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4261U - 爬楼机 - Google Patents

爬楼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54261U
CN205554261U CN201620295067.7U CN201620295067U CN205554261U CN 205554261 U CN205554261 U CN 205554261U CN 201620295067 U CN201620295067 U CN 201620295067U CN 205554261 U CN205554261 U CN 205554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fit
arm
sliding
goods shelf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950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华
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Innorev Industrial Co., Ltd.
SF Expre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INNOREV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INNOREV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INNOREV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950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54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54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54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公开一种爬楼机,包括固定货架、驱动机构、两个轮子,设置于固定货架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第一滑动配合件、第二滑动配合件以及电机。第一驱动臂的一端连接于固定货架上的电机的转轴,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第一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另一端与第一滑动配合件滑动连接。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第二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第二滑动配合件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两个轮子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和第二滑动配合件。其驱动机构受力更均衡,增加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爬楼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楼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爬楼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出现了许多以节省人力为主的新型设备,爬楼机即是其中之一,但现有的爬楼机的驱动机构受力容易不平衡,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楼机,以平衡驱动机构的平衡受力,增加机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爬楼机,包括固定货架、驱动机构、两个轮子,驱动机构设置于固定货架的一端。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第一滑动配合件、第二滑动配合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臂转动的电机。电机固定连接于固定货架,电机的转轴连接于第一驱动臂的一端,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的一端,第一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第一滑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配合件滑动连接。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的一端,第二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第二滑动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第二滑动配合件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第一驱动臂与第二驱动臂通过同一转轴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两个轮子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远离第一驱动臂的一端和第二滑动配合件远离第二驱动臂的一端。
进一步,上述电机与第一驱动臂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电机的转轴通过减速机构连接于第一驱动臂。
进一步,上述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节圆半径小于第二齿轮的节圆半径,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转轴,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臂的一端,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链连接。
进一步,上述第一滑动配合件与第二滑动配合件之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远离第一驱动臂的一端和第二滑动配合件远离第二驱动臂的一端。
进一步,上述两个轮子均通过单向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以及第二滑动配合件,两个轮子的转动方向均为爬楼机的前进方向。
进一步,上述固定货架包括连接箱,连接箱固定连接于固定货架的底端,电机固定于连接箱内,第二齿轮转动连接于连接箱的外壁,第二驱动臂远离第二滑动配合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箱的外壁。
进一步,上述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均为活塞杆,第一滑动配合件、第二滑动配合件均为活塞缸。
进一步,上述第一滑动配合件与第二滑动配合件的内壁设置有润滑油。
进一步,上述固定货架远离驱动机构的一端还设置有可折叠机架。
进一步,上述可折叠机架铰接于固定货架,可折叠机架与固定货架的铰接处还设置有锁紧可折叠机架的固定销。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爬楼机中设置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第一滑动配合件、第二滑动配合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臂转动的电机。通过电机驱动第一驱动臂转动,由于第一驱动臂的一端与第一滑动配合件转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滑动配合件在第一滑动杆上滑动,由于第一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从而第一滑动杆相对于固定货架在一定角度上往复运动,其驱动原理类似于曲柄连杆机构。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的一端,第二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第二滑动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由于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通过同一转轴轴连接固定,第一驱动臂带动第二驱动臂运动,第二驱动臂带动第二滑动配合件在第二滑动杆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动配合件的运动与第二滑动配合件的运动一致。通过上述的结构使得同时通过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对连接在第一滑动配合件以及第二滑动配合件的轮子进行驱动,从而使得整个驱动机构的受力更加平衡,进而整个驱动机构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被损坏,从而增加爬楼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爬楼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爬楼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爬楼机101;固定货架100;连接箱110;固定销120;驱动机构200;第一驱动臂210;第二驱动臂220;第一滑动杆230;第二滑动杆240;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电机270;减速机构280;第一齿轮281;第二齿轮282;链条283;轮子300;连杆400;可折叠机架500;把手600;旋钮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爬楼机101,包括固定货架100、驱动机构200、两个轮子300。
固定货架100是对电动载物爬楼机101的驱动结构以及运输货物起到固定以及支撑作用的部分,固定货架10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的选择,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固定货架100整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形,这种形状便于使用以及携带等。其材质为金属材质,优选钢制材料,使得其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能够满足较大的支撑能力。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货架100形状还可以选用三角形等,材质也可以选用强度较好的塑料材质等。
参见附图1,驱动机构200设置于固定货架100的底端,用于驱动整个固定货架100动作,从而达到爬楼的目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200包括第一驱动臂210、第二驱动臂220、第一滑动杆230、第二滑动杆240、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电机270。
电机270固定连接于固定货架100,进一步,固定货架100包括连接箱110,连接箱110固定连接于固定货架100的底端,可以通过螺栓等进行连接。电机270水平设置在连接箱110的内部,电机270的转轴,电机270的转轴连接于第一驱动臂210的一端。电机270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驱动臂210转动。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箱110也可以通过其他形状的连接件进行替换,本实施例中采用箱体来固定电机270,其主要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电机270与第一驱动臂210之间还设置有减速机构280,电机270的转轴通过减速机构280连接于第一驱动臂210。通过减速机构280的设置,可以使得电机270带动第一驱动臂210进行转动时其结构更加稳定振动更小,不容易对电机270造成损坏。
进一步,参见附图1,附图2,本实施例中,减速机构280包括第一齿轮281、第二齿轮282,第一齿轮281的节圆半径小于第二齿轮282的节圆半径,第一齿轮281固定连接于电机270的转轴,第二齿轮282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臂210的一端,第二齿轮282转动连接于连接箱110的外壁,从而第二齿轮282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驱动臂210的转动,第一齿轮281与第二齿轮282之间链连接,从而第一齿轮281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齿轮282的转动,其中,链条283套设在第一齿轮281与第二齿轮282上。第一齿轮281与第二齿轮282的位置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其主要根据第一驱动臂210转动时驱动爬楼机101动作的要求进行调整。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电机270的转轴直接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臂210的一端,但第一驱动臂210不应当与电机270的转轴处于同一直线上。
第一驱动臂210平行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设置,且第一驱动臂210的方向与第二齿轮282的轴线方向垂直,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臂210的方向也可以略微相对于第二齿轮282的轴线方向的垂直方向略微偏转。第一驱动臂210远离第二齿轮28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的一端,其连接方式为通过转轴连接,第一滑动杆23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100的底部,第一滑动杆23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货架100上。第一滑动杆230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滑动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驱动臂210的转动带动第一滑动配合件250在第一滑动杆230上滑动,第一滑动杆230在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的作用下绕固定货架100做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往复运动。其运动原理相当于曲柄连杆机构,第一驱动臂210的长度小于第一滑动杆230的长度,二者之间的长度比通过实际情况下需要第一滑动杆230需要转动的角度来进行调整。第一驱动臂210连接于第二齿轮282的一端的宽度大于连接第一滑动配合件250一端的宽度,这种结构设置能够使得转动时其连接结构受力更加稳定。
第二驱动臂2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箱110的外壁,具体地,第二驱动臂220和第一驱动臂210设置在同一根转轴的两端,二者通过转轴同步转动,且第二驱动臂220平行于第一驱动臂210设置,第二驱动臂2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一端,其连接方式为通过转轴连接,第二滑动杆24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100,第二滑动杆240平行于第一滑动杆230,第二滑动杆24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配合件260。其中,第二驱动臂220的形状大小与第一驱动臂210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相同,第一滑动杆230与第二滑动杆240的形状大小相同。
上述结构使得第二驱动臂220能够在第一驱动臂210的带动下驱动第二滑动配合件260同步在第二滑动杆240上的滑动。并且在第二驱动臂220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运动过程中,第二滑动杆240也转动一定角度,其远动原理与第一驱动臂210、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一滑动杆230之间的运动原理一致。
进一步,第一滑动配合件250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之间设置有连杆400,连杆4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远离第一驱动臂210的一端和第二滑动配合件260远离第二驱动臂220的一端。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之间相互平行,则连杆400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二滑动配合件260。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杆230、第二滑动杆240均为活塞杆,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二滑动配合件260均为活塞缸。通过活塞杆与活塞缸的配合,使得第一滑动杆230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之间的运动以及第二滑动杆240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之间的运动更加稳定,滑动效果更好。第一滑动配合件250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内壁还设置有润滑油,使得活塞杆与活塞缸之间的活动摩擦力更小。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上设置滑槽,且第一滑动杆230、第二滑动杆240的一端能够在滑槽上来回滑动等其他方式来实现第一滑动杆230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之间以及第二滑动杆240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之间的滑动配合。
爬楼机101的驱动机构200的双臂驱动原理:电机270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81转动,第一齿轮281,带动第二齿轮282转动,第二齿轮282再带动第一驱动臂210转动,第一驱动臂210驱动第一滑动配合件250在第一滑动杆230上滑动,同时,第一滑动杆230相对固定货架100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摆动。第一驱动臂210同步驱动第二驱动臂220转动,从而第二驱动臂220驱动第二滑动配合件260在第二滑动杆240上同步滑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运动轨迹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的运动轨迹同步。
两个轮子300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远离第一驱动臂210的一端和第二滑动配合件260远离第二驱动臂220的一端。从而两个轮子300可以跟着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运动而运动。
进一步,两个轮子300均通过单向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以及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两个轮子300的转动方向均为爬楼机101的前进方向。这种结构设置,使得在拉着爬楼机101进行爬楼时,轮子300不能反向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爬楼机101的操作更加稳定,其安全系数也更高。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货架100远离驱动机构200的一端还设置有可折叠机架500。可折叠机架500铰接于固定货架100,可折叠机架500与固定货架100的铰接处还设置有锁紧可折叠机架的固定销120。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可以通过控制固定销120对可折叠机架500的折叠进行控制,将可折叠机架500展开时,通过固定销120可以锁住可折叠机架500的位置,使其不能再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对爬楼机101进行使用。
把手600是用户对爬楼机101进行操作时用手握住的部分,本实施例中,把手600为圆管状,其表面比较光滑,把手600的一端与可折叠机架500远离其与固定货架100转动连接处的一端转动连接,把手600与可折叠机架500连接处还设置有用于锁紧的旋钮610。通过旋钮610可以调节把手600的位置,使得其操作更加方便。
综上所述,通过在爬楼机101中设置第一驱动臂210、第二驱动臂220、第一滑动杆230、第二滑动杆240、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臂210转动的电机270。通过电机270驱动第一驱动臂210转动,由于第一驱动臂210的一端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转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滑动配合件250在第一滑动杆230上滑动,由于第一滑动杆23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100,从而第一滑动杆230相对于固定货架100在一定角度上往复摆动,其驱动原理类似于曲柄连杆机构。进一步由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与第一滑动配合件250固定在一起,从而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的运动带动第二滑动配合件260运动,第二驱动臂2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100,第二驱动臂2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一端,第二滑动杆24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100,第二滑动杆24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第二驱动臂22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100,第二驱动臂2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一端,第二滑动杆24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货架100,第二滑动杆24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由于第一驱动臂210和第二驱动臂220通过同一转轴轴连接固定,第一驱动臂210带动第二驱动臂220运动,第二驱动臂220带动第二滑动配合件260在第二滑动杆240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的运动与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运动一致。从而第一滑动配合件250的运动带动第二滑动配合件260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动杆230的运动与第二滑动杆240的运动一致。通过上述的结构使得同时通过第一驱动臂210和第二驱动臂220对连接在第一滑动配合件250以及第二滑动配合件260的轮子300进行驱动,从而使得整个驱动机构200的受力更加平衡,进而整个驱动机构200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被损坏,从而增加爬楼机101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表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爬楼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货架、驱动机构、两个轮子,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货架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第一滑动配合件、第二滑动配合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臂转动的电机;
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货架,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所述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货架,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货架,所述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货架,所述第二滑动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所述第一驱动臂与所述第二驱动臂通过同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货架;
所述两个轮子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远离第一驱动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远离所述第二驱动臂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臂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所述减速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节圆半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节圆半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轴,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货架包括连接箱,所述连接箱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货架的底端,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连接箱内,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箱的外壁,所述第二驱动臂远离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箱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远离第一驱动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远离所述第二驱动臂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轮子均通过单向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以及第二滑动配合件,所述两个轮子的转动方向均为爬楼机的前进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二滑动杆均为活塞杆,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均为活塞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配合件与所述第二滑动配合件的内壁设置有润滑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货架远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还设置有可折叠机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爬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机架铰接于所述固定货架,所述可折叠机架与所述固定货架的铰接处还设置有锁紧可折叠机架的固定销。
CN201620295067.7U 2016-04-08 2016-04-08 爬楼机 Active CN205554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5067.7U CN205554261U (zh) 2016-04-08 2016-04-08 爬楼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5067.7U CN205554261U (zh) 2016-04-08 2016-04-08 爬楼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54261U true CN205554261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11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95067.7U Active CN205554261U (zh) 2016-04-08 2016-04-08 爬楼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542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894A (zh) * 2016-10-26 2017-03-22 徐州工程学院 多功能电动载物爬楼助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5894A (zh) * 2016-10-26 2017-03-22 徐州工程学院 多功能电动载物爬楼助力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2709B (zh) 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
CN107176469A (zh) 一种共享单车流水线生产专用工业码垛机器人
CN105835050A (zh) 一种三自由度索驱动串联机器人装置
CN205554261U (zh) 爬楼机
CN109250006A (zh) 一种连杆式爬杆机器人
CN106166739A (zh) 一种直线型并联机器人
CN208246811U (zh) 一种五关节机器人
CN207174709U (zh) 用于饭盒生产的传送机构
CN201538612U (zh) 可移动式碳纤维复合导线芯收卷机
CN208471447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机械设备
CN207209822U (zh) 一种便携式吊机
CN213836812U (zh) 一种挖掘机用挖斗自动清理装置
CN206171282U (zh) 一种叶片转运车上装机构及叶片转运车
KR101190887B1 (ko) 자세 유지 접이식 자전거
CN205837913U (zh) 散装物品称重下料装置
CN105501862B (zh) 一种卡动运输装置
CN201173370Y (zh) 垂直升降装置
CN209602014U (zh) 一种物流用货物输送装置
CN106223691B (zh) 一种载车板
CN208020196U (zh) 硬臂式机械手
CN209096572U (zh) 一种多用途农用作业车
CN207816324U (zh) 一种无尘车间用悬挂升降式局部环境检测装置
CN207104900U (zh) 四轴并联活动盘和四轴并联机器人
CN206088434U (zh) 一种袋装物料码垛升降机构
CN204297797U (zh) 钢丝绳或钢绞线计米倒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05

Address after: 518128 Baoan District International Airport terminal, Guangdong, No. four road, No. 1111, Shenzhen

Co-patentee after: Chengdu Innorev Industrial Co., Ltd.

Patentee after: SF EXPRESS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1200 Chongzhou C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Innorev Industri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