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9680U - 一种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19680U
CN205419680U CN201620185217.9U CN201620185217U CN205419680U CN 205419680 U CN205419680 U CN 205419680U CN 201620185217 U CN201620185217 U CN 201620185217U CN 205419680 U CN205419680 U CN 205419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movable pulley
traction
fixed
lif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852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aoke Mat'l-F And W Eq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aoke Mat'l-F And W Eq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aoke Mat'l-F And W Eq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aoke Mat'l-F And W Eq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852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19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19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196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曳引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曳引轮以及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曳引轮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曳引轮上绕制有能够同步运动的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绕过与载货台相连的第一动滑轮后固定于A1点;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绕过与第一配重部件相连的第一配重动滑轮后固定于A2点;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动滑轮后固定于B1点;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绕过与第二配重部件相连的第二配重动滑轮后固定于B2点。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曳引升降装置的堆垛机。上述曳引升降装置,可以解决结构不紧凑、所需功率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仓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曳引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曳引升降装置的堆垛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具有曳引升降装置的堆垛机的需求日益增大。
众所周知,曳引是指牵引;对于升降机构来说,通常利用曳引机作为动力设备,实现输送与传递动力,并且曳引机与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当曳引机旋转时,与曳引机相连的钢丝绳的一端绕制或者脱离于曳引机,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所需提升或者下放的物品,从而实现物品的升降。
针对堆垛机来说,目前堆垛机的升降装置通常采用钢丝绳加卷筒的形式,升降电机直接驱动卷筒运动,从而带动钢丝绳的拉升运动;并且通过定滑轮改变钢丝绳方向;因此,我们将利用牵引方式实现物品升降的装置统称为曳引升降装置。
随着堆垛机高度的增加,卷筒及升降电机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大,从而需要占用更多的巷道空间。同时所需升降电机功率更大,导致能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曳引升降装置,该曳引升降装置可以解决结构不紧凑、所需功率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曳引升降装置的堆垛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曳引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曳引轮以及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曳引轮旋转的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曳引轮上绕制有能够同步运动的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
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绕过与载货台相连的第一动滑轮后固定于A1点;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绕过与第一配重部件相连的第一配重动滑轮后固定于A2点;
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动滑轮后固定于B1点;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绕过与第二配重部件相连的第二配重动滑轮后固定于B2点;
当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在所述第一曳引轮的带动下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一配重部件和所述第二配重部件分别在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的曳引下同步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并且所述载货台下降或者上升运动。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升降装置,在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和作用下,实现一个载货台配设有两套第一配重部件;这样一来,曳引轮的外形尺寸能够设置地比原有卷筒的小,并且不受巷道堆垛机高度以及货物重量的影响而改变;其次,由于平衡重的作用,减速电机仅需较小驱动力即可使额定载重内的货物升降,从而降低升降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能够与所述第一曳引轮同步旋转的第二曳引轮;
所述第二曳引轮上绕制有能够同步运动的第三绳索和第四绳索;
所述第三绳索的一端绕过与所述载货台相连的第二动滑轮后固定于D1点;所述第三绳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配重动滑轮后固定于D2点;
所述第四绳索的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后固定于C1点;所述第四绳索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配重动滑轮后固定于C2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滑轮与所述第二动滑轮对称设置于所述载货台的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曳引轮与所述第一动滑轮之间用以供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绕制的第二定滑轮,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曳引轮与所述第二动滑轮之间用以供所述第三绳索和所述第四绳索绕制的第三定滑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动滑轮的正上方,和/或所述第三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动滑轮的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一曳引轮和所述第二曳引轮之间还设置有用以供所述第一绳索、所述第二绳索、所述第三绳索以及所述第四绳索绕制的第五定滑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动滑轮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以供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四绳索绕制的第一定滑轮,和/或所述第二配重动滑轮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以供所述第一绳索、所述第二绳索、所述第三绳索以及所述第四绳索绕制的第四定滑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配重动滑轮的竖直上方,和/或所述第四定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配重动滑轮的竖直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部件与所述第二配重部件对称设置于所述载货台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堆垛机,包括货架以及位于所述货架一侧的曳引升降装置,所述曳引升降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曳引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曳引轮、2-第一动滑轮、3-载货台、4-第二动滑轮、5-第一配重部件、6-第一配重动滑轮、7-第二配重部件、8-第二配重动滑轮、9-第一定滑轮、10-第二定滑轮、11-第三定滑轮、12-第四定滑轮、13-第五定滑轮、14-第一绳索、15-第二绳索、16-第三绳索、17-第四绳索、18-驱动装置、19-第二曳引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曳引升降装置,该曳引升降装置的结构紧凑、降低了能耗;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曳引升降装置的堆垛机。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曳引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曳引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曳引轮1,驱动装置18与第一曳引轮1连接,用来驱动第一曳引轮1旋转。第一曳引轮1上绕制有能够同步运动的第一绳索14和第二绳索15。
第一绳索14的一端绕过第一动滑轮2后固定于A1点;第一绳索14的另一端绕过第一配重动滑轮6后固定于A2点。
通过说明书附图1可以看出,第一绳索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A1点和A2点,并且第一绳索14的一端用来升降载货台3,另一端用来升降第一配重部件5。
第二绳索1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B1点和B2点,并且第二绳索15的一端用来升降载货台3,另一端用来升降第二配重部件7。
当第一绳索14和第二绳索15在第一曳引轮1的带动下同步转动时,第一配重部件5和第二配重部件7分别在第一绳索14和第二绳索15的曳引下同步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并且载货台3下降或者上升运动。
这样一来,曳引轮的外形尺寸能够设置地比原有卷筒的小,并且不受巷道堆垛机高度以及货物重量的影响而改变;其次,由于平衡重的作用,减速电机仅需较小驱动力即可使额定载重内的货物升降,从而降低升降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曳引升降装置还包括与驱动装置18连接能够与第一曳引轮1同步旋转的第二曳引轮19;第二曳引轮19上绕制有能够同步运动的第三绳索16和第四绳索17。
第三绳索16的一端绕过与载货台3相连的第二动滑轮4后固定于D1点,并且第三绳索16的另一端绕过第一配重动滑轮6后固定于D2点;第四绳索17的一端绕过第二动滑轮4后固定于C1点,并且第四绳索17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配重动滑轮8后固定于C2点。
与上述第一绳索14和第二绳索15的作用相类似,利用第三绳索16和第四绳索17能够增加载货台3的载重量,从而使得该曳引升降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提升的重量更重。
本文优选将第一动滑轮2与第二动滑轮4对称设置于所述载货台3的两侧。显而易见地,采用这种方式使得曳引升降装置的结构对称,有利于四根绳索的受力均衡,避免因受力不均而发生意外的可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曳引升降装置的使用可靠性,还可以设置有位于第一曳引轮1与第一动滑轮2之间用以供第一绳索14和第二绳索15绕制的第二定滑轮10,和/或设置于第一曳引轮1与第二动滑轮4之间用以供第三绳索16和第四绳索17绕制的第三定滑轮11。
增加第二定滑轮10和/或第三定滑轮11能够增加曳引升降装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使用寿命,确保各个部件的功能正常。
更为优选地,本文将第二定滑轮10设置于第一动滑轮2的正上方,和/或第三定滑轮11设置于第二动滑轮4的正上方。
为了实现对载货台3的竖直提升,将第二定滑轮10设置于第一动滑轮2的正上方,和/或第三定滑轮11设置于第二动滑轮4的正上方,使得四根绳索在绕过第二定滑轮10和/或第三定滑轮11之后竖直向下,从而使得载货台3沿竖直方向升降。
当然,第二定滑轮10与第一曳引轮1和第二曳引轮19之间还设置有用以供第一绳索14、所述第二绳索15、所述第三绳索16以及第四绳索17绕制的第五定滑轮13。
通过说明书附图1可以看出,设置第五定滑轮13是为了进一步增加曳引升降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在其他位置设置有多个定滑轮,以实现四根绳索不同的走向。
除此之外,在第一配重动滑轮6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以供第一绳索14和第四绳索17绕制的第一定滑轮9,和/或第二配重动滑轮8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以供第一绳索14、第二绳索15、第三绳索16以及第四绳索17绕制的第四定滑轮12。
本文可以将第一定滑轮9设置于第一配重动滑轮6的竖直上方,和/或第四定滑轮12设置于第二配重动滑轮8的竖直上方。
与第二定滑轮10和第三定滑轮11的作用相类似地,设置第一定滑轮9和/或第四定滑轮12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一配重部件5和第二配重部件7的升降在竖直方向上;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定滑轮9和/或第四定滑轮12还可以有其他设置方式,本文此处将不再赘述。
这样一来,驱动装置18直接驱动第一曳引轮1和第二曳引轮19,依靠曳引轮与绳索间自身的摩擦力,带动绳索的拉升运动。曳引轮一端的四根钢丝绳通过上横梁的定滑轮及松绳过载机构的动滑轮分别与上横梁固定点连接,曳引轮另一端的四根钢丝绳也通过上横梁的定滑轮及堆垛机两个立柱内设置的平衡重的动滑轮分别与上横梁固定点连接。
当驱动装置18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曳引轮1和第二曳引轮19也顺时针转动,驱动钢丝绳,拖动载货台3上升,而配重部件作相对运动即下降。反之则载货台3下降,配重部件上升。于是,载货台3上、下往复运行,执行垂直运送任务,运行中载货台3的货物质量、位置以及提升机构运行方向都在变化,使曳引升降装置在各种情况下都有足够的曳引力。
为了实现第一配重部件5与第二配重部件7的作用一致,可以将第一配重部件5与第二配重部件7对称设置于载货台3的两侧。
如此设置便能够使得第一配重部件5与第二配重部件7的作用一致,使得四根绳索的受力更为均匀,并且将第一配重部件5与第二配重部件7的质量设置为一致,这样便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曳引升降装置结构紧凑、降低升降过程中能量消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堆垛机,包括货架以及位于货架一侧的曳引升降装置,所述曳引升降装置为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堆垛机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曳引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曳引轮(1)以及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曳引轮(1)旋转的驱动装置(18);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曳引轮(1)上绕制有能够同步运动的第一绳索(14)和第二绳索(15);
所述第一绳索(14)的一端绕过与载货台(3)相连的第一动滑轮(2)后固定于A1点;所述第一绳索(14)的另一端绕过与第一配重部件(5)相连的第一配重动滑轮(6)后固定于A2点;
所述第二绳索(15)的一端绕过所述第一动滑轮(2)后固定于B1点;所述第二绳索(15)的另一端绕过与第二配重部件(7)相连的第二配重动滑轮(8)后固定于B2点;
当所述第一绳索(14)和所述第二绳索(15)在所述第一曳引轮(1)的带动下同步转动时,所述第一配重部件(5)和所述第二配重部件(7)分别在所述第一绳索(14)和所述第二绳索(15)的曳引下同步上升或者下降运动,并且所述载货台(3)下降或者上升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18)连接能够与所述第一曳引轮(1)同步旋转的第二曳引轮(19);
所述第二曳引轮(19)上绕制有能够同步运动的第三绳索(16)和第四绳索(17);
所述第三绳索(16)的一端绕过与所述载货台(3)相连的第二动滑轮(4)后固定于D1点;所述第三绳索(16)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配重动滑轮(6)后固定于D2点;
所述第四绳索(17)的一端绕过所述第二动滑轮(4)后固定于C1点;所述第四绳索(17)的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配重动滑轮(8)后固定于C2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滑轮(2)与所述第二动滑轮(4)对称设置于所述载货台(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曳引轮(1)与所述第一动滑轮(2)之间用以供所述第一绳索(14)和所述第二绳索(15)绕制的第二定滑轮(10),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曳引轮(1)与所述第二动滑轮(4)之间用以供所述第三绳索(16)和所述第四绳索(17)绕制的第三定滑轮(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滑轮(10)设置于所述第一动滑轮(2)的正上方,和/或所述第三定滑轮(11)设置于所述第二动滑轮(4)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滑轮(10)与所述第一曳引轮(1)和所述第二曳引轮(19)之间还设置有用以供所述第一绳索(14)、所述第二绳索(15)、所述第三绳索(16)以及所述第四绳索(17)绕制的第五定滑轮(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动滑轮(6)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以供所述第一绳索(14)和所述第四绳索(17)绕制的第一定滑轮(9),和/或所述第二配重动滑轮(8)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以供所述第一绳索(14)、所述第二绳索(15)、所述第三绳索(16)以及所述第四绳索(17)绕制的第四定滑轮(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滑轮(9)设置于所述第一配重动滑轮(6)的竖直上方,和/或所述第四定滑轮(12)设置于所述第二配重动滑轮(8)的竖直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部件(5)与所述第二配重部件(7)对称设置于所述载货台(3)的两侧。
10.一种堆垛机,包括货架以及位于所述货架一侧的曳引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升降装置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曳引升降装置。
CN201620185217.9U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9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5217.9U CN205419680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5217.9U CN205419680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19680U true CN205419680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33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8521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9680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196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6227A (zh) * 2019-06-03 2019-07-26 深圳精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复绕提升曳引系统
CN111232890A (zh) * 2020-02-12 2020-06-05 燕山大学 一种电动叉车卷扬举升门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6227A (zh) * 2019-06-03 2019-07-26 深圳精智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复绕提升曳引系统
CN111232890A (zh) * 2020-02-12 2020-06-05 燕山大学 一种电动叉车卷扬举升门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31128U (zh) 一种大型升降台及其钢丝绳驱动装置
CN104276484B (zh) 升降传动装置
CN110407107A (zh) 一种全向精准调运起重机
CN205419680U (zh) 一种堆垛机及其曳引升降装置
CN109112963A (zh) 一种桥梁吊装设备
CN105110140A (zh) 一种荷载变化自适应的钢丝绳牵引提升系统
CN203558395U (zh) 堆垛机载货台的起升机构
CN203781784U (zh) 一种同步四驱运送机
CN203529673U (zh) 设置有配重块的提升机
CN110371763A (zh) 一种厚重织物堆叠装置
CN203021142U (zh) 一种双斜桥免配重提升机
CN110735549A (zh) 一种立体车库用提升装置
CN204057812U (zh) 双联双卷筒绕绳系统
CN205114879U (zh) 一种设有升降小车的铝型材专用起重机
CN205170297U (zh) 一种移动型升降装卸机
CN204675583U (zh) 配重平衡电梯
CN107055410A (zh) 一种双臂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
CN204150955U (zh) 能在弧形工字钢上行走的电动葫芦
CN113859337A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砖块装卸设备
CN208087133U (zh) 一种辅助上料提升装置
CN207258981U (zh) 一种动态电梯配重块
CN206705626U (zh) 一种双臂大行程双向货叉装置
CN206720597U (zh) 一种防打结的电动单梁起重机
CN207434946U (zh) 一种升降机
CN204999573U (zh) 包含托盘配重装置的集卷站托盘升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