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40814U - 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40814U CN205440814U CN201620212335.4U CN201620212335U CN205440814U CN 205440814 U CN205440814 U CN 205440814U CN 201620212335 U CN201620212335 U CN 201620212335U CN 205440814 U CN205440814 U CN 2054408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tape
- lifebuoy
- bilayer
- deformable
- resc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包括条状并可充气胀大的第一橡皮圈和第二橡皮圈、接口环、充气装置,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首尾相接并通过所述接口环固定成环形且上下相叠形成双层结构,所述接口环可从中间解开,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之间设置有防水夹层和气囊,所述防水夹层可解开,所述气囊呈折叠压缩状态并置于所述防水夹层内,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都连通且通过充气口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应变能力强,能够同时解决救援对象单人和多人的救援问题,为海上救援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水上救援中主要的救生工具,当有人落水遇险时,救援人员将救生圈投掷给遇险者,使遇难者浮上水面,而得以获救。传统的救生圈救援能力低,救援对象数量为一,无法满足在多人水上遇险的紧急情况下快速救援的要求,尤其是当发生大型海上事故,救援对象数量大,而救援设备有限时,普通救生圈无法达到同时救援多人的目的,致使部分救援对象失去救援的机会而失去生命。
目前出现的新型救生圈的设计方向大多数是针对个人救援问题,极少涉及到同时救援多人问题,在救援工作方面存在极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它体积小便于携带,应变能力强,能够同时解决救援对象单人和多人的救援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包括条状并可充气胀大的第一橡皮圈和第二橡皮圈、接口环、充气装置,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首尾相接并通过所述接口环固定成环形且上下相叠形成双层结构,所述接口环可从中间解开,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之间设置有防水夹层和气囊,所述防水夹层可解开,所述气囊呈折叠压缩状态并置于所述防水夹层内,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都连通且通过充气口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橡皮圈或所述第二橡皮圈的逆向反光带处固定设置有长型固定器,所述接口环处固定设置有短型固定器。
其中,所述长型固定器为细管状且可打开,所述长型固定器数量为三个,所述短型固定器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接口环的开口处的两边。
其中,还包括可浮把手索,所述可浮把手索的首尾分别与两个所述短型固定器固定连接,所述可浮把手索的中间段依次穿过三个所述长型固定器。
其中,所述长型固定器上设置有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克服了传统救生圈救援能力低,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在多人水上遇险的紧急情况下快速救援的要求,尤其难以应对发生大型海上事故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在救援多人时,可沿开口解开接口环和防水夹层,环状救生圈变形成条状,置于在防水夹层的气囊展开,启动充气装置经充气口对气囊进行充气,可短时间内形成简易救生筏,相对于现有的救生圈而言,结构为双层,内设快速充气装置及条形状气囊,除了能像使用传统救生圈一样使用,更给救援工作带来便利,使救生圈的救援能力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橡皮圈;2:第二橡皮圈;3:气囊;4:防水夹层;5:接口环;6:充气口;7:充气装置;8:感应器;9:长型固定器;10:短型固定器;11:可浮把手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它体积小便于携带,应变能力强,能够同时解决救援对象单人和多人的救援问题。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包括条状并可充气胀大的第一橡皮圈1和第二橡皮圈2、接口环5、充气装置7,第一橡皮圈1和第二橡皮圈2首尾相接并通过接口环5固定成环形,且上下相叠形成双层结构,接口环4可从中间解开,第一橡皮圈1和第二橡皮圈2之间设置有防水夹层4和气囊3,防水夹层4可解开,气囊3呈折叠压缩状态并置于防水夹层4内,3气囊与第一橡皮圈1和2第二橡皮圈都连通,且通过充气口6与充气装置7连通。在需要救援多人时,可沿开口解开接口环5和防水夹层4,环状救生圈变形成条状,置于防水夹层4内的气囊3展开,启动充气装置7经充气口6对气囊3进行充气,从而短时间内形成简易救生筏。
第一橡皮圈1或第二橡皮圈2的逆向反光带处固定设置有长型固定器9,接口环5处固定设置有短型固定器10。长型固定器9为细管状且可打开,长型固定器9数量为三个;短型固定器10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接口环5的开口处的两边。还包括可浮把手索11,可浮把手索11的首尾分别与两个短型固定器10固定连接,可浮把手索11的中间段依次穿过三个长型固定器9。优选的,长型固定器9上还设置有感应器8。这样在启动充气装置7进行充气时,感应器8感应到橡皮圈膨胀变大而形成的压力,可自动打开长型固定器9,连接在长型固定器9中的可浮把手索11中间段脱落,可浮把手索11即形成一条长绳,可当作救生筏的艏缆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若救援对象为一人时,则投放至救援对象处,像普通救生圈般正常使用。若救援对象为两人或以上时,沿接口环5的开口和防水夹层4的开口解开救生圈,使两条橡皮圈变成条状相互展开,折叠压缩状态的气囊3随之展开,充气装置7启动,从充气口6充气使两条橡皮圈和气囊3膨胀变大,从而形成简易救生筏。感应器8感应到橡皮圈膨胀变大而形成的压力,可自动打开长型固定器9,连接在长型固定器9中的可浮把手索11中间段脱落,可浮把手索11即形成一条长绳,可当作救生筏的艏缆使用。
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总之,本实用新型虽然列举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但是应该说明,虽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型,除非这样的变化和改型偏离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否则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并可充气胀大的第一橡皮圈和第二橡皮圈、接口环、充气装置,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首尾相接并通过所述接口环固定成环形且上下相叠形成双层结构,所述接口环可从中间解开,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之间设置有防水夹层和气囊,所述防水夹层可解开,所述气囊呈折叠压缩状态并置于所述防水夹层内,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橡皮圈和所述第二橡皮圈都连通且通过充气口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皮圈或所述第二橡皮圈的逆向反光带处固定设置有长型固定器,所述接口环处固定设置有短型固定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型固定器为细管状且可打开,所述长型固定器数量为三个,所述短型固定器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所述接口环开口处的两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浮把手索,所述可浮把手索的首尾分别与两个所述短型固定器固定连接,所述可浮把手索的中间段依次穿过三个所述长型固定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形双层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型固定器上设置有感应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12335.4U CN205440814U (zh) | 2016-03-18 | 2016-03-18 | 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12335.4U CN205440814U (zh) | 2016-03-18 | 2016-03-18 | 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40814U true CN205440814U (zh) | 2016-08-10 |
Family
ID=56603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1233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40814U (zh) | 2016-03-18 | 2016-03-18 | 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4081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02055A (zh) * | 2017-11-03 | 2018-04-13 | 周超 | 游泳用救生环 |
CN108216523A (zh) * | 2018-01-03 | 2018-06-29 | 李正清 | 一种新式的游泳圈 |
JP2021115947A (ja) * | 2020-01-24 | 2021-08-10 | 元志 守屋 | 救命浮輪、救命浮輪キット |
-
2016
- 2016-03-18 CN CN201620212335.4U patent/CN2054408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02055A (zh) * | 2017-11-03 | 2018-04-13 | 周超 | 游泳用救生环 |
CN108216523A (zh) * | 2018-01-03 | 2018-06-29 | 李正清 | 一种新式的游泳圈 |
CN108216523B (zh) * | 2018-01-03 | 2019-07-19 | 金杭杰 | 一种游泳圈 |
JP2021115947A (ja) * | 2020-01-24 | 2021-08-10 | 元志 守屋 | 救命浮輪、救命浮輪キット |
JP7418799B2 (ja) | 2020-01-24 | 2024-01-22 | 元志 守屋 | 救命浮輪、救命浮輪キッ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32191C (zh) | 防倾覆水上救生设备 | |
EP2993119B1 (en) | Inflatable life raft assembly | |
CN103043192A (zh) | 全封闭可折叠海上救生等待器 | |
CN205440814U (zh) | 一种可变形双层救生圈 | |
CN201816734U (zh) | 大覆盖面远投式救生圈 | |
KR100909718B1 (ko) | 구명환 | |
US9233741B2 (en) | Life saving dan buoy | |
CN201334113Y (zh) | 手抛式水上救生器 | |
US7927162B1 (en) | Multi-functional,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 |
CN206954470U (zh) | 船舱逃生结构 | |
CN111017157B (zh) |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充气漂浮平台 | |
CN204895812U (zh) | 带有救生筏功能的军用急救毯 | |
EP2417015B1 (en) | Marine safety device | |
CN106347604A (zh) | 多功能舰船作训救生服 | |
CN211308927U (zh) | 一种水上救援设备 | |
CN110203350A (zh) | 柔性深水逃生自救系统 | |
JP4368240B2 (ja) | 救命浮き輪 | |
CN211543836U (zh) |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充气漂浮平台 | |
CN210681096U (zh) | 空投救援救生筏及其水压激发气胀装置 | |
GB2562756A (en) | A safety device | |
CN203753380U (zh) | 一种设置泄压孔的救生筏 | |
WO2020103307A1 (zh) | 一种充气救生漂浮载体 | |
CN103183117B (zh) | 拯救空间救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9733560B (zh) | 一种多功能可扩容的水面救生浮岛平台系统 | |
CN216332658U (zh) | 一种多用途的救生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