合口感染,一般都需要对吻合口进行保护。例如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需要对吻合口进行保护。
现有保护吻合口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人体腹壁上做保护性肠造口,即将结肠截断后,将与食管、胃相通的结肠断端拉至腹壁并固定在腹壁上,形成临时肠造口,待直肠处吻合口愈合好后,再实施二次手术进行肠道还纳。然而,这样的做法需进行二次手术,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肠道吻合手术后给肠道吻合口提供保护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包括:保护导管,包括中空的管道部、设置于所述管道部的第一端的引导部,所述管道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且能够设置于人体外的第二端;所述引导部具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管道部的第一开孔;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引导部内的伸缩块,所述引导部具有供至少一个所述伸缩块凸伸出所述引导部外的通孔;所述伸缩块具有位于所述引导部内的第一状态和自所述通孔凸伸出所述引导部外的第二状态;所述伸缩块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支撑体,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支撑体能够位于所述保护导管内以从内部支撑所述伸缩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体为中空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具有能够伸入所述保护导管内的支撑端;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伸缩块支撑于所述支撑端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支撑管的中空部分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引导部设置,所述支撑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孔相配合的第三开孔;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开孔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开孔沿所述引导部径向对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一开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具有一个所述伸缩块;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伸缩块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至少一段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块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引导部内壁上;所述弹性带具有自由态与形变态,所述弹性带处于自由态时,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一状态;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带处于形变态且所述弹性带支撑于所述支撑端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包括沿所述引导部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伸缩块;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沿所述引导部圆周方向连接于每相邻两个所述伸缩块之间的弹性带;
所述弹性带具有自由态与形变态,所述弹性带处于自由态时,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一状态;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带处于形变态且所述弹性带支撑于所述支撑端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辅助驱动件,所述辅助驱动件具有能够伸入所述支撑管内且自所述支撑端凸伸出所述支撑管的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呈锥形,以在所述支撑管伸入所述保护导管内时引导所述弹性带支撑于所述支撑端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包括沿所述引导部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伸缩块,所述支撑体为连接两个所述伸缩块的弹簧;所述弹簧处于原状态时,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伸缩块内具有沿所述管道部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弹簧的槽壁沿第二端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逐渐向背离所述弹簧的方向倾斜;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能够容置于所述管道部内以驱动所述伸缩块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推杆,所述推杆具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伸入所述滑槽内时,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一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一开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管道部上的能够充放气的气囊、与所述气囊连通的充放气管,当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充放气管的开放端设置于人体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道部和所述气囊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至少一个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可通过保护导管将排泄物从回盲瓣处引流至人体外,不仅可有效保护吻合口,还可在吻合口生理组织生长好后,无需进行二次手术,直接取出该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即可,方便快捷,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位于使用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的保护导管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保护导管与伸缩块相配合的示意图,为伸缩块缩回引导部内时的状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保护导管与伸缩块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伸缩块凸伸出引导部外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伸缩块与弹性带配合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的支撑管与辅助驱动杆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支撑管与辅助驱动杆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在伸缩块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在伸缩块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的推杆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推杆于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1所示的伸缩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包括用于穿过回盲瓣(未标号)并连通回肠和腹壁(未标号)的保护导管10,以接纳回肠内的排泄物并将排泄物引流至人体外,使排泄物在排泄出体外的过程中,不再经过结肠、直肠。如此,可用于在例如低位直肠癌吻合手术等肠道吻合手术后给肠道吻合口提供保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回盲瓣自身具有单向的开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导管10即是从回盲瓣的开口处插入回肠,无需另行切割,且在移除该保护导管10时,无需进行还纳手术,只需将所述保护导管10从腹壁外抽出即可。
如图1~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包括保护导管10、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保护导管10内的伸缩块20、用以支撑所述伸缩块20凸伸出所述保护导管10外的支撑体30、用以驱动所述伸缩块20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驱动件40。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驱动件40可位于所述保护导管10内或可分离地位于人体外。
如图1~图3所示,所述保护导管10包括中空且能够穿过回盲瓣的管道部11、设置于所述管道部11的第一端并能够伸入回肠的引导部12,所述管道部11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且能够设置于人体外的第二端。所述管道部11和所述引导部12可为一体成型,也可为分别成型后再组装于一起。其中,所述管道部11可由一根管道形成,也可由多个管道拼接组成。
所述引导部12用于引导所述保护导管10插入回盲瓣,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部11靠近所述引导部12的部分由所述引导部12引导插入回盲瓣后,设置于回肠中;由于所述回盲瓣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具有弹性,故也可以是所述引导部12仅设置于回盲瓣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所述引导部12插入回盲瓣后置于回肠中或置于回盲瓣中,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的应用效果是相同的。以下将以所述引导部12插入回盲瓣后置于回肠中为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的结构及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12具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管道部11的第一开孔121;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开孔121可连通所述管道部11的中空部分,如此,当所述引导部12插入回盲瓣后置于回肠中时,即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管道部11与所述引导部12相背的第二端是设置于人体外的(例如腹壁外),这样,排泄物会从回肠处通过所述引导部12上的第一开孔121流入管道部11,从而经过管道部11后自第二端排出人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12设置为锥形,所述第一开孔121设置于所述锥形的顶部和侧壁的至少一个上。例如图1~图3所示,所述引导部12的第一开孔121设置于所述锥形的顶部,排泄物进入所述引导部12的方向与所述排泄物在所述保护管内的移动方向一致,方便接纳排泄物。
至少一个所述伸缩块20设置于所述引导部内的,所述引导部12具有供至少一个所述伸缩块20凸伸出所述引导部12外的通孔122。可以理解为,至少一个所述伸缩块20自同一个通孔122凸伸出所述引导部12外;或者如图1~图6所示,每一所述伸缩块20与其对应的一个所述通孔122凸伸出所述引导部外,即所述伸缩块20的数目与所述通孔122的数目一致。
如图4~图6所示,所述伸缩块20包括穿过所述通孔122的主体部21、分设于所述主体部21两侧且略大于所述通孔122的一对定位片22;两个所述定位片22分别位于所述引导部12内外两侧,用以限定所述伸缩块20在所述通孔内的移动距离,防止所述伸缩块20移动时脱离所述通孔122。
所述伸缩块20具有如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和如图5所示的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时,即将所述保护导管10植入人体内或取出人体外的过程中,所述伸缩块20位于所述引导部12内的缩进位置,位于所述引导部12外的定位片22从所述引导部12的外侧盖合在所述通孔122上。
第二状态时,即所述引导部12穿过腹壁并通过回盲瓣伸入回肠内时,也即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伸缩块20凸伸出所述引导部12外以向人体回肠提供张力,位于所述引导部12内的定位片22从所述引导部12的内侧盖合在所述通孔122上;如此,通过所述伸缩块20的支撑力和回肠的弹性力配合,可避免所述引导部12和回肠之间的大幅度位移,防止所述第一端脱出回盲瓣。所述伸缩块20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引导部12置于回盲瓣中时,所述伸缩块20凸伸出所述引导部12外以向回盲瓣提供张力。
所述支撑体30能够从所述引导部12内支撑所述伸缩块20,以在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使所述伸缩块20保持第二状态。具体地,至少部分所述支撑体30能够位于所述保护导管20内用以支撑所述伸缩块20。
例如图7、图8所示,所述支撑体30为中空的支撑管31,所述支撑管31具有能够伸入所述保护导管10内的支撑端311。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支撑端311自第二端伸入所述保护导管10内并从内部支撑所述伸缩块20,即所述伸缩块20支撑于所述支撑端311的外壁上;使所述伸缩块2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所述第一开孔121与所述支撑管31的中空部分相连通,以便排出排泄物;当然,排泄物也可能从所述支撑管31和保护导管10之间的缝隙排除。
所述支撑管31还具有与所述支撑端311相背的操作端312。所述伸缩块2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操作端312可位于所述保护导管10内;优选地,所述操作端312位于所述第二端外,以方便在所述肠道吻合口愈合后取出所述支撑管31。
进一步地,为避免排泄物在所述管道部11靠近所述引导部12的一侧堆积,所述管道部11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11,所述第二开孔111靠近所述引导部12设置;所述支撑管3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孔111相配合的第三开孔313;所述伸缩块20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开孔111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开孔313沿所述引导部12径向对应连通;在所述管道部11靠近所述引导部12的一侧堆积的排泄物可通过第二开孔111流入所述保护导管10内,也可通过第二开孔111和第三开孔313进入所述支撑管31内。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所述管道部11还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用于固定回盲瓣的第一固定槽112,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回盲瓣通过自身的弹性卡套在所述第一固定槽112内,以定位所述保护导管10与回盲瓣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二开孔111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112与所述第一开孔121之间;具体地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开孔111与所述第一固定槽112相邻,且相较所述第一开孔121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槽112;使得所述第一固定槽112靠近所述引导部12的一侧的排泄物可通过第二开孔111、第三开孔313流入所述支撑管31的中空内。所谓的至少部分第二开孔111与所述第一固定槽112相邻,表示为所述第二开孔111可有部分与第一固定槽112重叠设置,也可以所述第二开孔111完全不与所述第一固定槽112重叠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40为用以驱动所述伸缩块20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至少一段弹性带41。
所述弹性带41具有原状态与拉伸后的形变态,所述弹性带41处于原状态时,所述伸缩块20处于第一状态;而所述伸缩块20在所述支撑管31的支撑下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带41处于拉伸的形变态且所述弹性带41支撑在所述支撑端311的外壁上。
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仅设有一个所述伸缩块20时,所述弹性带4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伸缩块20朝向所述引导部12内的一侧,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引导部12的内壁上;所述伸缩块2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带41处于形变态且所述弹性带41支撑于所述支撑端311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带41为两条时,两条所述弹性带41通过所述伸缩块20和所述引导部12的内部连接形成弹性圈;所述伸缩块2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带41处于形变态且所述弹性圈套在所述支撑端311外壁上。
而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包括沿所述引导部12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伸缩块20时;如图4~图6所示,所述弹性带41沿所述引导部12圆周方向连接于每相邻两个所述伸缩块12之间;所有所述弹性带41通过所述伸缩块20连接形成弹性圈。
在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支撑管31的支撑端311插入所述弹性圈并将所述弹性圈撑开套在所述支撑端311外侧,同时所述伸缩块20自通孔122向外凸伸出所述引导部12外以向人体回肠提供张力;此时第一开孔121与所述支撑管31的中空部分相连通,排泄物自第一开孔121进入支撑管31,从而经过支撑管31后自操作端312排出体外。
在肠道吻合口愈合后,只需通过操作端312从所述保护导管10内抽出所述支撑管31,所述弹性带41回复至原状态同时将所述伸缩块20拉回所述引导部12内,此时即可将所述保护导管10取出人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还包括辅助驱动件50,所述辅助驱动件50具有能够伸入所述支撑管31内且自所述支撑端311凸伸出所述支撑管31外的驱动端51,所述驱动端51呈锥形,以在所述支撑管31伸入所述保护导管10内时引导所述弹性圈套在所述支撑端311上。所述伸缩块20处于第二状态时,即可将所述辅助驱动件50取出体外。
所述辅助驱动件50还包括与所述驱动端51相背的辅助操作端52,在所述支撑端311朝向所述引导部12移动时,所述辅助操作端52凸伸出所述支撑端311,以引导两条所述弹性带41套在所述支撑端311外侧;同时所述辅助操作端52凸伸出所述操作端312外,便于操作。
在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辅助驱动杆50伸入所述支撑管31内,驱动端51凸伸出所述支撑端311后所述支撑管31和所述辅助驱动杆50形成一个支撑杆;将所述支撑杆从第二端伸入所述管道部11内,推动所述辅助操作端52使驱动端51插入两条所述弹性带41中间的间隙将两条所述弹性带41撑开呈并套在所述支撑端311上,同时所述伸缩块20自通孔122向外凸伸出所述引导部12外以向人体回肠提供张力;此时可将所述辅助驱动件50从支撑管31中抽出,第一开孔121与所述支撑管31的中空部分相连通,排泄物自第一开孔121进入支撑管31,从而经过支撑管31后自所述操作312排出体外。
在肠道吻合口愈合后,只需通过操作端312从所述保护导管12内抽出所述支撑管31,所述弹性带41回复原状同时将所述伸缩块20拉回所述引导部12内,此时即可将所述保护导管10取出人体外。
进一步地,为了更加方便地固定所述保护导管10与腹壁的相对位置,如图1~图3所示,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管道部11上的可充放气的气囊60、与所述气囊60连通的充放气管(未图示);所述充放气管紧贴所述管道部11的外壁设置,且当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充放气管的开放端设置于人体外,以方便给所述气囊充放气。
所述气囊60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具体地设置于所述管道部11的第二端和第一固定槽112之间。当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气囊60为充气状态能够向腹壁提供张力;如此,通过所述气囊60的支撑力和腹壁的弹性力配合,可避免所述管道部11和腹壁之间的大幅度位移。
所述气囊60处于未充气的状态时,所述气囊60的外径可与所述管道部11的外径相同或相近,方便将所述保护导管10通过引导部12的引导插入人体中;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通过充放气管给所述气囊60充气,气囊60给腹壁提供张力,可避免所述管道部11和腹壁之间的大幅度位移;待肠道吻合口完全愈合后,通过充放气管将气囊60中的气体放出,所述气囊60的外径变小至与所述管道部11的外径相同或相近,方便从人体内抽出所述保护导管10。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部11与所述气囊60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限制所述气囊60在所述管道部11的轴向上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部11和所述气囊60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凹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至少一个所述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相互配合形成所述定位件。
例如,在所述管道部11上设有第二凹槽113,相应地所述气囊60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二凹槽113的凸起;所述凸起具有一定的硬度,以在所述气囊60处于非充气状态下时,亦可配合所述第二凹槽113定位所述气囊60和所述管道部11。
如图9~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伸缩块20’、所述支撑体30’以及所述驱动件40’的结构不同。
以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包括沿所述引导部12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伸缩块20’的实施方式为例,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
如图10~图12和图15所示,所述支撑体30’为连接两个所述伸缩块20’的弹簧32,所述弹簧32具有原状态和形变态;所述弹簧32处于原状态时,所述弹簧32从内部支撑两个所述伸缩块20’并使两个所述伸缩块20’处于第二状态,即所述伸缩块20’凸伸出所述引导部12外以给回肠提供支撑力。
具体地,所伸缩块20’朝向所述引导部12内的一侧设有固定柱23,所述弹簧3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柱23上。
每一所述伸缩块20’内开设有沿所述管道部11轴向延伸的滑槽24,所述滑槽24靠近所述弹簧32的槽壁25沿第二端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逐渐向背离所述弹簧32的方向倾斜。
如图10、图11、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驱动件40’为能够容置于所述管道部11内的推杆42,所述推杆42具有能够伸入所述保护导管10内并与所述滑槽24相配合的滑杆421、与所述滑杆相背的推动端422。
所述推杆42容置于所述管道部11内时,所述推动端422位于所述第二端外,便于操作。推动所述推动端422使所述滑杆421与所述槽壁25相配合以驱动所述伸缩块20’缩回至所述引导部12内并保持第一状态;同时两个所述压缩机20’压缩所述弹簧32;此时可将所述保护导管10植入人体内或取出人体外。
如图11所示,当所述保护导管10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推动端422位于所述第二端外;放开所述推动端422,所述弹簧32恢复至原状态并使所述伸缩块20’凸伸出所述引导部12外,同时所述滑杆421沿第一端向第二端的延伸方向退出所述滑槽213。此时所述推杆42可位于所述保护导管10内,也可以取出所述保护导管10外存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100’可通过所述保护导管10将排泄物从回盲瓣处引流至人体外,不仅可有效保护吻合口,还可在吻合口生理组织生长好后,无需进行二次手术,直接取出该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100、100’即可,方便快捷,不会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用于在肠道吻合手术后给肠道吻合口提供保护,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包括:
保护导管,包括中空的管道部、设置于所述管道部的第一端的引导部,所述管道部还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相背的且能够设置于人体外的第二端;所述引导部具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管道部的第一开孔;
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引导部内的伸缩块,所述引导部具有供至少一个所述伸缩块凸伸出所述引导部外的通孔;所述伸缩块具有位于所述引导部内的第一状态和自所述通孔凸伸出所述引导部外的第二状态;所述伸缩块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支撑体,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支撑体能够位于所述保护导管内以从内部支撑所述伸缩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中空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具有能够伸入所述保护导管内的支撑端;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伸缩块支撑于所述支撑端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支撑管的中空部分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引导部设置,所述支撑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孔相配合的第三开孔;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开孔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开孔沿所述引导部径向对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一开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具有一个所述伸缩块;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伸缩块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至少一段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块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引导部内壁上;
所述弹性带具有自由态与形变态,所述弹性带处于自由态时,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一状态;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带处于形变态且所述弹性带支撑于所述支撑端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包括沿所述引导部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伸缩块;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沿所述引导部圆周方向连接于每相邻两个所述伸缩块之间的弹性带;
所述弹性带具有自由态与形变态,所述弹性带处于自由态时,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一状态;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带处于形变态且所述弹性带支撑于所述支撑端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辅助驱动件,所述辅助驱动件具有能够伸入所述支撑管内且自所述支撑端凸伸出所述支撑管的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呈锥形,以在所述支撑管伸入所述保护导管内时引导所述弹性带支撑于所述支撑端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包括沿所述引导部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伸缩块,所述支撑体为连接两个所述伸缩块的弹簧;所述弹簧处于原状态时,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伸缩块内具有沿所述管道部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弹簧的槽壁沿第二端向第一端的延伸方向逐渐向背离所述弹簧的方向倾斜;
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能够容置于所述管道部内以驱动所述伸缩块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推杆,所述推杆具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伸入所述滑槽内时,所述伸缩块处于第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与所述第一开孔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管道部上的能够充放气的气囊、与所述气囊连通的充放气管,当所述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位于使用位置时,所述充放气管的开放端设置于人体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部和所述气囊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至少一个凸起。
CN201521130956.XU 2015-12-30 2015-12-30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Active CN205569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0956.XU CN205569080U (zh) 2015-12-30 2015-12-30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0956.XU CN205569080U (zh) 2015-12-30 2015-12-30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9080U true CN205569080U (zh) 2016-09-14

Family

ID=56881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0956.XU Active CN205569080U (zh) 2015-12-30 2015-12-30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9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5577B (zh) 外科手术装置和附件
US11395757B2 (en) Continent ostomy valve and method of use
ES2260275T3 (es) Revestimiento de cavidad corporal.
US8998862B2 (en) Ostomy containment device
US20110040231A1 (en) Temporary ostomy appliance
EP2499979A2 (en) Wound protector including balloon within incision
JP4864704B2 (ja) 自然肛門または人工肛門の閉鎖システム
US9993136B2 (en) Endoscopy instrument guide port
CN106573137A (zh) 医疗管清洁
JP2002531160A (ja) 切創口を開創しかつ/又はシールするための外科手術用器具
MX2013014057A (es) Un dispositivo de extraccion de elementos contenidos en cavidades, que usa una bolsa para su extraccion y un aplicador.
CN205198160U (zh) 肠道吻合口保护装置
CN102160807A (zh) 可扩展的胸腔进入口
US11033419B2 (en) Medical device for performing ileostomies and/or jejunostomies
CN204169953U (zh) 一种可自动排出的新型肠道内旁路装置
CN205569080U (zh)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CN205251806U (zh) 肠道吻合口保护组件
CN105361917A (zh) 肠道吻合口保护装置
CN105434054A (zh) 肠道吻合口保护装置
CN205433920U (zh) 肠道吻合口保护装置
KR101027561B1 (ko) 튜브분리형 내시경 수술도구 가이더
CN102551872B (zh) 一种单孔腹腔镜鞘管总成
CN209172605U (zh) 包皮手术后保护器
CN110464387B (zh) 手套口腹腔镜手术装置
RU2009125527A (ru) Защи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частности, при неинвазивных процедура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5021 No. 278 Dongpi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chen International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2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Jinji Lake Road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21A

Patentee before: TOUCHSTON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CIEN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