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5166U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05166U CN205505166U CN201620132089.1U CN201620132089U CN205505166U CN 205505166 U CN205505166 U CN 205505166U CN 201620132089 U CN201620132089 U CN 201620132089U CN 205505166 U CN205505166 U CN 2055051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pening
- housing
- fan
- h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包括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器和用于吹送空气的风扇,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中设有发热体和气流通道,在所述气流通道的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位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的开口之间;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风扇包括第二壳体,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抵接;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风扇的吹送空气面的一侧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做俯仰转动的转动路径,且所述转动路径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相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背景技术
风扇作为一种能够吹送风的设备,常用于加速空气的快速流通以快速降低局部的温度。相对地,暖风机作为一种能够吹出暖风的设备,常用于快速提升环境的温度。
对冷风和暖风均有需求的群体而言,可根据环境的温度高低有选择性地使用风扇或是暖风机,然而,在一定空间下同时装放风扇和暖风机会占用用户的大部分空间,且使用不方便。由此,市面上出现了冷暖风机。
现有的冷暖风机,发热体与风机常为一体结构,在暖风档时,发热体通电,在风机对空气的吹送作用下形成暖风;在冷风档时,关闭发热体并单独打开风扇,实现冷风吹送。虽此种暖风机结构紧凑,但发热体与风机一体的结构势必会造成空气的吹送受阻。在暖风档时,用户往往无法接受热风直接作用于人体来取暖,因而不需要太大的风速风量;但在冷风档时,此结构导致的风速和风量则明显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有几种可行方案:1、在冷风档时,将发热体移出风道;2、设置多条风道,暖风时打开暖风风道出口关闭冷风风道,冷风档时打开冷风风道关闭暖风风道。但这两种方式,均需要设置额外的控制电机以控制发热体的移动或者风道的闭合,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冷暖风机存在的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包括:包括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器和用于吹送空气的风扇,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壳体中设有发热体和气流通道,在所述气流通道的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中且位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的开口之间;
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风扇包括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抵接;
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风扇的吹送空气面的一侧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做俯仰转动的转动路径,且所述转动路径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沿所述空气流通路径设置、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一凹部,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凹部的凹面上;
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凹部配合的凸部,且所述凸部的凸面沿所述转动路径设置,所述凸部的凸面上开设有第三开口;
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转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在所述凸部的凸面上还设有第四开口,且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在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的开口上设有固定风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的侧部,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依序包括由所述第一开口至所述第二开口的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以及第三流通段,
其中,所述第一流通段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至第一壳体的底部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流通段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通段的设置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流通段为所述第一流通段和所述第三流通段的换向过渡段。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在所述第二流通段的所述气流通道的壁体上设有用于引导空气流通、具有凹圆面的引流凸起部,所述引流凸起部的凹圆面与所述第一流通段的所述气流通道的壁体外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口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的转动角度控制所述发热体的打开或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中,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还设有摆头机构,所述摆头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摆头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包括加热器和风扇,加热器包括第一壳体,其中,在第一壳体中设有气流通道和设于气流通道的空气流通路径上的发热体,风扇的吹送空气面的一侧具有相对于加热器的第一壳体做俯仰转动的转动路径,且转动路径与空气流通路径相交;当风扇的吹送空气面与气流通道相对时,风扇吹送的空气便可送入至气流通道中,设在气流通道中的发热体对送来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气流通道流通至外界,从而实现暖风供应;而当风扇的吹送空气面不与气流通道相对时,风扇直接加速外界空气的流通,实现冷风供应;无需设置额外的电机,由此,解决现有需要设置额外的控制电机以控制发热体的移动或者风道的闭合导致的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的问题,且由于在吹送冷风时,风扇吹送的空气无需经由加热器的气流通道和发热体,减少冷暖风吹送设备在运行时带来的噪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在暖风供应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在冷风供应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在暖风供应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在暖风供应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的加热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的气流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在冷风供应时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在冷风供应时的第一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在冷风供应时的第二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在暖风供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冷暖风吹送设备的另一种实施结构在冷风供应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冷暖风吹送设备;
2、加热器;21、第一壳体;211、凹部;22、发热体;23、气流通道;231、第一开口;232、第一流通段;233、第二流通段;234、第三流通段;235、第二开口;236、引流凸起部;24、底座;25、摆头机构;26、可调节出风角度的风栅;27、支撑板;
3、风扇;31、第二壳体;311、凸部;3111、第三开口;3112、第四开口;3113、固定风栅;3114、扇叶;3115、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1,包括加热器2和风扇3,其中,加热器2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风扇3用于吹送空气,使一定量的空气流通速度加快,且使一部分流通速度加快的空气集中吹向风扇3的一个特定方向形成风扇3的空气吹送路径。
加热器2包括第一壳体21,在第一壳体21中设有发热体22和气流通道23,其中,气流通道23的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发热体22设于气流通道23中且位于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的开口之间。
风扇3设于第一壳体21上,且风扇3包括第二壳体31,且第二壳体313与第一壳体21相抵接。第二壳体31与第一壳体21转动连接,风扇3的吹送空气面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壳体21做俯仰转动的转动路径,同时转动路径与空气流通路径相交。转动路径与空气流通路径相交,意味着当风扇3转动至某个角度时,风扇3的吹送空气的路径与气流通道23的空气流通路径对接,风扇3将空气吹送至气流通道23中,加快气流通道23中的空气流通,同时发热体22对经过其位置处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气流通道23流至外界,实现暖风的供应。将发热体22与风扇3分离,在冷风供应时,发热体22不会影响空气的吹送,保证空气吹送的风量和风速,满足用户需求;由于加热器2与风扇3相互独立,风扇3吹送的空气无需经由加热器22的气流通道、无需经由发热体22,减少运行噪声;与此同时,此处无需设置额外的控制电机,节省成本且结构简单又由于第二壳体31与第一壳体21转动连接,且二者相抵接,避免外界的异物进入至气流通道23中,影响加热器2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参见图1,风扇3相对于第一壳体21转动,当风扇3转动至风扇3的空气吹送路径与空气流通路径相连接时,风扇3将空气吹送至气流通道23中,此后空气由气流通道23引导流动;当空气流动至设有发热体22的气流通道23位置处时,发热体22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流动至第一壳体21外,以提升环境温度,由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暖风供应。图中,计风扇3的转动角度为0度。
参见图2,当风扇3转动角度不为0度时,风扇3的空气吹送路径与气流通道的流通路径错开,此时,气流通道23中的空气流通性不好,即使发热体22能够对空气进行加热,但并不能将加热后的空气快速送至外界,并不能实现暖风供应。与此同时,风扇3直接作用与第一壳体21外界中的空气,加快空气的流通,提升热交换效率,从而实现冷风供应。
更具体地,参见图3,第一壳体21设有沿空气流通路径设置并与气流通道23连通的第一开口231和第二开口235,且第一开口231和第二开口235分别位于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即第一开口231和第二开口235分别为气流通道23的进气开口和出气开口。同时,在第一壳体21的顶部设有一凹部211,第一开口231设于凹部211的凹面上。
在第二壳体31上设有与凹部211配合的凸部311,该凸部311的凸面沿转动路径设置,且在凸部311的凸面上设有第三开口3111,第二壳体31的凸部311与第一壳体21的凹部211转动配合。设置第二壳体31的目的在于避免风扇3中的扇叶3114直接暴露在外界中,以防止扇叶3114在马达3115的驱动下转动形成的安全隐患。同时,第二壳体31与第一壳体21相对转动设置,其凸部311的凸面沿凹部211的凹面转动,使得第三开口3111和第一开口231的位置关系会因第二壳体31相对于第一壳体21做俯仰转动的角度而变化,故只有当第一开口231与第三开口3111的开口相互对接(空气流通路径与转动路径的交点位置处)时,风扇3才可将空气吹送至加热器2的气流通道23中,空气被加热器2加热并经由第二开口235流动至外界,进而实现暖风的供应。同时,相互接触转动的凹部211和凸部311也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到加热器2的气流通道23中。
此处,在第一壳体21的底部进一步设有一底座24,且底座24与第一壳体21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加热器2的吹风方向和风扇2的吹风方向具备可调整性。更进一步地,为便于加热器2吹风方向的变化调整,在上第一壳体21的底部还设有摆头机构25,摆头机构25与底座24连接,且摆头机构25用于带动第一壳体21相对于底座24转动,摆头机构25使得第一壳体21具有相对于底座24转动的转动路径,进而使得加热器2的吹风方向有规律性地变化。
在凸部311的凸面上进一步设有第四开口3112,且第四开口3112与第三开口3111相对设置,其可与第一开口231形成对接,为利于空气的对流的结构,提高风扇3吹送空气的效率。更进一步地,在第三开口3111和第四开口3112的开口上设有固定风栅3113,以防止外界中的物体进入风扇3中,对造成物体的损坏或是风扇3的损坏。
为了提高发热体22对空气的加热效率,此处,第一开口231的口径小于第二开口235的口径。
参见图4,风扇3设于加热器2的上方,且风扇3的第二壳体31与加热器2的第一壳体21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31。在第一壳体21上的靠近底部一端的侧部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35,且在第二开口235的开口上设有可调节出风角度的风栅26。在第二壳体31上的顶部设有第四开口3111,且在第四开口3111的开口上设有固定风栅3113。
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的结构,在第一壳体21的顶部上设有凹部211,且在凹部211的凹面上开设有第一开口231。在第一壳体21的靠近底部一侧的侧部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35,且在第二开口235的开口上设有可调节出风角度的风栅26。
参见图4并结合图3,第二壳体31的凸部311沿第一壳体21的凹部211转动,当凸部311转动至其凸面上的第三开口3112与凹部211的凹面上的第一开口231对接时,即转动路径与空气流通路径的相交处,风扇3将空气由第三开口3112中吹送至第一开口231中,吹送至第一开口231中的空气在气流通道23的引流作用下流动至发热体22处,此时,发热体22对空气进行加热,且加热后的空气经第二开口235流动至外界中,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暖风供应。此处,计第三开口3112与第一开口231在对接状态下,风扇3相对于加热器2的俯仰转动角度为0度。
参见图6,空气流通路径依序包括由第一开口231至第二开口235的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以及第三流通段,其中,第一流通段沿第一壳体21的顶部至第一壳体21的底部方向设置,第三流通段沿垂直于第一流通段的设置方向设置,第二流通段为第一流通段和第二流通段的换向过渡段,用于引导气流通道23中的空气转向。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以及第三流通段对应第一流通区域232、第二流通区域233以及第三流通区域234,其中,第一流通区域232与第一开口231连通,第三流通区域234与第二开口235连通。
参见图6并结合图3至图4,空气由设于凸部211上的第三开口231进入气流通道23中,依次经过第一流通区域232、第二流通区域233流动至第三流通区域234中,设于第三流通区域234中的发热体22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再经由第二开口235流动至外界中,实现暖风的供应,将第二开口235设置在一个较低的位置的益处在于,热空气的密度较外界空气的密度高,在热空气经第二开口235流至外界后,热空气会迅速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不断与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提升热交换效率,从而使得外界环境的升温速度更快,供暖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第二流通段的气流通道23的壁体上设有用于引导空气流通并具有凹圆面的引流凸起部236,且引流凸起部236的凹圆面与第一流通段的气流通道23的壁体外切。气流通道23的壁体在一定程度上将空气约束于一个固定的空间中流通,设置引流凸起部236的目的在于,对进入至气流通道23中的空气进行引流,空气沿引流凸起部236的凹圆面运动并在其作用下向引流凸起部236的凸起方向运动,空气受到壁体的压力作用,流通速度加快。
参见图7,风扇3相对于加热器2的俯仰转动角度为90度,凸部311沿凹部211转动,当风扇3的俯仰转动角度为90度时,在加热器22中,凹部211凹面上的第一开口231与凸部311的凸面接触,但此时的第一开口231和第三开口3111并未对接形成连通,进而使得经风扇3吹出的空气不能进入至气流通道23,从而使得热空气并不能从加热器2的第二开口235中送出。与此同时,在该状态下,第二壳体31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物体经第一开口231落入至气流通道23中;空气由第四开口3112进入,并在扇叶3114的作用下经由第三开口3111吹送至外界,从而实现冷风的供应。
参见图8,风扇3相对于加热器2的俯仰转动角度为90度,此状态下,由于第一壳体21中没有送风动力源,第二开口235中没有空气被送出;与此同时,进入风扇3的第二壳体31中的空气经由第四开口3112送出,实现冷风的供应。
参见图9,风扇3相对于加热器2的俯仰转动角度为180度,此状态下,风扇3的第三开口3111朝上设置,利于室内的空气循环。同时,加热器2的第一开口与风扇3的第四开口对接,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而又加热器2的第二开口235设于一个较低的位置,因此风扇3通过加热器抽取低处密度较大的冷空气空气并从第三开口3111中吹送出至外界,加强低处的冷空气与高处密度较小的热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得降温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1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用于根据第一壳体相对于风扇转动的转动角度来控制发热体的打开或是关闭。
结合图4、图7和图9,三图分别代表风扇3相对于加热器2的俯仰转动角度为0度、90度、180度下的状态结构。在0度状态下时,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对接,风扇2将空气吹送至加热器2中,控制组件打开发热体,发热体对经过其位置处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第二开口235流动至外界,实现暖风供应;在90度状态下时,第一开口不与第三开口或是第四开口对接,控制组件关闭发热体,此时只有风扇2运行,实现冷风供应;在180度状态下时,第一开口与第四开口对接,第一开口朝顶部吹送空气以加强空气循环,此时控制组件关闭发热体,实现加强空气循环的目的。此处的控制组件具体实施时,可采用机械式开关控制发热体的打开或是关闭,如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31上设置一位置对应的金属触片,当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31的金属触片接触后,形成电连接,发热体便可运行。当然,也可选用传感装置,如光学传感器、影像分析等感应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31相对旋转的角度,实现通过旋转角度来控制发热体的打开或是关闭。此外,还可增加断电保护功能,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在意外断电后,运行的稳定性。
在寒冷的冬天,由于人体常会感觉到四肢冰冷麻木,尤其是人体的腿脚部分很容易受寒,有关节炎症者更甚!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将暖风吹送开口设置在设备底部,在快速使环境温度升高的同时,对腿脚部分供暖,消除用户的冰冷感。在炎热的夏天,人体的头部背部很容易产生燥热感,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将冷风吹送开口设置顶部,利于将空气直接吹送于人体的头部和背部,快速消除用户的燥热感。对空气有循环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旋转风扇,使得风扇的冷风吹送开口朝顶部设置,加速室内空气的循环。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夏日降温效果好,冬日送暖提升环境温度以及加速室内空气的循环。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可应用于特殊场景,如厕所等狭小环境。
参见图10和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壳体21的外壁上设有沿第一壳体21向风扇方向延伸的支撑板27,此处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31经由支撑板27实现二者的转动连接。在图10中,空气从第四开口3112进入第二壳体31中,且此时,第一壳体21的第一开口(图未示出)与第二壳体31的第四开口3112对接(此时,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31相抵抵接),风扇吹送的风经加热器加热后从第二开口235中送出,实现暖风供应。在图11中,第一壳体21的第一开口231与第二壳体31的第三开口3111错开,此时,风扇直接对外界吹送空气,实现冷风供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开口235可包括多个分隔开的气道,且气道开口朝向不同的方向,以提供多个方向的空气吹送路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包括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器和用于吹送空气的风扇,风扇设在加热器的第一壳体上,且二者相互独立。其中,在第一壳体中设有气流通道和设于气流通道的空气流通路径上的发热体;风扇的吹送空气面的一侧具有相对于第一壳体做俯仰转动的转动路径,且转动路径与空气流通路径相交,即风扇的吹风方向由其相对于第一壳体的仰角大小决定,而当风扇的吹风方向与气流通道相对应时,风扇将空气吹送至第一壳体的气流通道中,再经发热体对空气进行加热,进而实现暖风供应;而在风扇的吹风方向不与气流通道相对应时,其为可调仰角的风扇且供应冷风。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壳体和相对于第一壳体做俯仰转动的风扇的结构设计,只需采用一套马达和扇叶,便可实现冷风和暖风的供应,结构简单且节省成本,可以自由切换冷风或暖风的供应,且其切换的实现取决于风扇相对于加热器的俯仰转动角度;无需设置额外的电机,由此,解决现有需要设置额外的控制电机以控制发热体的移动或者风道的闭合导致的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的问题,且由于在吹送冷风时,风扇吹送的空气无需经由加热器的气流通道和发热体,减少冷暖风吹送设备在运行时带来的噪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器(2)和用于吹送空气的风扇(3),所述加热器(2)包括第一壳体(21),
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中设有发热体(22)和气流通道(23),在所述气流通道(23)的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设有用于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发热体(22)设于所述气流通道(23)中且位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的开口之间;
所述风扇(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1)上,所述风扇(3)包括第二壳体(31),且所述第二壳体(31)与所述第一壳体(21)相抵接;
所述第二壳体(31)与所述第一壳体(21)转动连接,所述风扇(3)的吹送空气面的一侧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21)做俯仰转动的转动路径,所述转动路径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上设有沿所述空气流通路径设置、与所述气流通道(23)连通的第一开口(231)和第二开口(235),且所述第一开口(231)和所述第二开口(235)分别位于所述空气流通路径的两端;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顶部设有一凹部(211),所述第一开口(231)设于所述凹部(211)的凹面上;
在所述第二壳体(31)上设有与所述凹部(211)配合的凸部(311),且所述凸部(311)的凸面沿所述转动路径设置,所述凸部(311)的凸面上开设有第三开口(3111);
所述凹部(211)与所述凸部(311)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311)的凸面上还设有第四开口(3112),且所述第四开口(3112)与所述第三开口(3111)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开口(3111)和所述第四开口(3112)的开口上设有固定风栅(311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235)开设于靠近所述第一壳体(21)的底部的侧部,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依序包括由所述第一开口(231)至所述第二开口(235)的第一流通段、第二流通段以及第三流通段,
其中,所述第一流通段沿所述第一壳体(21)的顶部至第一壳体(21)的底部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流通段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流通段的设置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流通段为所述第一流通段和所述第三流通段的换向过渡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流通段的所述气流通道(23)的壁体上设有用于引导空气流通、具有凹圆面的引流凸起部(236),所述引流凸起部(236)的凹圆面与所述第一流通段的所述气流通道(23)的壁体外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235)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231)的口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壳体(31)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21)转动的转动角度控制所述发热体(22)的打开或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底部设有底座(24),所述底座(24)与所述第一壳体(21)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暖风吹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底部还设有摆头机构(25),所述摆头机构(25)与所述底座(24)连接,且所述摆头机构(25)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壳体(21)相对于所述底座(24)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32089.1U CN205505166U (zh) | 2016-02-19 | 2016-02-19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32089.1U CN205505166U (zh) | 2016-02-19 | 2016-02-19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05166U true CN205505166U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6725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32089.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05166U (zh) | 2016-02-19 | 2016-02-19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051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01256A (zh) * | 2016-02-19 | 2017-08-29 |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
2016
- 2016-02-19 CN CN201620132089.1U patent/CN20550516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01256A (zh) * | 2016-02-19 | 2017-08-29 |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CN107101256B (zh) * | 2016-02-19 | 2023-09-08 |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262534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JP5732579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5268668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TW201239288A (en) | Bathroom dryer | |
CN106225072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换热结构 | |
CN107300265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401777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5505166U (zh)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
WO2019024550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5180287B (zh) | 贯流风管式空调机组及送风方法 | |
JPH11237067A (ja) | ファンコンベクタ | |
CN107101256A (zh) | 一种冷暖风吹送设备 | |
KR100870626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10779088A (zh) | 空调器的送风控制方法与空调器 | |
JP2014016132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8426301A (zh) |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 |
JP6440788B1 (ja) | 乾燥装置 | |
CN207279801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JP2007270714A (ja) | 送風装置 | |
CN21217903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JP2020507049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06771529U (zh) | 送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设备 | |
CN203980629U (zh) | 取暖换气扇 | |
CN207422364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JP2013057456A (ja) | 空気調和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0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08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