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14015U - 电烹饪器 - Google Patents

电烹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14015U
CN205514015U CN201620085359.8U CN201620085359U CN205514015U CN 205514015 U CN205514015 U CN 205514015U CN 201620085359 U CN201620085359 U CN 201620085359U CN 205514015 U CN205514015 U CN 205514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module
triode
hea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53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宝刚
江德勇
王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853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14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14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1401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烹饪器,所述电烹饪器包括:内锅;上盖;主加热模块,用于对内锅进行谐振加热;设置于上盖的辅助加热模块,用于对上盖进行加热;供电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供电;控制模块,分别与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相连,控制模块在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后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进行加热。由此,通过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加热,可实现保温效果,并防止米饭含水量降低甚至焦糊,提升米饭的口感,还可将上盖冷凝水汽化,防止冷凝水流到米饭里面,保证米饭的口感。

Description

电烹饪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烹饪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烹饪器在完成煮饭阶段后通常会进入保温阶段,并在保温阶段持续对米饭进行加热。但是,相关技术存在的缺点是,长时间处于保温阶段会导致米饭含水量降低甚至焦糊,降低米饭的口感。另外,在煮饭阶段会产生的大量冷凝水附着于电烹饪器的上盖,上盖上的冷凝水可能会流到米饭里,进而泡软部分米饭,导致米饭口感下降。
因此,相关技术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烹饪器,该电烹饪器可以有效解决米饭煮熟后长时间保温导致口感下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烹饪器,所述电烹饪器包括:内锅;上盖;主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谐振加热;设置于所述上盖的辅助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上盖进行加热;供电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所述主加热模块和所述辅助加热模块供电;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加热模块和所述辅助加热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后控制所述主加热模块和所述辅助加热模块轮流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烹饪器,通过主加热模块对内锅进行谐振加热,并通过辅助加热模块对上盖进行加热,在进入保温阶段之后,控制模块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进行加热。由此,通过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加热,可实现保温效果,并防止米饭含水量降低甚至焦糊,提升米饭的口感。而且还可将上盖冷凝水汽化,防止冷凝水流到米饭里面,保证米饭的口感。
进一步地,所述电烹饪器还包括:过零检测模块,所述过零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过零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交流电的过零点以输出过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过零信号控制所述主加热模块和所述辅助加热模块进行切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烹饪器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底部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烹饪器进入所述保温阶段。
具体地,所述辅助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单元,用于对所述上盖进行加热;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单元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第一驱动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开关组件。
其中,所述开关组件可为MOSFET,所述MOSFET的漏极与所述加热单元相连,所述MOSFET的源极接地,所述MOSFET的栅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
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预设电源相连;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后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之间具有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开关组件的控制端相连;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并联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具体地,所述加热单元可为发热电阻丝。
更进一步地,所述过零检测模块包括: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相连,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所述交流电进行整流;过零检测单元,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交流电的过零点以输出过零信号。
具体地,所述整流单元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一端相连;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以作为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
具体地,所述过零检测单元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具有第三节点;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预设电源相连;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第四二极管之间具有第四节点,其中,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相连后作为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加热模块包括:谐振单元,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谐振加热;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与所述谐振单元相连;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以控制所述谐振单元。
具体地,所述功率开关管为IGBT管,所述谐振单元包括: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和加热线圈,所述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和加热线圈的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所述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和加热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IGBT管的集电极相连,其中,所述IGBT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IGB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连。
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预设电源相连;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后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具有第五节点;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节点相连;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之间具有第六节点,其中,所述第六节点与所述IGBT管的栅极相连;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并联在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的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主加热模块还包括:比较单元,用于对所述谐振单元两端的电压进行比较以生产比较信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比较信号调节所述控制模块输出至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具体地,所述比较单元包括:第一分压子单元,用于对所述谐振单元一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以输出第一分压信号;第二分压子单元,用于对所述谐振单元另一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以输出第二分压信号;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子单元相连,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分压子单元相连,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烹饪器方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方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控制原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主加热模块30、辅助加热模块40、供电模块50、控制模块60、过零检测模块100和温度检测器200;
加热单元410、开关组件420和第一驱动单元430;
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
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
整流单元110和过零检测单元120;
第一电容C1;
谐振单元310、功率开关管320、第二驱动单元330和比较单元340;
第一分压电阻R11、第二分压电阻R12、第三分压电阻R21、第四分压电阻R22和比较器U2;
谐振电容C2和加热线圈L2;
第一控制信号K1和第二控制信号K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烹饪器及其控制方法。根据本发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电烹饪器可为电饭煲。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烹饪器包括:内锅(未示出)、上盖(未示出)、主加热模块30、辅助加热模块40、供电模块50和控制模块60。
其中,主加热模块30用于对内锅进行谐振加热,具体地,主加热模块30可设置于电烹饪器的底部,以使内锅在谐振加热的作用下发热,从而能够快速煮熟米饭;辅助加热模块40设置于上盖,辅助加热模块40用于对上盖进行加热,具体地,辅助加热模块40可设置于上盖盖板例如金属材质的上盖盖板内;供电模块50用于将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主加热模块30和辅助加热模块40供电。
控制模块60分别与主加热模块30和辅助加热模块40相连,控制模块60在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后控制主加热模块30和辅助加热模块40轮流进行加热。也就是说,控制模块60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K1至主加热模块30以控制主加热模块30进行加热,控制模块60也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K2至辅助加热模块40以控制辅助加热模块40进行加热。
具体来说,电烹饪器启动加热后,电烹饪器进入煮饭阶段,在煮饭阶段,控制模块60可控制主加热模块30以第一加热功率进行加热并在煮饭阶段完成后控制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其中,辅助加热模块40在煮饭阶段不进行加热。在保温阶段,电烹饪器持续工作,控制模块60控制主加热模块30和辅助加热模块40轮流交替加热,这样在辅助加热模块40停止加热时控制主加热模块30以第二加热功率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保温效果,而在主加热模块30停止加热时,控制辅助加热模块40以第三加热功率进行加热,从而实现高温补炊,防止米饭变凉,其中,第二加热功率可小于第一加热功率。
这样,主加热模块30间歇地工作可输出较低的功率,例如低于400W,有利于保温,防止米饭含水量降低甚至焦糊;辅助加热模块40间歇的工作也可输出较低的功率,例如低于400W,有利于上盖加热,蒸发凝结在盖板上的水蒸气,同时防止融化塑料上盖。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烹饪器,通过主加热模块对内锅进行谐振加热,并通过辅助加热模块对盖进行加热,在进入保温阶段之后,控制模块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进行加热。由此,通过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加热,可实现保温效果,并防止米饭含水量降低甚至焦糊,提升米饭的口感。而且还可将上盖冷凝水汽化,防止冷凝水流到米饭里面,保证米饭的口感。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电烹饪器还包括:过零检测模块100。具体地,过零检测模块100与控制模块60相连,过零检测模块100用于检测交流电的过零点以输出过零信号,其中,控制模块60根据过零信号控制主加热模块30和辅助加热模块40进行切换。
具体地,交流电可为市电,过零检测模块100可实时检测市电电压,并判断市电电压是否过零,当检测到市电电压过零时输出过零信号控制模块60,控制模块60控制控制主加热模块30或辅助加热模块40进行加热,即言,如果辅助加热模块40进行加热,则控制模块60控制辅助加热模块40由加热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并控制主加热模块30由停止状态切换为加热状态;如果主加热模块30进行加热,则控制模块60控制主加热模块30由加热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并控制辅助加热模块40由停止状态切换为加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主加热模块30和辅助加热模块40的加热时间可根据功率分配需求进行调节。假设相邻两个过零点之间的时间为单元时间,辅助加热模块40在每次切换后可持续工作1个单元时间、2个单元时间或N(N)2)个单元时间,主加热模块30在每次切换后可持续工作2个单元时间或N(N)2)个单元时间。如图5所示,在时刻t1-时刻t2,辅助加热模块40持续工作2个单元时间;在时刻t2-时刻t3,主加热模块30持续工作2个单元时间。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电烹饪器还包括:温度检测器200。具体地,温度检测器200与控制模块60相连,温度检测器200用于检测内锅10的底部温度,控制模块60在底部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
具体来说,温度检测器200可设置在内锅10的底部以实时检测内锅10的底部温度,在电烹饪器启动加热之后,控制模块60控制主加热模块30以第一加热功率对内锅进行加热,并判断温度检测器200检测到的底部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如果底部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如果底部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主加热模块30继续以第一加热功率对内锅进行加热。下面结合附图3和4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辅助加热模块40包括:加热单元410、开关组件420和第一驱动单元430。
其中,加热单元410用于对上盖20进行加热;开关组件420用于控制加热单元410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第一驱动单元430用于在控制模块60的控制下驱动开关组件420。
更具体地,开关组件420可为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简称金氧半场效晶体管),MOSFET的漏极与加热单元410相连,MOSFET的源极接地,MOSFET的栅极与第一驱动单元430相连。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单元430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二极管D1。
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预设电源VCC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后与控制模块60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该第一节点相连;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阻R1之间具有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与开关组件420的控制端相连;第三电阻R3并联在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与第二电阻R2并联的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第一三极管Q1可为NPN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可为PNP三极管。
其中,加热单元410可为发热电阻丝。
具体来说,控制模块60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K2至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该第二控制信号K2可由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三极管Q1组成的功率放大部分放大,并通过第一电阻R1驱动MOSFET,进而控制辅助加热模块40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更具体地,当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K2为低电平时,低电平经由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三极管Q1组成的功率放大部分放大仍然为低电平,该低电平通过第一电阻R1提供至MOSFET的控制端,MOSFET在低电平控制下关断,发热电阻丝停止加热;当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K2为高电平时,高电平经由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一三极管Q1组成的功率放大部分放大后通过第一电阻R1提供至MOSFET的控制端,MOSFET在高电平控制下导通,发热电阻丝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过零检测模块100包括:整流单元110和过零检测单元120。
其中,整流单元110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相连,整流单元110用于对交流电进行整流;过零检测单元120的输入端与整流单元110的输出端相连,过零检测单元12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60相连,过零检测单元120用于检测交流电的过零点以输出过零信号。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整流单元110包括: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
其中,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交流电源的一端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以作为整流单元110的输出端。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过零检测单元120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四二极管D4和第一电容C1。
其中,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整流单元110的输出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阻R4之间具有第三节点;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预设电源VCC相连;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与第四二极管D4之间具有第四节点,其中,第四节点与第三节点相连后作为过零检测单元12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60相连。
也就是说,交流电源输出的交流电经过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半波整流后提供至第四电阻R4的一端,半波整流后的交流电经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分压后输出分压信号至控制模块60,当交流电过零时,该分压信号为零,此时的分压信号即为过零信号,控制模块60在接收到过零信号时判断检测交流电过零;当交流电未过零时,该分压信号不为零,此时的分压信号即为非过零信号,控制模块60在接收到非过零信号时判断检测交流电未过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主加热模块30包括:谐振单元310、功率开关管320和第二驱动单元330。
谐振单元310用于对内锅进行谐振加热;功率开关管320与谐振单元310相连;第二驱动单元330与功率开关管320的控制端相连,第二驱动单元330用于根据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K1驱动功率开关管320以控制谐振单元310。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功率开关管320可为IGBT管(Insulated Gate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谐振单元310具体包括: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C2和加热线圈L2,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C2和加热线圈L2的一端与供电模块50相连,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C2和加热线圈L2的另一端与IGBT管的集电极相连,其中,IGBT管的发射极接地,IGBT管的栅极与第二驱动单元330相连。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单元330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和第五二极管D5。
其中,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预设电源VCC相连;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后与控制模块60相连,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之间具有第五节点;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五节点相连;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R7与第六电阻R6之间具有第六节点,其中,第六节点与IGBT管的栅极相连;第八电阻R8并联在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与第七电阻R7并联的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第三三极管Q3可为NPN三极管,第四三极管Q5可为PNP三极管。
具体来说,控制模块60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K1至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该第一控制信号K1可由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组成的功率放大部分放大,并通过第六电阻R6驱动IGBT,进而控制谐振电容C2和加热线圈L2构成的谐振单元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更具体地,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K1可为连续方波信号,该连续方波信号经由第三三极管Q3和第四三极管Q4组成的功率放大部分放大后通过第六电阻R6提供至IGBT的栅极,IGBT在连续方波信号控制下导通或关断,进而控制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C2和加热线圈L2进行谐振加热。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主加热模块30还包括:比较单元340,其中,比较单元340用于对谐振单元310两端的电压进行比较以生产比较信号,其中,控制模块60根据比较信号调节控制模块60输出至第二驱动单元330的第一控制信号K1。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比较单元340包括:第一分压子单元、第二分压子单元和比较器U2。
第一分压子单元用于对谐振单元310一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以输出第一分压信号,第一分压子单元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11和第二分压电阻R12,第一分压电阻R11和第二分压电阻R12对谐振单元310一端的电压进行分压后输出第一分压信号;第二分压子单元用于对谐振单元310另一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以输出第二分压信号,第二分压子单元包括第三分压电阻R21和第四分压电阻R22,第三分压电阻R21和第四分压电阻R22对谐振单元310另一端的电压进行分压后输出第二分压信号。
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与第一分压子单元相连,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与第二分压子单元相连,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60相连。也就是说,当第一分压信号的电压大于第二分压信号的电压时,比较器U2输出高电平至控制模块60;当第一分压信号的电压小于第二分压信号的电压时,比较器U2输出低电平至控制模块60;控制模块60根据接收到的比较信号调节第一控制信号K1以使主加热模块30的加热功率保持稳定。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电烹饪器处于煮饭阶段时,控制模块60输出至辅助加热模块40的第二控制信号K2为低电平信号,在低电平信号控制下开关组件420关断,加热单元410不工作,辅助加热模块40输出功率为零;同时控制模块60输出至主加热模块30的第一控制信号K1为第一频率的连续方波信号,第一频率的连续方波信号经过第二驱动单元330驱动功率开关管320,进而控制谐振单元310以第一加热功率(高功率)工作。
当内锅的底部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模块60控制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
当电烹饪器处于保温阶段时,如图5所示,从时刻t0到时刻t1,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K2为低电平信号,开关组件420关闭,加热单元410不工作,辅助加热模块40的输出功率为零。同时,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K1为第二频率的连续方波信号(第二频率小于第一频率),控制电烹饪器谐振单元310进行谐振,谐振单元310以第二加热功率(低功率)工作。
在t1时刻,过零检测模块100检测到交流电过零并输出过零信号给控制模块60,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K2切换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经由第一驱动单元430放大后控制开关组件420导通,辅助加热模块40的加热单元410对低接通并开始工作。同时,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K1切换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通过第二驱动单元330仍然为低电平信号,谐振单元310的功率开关管关断。
从时刻t1到时刻t2,辅助加热模块40的加热单元410输出功率,以对电烹饪器的上盖金属板进行加热,同时,主加热模块30的谐振单元310不工作,输出功率为零。
在t2时刻,过零检测模块100检测到交流电过零并输出过零信号给控制模块60,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K2切换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经由第一驱动单元430放大后仍然为低电平信号,开关组件420关断,辅助加热模块40的加热单元410对低开路,不进行工作;同时,控制模块60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K1切换为第二频率的连续方波信号(第二频率小于第一频率),控制电烹饪器谐振单元310进行谐振。
从时刻t2到时刻t3,辅助加热模块40的加热单元410不工作,输出功率为零,同时谐振单元310以第二加热功率工作,输出低功率。
由此,进入保温阶段后,电烹饪器按照如上工作过程持续工作,由于谐振单元310和辅助加热模块的加热单元410在市电周期内交替工作,所以谐振单元310输出的功率较低,可低于400W,有利于保温;辅助加热模块的加热单元410输出功率也比较低,可低于400W,有利于电烹饪器上盖金属板加热,既可以保证上盖冷凝水的汽化,又不至于因温度过高融化塑料上盖。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烹饪器,通过主加热模块对内锅进行谐振加热,并通过辅助加热模块对盖进行加热,在进入保温阶段之后,控制模块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进行加热。由此,通过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加热,可实现保温效果,并防止米饭含水量降低甚至焦糊,提升米饭的口感。而且还可将上盖冷凝水汽化,防止冷凝水流到米饭里面,保证米饭的口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电烹饪器包括内锅、上盖、对内锅进行谐振加热的主加热模块和对上盖进行加热的辅助加热模块。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控制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
S20,在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后,控制电烹饪器的主加热模块和电烹饪器的辅助加热模块轮流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检测交流电的过零点以输出过零信号;根据过零信号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进行切换。
具体地,交流电可为市电,可实时检测市电电压,并判断市电电压是否过零,当检测到市电电压过零时输出过零信号,根据过零信号控制控制主加热模块或辅助加热模块进行加热,即言,当辅助加热模块进行加热时控制辅助加热模块由加热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并控制主加热模块由停止状态切换为加热状态,当主加热模块进行加热时,控制主加热模块由加热状态切换为停止状态,并控制辅助加热模块由停止状态切换为加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的加热时间可根据功率分配需求进行调节。假设相邻两个过零点之间的时间为单元时间,辅助加热模块在每次切换后可持续工作1个单元时间、2个单元时间或N(N)2)个单元时间,主加热模块在每次切换后可持续工作2个单元时间或N(N)2)个单元时间。如图5所示,在时刻t1-时刻t2,辅助加热模块持续工作2个单元时间;在时刻t2-时刻t3,主加热模块持续工作2个单元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0,检测电烹饪器的底部温度。
S200,在底部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
具体地,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电烹饪器启动加热。
S2,控制电烹饪器进入煮饭阶段,主加热模块以第一加热功率进行加热。
S3,判断内锅的底部温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2。
S4,控制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
S5,判断保温阶段的工作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如果否,则返回步骤S4。
S6,保温阶段结束。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烹饪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并在保温阶段控制电烹饪器的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进行加热,由此,通过控制主加热模块和辅助加热模块轮流加热,可实现保温效果,并防止米饭含水量降低甚至焦糊,提升米饭的口感。而且还可将上盖冷凝水汽化,防止冷凝水流到米饭里面,保证米饭的口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锅;
上盖;
主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谐振加热;
设置于所述上盖的辅助加热模块,用于对所述上盖进行加热;
供电模块,用于将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所述主加热模块和所述辅助加热模块供电;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主加热模块和所述辅助加热模块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电烹饪器进入保温阶段后控制所述主加热模块和所述辅助加热模块轮流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零检测模块,所述过零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过零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交流电的过零点以输出过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过零信号控制所述主加热模块和所述辅助加热模块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底部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电烹饪器进入所述保温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模块包括:
加热单元,用于对所述上盖进行加热;
开关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单元进行加热或停止加热;
第一驱动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开关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为MOSFET,所述MOSFET的漏极与所述加热单元相连,所述MOSFET的源极接地,所述MOSFET的栅极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
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预设电源相连;
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后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具有第一节点;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电阻之间具有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开关组件的控制端相连;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并联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
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的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发热电阻丝。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模块包括:
整流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相连,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所述交流电进行整流;
过零检测单元,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交流电的过零点以输出过零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单元包括: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一端相连;
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交流电源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以作为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检测单元包括: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具有第三节点;
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预设电源相连;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第四二极管之间具有第四节点,其中,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三节点相连后作为所述过零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热模块包括:
谐振单元,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谐振加热;
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与所述谐振单元相连;
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模块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以控制所述谐振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开关管为IGBT管,所述谐振单元包括:
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和加热线圈,所述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和加热线圈的一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所述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和加热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IGBT管的集电极相连,其中,所述IGBT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IGB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
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预设电源相连;
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后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具有第五节点;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节点相连;
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之间具有第六节点,其中,所述第六节点与所述IGBT管的栅极相连;
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并联在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
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的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热模块还包括:
比较单元,用于对所述谐振单元两端的电压进行比较以生产比较信号,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比较信号调节所述控制模块输出至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包括:
第一分压子单元,用于对所述谐振单元一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以输出第一分压信号;
第二分压子单元,用于对所述谐振单元另一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以输出第二分压信号;
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子单元相连,所述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分压子单元相连,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
CN201620085359.8U 2016-01-27 2016-01-27 电烹饪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14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5359.8U CN205514015U (zh) 2016-01-27 2016-01-27 电烹饪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5359.8U CN205514015U (zh) 2016-01-27 2016-01-27 电烹饪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14015U true CN205514015U (zh) 2016-08-31

Family

ID=5677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5359.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14015U (zh) 2016-01-27 2016-01-27 电烹饪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1401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3955A (zh) * 2016-01-27 2017-08-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36987A (zh) * 2016-09-21 2018-03-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系统和烹饪器具
CN110037568A (zh) * 2019-04-10 2019-07-23 宁波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物处理机的控制方法
CN110461193A (zh) * 2017-04-06 2019-11-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3455918A (zh) * 2021-08-24 2021-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烹饪器具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3955A (zh) * 2016-01-27 2017-08-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13955B (zh) * 2016-01-27 2019-10-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烹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36987A (zh) * 2016-09-21 2018-03-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系统和烹饪器具
CN110461193A (zh) * 2017-04-06 2019-11-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0461193B (zh) * 2017-04-06 202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0037568A (zh) * 2019-04-10 2019-07-23 宁波市悦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物处理机的控制方法
CN113455918A (zh) * 2021-08-24 2021-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烹饪器具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14015U (zh) 电烹饪器
CN107013955A (zh) 电烹饪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5430652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电路
KR102057136B1 (ko) 전자기 가열 제어 회로 및 전자기 가열 디바이스
CN106678899A (zh) 电磁加热系统及用于电磁加热系统的检测锅具方法和装置
CN105486101A (zh) 一种可控逆变高温炉
CN204259199U (zh) 电磁加热控制电路、电磁加热装置和电磁炉
Chakraborty et al. Behaviour of a High Frequency Parallel Quasi Resonant Inverter Fitted Induction Heater with Different Switching Frequencies.
CN102788414B (zh) 电磁热水器
CN105307293B (zh) 220v交流电压供电的电饭锅加热电路
CN105867450B (zh) 烹饪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82467A (zh) 电磁加热电路、电磁加热器具及电流调节方法
CN207118012U (zh) 一种微波驱动装置
CN205481176U (zh) 电磁炉
CN208462063U (zh) 一种加热装置
CN206674226U (zh) 用于ih加热器的电路系统以及烹饪器具
CN209517544U (zh)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炉
CN209642383U (zh) 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无源供电电源
CN205657862U (zh)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CN207006365U (zh) 一种节能恒温电地暖温控器
CN206977279U (zh) 一种可自动提高电机绝缘值的加热结构
CN209659649U (zh)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炉
CN109905932A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的功率控制方法
CN216221170U (zh) 控制热管和蒸发盘的单可控硅电路和蒸烤箱
CN107790840A (zh) 全球通宽电压输入的电烙铁电子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