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成像原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一种设备,其通常包括可拆卸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显影盒。
图像形成装置通常按下述过程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充电元件带电后给感光元件充上一层均匀的表面电荷;曝光元件根据电子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信号选择性的扫描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表面形成均匀的静电潜像;显影盒中的显影元件根据静电潜像对应的图像,将显影剂容纳室内预定量的显影剂输送感光元件表面,感光元件表面形成显影剂图像;经转印辊的转印作用后,静电潜像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可视的显影剂图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盒通常都是作为一个可更换的消耗品可拆卸地安装于其中。显影盒通常包括:粉仓、废粉仓、显影辊、送粉辊、感光鼓、出粉刀和芯片等,其中显影辊等各部件均有致地设置在由粉仓和废粉仓组成的显影盒盒体上。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影盒的局部安装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影盒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影盒,具体包括了显影辊齿轮端的各部件连接结构,以及显影辊齿轮端通过支撑件由盒体框架支撑的结构,其中,显影辊3包括圆筒310和与圆筒310一端连接的动力传递件320,圆筒310包括内侧311、外侧312及连接孔313,动力传递件320可使显影辊3转动,其包括插入到圆筒310内侧311的插入单元321,而插入单元321上设置有柔性臂325,以及在柔性臂325上的、与连接孔313相连接的连接突起324,圆筒310内侧311的直径d2大于位于动力传递件320端部的插入单元321的直径d1,即动力传递件320端部的插入单元321与圆筒310的内侧311间隙配合,这样可保证动力传递件320端部的插入单元321顺利插入到圆筒310中。动力传递件320另一端伸出有延伸部322,而延伸部322上设置有与齿轮330上的“D”型插入孔331相配合的齿轮连接部323,支撑件340插入在框架90与圆筒310之间,即圆筒310通过支撑件340由框架90支撑,而动力传递件320不受框架90限制。
然而,在上述显影盒结构中,显影辊齿轮端通过连接孔与连接突起相配合的结构保证显影辊与显影辊齿轮之间的配合传动,当显影盒在工作中产生过大的扭矩时,连接突起容易折断,从而使显影辊的传动失效,影响打印品质。此外,现有的显影辊和显影辊齿轮的传动结构较为复杂,显影辊在装配过程中工序繁琐,操作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实现显影辊与显影辊齿轮之间的配合传动,且传动结构较为简单。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包括粉仓、显影辊和第一支撑件,显影辊包括套筒和从套筒一端部延伸出的、与套筒一体成型的驱动轴,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粉仓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支撑件上具有轴孔,驱动轴穿设在轴孔中,且第一支撑件支撑驱动轴。
可选的,显影盒还包括显影辊齿轮,显影辊齿轮的轴线上沿驱动轴的穿设方向开设有连接槽,驱动轴上设置有连接键,连接键卡设在连接槽中,以连接显影辊齿轮与驱动轴的端部。
可选的,显影辊齿轮的轴线上沿驱动轴的穿设方向还开设有内圆孔,第一支撑件上的轴孔朝向显影辊齿轮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台,至少部分凸台位于显影辊齿轮的内圆孔中,且内圆孔与凸台之间为间隙配合。
可选的,驱动轴靠近套筒的一侧具有圆柱凸台,圆柱凸台的轴心与驱动轴的轴心重合,且圆柱凸台的直径大于驱动轴的直径而小于套筒的直径;
第一支撑件背离显影辊齿轮的一侧具有容置内圆孔,驱动轴穿设在第一支撑件的轴孔中时,圆柱凸台位于容置内圆孔中,且圆柱凸台与容置内圆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可选的,显影盒还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粉仓的第二侧壁上,且第二支撑件上具有支撑部,支撑部嵌套在显影辊的中空套筒内,以将显影辊可转动地卡设在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
可选的,第一支撑件上开设有送粉辊第一轴孔、第一防转孔、第一螺钉孔和第一定位孔,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送粉辊第二轴孔、第二防转孔、第二螺钉孔和第二定位孔;
送粉辊第一轴孔和送粉辊第二轴孔同轴设置,以将送粉辊轴可旋转地固定在送粉辊第一轴孔和送粉辊第二轴孔之间;
第一防转孔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防转轴相配合、以避免第一支撑件相对第一侧壁转动,第二防转孔与第二侧壁上的第二防转轴相配合、以避免第二支撑件相对第二侧壁转动;
第一螺钉孔通过螺钉与粉仓的第一侧壁相连接,第一定位孔与第一侧壁上的定位凸起相配合,以将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侧壁上;第二螺钉孔通过螺钉与粉仓的第二侧壁相连接,第二定位孔与第二侧壁上的定位凸起相配合,以将第二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二侧壁上。
可选的,显影盒还包括第一空间维持件和第二空间维持件,第一支撑件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支撑件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一空间维持件和第二空间维持件均为环形,且分别套设在显影辊的端部外缘,第一空间维持件设置在显影辊与第一支撑件之间,且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空间维持件设置在显影辊与第二支撑件之间,且位于第二容纳腔内。
可选的,第一支撑件上还设置有弹性卡扣,粉仓的第一侧壁上对应设置有可与弹性卡扣配合的倒扣,弹性卡扣和倒扣扣合时,第一支撑件与第一侧壁之间相对固定。
可选的,第二支撑件还包括导电片安装部,导电片安装部上安装有导电片;
导电片包括基部和突爪,基部通过护盖暴露在外,突爪与安装在粉仓上出粉刀的支撑架导电端部接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影盒。
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显影盒具体包括粉仓、显影辊和第一支撑件。显影辊包括套筒和从套筒端部延伸出的、与套筒一体成型的驱动轴,第一支撑件固定于粉仓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支撑件上具有轴孔,驱动轴穿设在轴孔中,且第一支撑件支撑驱动轴。这样,驱动轴与显影辊为一体成型,简化了装配工序,并且显影辊的驱动轴直接由第一支撑件支撑,显影辊的传动结构简单且强度较高,使显影辊传动和连接的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影盒的局部安装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影盒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上的显影辊安装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辊的齿轮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辊的齿轮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辊的齿轮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支撑件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支撑件、显影辊和粉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支撑件、显影辊和粉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盒上的显影辊安装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辊的齿轮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辊的齿轮端的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影辊的齿轮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100包括盒体10,盒体10包括废粉仓11和粉仓12,在盒体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13和护盖14,其中挡板13和护盖14将废粉仓11和粉仓12连接组装在一起。
具体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支撑件的装配位置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支撑件、显影辊和粉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支撑件、显影辊和粉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3至图13所示,显影盒具体包括有粉仓12、显影辊2和第一支撑件4。
显影辊2包括套筒21和从套筒21一端部延伸出的、与套筒21一体成型的驱动轴22;第一支撑件4可拆卸地固定在粉仓12的第一侧壁121上,且第一支撑件4上具有轴孔40,轴孔40的朝向显影辊齿轮6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台41,驱动轴22穿设在轴孔40中,且第一支撑件4支撑驱动轴22。
进一步的,显影盒还包括有显影辊齿轮6,显影辊齿轮6的轴线上沿驱动轴22的穿设方向依次开设有内圆孔61和连接槽60,驱动轴22上设置有连接键222,连接键222卡设在连接槽60中,以连接显影辊齿轮6与驱动轴22的端部,第一支撑件4的轴孔40朝向显影辊齿轮6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台41,至少部分凸台41位于显影辊齿轮6的内圆孔61中,且内圆孔61与凸台41之间为间隙配合。
此外,为了实现显影辊2与第一支撑件4之间的预定位和增加套筒21与驱动轴22间的连接强度,在显影辊2驱动轴22靠近套筒21的一侧具有圆柱凸台23,圆柱凸台23的轴心与驱动轴22的轴心重合,且圆柱凸台23的直径大于驱动轴22的直径而小于套筒21的直径。
同样的,第一支撑件4背离显影辊齿轮6的一侧具有一个与显影辊2的圆柱凸台23间隙配合的容置内圆孔42,驱动轴22穿设在第一支撑件4的轴孔40中时,圆柱凸台23位于容置内圆孔42中。此处,显影辊2的圆柱凸台23成为第一支撑件4的预定位件,同时起到增加套筒21与驱动轴22间连接强度的作用。圆柱凸台23与容置内圆孔42之间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显影盒还包括有第二支撑件8,第二支撑件8可拆卸地固定于粉仓12的第二侧壁122上,且第二支撑件8上具有支撑部81,该支撑部81嵌套在显影辊2的中空套筒21内,以将显影辊2可旋转地卡设在第一支撑件4与第二支撑件8之间。
在上述结构的限制下,显影辊2轴向两端(齿轮端和导电端)分别由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8可旋转地支撑在粉仓12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之间,感光鼓9则与显影辊2毗邻,并相对平行地安装在废粉仓11上,显影辊2与感光鼓9通过各自齿轮端的显影辊齿轮6与感光鼓齿轮91啮合进行动力传递。
具体的,显影辊2包括套筒21和从套筒21一端部延伸出的、与套筒21一体成型的驱动轴22。因为驱动轴22与显影辊2为一体成型,一方面简化了装配工序,另一方面有效地保证了驱动轴22与显影辊2结构的可靠性。其中驱动轴22包括有用于和显影辊齿轮6连接的连接键222和圆柱状的第一支撑件安装位221,相应地,与连接键222相配的显影辊齿轮6包括有连接槽60。另外在显影辊齿轮6靠近连接槽60的内侧还设置有一个内圆孔61。第一支撑件4的轴孔40朝向显影辊齿轮6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台41,该凸台41部分地伸进内圆孔61中,且凸台41与内圆孔61间隙配合。此时,凸台41不仅可作为显影辊齿轮6的预定位件,还因为凸台41的设置,增加了整个轴孔40的长度,即增加了驱动轴22与第一支撑件4上的轴孔40之间的作用面积,使得驱动轴22与第一支撑件4上的轴孔40的同轴度更好,从而可限制显影辊2运转过程中的跳动。这样,显影辊2的驱动轴22直接由第一支撑件4支撑,能够保证较好的同轴度,且可有效控制显影辊在运转过程中的跳动,最终使显影辊传动和连接的可靠性更高。
作为优选的,驱动轴22的连接键222为半圆键,显影辊齿轮6的连接槽60为半圆槽。驱动轴22的连接键222(也就是齿轮安装位)通常为截面呈“D”型的柱状,而与“D”型柱状的连接键222相配的显影辊齿轮6的连接槽60为一个“D”型孔。
为了保持显影辊2与感光鼓9之间稳定的间隙,在显影辊2轴向两端(即齿轮端和导电端)各套设有一空间维持件,此时,显影盒100还包括第一空间维持件1和第二空间维持件17,第一空间维持件1和第二空间维持件17均为环形,且分别套设在显影辊2的两端端部外缘,第一空间维持件1设置在显影辊2与第一支撑件4之间,第二空间维持件17设置在显影辊2与第二支撑件8之间。具体的,第一空间维持件1和第二空间维持件17可以为软质材料制成的环形套。
为了防止空间维持件与支撑件之间发生干涉现象,在第一支撑件4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空间维持件1的第一容纳腔48。其中,第一容纳腔48的外缘廓与送粉辊轴支撑外缘廓重叠部分采用避空设计,即避空孔49,该避空孔49可以使套在显影辊2齿轮端套筒21上的第一空间维持件1容纳在第一容纳腔48中不受挤压,同时也是对有效空间的合理利用。同样的,第二支撑件8也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空间维持件17的第二容纳腔88,其结构和位置均和第一支撑件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8上均开设有连接和定位用的孔位。第一支撑件4上开设有送粉辊第一轴孔44、第一防转孔45、第一螺钉孔46和第一定位孔47,第二支撑件上开设有送粉辊第二轴孔84、第二防转孔85、第二螺钉孔86和第二定位孔87;
送粉辊第一轴孔44和送粉辊第二轴孔84同轴设置,以将送粉辊轴5可旋转地固定在送粉辊第一轴孔44和送粉辊第二轴孔84之间;
第一防转孔45与第一侧壁121上的第一防转轴125相配合、以避免第一支撑件4相对第一侧壁121转动,第二防转孔85与第二侧壁122上的第二防转轴(图中未标注)相配合、以避免第二支撑件8相对第二侧壁122转动;
第一螺钉孔46通过螺钉7与粉仓12的第一侧壁121相连接,第一定位孔47与第一侧壁121上的定位凸起127相配合,以将第一支撑件4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侧壁121上;第二螺钉孔86通过螺钉与粉仓12的第二侧壁122相连接,第二定位孔86与第二侧壁122上的定位凸起相配合,以将第二支撑件8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二侧壁122上。
此外,第一支撑件4上还设置有弹性卡扣43,粉仓12的第一侧壁121上对应设置有可与弹性卡扣43配合的倒扣123,弹性卡扣43和倒扣123扣合时,第一支撑件4与第一侧壁121之间相对固定。
将第一支撑件4安装到粉仓12的第一侧壁121上时,第一支撑件4上的轴孔40与显影辊驱动轴22上的第一支撑件安装位221配合,送粉辊轴5通过驱动侧的第一侧壁121伸出与送粉辊第一轴孔44配合,第一支撑件4上的弹性卡扣43与第一侧壁121上的倒扣123配合,而第一防转孔45与第一防转轴125配合、第一定位孔47与定位凸起127配合,之后将螺钉7安装在叠合在一起的第一螺钉孔46与螺钉安装位126中,固定好第一支撑件4时,显影辊2齿轮端的套筒21及其上的空间维持件1容纳在第一容纳腔48中。于是显影辊2通过第一支撑件4由粉仓12的第一侧壁121对其驱动轴22进行支撑,从而被稳定可旋转地固定到粉仓12的第一侧壁121上。
而同样的,显影辊2导电端由第二支撑件8上的支撑部81直接嵌套在中空的套筒21端部进行支撑,而第二支撑件8固定到粉仓12导电侧的第二侧壁122的具体方式和第一支撑件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第二支撑件8还包括导电片安装部80,其上安装有导电片16,该导电片16包括基部160和突爪161,而突爪161与安装在粉仓12上的出粉刀15的支撑架导电端部接触,基部160则在组装显影盒时通过护盖14上的通孔而暴露在外。
具有上述结构的显影盒,可以在上述部件组装完成的基础上,再将显影辊齿轮6安装到驱动轴22的连接键222上,并使呈“D”型柱状连接键222与显影辊齿轮6中呈“D”型的连接槽60配合,此时第一支撑件4上的轴孔40向外伸出的凸台41部分地伸进齿轮内圆孔61中,且凸台41与齿轮内圆孔61间隙配合。之后,依次将其他齿轮依次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上,再组装废粉仓11和粉仓12,盖上两侧的挡板13和护盖14并依靠螺钉进行紧固,最后,使导电片16的基部160穿过护盖14并暴露在外,从而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显影盒100。
本实施例中,显影盒具体包括有粉仓、显影辊和第一支撑件。显影辊包括套筒和从套筒端部延伸出的、与套筒一体成型的驱动轴,第一支撑件固定于粉仓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支撑件上具有轴孔,驱动轴穿设在轴孔中,且第一支撑件支撑驱动轴。这样,驱动轴与显影辊为一体成型,简化了装配工序,并且显影辊的驱动轴直接由第一支撑件支撑,显影辊的传动结构简单且强度较高,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显影辊传动和连接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显影盒。其中,显影盒的结构、功能及作用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的显影盒具体包括有粉仓、显影辊和第一支撑件。显影辊包括套筒和从套筒端部延伸出的、与套筒一体成型的驱动轴,第一支撑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粉仓的第一侧壁上,第一支撑件上具有轴孔,驱动轴穿设在轴孔中,且第一支撑件支撑驱动轴。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显影盒的显影辊与驱动轴为一体成型,简化了装配工序,并且显影辊的驱动轴直接由第一支撑件支撑,显影辊和显影辊齿轮配合传动时,显影辊的传动结构简单且强度较高,传动和连接的可靠性更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