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16978U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16978U CN205516978U CN201620115226.0U CN201620115226U CN205516978U CN 205516978 U CN205516978 U CN 205516978U CN 201620115226 U CN201620115226 U CN 201620115226U CN 205516978 U CN205516978 U CN 2055169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nozzle
- filter tank
- filter
- defecator
- conn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9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706 fil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06010010254 Concu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7 Corn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5805 Fiberall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74 He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73261 Ovarian theca cell tumou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60 Reticul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91 Sk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1644 The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64837 Viridiplant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1 respir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过滤板、于同一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的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以及连接前述两个所述过滤板的连接板围设形成具有开口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表面呈光滑状态;所述过滤板设有中空部、连通所述过滤槽与所述中空部的若干过滤孔以及连通所述中空部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过滤槽的一侧的出风口;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经过所述过滤槽时,绝大部分的纤维在运动时产生的惯性以及风力等的作用下被驱动地汇集于所述过滤槽靠近连接板的一侧,并在自身重力等的作用下排出所述过滤槽,利用自身重力和惯性处理纤维,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处理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的过滤组件、包含该过滤组件的过滤装置以及包含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厂在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含纤维粉尘,该粉尘一方面可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沉着于人体的皮肤或眼角膜上,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另一方面会给生产带来危害,污染生产介质,导致工作条件恶化,如加速机械的磨损及造成机械的运转故障等,有时甚至会产生火灾。
一般情况下,纺织厂用来处理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的除尘装置均为两级机组。该两级机组包括处理纤维的圆筒过滤器以及处理尘杂的设备,例如鼓式、蜂窝式、转笼式除尘器等。
由于圆筒过滤器上用来过滤纤维的圆盘的尺寸不可能无限放大,使得设备处理的风量具有局限性;同时,由于采用两级机组易造成能耗高、占用面积大、结构复杂、土建成本高、适用风量小、应用局限性大等问题,使得现有的两级机组不能满足纺织行业低能耗绿色厂房的建设需要。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组件、包含该过滤组件的过滤装置及包含该过滤装置的除尘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组件,用于处理含纤维粉尘的空气,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过滤板、于同一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的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以及连接前述两个所述过滤板的连接板围设形成具有开口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表面呈光滑状态;所述过滤板设有中空部、连通所述过滤槽与所述中空部的若干过滤孔以及连通所述中空部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过滤槽的一侧的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的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过滤组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封板的一端或者所述封板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有供所述过滤槽内的纤维排出所述过滤槽的出棉口;或者每一所述封板的连接端与所述过滤组件底部枢转连接,所述过滤槽内的纤维可在所述封板上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开口时排出所述过滤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上述过滤组件、与所述过滤槽相连通的进风口以及收集所述过滤槽内的纤维的集棉槽,所述集棉槽设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自所述入口经过所述过滤槽后,所述含纤维粉尘空气中的粉尘停留于过滤板上,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中的纤维能够汇集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自所述第二开口处排出至所述集棉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能够伸入所述过滤槽内的吸嘴以及控制器;所述吸嘴上的相对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吸嘴口;在所述吸嘴伸入所述过滤槽内后,所述吸嘴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槽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具有间隙且所述吸嘴口靠近所述过滤板;所述控制器用以驱动所述吸嘴移动至任一所述过滤槽内并沿该过滤槽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吸嘴包括主吸嘴、与所述主吸嘴相连通且能够伸入所述过滤槽内的若干小吸嘴以及分别控制若干所述小吸嘴与所述主吸嘴连通状态的若干吸嘴阀,所述小吸嘴与所述过滤槽一一对应;所述吸嘴口设于每一所述小吸嘴相对的两侧,在所述小吸嘴伸入所述过滤槽内后,所述小吸嘴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槽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具有间隙且所述吸嘴口靠近所述过滤板;所述控制器用以驱动所述吸嘴使所述小吸嘴沿所述过滤槽上下移动并开启若干所述吸嘴阀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的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包括与所述过滤组件顶部相对设置的顶壁,在将所述上箱体设于所述过滤组件顶部后,所述顶壁与所述过滤组件的顶部具有收容空间;在所述吸嘴沿所述过滤槽向上移动并脱离所述过滤槽后,所述吸嘴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排出所述过滤装置收集的尘杂和纤维的除杂管;所述除杂管包括与所述吸嘴相连通的输尘管以及与所述集棉槽相连通的输棉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棉槽与所述过滤组件的连通处形成进棉口;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集棉槽与所述输棉管的连通状态的阀门以及用来遮蔽所述进棉口的挡板;当所述阀门开启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棉口处以遮蔽部分所述进棉口,当所述阀门关闭时,所述挡板远离所述进棉口以暴露所述进棉口。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包括上述过滤装置、用于加湿以及净化自所述过滤装置排出的空气的二次过滤装置、与所述过滤装置相连通的棉尘压紧机组;所述二次过滤装置设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过滤槽的一侧使自所述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经过该二次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排出所述过滤装置收集的尘杂和纤维的除杂管;所述除杂管包括输尘管以及与所述集棉槽相连通的输棉管;所述棉尘压紧机组包括与所述输棉管相连通的纤维压紧装置、与所述输尘管相连通的尘杂压紧装置、同时与所述纤维压紧装置以及尘杂压紧装置相连接以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以及连通所述纤维压紧装置与所述尘杂压紧装置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将所述纤维压紧装置内的尘杂输送至所述尘杂压紧装置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湿帘,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湿帘的一端相连接形成弯折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组件包括中空的过滤板以及于同一侧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过滤板的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以及连接前述两个所述过滤板的连接板围设形成过滤槽,通过将所述过滤槽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表面设置为光滑状态,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经过所述过滤槽时,大部分的纤维在运动的惯性以及风力的作用下被驱动地汇集于所述过滤槽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并在重力等的作用下排出所述过滤槽,其余纤维和尘杂停留于所述过滤板上;同时增大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与所述过滤板的接触面积,加强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导流箱未安装至过滤箱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棉尘压紧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以AA’为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二次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集棉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集棉槽安装至过滤组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导流箱未安装至过滤箱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100,用于处理车间内含纤维粉尘的空气,并与所述车间内的风循环系统相配合使用。所述除尘装置100包括过滤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的过滤装置1、与所述过滤装置1相配合的二次过滤装置6、将所述过滤装置1收集到的纤维以及尘杂分别压缩以方便回收利用纤维以及集中处理尘杂的棉尘压紧机组2以及驱动所述除尘装置100内空气流动的风机4。
所述过滤装置1包括过滤组件11、收容所述过滤组件11的过滤箱12、将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引导至所述过滤箱12内的导流箱13、用以收集所述过滤组件11排出的纤维的集棉槽14、吸嘴15、控制器以及将所述过滤装置1收集的纤维和尘杂排出的除杂管16。
所述过滤组件11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过滤板111、于同一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111的连接板112,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111以及连接前述两个所述过滤板111的连接板112围设形成具有开口的过滤槽113,所述过滤槽113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侧呈光滑状态以使汇集于所述过滤槽113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侧的纤维可以在重力等驱动力的作用下排出所述过滤槽113。
所述开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与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
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该过滤组件11过滤含纤维的空气的时候,所述过滤板111沿上下方向竖直放置,即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11的顶部,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11的底部,此时,所述过滤槽113内的纤维自所述第二开口排出所述过滤槽113;当然,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该过滤组件11时,也可以将所述过滤板111沿水平方向横向设置,此时,当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经过该过滤组件11后,所述纤维在外界力的驱动下可自所述第一开口和/或所述第二开口排出。
该过滤组件11的过滤板111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清理、更换;同时,所述过滤板111的数量可以根据车间内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以增、减过滤面积。
所述过滤板111设有中空部、连通所述过滤槽113与所述中空部的若干过滤孔、连通所述中空部与所述连接板112背离所述过滤槽113的一侧的出风口,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自所述过滤槽113经所述过滤孔过滤后进入中空部,并自所述出风口排出至所述连接板112背离所述过滤槽113的一侧。
所述过滤板111位于所述过滤槽113的一侧上贴附有滤料。该滤料通常为无纺布、长毛绒等能够过滤含尘空气且具有一定尘容量的材质,也可以根据工艺需要选择相应的滤料。利用所述过滤组件11过滤含纤维粉尘的空气时,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分散至每一块所述过滤板111上进行过滤,增大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与过滤板111的接触面积;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中的剩余纤维及尘杂停留于所述滤料上,加强过滤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112呈U形设置,即所述连接板112围设形成位于所述过滤槽113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侧的表面呈光滑状态的U形区;当然,该U形区也可以由过滤板111靠近连接板112的一侧以及连接板112共同围设形成,特别是,所述连接板112也可以呈直板状的时候,此时,所述过滤板111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侧的表面呈光滑状态,即位于U形区部分的过滤板111上不设置过滤孔。
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经过所述过滤槽113时,大部分的纤维在运动的惯性以及风力等的作用下被驱动地汇集于所述U形区,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排出所述过滤槽113,其余的纤维和尘杂停留于所述滤料上。利用重力和惯性处理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中的纤维,降低能耗。
当然,该连接板11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只要使所述过滤槽113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侧的表面呈光滑状态以方便汇集于过滤槽113靠近所述连接板112一侧的纤维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即可。
该过滤组件11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通过固定架等其他结构安装至所述过滤箱12内。在单独使用该过滤组件11时,直接将该过滤组件11安装至所述风循环系统的回风口处,即可对车间内的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起到良好的过滤作用。
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组件11还包括设于所述过滤组件11底部以封闭所述第二开口的封板,所述封板可固定连接或者枢转连接于所述过滤槽113的底部。当然所述第一开口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成封闭状态。
当所述封板与所述过滤槽113底部固定连接时,所述连接板112靠近所述封板的一端或者所述封板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过滤槽113相连通的出棉口以使汇集于所述过滤槽113底部的纤维自该出棉口排出所述过滤槽113。此时,所述封板可以是固定连接于每一所述过滤槽113的底部的若干封板也可以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11底部的一个封板。
当所述封板与所述过滤槽113枢转连接时,具体地,所述封板的连接端可以与所述过滤板111的底部枢转连接也可以与所述连接板112的底部枢转连接。所述封板上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一端在所述过滤槽113内的纤维的挤压下远离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过滤槽113内的纤维可排出所述过滤槽113,在所述过滤槽113内的纤维排出所述过滤槽113后,所述封板上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一端回复至所述第二开口处以封闭所述第二开口。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除上述区别外,其他结构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所述吸嘴15上的相对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吸嘴口;在所述吸嘴15伸入所述过滤槽113内后,所述吸嘴15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槽113位于所述连接板112的一端具有间隙以供位于吸嘴15上方的纤维自该间隙下落至过滤槽113的底部并排出过滤槽113。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嘴15收容于所述过滤板111对应的过滤槽113处,使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中的纤维可以自所述连接板112的U形区下落至过滤槽113的底部并排出所述过滤槽113;同时所述吸嘴口靠近所述过滤板111。
所述吸嘴15与所述风机4相连通,通过所述风机4驱动所述吸嘴15收集所述滤料上的尘杂。
所述吸嘴15与所述控制器相电气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吸嘴15移动至任一所述过滤槽113内以收集滤料上的尘杂,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嘴15沿该过滤槽113上下移动以刮落所述滤料上的纤维,使所述滤料上的纤维下落至所述过滤槽113的底部以排出所述过滤槽113;也可以理解为所述控制器可驱动所述吸嘴15沿任意一个所述过滤槽113上下移动并可以移动至其他过滤槽113内。
具体地,所述吸嘴15包括主吸嘴151、与所述主吸嘴151相连通且能够伸入所述过滤槽113内的若干小吸嘴152以及分别控制若干所述小吸嘴152与所述主吸嘴151的连通状态的若干吸嘴阀153。
所述吸嘴口设于每一所述小吸嘴152上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小吸嘴152与所述过滤槽113一一对应,在所述小吸嘴152伸入所述过滤槽113内后,所述小吸嘴152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槽113位于所述连接板112的一端具有间隙。所述控制器用以驱动所述吸嘴15使所述小吸嘴152沿所述过滤槽113上下移动以刮落所述滤料上的纤维,同时所述控制器开启若干所述吸嘴阀153中的任意一个,使若干所述小吸嘴152中的一个与所述主吸嘴151相连通以收集该小吸嘴152对应的过滤槽113内的尘杂。
在所述吸嘴15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其中一个所述吸嘴阀153处于开启状态以使该吸嘴阀153对应的小吸嘴152与所述主吸嘴151处于连通状态,其他所述吸嘴阀153处于关闭状态以使其他的小吸嘴152与所述主吸嘴151处于隔断的状态,以加强处于打开状态的吸嘴阀153对应的小吸嘴152的收集尘杂的效果;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同时打开多个吸嘴阀153,以同时启动多个小吸嘴152来吸收尘杂。
在所述小吸嘴152沿着所述过滤槽11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呈打开状态的吸嘴阀153所对应的小吸嘴152收集滤料上的尘杂并汇流至所述主吸嘴151内;另一方面所述小吸嘴152也将滤料上的纤维刮落。
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组件11配合所述吸嘴15,可以同时除去含纤维粉尘空气中的纤维和尘杂,使除纤维和除尘杂在同一装置内完成,节省空间。
所述过滤箱12可以一体式设置也可以分体式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箱12为分体式设置,所述过滤箱12包括上箱体121、下箱体122以及连接所述上箱体121以及下箱体122的箱体封板123。
所述上箱体121设于所述过滤组件11的顶部,所述上箱体121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的顶壁1211,自顶壁1211向下延伸的第一环形壁1212。在将所述过滤组件11安装于所述过滤箱12内后,所述顶壁1211与所述过滤组件11的顶部具有收容空间,且该收容空间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吸嘴15的高度,以在所述吸嘴15沿所述过滤槽113向上移动并脱离所述过滤槽113后,所述吸嘴15收容于所述上箱体121内。在所述吸嘴15沿所述过滤槽113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吸嘴口团聚了一些纤维条,在所述吸嘴15向上移动并脱离所述过滤槽113后,所述纤维条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
所述下箱体122包括底壁1221,自底壁1221向上延伸且相对设置的第二环形壁1222。在将所述过滤组件11安装至所述过滤箱12上后,所述过滤组件11与所述底壁1221之间具有容纳空间,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进入所述过滤箱12后,其中的一些比较大的纤维团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下箱体122内。
所述过滤箱12上设有供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进入所述过滤箱12内的入口124以及将过滤后的空气排出所述过滤箱12的出口,所述入口124与所述出口相对设置。
所述出口设于所述箱体封板123上,所述入口124设于所述箱体封板123上与所述出口相对的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底壁1221处。自该入口124进入所述过滤箱12的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一部分经下箱体122向上穿过所述过滤组件11,另一部分从所述过滤组件11远离所述连接板112的一侧穿过所述过滤组件11。
将所述过滤组件11安装于所述过滤箱12内后,所述入口124与所述过滤槽113相连通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口相连通,即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自所述入口124进入所述过滤槽113内并从所述出口排出。同时,所述连接板112的长度沿所述过滤箱12的高度方向延伸,使所述小吸嘴152沿所述过滤槽113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所述滤料上的纤维刮落至所述下箱体122内。
当所述过滤箱12为一体设置时,安装所述过滤组件11后,所述过滤组件11的底部与所述底壁1221之间具有间隙,同时所述过滤组件11的顶部与所述顶壁1211之间也具有间隙。
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进入所述过滤箱12内后,大部分的纤维在重力、惯性等的作用下落至所述下箱体122内,剩余的纤维和尘杂停留于所述过滤板111上,经过滤后的空气自出风口排出所述过滤箱12。充分利用重力、惯性等作用处理含纤维粉尘空气中的纤维和尘杂,节约能耗。
所述集棉槽14设于所述过滤组件11的底部以收集所述过滤槽113内的纤维。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棉槽14位于所述下箱体122的一侧并与所述下箱体122相连通,收集于所述下箱体122内的纤维在风力以及运动的惯性的作用下汇集于所述集棉槽14内。
所述集棉槽14与所述下箱体122的连通处形成进棉口,所述过滤装置1还包括用来遮蔽所述进棉口的可活动的挡板141,所述挡板141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挡板141。当然,在所述集棉槽14本身呈条缝状,即所述集棉槽14与所述下箱体122的连通处的进棉口比较小时,也可以不设置挡板141。
所述集棉槽14仅具有一个集棉区143,即自若干所述过滤槽113排出的纤维均汇集于该集棉区143内以集中处理。
如图8至图9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棉槽14也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隔板142,所述隔板142将所述集棉槽14分割成与所述过滤槽113一一对应的若干集棉区143。在将所述集棉槽14安装于所述过滤组件11底部后,若干所述集棉区与所述过滤槽113一一对应且分别相连通。所述小吸嘴152将该小吸嘴152对应的过滤槽113内的滤料上的纤维刮落至与该过滤槽113相连通的所述集棉区143内。所述集棉槽14可以与所述过滤组件11一体形成也可以与所述过滤组件11可拆卸连接。
当所述集棉槽14与所述过滤组件11一体形成时,可以理解为将第二开口呈密封状态的过滤组件11的下部分设置为集棉槽14,所述过滤槽113与集棉槽14相对应的部分即为集棉区143。所述控制器缩短所述吸嘴15向下移动的距离,使所述吸嘴15仅在所述集棉区143上方的过滤槽113内上下移动,即通过缩短所述吸嘴15向下移动的距离从而在所述吸嘴15移动至最低位置处时,形成了位于吸嘴15下方的集棉区143。
汇集于所述集棉区143内的纤维可手动去除或者通过机械手等装置自动去除。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除上述区别外,其他结构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安放所述过滤箱12,所述底壁1221呈水平设置。如图10所示,于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1221也可以自所述入口124处向下延伸至所述开口处与所述集棉槽14相连通,即所述底壁1221呈斜面设置,使位于所述下箱体122内的纤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汇集至所述集棉槽14内。此时在安装所述过滤箱12时,可以另外设置安装所述过滤箱12的固定机构。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除上述区别外,其他结构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所述集棉槽14的结构并不限于本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长方体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可以用来贮存纤维的结构。
所述二次过滤装置6与所述出风口相配合,设于所述连接板112背离所述过滤槽113的一侧,具体可以设置于所述过滤箱12的出口处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二次过滤装置6包括若干具有一定湿度的湿帘61,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湿帘61的一端相连接形成弯折状或其他能够增大过滤面积的形状;同时可以根据出口的大小或者对车间内的空气的温湿度的需求来选择拼装的湿帘的数量,加强二次过滤装置6的通用性。自所述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经过该二次过滤装置6后,一方面,使该空气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另一方面,增加空气的湿度,即增加车间内的湿度同时降低车间内的温度,可以减少空调等家电的使用,节约能源。用湿帘61代替原有的空调净化装置,结构简单且节约成本。
当然,所述二次过滤装置6可以是具有加湿功能的其他结构。
所述二次过滤装置6可以配合所述过滤装置1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来净化、加湿待过滤的空气。
所述导流箱13包括与所述入口124相对设置的第一壁131,自第一壁131向所述过滤箱12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32以及自第一壁131向所述过滤箱12延伸且连接两个所述侧壁132的底端的下壁,所述导流箱13与所述过滤箱12围设形成与所述风循环系统相连通的进风口17。
请参图11至图12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口124也可以仅设于所述下箱体122上与所述出口相对的一侧,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均自该入口124先进入所述下箱体122内,再自所述下箱体122向上穿过所述过滤组件11。所述下箱体122与所述箱体封板123的连接处的间隙部分设有挡棉板,以在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自下箱体122向上运动时,将所述空气内的纤维过滤至所述下箱体122内。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除上述区别外,其他结构均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入口124本身比较小,可以不设置导流箱13,将该入口124直接与所述风循环系统相连通;或者所述导流箱13不设置第一壁131且所述下壁自与所述下箱体122的连接处倾斜向上设置,两个所述侧壁132分别将所述下壁的两端连接于所述下箱体122上。
当然,根据工作环境要求,所述入口124还可以设于所述过滤箱12的其他位置处,只要满足在将过滤组件11安装于所述过滤箱12内后,所述入口124与所述过滤槽113相连通以方便自该入口124进入该过滤箱12内的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进入过滤槽113内过滤;相应地,所述导流箱13设于所述入口124对应的位置处进行导流。
所述除杂管16包括与所述主吸嘴151相连通的输尘管161以及与所述集棉槽14相连通的输棉管162。
所述除杂管16与所述风机4相连通,以通过所述风机4驱动所述过滤装置1内收集的纤维和尘杂排出至所述过滤箱12的外侧。
所述输尘管161一端连接于所述主吸嘴151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顶壁1211位于所述过滤箱12的外侧,以将所述主吸嘴151内的尘杂导出。所述顶壁1211上设有固定所述输尘管161的固定孔163。在将所述输尘管161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63上后,所述输尘管161无法沿着所述固定孔163上、下移动。收容于所述过滤箱12内的部分所述输尘管161为可伸缩结构,在所述吸嘴15沿所述过滤槽11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收容于所述过滤箱12内的部分输尘管161相应地压缩和伸展。
所述过滤装置1还包括控制所述集棉槽14与所述输棉管162连通状态的阀门,以阻止进入所述下箱体122内的含纤维尘杂的空气从所述集棉槽14经输棉管162排出。
在收集所述下箱体122内的纤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挡板141上移以暴露所述进棉口同时关闭所述阀门,所述下箱体122内的纤维在风力以及运动的惯性的驱动下收容于所述集棉槽14内。
在导出所述集棉槽14内的纤维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挡板141下落以遮蔽部分所述进棉口,所述挡板与所述集棉槽14围设形成集棉管道,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阀门打开,在风机4的作用下驱动所述集棉槽14内的纤维自所述输棉管162排出。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吸嘴15与所述阀门间隙工作,使排纤维和排尘杂分开处理,处理效果好,且节约能源。
所述棉尘压紧机组2包括用于压紧纤维的纤维压紧装置21、用于压缩尘杂的尘杂压紧装置22、同时与所述纤维压紧装置21以及尘杂压紧装置22相连接以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3以及连通所述纤维压紧装置21与所述尘杂压紧装置22的连接管道23。
所述纤维压紧装置21包括呈倒锥形的纤维压实器211、与所述纤维压实器211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轴212、收容所述纤维压实器211的纤维压紧箱213以及与所述纤维压实器211的下端相连通的用于回收压紧后的纤维的集棉布袋214。
所述纤维压实器211包括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2相固定连接的锥形螺杆2111以及套设于所述锥形螺杆2111外周的锥形网筒2112。
所述锥形网筒2112与所述输棉管162相连通,以通过所述输棉管162将所述集棉槽14内的纤维流输送至纤维压实器211内,进入所述纤维压实器211内的纤维在锥形螺杆2111的带动下,向下运动,体积压缩后排至所述集棉布袋214内。
所述锥形网筒2112远离所述输棉管162的一侧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或者沿上下方向排布的小孔,在所述锥形螺杆2111旋转的过程中,混入所述纤维内的尘杂在惯性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下自所述锥形螺杆2111表面甩出并自所述狭缝/小孔远离所述锥形网筒2112,掉落于所述纤维压紧箱213内。
所述尘杂压紧装置22包括尘杂压缩箱221、沿上下方向固定于所述尘杂压缩箱内的布袋222、固定于布袋222上的震荡环223、与所述布袋222相连通的尘杂压实器224、带动所述尘杂压实器224转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传动轴225以及与所述尘杂压实器224相连通的灰尘收集袋226。
所述布袋222的上端与所述输尘管161远离所述主吸嘴151的一端相连通以将所述吸嘴15中收集的尘杂输送至所述布袋222内;通过震荡环223震荡布袋,将灰尘抖落至所述尘杂压实器224中,经压缩后进入灰尘收集袋226内。
所述尘杂压实器224包括螺杆2241、套设于所述螺杆2241外周的套筒2242,自所述螺杆2241一端沿所述螺杆2241的转轴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三传动轴227,所述第三传动轴227远离所述螺杆22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25的底端通过锥齿轮228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二传动轴225带动所述第三传动轴227旋转时,所述第三传动轴227带动所述螺杆2241旋转使进入所述尘杂压实器224内的尘杂随着所述螺杆2241向灰尘收集袋226方向运动,并被压紧收集于所述灰尘收集袋226内。
所述棉尘压紧机组2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212以及第二传动轴225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轴212以及第二传动轴225同步旋转的同步带24。所述动力装置3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12以及第二传动轴225中的一个相连接,在所述动力装置3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212与第二传动轴225中的一个旋转的时候,另一个在所述传送带24的带动下做同步旋转运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装置3为减速机。
所述震荡环223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25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225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所述震荡环223产生震荡,从而抖落布袋222上的尘杂。
所述连接管道23一端与所述纤维压紧箱213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布袋222相连通,所述纤维压紧箱213内的尘杂流在风机4的驱动下经所述连接管道23输送至所述布袋222内,并随着布袋222内的尘杂流汇入所述尘杂压实器224内。
所述尘杂压缩箱221上设有用于排出所述棉尘压紧机组2内的空气的排风口2211,所述风机4安装于所述排风口2211处,一方面驱动所述集棉槽14内的纤维经输棉管162输送至纤维压紧装置21内以及驱动所述纤维压紧箱213内的尘杂经连接管道23进入布袋222内,另一方面驱动所述吸嘴15收集尘杂并驱动该尘杂经输尘管161输送至尘杂压紧装置22内。
当然,也可以设置连通所述尘杂压缩箱221与所述过滤箱12的连接管5以将所述棉尘压紧机组2内的洁净的空气汇入所述过滤箱12内,以汇入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中。
当然,所述过滤装置1以及棉尘压紧机组2也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例如,在待处理的空气中纤维含量不多,不需要回收该空气中的纤维时,可以单独使用过滤装置1,直接将收集到的纤维以及尘杂经除杂管16排放至指定位置处;在所述风循环系统所提供的风量较小的时候,可以单独使用棉尘压紧机组2。
即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100中的过滤装置1、棉尘压紧机组2以及二次过滤装置6均可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所述二次过滤装置6在单独使用时,可以作为空气净化加湿器使用,该二次过滤装置6的过滤面积大且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意增减湿帘61的数量,通用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过滤槽113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侧的表面设置为光滑状态,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经过所述过滤槽113后,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中的大部分纤维在运动的惯性、风力等的作用下汇集于所述过滤槽113靠近所述连接板112的一侧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汇集于所述过滤槽113的底部,其余的纤维和尘杂停留于过滤板111上,并在吸嘴15的作用下落至所述过滤槽113的底部,使绝大部分纤维均可以自所述过滤槽113底部排出至所述集棉槽14内;充分利用重力和惯性处理纤维,大大节省能耗;同时增大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与所述过滤板111的接触面积,加强过滤效率。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过滤组件,用于处理含纤维粉尘的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过滤板、于同一侧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的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板以及连接前述两个所述过滤板的连接板围设形成具有开口的过滤槽,所述过滤槽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表面呈光滑状态;所述开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与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第三开口;所述过滤板设有中空部、连通所述过滤槽与所述中空部的若干过滤孔以及连通所述中空部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过滤槽的一侧的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第二开口的封板;所述封板固定连接于过滤组件上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的一侧,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封板的一端或者所述封板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有供所述过滤槽内的纤维排出所述过滤槽的出棉口;或者每一所述封板的连接端枢转连接于所述过滤组件上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应的一侧,所述过滤槽内的纤维可在所述封板上与所述连接端相对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开口时排出所述过滤槽。
3.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为权利要求1及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过滤槽相连通的入口以及收集所述过滤槽内排出的纤维的集棉槽,所述集棉槽设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自所述入口经过所述过滤槽后,所述含纤维粉尘空气中的粉尘停留于过滤板上,所述含纤维粉尘的空气中的纤维能够汇集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自所述第二开口处排出至所述集棉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能够伸入所述过滤槽内的吸嘴以及控制器;所述吸嘴上的相对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吸嘴口;在所述吸嘴伸入所述过滤槽内后,所述吸嘴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槽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具有间隙且所述吸嘴口靠近所述过滤板;所述控制器用以驱动所述吸嘴移动至任一所述过滤槽内并沿该过滤槽上下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包括主吸嘴、与所述主吸嘴相连通且能够伸入所述过滤槽内的若干小吸嘴以及分别控制若干所述小吸嘴与所述主吸嘴连通状态的若干吸嘴阀,所述小吸嘴与所述过滤槽一一对应;所述吸嘴口设于每一所述小吸嘴相对的两侧,在所述小吸嘴伸入所述过滤槽内后,所述小吸嘴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过滤槽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具有间隙且所述吸嘴口靠近所述过滤板;所述控制器用以驱动所述吸嘴使所述小吸嘴沿所述过滤槽上下移动并开启若干所述吸嘴阀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的上箱体,所述上箱体包括与所述过滤组件顶部相对设置的顶壁,在将所述上箱体设于所述过滤组件顶部后,所述顶壁与所述过滤组件的顶部具有收容空间;在所述吸嘴沿所述过滤槽向上移动并脱离所述过滤槽后,所述吸嘴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排出所述过滤装置收集的尘杂和纤维的除杂管;所述除杂管包括与所述吸嘴相连通的输尘管以及与所述集棉槽相连通的输棉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棉槽与所述过滤组件的连通处形成进棉口;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集棉槽与所述输棉管的连通状态的阀门以及用来遮蔽所述进棉口的挡板;当所述阀门开启时,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棉口处以遮蔽部分所述进棉口,当所述阀门关闭时,所述挡板远离所述进棉口以暴露所述进棉口。
9.一种除尘装置,包括过滤装置、用于加湿以及净化自所述过滤装置排出的空气的二次过滤装置、与所述过滤装置相连通的棉尘压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3-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装置;所述二次过滤装置设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过滤槽的一侧使自所述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经过该二次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用于排出所述过滤装置收集的尘杂和纤维的除杂管;所述除杂管包括输尘管以及与所述集棉槽相连通的输棉管;所述棉尘压紧机组包括与所述输棉管相连通的纤维压紧装置、与所述输尘管相连通的尘杂压紧装置、同时与所述纤维压紧装置以及尘杂压紧装置相连接以提供动力的动力装置以及连通所述纤维压紧装置与所述尘杂压紧装置的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将所述纤维压紧装置内的尘杂输送至所述尘杂压紧装置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湿帘,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湿帘的一端相连接形成弯折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15226.0U CN205516978U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15226.0U CN205516978U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16978U true CN205516978U (zh) | 2016-08-31 |
Family
ID=56776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1522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16978U (zh) | 2016-02-04 | 2016-02-04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169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8391A (zh) * | 2016-02-04 | 2016-04-20 | 糜建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
2016
- 2016-02-04 CN CN201620115226.0U patent/CN2055169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98391A (zh) * | 2016-02-04 | 2016-04-20 | 糜建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CN105498391B (zh) * | 2016-02-04 | 2018-08-17 | 糜建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69256U (zh) | 湿式负压诱导除尘系统 | |
CN2817957Y (zh) | 一种湿式除尘风机 | |
CN110833737A (zh) | 一种多级滤除湿式除尘风机 | |
CN108114561A (zh) | 带有螺旋风道的高效除尘装置 | |
CN205516978U (zh)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
CN206338220U (zh) | 一种高效节能型除尘风机 | |
CN211159112U (zh) | 一种水泥生产用环保型除尘设备 | |
CN104474815B (zh) | 湿式除尘器 | |
CN109806706A (zh) | 一种旋风-水浴组合式除尘模拟装置 | |
CN208269293U (zh)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
CN108970289A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
CN205598785U (zh) | 低压脉冲袋式除尘器 | |
CN212942125U (zh) | 一种荷电细水雾除尘滤芯 | |
CN105498391B (zh) | 过滤组件、过滤装置及除尘装置 | |
CN210057731U (zh) | 一种用于粉料投加的水幕除尘装置 | |
CN108816533B (zh) | 一种环保的化工车间用空气除尘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8599950U (zh) | 一种高效的旋转封闭式静电除尘器 | |
CN208750878U (zh) | 一种智能控制风速的静电空气净化器 | |
CN208482198U (zh) | 除尘器及除尘设备 | |
CN209237582U (zh)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
CN112387022A (zh) | 一种便于粉尘脱离的环保除尘设备 | |
CN208229576U (zh) | 脱水器及高效水雾多管旋风除尘系统 | |
CN203235579U (zh) | 湿式多管旋风除尘器和具有上述除尘器的除尘系统 | |
CN208465570U (zh) | 一种节能环保的烟气除硫装置 | |
CN206934953U (zh) | 数控脉冲吹扫除尘系统及城市道路吸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