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7368U - 感光体盒 - Google Patents

感光体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7368U
CN205507368U CN201620133075.1U CN201620133075U CN205507368U CN 205507368 U CN205507368 U CN 205507368U CN 201620133075 U CN201620133075 U CN 201620133075U CN 205507368 U CN205507368 U CN 205507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clearer
photosensitive drums
framework
clean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330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部晃治
若松麻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7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7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清洁单元周边的空气高效地排气的感光体盒。感光体盒具有:感光鼓;第1框架,该第1框架支承所述感光鼓;以及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具有与所述感光鼓接触的清洁辊以及支承该清洁辊且收纳于所述第1框架的第2框架,所述第1框架具有:第1壁;第2壁,该第2壁在与所述第1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隔着所述清洁单元配置在所述感光鼓的相反侧;以及倾斜壁,该倾斜壁将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连结,所述倾斜壁具有用于将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的空气排出的开口。

Description

感光体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清洁单元的感光体盒,该清洁单元具有与感光鼓接触的清洁辊。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感光体盒,该感光体盒具有:感光鼓,该感光鼓与显影辊接触;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具有与感光鼓接触的清洁辊;以及鼓框架,该鼓框架收纳感光鼓和清洁单元(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7151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感光鼓与清洁辊接触,因此通过清洁辊旋转而容易产生摩擦热。在该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清洁单元收纳在鼓框架内,因此鼓框架内的清洁单元周边的空气因该摩擦热而变热。因此,优选能够将鼓框架内的清洁单元周边的空气高效地排气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清洁单元周边的空气高效地排气的感光体盒。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感光体盒具有:感光鼓;第1框架,该第1框架支承所述感光鼓;以及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具有:与所述感光鼓接触的清洁辊;以及支承该清洁辊且收纳于所述第1框架的第2框架。
所述第1框架具有:第1壁;第2壁,该第2壁在与所述第1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隔着所述清洁单元配置在所述感光鼓的相反侧;以及倾斜壁,该倾斜壁将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连结,所述倾斜壁具有用于将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的空气排出的开口。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将第1壁与第2框架之间的空气从开口笔直地排出,因此能够将清洁单元周边的空气高效地排气。
在上述的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开口沿着所述感光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
在上述的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清洁辊能够在与所述感光鼓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所述感光鼓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2框架能够在所述清洁辊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的第1位置与所述清洁辊处于所述离开位置时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该第2位置比所述第1位置更接近所述第1壁。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在堵塞处理时将清洁辊配置在离开位置时,可以利用第1壁与第2框架之间的空间使第2框架移动。
在上述的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清洁单元具有:第2清洁辊,该第2清洁辊在所述感光鼓的相反侧与所述清洁辊接触;以及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2框架的与所述第1壁相对的第3壁,且与所述第2清洁辊接触,所述第1壁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所述第2框架侧突出而能够与所述第3壁中的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位置抵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恢复力使第2框架的第3壁鼓起的情况。
在上述的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突出部具有第1面,该第1面与所述清洁辊在所述接触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第2框架移动时,能够抑制突出部与第2框架发生干涉。
在上述的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在所述第3壁上设置有肋,该肋具有第2面,该第2面能够与所述第1面接触,且与所述第1面平行。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使第2框架移动时,能够抑制肋与突出部发生干涉。
在上述的结构中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第2清洁辊与所述弹性部件所接触的范围中的所述第2清洁辊的轴向的中央。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整个轴向上存在突出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突出部妨碍第2排气通路内的空气流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开口将清洁单元周边的空气高效地排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激光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鼓盒的后部的放大图。
图3是清洁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取下上框架的状态下的鼓盒的立体图。
图5(a)是第1位置的清洁单元的放大图,图5(b)是第2位置的清洁单元的放大图。
图6是从下观察上框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鼓盒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8是图2的各排气通路部分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6 鼓盒
61 感光鼓
62 带电器
101 上框架
103 第1壁
104 第2壁
105 突出部
105A 第1面
107 第1开口
108 第2开口
110 清洁单元
120 清洁辊
170 清洁框架
175 第3壁
176 肋
176A 第2面
P1 第1排气通路
P2 第2排气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在对激光打印机1的概略结构进行了说明之后,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方向以使用激光打印机1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将图1中的右侧设为“前”,将左侧设为“后”,近前侧设为“左”,将里侧设为“右”。并且,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主要具有:供纸部3,用于向装置主体2内供给纸张S;曝光装置4;处理单元5,在纸张S上转印调色剂图像;以及定影装置8,对转印在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
供纸部3设置于装置主体2内的下部,且主要具有供纸托盘31、纸张按压板32以及供纸机构33。收纳于供纸托盘31的纸张S通过纸张按压板32而向上方靠近,通过供纸机构33朝向处理单元5供给。
曝光装置4具有:配置在装置主体2内的上部的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省略标号进行表示的多面镜、透镜、反射镜等。在该曝光装置4中,从激光发光部射出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参照虚线)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高速扫描,从而对感光鼓61的表面进行曝光。
处理单元5配置在曝光装置4的下方,采用如下结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从打开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前盖21时能够出现的开口部安装于装置主体2。该处理单元5由作为感光体盒的一例的鼓盒6和显影盒7构成。
鼓盒6主要具有感光鼓61、带电器62、转印辊63。并且,显影盒7采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鼓盒6的结构,该显影盒7主要具有显影辊71、供给辊72、层厚限制刮片73以及收纳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部74。
在该处理单元5中,感光鼓61的表面因带电器62而同样地带正电之后,通过来自曝光装置4的激光的高速扫描进行曝光。由此,曝光后的部分的电位降低,在感光鼓61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并且,调色剂收纳部74内的调色剂经由供给辊72供给到显影辊71,此时,在供给辊72与显影辊71之间摩擦带正电。供给到显影辊71上的调色剂伴随着显影辊71的旋转进入到层厚限制刮片73之间,进一步摩擦带电,并且作为一定的厚度的薄层承载在显影辊71上。
承载在显影辊71上的调色剂从显影辊71供给到形成在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由此,将静电潜像可视像化,在感光鼓6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通过在感光鼓61与转印辊63之间搬运纸张S而将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纸张S上。
定影装置8配置在处理单元5的后方,主要具有加热单元81和加压辊82,该加热单元81具有省略符号地表示的卤素加热器、定影带、夹板等,该加压辊82在与加热单元81的夹板之间夹持定影带。在该定影装置8中,在纸张S经过加热单元81与加压辊82之间的期间使转印在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热定影。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后的纸张S通过排纸辊23排出到排纸托盘22上。
并且,在该激光打印机1中,通过显影盒7对未转印在纸张S上而残留在感光鼓61上的残留调色剂进行回收而再利用,采用所谓的减少清洁件方式(英文:cleaner-less)。具体而言,在回收残留调色剂时,利用带电器62使感光鼓61的表面一次性带电,使感光鼓61的表面电位比显影辊71的电位高。由此,载置在感光鼓61上的带正电的残留调色剂向显影辊71移动,返回调色剂收纳部74。
接着,对鼓盒6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鼓盒6具有:鼓框架100,支承上述的感光鼓61、带电器62和转印辊63;清洁单元110,收纳在鼓框架100内;以及操作杆200,用于使清洁单元110在第1位置(图2和图5(a)的位置)与第2位置(图5(b)的位置)之间移动。
鼓框架100具有作为第1框架的一例的上框架101和配置在上框架101的下方的下框架102。
转印辊63支承于下框架102,与感光鼓61的下侧的周面接触。带电器62支承于上框架101,与感光鼓61的上侧的周面相对。
上框架101配置于清洁单元110的上侧,具有:构成上侧、即相对于感光鼓61配置有带电器62的一侧的外壁面的第1壁103;构成后侧的外壁面的一部分的第2壁104;以及将第1壁103与第2壁104连结的倾斜壁101A。
第1壁103从支承带电器62的部分向后侧延伸。第2壁104从第1壁103的后端向下方即与第1壁103交叉的方向延伸,隔着清洁单元110配置在感光鼓61的相反侧。倾斜壁101A从第1壁103的后端倾斜地向后下侧延伸而与第2壁104的上端连接。
在第1壁10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下侧、即清洁单元110(后述的清洁框架170)侧突出的突出部105。突出部105具有从第1壁103的下表面倾斜地向前下方向延伸的第1面105A。如图2和图6所示,突出部105位于第1壁103的、第2清洁辊130与弹性部件140所接触的范围(弹性部件140的左右方向的整个范围)中的左右方向(第2清洁辊130的轴向)的中央。
如图2所示,在第1壁103的与带电器62的后侧相邻的位置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第1开口107。通过形成有该第1开口107,而作为清洁辊120与带电器62之间的空间的第1排气通路P1与鼓框架100的外侧连通。因此,能够通过第1开口107将第1排气通路P1内的空气排气。
并且,如图7所示,第1开口107在第1壁103的整个左右方向上并排地设置多个。由此,能够在第1壁103的整个左右方向上将第1排气通路P1内的空气排气。
并且,如图2所示,在倾斜壁101A上形成有作为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的开口的一例的第2开口108。
下框架102从下支承清洁单元110,在后端部支承操作杆200(参照图4)。
清洁单元110具有清洁辊120、第2清洁辊130、弹性部件140、光导150、按压部件160、清洁框架170、第1膜180以及第2膜190。
清洁辊120构成为与感光鼓61的后侧的周面、详细而言比与带电器62相对的部分靠后侧的周面接触地旋转,对附着在感光鼓61上的纸粉进行回收。
第2清洁辊130构成为在清洁辊120的后侧、即与感光鼓61侧相反的一侧与清洁辊120的周面接触地旋转,吸附清洁辊120上的纸粉。
弹性部件140是用于刮取第2清洁辊130上的纸粉的海绵部件,与第2清洁辊130的上侧的周面接触。
光导150是用于将从未图示的左右外侧的光源入射的光照射到感光鼓61的树脂部件,在清洁辊120的下方且转印辊63的后侧与感光鼓61相对。通过该光导150照射光而在转印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的电荷。
按压部件160由支承部件161和植绒布162构成,在清洁辊120的上侧支承于清洁框架170。支承部件161从固定于清洁框架170的基端朝向感光鼓61延伸。植绒布162设置于支承部件161的顶端,与感光鼓61接触。该按压部件160的植绒布162按压在感光鼓61上,从而使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通过,并且回收感光鼓61上的纤维状的纸粉。
清洁框架170收纳清洁辊120、第2清洁辊130、弹性部件140以及光导150,且具有第1纸粉贮存部171和第2纸粉贮存部172。
第1纸粉贮存部171配置在第2清洁辊130的后部的下方,是对弹性部件140所刮取的纸粉进行贮存的部分。
第2纸粉贮存部172构成为与第1纸粉贮存部171的前侧相邻、并且配置在光导150的后侧,对从第1纸粉贮存部171溢出的纸粉进行贮存。通过该第2纸粉贮存部172抑制从第1纸粉贮存部171溢出的纸粉进入到光导150侧,而且能够抑制纸粉附着于光导150。
第1膜180从固定在第1纸粉贮存部171与第2纸粉贮存部172之间的中间壁173的上端的基端向模仿第2清洁辊130的旋转的方向即斜后上侧延伸。第1膜180的顶端与第2清洁辊130接触,抑制由弹性部件140刮取的纸粉向第2纸粉贮存部172侧泄露。
第2膜190从固定于第2纸粉贮存部172的前侧壁174的上端的基端向斜后上侧延伸,顶端接近伸出到第2纸粉贮存部172侧。由此,能够在第2纸粉贮存部172内贮存较多的纸粉。并且,即使清洁单元110倾斜,纸粉也难以从第2纸粉贮存部172泄露。
清洁框架170具有构成上侧的外壁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3壁175。第3壁175与第1壁103相对,在下表面支承弹性部件140。第3壁175具有从上表面详细而言从设置有弹性部件140的位置的上表面突出的肋176。
如图3所示,肋176具有从第3壁175的上表面向斜后上延伸的第2面176A,位于第3壁17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如图2所示,第2面176A以与突出部105的第1面105A平行的方式相对配置,能够与第1面105A抵接。
并且,如图3所示,在清洁单元110中设置有对第2清洁辊130的左右的轴承131施力的一对压缩螺旋弹簧177。压缩螺旋弹簧177经由轴承131朝向斜后下侧对清洁框架170施力。清洁辊120通过该压缩螺旋弹簧177经由第2清洁辊130被朝向感光鼓61按压。
如图4所示,操作杆200用于使清洁框架170能够在清洁辊120与感光鼓61接触的接触位置时的第1位置(图5(a)的位置)、和清洁辊120从感光鼓61离开的离开位置时的第2位置(图5(b)的位置)之间移动,该第2位置比第1位置更接近第1壁103。操作杆200具有转动部201、卡合部202、杆部203。
转动部201支承于下框架102的后部,用于使操作杆200相对于下框架102转动。如图5(a)所示,卡合部202构成为在下方开口的挂钩状,能够与第2清洁辊130的轴承131卡合。如图4所示,卡合部202被配置为从转动部201向前侧延伸。杆部203是供用户握持的部分,从转动部201的后部向下侧延伸。
如图5(a)所示,这样的操作杆200在清洁辊120处于接触位置时,卡合部202位于第2清洁辊130的轴承131的上方。这里,当使杆部203绕图示顺时针转动时,如图5(b)所示,卡合部202向下方下降,与轴承131卡合。此外当使杆部203转动时,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77(未图示)的作用力而使轴承131被卡合部202牵拉,从而清洁框架170向斜后上侧移动。
此时,清洁框架170的第2面176A沿着突出部105的第1面105A向斜后上侧移动。即,清洁框架170与第1面105A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地移动。由此,清洁辊120从接触位置向离开位置移动。
另一方面,当在清洁辊120处于离开位置时,使杆部203绕图示逆时针转动时,如图5(a)所示,解除卡合部202与轴承131的卡合。并且,因压缩螺旋弹簧177的作用力导致轴承131向斜后下侧被按压,从而清洁框架170向斜后下侧移动。此时,清洁框架170以第2面176A沿着突出部105的第1面105A的方式向斜后下侧移动。由此,清洁辊120从离开位置向接触位置移动。
并且,如图6所示,在第1壁103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引导清洁框架170的移动的引导肋106。引导肋106设置在左右方向上与第2清洁辊130的轴承131对应的范围。引导肋106从第1壁103的下表面向斜前下方向、详细而言清洁辊120朝向感光鼓61的方向倾斜,具有与轴承131接触的引导面106A。由此,在对操作杆200进行操作时,轴承131在引导面106A上滑动,从而清洁框架170的移动变得顺畅。
并且,如图2所示,在清洁框架170位于第1位置时,在第1壁103与第3壁175之间空出能够使清洁框架170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的程度的间隔。作为该第1壁103与第3壁175之间的空间的第2排气通路P2经由上述的第2开口108与清洁框架170的外侧连通。即,第2开口108成为用于将第2排气通路P2内的空气排气的开口。
第2开口108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形成有第2排气通路P2的范围内。即,第2开口108在从后侧沿着第1壁103观察时与第2排气通路P2重叠。
如图7所示,第2开口108在倾斜壁101A上在左右方向(感光鼓61的轴线方向)上并排地形成多个。由此,能够将第2排气通路P2内的更多的空气排气。
并且,在第1壁103的后端部的左右的中央部、即比左右两侧的形成有第2开口108的部分靠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第3开口109。通过该第3开口109也能够将第2排气通路P2内的空气排气。
并且,第1壁103的后端部中,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相比,左右两侧的部分变高,第2开口108位于该变高的部分。因此,由于与第2开口108相对的第2排气通路P2变得更宽,因此能够将更多的空气排气。
关于以如上的方式构成的鼓盒6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因显影辊71旋转而产生的摩擦热经由感光鼓61传递到清洁单元110。这里,通过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未图示的风扇而流动的风W穿过带电器62和感光鼓61与带电器62之间向清洁单元110侧流动。这里,通过风W使清洁辊120与感光鼓61之间的第1排气通路P1内的空气经过第1开口107向鼓框架100外排气。因此,能够通过第1开口107将清洁辊120周边的空气高效地排气。
但是,传递到清洁辊120的热有时经由第2清洁辊130和弹性部件140传递到清洁框架170。在本实施方式中,风W在与第1排气通路P1连接的第2排气通路P2内流动,通过风W使第2排气通路P2内的空气经过第2开口108向鼓框架100外排气。因此,能够通过第2开口108将清洁框架170周边的空气高效地排气,将清洁框架170冷却。
并且,由于第2开口108在前后贯通,因此进入到第2排气通路P2内的风W易于大致直线性地进入到第2开口108。因此,能够将第2排气通路P2内的空气高效地排气。
并且,第2排气通路P2内的空气也通过风W经过第3开口109向鼓框架100外排气。因此,与不存在第3开口的结构相比,能够将第2排气通路P2内的更多的空气排气。
并且,由于通过对操作杆200进行操作而使清洁框架170能够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在堵塞处理时将清洁辊120配置在离开位置时,能够利用第2排气通路P2的空间使清洁框架170移动。
并且,由于第3壁175支承弹性部件140,因此有可能因弹性部件140的弹性恢复力使第3壁175向上侧鼓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壁103在与第3壁175中的设置有弹性部件140的位置相应的位置存在突出部105,因此即使第3壁175向上侧鼓起,突出部105通过第1面105A与肋176的第2面176A接触而按压第3壁175的鼓起。因此,能够抑制因弹性部件140的弹性恢复力使第3壁175鼓起的情况。
并且,由于突出部105的第1面105A与清洁框架17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因此在使清洁框架170移动时,能够抑制第1面105A与清洁框架170发生干涉。
并且,由于肋176的第2面176A与突出部105的第1面105A平行,即第2面176A与清洁框架17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因此在使清洁框架170移动时,能够抑制肋176与突出部105发生干涉,使清洁框架170顺畅地移动。
并且,由于突出部105位于第1壁103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因此风W在突出部105的左右两侧通过。因此与在整个左右方向上存在突出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突出部105阻碍第2排气通路P2内的空气的流动的情况。
以上,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关于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中可以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操作杆200使清洁框架170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清洁框架固定于鼓框架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05具有倾斜的第1面105A,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1面也可以不倾斜。并且,也可以不设置突出部本身。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1壁103上设置突出部105,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突出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第3壁175上设置肋176,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激光打印机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或复合机等。

Claims (7)

1.一种感光体盒,其特征在于,具有:
感光鼓;
第1框架,该第1框架支承所述感光鼓;以及
清洁单元,该清洁单元具有:与所述感光鼓接触的清洁辊;以及支承该清洁辊且收纳于所述第1框架的第2框架,
所述第1框架具有:第1壁;第2壁,该第2壁在与所述第1壁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且隔着所述清洁单元配置在所述感光鼓的相反侧;以及倾斜壁,该倾斜壁将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壁连结,
所述倾斜壁具有用于将所述第1壁与所述第2框架之间的空气排出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体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沿着所述感光鼓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体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辊能够在与所述感光鼓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所述感光鼓离开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2框架能够在所述清洁辊处于所述接触位置时的第1位置与所述清洁辊处于所述离开位置时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该第2位置比所述第1位置更接近所述第1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体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洁单元具有:
第2清洁辊,该第2清洁辊在所述感光鼓的相反侧与所述清洁辊接触;以及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第2框架的与所述第1壁相对的第3壁,且与所述第2清洁辊接触,
所述第1壁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向所述第2框架侧突出而能够与所述第3壁中的设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位置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光体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第1面,该第1面与所述清洁辊在所述接触位置和所述离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光体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壁上设置有肋,该肋具有第2面,该第2面能够与所述第1面接触,且与所述第1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光体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第2清洁辊与所述弹性部件所接触的范围中的所述第2清洁辊的轴向的中央。
CN201620133075.1U 2015-02-23 2016-02-22 感光体盒 Active CN20550736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2434 2015-02-23
JP2015032434A JP2016156846A (ja) 2015-02-23 2015-02-23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7368U true CN205507368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2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33075.1U Active CN205507368U (zh) 2015-02-23 2016-02-22 感光体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156846A (zh)
CN (1) CN20550736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204657A (ja) 2019-06-14 2020-12-24 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 デベロップメント カンパニー エル.ピー.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空気の循環を有する現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56846A (ja)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59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units for cleaning photosensitive members
JP6176273B2 (ja) 転写部汚染予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2819B2 (ja) シート積載トレイ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205507368U (zh) 感光体盒
US8086136B2 (en) Photorecepto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528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666287B2 (en) Cleaning device, 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40144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501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9761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243344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7242A (ja) 給紙装置
JP2006330182A (ja) 定着装置
US93777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50467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7507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これを用いた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90370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gulating member for regulating insertion of units into an internal space of the apparatus
JP20063086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107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87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2522A (ja) シート排出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51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05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60062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05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