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96237U - 汽车车身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96237U
CN205396237U CN201620124523.1U CN201620124523U CN205396237U CN 205396237 U CN205396237 U CN 205396237U CN 201620124523 U CN201620124523 U CN 201620124523U CN 205396237 U CN205396237 U CN 205396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ing surface
bolt
floor
embedd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45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田立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iyu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RUI DEKE (BEIJI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Hebei Kai Yu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RUI DEKE (BEIJI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Hebei Kai Yu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RUI DEKE (BEIJI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45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96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96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96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系统,车身系统主要由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这六大部件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既具有连接固定强度高的优点,又具有易于装配操作的优点,从而减化了汽车车身的制造过程复杂度,缩短了汽车车身的制造时间。

Description

汽车车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同行业所应用的车身结构形式是将上百个钣金部件逐级拼焊,最终焊接得到车身总成。上述车身总成具有可靠性差、车身重量大、防水性能有限、安全性以及抗冲击力不足的问题;还具有制造过程复杂、制造精度难于控制以及制造时间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系统,包括: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
其中,所述后围(2)的下部配合面与所述地板(1)的后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所述右侧围(4)的下部配合面与所述地板(1)的右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右侧围(4)的后部配合面与所述后围(2)的右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所述左侧围(3)的下部配合面与所述地板(1)的左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左侧围(3)的后部配合面与所述后围(2)的左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所述前围(5)的下部配合面与所述地板(1)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前围(5)的左部配合面与所述左侧围(3)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前围(5)的右部配合面与所述右侧围(4)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所述顶盖(6)的左部配合面和右部配合面分别与所述左侧围(3)的顶部配合面和所述右侧围(4)的顶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顶盖(6)的前部配合面和后部配合面分别与所述前围(5)的顶部配合面和所述后围(2)的顶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地板(1)为树脂发泡地板,所述树脂发泡地板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地板金属骨架。
优选的,所述后围(2)为树脂发泡后围,所述树脂发泡后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后围金属骨架。
优选的,所述左侧围(3)为树脂发泡左侧围,所述树脂发泡左侧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左侧围金属骨架。
优选的,所述右侧围(4)为树脂发泡右侧围,所述树脂发泡右侧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右侧围金属骨架。
优选的,所述前围(5)为树脂发泡前围,所述树脂发泡前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前围金属骨架。
优选的,所述顶盖(6)为树脂发泡顶盖,所述树脂发泡顶盖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顶盖金属骨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车身系统主要由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这六大部件组成,每个部件均采用注塑成型技术,无需拼焊,精度更加容易控制;另外,各部分之间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既具有连接固定强度高的优点,又具有易于装配操作的优点,从而减化了汽车车身的制造过程复杂度,缩短了汽车车身的制造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在组装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在组装状态时的左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在组装状态时的后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在组装状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板的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制造工艺步骤2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制造工艺步骤3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制造工艺步骤4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制造工艺步骤5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制造工艺步骤6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系统,车身系统在材料、结构及加工工艺上均实现了颠覆式的设计。具体的,材料上不再使用传统的钢材,而是选用了人工合成的发泡树脂,此种材料在强度上足以和钢材媲美,但是密度较低,有效降低了车身重量;车身系统主要由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这六大部件组成,每个部件均采用注塑成型技术,无需拼焊,精度更加容易控制;材料成型后本身具有颜色,不需要再次喷涂,可直接用于装配;另外,各部分之间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既具有连接固定强度高的优点,又具有易于装配操作的优点,从而减化了汽车车身的制造过程复杂度,缩短了汽车车身的制造时间。
结合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系统,包括: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
其中,后围2的下部配合面与地板1的后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右侧围4的下部配合面与地板1的右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右侧围4的后部配合面与后围2的右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左侧围3的下部配合面与地板1的左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左侧围3的后部配合面与后围2的左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前围5的下部配合面与地板1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前围5的左部配合面与左侧围3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前围5的右部配合面与右侧围4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顶盖6的左部配合面和右部配合面分别与左侧围3的顶部配合面和右侧围4的顶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顶盖6的前部配合面和后部配合面分别与前围5的顶部配合面和后围2的顶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的配合面全部采用螺栓连接及胶合连接模式,结构扎实且防水性好。
另外,对于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这六大部件,其详细结构分别为:
地板1为树脂发泡地板,树脂发泡地板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地板金属骨架。
后围2为树脂发泡后围,树脂发泡后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后围金属骨架。
左侧围3为树脂发泡左侧围,树脂发泡左侧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左侧围金属骨架。
右侧围4为树脂发泡右侧围,树脂发泡右侧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右侧围金属骨架。
前围5为树脂发泡前围,树脂发泡前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前围金属骨架。
顶盖6为树脂发泡顶盖,树脂发泡顶盖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顶盖金属骨架。
由于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均预埋有金属嵌件,具有装配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系统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别制备得到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
本步骤中,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均称为结构件,各个结构件的制备方法相同,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在相应的工装夹具里焊接得到对应的金属骨架;
步骤1.2,将金属骨架预埋在pu发泡的模具中,进行pu发泡,形成pu发泡总成;
步骤1.3,将pu发泡总成及对应的金属嵌件再次预埋到发泡树脂的模具中,进行树脂发泡,得到最终的结构件。
同时,在步骤1.3时,可以根据需要在产品成型时带上各种颜色的胶衣作为外表面,这样就不再需要后期的表面处理。通过两次模具加工工艺,可以保证最终制得的结构件的尺寸精度,同时,预埋件可以提供底盘及车身和电气等零件的安装结构,简单牢固而且精确。
步骤2,将地板1放置固定后,在地板1的后部配合面涂胶;然后,将后围2通过工装夹具摆放到位,使后围2的下部配合面与地板1的后部配合面接触,实现胶粘固定连接;另外,地板1的后部和后围2的下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实现后围2与地板1的螺栓固定连接,得到图7所示结构;由此实现后围2与地板1的螺栓和胶双重连接固定;
步骤3,然后,在地板1的右部配合面和后围2的右部配合面涂胶;将右侧围4通过工装夹具摆放到位,使右侧围4的下部配合面与地板1的右部配合面接触,同时使右侧围4的后部配合面与后围2的右部配合面接触,实现胶粘固定连接;另外,地板1的右部和右侧围4的下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另外,后围2的右部和右侧围4的后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由此实现右侧围4和地板1的螺栓和胶双重连接固定,以及,实现右侧围4和后围2的螺栓和胶双重连接固定;本步骤最终得到图8所示结构。
步骤4,然后,在地板1的左部配合面和后围2的左部配合面涂胶;将左侧围3通过工装夹具摆放到位,使左侧围3的下部配合面与地板1的左部配合面接触,同时使左侧围3的后部配合面与后围2的左部配合面接触,实现胶粘固定连接;另外,地板1的左部和左侧围3的下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另外,后围2的左部和左侧围3的后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由此实现左侧围3和地板1的螺栓和胶双重连接固定,以及,实现左侧围3和后围2的螺栓和胶双重连接固定;本步骤最终得到图9所示结构。
步骤5,然后,在地板1的前部配合面、左侧围3的前部配合面以及右侧围4的前部配合面涂胶,将前围5通过工装夹具摆放到位,使前围5的下部配合面与地板1的前部配合面接触,同时使前围5的左部配合面与左侧围3的前部配合面接触,使前围5的右部配合面与右侧围4的前部配合面接触,实现前围5分别与地板1、左侧围3和右侧围4的胶粘固定连接;
另外,地板1的前部和前围5的下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另外,左侧围3的前部和前围5的左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另外,右侧围4的前部和前围5的右部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由此实现前围5分别与地板1、左侧围3和右侧围4的螺栓和胶双重连接固定;本步骤最终得到图10所示结构。
步骤6,然后,分别在左侧围3的顶部配合面、右侧围4的顶部配合面、前围5的顶部配合面和后围2的顶部配合面涂胶,将顶盖6通过工装夹具摆放到位,使顶盖6的左部配合面和右部配合面分别与左侧围3的顶部配合面和右侧围4的顶部配合面接触,使顶盖6的前部配合面和后部配合面分别与前围5的顶部配合面和后围2的顶部配合面接触,实现顶盖6分别与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后围2的胶粘固定连接;
另外,顶盖6的左部与左侧围3的顶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顶盖6的右部与右侧围4的顶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顶盖6的前部与前围5的顶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顶盖6的后部与后围2的顶部分别配置有可相互配合的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第1类预埋件和第2类预埋件通过螺栓方式连接固定;
由此实现顶盖6分别与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后围2的螺栓和胶双重连接固定。本步骤最终得到图11所示结构。
实际应用中,第1类预埋件为螺栓头预埋件,第2类预埋件为螺杆预埋件;或者,第1类预埋件为螺杆预埋件,第2类预埋件为螺栓头预埋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身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整车拼接方式采用螺栓连接及胶粘方式,无需传统工艺上使用的大规模拼焊夹具,如此动辄上千万的夹具费用将简化到百万以内,经济实用,结构简单,定位精准,操作简便。
(2)车身六大部分零件全部采用注塑(内外饰)一体成型,无材料回弹、焊穿、暴焊、漏焊等传统工艺产生的不良问题,省去车身返修等多个传统生产工位,大大提升整车品质。还具有强度好和重量轻的优点;
(3)车身六大部分均预埋定位孔、定位销、螺母、螺栓等预埋件,装配人员只需以定位销将车身定位好,锁紧螺栓即可实现车身装配成型,具有装配简单的优点;将传统的冲压、焊接、喷涂、装配四大工艺简化为注塑加装配,生产线及装配工艺大大简化;
(4)车身颜色可由客户任意定制,并且终身保持材料本色,不再产生车身色差、漆流、掉漆等等常见喷涂问题。
(5)因零部件较少,所产生的累计公差可做到最优效果,后续的装配过程更为简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汽车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板(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前围(5)和顶盖(6);
其中,所述后围(2)的下部配合面与所述地板(1)的后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所述右侧围(4)的下部配合面与所述地板(1)的右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右侧围(4)的后部配合面与所述后围(2)的右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所述左侧围(3)的下部配合面与所述地板(1)的左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左侧围(3)的后部配合面与所述后围(2)的左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所述前围(5)的下部配合面与所述地板(1)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前围(5)的左部配合面与所述左侧围(3)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前围(5)的右部配合面与所述右侧围(4)的前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所述顶盖(6)的左部配合面和右部配合面分别与所述左侧围(3)的顶部配合面和所述右侧围(4)的顶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同时,所述顶盖(6)的前部配合面和后部配合面分别与所述前围(5)的顶部配合面和所述后围(2)的顶部配合面通过螺栓和胶双重作用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为树脂发泡地板,所述树脂发泡地板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地板金属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围(2)为树脂发泡后围,所述树脂发泡后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后围金属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3)为树脂发泡左侧围,所述树脂发泡左侧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左侧围金属骨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围(4)为树脂发泡右侧围,所述树脂发泡右侧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右侧围金属骨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5)为树脂发泡前围,所述树脂发泡前围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前围金属骨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6)为树脂发泡顶盖,所述树脂发泡顶盖内埋设有金属嵌件以及pu发泡总成;其中,所述pu发泡总成内埋设有顶盖金属骨架。
CN201620124523.1U 2016-02-17 2016-02-17 汽车车身系统 Active CN205396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4523.1U CN205396237U (zh) 2016-02-17 2016-02-17 汽车车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4523.1U CN205396237U (zh) 2016-02-17 2016-02-17 汽车车身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96237U true CN205396237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4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4523.1U Active CN205396237U (zh) 2016-02-17 2016-02-17 汽车车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962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0524A (zh) * 2016-02-17 2016-07-06 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85417A (zh) * 2018-01-02 2018-05-04 苏州盱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电动车侧围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0524A (zh) * 2016-02-17 2016-07-06 河北开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汽车车身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7985417A (zh) * 2018-01-02 2018-05-04 苏州盱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电动车侧围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9811B (zh) 一种发动机盖装具及采用该装具的安装方法
CN105730524A (zh) 汽车车身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205396237U (zh) 汽车车身系统
CN206485405U (zh) 汽车翼子板固定结构
CN102019965A (zh) 观光车发动机罩盖总成及装配工艺方法
CN206954322U (zh) 新能源汽车后梁臂结构件
CN207711700U (zh) 一种塑料与金属复合型电动车或摩托车鼓刹轮毂
CN206436794U (zh) 汽车前车门结构及汽车结构
CN202716811U (zh) 一种汽车前罩装饰件的安装结构
CN203581125U (zh) 车辆前减震器座及车辆
CN201999066U (zh) 货车底盘
CN204399287U (zh) 一种一体式电动车装置
CN201494505U (zh) 一种改进的车壳体结构
CN204037697U (zh) 一种复合材料客车车身
CN201923030U (zh) 汽车行李架的安装结构
CN20752379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盖结构
CN216002783U (zh) D柱总成及汽车
CN201065872Y (zh) 一种汽车外装饰件的连接结构
CN201566444U (zh) 一种轿车用前悬挂支架
CN205113433U (zh) 用于汽车底盘的球壳锻件
CN203805810U (zh) 一种新型汽车门护板零件装配结构
CN204775518U (zh) 一种汽车前风窗框结构及汽车
CN214028817U (zh) 一种包覆聚氨酯的工程车方向盘
CN207631157U (zh) 一种客车通用化后围牌照框总成
CN212766464U (zh) 一种框型轻量化前副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3

Address after: 051800 Nangong Development Zone,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051800 Nangong Development Zone,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ZHONGRUI DEKE (BEIJING) INDUSTRIAL DESIGN Co.,Ltd.

Patentee before: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88 Beiyuan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aiyun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88 Beiyuan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