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57862U -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57862U
CN205657862U CN201620465677.7U CN201620465677U CN205657862U CN 205657862 U CN205657862 U CN 205657862U CN 201620465677 U CN201620465677 U CN 201620465677U CN 205657862 U CN205657862 U CN 205657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power switch
switch pipe
uni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656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彪
麻百忠
汪钊
陈伟
肖小龙
孙赫男
李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656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57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57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5786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包括:谐振加热单元;为谐振加热单元供电的供电单元;与谐振加热单元相连的功率开关管;用以驱动功率开关管通断的驱动单元;微分单元,其与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用于检测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并对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电压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比较单元,其与微分单元相连,并根据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控制单元,分别与比较单元和驱动单元相连,并在根据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处于波谷时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以通过驱动单元驱动功率开关管开通,从而保证开关管在集电极电压最低点时开通,有效降低开关管的开通损耗,避免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和一种具有该加热控制装置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一般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功率开关管开通或者关断,以实现电磁加热控制功能。但是,相关技术存在的缺点是,在驱动电路驱动功率开关管开通或者关断时没有精确的控制,从而无法保证功率开关管在集电极电压最低点时开通,进而可能造成功率开关管的开通电压过高,开通损耗大,导致能源浪费,产品的使用寿命减短,严重时甚至能够击穿功率开关管,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控制技术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该电路能够准确检测出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电压最低点,以保证功率开关管在集电极电压最低点时开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的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谐振加热单元;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谐振加热单元的一端相连,以为所述谐振加热单元供电;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谐振加热单元的另一端相连;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门极相连,所述驱动单元用以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的开通或关断;微分单元,所述微分单元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微分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并对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与所述微分单元相连,所述比较单元根据所述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比较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处于波谷时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单元,以通过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进行开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通过微分单元检测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并对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电压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比较单元根据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处于波谷时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以通过驱动单元驱动功率开关管进行开通,从而可以保证功率开关管在集电极电压最低点时开通,有效降低功率开关管的开通损耗,避免能源浪费,并延长功率开关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微分单元包括: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检测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以生成第一分压信号;微分电路,所述微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所述微分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分压信号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
具体地,所述微分电路可为无源微分电路,所述无源微分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电阻之间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
更具体地,所述微分电路还可为有源微分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具有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微分电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微分单元还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在所述微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之间,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对所述微分信号进行处理,以使所述比较单元根据处理后的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分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比较单元包括:参考电压提供电路;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微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参考电压提供电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参考电压提供电路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谐振加热单元的一端相连;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之间具有第三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参考电压提供电路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预设电源相连;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八电阻之间具有第四节点,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单元与交流电源相连,以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所述谐振加热单元供电,所述参考电压提供电路包括: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相连;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十电阻之间具有第五节点,所述第五节点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相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出的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包括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通过上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可以保证功率开关管在集电极电压最低点时开通,有效降低功率开关管的开通损耗,避免能源浪费,并延长功率开关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参考电压为谐振加热单元1的out1端的电压的分压;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的波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电路图,其中,参考电压为市电整流后的电压的分压;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电路图,其中,参考电压为预设电压VCC的分压。
附图标记:
谐振加热单元1、供电单元2、功率开关管3、驱动单元4、微分单元5、比较单元6、控制单元7、谐振线圈L0和谐振电容C0;
整流桥21、滤波模块22、第一二极管D1至第四二极管D4、滤波电感L20和滤波电容C20;
第一分压电路51、微分电路52、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信号处理电路53、第四电阻R4、第一比较器U1、第五电阻R5和预设电压VCC;
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第二比较器U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整流模块60、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包括:谐振加热单元1、供电单元2、功率开关管3、驱动单元4、微分单元5、比较单元6和控制单元7。
其中,供电单元2与谐振加热单元1的一端out1相连,以为谐振加热单元1供电;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与谐振加热单元1的另一端out2相连;驱动单元4与功率开关管3的门极G相连,驱动单元4用以驱动功率开关管3的开通或关断;微分单元5与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相连,微分单元5用于检测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并对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比较单元6与微分单元5相连,比较单元6根据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控制单元7分别与比较单元6和驱动单元4相连,控制单元7在根据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时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4,以通过驱动单元4驱动功率开关管3进行开通。
具体地,如图1所示,谐振加热单元1可包括并联的谐振线圈L0和谐振电容C0。
具体地,功率开关管3可为IGBT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具体来说,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供电单元2与交流电源AC相连,供电单元2包括整流桥21和滤波模块22,其中,整流桥21包括以全桥方式连接的第一二极管D1至第四二极管D4,滤波模块22包括滤波电感L20和滤波电容C20。当谐振加热单元1工作时,供电单元2将交流电源AC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谐振加热单元1供电,驱动单元4根据控制单元7发出的开通控制信号例如高电平驱动功率开关管3开通并根据控制单元7发出的关断控制信号例如低电平驱动功率开关管3关断,以使谐振加热单元1进行谐振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可按照曲线M变化,微分单元5对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进行微分处理后生成的微分信号的电压可按照曲线N变化,其中,曲线M的波形为阻尼振荡波形,A点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的波峰,B点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的波谷。根据微分原理和曲线N可知,当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峰、波谷或者过零点时,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
这样,比较单元6在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时生成谷底检测信号,此时控制单元7即可根据谷底检测信号例如上升沿或下降沿判断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即判断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最低点,控制单元7可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4以驱动功率开关管3进行开通。
由此,可以保证功率开关管在集电极电压最低点时开通,有效降低功率开关管的开通损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微分单元5包括:第一分压电路51和微分电路52。
其中,第一分压电路51的输入端与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相连,第一分压电路51检测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以生成第一分压信号;微分电路52的输入端与第一分压电路51的输出端相连,微分电路52的输出端与比较单元6相连,微分电路52用于对第一分压信号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微分电路52可为无源微分电路,无源微分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其中,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分压电路51的输出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与比较单元6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微分电路52还可为有源微分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分压电路51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中,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与第二电阻R2之间具有第二节点,第二节点与微分电路52相连。
具体地,第一分压电路51对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进行分压,以生成第一分压信号,其中,第一分压信号的电压值为V*R3/(R3+R4)。并且,微分电路52对第一分压信号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该微分信号可以直接输送到比较单元6,以使比较单元6在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时生成谷底检测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微分单元5还可以包括:信号处理电路53,其中,信号处理电路53连接在微分电路52的输出端与比较单元6之间,信号处理电路53用于对微分信号进行处理,以使比较单元6根据处理后的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
如图2所示,信号处理电路53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一比较器U1和第五电阻R5。其中,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微分电路52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接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比较单元6相连;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相连。
具体地,微分电路52生成的微分信号经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相连,第一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接地,这样,信号处理电路53对该微分信号进行反相和上拉处理以生成处理后的微信号即反相微分信号,并将反相微分信号输送到比较单元6,以使比较单元6在反相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时生成谷底检测信号。
这样,当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峰A和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B时,微分信号或者反相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比较单元6在微分信号或者反相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时生成谷底检测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比较单元6包括: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和第二比较器U2,其中,第二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与微分单元5相连,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与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相连,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7相连。
具体来说,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用于向第二比较器U2提供参考电压,第二比较器U2可将微分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对比,当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时,第二比较器U2输出上升沿或下降沿,控制单元7根据第二比较器U2输出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即可判断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是否处于波谷即最低点,并在判断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时,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300,以通过驱动单元300驱动功率开关管200开通。更具体地,可将参考电压设置为零电压,如图3所示,以微分信号为例,在波谷B之前,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下降状态,微分信号的电压为负,第二比较器U2输出高电平,而在波谷B之后,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上升状态,微分信号为正,第二比较器U2输出低电平,控制单元7则可根据下降沿判断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
又以反向微分信号为例,在波谷B之前,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下降状态,反向微分信号的电压为正,第二比较器U2输出低电平,而在波谷B之后,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上升状态,反向微分信号为负,第二比较器U2输出高电平,控制单元7则可根据上升沿判断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
根据图2的示例,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包括: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其中,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谐振加热单元1的一端out1相连;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R7与第六电阻R6之间具有第三节点,第三节点与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相连。
具体地,如图2所示,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对谐振加热单元1的一端out1的电压进行分压以提供参考电压,即言,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对谐振加热单元1的一端out1的电压进行分压以生成第二分压信号,其中,可通过调整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电阻值,以使第二分压信号的电压即参考电压近乎为零,将该第二分压信号输送到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第二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接收到微分单元5输出的微分信号或处理后的微分信号,第二比较器U2将微分信号或处理后的微分信号与第二分压信号进行比较。在微分信号或处理后的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时,比较单元6生成谷底检测信号例如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控制单元7根据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处于波谷,此时控制单元7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4以驱动功率开关管3进行开通。
可以理解的是,比较单元6将微分信号或处理后的微分信号与第二分压信号即out1的分压信号进行比较,可以保证在市电过零点处,控制单元7依然可以判断出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是否处于波谷,从而在整个市电包络里有效控制功率开关管3工作在准谐振状态,提高了市电的利用率。
根据图4的示例,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包括: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其中,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预设电源VCC相连;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R9与第八电阻R8之间具有第四节点,第四节点与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相连。
具体地,如图4所示,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对预设电源VCC进行分压以提供参考电压,即言,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对预设电源VCC进行分压以生成第三分压信号,其中,可通过调整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的电阻值以使第三分压信号的电压即参考电压近乎为零,将该第三分压信号输送到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第二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接收到微分单元5输出的微分信号,第二比较器U2将微分信号与第三分压信号进行比较,在微分信号或处理后的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时,比较单元6生成谷底检测信号例如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控制单元7根据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此时控制单元7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4,以通过驱动单元4驱动功率开关管3进行开通。
根据图5的示例,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包括:整流模块60、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其中,整流模块60的输入端与交流电源AC相连;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整流模块60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电阻R10之间具有第五节点,第五节点与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相连。
具体地,如图5所示,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对整流后的交流市电进行分压以提供参考电压,即言,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对整流后的交流市电进行分压以生成第四分压信号,可通过调整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的电阻值,以使第四分压信号的电压即参考电压近乎为零,将该第四分压信号输送到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第二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接收到微分单元5输出的微分信号,第二比较器U2将微分信号与第四分压信号进行比较,在微分信号或处理后的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时,比较单元6生成谷底检测信号例如上升沿或者下降沿,控制单元7根据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此时控制单元7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4,以通过驱动单元4驱动功率开关管3进行开通。
具体来说,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可对谐振加热单元1的out1端的电压进行分压,也可以对整流后的交流电进行分压,还可以对预设电压进行分压。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调节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的分压,以控制功率开关管在集电极C的电压V最低点附近超前或滞后开通,以图2为例,可以通过改变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的电阻值来调节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的分压。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控制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谐振加热单元1工作时,微分单元5检测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以生成微分信号,具体地,当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峰、波谷或者过零点时,微分单元5生成的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将微分信号输送到第二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同时,第二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与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相连,参考电压提供电路61提供参考电压,第二比较器U2将微分信号的电压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在判断微分信号或处理后的微分信号的电压为零时,比较单元6生成谷底检测信号例如上升沿或者下降沿信号,控制单元7根据谷底检测信号即可判断功率开关管3的集电极C的电压V处于波谷,此时控制单元7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4,以通过驱动单元4驱动功率开关管3进行开通。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通过微分单元检测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并对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电压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比较单元根据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控制单元根据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处于波谷时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驱动单元,以通过驱动单元驱动功率开关管进行开通,从而可以保证功率开关管在集电极电压最低点时开通,有效降低功率开关管的开通损耗,避免能源浪费,并延长功率开关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该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加热控制装置。其中,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可以是电磁炉、电磁灶、IH(电磁加热)电饭煲或IH(电磁加热)压力锅等电磁加热产品。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通过上述的加热控制装置,可以保证功率开关管在集电极电压最低点时开通,有效降低功率开关管的开通损耗,避免能源浪费,并延长功率开关管的使用寿命,保证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谐振加热单元;
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与所述谐振加热单元的一端相连,以为所述谐振加热单元供电;
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谐振加热单元的另一端相连;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门极相连,所述驱动单元用以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的开通或关断;
微分单元,所述微分单元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微分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并对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
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与所述微分单元相连,所述比较单元根据所述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比较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所述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谷底检测信号判断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处于波谷时输出开通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单元,以通过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功率开关管进行开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分单元包括:
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检测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的电压以生成第一分压信号;
微分电路,所述微分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微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所述微分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分压信号进行微分处理以生成微分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分电路为无源微分电路,所述无源微分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电阻之间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分电路为有源微分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管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具有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微分电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分单元还包括:
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连接在所述微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之间,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对所述微分信号进行处理,以使所述比较单元根据处理后的微分信号生成谷底检测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微分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相连;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单元包括:
参考电压提供电路;
第二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与所述微分单元相连,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所述参考电压提供电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压提供电路包括: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谐振加热单元的一端相连;
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之间具有第三节点,所述第三节点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电压提供电路包括:
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预设电源相连;
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八电阻之间具有第四节点,所述第四节点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与交流电源相连,以将所述交流电源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以为所述谐振加热单元供电,所述参考电压提供电路包括:
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交流电源相连;
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第十电阻之间具有第五节点,所述第五节点与所述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相连。
12.一种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烹饪系统的加热控制装置。
CN201620465677.7U 2016-05-19 2016-05-19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57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5677.7U CN205657862U (zh) 2016-05-19 2016-05-19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5677.7U CN205657862U (zh) 2016-05-19 2016-05-19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57862U true CN205657862U (zh) 2016-10-19

Family

ID=5740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65677.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657862U (zh) 2016-05-19 2016-05-19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578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4779A (zh) * 2016-05-19 2017-11-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4779A (zh) * 2016-05-19 2017-11-2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CN107404779B (zh) * 2016-05-19 2020-09-1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30653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电路
CN204795667U (zh) 电磁加热系统以及电磁加热系统的驱动装置
CN202514092U (zh) 一种工业用电磁加热控制器
CN204967246U (zh) Igbt短路检测保护电路及基于igbt的可控整流电路
CN204014137U (zh) 具备过流保护功能的烹饪设备
CN107994781B (zh) 一种变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32338A (zh) 电磁加热系统以及电磁加热系统的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06451406A (zh) 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直流配电系统的柔性开关装置
Ebrahimi et al. A single-phase integrated bidirectional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harger
CN105486101A (zh) 一种可控逆变高温炉
CN103973138A (zh) 动态变频电源转换系统
CN205408198U (zh) 电磁加热烹饪装置及其加热控制电路
CN205657862U (zh)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CN102554441B (zh) 中频逆变电阻电焊机焊接电源的恒流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53870U (zh) 电磁加热系统及其保护装置
CN107404779A (zh)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
CN109039123A (zh) 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
CN205004959U (zh) 一种工业电阻炉温控功率调节装置
CN107612327A (zh) 双向变换器及其软开关控制方法和电源设备
CN204929306U (zh) 电磁加热控制系统的过压过零检测电路
CN102005936A (zh) 原油脱水电源控制参数优化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04068685U (zh) 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装置
CN205725688U (zh) 电磁加热系统及其开关管的滞后开通保护装置
CN205864273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高频逆变电源
CN206042416U (zh) 脉宽调制驱动igbt/mosfet器件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91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