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61529U - 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61529U
CN205561529U CN201620408361.4U CN201620408361U CN205561529U CN 205561529 U CN205561529 U CN 205561529U CN 201620408361 U CN201620408361 U CN 201620408361U CN 205561529 U CN205561529 U CN 205561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furnace
dual
pneumoelectric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083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YANMING HEAT ENERGY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YANMING HEAT ENERGY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YANMING HEAT ENERGY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YANMING HEAT ENERGY EQUI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083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61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61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6152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充分利用不同的热源,有效利用产生的能源,对物料的加热方式结构简单却特别,利用低成本和简约的构造实现气电两用的红外线加热炉。本加热炉包括:炉门系统、多个红外线加热装置、风机、循环风道、导风板、输送装置;所述炉门系统,置于所述加热炉的一侧,用于密闭所述加热炉;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包括:火枪系统、电热系统、分别与所述火枪系统和所述电热系统连接的红外线辐射管;所述风机,置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的顶部;所述循环风道,置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的底部;所述导风板,包裹所述风机、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和所述循环风道;所述输送装置,置于所述循环风道下侧,用于放置物料。

Description

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背景技术
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吸收远红外线,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强烈的震动和旋转,使得物体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红外线加热炉使用的范围很广,包括各种工矿产业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红外线加热炉的高效不仅仅在于其自身加热性能,更注重能源的消耗,注重能源的节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充分利用不同的热源,有效利用产生的能源,对物料的加热方式结构简单却特别,利用低成本和简约的构造实现气电两用的红外线加热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包括:炉门系统、多个红外线加热装置、风机、循环风道、导风板、输送装置;
所述炉门系统,置于所述加热炉的一侧,用于密闭所述加热炉;
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包括:火枪系统、电热系统、分别与所述火枪系统和所述电热系统连接的红外线辐射管;
所述风机,置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的顶部;
所述循环风道,置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的底部;
所述导风板,包裹所述风机、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和所述循环风道;
所述输送装置,置于所述循环风道下侧,用于放置物料。
优选地,
所述火枪系统,包括:火枪和气源;
所述电热系统,包括:电热丝和电源;
所述红外线辐射管呈长条状,一端连接所述火枪,其余位置缠绕所述电热丝。
优选地,所述循环风道由多个漏斗状通气管组成。
优选地,所述循环风道高度依次降低。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设置输送板、底部设置活动杆;
所述活动杆由齿轮和设置锯齿的杆组成,用于支撑所述输送板。
优选地,还包括余热回收器;
所述余热回收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并在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与管道连接处设置风门。
优选地,所述余热回收器为热交换器,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热气腔和冷气腔,还包括吹气管和出气管,以使得热量交换。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设有两个。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加热炉可以利用两种热源-气源和电源,在不同的工矿产业车间,可以根据热源的成本来进行选择性使用,同时也能避免因为某种热源的暂时短缺而导致加热炉停止工作。其中,我国推广“避开用电高峰、合理分配电能”,晚上的电费相对于白天较为便宜,因此在车间使用可以选择白天用气源--燃气,晚上用电源,更好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本加热炉利用红外线加热装置的结构,将火枪系统和电热系统产生的热量整合在一个红外线辐射管上,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在两种热源的转换下,不浪费剩余的热源。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充分利用不同的热源,有效利用产生的能源,对物料的加热方式结构简单却特别,利用低成本和简约的构造实现气电两用的红外线加热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红外线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记如下所示:
1--炉门系统;
2--红外线加热装置、201--火枪系统、202--电热系统、203--红外线辐射管、204--火枪、205--电热丝;
3--风机;
4--循环风道;
5--导风板;
6--输送装置、601--活动杆;
7--热交换器、701--风门;
8--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充分利用不同的热源,有效利用产生的能源,对物料的加热方式结构简单却特别,利用低成本和简约的构造实现气电两用的红外线加热炉。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红外线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包括:炉门系统1、多个红外线加热装置2、风机3、循环风道4、导风板5、输送装置6;
所述炉门系统1,置于所述加热炉的一侧,用于密闭所述加热炉;
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2,包括:火枪系统201、电热系统202、分别与所述火枪系统201和所述电热系统202连接的红外线辐射管203;
所述风机3,置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2的顶部;
所述循环风道4,置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2的底部;
所述导风板5,包裹所述风机3、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2和所述循环风道4;
所述输送装置6,置于所述循环风道4下侧,用于放置物料8。
红外线加热装置2将火枪系统201、电热系统202和红外线辐射管203综合在一起,可以选择性使用任意一种热源,避免因热源的缺失而无法使用加热炉。
优选地,如图3,
所述火枪系统201,包括:火枪204和气源;
所述电热系统202,包括:电热丝205和电源;
所述红外线辐射管203呈长条状,一端连接所述火枪204,其余位置缠绕所述电热丝205。
优选地,所述循环风道4由多个漏斗状通气管组成。
优选地,所述循环风道4高度依次降低。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6,设置输送板、底部设置活动杆601;
所述活动杆601由齿轮和设置锯齿的杆组成,用于支撑所述输送板。
优选地,还包括余热回收器;
所述余热回收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2,并在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2与管道连接处设置风门701。
优选地,所述余热回收器为热交换器7,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热气腔和冷气腔,还包括吹气管和出气管,以使得热量交换。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2设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加热炉可以利用两种热源-气源和电源,在不同的工矿产业车间,可以根据热源的成本来进行选择性使用,同时也能避免因为某种热源的暂时短缺而导致加热炉停止工作。其中,我国推广“避开用电高峰、合理分配电能”,晚上的电费相对于白天较为便宜,因此在车间使用可以选择白天用气源--燃气,晚上用电源,更好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本加热炉利用红外线加热装置的结构,将火枪系统和电热系统产生的热量整合在一个红外线辐射管上,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在两种热源的转换下,不浪费剩余的热源。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充分利用不同的热源,有效利用产生的能源,对物料的加热方式结构简单却特别,利用低成本和简约的构造实现气电两用的红外线加热炉。
在此对本加热炉的操作和部件的运作关系进行描述:
将物料(一般为铝棒等材料)送入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底部是活动杆,活动杆的齿轮和杆可以上下位移,使得输送板发生倾斜,如图可见为向右倾斜。
使用气源或者电源使得火枪或者电热丝运作,火枪或电热丝的热量传递至红外线辐射管,利用风机向下吹风的作用,将热量逼向下方,循环风道呈漏斗形状,可以将热量集中喷至物料上。如图1所示,物料的大小可以与循环风道漏斗下端的大小相对。
循环风道的倾斜设置跟输送版的倾斜度相对应,输送版的倾斜目的是便于物料输送。
在红外线加热装置的火枪系统和电热系统产生热量的同时,有部分热量 是使用不上的,会散发的,利用风门将多余的热量通过管道输送至热交换器,利用热交换器的作用,将热能传递到其他物质上,实现废弃能量的利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门系统、多个红外线加热装置、风机、循环风道、导风板、输送装置;
所述炉门系统,置于所述加热炉的一侧,用于密闭所述加热炉;
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包括:火枪系统、电热系统、分别与所述火枪系统和所述电热系统连接的红外线辐射管;
所述风机,置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的顶部;
所述循环风道,置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的底部;
所述导风板,包裹所述风机、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和所述循环风道;
所述输送装置,置于所述循环风道下侧,用于放置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枪系统,包括:火枪和气源;
所述电热系统,包括:电热丝和电源;
所述红外线辐射管呈长条状,一端连接所述火枪,其余位置缠绕所述电热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由多个漏斗状通气管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高度依次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设置输送板、底部设置活动杆;
所述活动杆由齿轮和设置锯齿的杆组成,用于支撑所述输送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回收器;
所述余热回收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并在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与管道连接处设置风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器为热交换器,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热气腔和冷气腔,还包括吹气管和出气管,以使得热量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加热装置设有两个。
CN201620408361.4U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1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08361.4U CN205561529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08361.4U CN205561529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61529U true CN205561529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03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0836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61529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615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6112A (zh) * 2017-08-22 2017-11-17 盐城市凌源电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管隧道式热收缩炉
CN116907231A (zh) * 2023-07-22 2023-10-20 广州市翰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紧固功能的红外辐射智能运风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6112A (zh) * 2017-08-22 2017-11-17 盐城市凌源电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管隧道式热收缩炉
CN107356112B (zh) * 2017-08-22 2024-03-08 盐城市凌源电热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管隧道式热收缩炉
CN116907231A (zh) * 2023-07-22 2023-10-20 广州市翰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紧固功能的红外辐射智能运风装置
CN116907231B (zh) * 2023-07-22 2024-04-02 广州市翰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紧固功能的红外辐射智能运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61529U (zh) 一种气电两用红外线加热炉
CN101697295B (zh) 微细线漆包机利用催化热能的方法和设备
CN202072220U (zh) 冷阴极灯管烤管机的传送装置
CN103017501A (zh) 湿物烘干方法及其装置
CN202917263U (zh) 高速扁线漆包机立式热风循环烘炉
CN205808107U (zh) 具有热循环功能的环保型铝材加工用保温系统
CN106196125B (zh) 一种应用于焚烧装置的废气处理结构
CN202008280U (zh) 一种干燥机的热风供给装置
CN205808102U (zh) 节能型铝材加工用保温装置
CN204438735U (zh) 一种瓷坯烘干装置
CN211134513U (zh) 一种粉末涂装工艺烘干固化燃气辐射加热装置
CN211012512U (zh) 一种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04656882U (zh) 哑铃头喷塑生产线
CN202076213U (zh) 一种冷阴极灯管烤管机
CN208998484U (zh) 多层式烘房装置
CN203845398U (zh) 一种远红外线热收缩机
CN208749632U (zh) 一种卧式轴流消防排烟风机高温测试装置
CN207523199U (zh) 烘干炉加热结构
CN110252617A (zh) 一种粉末涂装工艺烘干固化燃气辐射加热装置
CN204146219U (zh) 一种热风循环烤炉
CN109210900A (zh) 多层式烘房装置
CN215930462U (zh) 一种气凝态保暖材料加工用烘箱
CN209039327U (zh) 高效保温连续生产用退火炉
CN203132320U (zh) 富氧节能铜吹炼反射炉
CN202178113U (zh) 一种将漆包机余热用于拉丝机连续退火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