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91943U - 过滤布及过滤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过滤布及过滤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91943U CN205391943U CN201620119188.6U CN201620119188U CN205391943U CN 205391943 U CN205391943 U CN 205391943U CN 201620119188 U CN201620119188 U CN 201620119188U CN 205391943 U CN205391943 U CN 2053919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ester fiber
- fiber fabric
- ground floor
- fabric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过滤布及过滤组件;其中过滤布包括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多根聚酯纤维单丝,位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之间,且每一根所述聚酯纤维单丝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所述过滤布由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梭织织造而成。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布中的两层聚酯纤维面料的间隙不易改变,即过滤通道能保证最大空间的稳定性,经纬向变形系数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布及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标准的日趋严格,国家对于空气排放、水体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于空气过滤领域或水过滤领域,企业使用过滤设备实现对空气或水的过滤,使得空气排放、水体排放符合工业要求。
一般的过滤设备都使用过滤布,在过滤布上贴合过滤纸,过滤布是过滤设备的心脏,如果没有过滤布就无法实现固液分离、空气净化的过滤工作。
目前,公知的过滤布是产业纺织品的一类,主要生产原料有涤纶、丙纶、锦纶及维纶等,生产方式为针织;现有技术中,过滤布是两层结构,分为上下两层面料,上下两层面料通过纱线连接;针织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经过纵向串套和横向连接形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
采用针织工艺制造过滤布存在以下问题:
1.空隙不可控
因为针织面料的纱线连接是圈状结构,以此原理用于上下两层的连接线,就很难保证它的垂直度;当过滤布处于工作状态时,例如水过滤领域,水流在正压、负压交替作用下变异很大,上下两层面料同时受到垂直压力。如果上下两层的连线垂直度不好,必然导致两层面料的间隙变小,而两层面料之间的间隙作为过滤通道,即过滤通道不能保证最大空间的稳定性,过滤效果不好。
2.经纬向变形系数大
也因为针织面料的纱线连接是圈状结构,圈状结构的紧度在织造过程中不可能达到最大值;当它在工作状态受压时,圈状结构被进一步拉紧,此时圈状结构两端的连线意外得到延伸导致面料变形。圈状结构的针织面料用于服饰等领域,因其延伸性大而独具特色,但在此过滤网布需要稳定性好的特定条件下,却变成了劣势;过滤布的经纬向变形系数(经向和纬向的变形程度)大于10%,由于过滤布上还会贴合过滤纸,过滤布变形过大后,过滤纸极易破裂,导致过滤失效。
3.剥离强度小
由于过滤布上贴合过滤纸才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这就需要过滤纸和过滤布之间具有较大的剥离强度,过滤纸和过滤布可以紧紧的贴合在一起,过滤纸不易从过滤布上脱落。提升过滤布的剥离强度,要求面料表面不能太光洁,适当的毛糙度更为有利与过滤纸贴合;但是针织物的织造设备要求纱线必须光洁,因此针织面料的表面十分光洁,不利于提高剥离强度,过滤纸容易从光洁的过滤布上脱落,过滤处理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过滤布采用针织工艺织造,使得过滤布的两层面料之间的空隙不可控、面料经纬向变形系数大,过滤布表面光洁导致过滤纸与过滤布的剥离强度不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布,包括:
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
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
多根聚酯纤维单丝,位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之间,且每一根所述聚酯纤维单丝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
所述过滤布由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梭织织造而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包括经向聚酯纤维和纬向聚酯纤维,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包括经向聚酯纤维和纬向聚酯纤维,所述过滤布由所述经向聚酯纤维、纬向聚酯纤维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梭织织造而成。
可选的,所述经向聚酯纤维和纬向聚酯纤维的纤度均为1.5D-5D;所述聚酯纤维单丝的纤度为100D-260D。
可选的,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经向密度均为50-120根/10cm,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纬向密度均为130-220根/10cm。
可选的,所述多根聚酯纤维单丝占所述过滤布的重量百分比为30%-70%。
可选的,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和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经纬向变形系数小于5%。
可选的,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材质为涤纶聚酯纤维长丝或聚酯短纤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过滤组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布,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贴合有第一过滤纸;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贴合有第二过滤纸。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纸胶接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所述第二过滤纸胶接于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纸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剥离所需的力为50N-100N;所述第二过滤纸与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剥离所需的力为50N-100N。
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为空气过滤组件或水过滤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布包括: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即,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布是双层面料结构,其中,多根聚酯纤维单丝位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之间,且每一根聚酯纤维单丝均垂直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布由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梭织织造而成。
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之间的连线是多根聚酯纤维单丝,采用梭织工艺,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上的纱线、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上的纱线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都是在受到较大张力控制的状态下被拉直进行织造的,作为连线的多根聚酯纤维单丝具有较好的垂直度;当过滤布处于工作状态时,上下两层面料同时受到垂直压力,因为上下两层面料间的连线多根聚酯纤维单丝垂直度较好,可承受的垂直压力远大于针织面料,两层聚酯纤维面料的间隙不易改变,即过滤通道能保证最大空间的稳定性。
同时,由于所有纱线均是在受到较大张力控制的状态下被拉直进行织造的,因此任何方向的纱线延伸系数均处于最小值;当过滤布在工作状态受压时,不会因为纱线的意外延伸而导致面料变形,贴合在过滤布上的过滤纸不易破裂,过滤效果好。
此外,梭织织物的织造设备可以满足较为毛糙的纱线进行织造,而且由于织物是在较大张力控制下完成织造,使上下两层面料与过滤纸贴合的表面平整,还易于后续对贴合面进一步打毛处理,十分有利于提高剥离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过滤布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过滤布中每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布100,包括: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聚酯纤维单丝是用单孔喷丝头所制得的支数较小的单根长丝),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平行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即,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布100是双层面料结构,其中,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位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之间,且每一根聚酯纤维单丝130均垂直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布100由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梭织织造而成。
本实施例中,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之间的连线是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针织工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梭织工艺,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上的纱线、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上的纱线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都是在受到较大张力控制的状态下被拉直进行织造的,作为连线的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具有较好的垂直度和强度;当过滤布处于工作状态时,上下两层面料同时受到垂直压力,因为上下两层面料间的连线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垂直度和强度较好,可承受的垂直压力远大于针织面料,两层聚酯纤维面料的间隙不易改变,即过滤通道能保证最大空间的稳定性,过滤布100不易变形,保证过滤后的清洁水或清洁空气能够顺畅通过。
同时,由于所有纱线均是在受到较大张力控制的状态下被拉直进行织造的,因此任何方向的纱线延伸系数均处于最小值;当过滤布在工作状态受压时,不会因为纱线的意外延伸而导致面料变形,现有技术中,面料的经纬向变形系数(经向和纬向的变形程度)大于10%,本实施例中,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经纬向变形系数小于5%,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在受压状态下结构相对稳定,当在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上贴合过滤纸后,过滤纸能够和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同步受压,贴合在过滤布上的过滤纸不易破裂,提高了过滤纸的使用寿命。
此外,本实施例使用三维梭织机织造过滤布100,梭织织物的织造设备可以满足较为毛糙的纱线进行织造,而且由于织物是在较大张力控制下完成织造,使上下两层面料与过滤纸贴合的表面平整,还易于后续对贴合面进一步打毛处理,十分有利于提高剥离强度。
具体说来,参考图2并结合图1所示,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结构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结构相同,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包括经向聚酯纤维110a和纬向聚酯纤维110b,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包括经向聚酯纤维110a和纬向聚酯纤维110b,过滤布100由经向聚酯纤维110a、纬向聚酯纤维110b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梭织织造而成。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经向是指面料的长度方向,纬向是指面料的宽度方向;聚酯纤维单丝130垂直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即,每一根聚酯纤维单丝130是沿每一层面料的法线方向分布;也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布是通过三维方向(长度、宽度及法线方向)的纱线梭织织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形成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经纱或纬纱的纤度均为1.5D-5D,聚酯纤维单丝130的纤度为100D-260D。这里的纤度是指纱线粗细程度的指标,单位为旦尼尔,Denier,简写为D;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经向密度均为50-120根/10cm,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纬向密度均为130-220根/10cm。
本实施例中,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在三维梭织机上完成的织造形成过滤布100后,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占过滤布的重量百分比为30%-70%,包括30%和70%,还可以是44.4%,在此范围内,既可以使得聚酯纤维单丝130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来自两层面料所受的压力,保证过滤布不易变形;还可以保证足够的空间,使得过滤后的清洁水和清洁空气顺畅通过。
对于过滤布用纱线,本实施例中,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材质为聚酯纤维。聚酯纤维(polyesterfibre)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俗称涤纶;聚酯纤维具有纤维细度大、强度高、易分散的特点,以及许多优良的纺织性能和服用性能,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材质还可以是涤纶聚酯纤维长丝或聚酯短纤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过滤布100,其中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贴合有第一过滤纸(图未示出);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贴合有第二过滤纸(图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纸和第二过滤纸的使用场合不做限制,可以是空气过滤领域的过滤纸,也可以是水过滤领域的过滤纸。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纸胶接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第二过滤纸胶接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即,第一过滤纸是通过胶接的方式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贴合,第二过滤纸也是通过胶接的方式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贴合;胶接过程可以使用胶黏剂。但过滤纸与面料的贴合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只要保证第一过滤纸和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贴合,第二过滤纸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贴合即可。
由于实施一中,采用梭织工艺织造了过滤布100,过滤布100的经纬向变形系数在5%以下,过滤纸能够和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同步受压,贴合在过滤布100上的过滤纸不易破裂,提高了过滤纸的使用寿命。
且,实施例一使用三维梭织机织造过滤布100,梭织织物的织造设备可以满足较为毛糙的纱线进行织造,而且由于织物是在较大张力控制下完成织造,使上下两层面料与过滤纸贴合的表面平整,还易于后续对贴合面进一步打毛处理,十分有利于提高剥离强度;本实施例中,取长20cm,宽5cm的过滤组件进行试验,第一过滤纸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剥离所需的力为50N-100N,包括50N和100N,例如70.2N;第二过滤纸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剥离所需的力为50N-100N,包括50N和100N,例如70.2N;第一过滤纸不易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脱落,第二过滤纸不易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脱落,过滤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为空气过滤组件或水过滤组件,即,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组件可以运用在空气过滤领域或者水过滤领域,还可以是其它需要过滤的领域,只要选择相应的过滤纸即可。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滤布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实施例一所述的过滤布100,包括以下步骤:
分条整经:
本工序通过分条整经机将Y方向(面料长度方向)的经向聚酯纤维110a按工艺要求的长度整齐地排列在整经滚筒上,并按要求倒在第一经轴、第二经轴上,由于实施例一中有两层聚酯纤维面料,每层聚酯纤维面料均包含经向聚酯纤维110a,因此,需要两个经轴,可使用两台分条整经机;
此外,还通过分条整经机将Z方向(面料的法线方向)的聚酯纤维单丝130按工艺要求的长度整齐地排列在整经滚筒上,并按要求倒在第三经轴上。
需说明的是,本工序可以首先对相关工艺原始数据内容进行统计、收集,建立数据库。其次将两台分条整经机互联数据线,再连接到控制主机上,通过设定参数与运行过程中的实时采集数据进行对比,对分条整经机的工作参数进行实时控制。可对分条整经过程中的所有可控参数进行调整,实现了整个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保证了整经过程的顺利进行。其次可对设定参数与实际运行中的工艺参数进行对比,及时调整参数值,达到最优控制。最终可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历史数据自动记录及自动形成表格形式,简单实用。
面料织造:
本工序将X方向的纬向聚酯纤维110b、Y方向的第一经轴、第二经轴及Z方向的第三经轴在三维梭织机上织造,织造的过程是,三维方向(经向、纬向及面料的法线方向)的纱线同时在三维梭织机上织造,且在织造过程中,每一方向的纱线均在受到较大张力控制的状态下被拉直进行织造的;完成织造后,第一经轴上的经向聚酯纤维110a与纬向聚酯纤维110b形成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即,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包括经向聚酯纤维110a和纬向聚酯纤维110b;第二经轴上的经向聚酯纤维110a与纬向聚酯纤维110b形成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即,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包括经向聚酯纤维110a和纬向聚酯纤维110b;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相连,每一根聚酯纤维单丝130的两端可以穿出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位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之间,且每一根聚酯纤维单丝130均垂直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
为了提升面料的剥离强度,在完成面料织造后,将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打毛,使得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变得粗糙;将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打毛,使得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变得粗糙。
织造过程中,对织造后的过滤布经过热定型加工,热定型温湿度的条件对制成过滤布的强力有很大的影响,热定型加工的工艺条件为:热定型温度为150℃以上,可以是160℃、170.8℃、190℃等等,热定型湿度为80%至95%,可以是80%;热定型回数:1回至3回。
织造时,严格控制面料的经纬密,经纬密度也称织物密度,经密+纬密,1平方英寸的一块布里面的的经纱总根数叫经密,纬纱总根数叫纬密。本实施例中,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经向密度均为50-120根/10cm,包括50根/10cm和120根/10cm,例如75根/10cm;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纬向密度均为130-220根/10cm,包括130根/10cm和220根/10cm,例如155根/10cm;经向聚酯纤维110a和纬向聚酯纤维110b的纤度均为1.5D-5D,包括1.5D和5D,例如1.68D;聚酯纤维单丝130的纤度为100D-260D,包括100D和260D,例如155.5D。
在此范围内,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经纬向变形系数小于5%,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在受压状态下结构相对稳定,当在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上贴合过滤纸后,过滤纸能够和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同步受压,贴合在过滤布上的过滤纸不易破裂,提高了过滤纸的使用寿命。
同时,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在三维梭织机上完成的织造形成过滤布100后,多根聚酯纤维单丝130占过滤布的重量百分比为30%-70%,包括30%和70%,还可以是44.4%,在此范围内,既可以使得聚酯纤维单丝130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来自两层面料所受的压力,保证过滤布不易变形;还可以保证足够的空间,使得过滤后的清洁水和清洁空气顺畅通过。
对于过滤布用纱线,本实施例中,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材质为聚酯纤维。聚酯纤维(polyesterfibre)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俗称涤纶;聚酯纤维具有纤维细度大、强度高、易分散的特点,以及许多优良的纺织性能和服用性能,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材质还可以是涤纶聚酯纤维长丝或聚酯短纤维。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过滤组件的制造方法,用于织造实施例二中所述的过滤组件,包括实施例三中所述的过滤布的制造方法,在实施例三的过滤布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还包括:
在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贴合第一过滤纸;在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贴合第二过滤纸。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纸和第二过滤纸的使用场合不做限制,可以是空气过滤领域的过滤纸,也可以是水过滤领域的过滤纸。
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纸胶接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第二过滤纸胶接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即,第一过滤纸是通过胶接的方式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贴合,第二过滤纸也是通过胶接的方式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贴合;胶接过程可以使用胶黏剂。但过滤纸与面料的贴合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只要保证第一过滤纸和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贴合,第二过滤纸和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贴合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与第一过滤纸的胶接温度为145-180℃,胶接时间为8-15秒;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与第二过滤纸的胶接温度为145-180℃,胶接时间为8-15秒;胶接的温度不能过低,否则胶不能完全熔化,流动性不好;胶接的温度也不能过高,否则,胶完全熔化后会溢出到过滤布两层面料中间的空隙中,堵塞过滤通道;同时,胶接的时间不能过短,否则过滤纸和聚酯纤维面料不能完全贴合;胶接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胶会流到过滤布两层面料中间的空隙中,堵塞过滤通道。
在上述胶接参数范围内及使用实施三所制造的过滤布的情况下,第一过滤纸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剥离所需的力为50N-100N,包括50N和100N,例如70.2N;第二过滤纸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剥离所需的力为50N-100N,包括50N和100N,例如70.2N;第一过滤纸不易从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背向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的表面脱落,第二过滤纸不易从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120背向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110的表面脱落,过滤效果好。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过滤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
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
多根聚酯纤维单丝,位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之间,且每一根所述聚酯纤维单丝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
所述过滤布由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梭织织造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包括经向聚酯纤维和纬向聚酯纤维,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包括经向聚酯纤维和纬向聚酯纤维,所述过滤布由所述经向聚酯纤维、纬向聚酯纤维及多根聚酯纤维单丝梭织织造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向聚酯纤维和纬向聚酯纤维的纤度均为1.5D-5D;所述聚酯纤维单丝的纤度为100D-260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经向密度均为50-120根/10cm,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纬向密度均为130-220根/10c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聚酯纤维单丝占所述过滤布的重量百分比为30%-7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和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经纬向变形系数小于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材质为涤纶聚酯纤维长丝或聚酯短纤维。
8.一种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布,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贴合有第一过滤纸;
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贴合有第二过滤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纸胶接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所述第二过滤纸胶接于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纸与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剥离所需的力为50N-100N;所述第二过滤纸与所述第二层聚酯纤维面料背向所述第一层聚酯纤维面料的表面剥离所需的力为50N-100N。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为空气过滤组件或水过滤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19188.6U CN205391943U (zh) | 2016-02-06 | 2016-02-06 | 过滤布及过滤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19188.6U CN205391943U (zh) | 2016-02-06 | 2016-02-06 | 过滤布及过滤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91943U true CN205391943U (zh) | 2016-07-27 |
Family
ID=56449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1918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91943U (zh) | 2016-02-06 | 2016-02-06 | 过滤布及过滤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9194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42030A (zh) * | 2016-02-06 | 2017-08-15 | 谢建民 | 过滤布及其制造方法、过滤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795323A (zh) * | 2019-05-13 | 2021-12-14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过滤器用滤材及过滤器 |
-
2016
- 2016-02-06 CN CN201620119188.6U patent/CN20539194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42030A (zh) * | 2016-02-06 | 2017-08-15 | 谢建民 | 过滤布及其制造方法、过滤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042030B (zh) * | 2016-02-06 | 2019-11-12 | 谢建民 | 过滤布及其制造方法、过滤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795323A (zh) * | 2019-05-13 | 2021-12-14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过滤器用滤材及过滤器 |
CN113795323B (zh) * | 2019-05-13 | 2023-11-28 | 东洋纺Mc株式会社 | 过滤器用滤材及过滤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36426A (en) | Papermaker's fabric with yarns having multiple parallel monofilament strands | |
CN102828326B (zh) | 一种高密度三维机织物的制备方法 | |
JP4980463B2 (ja) | 3次元立体形状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DE69730052T2 (de) | Aus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bikomponentfasern hergestellte papiermaschinenbespannung | |
CN1081692C (zh) | 可在机上接缝的造纸机织物 | |
JPS59192793A (ja) | 成形用織物 | |
CN205391943U (zh) | 过滤布及过滤组件 | |
RU2527375C2 (ru) | Сетка для формования бумажного полотна | |
EP2900866B1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a seam area for a pmc base fabric | |
JPS61194246A (ja) | 積層複合体の製造に使用される強化織物および積層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 |
CN105771420A (zh) | 一种超细梯度滤料的生产方法 | |
CN103696097B (zh) | 一种多向织物及其织造成形方法 | |
CN1882742B (zh) | 工业织物 | |
CN107042030B (zh) | 过滤布及其制造方法、过滤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643582A (zh) | 一种经线连接造纸用成形网的制造方法 | |
JP2017089022A (ja) | 工業用二層織物 | |
CN103469667B (zh) | 一种高挺度两层半造纸成形网的制造方法 | |
CN219186184U (zh) | 一种高效轻质锦纶单复丝机织滤布 | |
CN220009030U (zh) | 抗紫外线面料 | |
CN217023959U (zh) | 高透水/气防跑偏输送带 | |
CN108286204A (zh) | 一种三经线扁丝干网的编织工艺 | |
JP7293099B2 (ja) | 製紙用シームフェルト | |
CN218804514U (zh) | 一种高强度抗起球沙发布 | |
CN212771726U (zh) | 一种造纸压榨毛毯 | |
CN208962588U (zh) | 一种针织产品的透气型三维蜂窝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