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3933U -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33933U
CN205533933U CN201620292626.9U CN201620292626U CN205533933U CN 205533933 U CN205533933 U CN 205533933U CN 201620292626 U CN201620292626 U CN 201620292626U CN 205533933 U CN205533933 U CN 205533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honour
spring
vibration damp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926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
沈云旌
郑强
张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uyuan Separ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uyuan Separ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uyuan Separ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Puyuan Separ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926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33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33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33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包括:减振上座、减振下座和减振弹簧,其中:减振上座位于减振下座的上方,减振上座靠近减振下座的一端安装有若干个弹簧上座,且该弹簧上座的内部设有空腔;减振下座靠近减振上座的一端且位于任意一个弹簧上座的下方均安装有弹簧下座,且该弹簧下座的内部设有空腔;减振弹簧位于减振上座和减振下座之间,且减振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吸收减振弹簧未分解的振动波,大大降低了减振弹簧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了减振弹簧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稳定性强,强度大。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等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不断进步,机械结构日益趋向高速化、复杂化和轻量化发展,由此带来的振动问题更为突出。振动的存在,既影响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设备的损坏,还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现在的减振器在工作中由于长期受振动余波的影响,容易产生疲劳,缩短其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包括:减振上座、减振下座和减振弹簧,其中:
减振上座位于减振下座的上方,减振上座靠近减振下座的一端安装有若干个弹簧上座,且该弹簧上座的内部设有空腔;
减振下座靠近减振上座的一端且位于任意一个弹簧上座的下方均安装有弹簧下座,且该弹簧下座的内部设有空腔;
减振弹簧位于减振上座和减振下座之间,且减振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上。
优选地,弹簧上座在减振上座上均匀布置,弹簧上座中的空腔由减振上座向减振下座方向延伸,且该空腔至少有一端与外界导通。
优选地,弹簧下座在减振下座上均匀布置,弹簧下座中的空腔由减振下座向减振上座方向延伸,且该空腔至少有一端与外界导通。
优选地,弹簧上座中的空腔两端贯通。
优选地,弹簧下座中的空腔两端贯通。
优选地,减振上座靠近减振下座的一端设有若干安装槽,弹簧上座依次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弹簧上座靠近安装槽的槽底一端与该安装槽的槽底之间预留有间距。
优选地,减振下座靠近减振下座的一端设有若干安装槽,弹簧下座依次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弹簧下座靠近安装槽的槽底一端与该安装槽的槽底之间预留有间距。
优选地,弹簧上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其中:安装部的外轮廓与减振上座中的安装槽内轮廓适配;限位部位于安装部的一侧,且限位部的外径大于安装部的外径;连接部位于限位部远离安装部的一侧,且连接部为杆状结构,连接部的外径与减振弹簧的内径适配。
优选地,弹簧下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其中:安装部的外轮廓与减振下座中的安装槽内轮廓适配;限位部位于安装部的一侧,且限位部的外径大于安装部的外径;连接部位于限位部远离安装部的一侧,且连接部为杆状结构,连接部的外径与减振弹簧的内径适配。
优选地,弹簧上座中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的内部均具有腔体,且三者腔体依次连通。
优选地,弹簧下座中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的内部均具有腔体,且三者腔体依次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减振上座上安装弹簧上座,在减振下座上安装弹簧下座,并将减振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靠在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上,由于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吸收减振弹簧未分解的振动波,大大降低了减振弹簧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了减振弹簧的使用寿命,且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减振弹簧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整个隔振器的强度增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中所述弹簧上座或弹簧下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中所述弹簧上座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包括:减振上座1、减振下座2和减振弹簧3,其中:
减振上座1位于减振下座2的上方,减振上座1靠近减振下座2的一端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弹簧上座4,该弹簧上座4的内部设有空腔,且该空腔由减振上座1向减振下座2方向延伸,该空腔的两端均与外界导通;
减振下座2靠近减振上座1的一端且位于任意一个弹簧上座4的下方均安装有弹簧下座5,该弹簧下座5的内部设有空腔,且该空腔由减振下座2向减振上座1方向延伸,该空腔的两端均与外界导通;
减振弹簧3位于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之间,且减振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弹簧上座4和弹簧下座5上。
本实施例中,减振上座1靠近减振下座2的一端设有若干安装槽,弹簧上座4依次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弹簧上座4靠近安装槽的槽底一端与该安装槽的槽底之间预留有间距;减振下座2靠近减振下座2的一端设有若干安装槽,弹簧下座5依次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弹簧下座5靠近安装槽的槽底一端与该安装槽的槽底之间预留有间距,该间距的设置可有效缓解减振上座1对减振弹簧3的冲力,以及减振弹簧3对减振下座2的冲力,并可进一步吸收减振弹簧3未分解的振动波,降低减振弹簧3的抗疲劳强度。
参照图2,弹簧上座4包括一体成型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其中:安装部的外轮廓与减振上座1中的安装槽内轮廓适配;限位部位于安装部的一侧,且限位部的外径大于安装部的外径;连接部位于限位部远离安装部的一侧,且连接部为杆状结构,连接部的外径与减振弹簧3的内径适配;弹簧下座5包括一体成型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其中:安装部的外轮廓与减振下座2中的安装槽内轮廓适配;限位部位于安装部的一侧,且限位部的外径大于安装部的外径;连接部位于限位部远离安装部的一侧,且连接部为杆状结构,连接部的外径与减振弹簧3的内径适配;弹簧上座4和弹簧下座5中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的内部均具有腔体,且三者腔体依次连通;弹簧上座4和弹簧下座5的结构设置稳定性强,吸振动波效果好。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减振上座1上安装弹簧上座4,在减振下座2上安装弹簧下座5,并将减振弹簧3的上下两端分别抵靠在弹簧上座4和弹簧下座5上,由于弹簧上座4和弹簧下座5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吸收减振弹簧3未分解的振动波,大大降低了减振弹簧3的抗疲劳强度,延长了减振弹簧3的使用寿命,且弹簧上座4和弹簧下座5的设置可以有效加强减振弹簧3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整个隔振器的强度增大。
此外,本实施例中,减振上座1包括上基座和上套筒体,上基座包括基底部和位于基底部一侧并由基底部向远离基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部,且该基底部为矩形结构,该凸起部为圆台形,该凸起部的外周与基底部的外周之间预留有间距;上套筒体为筒状结构,上套筒体的一端套装在该凸起部的外周并与其固定连接,上套筒体与该凸起部配合形成上腔体;减振下座2包括下基座和下套筒体,下基座包括基底部和位于基底部一侧并由基底部向远离基底部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部,且该基底部为矩形结构,该凸起部为圆台形,该凸起部的外周与基底部的外周之间预留有间距;下套筒体为筒状结构,下套筒体的一端套装在该凸起部的外周并与其固定连接,下套筒体与该凸起部配合形成下腔体,下腔体内填充有阻尼油;下套筒体的外周设有多层沿其高度方向布置的环槽,且任意滑槽内均套装有密封圈;减振上座1位于减振下座2的上方,减振上座1中的上套筒体套装在减振下座2中的下套筒体的外周,并使上套筒体在受到压力时可沿下套筒体的外壁下移;下套筒体靠近减振上座1的一端与减振上座1中的凸起部之间预留有间距,从而为减振弹簧3提供足够的压缩距离;减振上座1中的上腔体和减振下座2中的下腔体相互配合形成缓冲腔;减振弹簧3均匀布置在缓冲腔内,且减振弹簧3的两端分别与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相配合形成缓冲腔,并将减振弹簧3均匀布置缓冲腔内,再在缓冲腔内装入阻尼油,利用阻尼油对减振弹簧进行缓冲的同时还可以对振动波起到了良好的吸收效果,从而达到减振、吸振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中,对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的结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缓冲腔的封闭性,隔绝外界飞尘的进入,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的强度,提高二者的承重力和抗变形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下基座远离减振上座1的一侧且位于缓冲腔的下方设有向缓冲腔方向延伸的减振槽,该减振槽的任意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且该减振槽与缓冲腔同轴布置,减振槽的内径由靠近缓冲腔的一侧向远离缓冲腔的依次递增,且减振槽的最大内径小于缓冲腔的内径,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减振槽的设置,使得减振下座2的底部所受的振动沿减振槽的槽壁被均匀的分散到四周,振动力的分散避免了振动力集中,从而有效削弱了振动力;且减振槽的设置还可以将减振下座2的承重力向两侧分散,把竖直向下的压力分散成向下和向四周扩散的力,从而避免压力集中造成减振下座2变形弯曲的问题;此外,减振槽的设计也为减振下座2的形变提供了让力空间,从而可有效延长减振下座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上基座远离减振下座2的一侧且位于缓冲腔的上方设有向缓冲腔方向延伸的沉槽,该沉槽为圆形,且该沉槽与缓冲腔同轴布置,沉槽的内径小于缓冲腔的内径;沉槽的设置使得该减振器与机械设备配合时,使得机械设备的安装面不完全与减振上座1的上表面全面贴合,从而有利于振动力的分散,且增强其抗变形能力。
本实施例中,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中的上套筒体与上基座、以及下套筒体与下基座一体成成型;一体成型工艺可以有效增强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上座(1)、减振下座(2)和减振弹簧(3),其中:
减振上座(1)位于减振下座(2)的上方,减振上座(1)靠近减振下座(2)的一端安装有若干个弹簧上座(4),且该弹簧上座(4)的内部设有空腔;
减振下座(2)靠近减振上座(1)的一端且位于任意一个弹簧上座(4)的下方均安装有弹簧下座(5),且该弹簧下座(5)的内部设有空腔;
减振弹簧(3)位于减振上座(1)和减振下座(2)之间,且减振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弹簧上座(4)和弹簧下座(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上座(4)在减振上座(1)上均匀布置,弹簧上座(4)中的空腔由减振上座(1)向减振下座(2)方向延伸,且该空腔至少有一端与外界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下座(5)在减振下座(2)上均匀布置,弹簧下座(5)中的空腔由减振下座(2)向减振上座(1)方向延伸,且该空腔至少有一端与外界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上座(4)中的空腔两端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下座(5)中的空腔两端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减振上座(1)靠近减振下座(2)的一端设有若干安装槽,弹簧上座(4)依次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弹簧上座(4)靠近安装槽的槽底一端与该安装槽的槽底之间预留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减振下座(2)靠近减振下座(2)的一端设有若干安装槽,弹簧下座(5)依次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弹簧下座(5)靠近安装槽的槽底一端与该安装槽的槽底之间预留有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上座(4)包括一体成型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其中:安装部的外轮廓与减振上座(1)中的安装槽内轮廓适配;限位部位于安装部的一侧,且限位部的外径大于安装部的外径;连接部位于限位部远离安装部的一侧,且连接部为杆状结构,连接部的外径与减振弹簧(3)的内径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下座(5)包括一体成型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其中:安装部的外轮廓与减振下座(2)中的安装槽内轮廓适配;限位部位于安装部的一侧,且限位部的外径大于安装部的外径;连接部位于限位部远离安装部的一侧,且连接部为杆状结构,连接部的外径与减振弹簧(3)的内径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上座(4)和弹簧下座(5)中的安装部、限位部和连接部的内部均具有腔体,且三者腔体依次连通。
CN201620292626.9U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Active CN205533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2626.9U CN205533933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92626.9U CN205533933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33933U true CN205533933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90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92626.9U Active CN205533933U (zh) 2016-04-07 2016-04-07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339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9958A (zh) * 2017-07-11 2017-10-27 合肥雷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大型计算机固定座
CN108953469A (zh) * 2018-08-22 2018-12-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吸收多方向高频高强度振动的减振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9958A (zh) * 2017-07-11 2017-10-27 合肥雷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大型计算机固定座
CN108953469A (zh) * 2018-08-22 2018-12-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吸收多方向高频高强度振动的减振装置
CN108953469B (zh) * 2018-08-22 2023-07-0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吸收多方向高频高强度振动的减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79071U (zh) 一种振动波分散式隔振器
CN205298371U (zh) 一种阻尼弹簧减震器
CN205533933U (zh) 一种高强度抗疲劳隔振器
CN203856955U (zh)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胶垫
CN205479105U (zh) 一种吸振式减振器
CN109094659B (zh) 一种耐老化的汽车底盘用橡胶衬套
CN204999000U (zh) 玻璃运输装置
CN202510605U (zh) 一种螺旋弹簧隔振垫
CN205533998U (zh) 一种应力分散式隔振器
WO2015014183A1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动力总成隔振器
CN203500373U (zh) 前减振器上支撑总成
CN205331310U (zh) 液压悬置减震器的液下安装设备
CN211693359U (zh) 一种变压器减震装置
CN104696411A (zh) 一种定频式空气阻尼隔振器
CN204703975U (zh) 一种仿啄木鸟头骨结构的低噪声发动机油底壳
CN205533951U (zh) 一种可调式隔振器
CN203888883U (zh) 皮卡车身悬置总成装置
CN208670806U (zh) 拼装式缓冲路灯
CN206926837U (zh) 一种飞机蒙皮铆接减振装置
CN203906650U (zh) 阻尼硅油减震器
CN202690865U (zh) 一种减振器的防尘罩
CN204704161U (zh) 小型水泵减震结构
CN205991450U (zh) 一种灯具减振座
CN202392034U (zh) 单通道液压悬置
CN203323013U (zh) 点式灯具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