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0827U - 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0827U
CN205450827U CN201620035944.7U CN201620035944U CN205450827U CN 205450827 U CN205450827 U CN 205450827U CN 201620035944 U CN201620035944 U CN 201620035944U CN 205450827 U CN205450827 U CN 205450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control element
silica gel
gel shee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359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周建东
王国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359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0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0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0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为克服现有温控组件中温控元件结构复杂、灵敏度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座、温控元件和中心盖,温控元件安装在安装座上,中心盖盖在安装座外,温控元件的两端设有导电线,所述的温控组件还包括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位于中心盖和温控元件之间。其优点是:温控元件和导热硅胶片均加工方便,温控组件的装配也简单,而且,导热硅胶片的热传导率高,能够有效地保证温控元件的感温灵敏度,确保控温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一般包括锅体、内胆、加热组件、温控组件和控制器,内胆置于锅体内并位于加热组件的上方,温控组件接触内胆用于感应内胆的温度。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当温控组件检测到的内胆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加热组件停止加热,防止内胆的温度持续升高而使内部食物烧焦。
目前的温控组件包括安装座、温控元件(温度传感器和/或热熔断器)和中心盖,温控元件安装在安装座上,中心盖盖在安装座外。由于中心盖为金属件,通常在温控元件的外表包覆绝缘材料,例如纤维套管,使温控元件与中心盖之间绝缘,以通过烹饪器具的整体高压测试。这种在温控元件外表包覆纤维套管的结构导致温控元件加工繁琐,而且,纤维套管的热传导率并不高,会降低温控元件感温的灵敏度,导致控温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温控组件,其温控元件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测温灵敏度高,能够有效地提高控温的准确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温控组件,包括安装座、温控元件和中心盖,温控元件安装在安装座上,中心盖盖在安装座外,温控元件的两端设有导电线,其中,所述的温控组件还包括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位于中心盖和温控元件之间。
将原先在温控元件外表包覆纤维套管的结构,改进为在温控元件和中心盖之间设置导热硅胶片,温控元件和导热硅胶片均加工方便,温控组件的装配也简单,而且,导热硅胶片的热传导率高,能够有效地保证温控元件的感温灵敏度,确保控温准确。
作为温控元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温控元件包括裸露的温度传感器;导热硅胶片的顶面与中心盖相接触,底面与温度传感器相接触。这一设置,使得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内胆的温度,确保烹饪器具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对食物进行烹饪: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胆温度高于设定范围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胆温度低于设定范围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工作。导热硅胶片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中心盖和裸露的温度传感器接触,使得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更加灵敏,避免了测温滞后,控温更准确。
作为温控元件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温控元件包括裸露的热熔断器,导热硅胶片的顶面与中心盖相接触,底面与热熔断器相接触。这一设置,使得在内胆温度过高(超过设定范围)时,热熔断器因感应到内胆的热辐射而自行熔断,将加热组件的输入电源切断,从而保证烹饪器具不会因内胆过分高温而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导热硅胶片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中心盖和裸露的热熔断器接触,使得热熔断器的感温更加灵敏,避免了测温滞后。
作为温控元件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温控元件包括裸露的温度传感器和裸露的热熔断器;导热硅胶片的顶面与中心盖相接触,底面与温控元件相接触。这一设置,使得温控组件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内胆的温度,确保烹饪器具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对食物进行烹饪;在温度传感器失效或控制器出错的情况下,还能通过热熔断器接收高温内胆(内胆温度远超过设定范围)的热辐射而自行熔断,将加热组件的输入电源切断,从而保证烹饪器具不会因内胆过分高温而发生安全事故。导热硅胶片的顶面与中心盖相接触,底面与裸露的温度传感器、裸露的热熔断器相接触,使得温度传感器和热熔断器的感温均更为灵敏,有效避免了测温滞后,保证了控温准确,提高了烹饪器具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作为导热硅胶片的改进,所述导热硅胶片的厚度为0.5~5mm。这一设置,使得导热硅胶片既能保证绝缘效果好,又能保证热传导率高:当导热硅胶片的厚度小于0.5mm时,其自身强度差,容易变形,安装不便,且绝缘效果也差;当导热硅胶片的厚度大于5mm时,会由于厚度过厚而影响内胆与温控元件之间的热传导,导致测温滞后,影响温控元件的感温灵敏度。
作为改进,靠近中心盖内壁的导热硅胶片的一面形成与中心盖的内壁形状相适配的弧形面。这一设置,使得导热硅胶片与中心盖的配合度更好,导热硅胶片能够紧贴中心盖的内壁,保证温控元件的感温灵敏度,且温控组件的结构也更加紧凑。
作为改进,所述的安装座上形成用于容纳温控元件的限位槽,温控元件安装在限位槽上。这一设置,使得温控元件的大部分体积容纳在限位槽内,结构紧凑,还能够有效地对温控元件进行定位,避免其脱离工位,而且,温控元件的拆装也更为简单、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座的下端延伸出引线柱,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导电线贯穿的穿线孔,穿线孔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供导电线穿出的引线孔且所述引线孔位于引线柱内。这一设置,使得温控元件两端的导电线能够由引线柱引导限位,提高了温控组件的安全性。
作为改进,所述的温控组件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用于将安装座卡在中心盖内的限位环,中心盖的内壁上形成与限位环配合使用的限位凸起;所述的限位环上设有外凸于中心盖的提手;限位环的内侧设有向限位环中心延伸的压片。这一设置,使得安装座为可拆卸式安装在中心盖内,拆装方便,便于更换零部件,且安装座的安装稳固;固定架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提手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拿取固定架的操作更为方便;压片的设置能够将引线柱分隔开,还能起到抵住安装座的作用,使温控元件紧贴导热硅胶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内胆、加热组件和控制器,内胆置于锅体内并位于加热组件的上方,其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上述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接触所述内胆,所述的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温控组件的温控元件结构简单、加工方便;2)温控组件的导热硅胶片热传导效率高,能够有效地保证温控元件的感温灵敏度,确保控温准确;3)烹饪器具由于具有上述的温控组件,因此具有上述全部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所示:1、安装座,11、限位槽,12、引线柱,13、引线孔,2、温控元件,21、温度传感器,22、热熔断器,3、中心盖,31、限位凸起,4、导热硅胶片,41、弧形面,5、固定架,51、限位环,52、提手,53、压片,6、锅体,7、内胆,8、加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温控组件,包括安装座1、温控元件2、中心盖3、导热硅胶片4和固定架5。温控元件2安装在安装座1上,中心盖3盖在安装座1外,温控元件2的两端设有导电线。导热硅胶片4位于中心盖3和温控元件2之间。
导热硅胶片4是以硅胶为基材,添加金属氧化物等各种辅材合成的一种导热介质材料。在行业内,又称为导热硅胶垫、导热矽胶片、软性导热垫、导热硅胶垫片,绝缘性好,热传导效率高。温控元件2和导热硅胶片4均便于加工,温控组件的装配也简单,而且,导热硅胶片4的热传导率高,能够有效地保证温控元件2的感温灵敏度,确保控温准确。
所述导热硅胶片4的厚度为0.5~5mm,使得导热硅胶片4既能保证绝缘效果好,又能保证热传导率高。当导热硅胶片4的厚度小于0.5mm时,其自身强度差,容易变形,安装不便,且绝缘效果也差;当导热硅胶片4的厚度大于5mm时,会由于厚度过厚而影响烹饪器具内胆与温控元件2之间的热传导,导致测温滞后,影响温控元件2的感温灵敏度。在本例中,所述导热硅胶片的厚度为2.5mm。
靠近中心盖3内壁的导热硅胶片4的一面形成与中心盖3的内壁形状相适配的弧形面41,使得导热硅胶片4与中心盖3的配合度更好,导热硅胶片4能够紧贴中心盖3的内壁,保证温控元件2的感温灵敏度,且温控组件的结构也更加紧凑。
所述的安装座1上形成用于容纳温控元件2的限位槽11,温控元件2安装在限位槽11上。温控元件2的大部分体积容纳在限位槽11内,结构紧凑,还能够有效地对温控元件2进行定位,避免其脱离工位,而且,温控元件2的拆装也更为简单、方便。
所述安装座1的下端延伸出引线柱12,所述安装座1上设有供导电线贯穿的穿线孔,穿线孔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供导电线穿出的引线孔且所述引线孔位于引线柱12内,使得温控元件2两端的导电线能够由引线柱12引导限位,提高了温控组件的安全性。
所述的固定架5包括用于将安装座1卡在中心盖3内的限位环51,中心盖3的内壁上形成与限位环51配合使用的限位凸起31,使得安装座1为可拆卸式安装在中心盖3内,拆装方便,便于更换零部件,且安装座1的安装稳固;固定架5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
所述的限位环51上设有外凸于中心盖3的提手52;限位环51的内侧设有向限位环51中心延伸的压片53(未在图1中示出)。提手52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拿取固定架5的操作更为方便;压片53的设置能够将引线柱12分隔开,还能起到抵住安装座1的作用,使温控元件2紧贴导热硅胶片4。
在本例中,所述的温控元件2为裸露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烹饪器具的内胆的温度,确保烹饪器具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对食物进行烹饪: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胆温度高于设定范围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停止工作;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胆温度低于设定范围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工作。
导热硅胶片4的顶面与中心盖3相接触,底面与温度传感器相接触,使得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更加灵敏,避免了测温滞后,控温更准确。
装配时,先在中心盖3内放置导热硅胶片4,再将温度传感器的导电线穿设在引线柱12的引线孔内,并将温度传感器嵌置在安装座1的限位槽11内,接着安装固定架5,将安装座1可拆卸式安装在中心盖3内。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的温控组件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所述的温控元件2为裸露的热熔断器;导热硅胶片4的顶面与中心盖3相接触,底面与热熔断器相接触。
当烹饪器具的内胆温度过高(超过设定范围)时,热熔断器因感应到内胆的热辐射而自行熔断,将加热组件的输入电源切断,从而保证烹饪器具不会因内胆过分高温而发生安全事故。
导热硅胶片4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中心盖3和裸露的热熔断器接触,使得热熔断器的感温更加灵敏,避免了测温滞后。
实施例三
如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三的温控组件结构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相同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所述的温控元件2包括裸露的温度传感器21和裸露的热熔断器22;导热硅胶片4的顶面与中心盖3相接触,底面与温控元件2相接触。
结合图3、图5,安装座1上形成两个限位槽11,温度传感器21和热熔断器22分别安装在两个限位槽11上。安装座1的下端延伸出四根引线柱12(分别对应温度传感器21和热熔断器22),所述安装座1上设有供导电线贯穿的穿线孔,穿线孔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供导电线穿出的引线孔13且所述引线孔13位于引线柱12内。
温控组件能够通过温度传感器21实时监测内胆的温度,确保烹饪器具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对食物进行烹饪。在温度传感器21失效或控制器出错的情况下,还能通过热熔断器22接收高温内胆(内胆温度远超过设定范围)的热辐射而自行熔断,将加热组件的输入电源切断,从而保证烹饪器具不会因内胆过分高温而发生安全事故。
导热硅胶片4的顶面与中心盖3相接触,底面与裸露的温度传感器21、裸露的热熔断器22相接触,使得温度传感器21和热熔断器22的感温均更为灵敏,有效避免了测温滞后,保证了控温准确,提高了烹饪器具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6、内胆7、加热组件8和控制器,内胆7置于锅体6内并位于加热组件8的上方。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实施例三中所述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接触所述内胆7,所述的加热组件8和温控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在本例中,加热组件8的中部开设中心孔,温控组件位于中心孔内。
当然,所述烹饪器具也可以是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二中所述的温控组件。
所述的烹饪器具为炒菜机、电压力锅、电饭煲等厨房烹饪电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温控组件,包括安装座、温控元件和中心盖,温控元件安装在安装座上,中心盖盖在安装座外,温控元件的两端设有导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组件还包括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位于中心盖和温控元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元件包括裸露的温度传感器;导热硅胶片的顶面与中心盖相接触,底面与温度传感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元件包括裸露的热熔断器,导热硅胶片的顶面与中心盖相接触,底面与热熔断器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元件包括裸露的温度传感器和裸露的热熔断器;导热硅胶片的顶面与中心盖相接触,底面与温控元件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硅胶片的厚度为0.5~5m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中心盖内壁的导热硅胶片的一面形成与中心盖的内壁形状相适配的弧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上形成用于容纳温控元件的限位槽,温控元件安装在限位槽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下端延伸出引线柱,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导电线贯穿的穿线孔,穿线孔的底部向下延伸出供导电线穿出的引线孔且所述引线孔位于引线柱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组件还包括固定架,固定架包括用于将安装座卡在中心盖内的限位环,中心盖的内壁上形成与限位环配合使用的限位凸起;所述的限位环上设有外凸于中心盖的提手;限位环的内侧设有向限位环中心延伸的压片。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内胆、加热组件和控制器,内胆置于锅体内并位于加热组件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接触所述内胆,所述的加热组件和温控组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CN201620035944.7U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450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5944.7U CN205450827U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35944.7U CN205450827U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0827U true CN205450827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81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35944.7U Active CN205450827U (zh) 2016-01-15 2016-01-15 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08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48020A1 (en) Electromagnetic oven for barbecue
CN201207144Y (zh) 电加热炊具的压力与温度测控装置
CN208404266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食品加工机
CN109222618B (zh) 烹调器的控制方法和烹调器
CN208192971U (zh) 一种安全的膜加热食品加工机
US11968753B2 (en) Heater control for countertop appliance
CN109744899B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CN107912962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
CN205450827U (zh) 一种温控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08954402B (zh) 防干烧灶具
CN208192783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用电加热装置及食品加工机
CN203555530U (zh) 一种安全测温的电热锅
CN204698317U (zh) 外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5493531U (zh) 烹饪器具
CN209252456U (zh) 一种玻璃加热壶
CN209995914U (zh) 锅具和电磁炉炊具
CN208192972U (zh) 一种不易糊底的食品加工机
CN113545652A (zh) 用热电偶测温的烹饪器具
WO2016138555A1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a foodstuff
CN208463876U (zh) 烹饪锅具及烹调器
CN205671922U (zh) 烹饪器具
CN204698353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103494510B (zh) 一种电压力锅的锅盖
CN22027536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煮锅
CN209031947U (zh) 陶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