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0804U -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0804U
CN205450804U CN201620184314.6U CN201620184314U CN205450804U CN 205450804 U CN205450804 U CN 205450804U CN 201620184314 U CN201620184314 U CN 201620184314U CN 205450804 U CN205450804 U CN 205450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road
valve
supercritical water
outlet
stop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843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树众
张洁
王来升
唐兴颖
李艳辉
杨健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201843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0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0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0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系统装置主要有阻力水储罐、阻力水泵、毛细管降压器、背压阀、调节阀及相关截止阀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背压阀支路及毛细管降压器支路的切换分别实现系统启动、停机及正常运行时系统压力的调节。在有效防止含固体颗粒的物料降压过程中存在的阀门内部元件磨蚀及堵塞的问题的基础上,可实现对系统压力的精确控制。此外,通过背压阀支路可降低系统启动、停机过程中的操作复杂性,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超临界水(SupercriticalWater,SCW)是指温度、压力均在其临界点(374.1℃、22.1MPa)以上的水。与普通的液态水相比,超临界水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水分子间的氢键减弱;密度、黏度、离子积均明显下降,扩散系数较高;介电常数变得极小,大致相当于标准状态下一般有机溶剂的介电常数。所以超临界水对无机盐的溶解性极小,而对O2及绝大多数有机物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形成均相体系,相界面消失,使得传热传质性能好,是一种良好的反应介质。
超临界水处理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水的特殊性质,高效地实现有机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与传统有机废物处理技术相比优势显著。该技术主要包括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气化技术以及超临界水热合成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主要目的为实现有机废物的彻底氧化降解,超临界水气化技术旨在使有机废物气化产生富氢可燃气体,而超临界水热合成技术则以合成高纯度的纳米颗粒为主要目标。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水的低粘度、低介电常数、高扩散性等特殊性质,使完全溶解在其中的有机物与氧化剂发生快速、彻底的均相反应,有机物中的碳元素转化成二氧化碳,氯、硫、磷等元素转化成相应的无机盐,氮元素绝大多数转化成氮气,实现有机废物的高效无害化处理。该技术在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所列的六大领域之一“能源与环境”中被定义为最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技术。超临界水气化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水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不加或添加少量氧化剂的前提下,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均相条件下发生水解、热解等反应,生成以氢气为主的可燃性气态产品。在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添加少量氧化剂,旨在进一步提高有机废物的气化率。超临界水热合成技术指在高压反应器中,以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使金属离子在水热介质中发生水解、脱水反应,进而成核、生长,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粒度和结晶形态的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通过过滤回收纳米金属氧化物,实现金属离子的资源化利用,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无论哪种超临界水技术,进入反应器之前都需要将含水物料加温加压至水的临界点以上,而完成反应后必须降温降压才可排出系统。这就涉及到了物料的降温降压问题,反应后物料的冷却可通过换热器来实现,要实现降压则需要一个节流部件,同时需保证系统压力稳定及调节需要。现有的超临界水系统多采用一个压力调节阀来控制系统压力及降压,那么系统整个压降在一个点实现,这会导致此处非常高的物料流速,亦容易引发阀门出现故障,影响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此外,对于含有固体颗粒的超临界水系统降压过程中,惰性无机盐的存在会导致调节阀内部元件出现严重的磨蚀或者堵塞,因此不建议一步实现流体的彻底降压。毛细管降压是通过流体流经小管径毛细管所产生的沿程阻力来实现物料压降,并且可通过调节进入毛细管的流体流量来实现毛细管前压力的精确控制。可以看出,相对于单个阀门降压,毛细管中流体流程长,压力损失速度平缓,因而可有效避免高速主流体对节流元件的磨损。另外,通过调节进入毛细管流体流量可实现对系统压力的精确控制,进而保障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毛细管降压方式相对于单个阀门降压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在降压的同时还要实现系统压力精确控制的功能,这就需要有毛细管降压器、阀门、泵等设备之间适当的连接方式及控制操作方法,目前超临界水处理系统中毛细管降压的控制方法还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包括毛细管支路、阻力水支路以及与毛细管支路相并联的背压阀支路,超临界水反应器的流体出口与毛细管支路相连通,毛细管支路的出口为流体出口;阻力水支路的出口连接至毛细管支路入口前的管路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阻力水支路包括阻力水储罐,阻力水储罐的出口依次连接阻力水泵和第一截止阀,第一截止阀的出口连接至毛细管支路的入口处。
所述毛细管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截止阀;毛细管降压器和调节阀;第二截止阀的入口与超临界水反应器的出口相连通;调节阀的出口为流体出口。
所述背压阀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截止阀和背压阀,第三截止阀的入口连接至第二截止阀入口前的管路上,背压阀的出口连接至调节阀出口后端的管路上。
所述超临界水反应器的出口处设置用于监测超临界水反应器出口流体压力的压力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有阻力水储罐、阻力水泵、毛细管降压器、背压阀、调节阀及相关截止阀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背压阀支路及毛细管降压器支路的切换分别实现系统启动、停机及正常运行时系统压力的调节。在有效防止含固体颗粒的物料降压过程中存在的阀门内部元件磨蚀及堵塞的问题的基础上,可实现对系统压力的精确控制。此外,通过背压阀支路可降低系统启动、停机过程中的操作复杂性,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超临界水反应器;2-压力表;3-阻力水储罐;4-阻力水泵;5-第一截止阀;6-第二截止阀;7-第三截止阀;8-背压阀;9-毛细管降压器;10-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降压系统由毛细管支路和背压阀支路并联连接组成:毛细管支路中的第二截止阀6与毛细管降压器9入口连接,毛细管降压器9出口连接于调节阀10;背压阀支路中的第三截止阀7与背压阀8进口连接。压力表2监测超临界水反应器1出口流体压力,超临界水反应器1出口连接于降压单元。阻力水泵4的进水口连接于阻力水储罐3,阻力水泵4出口连接于第一截止阀5,第一截止阀5在降压单元进口处与主流体混合。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初始状态:第一截止阀5、第二截止阀6、第三截止阀7关闭,阻力水泵4停机,背压阀8、调节阀10全开;
系统启动阶段:
1)系统需要升压时,打开背压阀支路上的第三截止阀7,调节背压阀8开度,从大到小调节,使反应器后压力逐级上升至压力值Ⅰ,稳定运行30min;
2)切换背压阀支路与毛细管支路,打开第二截止阀6,关闭第三截止阀7,打开第一截止阀5,启动阻力水泵4,从泵30%负荷输出开始,逐渐增加阻力水泵4的输出流量,使反应器后压力继续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压力值II,稳定运行30min,系统升压完成;
系统正常运行阶段:
1)若反应器后压力降低,调节阻力水泵4,增加阻力水流量,直至反应器后压力恢复正常。若反应器后压力急剧降低,调节阻力水泵4,增加阻力水流量,若阻力水泵满负荷运行仍不能使反应器后压力上升至预期值,减小调节阀10开度,使系统压力恢复正常。
2)若反应器后压力增加,调节阻力水泵4,减小阻力水流量,直至反应器后压力恢复正常。若反应器后压力急剧增加,调节阻力水泵4,减小阻力水流量,若阻力水泵负荷降低至30%,仍不能使反应器后压力降低至预期值,关闭阻力水泵4,此时若反应器后压力低于正常值,则减小调节阀10开度,使系统压力恢复正常。
系统正常停机阶段:
1)系统降温后需要降压时,调节阀10全开,逐渐减小阻力水泵4水流量,降至30%负荷时,解除反应器后压力与调节阀10及阻力水泵4的联锁,停止阻力水泵4,关闭第一截止阀5。
2)由毛细管降压器支路切换至背压阀支路,打开第三截止阀7,关闭第二截止阀6,投入反应器出口压力与背压阀8的联锁。逐渐减小背压阀8开度,使反应器后压力逐级降低至常压,系统降压完成。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毛细管支路、阻力水支路以及与毛细管支路相并联的背压阀支路,超临界水反应器(1)的流体出口与毛细管支路相连通,毛细管支路的出口为流体出口;阻力水支路的出口连接至毛细管支路入口前的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水支路包括阻力水储罐(3),阻力水储罐(3)的出口依次连接阻力水泵(4)和第一截止阀(5),第一截止阀(5)的出口连接至毛细管支路的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二截止阀(6);毛细管降压器(9)和调节阀(10);第二截止阀(6)的入口与超临界水反应器(1)的出口相连通;调节阀(10)的出口为流体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阀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截止阀(7)和背压阀(8),第三截止阀(7)的入口连接至第二截止阀(6)入口前的管路上,背压阀(8)的出口连接至调节阀(10)出口后端的管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水反应器(1)的出口处设置用于监测超临界水反应器(1)出口流体压力的压力表(2)。
CN201620184314.6U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Active CN205450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4314.6U CN205450804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4314.6U CN205450804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0804U true CN205450804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602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84314.6U Active CN205450804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08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019A (zh) * 2016-03-10 2016-06-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1204608A1 (en) * 2020-04-06 2021-10-14 Scfi Limited Gasification of organic waste stream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0019A (zh) * 2016-03-10 2016-06-0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630019B (zh) * 2016-03-10 2018-10-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1204608A1 (en) * 2020-04-06 2021-10-14 Scfi Limited Gasification of organic waste stream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8415B1 (en) Self-regulating feedstock delivery system and hydrogen-generating fuel processing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3096385B1 (en)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
CN105630019B (zh)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12151795A1 (zh) 利用辅助燃料补给热量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系统
CN205450804U (zh)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系统降压的控制系统
DE19931061A1 (de) Anordnung zum Beheizen/Kühlen einer Brennstoffzelle und Brennstoffzellensystem
CN112349937A (zh) 一种甲醇制氢耦合燃料电池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及运行方法
US10519043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decreasing pressure of supercritical water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5600913B (zh) 一种超临界水系统的降压装置及方法
CN110410676A (zh)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油气混输系统
CN102642967B (zh) 一种有机废水超临界加热炉及控制方法
CN113889644A (zh) 一种基于内嵌式合金储氢技术的船用燃料电池供氢系统
CN204251405U (zh) 一种新型超临界水氧化综合处理系统
CN111417598B (zh) 一种处理高盐高有机废水并回收能量的系统及方法
CN207530048U (zh) 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车辆
CN108706715A (zh)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的压力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107811A (zh) 平稳倒换真空泵的方法
JP2004273164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WO2001003216A1 (de) Anordnung zum beheizen/kühlen einer brennstoffzelle und brennstoffzellensystem
CN115180707B (zh) 一种快速启动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及方法
CN214378520U (zh) 一种结合co2捕集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系统
CN211273584U (zh) 一种用于硫酸生产的低温回收蒸发器系统
DE102007023376A1 (de) Verfahren zum An- und Abfahren und Spülen einer HT-PEM Brennstoffzelle in einer Brennstoffzellenanlage
CA2444313A1 (en) Chemical hydride hydrogen generation system and an energy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14804321B (zh)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处理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