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0311U - 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 - Google Patents

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0311U
CN205400311U CN201620211661.3U CN201620211661U CN205400311U CN 205400311 U CN205400311 U CN 205400311U CN 201620211661 U CN201620211661 U CN 201620211661U CN 205400311 U CN205400311 U CN 205400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ch hook
housing
electronic lock
lock
flexi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16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继刚
赵习刚
张政民
姜金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116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0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0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0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其中,锁体包括第一锁钩、第二锁钩、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其中,第一锁钩具有与电子锁的锁扣锁紧的第一锁紧位置和与锁扣分离的第一解锁位置,第二锁钩选择性与第一锁钩连接,具有将第一锁钩锁定在第一锁紧位置的第二锁紧位置和与第一锁钩分离的第二解锁位置,第一传感器选择性与第一锁钩配合,用于检测第一锁钩是否位于第一解锁位置,第二传感器选择性与第二锁钩配合,用于检测第一锁钩是否位于第一锁紧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的锁体安全性好,能及时监测到柜门是否处于虚关状态。

Description

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锁的锁体及使用该锁体的电子锁和储物柜。
背景技术
随着各行各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储物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在快递行业,为了解决快递员送件、取件难的问题,快递公司在居民社区设置储物柜,用于暂时存储快件,快递员将快件存储在储物柜内,由用户自行取走,或者,用户将需要邮寄的快件存储在储物柜中,由快递员取走。另外,超市外也设置有储物柜,用于暂时存放购物者随身携带的物品,以方便购物者购物。储物柜包括多个柜体,每个柜体上设置有柜门和用于将柜门锁紧在柜体上的电子锁,其中,电子锁包括锁扣和锁体,锁扣安装在柜门上,锁体安装在柜体上,锁体通过连接线与储物柜的控制器电连接,由控制器控制锁体的锁定或解锁。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子锁包括锁体和锁扣6′,其中锁体包括电机1′、蜗杆2′、凸轮形状的蜗轮3′、杠杆4′、弹簧5′,电机1′连接蜗杆2′,蜗杆2′与蜗轮3′啮合,杠杆4′通过枢接轴枢接在柜壁上,杠杆4′的一端为卡勾41′,杠杆4′的另一端下边缘为与蜗轮3′的形状相配合的曲面,上边缘开设卡槽,弹簧5′置于卡槽中对杠杆4′形成压力,使卡勾41′与锁扣6′卡接配合,蜗轮3′转动后抬升杠杆4′,使卡勾41′与锁钩6′脱离。其中,当卡勾41′与锁扣6′卡接配合时,电子锁处于锁紧状态,将柜门锁定在封闭位置上,当卡勾41′与锁扣6′脱离时,电子锁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柜门可相对于柜体打开。
这种电子锁由于卡勾41′与锁扣6′之间卡接配合是依靠弹簧5′的弹性变形实现,一旦弹簧5′产生故障无法复位,将导致卡勾41′与锁扣6′不能可靠卡接锁紧,使储物柜的柜门处于一种似关未关的虚关状态,即柜门可打开,存储的物品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安全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的电子锁的锁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锁体的电子锁,以及使用该电子锁的储物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锁的锁体,包括第一锁钩、第二锁钩、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锁钩具有与电子锁的锁扣锁紧的第一锁紧位置和与所述锁扣分离的第一解锁位置,所述第二锁钩选择性与所述第一锁钩连接,具有将所述第一锁钩锁定在所述第一锁紧位置的第二锁紧位置和与所述第一锁钩分离的第二解锁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选择性与所述第一锁钩配合,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锁钩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选择性与所述第二锁钩配合,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锁钩是否位于所述第一锁紧位置。
作为电子锁的锁体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锁钩选择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钩向所述第二解锁位置转动。
作为电子锁的锁体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壳体和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驱动所述第一锁钩始终具有向所述第一解锁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势;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二锁钩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驱动所述第二锁钩始终具有向所述第二锁紧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势。
作为电子锁的锁体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锁钩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锁钩可绕其枢接轴转动,所述第二锁钩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锁钩可绕其枢接轴转动,其中,所述第一锁钩包括锁紧轴和与所述锁扣选择性卡接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锁钩包括与所述锁紧轴选择性卡接的第二卡勾。
作为电子锁的锁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具有壳体开口,所述第一卡勾为具有开口的长槽,当所述第一锁钩位于所述第一锁紧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勾封闭所述壳体开口,当所述第一锁钩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勾打开所述壳体开口。
作为电子锁的锁体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弹性减震组件,所述弹性减震组件包括主体和第三弹性元件,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锁钩背离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且邻近于所述第一锁钩设置,所述主体包括导向长槽、开口槽、抵接部,所述导向长槽与两个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柱套接,所述开口槽设置在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开口槽邻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三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三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所述主体始终具有向所述壳体开口靠近的运动趋势。
作为电子锁的锁体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体还包括壳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蜗轮,以及驱动柱,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轮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柱垂直地设置在所述蜗轮的端面上,且与所述蜗轮的中心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机驱动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转动时,所述驱动柱可与所述第二锁钩配合或分离。
作为电子锁的锁体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壳体和应急杆,所述第一锁钩和所述第二锁钩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应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钩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拉动所述应急杆可带动所述第二锁钩朝向所述第二解锁位置转动。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锁,包括锁扣和所述的锁体。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储物柜,包括所述的电子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锁的锁体通过设置两个锁钩并利用两个传感器分别检测两个锁钩的状态,同时监测两个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从而判断电子锁处于锁紧状态还是解锁状态。与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的锁体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的锁体安全性好,能及时监测到柜门是否处于虚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锁的锁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锁的锁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锁的锁体在开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锁的储物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1′、电机;2′、蜗杆;3′、蜗轮;4′、杠杆;41′、卡勾;5′、弹簧;6′、锁扣。
图2至6中:
1、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壳体开口;2、支撑柱;3、应急杆;4、第一锁钩;40、第一枢接轴;41、第一卡勾;42、锁紧轴;43、第一弹性元件;5、第二锁钩;50、第二枢接轴;51、第二卡勾;52、第二弹性元件;6、驱动组件;61、电机;62、蜗杆;63、蜗轮;64、驱动柱;7、检测组件;71、第一传感器;72、第二传感器;8、弹性减震组件;81、主体;811、导向长槽;812、开口槽;813、抵接部;82、第三弹性元件;
100、柜体;200、柜门;300、电子锁;310、锁扣;320、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电子锁包括锁扣310和锁体320,其中,锁体320可与锁扣310卡接配合或者分离,当两者卡接配合时,电子锁处于锁紧状态,当两者分离时,电子锁处于解锁状态。
如图2和3所示,锁体320包括第一锁钩4、第二锁钩5,以及检测组件7,其中,检测组件7包括第一传感器71和第二传感器72,第一锁钩4具有与电子锁的锁扣310锁紧的第一锁紧位置和与锁扣310分离的第一解锁位置,第二锁钩5选择性与第一锁钩4连接,具有将第一锁钩4锁定在第一锁紧位置的第二锁紧位置和与第一锁钩4分离的第二解锁位置,第一传感器71选择性与第一锁钩4配合,用于检测第一锁钩4是否位于第一解锁位置,第二传感器72选择性与第二锁钩5配合,用于检测第一锁钩4是否位于第一锁紧位置。
锁体320还包括壳体1,第一锁钩4和第二锁钩5安装在壳体1内,第一锁钩4枢接在壳体1上,第一锁钩4可绕其枢接轴转动,第二锁钩5枢接在壳体1上,第二锁钩5可绕其枢接轴转动,其中,第一锁钩4包括锁紧轴42和与锁扣310选择性卡接的第一卡勾41,第二锁钩5包括与锁紧轴42选择性卡接的第二卡勾51。
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对接形成封闭盒体,在壳体1上设置壳体开口13。
具体的,第一锁钩4通过第一枢接轴40与壳体1枢接,可以绕枢接轴线转动,具有第一锁紧位置和第一解锁位置,第一卡勾41为具有开口的长槽,当第一锁钩4位于第一解锁位置时,第一卡勾41打开壳体1的壳体开口13,锁扣310可由壳体开口13进入或退出锁体320,当第一锁钩4位于第一锁紧位置时,第一卡勾41封闭壳体开口13,此时,如果第一卡勾41与锁扣310卡接配合,则锁扣310无法由壳体开口13退出锁体320;优选地,当第一锁钩4位于第一锁紧位置时,第一卡勾41的长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壳体开口13的深度方向设置;锁紧轴42沿平行于第一枢接轴40的轴线方向延伸,且与第一枢接轴40间隔设置。
第二锁钩5通过第二枢接轴50与壳体1枢接,可以绕其枢接轴线转动,具有第二锁紧位置和第二解锁位置。具体的,第二锁钩5包括第二卡勾51,当第二锁钩5绕其枢接轴线转动时,第二卡勾51可与第一锁钩4的锁紧轴42卡接配合或分离,其中,当第二卡勾51与锁紧轴42卡接配合时,第二锁钩5位于第二锁紧位置,将第一锁钩4锁定在第一锁紧位置上,使第一锁钩4无法绕其枢接轴线转动,当第二卡勾51与锁紧轴42分离时,第二锁钩5位于第二解锁位置,此时第一锁钩4可以绕其枢接轴线转动。
锁体320还包括弹性复位组件,弹性复位组件设置在壳体1内,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43和第二弹性元件52,其中,第一弹性元件43连接在第一锁钩4与壳体1之间,在第一弹性元件4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一锁钩4始终具有向第一解锁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势;第二弹性元件52连接在第二锁钩5与壳体1之间,在第二弹性元件5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二锁钩5始终具有向第二锁紧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势。
当没有其他外力作用时,在第二弹性元件52的作用下,第二锁钩5始终位于第二锁紧位置,当第一锁钩4由第一解锁位置向第一锁紧位置运动时,第一锁钩4的锁紧轴42与第二锁钩5接触,并驱动第二锁钩5由第二锁紧位置向第二解锁位置转动,当锁紧轴42与第二锁钩5的第二卡勾51相对时,第二锁钩5在第二弹性元件4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由第二解锁位置向第二锁紧位置转动,第二锁钩5的第二卡勾51与第一锁钩4的锁紧轴42卡接配合,将第一锁钩4锁定在第一锁紧位置上,即,在第一锁钩4由第一解锁位置转动至第一锁紧位置的过程中,第二锁钩5由第二锁紧位置转动至第二解锁位置,再转动至第二锁紧位置。
锁体320还包括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与第二锁钩5选择性连接,用于驱动第二锁钩5向第二解锁位置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包括电机61、蜗杆62、蜗轮63,以及驱动柱64,其中,电机61固定在壳体1上,蜗杆62与电机6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蜗轮63与蜗杆62啮合连接,蜗轮63枢接在壳体1上;驱动柱64垂直地设置在蜗轮63的端面上,且与蜗轮63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驱动轴64与第二锁钩5配合或分离。当电机61的输出轴转动时,驱动蜗杆62、蜗轮63转动,驱动柱64随蜗轮63绕其转动中心转动,驱动柱64转动时可与第二锁钩5配合或分离,其中,当驱动柱64与第二锁钩5配合时,驱动柱64驱动第二锁钩5绕其枢接轴线向第二解锁位置转动。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电磁铁,电磁铁与第二锁钩5配合,通电时可驱动第二锁钩5绕其枢接轴线向第二解锁位置转动,断电时第二锁钩5在第二弹性元件52的作用下向第二锁紧位置转动。
第一传感器71可与第一锁钩4配合或分离,用于检测第一锁钩4是否处于第一解锁位置,当第一锁钩4位于第一解锁位置时,第一传感器71与第一锁钩4配合,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比如高电平;当第一锁钩4脱离第一解锁位置时,第一传感器71与第一锁钩4分离,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比如低电平。即,当第一传感器71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时,第一锁钩4位于第一解锁位置,第一锁钩4与锁扣310分离,电子锁处于解锁状态。
第二传感器72与第一传感器71配合检测第一锁钩4是否处于第一锁紧位置。第二传感器72可与第二锁钩5配合或者分离,其中,当第二锁钩5位于第二锁紧位置时,第二传感器72与第二锁钩5配合,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如高电平;当第二锁钩5位于第二解锁位置时,第二传感器72与第二锁钩5分离,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如低电平。当第一锁钩4由第一解锁位置向第一锁紧位置运动时,第二锁钩5先由第二锁紧位置转动至第二解锁位置,再由第二解锁位置转动至第二锁紧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二锁钩5先与第二传感器72配合,再与第二传感器72分离,最后与第二传感器72再次配合,因此,第二传感器72输出的信号依次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即,当第一传感器71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并且第二传感器72输出的检测信号依次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时,第一锁钩4处于第一锁紧位置,第一锁钩4与锁扣310卡接配合,电子锁处于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锁体320还包括弹性减震组件8,弹性减震组件8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使锁扣310在与第一锁钩4的第一卡勾41卡接配合时,消除锁扣310与第一卡勾41的配合间隙。具体地,如图3、图4所示,弹性减震组件8包括主体81和第三弹性元件82,其中,主体81设置在第一锁钩4背离壳体1上的壳体开口13的一侧,且邻近于第一锁钩4设置,主体81包括导向长槽811和开口槽812,以及抵接部813,其中,导向长槽811与两个固定在壳体1上的支撑柱2套接,在这两个支撑柱2的限制下,主体81只能沿靠近或者远离壳体开口13的方向平移;开口槽812设置在主体81的邻近于壳体开口13的一端,其槽宽与第一锁钩4的厚度相适配,沿第一枢接轴40的轴向,第一锁钩4位于开口槽812内;抵接部813位于开口槽812的邻近壳体开口13的一端;第三弹性元件82的一端与主体81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在第三弹性元件82的作用下,主体81始终具有向壳体开口13靠近的运动趋势,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元件82位于主体81的导向长槽811内,其一端与导向长槽81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2连接。当锁扣310与第一锁钩4的第一卡勾41卡接配合时,主体81的抵接部813与锁扣310抵接,将锁扣310顶在第一卡勾41的槽壁上,从而可以避免与锁扣310固定连接的柜门等零件在风等外力作用下震动,进一步地,当第一锁钩4由第一锁紧位置向第一解锁位置转动时,在第三弹性元件8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主体81的抵接部813驱动锁扣310由壳体开口13退出壳体1,因此可使与锁扣310固定连接的柜门弹开。
进一步地,锁体320还包括应急杆3,应急杆3的一端与第二锁钩5连接,另一端伸至壳体1外部,当由于断电等原因驱动组件6无法驱动第二锁钩5向第二解锁位置转动时,由锁体320外部拉动应急杆3,应急杆3带动第二锁钩5向第二解锁位置转动,使第二锁钩5的第二卡勾51与第一锁钩4的锁紧轴42分离,第一锁钩4在第一弹性元件43的作用下向第一解锁位置转动。
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锁的储物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储物柜包括多个储物箱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控制各储物箱的存取物品操作。每个储物箱包括柜体100、柜门200,以及电子锁300。
其中,柜体100为单面敞口的长方体结构,柜门200与柜体100枢接,可以绕其枢接轴线转动,封闭或打开柜体100,其中,当柜门200打开柜体100时,可以向柜体100内放置物品或者取出柜体100内的物品,当柜门200封闭柜体100时,柜体100内的物品不能被取出。
电子锁300设置在柜体100与柜门200之间,用于将柜门200锁定在封闭柜体100的位置上。电子锁300的锁扣310设置柜门200上,锁体320设置在柜体100上,当柜门200封闭柜体100时,锁体的第一锁钩4的第一卡勾41与锁扣310卡接配合,锁定柜门200的位置。其中,电子锁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如上述实施例中,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锁的储物柜的工作过程。
当柜门200处于打开位置时,如图5所示,第一锁钩4在第一弹性元件4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处于第一解锁位置,锁扣310与第一锁钩4的第一卡勾41分离,第二锁钩5在第二弹性元件5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处于第二锁紧位置,第一传感器71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传感器72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第一传感器71输出的检测信号判定柜门200未被锁定。
当封闭柜门200时,锁扣310推动第一锁钩4克服第一弹性元件43的弹性力向第一锁紧位置转动,第一锁钩4上的锁紧轴42驱动第二锁钩5克服第二弹性元件52的弹性力由第二锁紧位置向第二解锁位置转动,当锁紧轴42与第二锁钩5的第二卡勾51相对时,第二锁钩5在第二弹性元件52的作用下再次向第二锁紧位置转动,使锁紧轴42与第二卡勾51卡接配合,将第一锁钩4的位置锁定,此时第一锁钩4的第一卡勾41与锁扣310卡接配合,将柜门200位置锁定。第一锁钩4与第一传感器71分离,第一传感器71输出第二检测信号,第二传感器72依次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信号—>第一检测信号,控制器根据第一传感器71输出的检测信号,以及第二传感器72输出的检测信号,判定柜门200被可靠锁紧。
本实施例中的储物柜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锁,能够检测到柜门虚关的状态,因此可以及时地发出警示信息,与现有技术中的储物柜相比,安全性能更高。
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锁钩、第二锁钩、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锁钩具有与电子锁的锁扣锁紧的第一锁紧位置和与所述锁扣分离的第一解锁位置,所述第二锁钩选择性与所述第一锁钩连接,具有将所述第一锁钩锁定在所述第一锁紧位置的第二锁紧位置和与所述第一锁钩分离的第二解锁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选择性与所述第一锁钩配合,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锁钩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选择性与所述第二锁钩配合,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锁钩是否位于所述第一锁紧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锁钩选择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钩向所述第二解锁位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和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锁钩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元件驱动所述第一锁钩始终具有向所述第一解锁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势;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连接在所述第二锁钩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驱动所述第二锁钩始终具有向所述第二锁紧位置转动的运动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锁钩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锁钩可绕其枢接轴转动,所述第二锁钩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锁钩可绕其枢接轴转动,其中,所述第一锁钩包括锁紧轴和与所述锁扣选择性卡接的第一卡勾,所述第二锁钩包括与所述锁紧轴选择性卡接的第二卡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壳体开口,所述第一卡勾为具有开口的长槽,当所述第一锁钩位于所述第一锁紧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勾封闭所述壳体开口,当所述第一锁钩位于所述第一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勾打开所述壳体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减震组件,所述弹性减震组件包括主体和第三弹性元件,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锁钩背离所述壳体开口的一侧,且邻近于所述第一锁钩设置,所述主体包括导向长槽、开口槽、抵接部,所述导向长槽与两个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柱套接,所述开口槽设置在所述主体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开口槽邻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三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在所述第三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所述主体始终具有向所述壳体开口靠近的运动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壳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蜗轮,以及驱动柱,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蜗轮枢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柱垂直地设置在所述蜗轮的端面上,且与所述蜗轮的中心间隔设置,在所述电机驱动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转动时,所述驱动柱可与所述第二锁钩配合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和应急杆,所述第一锁钩和所述第二锁钩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应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钩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拉动所述应急杆可带动所述第二锁钩朝向所述第二解锁位置转动。
9.一种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扣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锁体。
10.一种储物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锁。
CN201620211661.3U 2016-03-18 2016-03-18 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 Active CN205400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1661.3U CN205400311U (zh) 2016-03-18 2016-03-18 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1661.3U CN205400311U (zh) 2016-03-18 2016-03-18 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0311U true CN205400311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22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1661.3U Active CN205400311U (zh) 2016-03-18 2016-03-18 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031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4141A1 (zh) * 2016-08-03 2018-02-0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锁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8378584A (zh) * 2018-05-10 2018-08-10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书架
CN108798273A (zh) * 2017-05-03 2018-11-13 施耐宝公司 锁位置感测机构
CN108979352A (zh) * 2018-09-28 2018-12-11 深圳市维冠视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锁及自动售货机
CN109441226A (zh) * 2018-11-23 2019-03-08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到位检测功能的锁钩装置
WO2022183946A1 (zh) * 2021-03-05 2022-09-09 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锁具和储物柜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4141A1 (zh) * 2016-08-03 2018-02-08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锁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7687292A (zh) * 2016-08-03 2018-02-13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锁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7687292B (zh) * 2016-08-03 2020-10-27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锁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11274469B2 (en) 2016-08-03 2022-03-15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onic lock
CN108798273A (zh) * 2017-05-03 2018-11-13 施耐宝公司 锁位置感测机构
CN108378584A (zh) * 2018-05-10 2018-08-10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书架
CN108979352A (zh) * 2018-09-28 2018-12-11 深圳市维冠视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锁及自动售货机
CN109441226A (zh) * 2018-11-23 2019-03-08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到位检测功能的锁钩装置
WO2022183946A1 (zh) * 2021-03-05 2022-09-09 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锁具和储物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00311U (zh) 电子锁的锁体、电子锁和储物柜
KR100792739B1 (ko) 칸막이 연동기능을 가진 배달하물보관상자
CN105464486A (zh) 三合一行李箱锁及使用方法
CN206309238U (zh) 一种防盗式柜门以及展柜
CN107687292A (zh) 电子锁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01137428Y (zh) 特种库门
CN207988683U (zh) 自动售货机
CN201322947Y (zh) 电子卡箱
CN209482926U (zh) 锁具及储物柜
US20220235583A1 (en) Vault door
CN103696629B (zh) 多机多控智能防盗系统
CN210581693U (zh) 一种储物柜
CN209064246U (zh) 一种锁具和车辆
CN215859569U (zh) 一种低成本门锁及包括其的多门储物柜
CN210563905U (zh) 一种机动车及其机动车电吸门门锁
CN110535042B (zh) 一种便于开启的配电柜
CN217151575U (zh) 一种一体开启的电子锁
CN208092849U (zh) 一种旋转出货装置
CN203127545U (zh) 一种锁扣结构和箱子
CN105134001A (zh) 一种圆柱型双层旋转锁定的保险箱结构系统
CN207960235U (zh) 一种地铁站台滑动门的门机锁系统
CN214006820U (zh) 自动锁具以及储存设备
CN214175204U (zh) 袋子防盗装置及其碾米机
CN208280768U (zh) 指纹式箱包锁
CN210466279U (zh) 一种计算机的电子样品防尘存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