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25552U - 闪蒸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闪蒸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25552U
CN205425552U CN201520638587.9U CN201520638587U CN205425552U CN 205425552 U CN205425552 U CN 205425552U CN 201520638587 U CN201520638587 U CN 201520638587U CN 205425552 U CN205425552 U CN 205425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cylinder
flash vessel
valve por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385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振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385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25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25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25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闪蒸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闪蒸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轴向沿上下方向定向,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出气口,所述筒体的下部设有第一冷媒进出口和第二冷媒进出口;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水平安装在筒体内且位于出气口的下方,所述隔板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隔板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闪蒸器,通过将至少一个隔板水平安装在筒体内,并在隔板上设置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隔板通孔,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冷媒的分离效果,并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闪蒸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闪蒸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利用闪蒸器对回到压缩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闪蒸器的可靠性低,分离效果差,而且噪音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闪蒸器,该闪蒸器分离效果好、噪音低且可靠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蒸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轴向沿上下方向定向,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出气口,所述筒体的下部设有第一冷媒进出口和第二冷媒进出口;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水平安装在筒体内且位于出气口的下方,所述隔板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隔板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蒸器,通过将至少一个隔板水平安装在筒体内,并在隔板上设置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隔板通孔,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冷媒的分离效果,并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上的所述隔板通孔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多个隔板通孔沿所述隔板的周向对称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为多个,且所述两个隔板平行地安装在所述筒体内。
可选地,所述多个隔板上的所述隔板通孔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的厚度T满足关系式:0.5mm≤T≤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闪蒸器还包括:冷媒出气管,所述冷媒出气管安装在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冷媒出气管下端通过所述出气口伸入所述筒体内。
可选地,所述冷媒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面封闭,且所述冷媒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的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闪蒸器还包括:第一冷媒进出管,所述第一冷媒进出管设在所述筒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冷媒进出管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冷媒进出口伸入所述筒体内;第二冷媒进出管,所述第二冷媒进出管设在所述筒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二冷媒进出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冷媒进出口伸入所述筒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或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伸入所述筒体的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二通孔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L满足:2.5mm≤L≤3.5mm。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闪蒸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回气口和补气口;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节流元件;上述的闪蒸器,所述闪蒸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补气口相连通,所述闪蒸器的第一冷媒进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通,所述闪蒸器的第二冷媒进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蒸器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闪蒸器的隔板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闪蒸器的隔板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闪蒸器;
1:筒体;
1a:出气口;1b:第一冷媒进出口;1c:第二冷媒进出口;
2:隔板;
21:隔板通孔;
31:冷媒出气管;32:第一冷媒进出管;33:第二冷媒进出管;
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
200:空调器;
201:压缩机;202:室内换热器;203:室外换热器;204:四通阀;
205:第一节流元件;206:第二节流元件;
P:排气口;P’:回气口;B:补气口;
E:第一阀口;M:第二阀口;N:第三阀口;S;第四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蒸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蒸器100可以包括筒体1和至少一个隔板2。具体而言,筒体1的轴向可沿上下方向定向,即筒体1竖直放置,筒体1的上部可设有出气口1a,筒体1的下部可设有第一冷媒进出口1b和第二冷媒进出口1c,如图1所示。气液混合的冷媒可从第一冷媒进出口1b和第二冷媒进出口1c中的一个进入闪蒸器100,通过闪蒸器100分离后,气体的冷媒从筒体1上部的出气口1a排出,液体的冷媒从第一冷媒进出口1b和第二冷媒进出口1c中的另一个流出,完成对冷媒的分离工作。
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隔板2可水平安装在筒体1内且位于出气口1a的下方,隔板2上可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隔板通孔21,由此,气液混合的冷媒进入闪蒸器100后,气态的冷媒可通过隔板通孔21从出气口1a排出,由于在此过程中冷媒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所以可以辅助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分离,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闪蒸器100的分离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蒸器100,通过将至少一个隔板2水平安装在筒体1内,并在隔板2上设置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隔板通孔21,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分离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4所示,隔板2上的隔板通孔21可以为多个,多个隔板通孔21可以沿隔板2的周向对称分布。例如,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隔板2上的隔板通孔21为6个,且6个隔板通孔21对称地沿隔板2的周向分布,由此,不仅方加工,而且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提高分离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隔板2可以为多个,且多个隔板2可以平行地安装在筒体1内,例如,如图2所示,隔板2可以为两个,且两个隔板2可上下间隔开,以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并降低噪音。
可选地,多个隔板2上的隔板通孔21可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这样,在分离过程中,气态的冷媒在通过多个隔板2上的隔板通孔21时,流动方向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液态冷媒跟随气态冷媒进入出气口1a的概率,使分离作用更优,噪音更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隔板2的厚度T可以满足:0.5mm≤T≤3mm。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筒体1的直径可为40mm,隔板2的厚度可为1mm。由此,不仅可以提高隔板2的可靠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通孔21的直径可以为7~12mm,例如,如图3所示,隔板2上开设有6个隔板通孔21,且隔板通孔21的直径可以为7mm,或者如图4所示,隔板2上开设有4个隔板通孔21,且隔板通孔21的直径可以为10mm。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分离起到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冷媒被隔板2阻挡,从而保证气态的冷媒可以方便快速地从冷媒出气管31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气口1a设在筒体1的上部,第一冷媒进出口1b和第二冷媒进出口1c设在筒体1的下部,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出气口1a可设在筒体1的顶端,第一冷媒进出口1b可设在筒体1的底端,第二冷媒进出口1c可设在筒体1下部的侧壁上,以方便与后续元器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闪蒸器100还可以包括冷媒出气管31,冷媒出气管31可安装在筒体1的顶部,且冷媒出气管31的下端可通过出气口1a伸入筒体1内,气态的冷媒可从冷媒出气管31流出闪蒸器100,以进入后续元器件。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冷媒出气管31的伸入筒体1的一端的端面可以封闭,且冷媒出气管31的伸入筒体1的部分的侧壁上可开设有第一通孔41,由此,气态的冷媒可通过第一通孔41进入冷媒出气管31,进一步进入后续装置。由于第一通孔41设在冷媒出气管31的侧壁上,所以,气态的冷媒可方便快速地从冷媒出气管31的侧壁上的第一通孔41流入冷媒出气管31,而液态的冷媒则会聚集在筒体1的底部,并从后续管路排出,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闪蒸器100的分离效果。
可选地,第一通孔41的直径L可以满足:2.5mm≤L≤3.5mm,也就是说,冷媒出气管31的伸入筒体1的部分侧壁上可开设有2.5mm~3.5mm的第一通孔41,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通孔41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通孔41可沿冷媒出气管3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这样,气态的冷媒可通过多个第一通孔41从筒体1进入冷媒出气管31,可靠性高且噪音低。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第一通孔41的直径之和B与冷媒出气管31的直径C可满足:B≥C,以保证气态的冷媒能够通过多个第一通孔41进入冷媒出气管31。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通孔41的直径之和B与冷媒出气管31的直径C可满足:B≥1.2C,也就是说,多个第一通孔41的数量保证所有第一通孔41的直径之和至少等于冷媒出气管31的直径的1.2倍,从而保证气态的冷媒能够及时通过多个第一通孔41进入冷媒出气管31,进而可以提高闪蒸器100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闪蒸器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冷媒进出管32和第二冷媒进出管3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冷媒进出管32可设在筒体1的底部且第一冷媒进出管32的上端可通过第一冷媒进出口1b伸入筒体1内,第二冷媒进出管33可设在筒体1的下部且第二冷媒进出管33的一端可通过第二冷媒进出口1c伸入筒体1内。这样,气液混合的冷媒可通过第一冷媒进出管32和第二冷媒进出管33中的一个进入闪蒸器100,经过分离后,液态的冷媒可从第一冷媒进出管32和第二冷媒进出管33中另一个流出。
可选地,第一冷媒进出管32和/或第二冷媒进出管33的伸入筒体1的部分的一端的端面封闭,且第一冷媒进出管32和/或第二冷媒进出管33的伸入筒体1的部分的侧壁上可开设有第二通孔42,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媒管的伸入筒体1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可开设有第二通孔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媒管的伸入筒体1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可开设有第二通孔42,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冷媒进出管32和第二冷媒进出管33的伸入筒体1的部分的侧壁上均可开设有第二通孔42,由此,气液混合的冷媒可从第一冷媒进出管32或第二冷媒进出管33上的第二通孔42喷洒入筒体1内,因为截面积的突然变大,所示气液混合的冷媒的流速降低,由于惯性和重力的作用,气态的冷媒和液态的冷媒可以充分分离,同时,由于第一冷媒进出管32和第二冷媒进出管33的端面封闭,所以可以改变进入冷媒的流向,从而可以进一步帮助分离气态的冷媒和液态的冷媒,进而提高分离效果并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筒体1的直径为D,筒体1的高度为H,其中,筒体1的直径D的范围可为25mm-80mm,筒体1的直径D与筒体1的高度H可以满足:0.1≤D/H≤0.3,换言之,筒体1的直径和高度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在0.1~0.3之间,由此,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闪蒸器100的分离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筒体1的直径D为25mm-45mm时,筒体1的直径D和筒体1的高度H可以满足:0.1≤D/H≤0.22。可选地,当筒体1的直径D为25mm-35mm时,筒体1的直径D和筒体1的高度H可以满足0.12≤D/H≤0.15,换言之,如果筒体1的直径D在25mm-35mm之间,则筒体1的直径D和高度H的比值可以在0.12-0.15之间,由此,不仅方便安装,而且还可以提高对冷媒的分离效果,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
可选地,当筒体1的直径D为40mm-45mm时,筒体1的直径D和筒体1的高度H可以满足0.16≤D/H≤0.2,也就是,如果筒体1的直径D在40mm-45mm之间,那么筒体1的直径D和高度H的比值可为0.16-0.2,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对冷媒的分离效果,降低噪音,而且可以合理布置安装空间,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的直径D为40mm-60mm时,筒体1的直径D与筒体1的高度H可以满足:0.14≤D/H≤0.26,通过将筒体1的直径与筒体1的高度的比值设在0.14≤D/H≤0.26之间,可以配合较大功率的压缩机,以提高闪蒸器100的分离效果和可靠性并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筒体1的直径D为60mm-80mm时,筒体1的直径D和筒体1的高度H可以满足:0.18≤D/H≤0.3,以满足匹数较大的空调器。
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闪蒸器100。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闪蒸器100可以包括筒体1和隔板2。其中,如图1所示,闪蒸器100竖直放置,筒体1的顶部设有出气口1a,冷媒出气管31的下端通过出气口1a伸入筒体1内,筒体1的底部设有第一冷媒进出口1b,第一冷媒进出管32的上端通过第一冷媒进出口1b伸入筒体1内,筒体1的下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冷媒进出管33,第二冷媒进出管33的一端通过第二冷媒进出口1c伸入筒体1内。
筒体的直径D为40mm,筒体1的直径D与筒体1的高度H的比值为D/H=0.16,且隔板2为两个,两个隔板2平行地安装在筒体1内且位于出气口1a的下方,如图2所示,隔板2上设有多个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其的隔板通孔21,且隔板通孔21沿隔板2的周向对称分布。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远离出气口1a的隔板2上开设有6个隔板通孔21,邻近出气口1a的隔板2上开设有4个隔板通孔21,且两个隔板2上的隔板通孔21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
如图2所示,冷媒出气管31的伸入筒体1内的一端的端面封闭,且冷媒出气管31的伸入筒体1内的部分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第一通孔41为多个且沿冷媒出气管3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并且,第一冷媒进出管32和第二冷媒进出管33的伸入筒体1内的一端的端面封闭,且第一冷媒出气管31和第二冷媒出气管31的伸入筒体1内的部分的管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42,第二通孔42为多个且第一冷媒出气管31和第二冷媒出气管31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当闪蒸器100进行气液分离工作时,气液混合的冷媒可从第一冷媒进出管32流入,通过第一冷媒进出管32的管壁上的第二通孔42进入筒体1,由于气液混合的冷媒在进入筒体1时是从管壁上的第二通孔42喷洒入筒体1内的,截面积突然变大,所以流速会降低,同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气液混合的冷媒会水平运动,在重力的作用下,大部分液态的冷媒会向下运动,积聚在筒体1的底部,从第二冷媒进出管33流出。
由于筒体1的直径和筒体1的高度的比值为0.16,所以气态冷媒携带部分液态冷媒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液态冷媒的流速会逐渐降低并积聚,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离效果。
液态的冷媒会向上运动时,其中还会含有小部分液态冷媒。当液态的冷媒向上运动至远离出气口1a的隔板2时,气态的冷媒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气态冷媒会携带极少一部分液态冷媒通过隔板通孔21继续向上运动,另一部分液态冷媒会附在隔板2上,最终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流向筒体1底部并从第二冷媒进出管33排出,同时还可以降低闪蒸器100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气态的冷媒向上运动至邻近出气口1a的隔板2时,气态的冷媒能够通过第二通孔42继续向上运动,由于两个隔板2上的隔板通孔21交错分布,所以气态的冷媒在通过时会改变方向,其携带的一部分冷媒小液滴会附在隔板2上并落到筒体1底部,之后从第二冷媒进出管33排出,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闪蒸器100产生的噪音。
当气态的冷媒运动至出气口1a时,由于冷没出气管的伸入筒体1的一端的端面是封闭的,所以气态的冷媒在从出气管排出时,运动方向会再一次发生改变,这样,气态的冷媒携带的冷媒小液滴难以从第一通孔41进入冷媒出气管31,由于重力的作用,冷媒小液滴会附在出气管的管壁上,此时,从第一通孔41进入冷媒出气管31的冷媒为气态冷媒。
由此,可将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分离并分别排出,不仅分离效果好,而且噪音低。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闪蒸器100,通过将筒体1的直径与筒体1的高度的比值设为0.1~0.3之间,将冷媒出气管31的伸入筒体1的一端的端面封闭且在伸入筒体1的冷媒出气管31的伸入筒体1的部分的侧壁上开始第一通孔41,并将至少一个隔板2安装在筒体1内位于出气口1a的下方,同时在隔板2上开设沿上下方向贯穿隔板2的多个通孔,不仅可以提高分离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噪音。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200,其包括上述的闪蒸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00,可以包括压缩机201、四通阀204、室内换热器202、室外换热器203和上述的闪蒸器100。其中,压缩机201可具有排气口P、回气口P’和补气口B,从而经压缩机201压缩后的冷媒可从排气口P排出,完成后续换热后从回气口P’和补气口B流回压缩机201,实现循环。
四通阀204可具有第一阀口E、第二阀口M、第三阀口N和第四阀口S,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第一阀口E可与第二阀口M和第三阀口N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S可与第二阀口M和第三阀口N中的另一个连通,且第一阀口E与压缩机201的排气口P相连,第四阀口S可与回气口P’相连。由此,经压缩机201压缩后的高压冷媒从排气口P排出后可流向四通阀204的第一阀口E,并从第二阀口M或第三阀口N排出,流向后续换热器件,当冷媒流回压缩机201时,可从第二阀口M或第三阀口N流向第四阀口S,并从第四阀口S流向回气口P’,进而流回压缩机201进行压缩,实现冷媒的循环利用。
如图5所示,室外换热器203的一端和第二阀口M相连,室内换热器202的第一端可与第三阀口N相连,并且,室外换热器203的另一端和室内换热器202的第二端之间可以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205、第二节流元件206和闪蒸器100,其中,闪蒸器100的出气口1a可与压缩机201的补气口B相连通,闪蒸器100的第一冷媒进出口1b可通过第二节流元件206与室内换热器202相连通,闪蒸器100的第二冷媒进出口1c可通过第一节流元件205与室外换热器203相连通。
这样,在空调器100运行制冷时,经压缩机201压缩后的冷媒可从第二阀口M流入室外换热器203,经过第一节流元件205节流降压后,气液混合的冷媒可从第一冷媒进出口1b进入闪蒸器100,经过闪蒸器100分离后,气态的冷媒可从冷媒出气口1a通过补气口B回到压缩机201,而经过压缩机201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可从第二冷媒进出口1c流出,经过第二节流元件206和室内换热器202之后,从第四阀口S通过回气口P’回到压缩机201。
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运行时,经压缩机201压缩后的高压冷媒可从排气口P排出压缩机201,经过四通阀204从第三阀口N流入室内换热器202,从室内换热器202的第二端流出的冷媒可流过第二节流元件206节流降压,接着冷媒可通过第二冷媒进出口1c流入闪蒸器100,经过闪蒸器100分离后,气态的冷媒可从冷媒出气口1a通过补气口B回到压缩机201,而经过压缩机201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可从第一冷媒进出口1b流出,经过第一节流元件205和室外换热器203之后,从第四阀口S通过回气口P’回到压缩机201。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闪蒸器100在空调器100中是竖直设置的,所以,从第一冷媒进出口1b或第二冷媒进出口1c流入闪蒸器100的冷媒可以充分地进行气液分离,从而可以保证只有气态的冷媒回到压缩机201中,避免压缩机201发生液击现象,进而为压缩机201提供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00,由于设有上述闪蒸器100的缘故,所以可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201发生液击现象的概率,延长压缩机201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可以降低噪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闪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轴向沿上下方向定向,所述筒体的上部设有出气口,所述筒体的下部设有第一冷媒进出口和第二冷媒进出口;
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水平安装在筒体内且位于出气口的下方,所述隔板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其的隔板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的所述隔板通孔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板通孔沿所述隔板的周向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多个,且所述多个隔板平行地安装在所述筒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板上的所述隔板通孔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厚度T满足关系式:0.5mm≤T≤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媒出气管,所述冷媒出气管安装在所述筒体的顶部,且所述冷媒出气管下端通过所述出气口伸入所述筒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的一端的端面封闭,且所述冷媒出气管伸入所述筒体的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冷媒进出管,所述第一冷媒进出管设在所述筒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冷媒进出管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冷媒进出口伸入所述筒体内;
第二冷媒进出管,所述第二冷媒进出管设在所述筒体的下部,且所述第二冷媒进出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冷媒进出口伸入所述筒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管和/或所述第二冷媒管的伸入所述筒体的部分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二通孔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L满足:2.5mm≤L≤3.5mm。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回气口和补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串联有节流元件;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闪蒸器,所述闪蒸器的出气口与所述补气口相连通,所述闪蒸器的第一冷媒进出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通,所述闪蒸器的第二冷媒进出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通。
CN201520638587.9U 2015-08-21 2015-08-21 闪蒸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205425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38587.9U CN205425552U (zh) 2015-08-21 2015-08-21 闪蒸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38587.9U CN205425552U (zh) 2015-08-21 2015-08-21 闪蒸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25552U true CN205425552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17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38587.9U Active CN205425552U (zh) 2015-08-21 2015-08-21 闪蒸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255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825A (zh) * 2017-06-30 2017-09-1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蒸器及空调系统
CN107178937A (zh) * 2017-06-30 2017-09-1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蒸器及空调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6825A (zh) * 2017-06-30 2017-09-1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蒸器及空调系统
CN107178937A (zh) * 2017-06-30 2017-09-19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蒸器及空调系统
CN107178937B (zh) * 2017-06-30 2022-11-08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蒸器及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300134A1 (en)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device for refrigeration system
CN107726676B (zh) 换热器壳管、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3776276B (zh) 逆流式闭式冷却塔
CN103604258A (zh) 一种排液型气液分离器
CN104457037A (zh) 蒸发器集成组件
CN204963320U (zh) 闪蒸器及空调器
CN205425552U (zh) 闪蒸器及空调器
CN2069191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3980699U (zh) 空调系统
CN105571215A (zh) 用于热泵机组的经济器及具有其的热泵机组
WO2024021698A1 (zh) 壳管式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106352621B (zh) 油气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4791910A (zh) 制冷设备和用于制冷设备的换热器组件
CN106178700B (zh) 一种高压压缩机的减振降噪液气分离器
CN215571412U (zh) 油分离器、压缩机以及电器
CN203980702U (zh) 空调系统
CN205775480U (zh) 热泵安装盒及热泵干衣机或热泵洗干一体机
CN209214167U (zh) 一种空调闪蒸器及其空调
CN205425554U (zh) 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制冷系统
CN104848616B (zh) 空调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
CN209042831U (zh) 适用于制冷机组的闪蒸式经济器
CN203980734U (zh) 空调系统
KR20160117683A (ko) 차량용 어큐뮬레이터
CN206222537U (zh) 一种双压缩机管路结构
CN107036340B (zh) 一种用于空调制冷的分液器及其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