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3734U -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3734U
CN205403734U CN201620124968.XU CN201620124968U CN205403734U CN 205403734 U CN205403734 U CN 205403734U CN 201620124968 U CN201620124968 U CN 201620124968U CN 205403734 U CN205403734 U CN 205403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detected
detecting device
detection system
workb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496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登武
俞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496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3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3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37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源平整度检测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检测结果精确度不高、效率低等问题。该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支撑柱、检测装置、处理器及显示器;工作台用于放置待检测背光源,其中,工作台为透明;支撑柱用于支撑工作台;检测装置设置在工作台的下方,用于检测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2个检测点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至少2个检测点包括至少1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1个边缘位置点;处理器与检测装置相连,用于对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翘曲值;显示器与处理器相连,至少用于对处理器得到的翘曲值进行显示。用于对背光源的平整度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对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背光源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显示面板提供光源。背光源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发生正翘或逆翘,即背光源不平整,而背光源的平整度显著地影响着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三次元、高度规或厚薄规对背光源平整度进行检测。
然而,三次元和高度规设备价格昂贵,操作相对麻烦,且操作复杂,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可以操作。厚薄规是将片状量规插入到背光源和工作台的结合面之间的多个间隙中,通过厚薄规读出各个间隙的大小,从而判断背光源的平整度。由于片状量规插入到背光源和工作台的结合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数量是完全靠手感觉的,因而检测结果精确度不高,且效率低,无法大批量对背光源平整度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背光源平整度检测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检测结果精确度不高、效率低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包括工作台、支撑柱、检测装置、处理器及显示器。所述工作台用于放置待检测背光源,其中,所述工作台为透明;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工作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2个检测点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至少2个检测点包括至少1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1个边缘位置点;处理器与所述检测装置相连,用于对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翘曲值;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至少用于对所述处理器得到的所述翘曲值进行显示。
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至少2个红外测距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至少5个红外测距传感器;其中,至少1个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待检测背光源的中间位置对应,至少4个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待检测背光源的边缘位置对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支撑板和控制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且所有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有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中,对所述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个数。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包括最大值计算模块、最小值计算模块和减法器;所述减法器用于将所述最大值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最大距离和所述最小值计算模块计算得到最小距离相减。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部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部上设有与所述支撑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用于调节支撑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至少两个挡墙;所述至少两个挡墙靠近所述工作台的至少两个相邻的边缘设置。
优选的,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报警装置;基于此,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翘曲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若所述翘曲值大于预设值,则向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其中,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报警信号,发出报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利用检测装置对放置在工作台上的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一个边缘位置点分别与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后,通过处理器处理得到待检测背光源的翘曲值,并通过显示器对翘曲值进行显示。由于该检测系统仅包括工作台、支撑柱、检测装置、处理器、显示器及一些辅助部件,因而该检测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且检测过程只需将待检测背光源放置在工作台上就可利用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因此检测过程简单,效率高、可以大批量对背光源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由于检测装置对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一个边缘位置点都进行了检测,因此检测结果精确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0-工作台;20-支撑柱;201-支撑部;202-调节部;30-检测装置;301-红外测距传感器;40-处理器;50-显示器;60-支撑板;70-控制器;80-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台10、支撑柱20、检测装置30、处理器40及显示器50。
其中,工作台10用于放置待检测背光源,工作台10为透明。
支撑柱20用于支撑工作台10。
检测装置30设置在工作台的下方,用于检测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2个检测点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至少2个检测点包括至少1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1个边缘位置点。
处理器40与检测装置30相连,用于对检测装置30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翘曲值。
显示器50与处理器40相连,至少用于对处理器40得到的翘曲值进行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对于工作台10的材料,以不影响待检测背光源平整度的检测为准,例如,工作台可以是钢化玻璃。
由于该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可以对不同尺寸的背光源进行检测,因此,对于工作台10的尺寸,以能完全放置不同尺寸的待检测背光源为准。
第二,对于支撑柱20的数量,以能支撑工作台10为准,至少为3个。优选的支撑柱20的个数≥4,此处可保证工作台10的各个角处有1个。
第三,对于检测装置30,以能检测待检测背光源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为准。例如,红外测距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等。
背光源在制作过程中的不平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翘,另一种是逆翘。当背光源发生正翘时,检测装置30检测到背光源的中间位置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最小;当背光源发生逆翘时,检测装置30检测到背光源的中间位置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最大。因此,检测背光源平整度时至少应对背光源的1个中间位置点进行检测,为了和背光源中间位置点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还应至少对1个边缘位置点进行检测。
此处,对于检测装置30检测的待检测背光源的中间位置点,并不一定是待检测背光源的中心点,可以是待检测背光源中间位置的任意一点或多个点。同理,对于待检测背光源的边缘位置点,可以是靠近边缘的任意位置点。
第四,显示器50可以设置在工作台10上,也可以设置在检测者容易看到的任意位置(图1中以显示器50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为例进行示意)。
第五,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间接相连。例如,处理器40可以与检测装置30直接相连,当然处理器40和检测装置30之间还可以设置其它部件,只要能将信号从检测装置30传到处理器40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检测装置30对放置在工作台10上的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一个边缘位置点分别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后,通过处理器40处理得到待检测背光源的翘曲值,并通过显示器50对翘曲值进行显示。由于该检测系统仅包括工作台10、支撑柱20、检测装置30、处理器40、显示器50及一些辅助部件,因而该检测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且检测过程只需将待检测背光源放置在工作台10上就可利用检测装置30进行检测,因此检测过程简单,效率高、可以大批量对背光源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由于检测装置30对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一个边缘位置点都进行了检测,因此检测结果精确度高。
在上述基础上,由于红外测距传感器成本较低、测距精确度高、测距过程简单,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检测装置为红外测距传感器。其中,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需要对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一个边缘位置点进行检测,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装置包括至少2个红外测距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2所示,检测装置30包括至少5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其中,至少1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与待检测背光源的中间位置对应,至少4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与待检测背光源的边缘位置对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5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可以对背光源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和至少四个边缘位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更高。
优选的,如图3所示,检测系统还包括支撑板60和控制器70,支撑柱20和红外测距传感器301均设置在支撑板60的上表面,且所有红外测距传感器301与控制器70相连。
其中,控制器70,用于控制所有红外测距传感器301中,对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个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检测系统对不同尺寸的背光源都可以进行检测,而不同尺寸的背光源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个数可能不相同,例如尺寸大的背光源在进行检测时,需要的用于检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个数较多,尺寸小的背光源在进行检测时,需要的用于检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个数较少,因而为了不影响检测结果,对于不用于检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控制器70可以控制其不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40和控制器70可以如图3所示均设置在支撑板60内,也可以相对支撑板60独立设置,只要保证红外测距传感器301与处理器40、控制器70均相连(图3中未示意出连接线),能对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测量到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对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是否工作进行控制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红外测距传感器301与控制器70相连,并通过控制器70根据待检测背光源的大小控制用于检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个数,可以使得该检测系统对不同尺寸的背光源进行检测,且对于不用于检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通过控制器70控制其不工作,从而避免了不用于检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可以减低功耗。
优选的,处理器40包括最大值计算模块、最小值计算模块和减法器;所述减法器用于将所述最大值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最大距离和所述最小值计算模块计算得到最小距离相减获得所述翘曲值。
此处,最大值计算模块和最小值计算模块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如冒泡法、选择法、插入法等,计算得到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
优选的,如图4所示,支撑柱20包括支撑部201和调节部202;支撑部201上设有外螺纹;调节部202上设有与支撑部201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用于调节支撑部201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避免工作台10不平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以通过转动调节部202便可以使支撑部201上升或下降,从而可以对支撑柱20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使工作台1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考虑到在检测过程中,若待检测背光源尺寸较小,将待检测背光源放置在工作台上时,放置在工作台下方的检测装置30有可能没有与待检测背光源对应,这样就会使检测装置30的检测结果不准确。若在工作台10上有一个固定放置待检测背光源的位置,该位置下方对应放置检测装置30,当将待检测背光源放置在工作台的固定位置时,检测装置30便可以对工作台10固定位置上放置的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这样便可以避免位于工作台10下方的检测装置30没有对应检测到背光源的情况。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5所示,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0上的至少两个挡墙80;至少两个挡墙80靠近工作台10的至少两个相邻的边缘设置。
其中,对于挡墙80的数量,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对于挡墙80的高度和长度,以能固定待检测背光源为准。待检测背光源放置在工作台10上时,可以使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两个侧面紧靠两个相邻的挡墙8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工作台10上设置挡墙80,并通过挡墙80固定待检测背光源的放置位置,以使位于工作台10下方的检测装置30能对应检测到待检测背光源,从而使得检测结果准确。
优选的,检测系统还包括与处理器40相连的报警装置。
基于此,处理器40还用于将翘曲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若翘曲值大于预设值,则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接收的报警信号,发出报警。
其中,预设值可以根据需要人为进行设置。例如,预设值可以为0.2mm、0.25mm、0.3mm等。
此处,对于报警装置,以能发出报警信号为准,例如,可以是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等。
示例的,处理器40将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结构进行处理后得到的翘曲值为0.24mm,此时人为设置的预设值为0.20mm,处理器40将翘曲值0.24mm与预设值0.20mm对比后,翘曲值大于预设值,因此处理器40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报警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报警信号,发出声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报警装置可以直观地提示检测者待检测背光源是否符合要求。进一步地,由于预设值可以人为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因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预设值,以对翘曲值在不同范围的背光源进行分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S100、利用检测装置30检测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2个检测点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至少2个检测点包括至少1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1个边缘位置点。
其中,可以对待检测背光源的1个或1个以上中间位置点及1个或1个以上边缘位置点进行检测。优选的,对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1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4个边缘位置点进行检测。
S101、利用处理器40对检测装置30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翘曲值。
具体的,步骤S101,包括:利用处理器40对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相减,得到翘曲值。
通过检测装置30对背光源的不同位置点(至少包括背光源的一个中间位置点和一个边缘位置点)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处理器40将检测到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相减,便可以得到翘曲值。
其中,当中间位置点为多个时,可以对几个中间位置点检测到的距离求平均值后,再用检测到的边缘位置点中的距离最大值与该平均值相减(正翘)或该平均值与检测到的边缘位置点中的距离最小值相减(逆翘),得到翘曲值;也可以直接用检测到的几个中间位置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与边缘位置点中的距离最大值相减(正翘)或用检测到的几个中间位置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与边缘位置点中的距离最小值相减(逆翘),得到翘曲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先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再进行相减,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先相减后,将相减后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翘曲值,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步骤S101,包括:利用处理器40根据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待检测背光源到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拟合得到一个平面;并通过处理器40计算检测装置30到拟合得到的平面的距离,将得到的距离的最大值作为翘曲值。
由于检测装置30的平面坐标是固定的,而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待检测背光源的检测点的平面坐标与检测装置30的平面坐标相同,利用处理器40可以得到待检测背光源到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因而可以得到待检测背光源每个检测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处理器40根据每个检测点的三维空间坐标,通过拟合可以得到一个平面。通过处理器40便可以计算检测装置30到拟合得到的平面的距离,并将得到的距离的最大值作为翘曲值,通过处理器40进行上述的计算过程,这样可以使得获得的曲翘值准确性更高。
或者,步骤S101,包括:通过检测装置30检测符合平整度要求的标准背光源,并将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标准背光源到检测装置30的距离作为基准距离;利用处理器40将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待检测背光源到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与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标准背光源的对应位置处的基准距离相减得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利用处理器40将得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减,得到翘曲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先利用检测装置30检测符合平整度要求的标准背光源,并以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标准背光源到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作为参考,将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待检测背光源对应位置处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与基准距离进行对比,可避免工作台不平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对应位置即指检测装置30检测的标准背光源的位置与待检测背光源的位置相同。例如,检测装置30检测的是标准背光源的左上角到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其对应位置应是待检测背光源的左上角到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
S102、控制显示器50显示处理器50得到的翘曲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检测装置30对放置在工作台10上的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一个边缘位置点分别与检测装置30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后,通过处理器40处理得到待检测背光源的翘曲值,并通过显示器50对翘曲值进行显示。由于该检测系统仅包括工作台10、支撑柱20、检测装置30、处理器40、显示器50及一些辅助部件,因而该检测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便宜,且检测过程只需将待检测背光源放置在工作台10上就可利用检测装置30进行检测,因此检测过程简单,效率高、可以大批量对背光源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由于检测装置30对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一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一个边缘位置点都进行了检测,因此检测结果精确度高。
在此基础上,在检测装置30包括至少2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情况下,上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控制显示器50显示至少2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检测到的,到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2个检测点到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距离,以及与该距离对应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编号。
即,显示器50除可以对处理器50得到的待检测背光源的翘曲值进行显示外,还可以对每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编号、以及该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检测到的待检测背光源的相应检测点到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距离进行显示。
其中,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编号、以及该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检测到的待检测背光源的相应检测点到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距离可以显示在显示器50的任意位置,例如,显示器50的右侧或显示器50的下方等。
示例的,5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编号分别为①、②、③、④、⑤,显示器50除显示待检测背光源的翘曲值外,还显示每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编号、以及该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检测到的,到待检测背光源的相应检测点的距离,如①:10.00;②:10.21;③:10.25;④10.22;⑤:10.0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显示器50不仅对待检测背光源的翘曲值进行显示,还对每个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编号、以及该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检测到的待检测背光源的相应检测点到该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距离进行显示,而每个编号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对应检测的待检测背光源的位置是一定的,这样,便有利于根据显示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编号、以及该红外测距传感器301检测到的待检测背光源的相应检测点到该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距离确定背光源每个位置的翘曲程度,便于后期根据需要对待检测背光源进行修复等。
步骤S101具体可以包括:利用处理器40对检测装置30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翘曲值,并将翘曲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若所述翘曲值大于预设值,则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使警报装置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发出报警信号,在背光源检测过程中,可以直观地提示检测者待检测背光源是否要求。进一步地,由于预设值可以人为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因而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预设值,以对翘曲值在不同范围的背光源进行分类。
基于上述,在对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之前,上述检测方法还包括:对工作台10的平整度进行检测。
对工作台10的平整度进行检测,包括:对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符合平整度要求的标准背光源的翘曲值进行检测,若显示器50显示的标准件的翘曲值符合要求,则控制检测装置30对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反之,调节支撑柱20的高度。
为了避免工作台10不平整造成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在对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之前,需要对工作台10的平整度进行检测。对放置在工作台10上的符合平整度要求的标准背光源的翘曲值进行检测,若显示器50显示的标准件的翘曲值符合要求,则工作台10是平整的,可以用来对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若显示器50显示的标准件的翘曲值不符合要求,则工作台10是不平整的,可通过调节支撑柱20的调节部202,以使工作台10平整,之后,再用来对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由于待检测背光源的翘曲值是显示在显示器50上的,可以根据显示器50显示的翘曲值,通过调节支撑柱20的高度以对工作台10的平整度进行调整,以使工作台10的平整度达到所需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对待检测背光源检测之前,先对工作台10的平整度进行检测,排除了工作台10不平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得对待检测背光源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此外,由于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探测头的高度也可以调节,因此也可以通过调节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探测头的高度,以使用于检测的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探测头到工作台10的上表面的距离相同。通过调节支撑柱20或红外测距传感器301的高度,可以使得工作台10的平整度在0.05mm范围以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支撑柱、检测装置、处理器及显示器;
所述工作台用于放置待检测背光源,其中,所述工作台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所述工作台;
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背光源的至少2个检测点与所述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至少2个检测点包括至少1个中间位置点和至少1个边缘位置点;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检测装置相连,用于对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翘曲值;
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至少用于对所述处理器得到的所述翘曲值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至少2个红外测距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至少5个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
其中,至少1个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待检测背光源的中间位置对应,至少4个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待检测背光源的边缘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支撑板和控制器;
所述支撑柱和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且所有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有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中,对所述待检测背光源进行检测的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包括最大值计算模块、最小值计算模块和减法器;
所述减法器用于将所述最大值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最大距离和所述最小值计算模块计算得到最小距离相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部和调节部;所述支撑部上设有外螺纹;
所述调节部上设有与所述支撑部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用于调节支撑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至少两个挡墙;
所述至少两个挡墙靠近所述工作台的至少两个相邻的边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报警装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翘曲值与预设值进行对比,若所述翘曲值大于预设值,则向所述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报警装置,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报警信号,发出报警。
CN201620124968.XU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03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4968.XU CN205403734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4968.XU CN205403734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3734U true CN205403734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47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496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03734U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37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663A (zh) * 2016-02-17 2016-04-20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9663A (zh) * 2016-02-17 2016-04-20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09663A (zh)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2304773U (zh) 平面度检测仪
CN105547199A (zh) 工件平整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749064A (zh) 一种测量液晶显示装置的背板平面度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03416570U (zh) 一种对位组装机
CN205403734U (zh) 一种背光源平整度检测系统
CN103954260A (zh) 汽车散热器检测装置
AU20182532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aligning roof bolts
CN207662374U (zh) 平面度检测仪
CN107907060A (zh) 一种玻璃屏幕高度及平面度检测装置
CN112362004A (zh) 卡匣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基板加工生产线
CN210603232U (zh) 一种金属板件表面平整度检测装置
CN107607547A (zh) 一种带有自动补光功能的影像测量仪
CN204718550U (zh) 一种铰链杆件自动检测装置
CN207488446U (zh) 基板检测装置
CN201832866U (zh) 自动测量及矫正装置
KR20100006879U (ko) 대형 설비의 수평감지장치
CN207147407U (zh) 一种用于尺寸公差检测的投影装置
CN207751444U (zh) 一种玻璃屏幕高度及平面度检测装置
CN211042123U (zh) 成品平面度检测改进装置
CN103698630B (zh) 一种电学阵列检测设备
CN207798031U (zh) 一种摄像头平台平行度检测装置
CN202057289U (zh) 自动测间距塞尺
CN210154517U (zh) 一种钢铁加工件检测设备
CN204881443U (zh) 反光玻璃检测工装直线位移传感器调整校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