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9941U - 一种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39941U CN205539941U CN201520987846.9U CN201520987846U CN205539941U CN 205539941 U CN205539941 U CN 205539941U CN 201520987846 U CN201520987846 U CN 201520987846U CN 205539941 U CN205539941 U CN 2055399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aging piece
- delevoping cartridge
- power unit
- rotation axis
- operating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影盒,可拆卸的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动力单元;显影盒包括壳体、动力接收单元,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动力接收单元包括:啮合部和传递部;当啮合部与动力单元啮合开始受压时,啮合部相对于传递部向内缩进处于第一动作位置,当啮合部与动力单元啮合之后不再受压时,啮合部相对于传递部向外伸出且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处于第二动作位置;当啮合部与动力单元脱离啮合再次受压时,啮合部相对于传递部向内缩进且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平行处于第三动作位置。解决了显影盒在更换时由于动力接收单元的啮合部因动力单元的挤压而无法沿轴向向内缩进与动力单元脱离啮合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电子成像装置主体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有动力单元。所述显影盒至少包括有显影单元、显影剂、控粉单元以及容纳上述单元的壳体框架。该显影盒的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显影盒沿显影单元轴向方向的一端,通过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动力单元相互啮合后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显影盒中,并驱动显影盒内部的显影单元使其运转,电子成像装置开始显影工作。
电子成像装置可以分为单色电子成像装置和彩色电子成像装置。在现存技术中,电子成像装置在进行显影工作(即使用者常说的“打印”)之前,使用者需将显影盒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中,显影盒的动力接收单元需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动力单元进行接触进而相互啮合。
如图1所示,彩色电子成像装置的主体100包括光学装置101、感光单元107,显影剂容纳腔108、显影盒支撑架120、显影盒200等部件。彩色电子成像装置进行显影工作时,容纳不同颜色的显影剂(调色剂)的多个显影盒200(201、202、203、204)安装在显影盒支撑架120上。通过旋转安装有显影盒200的显影盒支撑架120,使容纳预定颜色的显影剂的显影盒200与感光单元107相对。然后,通过主体100上的动力单元驱动(未示出)显影盒200的显影单元50旋转,对光学装置101在感光单元107上的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之后,将感光单元107上由一种颜色的显影剂形成的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104上。在容纳一种颜色的显影剂的显影盒200显影结束,更换容纳另一种颜色的显影剂的显影盒200时,随着显影盒支撑架120转动,主体100内的动力单元会先与显影盒200的动力接收单元脱离啮合,显影盒支撑架120旋转设定角度后,动力单元与容纳另一种颜色的显影剂的显影盒200的动力接收单元相啮合,从而继续进行显影工作。
如图2至图4所示,由于动力单元在主体100中的位置相对固定(可沿自身的旋转轴线转动),当显影盒200随着显影盒支撑架120转动时,动力接收单元200a随着显影盒200一起转动,与动力单元900接触啮合。在动力接收单元200a与动力单元900接触啮合的过程中,如图4所示,动力接收单元200a的啮合部210相对于动力单元900沿X方向移动,啮合部210将存在一定的机率与动力单元900形成结构干涉。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当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形成结构干涉时,其啮合部210受到动力单元900的挤压从而沿轴向向内(Y方向的反向)缩进。而当啮合部210继续移动至与动力单元900基本同轴时,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之间的结构干涉消失,啮合部210因设在动力接收单元200a内部的弹簧(未示出)的弹性作用力向外伸出与动力单元900接触啮合。
然而,更换容纳另一种颜色的显影剂的显影盒200时,由于动力接收单元200a的啮合部210已在接收来自动力单元900的驱动力的过程中与动力单元900形成紧配啮合状态,因此动力接收单元200a的啮合部210在随着显影盒200转动(沿X方向移动)时,无法因动力单元900的挤压而沿轴向向内缩进与动力单元900脱离啮合。
因此,倘若存在上述现象,若显影盒支撑架120强行转动,则容易导致彩色电子成像装置的动力单元900或显影盒200的动力接收单元200a发生磨损或断裂,致使动力单元900和动力接收单元200a难以或无法继续稳定地啮合并传递动力,这样,彩色电子成像装置或显影盒200也因此不能继续正常使用,后续的显影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以解决现有显影盒在更换时由于动力接收单元的啮合部因动力单元的挤压而无法沿轴向向内缩进与动力单元脱离啮合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显影盒,可拆卸的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动力单元;所述显影盒包括壳体、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
啮合部,用于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动力单元啮合并接收驱动力;
传递部,所述啮合部将驱动力传递至传递部中;
所述啮合部具有第一动作位置和第二动作位置,
当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啮合开始受压时,所述啮合部相对于所述传递部向内缩进,所述啮合部处于第一动作位置,
当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啮合之后不再受压时,所述啮合部相对于所述传递部向外伸出,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所述啮合部处于第二动作位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啮合部还具有第三动作位置,
当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脱离啮合再次受压时,所述啮合部相对于所述传递部向内缩进,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平行,所述啮合部处于第三动作位置。
还包括一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引导所述啮合部从所述第三动作位置回复至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或第二动作位置。
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使所述啮合部从第一动作位置或第三动作位置回复至第二动作位置。
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设为曲面或斜面。
所述导向面为斜面或曲面。
所述导向件还包括一滑槽部分,所述啮合部在所述滑槽部分内移动。
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显影盒相对的一侧的端面为曲面或斜面,所述端面在所述动力单元旋转轴线方向上有一个端点。
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滑槽部分限制所述啮合部的移动,使所述动力单元的端点进入所述凹面内。
当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啮合部啮合过程中,所述动力单元的旋转轴线至所述滑槽部分的最小距离,小于以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为中心,位于所述滑槽部分内的所述啮合部的最小旋转半径与所述凹面开口处的最小旋转半径之和。
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传递部和所述啮合部,并使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保持平行。
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导向面,所述连接部的导向面与所述导向件的导向面相对设置。
所述啮合部可相对于所述传递部沿任意与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
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第一复位弹性件和第二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控制所述啮合部沿轴向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控制啮合部沿与轴向方向垂直方向的移动。
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迫压件,所述迫压件受压使所述啮合部沿其轴向方向缩进。
所述迫压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所述导向件的导向面的数量为二个。
所述导向件的导向面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啮合部的两侧。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所述啮合部还具有第三动作位置,当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脱离啮合再次受压时,所述啮合部相对于所述传递部向内缩进,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平行,所述啮合部处于第三动作位置。解决了现有显影盒在更换时由于动力接收单元的啮合部因动力单元的挤压而无法沿轴向向内缩进与动力单元脱离啮合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彩色电子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显影盒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显影盒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是现有技术中显影盒动力接收单元和动力单元啮合的过程图;
图5所示是实施例一涉及的显影盒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是实施例一涉及的动力接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a、7b所示是实施例一涉及的啮合部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是实施例一涉及的导向件结构示意图;
图9a、9b所示是实施例一涉及的迫压件结构示意图;
图10a、10b所示为实施例一涉及的啮合部与连接部分的配合关系图;
图11a、11b所示为实施例一涉及的传递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实施例一涉及的动力接收单元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13a、13b、13c所示为实施例一涉及的动力接收单元与动力单元啮合以及脱离啮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14a、图14b为实施例一涉及的另外两种动力接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实施例二涉及的动力接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16a、图16b所示为实施例二涉及的啮合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实施例二涉及的导向件结构示意图;
图18a、18b所示为实施例二涉及的动力接收单元与动力单元啮合以及脱离啮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19a、19b、19c、19d所示为实施例中啮合部和动力单元啮合过程示意图;
图20a、图20b所示为实施例中导向件滑槽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显影盒的轴向方向与显影单元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或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显影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旋转方向为与其轴向方向基本垂直。
(显影盒)
如图2、图3所示,显影盒200包括壳体200b以及沿显影盒20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壳体200b两端的第一侧板200b1和第二侧板200b2,在壳体200b内收容有送粉单元40、显影单元50、控粉单元60以及显影剂(未示出)等。
(动力接收单元)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动力接收单元200a设置在壳体200b沿显影单元50轴向方向的一端,当显影盒支撑架120转动时,动力接收单元200a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动力单元900相互啮合后,将动力单元900的驱动力传递至显影盒200中,驱动显影盒200内部的显影单元50转动,电子成像装置开始显影工作。
图6至图11所示,动力接收单元200a包括啮合部210、迫压件220、导向件230、传递部280、连接部分以及复位弹性件,其中,连接部分包括第一连接部分240、第二连接部分250、第三连接部分260,复位弹性件包括第一复位弹性件270和第二复位弹性件300。啮合部210设置有动力接收部分212,在动力接收部分212沿Y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凸起211(一对)和凹面212b,凹面212b可以为斜面或曲面,优选地,凹面212b在Y方向一端的开口为圆形。当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相啮合时,动力接收部分212与动力单元900沿Y方向的反向的啮合端901相接触,凸起211随着动力单元900的转动与设置在啮合端901两侧的凸起902啮合,从而使啮合部210随着动力单元900的转动而转动。之后,动力接收单元200a的凸起211会与动力单元900的凸起902紧密的啮合在一起。在啮合部210沿Y方向的反向的一端,设置有滑动部分215,滑动部分215与第一连接部分240通过滑槽216连接,啮合部210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240沿滑槽216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移动。滑动部分215沿滑槽216长度方向的两侧面217设置成导向面,导向面217可以是斜面或曲面。滑动部分215和动力接收部分212通过连接部分214连接,优选地,连接部分214为圆柱形结构。在啮合部210上,还设置有受压部分213。
第二连接部分250包括伸缩部分250a和传动部分250b,第二连接部分250通过设置在传动部分250b沿Y方向一侧的滑槽251与第一连接部分240连接,且第二连接部分250可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240沿着滑槽251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移动。其中,第二连接部分25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240的移动方向,与啮合部2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240的移动方向相互不平行。
第一连接部分240沿Y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滑槽216相配合的第一导向槽242,沿Y方向的反向一侧设置有与滑槽251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槽243,第一导向槽242和第二导向槽243在长度方向上相互不平行。且通过滑槽216与导向槽242的配合、滑槽251与导向槽243的配合,使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与第一连接部分240的旋转轴线保持基本同轴或平行,第二连接部分250的旋转轴线与第一连接部分240的旋转轴线保持基本同轴或平行,即啮合部210、第一连接部分240以及第二连接部分250的旋转轴线彼此相互平行或同轴。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242和第二导向槽243在长度方向上相互垂直,即第二连接部分25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240的移动方向与啮合部2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分240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在第一连接部分240沿Y方向的一侧同样设置有导向面241,导向面241可以是斜面或者曲面。
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啮合部210可相对于第二连接部分250沿任意与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与Y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且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部分250的旋转轴线基本平行或同轴。
第三连接部分260连接第二连接部分250与传递部280,限定第二连接部分250相对于传递部280的旋转角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部分260为直杆结构。
传递部280为圆柱形结构且内部设有凹孔282,传递部280的表面设有用于传递驱动力的齿轮面281,凹孔282的底部设有底面283,在底面283上还设置有通孔285,通孔285的形状与第二连接部分250的伸缩部分250a的横截面基本相同。凹孔282内壁还设有限位滑槽284(一对),限位滑槽284可以是凹孔282内壁上形成的凹槽,或者是通过在凹孔282的内壁上设置两凸块形成的一个滑槽。
如图8所示,导向件230沿Y方向的反向一侧上设置有导向面230c,导向面230c可以是斜面,也可以是曲面。在导向件230上还设置有允许啮合部210移动的滑槽部分230d。在导向件230沿着滑槽部分230d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卡扣230b,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块230a。
如图9a、图9b所示,迫压件220设置有固定部分220c、推压部分220a、弯曲部分220b以及定位部分220d。其中,弯曲部分220b为曲面或者斜面,迫压件220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如图6、图12和图13所示,上述各零件的装配关系是:啮合部210、第一连接部分240、第二连接部分250通过滑槽连接在一起,第三连接部分260穿过第二连接部分250的通孔,其两端暴露在第二连接部分250的外面。在第二连接部分250的伸缩部分250a套上第一复位弹性件27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复位弹性件270为弹簧。然后将伸缩部分250a插入传递部280的底面283的通孔285中,第二连接部分250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280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弹簧270的一端抵靠在传递部280的底面283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连接部分250上。第三连接部分260的两端位于传递部280的限位滑槽284(一对)内,并且第三连接部分260的两端可以随着第二连接部分250沿轴向方向的移动而在限位滑槽284内滑动。如图12所示,第一侧板200b1与动力接收单元200a位于显影盒200的同侧,迫压件220通过固定部分220c固定到第一侧板200b1上的固定块200b13上,弯曲部分220b位于啮合部210随显影盒200转动方向的一侧,推压部分220a位于啮合部210的受压部分213沿Y方向的一侧。导向件230从第一侧板200b1的凹口200b15处插入,其一端的卡扣230b扣入第一侧板200b1的定位孔200b12内,另一端的定位块230a插入第一侧板200b1的凹槽200b11内,啮合部210的连接部分214位于滑槽部分230d内。啮合部210可在滑槽部分230d内移动,导向件230的导向面230c位于第一连接部分240沿Y方向的一侧,且导向件230的导向面230c与迫压件220的弯曲部分220b分别位于啮合部210的两侧。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弹性件300为扭簧,扭簧300穿设在第一侧板200b1的固定柱200b14上,其一端抵靠在第一侧板200b1的凸起上,另一端抵靠在啮合部210上。扭簧300与啮合部210接触的部分以及迫压件220的定位部分220d分别位于啮合部210的两侧,扭簧300对啮合部210施加的弹性力使啮合部210抵靠在定位部分220d上,且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280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此时,啮合部210处于第二动作位置。
根据上述,第三连接部分260、第二连接部分250、第一连接部分240以及啮合部210在Y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固定,当其中一个部件沿Y方向发生移动时,其他的部件也会一起沿Y方向移动,且移动距离相同。
如图13a所示,随着显影盒200的转动,在啮合部210转动方向(X方向)一侧设置的迫压件220的弯曲部分220b会与动力单元900接触,并受到动力单元900的挤压。由于迫压件220为弹性材料,弯曲部分220b受到动力单元900的挤压后会发生变形,推压部分220a沿着顺时针方向摆动,并与啮合部210的受压部分213接触,进而压迫受压部分213,使啮合部210沿着Y方向的反向收缩,此时,啮合部210处于第一动作位置。随着显影盒200的转动,当动力单元900越过弯曲部分220b之后,如图13b所示,动力单元900对弯曲部分220b的压力消失,啮合部210在弹簧270的作用下沿着Y方向伸出,并与动力单元900啮合。
如图13c所示,当容纳一种颜色的显影剂的显影盒200显影完成后,更换容纳另一种颜色的显影剂的显影盒200时,显影盒200会沿着X方向继续转动,动力接收单元200a将会与动力单元900脱离啮合。由于动力接收单元200a的啮合部210在接收来自动力单元900的旋转力的过程中与动力单元900形成紧配啮合状态,因此,当显影盒200相对于动力单元900沿X方向转动时,动力单元900无法推动啮合部210沿Y方向的反向缩进,进而与动力单元900脱离啮合。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本实施例通过在导向件220和第一连接部分240上设置导向面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由于啮合部210相对于第二连接部分250可沿任意与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处于啮合状态的显影盒200随着显影盒支撑架120转动时,与动力单元900相啮合的啮合部210的位置会固定不动,即啮合部210相对于显影盒200沿X方向的反向在导向件220的滑槽部分230d移动,啮合部210相对于显影盒200的移动轨迹为以显影盒支撑架120的旋转轴线为圆心的圆弧轨迹。因为导向件230固定在显影盒200的第一侧板200b1上,当啮合部210相对于显影盒200移动时,第一连接部240的导向面241或啮合部210的导向面217会与导向件230的导向面230c抵接,在导向面230c的挤压作用下,啮合部210沿Y方向的反向收缩,进而与动力单元900脱离啮合,此时,啮合部210处于第三动作位置。之后,在弹簧270的弹力作用下,啮合部210沿着Y方向伸出,并通过扭簧300的作用,推动啮合部210沿着X方向移动,最终抵靠在迫压件220的定位部分220d上,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280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
当然,如图14a、14b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将第一连接部分240的导向面241和啮合部210的导向面217,或者导向件230的导向面230c改为锥形结构,使导向件230与第一连接部分240或者啮合部210的接触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同样可以实现导向件230压迫第一连接部分240或者啮合部210,使啮合部210沿Y方向的反向收缩。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二中,动力接收单元200a的第一连接部分240、第二连接部分250、第三连接部分260、第一复位弹性件270、第二复位弹性件300、传递部280等部件参考实施例一中的相关部件,这里不再复述。其主要区别点在于实施例二中的动力接收单元200a的导向件230以及啮合部210。
如图15至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向件230的导向面的数量为二个,分别为第一导向面230c1、第二导向面230c2,且第一导向面230c1和第二导向面230c2相对设置。当动力接收单元200a的零件装配完成后,第一导向面230c1和第二导向面230c2位于第一连接部分240沿Y方向的一侧,并且分布在啮合部210的两侧。啮合部210的动力接收部分212沿Y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凹面212b和外圆周表面212a,外圆周表面212a为曲面或斜面。
如图18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动力接收单元200a随着显影盒200的转动与动力单元900啮合时,啮合部210的外圆周表面212a与动力单元900的啮合端901接触,并受到动力单元900的挤压,使啮合部210向内(Y方向的反向)收缩,此时,啮合部210处于第一动作位置。随着啮合部210的移动,当动力单元900越过外圆周表面212a后,动力单元900开始进入凹面212b内,对啮合部210的挤压力减小,啮合部210在弹簧270的作用下伸出(沿Y方向)并与动力单元900啮合。
当一个显影盒200显影完成后,更换另一个显影盒200时,本实施例中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脱离啮合的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的基本相同,这里不再复述。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18b所示,电子成像装置显影工作完成后,安装在显影盒支撑架120上的显影盒200将沿X方向的反向转动,与实施例一中显影盒200沿X方向转动时,动力单元900与啮合部210脱离啮合的过程类似,随着与动力单元900相啮合的啮合部210相对于显影盒200沿X方向的反向转动,导向件230的第二导向面230c2会挤压第一连接部分240的导向面241或啮合部210的导向面217,使啮合部210沿Y方向的反向收缩,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脱离啮合。
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如图19a所示,轨迹线l1为传递部280的旋转轴线随着显影盒200转动时的轨迹线,啮合部210未与动力单元900接触时,由于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280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因此,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也会沿着轨迹线l1移动。设位于滑槽部分230d内的连接部分214的横截面的半径(连接部分214为非圆横截面时,该半径为位于滑槽部分230d内的连接部分214的表面以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最小旋转半径)为R2。如图19b所示,动力单元900的啮合端901为曲面,啮合端901的曲面在Y方向的反向上存在一个最低点,优选地,该最低点为啮合端901的曲面与动力单元900的旋转轴线的交点。凹面212b沿Y方向边缘的半径(凹面212b的边缘为非圆形时,该半径为凹面212b的边缘以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最小旋转半径)为R1。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啮合时,啮合端901的曲面挤压动力接收部分212,使啮合部210沿Y方向的反向收缩。当啮合端901的最低点越过啮合部210沿Y方向上的最高点(凹面212b开口处的边缘线),进入凹面212b时,凹面212b的边缘与啮合端901的曲面接触。由于弹簧270的弹力作用,凹面212b与啮合端901之间有一个作用力,该作用力的方向指向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啮合部210朝着动力单元900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并与动力单元900啮合。
因此,如图19c所示,由于啮合部210可相对于传递部280沿着任意与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相垂直的方向移动,在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啮合的过程中,啮合部210移动方向可能会偏离轨迹l1,沿着轨迹线l2或轨迹线l3移动,若能使啮合端901的最低点进入啮合部210的凹面212b内,啮合部210依然可以和动力单元900啮合。但是,若啮合部210移动时偏离轨迹线l1过远,如图19d所示,啮合部210沿着轨迹线l4移动,啮合部210移动时,啮合端901的最低点无法进入凹面212b内,则啮合部210随着显影盒200的转动而绕过动力单元900,无法和动力单元900正常啮合。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需对导向件230的滑槽部分230d的结构进行设置。如图20a所示,虚线部分214a为啮合部210沿轨迹线l1移动时在滑槽部分230d内移动的轨迹。滑槽部分230d在轨迹线l1的两侧设置第一侧壁230d1和第二侧壁230d2。当动力单元900与啮合部210接触啮合时,第一侧壁230d1、第二侧壁230d2与动力单元900的旋转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小于凹面212b的最小旋转半径R1与连接部分214的最小旋转半径R2之和。使啮合部210靠在第一侧壁230d1和第二侧壁230d2上移动时,啮合端901的最低点可以进入到啮合部210的凹面212b内。滑槽部分230d的第一侧壁230d1和第二侧壁230d2可以为直线结构,也可以为弯曲结构。优选地,如图20b所示,导向件230的滑槽部分230d为圆弧形结构,第一侧壁230d1和第二侧壁230d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连接部分214绕其旋转轴线转动时的最大旋转直径。
在上述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其啮合部可依次实现三个动作位置:
当啮合部210开始受压时,啮合部210相对于传递部280向内缩进,即啮合部210处于第一动作位置,
当啮合部210不再受压时,啮合部210相对于传递部280向外伸出,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280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即啮合部210处于第二动作位置,
当啮合部210再次受压时,啮合部210相对于传递部280向内缩进,啮合部210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280的旋转轴线基本平行,即啮合部210处于第三动作位置。
另外,当啮合部210处于第二动作位置时,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啮合;当啮合部210处于第三动作位置时,啮合部210与动力单元900脱离。
上述的导向件230可使啮合部210从第三动作位置回复至第一动作位置或第二动作位置。
上述的复位弹性件使啮合部210从第一动作位置或第三动作位置回复至第二动作位置。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还涵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所做的各种变形。
Claims (17)
1.一种显影盒,可拆卸的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置有动力单元;所述显影盒包括壳体、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置在壳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
啮合部,用于与所述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动力单元啮合并接收驱动力;
传递部,所述啮合部将驱动力传递至传递部中;
所述啮合部具有第一动作位置和第二动作位置,
当所述显影盒在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移动时,当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啮合开始受压时,所述啮合部相对于所述传递部向内缩进,所述啮合部处于第一动作位置,
当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啮合之后不再受压时,所述啮合部相对于所述传递部向外伸出,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同轴,所述啮合部处于第二动作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还包括一导向件,所述啮合部还具有第三动作位置,
当所述显影盒在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继续移动时,所述导向件相对所述啮合部移动,所述啮合部受到导向件施加的压力,所述啮合部相对于所述传递部向内缩进,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平行,所述啮合部处于第三动作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引导所述啮合部从所述第三动作位置回复至所述第一动作位置或第二动作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使所述啮合部从第一动作位置或第三动作位置回复至第二动作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相对 的一侧设置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设为曲面或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为斜面或曲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还包括一滑槽部分,所述啮合部在所述滑槽部分内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显影盒相对的一侧的端面为曲面或斜面,所述端面在所述动力单元旋转轴线方向上有一个端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动力单元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滑槽部分限制所述啮合部的移动,使所述动力单元的端点进入所述凹面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啮合部啮合过程中,所述动力单元的旋转轴线至所述滑槽部分的最小距离,小于以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为中心,位于所述滑槽部分内的所述啮合部的最小旋转半径与所述凹面开口处的最小旋转半径之和。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传递部和所述啮合部,并使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与传递部的旋转轴线基本保持平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导向面,所述连接部的导向面与所述导向件的导向面相对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可相对于所述传递部沿任意与所述啮合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第一复位弹性件和第二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控制所述啮合部沿轴向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控制啮合部沿与轴向方向垂直方向的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迫压件,所述迫压件受压使所述啮合部沿其轴向方向缩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迫压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导向面的数量为二个。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的导向面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啮合部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87846.9U CN205539941U (zh) | 2015-12-02 | 2015-12-02 | 一种显影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87846.9U CN205539941U (zh) | 2015-12-02 | 2015-12-02 | 一种显影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39941U true CN205539941U (zh) | 2016-08-31 |
Family
ID=5676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87846.9U Active CN205539941U (zh) | 2015-12-02 | 2015-12-02 | 一种显影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399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5483A (zh) * | 2018-07-31 | 2018-11-20 |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 显影盒 |
-
2015
- 2015-12-02 CN CN201520987846.9U patent/CN2055399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5483A (zh) * | 2018-07-31 | 2018-11-20 |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 显影盒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54794B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203573085U (zh) |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 |
CN104035311B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106200297A (zh) | 旋转力驱动组件及处理盒 | |
CN205539941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204807923U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205121160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205263483U (zh) |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7621768A (zh) | 处理盒及驱动组件 | |
CN108153125A (zh) | 显影盒 | |
CN207586649U (zh) | 新型处理盒 | |
CN107168024A (zh) | 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207908865U (zh) | 动力接收部件以及粉筒 | |
CN204883160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106154788A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108580760A (zh) | 一种热卷弹簧制造装置 | |
CN108037648A (zh) | 显影盒 | |
CN208999764U (zh) | 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 |
CN106325022A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204576060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215219434U (zh) | 显影盒 | |
CN205263482U (zh) | 一种动力接收部件,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212229429U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205157977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105988322A (zh) | 充电装置和使用充电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9075,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Patentee after: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