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7644U -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17644U
CN205417644U CN201521091619.4U CN201521091619U CN205417644U CN 205417644 U CN205417644 U CN 205417644U CN 201521091619 U CN201521091619 U CN 201521091619U CN 205417644 U CN205417644 U CN 205417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intle hook
hook lock
suspension
row t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16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秀臣
冷盛翔
李晓伟
高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entury East China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entury East China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entury East China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entury East China Rail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9161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17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17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1764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包括:悬挂机构,包括负载平台和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上的悬挂构件;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一区域上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锁卡组件;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二区域上的锁机构,所述锁机构包括拨动构件,所述拨动构件适于在其第一自由度中转动时促使所述锁卡组件朝靠近所述悬挂构件的方向运动并与所述悬挂构件相匹配。该悬挂装置具有防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从列尾处发生脱落的优点,以及还具有固定和锁紧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现代铁路运输的专用安全装置。在每次使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时,应当由专门的列尾作业人员将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通过挂钩挂接在列车尾部的提杆上,从而实现对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悬挂。
然而,在货物列车取消守车而列车尾部也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需保证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的现象。因此,需对现有的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设计一种能够与其相连接且能起到防止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从列车尾部发生脱落的悬挂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包括:悬挂机构,包括负载平台和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上的悬挂构件;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一区域上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锁卡组件;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二区域上的锁机构,所述锁机构包括拨动构件,所述拨动构件适于在其第一自由度中转动时促使所述锁卡组件朝靠近所述悬挂构件的方向运动并与所述悬挂构件相匹配。这样,通过悬挂构件和锁卡组件形成封闭的圆环结构后,便可对列车尾部的挂杆起到夹紧的作用。进一步地,保证该悬挂装置能够牢固地悬挂在列车尾部的挂杆上,避免发生脱落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拨动构件的所述第一自由度是朝第一方向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拨动构件适于在其第二自由度中转动时促使所述锁卡组件朝远离所述悬挂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拨动构件的所述第二自由度是朝第二方向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二区域上的锁罩,在所述锁罩的前壁上构造有第一通孔,在所述锁罩的后壁上构造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拨动构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拨动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一端构造为三角轴或四角轴。
优选地,在所述拨动构件的临近所述第一端的外侧构造有堵头。
优选地,所述锁机构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拨动构件的外周壁上的第一弹性压缩构件和锁舌,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压缩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锁舌的拨动体,另一端与所述锁罩的底壁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锁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拨动构件的外周壁上且紧邻所述锁舌的以防止所述锁舌沿所述锁罩的前后方发生窜动的限位构件。
优选地,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一区域上构造有呈相对式设置的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其中,在所述第一肋板上构造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肋板上构造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呈对称式设置。
优选地,所述悬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轴套和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二轴套。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轴套内,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轴套并伸入到所述锁罩内的锁卡防转轴,其中,在所述锁卡防转轴的外周壁上构造有环形凹部。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锁卡防转轴的外周壁上的所述锁卡组件,以及位于所述锁卡组件的内部且套设在所述锁卡防转轴的外周壁上的第二弹性压缩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压缩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锁卡组件的内凸沿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锁卡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锁卡防转轴的外周壁上的筒体,其中,在所述筒体的临近所述第二肋板的端部的内周壁上构造有径向向内凸出的所述内凸沿。
优选地,所述锁卡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一侧且能与所述悬挂构件相匹配的匹配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另一侧且能促使所述匹配构件远离所述悬挂构件转动的促动构件。
优选地,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锁罩内且一端固定在所述锁卡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上的拉锁构件,所述拉锁构件包括水平板和与所述水平板相垂直的限位板,其中,在所述水平板上构造有供所述拨动体的上端穿过的拨动孔。
优选地,当所述拨动构件适于朝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锁舌同步转动以拨动所述拉锁构件朝第二方向水平移动,当所述环形凹部位于由所述内凸沿构造而成的通孔内时,以使得所述匹配构件朝远离所述悬挂构件的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一端套设在所述筒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上且能促使所述匹配构件复位的第三弹性压缩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申请,通过该悬挂装置中的悬挂构件和锁卡组件形成封闭的圆环结构,便可对列车尾部的挂杆起到夹紧的作用,从而使得悬挂装置能够牢固地悬挂在列车尾部的挂杆上。由此可见,该悬挂装置具有防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从列尾处发生脱落的优点,以及还具有固定和锁紧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效果好的优点。
另外,该悬挂装置还具有防止操作人员在发生误操作的情况下而被打开的优点,即,通过在该锁卡防转轴上构造有环形凹部,只有当该环形凹部位于由内凸沿构造而成的通孔内时,才可实现该悬挂装置的打开。这样,便可避免由于误操作而致使正处于工作状态的该悬挂装置被误打开,造成脱落的弊端。
该悬挂装置还具有在处于闭合状态时的可靠性高的优点,即,当该悬挂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由于本申请中的第一弹性压缩构件、第二弹性压缩构件以及第三弹性压缩构件,均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保证匹配构件能够与选挂构件处于紧密闭合的状态。
该悬挂装置还具有开锁和上锁方便、结构强度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处于上锁状态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A-A剖面)。
图3为图1的处于上锁状态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B-B剖面)。
图4为图1的处于上锁状态的第三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的处于开锁前的状态结构示意图(A-A剖面)。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的处于开锁状态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A-A剖面)。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的处于开锁状态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B-B剖面)。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的处于开锁状态的第三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安装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上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该悬挂装置100包括悬挂机构1、锁卡组件2以及锁机构3。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悬挂机构1包括负载平台11和设置在负载平台11上的悬挂构件12。其中,该负载平台11主要起到支撑、固定和安装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将锁卡组件2和锁机构3集成在该悬挂机构1上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该悬挂装置100整体的集成度。
该悬挂构件12可通过螺纹连接、螺钉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该负载平台11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悬挂构件12可由横截面形状为钩形且从该负载平台11的一端沿横向延伸至另一端而形成的钩形板。
转动机构2设置在负载平台11的第一区域111上,该转动机构2包括锁卡组件21。
锁机构3设置在负载平台11的第二区域112上,该锁机构3包括拨动构件31,该拨动构件31适于在其第一自由度中转动时促使锁卡组件21朝靠近悬挂构件12的方向运动并与悬挂构件12相匹配。即,当该拨动构件31适于在其第一自由度中转动时促使锁卡组件21朝靠近悬挂构件12的方向运动并与悬挂构件12形成中间区域为中空的封闭圆环结构。这样,通过悬挂构件12和锁卡组件21形成封闭的圆环结构后,便可对列车尾部的挂杆起到夹紧的作用。进一步地,保证该悬挂装置100能够牢固地悬挂在列车尾部的挂杆上,避免发生脱落的现象。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拨动构件31的第一自由度是朝第一方向的运动。具体地,当需要上锁时,即,需使得该锁卡组件21朝靠近悬挂构件12的方向运动并与悬挂构件12相匹配时,则需驱动该拨动构件31按照逆时针的方向进行转动。
如图5和图8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拨动构件31适于在其第二自由度中转动时促使锁卡组件21朝远离悬挂构件12的方向运动,该拨动构件31的第二自由度是朝第二方向的转动。当需要卸下该悬挂装置100时,则需打开该悬挂装置100,即,需驱动该拨动构件31按照顺时针方向(第二自由度)进行转动,促使锁卡组件21朝远离悬挂构件12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该悬挂装置100的打开。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拨动构件31可为三角锁轴或四角锁轴。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锁机构3包括设置在负载平台11的第二区域112上的锁罩32。该锁罩32大致呈方形或矩形,且其内部为中空结构。该锁罩32可通过可拆式连接的方式,即,可通过螺纹连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紧固在负载平台11的第二区域112上。
在该锁罩32的前壁321上构造有第一通孔322,在锁罩32的后壁323上构造有与第一通孔322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通孔324。通过使得该第一通孔322和第二通孔324呈对称式设置,则不仅能够保证该拨动构件31的准确装入、方便该拨动构件31的安装,同时,也降低了开孔的工艺难度。
另外,该锁罩32的设置,起到了避免外界对该拨动构件31、如下所述的第一弹性压缩构件314以及如下所述的锁舌315造成干扰、保证正常工作的作用。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拨动构件31的第一端311位于第一通孔322内,该拨动构件31的第二端312位于第二通孔324内,其中,该第一端311构造为三角轴或四角轴。这样,当需要打开该悬挂装置100时,即,需使得锁卡组件21逐渐远离悬挂构件12时,需通过钥匙(图中未示出)与该三角轴或四角轴相匹配,从而保证该钥匙与该三角轴或四角轴在周向上的固定连接。这样,在通过转动该钥匙时,便可实现带动该三角轴或四角轴的转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拨动构件31的临近第一端311的外侧构造有堵头313。该堵头313的设置,方便与该第一通孔322的匹配。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锁机构3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拨动构件31的外周壁上的第一弹性压缩构件314和锁舌315,其中,该第一弹性压缩构件314的一端穿过锁舌315的拨动体316,另一端与锁罩32的底壁相抵接。该锁舌315套设在该拨动构件31的外周壁上,且与该拨动构件31在周向上为固定连接。这样,当该拨动构件31进行转动时,便可带动该锁舌315进行同步转动。
另外,当需要打开该悬挂装置100时,需转动该拨动构件31带动锁舌315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该第一弹性压缩构件314储藏一定大小的弹性势能。当撤去作用给该拨动构件31的转动外力后,在该第一弹性压缩构件314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便会使得该锁舌315进行复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压缩构件314可为扭簧、扭力弹簧或拉簧等。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锁机构3还包括套设在拨动构件31的外周壁上且紧邻锁舌315的以防止锁舌315沿锁罩32的前后发生窜动的限位构件33。由此可见,该限位构件33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弹性压缩构件314和锁舌315在该拨动构件31上的位置的紧凑性,避免锁舌315沿该拨动构件31的轴向发生窜动,造成降低该锁舌315的工作效率的弊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限位构件33可为限位圈或具有一定厚度的限位片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负载平台11的第一区域111上构造有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一肋板113和第二肋板114。该第一肋板113和第二肋板114可通过焊接或可拆卸式连接(螺栓连接或螺纹连接等)的方式垂直固定在该负载平台11的第一区域111上。其中,该第一肋板113和第二肋板114之间的间距大小小于如下所述的锁卡防转轴22的长度,从而可以较好地安装和支撑该锁卡防转轴22。
如图6和图7所示,在该第一肋板113上构造有第一安装孔115,在第二肋板114上构造有第二安装孔116,该第一安装孔115和第二安装孔116呈对称式设置。这样,不仅方便安装该锁卡防转轴22,同时,也保证拨动构件31能够通过准确地拨动锁舌315,从而实现悬挂构件12与锁卡组件21之间的打开和闭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悬挂装置100包括位于第一安装孔115内的第一轴套4和位于第二安装孔116内的第二轴套5。该第一轴套4可通过沉头螺钉或螺栓紧固在第一安装孔115内,该第二轴套5可通过沉头螺钉或螺栓紧固在第二安装孔116内。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转动机构2包括第一端221位于第一轴套4内,第二端222穿过第二轴套5并伸入到锁罩32内的锁卡防转轴22。由此可见,该第一轴套4和第二轴套5的设置,起到了对该锁卡防转轴22在轴向的限位作用,即,限制了该锁卡防转轴22在轴向上能够向左或向右移动的最大位移。
如图4、图6和图8所示,在该锁卡防转轴22的外周壁上构造有环形凹部223。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转动机构2还包括套设在锁卡防转轴22的外周壁上的锁卡组件21,以及位于锁卡组件21的内部且套设在锁卡防转轴22的外周壁上的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当需要打开该悬挂装置100时,即需使得该悬挂构件12朝远离锁卡组件21的方向运动时,通过驱动该拨动构件31朝第二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如下所述的拉锁构件6实现带动该锁卡防转轴22也朝第二方向运动。这样,该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会储藏一定大小的弹性势能。当撤去作用到该拨动构件31上的外力后,在该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便会促使该锁舌315恢复到原始状态。由此可见,该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可以起到自动复位的作用。
另外,通过使得该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的一端与第一轴套4相接触,另一端与锁卡组件21的内凸沿211相接触,从而可以避免该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在工作时沿该锁卡防转轴22的轴向窜出的弊端。
如图4和图8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锁卡组件21包括套设在锁卡防转轴22的外周壁上的筒体212,其中,在该筒体212的临近第二肋板114的端部的内周壁上构造有径向向内凸出的内凸沿211。该筒体212的内径大于该锁卡防转轴22的外经,这样,不仅方便该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的安装,同时,也避免该锁卡防转轴22在沿轴向进行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发生遇卡的现象。
另外,该内凸沿211的设置,可以起到当锁卡防转轴22沿轴向向右运动时,给该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提供储存弹性力的支撑点的作用。
如图1、图5、图7和图8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锁卡组件21还包括固定在筒体212的一侧且能与悬挂构件12相匹配的匹配构件213,以及固定在筒体212的另一侧且能促使匹配构件213远离悬挂构件12转动的促动构件214。其中,该匹配构件213的外形刚好与悬挂构件12的外形为镜像对称,其位于该悬挂构件12的下方且一端与该悬挂构件12为活动式连接,另一端可靠近或远离该悬挂构件12运动。
另外,该促动构件214可焊接在该筒体212的另一侧上,其可为拨动板或拨动块等。当该悬挂装置100处于打开状态时,即,该匹配构件213完全远离该悬挂构件12后,该锁卡防转轴22中的环形凹部223刚好位于由上述内凸沿211构造而成的通孔内。这样,由于该环形凹部223会与该通孔在周向上形成间隙,因而,该锁卡防转轴22在周向上由于失去限制,从而可以自由转动。此时,当外力作用到该匹配构件213上时,便可实现该悬挂装置100的打开。
如图2和图5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悬挂装置100还包括位于锁罩32内且一端固定在锁卡防转轴22的第二端222上的拉锁构件6,该拉锁构件6包括水平板61和与该水平板61相垂直的限位板62,其中,在该水平板61上构造有供拨动体316的上端10穿过的拨动孔611。具体地,该限位板62可由从该水平板61的端部的底壁向下延伸而成或从该水平板61的侧壁同时向上或向下延伸而成。这样,当使用钥匙向右旋转该拨动构件31的第一端311时,该拨动构件311带动锁舌315同步向右转动,随着该锁舌315的向右转动,从而带动上述拉锁构件6一起水平向右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上述锁卡防转轴22和锁卡组件21均处于防转的状态。即,由于该锁卡防转轴22的靠近第二端222的部分构造为上、下具有水平面的扁平轴,该扁平轴刚好位于由内凸沿211构造而成的通孔内,因而,使得该锁卡防转轴22和锁卡组件21均无法转动。
伴随着锁舌315的向右转动,从而通过拨动体316的上端10以推动上述拉锁构件6一起水平向右移动,当移动到该拉锁构件6的限位板62的外侧壁刚好与锁罩32的右侧壁相接触时,表明该锁卡防转轴22已经沿水平向右移动到最大位移。由此可见,该限位板32起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该拉锁构件6继续沿水平向右移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拨动构件31适于朝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锁舌315同步转动以拨动拉锁构件6朝第二水平方向移动,当移动到该拉锁构件6的限位板62的外侧壁刚好与锁罩32的右侧壁相接触时,表明该锁卡防转轴22已经沿水平向右移动到最大位移。此时,该环形凹部223刚好位于由内凸沿211构造而成的通孔内且不与该通孔的孔壁相接触。这样,该环形凹部223在周向上由于失去限制,因而,可以在周向上进行自由的转动。通过轻轻拨动上述促动构件214,便可实现该悬挂装置100的打开,即,使得匹配构件213的一端逐渐远离该悬挂构件12。由此可见,由于该锁卡防转轴22中的环形凹部223的设置,从而可以很好地实现该悬挂构件12与匹配构件213之间的牢固闭合。同时,只有当该环形凹部223位于由内凸沿211构造而成的通孔内时,才可实现该悬挂装置100的打开。这样,便可避免由于误操作而致使正处于工作状态的该悬挂装置100被误打开,造成脱落的弊端。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转动机构2还包括一端71套设在筒体212上,另一端72分别固定在第一肋板113和第二肋板114上且能促使匹配构件213复位的第三弹性压缩构件7。该第三弹性压缩构件7的设置,能够起到使得该匹配构件213进行自动复位的作用。并且,在该第三弹性压缩构件7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还可使得该匹配构件213与悬挂构件12闭合的更加牢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和第三弹性压缩构件7均可为扭簧、扭力弹簧或拉簧等。
如图2所示,当撤去作用给该拨动构件31的外力后,在第一弹性压缩构件314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推动该锁舌315沿水平向左运动,从而带动拉锁构件6沿水平向左运动,当运动至锁卡防转轴22中的扁平轴重新位于由内凸沿211构造而成的通孔内时,该锁卡防转轴22便在周向上处于无法转动的状态。此时,在第二弹性压缩构件23的作用下,便可实现该匹配构件213与悬挂构件12的闭合。这样,便达到了通过该悬挂装置100将如下所述的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200牢固地悬挂到列车尾部的挂杆上的目的。
如图9所示,该悬挂装置100位于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200的顶端,即,通过沉头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将该负载平台11紧固在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200的顶端。当将列车尾部挂杆被夹持在由该悬挂构件12和匹配构件213构成的环形孔内时,便可实现对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200的悬挂。
综上所述,该悬挂装置100具有防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200从列尾处发生脱落的优点,以及还具有固定和锁紧该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效果好的优点。
另外,该悬挂装置100还具有防止操作人员在发生误操作的情况下而被打开的优点。
该悬挂装置100还具有开锁和上锁方便、闭合状态时的可靠性高、结构强度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悬挂机构,包括负载平台和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上的悬挂构件;
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一区域上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锁卡组件;
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二区域上的锁机构,所述锁机构包括拨动构件,所述拨动构件适于在其第一自由度中转动时促使所述锁卡组件朝靠近所述悬挂构件的方向运动并与所述悬挂构件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构件的所述第一自由度是朝第一方向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构件适于在其第二自由度中转动时促使所述锁卡组件朝远离所述悬挂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拨动构件的所述第二自由度是朝第二方向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二区域上的锁罩,在所述锁罩的前壁上构造有第一通孔,在所述锁罩的后壁上构造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呈对称式设置的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构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拨动构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中,所述第一端构造为三角轴或四角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拨动构件的临近所述第一端的外侧构造有堵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机构还包括依次套设在所述拨动构件的外周壁上的第一弹性压缩构件和锁舌,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压缩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锁舌的拨动体,另一端与所述锁罩的底壁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拨动构件的外周壁上且紧邻所述锁舌的以防止所述锁舌沿所述锁罩的前后方发生窜动的限位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载平台的第一区域上构造有呈相对式设置的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其中,在所述第一肋板上构造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肋板上构造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呈对称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轴套和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二轴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轴套内,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轴套并伸入到所述锁罩内的锁卡防转轴,其中,在所述锁卡防转轴的外周壁上构造有环形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锁卡防转轴的外周壁上的所述锁卡组件,以及位于所述锁卡组件的内部且套设在所述锁卡防转轴的外周壁上的第二弹性压缩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弹性压缩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套相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锁卡组件的内凸沿相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卡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锁卡防转轴的外周壁上的筒体,其中,在所述筒体的临近所述第二肋板的端部的内周壁上构造有径向向内凸出的所述内凸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卡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一侧且能与所述悬挂构件相匹配的匹配构件,以及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另一侧且能促使所述匹配构件远离所述悬挂构件转动的促动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锁罩内且一端固定在所述锁卡转轴的所述第二端上的拉锁构件,所述拉锁构件包括水平板和与所述水平板相垂直的限位板,其中,在所述水平板上构造有供所述拨动体的上端穿过的拨动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拨动构件适于朝第二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锁舌同步转动以拨动所述拉锁构件朝第二方向水平移动,当所述环形凹部位于由所述内凸沿构造而成的通孔内时,以使得所述匹配构件朝远离所述悬挂构件的方向运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一端套设在所述筒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肋板和所述第二肋板上且能促使所述匹配构件复位的第三弹性压缩构件。
CN201521091619.4U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17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1619.4U CN205417644U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1619.4U CN205417644U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17644U true CN205417644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3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1619.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17644U (zh) 2015-12-24 2015-12-24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17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1244A (zh) * 2015-12-24 2016-04-20 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1244A (zh) * 2015-12-24 2016-04-20 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39088B2 (en) Bottom door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bottom door device and drop-bottom hopper car
CA2707358C (en) Coupler and anti-creep mechanism for the same
KR101657863B1 (ko) 상하 적층된 두 개의 컨테이너들을 상호 연결하는 커플링 부재
CN106660477B (zh) 用于集装箱的联锁装置
CN106081820A (zh) 电梯轿门锁装置以及电梯
WO2018177150A1 (zh) 锁具及具有其的托盘箱
CN207048530U (zh) 舱门开闭防差错机构
CN205417644U (zh)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CN105501244A (zh) 一种用于列尾的悬挂装置
CN104005618B (zh) 一种中门锁传动机构
EP2031041A1 (en) Red-hot coke receiving device
CN106761123A (zh) 一种带有自锁功能的气弹簧组件
CN210422279U (zh) 一种安全且开度可达90度的消防车侧翻门
CN109306827A (zh) 舱门开闭防差错机构
CN110920903B (zh) 一种舱门通风口盖除冰机构
CN204774854U (zh) 一种用于拉臂车车厢后门的防开锁紧装置
CN206376646U (zh) 一种电磁驱动式挂锁装置
CN214396744U (zh) 一种铁路货车下侧门用支挡装置
CN104005612B (zh) 一种中门锁体
RU2554276C1 (ru) Механизм запирания дверей крытого вагона
CN208416212U (zh) 一种新型的辅柜门锁结构装置
CN103436432B (zh) 快开人孔
RU144554U1 (ru) Механизм запирания дверей крытого вагона
KR20100067776A (ko) 스크류 타입의 화차 수송용기 자동고정장치
CN105668060B (zh) 一种集装箱公路运输用半自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