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9234U -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9234U
CN205459234U CN201620167714.6U CN201620167714U CN205459234U CN 205459234 U CN205459234 U CN 205459234U CN 201620167714 U CN201620167714 U CN 201620167714U CN 205459234 U CN205459234 U CN 205459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pipe
tube
cavity tube
tran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677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翔宇
刘宝瑞
李海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t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Xt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tent Inc filed Critical Xtent Inc
Priority to CN2016201677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9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9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9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包括扩张球囊、内腔管、外腔管、过渡管;扩张球囊的上端与导管尖端相焊接、下端套置在外腔管上;内腔管插置在外腔管和扩张球囊内;外腔管的下端套置在过渡管上;过渡管的下端与海波管相焊接;海波管的上端设置有动力支撑杆;动力支撑杆插置在过渡管的下端内部;内腔管的下端向右倾斜穿出再弯折切除后形成导丝出口;过渡管上端的一个侧面为倾斜并且凹陷的曲面,曲面的凹陷程度与内腔管的外壁或外腔管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并且导管与导丝通过性能、导丝对导管的导引性和导管推送性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丝出口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属于治疗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中,通过导丝导引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将药物支架送入血管的病变狭窄处,然后扩张支架使病变处得到扩张,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病变血管的狭窄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导引导丝从球囊导管输送系统的尖端穿入,通过内腔管从导丝出口穿出,对整个手术的导管输送系统起着轨道作用。传统导丝出口都是在外腔管的一侧打孔,将内腔管从外腔管的打孔处斜插入外腔管,然后进行导丝出口处焊接,再将外腔管右端与过渡管相焊接,之后将多余的内腔管切除从而形成导丝出口。这种导丝出口结构具有制造工艺复杂、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包括扩张球囊、内腔管、外腔管、过渡管;扩张球囊的上端与导管尖端相焊接、下端套置在外腔管上;内腔管插置在外腔管和扩张球囊内;
外腔管的下端套置在过渡管上;过渡管的下端与海波管相焊接;海波管的上端设置有动力支撑杆;动力支撑杆插置在过渡管的下端内部;
内腔管的下端向右倾斜穿出再弯折切除后形成导丝出口;过渡管上端的一个侧面为倾斜并且凹陷的曲面,曲面的凹陷程度与内腔管的外壁或外腔管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
过渡管的上端与内腔管、外腔管的结合处设置有过渡开口。过渡管上端倾斜侧面的高度为3.5-4.5mm。过渡管上端与外腔管下端的重合长度为1.8-2.0mm。
本实用新型跟传统的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相比制造工艺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且导管与导丝通过性能、导丝对导管的导引性和导管推送性均明显提高,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组装后的过渡管插入外腔管的示意图。
图3为D型导丝的前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过渡管预处理后的上端面工装图。
图中:101、导管尖端;102、扩张球囊;103、外腔管;104、内腔管;105、导丝出口;106、动力支撑杆;107、过渡管;108、海波管;109、D型导丝;110、保护导丝;111、压管设备管针;112、压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包括扩张球囊102、内腔管104、外腔管103、过渡管107;扩张球囊102的上端与导管尖端101相焊接、下端套置在外腔管103上;内腔管104插置在外腔管103和扩张球囊102内;
外腔管103的下端套置在过渡管107上;过渡管107的下端与海波管108相焊接;海波管108的上端设置有动力支撑杆106;动力支撑杆106插置在过渡管107的下端内部;
内腔管104的下端向右倾斜穿出再弯折切除后形成导丝出口105;过渡管107上端的一个侧面为倾斜并且凹陷的曲面,曲面的凹陷程度与内腔管104的外壁或外腔管103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
过渡管107的上端与内腔管104、外腔管103的结合处设置有过渡开口。
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的设计方法为:内腔管104从外腔管103的下端一侧延伸而出,将经过处理的过渡管107从外腔管103下端的另一侧插入;然后将内腔管104下方插入保护导丝110,确保内腔管104在外腔管103内的部分继续保持通畅;对内腔管104、外腔管103以及过渡管107三根管的结合部位进行焊接,使得结合部位的外腔管103内壁、内腔管104外壁和过渡管107外壁无缝的相互粘贴在一起;再将内腔管104内的保护导丝110抽出,并在焊接结合处将内腔管104弯折拉伸,之后沿着外腔管103结合处对内腔管104进行平滑切割,形成导丝出口105;
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的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a、导管组装:先将扩张球囊102的下端套在外腔管103上并对连接处进行焊接;再将保护导丝110穿入到内腔管104内,将内腔管104从外腔管103的下端穿入,使内腔管104依次穿过外腔管103、扩张球囊102之后与导管尖端101进行组合焊接;将上述内腔管104从外腔管103的下端一侧进行侧拉;
b、外腔管扩张:将完成组装的上述导管进行外腔管103的扩张处理,如图2所示;先将扩孔器从外腔管103下端的另一侧插入,插入的深度为1.5-2.0mm;之后利用扩孔器对外腔管103进行扩张,再将扩孔器小心地从外腔管103内缓慢移出,确保扩扩张区域不被损伤、无划伤和孔洞;
c、过渡管预处理:对过渡管107的上端进行如图2所示渐消面的预处理,使其形成一个倾斜并凹陷的侧面,侧面的倾斜、凹陷程度与外腔管(103)的下端扩口处和内腔管(104)倾斜穿出的倾斜角程度相匹配;预处理过渡管107的长度为3.5-4.5mm;预处理后的过渡管107上端面的形状为月牙形,如图4所示;
d、D型导丝的预处理:D型导丝109在插入过渡管107之前,对其上端侧面同样进行渐消面的预处理;与过渡管107的上端侧面所不同的是,D型导丝109的上端侧面作阶梯状处理,并且没有凹陷,其上端面呈“D型”,如图3所示;将预处理后的D型导丝109匹配插入到过渡管107内,再将上述组装后的过渡管107插入到扩张后的外腔管103内1.8-2.0mm处,使D型导丝109的上端通过过渡管107伸到外腔管103内4-5mm处,以确保插入外腔管103的过渡管106一端出口在D型保护导丝的保护下焊接时不被封死;D型导丝109侧面的阶梯状设计方便其更快捷的插入到外腔管103中;
e、硅胶管的预处理:在导丝出口工艺进行之前,首先对焊接时用到的保护硅胶管进行切割处理,使其长度尺寸分别与外腔管103、内腔管104和过渡管107三者结合处的长度相匹配;然后将硅胶管放入工装容器中用正己烷浸泡处理使其膨胀,浸泡时间为0.2-2.0h;
f、焊接:将硅胶管捞出控干,保证其在使用之前内外表面均不再带有正己烷;然后从已穿入D型导丝109的过渡管107的下端套入硅胶管,使硅胶管完全覆盖内腔管104、外腔管103以及过渡管107的结合部位;将上述组装好的导管放入烘干装置内烘干,烘干温度为55-65°;将上述烘干后的导管放到热焊接设备上,使有硅胶管覆盖的外腔管103内壁、内腔管104外壁和过渡管107外壁无缝的相互焊接在一起,保证上述三根管的焊接处在高温下发生质态变化然后平滑无缝稳固结合;
g、后处理:上述焊接过程完成后将焊接用的硅胶管用正己烷浸泡处理后拔出;之后将保护导丝110、D型导丝109分别从内腔管104、过渡管107中抽出,然后拉伸折起内腔管104,并对伸出外腔管103的多余内腔管104平滑切除,形成导丝出口105;再将连接在海波管108的上端起支撑作用的动力支撑杆106插入到过渡管107内,最后对海波管108与过渡管107的连接处进行焊接。
内腔管104、外腔管103、过渡管107的医用材料是pebax或尼龙或聚碳酸酯或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聚丙烯或聚苯乙烯或硅橡胶或聚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或聚氨酯或天然橡胶。
本实用新型跟本领域传统的导丝出口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从外腔管末端直接将内腔管拉出,不再需要在外腔管的一侧打孔以便内腔管穿出,制造工艺简单、节省了操作时间;
(2)、在内腔管、外腔管和过渡管三者结合处实现一步焊接,相对于传统的导丝出口处焊接完再进行过渡管的安装焊接,减少一步焊接工艺,进一步减轻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导丝出口结构,在导引球囊导管输送系统的时候更顺畅,导管与导丝通过性能以及导管推送性能明显提高;
(4)、采用热焊接工艺进行导管组装结合处的焊接,其焊接速度明显高于传统的激光焊接,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扩张球囊(102)、内腔管(104)、外腔管(103)、过渡管(107);所述扩张球囊(102)的上端与导管尖端(101)相焊接、下端套置在外腔管(103)上;所述内腔管(104)插置在外腔管(103)和扩张球囊(102)内;
所述外腔管(103)的下端套置在过渡管(107)上;所述过渡管(107)的下端与海波管(108)相焊接;所述海波管(108)的上端设置有动力支撑杆(106);所述动力支撑杆(106)插置在过渡管(107)的下端内部;
所述内腔管(104)的下端向右倾斜穿出再弯折切除后形成导丝出口(105);所述过渡管(107)上端的一个侧面为倾斜并且凹陷的曲面,曲面的凹陷程度与内腔管(104)的外壁或外腔管(103)的内壁的形状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107)的上端与内腔管(104)、外腔管(103)的结合处设置有过渡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107)上端倾斜侧面的高度为3.5-4.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107)上端与外腔管(103)下端的重合长度为1.8-2.0mm。
CN201620167714.6U 2016-03-04 2016-03-04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Active CN205459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7714.6U CN205459234U (zh) 2016-03-04 2016-03-04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67714.6U CN205459234U (zh) 2016-03-04 2016-03-04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9234U true CN205459234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5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67714.6U Active CN205459234U (zh) 2016-03-04 2016-03-04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92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9223A (zh) * 2017-07-31 2017-12-15 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海波管及其球囊扩张导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9223A (zh) * 2017-07-31 2017-12-15 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海波管及其球囊扩张导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22582U (zh) 冷盐水灌注型射频消融导管
CN105520794B (zh)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设计方法
JP5864064B2 (ja) 動静脈(av)フィステルを作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3230310B (zh) 一种胸主动脉瘤覆膜支架及胸主动脉瘤微创治疗系统
CN104955414B (zh) 冲击波会聚装置、冲击波发生装置以及冲击波消融系统
CN105902326A (zh) 一种覆膜支架开窗方法及装置
CN205698849U (zh) 带球囊冠状静脉窦抽吸导管
CN205459234U (zh) 一种介入治疗导管导丝出口结构
CN2395737Y (zh) 复合高压水囊前列腺扩裂系列导管
CN202637100U (zh) 一种冷冻球囊消融导管
CN211409192U (zh) 一种扩张器及房间隔穿刺系统
CN202409811U (zh) 新型螺旋钻头式动脉球囊扩张导管
CN105902299A (zh) 一种改进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
CN106725826A (zh) 增强刀头安全性且固定j‑t槽位置的柔性冷刀
CN100502799C (zh) 消融治疗阻隔气囊
CN101019774A (zh) 薄壁夹层气囊血管阻断引流管
CN215194869U (zh) 一种用于动脉溶栓的双球囊导管
CN205795776U (zh) 一种口径可调式扩皮装置
CN105615999B (zh) 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05521547A (zh) 一种定向扩裂前列腺支撑球囊
CN201008566Y (zh) 夹层气囊血管阻断引流管
CN2486121Y (zh) 切膀胱肿瘤环
CN208710165U (zh) 一种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主动脉术中支架
CN105877815A (zh) 一种口径可调式扩皮装置
CN206414306U (zh) 组织闭合装置及医疗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