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0036U -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0036U
CN205350036U CN201521141894.2U CN201521141894U CN205350036U CN 205350036 U CN205350036 U CN 205350036U CN 201521141894 U CN201521141894 U CN 201521141894U CN 205350036 U CN205350036 U CN 205350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haft
gear
driving
equipment
driv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418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洋
朱明超
许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418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0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0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0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间歇式转轴机构包括轴心定位件、第一主动轴、第二主动轴及联动件;第一主动轴及第二主动轴相平行且均通过轴心定位件定位,并且第一主动轴及第二主动轴分别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两个铰接主体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轴与第二主动轴之间设有联动件,联动件的介入或脱离能使第一主动轴与第二主动轴联动或单独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将电子设备的两铰接主体之间的联动及单动的转动关系进行整合,为两铰接主体的多样性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单动的基础上介入联动,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两铰接主体相互干涉的同时还能使两铰接主体及连接件在转动过程中有确定的姿态从而满足对不同设计及使用的需求。

Description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大量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能360°旋转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当显示端相对于系统端旋转360°,使系统端的底面与显示端的背面相贴合的时候,该电子设备就可以实现平板的功能,这类产品的出现也正迎合了大部分消费者对平板型电子产品的需求,在技术领域内的工作人员明显注意到的是,此类产品的主要核心在于连接显示端与系统端的转轴机构,一个好的转轴机构能够为电子设备的两个铰接主体的结构形状及相互位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但如今连接显示端与系统端的转轴部件有单轴的,即显示端与系统端绕同一个中心轴转动,但是想要完成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360°旋转,就要使系统端与显示端之间能够有一定的空间来支持其360°旋转的目的,但是这就会使得该电子产品在结构上势必会留下相应的缺陷,而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还有一种是采用双轴设计,即显示端与系统端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并分别与连接件转动连接,其中,双轴设计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显示端与系统端通过联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即显示端与连接件发生转动关系时势必会使系统端与连接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这种方式的转动连接能够保证显示端、系统端及连接件在转动过程中的任意角度都有确定的姿态,但是这种转动方式的缺点在于,在整个转动过程中要保证显示端与系统端不能相互干涉,这就会使得该电子设备在结构上就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一种是显示端与系统端通过单动的方式进行连接,即显示端与系统端分别与连接件转动连接,并且显示端与连接件之间的转动不会影响到系统端与连接件之间的转动,这种方式的转动连接在显示端与系统端的转动过程中两者之间发生干涉的情况降到最低,但是其缺点在于,不能保证显示端、系统端及连接件在转动过程中的任意角度都有确定的姿态(例如不能保证显示端、系统端在转动180°时由于连接件的关系而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单动、联动相结合,能使显示端、系统端及连接件在转动过程中有确定的姿态并最大程度避免干涉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间歇式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上,包括轴心定位件、第一主动轴、第二主动轴及联动件;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相平行且均通过所述轴心定位件定位,并且第一主动轴及第二主动轴分别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两个铰接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之间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介入或脱离能使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联动或单独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动轴上同轴设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轴上同轴设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联动件包括:第一辅助齿轮及能与之相啮合的第二辅助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能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相啮合以使两者联动,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能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脱离啮合以使两者单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能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相啮合以使两者联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能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脱离啮合以使两者单动,从而使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单动或联动,进而使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单动或联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第一辅助齿轮、第二辅助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的轴线均相互平行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具有第一凸轮止弧,所述第一辅助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轮止弧相匹配的第一凹轮止弧以使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独立转动一定角度;
所述第一辅助齿轮还具有第二凹轮止弧,所述第二辅助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二凹轮止弧相匹配的第二凸轮止弧,以使所述第二辅助齿轮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独立转动一定角度;
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轮止弧相匹配的第三凹轮止弧,以使所述第二辅助齿轮能相对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独立转动一定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间歇式转轴机构能360度转动,当电子设备的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所述第一主动轴与第二主动轴所处的状态为初始状态,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0度转动至第一角度值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所述第一凸轮止弧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的所述第一凹轮止弧相配合,所述第一辅助齿轮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辅助齿轮的第二凸轮止弧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第三凹轮止弧相配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单动;
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第一角度值继续转动至第二角度值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相啮合;并通过所述第一辅助齿轮和第二辅助齿轮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一起转动;
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第二角度值继续转动至360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仍相啮合,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的所述第二凹轮止弧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的所述第二凸轮止弧相对,所述第二辅助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单动。
作为优选,所述轴心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片及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均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片及第二定位片上,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片与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所述第一辅助齿轮和第二辅助齿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片与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间歇式转轴机构还包括:一壳体,所述第一定位片及所述第二定位片均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分别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伸出以用于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主体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叉形扭力架,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未连接所述铰接主体的一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叉形扭力架的两个叉口内以在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的转动过程中提供一与转动方向相反的阻力,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敞口并由具有导线进口及出口的理线端盖封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通过如上所述的间歇式转轴机构与所述第二主体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主体为显示端,所述第二主体为系统端。
作为优选,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为与底面呈一定夹角的斜面结构,所述间歇式转轴机构的壳体垂直于所述第一主动轴方向上的截面为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相匹配的多边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壳体的后端面平行,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端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壳体的缺口,当所述壳体置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壳体的后端面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在所述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所述间歇式转轴机构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所述系统端转动,在所述系统端与所述显示端之间的角度转动至90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单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保持静止;所述系统端继续转动,在所述系统端与所述显示端之间的角度转动至270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联动;转动所述显示端,使所述系统端与所述显示端之间的角度转动至360度,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保持静止;
其中当转动至所述系统端与所述显示端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所述系统端及所述显示端均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主动轴所在的平面共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联动及单动的转动关系进行整合,使得显示端与系统端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单动来最大程度避免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相互干涉,同时也为显示端与系统端的结构的多样性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单动的基础上介入联动,能使显示端、系统端及连接件在转动过程中有确定的姿态从而满足对不同设计及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去掉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端与系统端夹角为0°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对应于图6的垂直于第一主动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端与系统端夹角为9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对应于图8的垂直于第一主动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端与系统端夹角为18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对应于图10的垂直于第一主动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端与系统端夹角为27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对应于图12的垂直于第一主动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显示端与系统端夹角为36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对应于图14的垂直于第一主动轴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主动轴;11-第一主动齿轮;111-第一凸轮止弧;
12-第一环形凹槽;13-第二环形凹槽;2-第二主动轴;
21-第二主动齿轮;211-第三凹轮止弧;3-第一辅助齿轮;
31-第一凹轮止弧;32-第二凹轮止弧;4-第二辅助齿轮;
41-第二凸轮止弧;51-第一定位片;52-第二定位片;6-叉形扭力架;
61-叉口;7-壳体;71-理线端盖;711-导线进口;712-导线出口;
713-卡扣;72-卡槽;73-固定板;731-螺纹孔;732-调节螺栓;
81-显示端;82-系统端;9-连接片;91-轴孔;1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间歇式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上,其包括轴心定位件、第一主动轴1、第二主动轴2及联动件;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相平行且均通过轴心定位件定位,并且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分别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两个铰接主体固定连接,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第一主动轴1和第二主动轴2分别与显示端81和系统端82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之间设有联动件,联动件的介入或脱离能使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联动或单独转动。其中,联动件的介入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例如,通过改变联动件的位置来干涉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之间的转动关系,或者通过间歇式传动连接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目的;其中,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就是应用了间歇式传动连接的方式。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采用了外啮合不完全齿轮机构,其中,第一主动轴1上同轴设有第一主动齿轮11;第二主动轴2上同轴设有第二主动齿轮21;联动件包括:第一辅助齿轮3及能与之相啮合的第二辅助齿轮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11、第二主动齿轮21、第一辅助齿轮3及第二辅助齿轮4均为外啮合的不完全齿轮,并且均由轴心定位件固定其轴心;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内啮合不完全齿轮机构,或者其他的转动连接方式,即齿轮之间的啮合方式不仅限于此。
进一步的,第一主动齿轮11能与第一辅助齿轮3相啮合以使两者联动,且第一主动齿轮11能与第一辅助齿轮3脱离啮合以使两者单动,第二主动齿轮21能与第二辅助齿轮4相啮合以使两者联动,第二主动齿轮21能与第二辅助齿轮4脱离啮合以使两者单动,从而使第一主动齿轮11与第二主动齿轮21实现在某种状态下单动,在某种状态下联动,进而使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单动或联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11、第一辅助齿轮3、第二辅助齿轮4、第二主动齿轮21的轴线均相互平行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11、第一辅助齿轮3、第二辅助齿轮4、第二主动齿轮21的位置可根据不同需求做相应调整。
另外,第一主动齿轮11具有第一凸轮止弧111,第一辅助齿轮3具有与第一凸轮止弧111相匹配的第一凹轮止弧31以使第一主动齿轮11能相对于第一辅助齿轮3独立转动一定角度,并使第一辅助齿轮3在第一主动齿轮11独立转动的该一定角度内不被带着随转而是处于静止状态。第一辅助齿轮3还具有第二凹轮止弧32,第二辅助齿轮4具有与第二凹轮止弧32相匹配的第二凸轮止弧41,以使第二辅助齿轮4能相对于第一辅助齿轮3独立转动一定角度,并使第一辅助齿轮3在第二辅助齿轮4独立转动的该一定角度内不被带着随转而是处于静止状态。第二主动齿轮21具有与第二凸轮止弧41相匹配的第三凹轮止弧211,以使第二辅助齿轮4能相对于第二主动齿轮21独立转动一定角度,并使第二主动齿轮21在第二辅助齿轮4相对独立转动的该一定角度内不被带着随转而是处于静止状态。
以下列举出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在转动过程中的一种“单动-联动-单动”的转动顺序;
具体的,间歇式转轴机构能360度转动,当电子设备的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为图6所示的0度时,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所处的状态为初始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0度转动至第一角度值(图9所示的状态)的过程中,第一主动齿轮11的第一凸轮止弧111与第一辅助齿轮3的第一凹轮止弧31相配合,第一辅助齿轮3与第二辅助齿轮4相啮合,第二辅助齿轮4的第二凸轮止弧41与第二主动齿轮21的第三凹轮止弧211相配合,第一主动齿轮11由0度至第一角度范围内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二主动齿轮21转动,第一主动齿轮11单动;
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第一角度值继续转动至第二角度值(图13所示的状态)的过程中,第一主动齿轮11与第一辅助齿轮3相啮合;并通过第一辅助齿轮3和第二辅助齿轮4带动第二主动齿轮21一起转动,从而实现第一主动齿轮11和第二主动齿轮21的联动;
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第二角度值继续转动至360度的过程中,如图15所示,第一主动齿轮11与第一辅助齿轮3仍相啮合,第一辅助齿轮3的第二凹轮止弧32与第二辅助齿轮4的第二凸轮止弧41相对,第二辅助齿轮4与第二主动齿轮21相啮合,第二主动齿轮21在夹角由第二角度值转动至360度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主动齿轮1转动,第二主动齿轮21单动。
由于第一主动齿轮11固定于第一主动轴1上,第二主动齿轮21固定于第二主动轴2上,因此,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的转动关系与第一主动齿轮11与第二主动齿轮21之间的转动关系相同。当然,在转动过程中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之间的联动及单动顺序及角度可根据不同需求做相应调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在结构上更加优化,如图2所示,轴心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片51及第二定位片52,第一主动轴1和第二主动轴2均穿设于第一定位片51及第二定位片52上,且第一主动齿轮11和第二主动齿轮21均位于第一定位片51与第二定位片52之间;第一辅助齿轮3和第二辅助齿轮4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片51与第二定位片52之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各齿轮在相互啮合时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均采用外啮合式圆柱间歇性齿轮,并增加了各间歇式齿轮的齿厚。
另外,为了保证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在转动到任意角度后能保持其姿态,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叉形扭力架6,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未连接铰接主体的一端分别穿设于叉形扭力架6的两个叉口61内以在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的转动过程中提供一与转动方向相反的阻力;由于阻力是由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与叉形扭力架6的叉口6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而摩擦力的大小是由两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及压力决定,为了根据不同需求来调节阻力的大小,本实施例中加设了调节螺栓732,通过调节螺栓732来改变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与叉口61之间的压力大小。
请参阅图2、图3、图4,本实施例中的间歇式转轴机构还包括一壳体7,第一定位片51及第二定位片52均固定于壳体7内,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分别从壳体7的第一端伸出以用于分别与两个铰接主体固定连接;壳体7内还固定有一固定板73,固定板73上开设有用于穿设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的轴孔,固定板73上还设有能与调节螺栓732相螺接的螺纹孔731。如图3所示,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上均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2的,并将设有轴孔91的连接片9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12处,其中,为了便于装配,轴孔91上开设有豁口,以使连接片9能够套设在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上。另外,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上还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13,第一定位片51设于第二环形凹槽13内以限制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的轴向位移;拧紧调节螺栓732,连接片9上设有用于使调节螺栓732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此时调节螺栓732的螺帽与连接片9相抵靠,并推动连接片9向叉形扭力架6方向移动,连接片9与第一环形凹槽12的端面相抵靠,进而压缩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与叉形扭力架6相作用的一段,使得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在其径向上发生微小形变,从而增大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与叉形扭力架6的叉口61之间的压力,最终改变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在转动过程中的阻力大小。
当本实用新型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上时,需要考虑电子设备中两铰接主体之间用于供电和信号传输的导线的理线问题,如图3及图4所示,壳体7的第二端敞口,并由具有导线进口711及导线出口712的理线端盖71封盖,为便于安装,理线端盖71与壳体7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理线端盖71上设有卡扣713,相应的壳体7的内部设有与卡扣713卡接的卡槽72。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通过如上的间歇式转轴机构与第二主体铰接,其中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的伸出端分别通过固定件10与电子设备的两铰接主体进行固定连接。
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本实施例以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为与底面呈45°夹角的斜面结构的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系统端82位于显示端81的下方,如图4所示,间歇式转轴机构的壳体7在垂直于第一主动轴1的方向上的截面为夹角呈45°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并且第一主动轴1及第二主动轴2所在的平面与壳体7的后端面平行,参见图5。笔记本电脑的后端具有用于容纳壳体7的缺口(图中未示出),当壳体7置于缺口内时,壳体7的后端面与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相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并不仅限于45度(例如,夹角可以为30度或60度等),相应的,壳体7在垂直于第一主动轴1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做多样性调整。
本实施例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之间能够360度旋转,为更清楚的表达出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显示端81、系统端82、第一主动齿轮11、第二主动齿轮21、第一辅助齿轮3及第二辅助齿轮4的转动关系和姿态,现定义,间歇式转轴机构的壳体7在空间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6所示,在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间歇式转轴机构的第一主动齿轮11、第二主动齿轮21、第一辅助齿轮3及第二辅助齿轮4处于如图7所示的初始状态,并且第一主动轴1与系统端82连接,第二主动轴2与显示端81连接;当用户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时,会同时给显示端81及系统端82相反方向的力以开启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使得第一主动轴1趋于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主动轴2趋于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请参阅图7,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二主动轴2趋于逆时针旋转时,第二主动齿轮21开始与第二辅助齿轮4啮合,从而带动第二辅助齿轮4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此时第二辅助齿轮4与第一辅助齿轮3处于啮合状态,从而带动第一辅助齿轮3逆时针方向旋转;但是在第一凸轮止弧111与第一凹轮止弧31的作用下第一辅助齿轮3不能逆时针旋转,最终使得第二主动齿轮21不能逆时针旋转,进而使第二主动轴2不能逆时针旋转,从而避免了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之间的干涉。继续开启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当系统端82转过如图8所示的90度后,间歇式转轴机构中的各齿轮姿态如图9所示,此时,第一主动齿轮11开始与第一辅助齿轮3啮合,第一辅助齿轮3逆时针旋转,第二辅助齿轮4顺时针旋转,使得第二辅助齿轮4开始与第二主动齿轮21啮合,带动第二主动齿轮21逆时针方向旋转,最终使得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联动;当系统端82继续顺时针旋转45度且显示端81逆时针转动45度后,此时系统端82与显示端81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并且均位于第一主动轴1与第二主动轴2所在的平面上;系统端82继续转动,在系统端82与显示端81之间的角度转动至如图12所示的270度的过程中,第一主动齿轮11带动第二主动齿轮21联动,此时间歇式转轴机构中的各齿轮状态如图13所示,在第二凹轮止弧32与第二凸轮止弧41的作用下限制了第一辅助齿轮3的继续转动,进一步的限制了第一主动齿轮11的转动;继续转动,此时显示端81逆时针转动90度至图14所示的状态,完成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的360度旋转。此时,间歇式转轴机构中各齿轮的姿态如图15所示。
在上述的360度转动过程中,首先是限制显示端81的初步转动,从而避免了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的干涉,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在转过180度时,为保证两者处于同一平面上,并配合间歇式转轴机构的壳体7,使得外观上更具有平整性,采取系统端82转动90度后在于显示端81联动;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在转动360度后,能与间歇式转轴机构的壳体7在外观上更具整体性,同时也避免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的干涉,采取了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转动270度后,显示端81单独转动的转动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端81与系统端82在整个转动过程中,可根据不同需求,来改变其单动及联动的顺序和角度。也就是在间歇式转轴机构中各不完全齿轮的凹轮止弧、凸轮止弧及啮合齿的结构及个数,做相应调整;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歇式转轴机构中的各间歇式齿轮在相互啮合时的传动比均为1:1,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其传动比或其他齿轮参数可做不同调整。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间歇式转轴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心定位件、第一主动轴、第二主动轴及联动件;
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相平行且均通过所述轴心定位件定位,并且第一主动轴及第二主动轴分别用于与电子设备的两个铰接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之间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介入或脱离能使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联动或单独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轴上同轴设有第一主动齿轮;
所述第二主动轴上同轴设有第二主动齿轮;
所述联动件包括:第一辅助齿轮及能与之相啮合的第二辅助齿轮;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能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相啮合以使两者联动,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能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脱离啮合以使两者单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能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相啮合以使两者联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能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脱离啮合以使两者单动,从而使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单动或联动,进而使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单动或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第一辅助齿轮、第二辅助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的轴线均相互平行并且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具有第一凸轮止弧,所述第一辅助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轮止弧相匹配的第一凹轮止弧以使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独立转动一定角度;
所述第一辅助齿轮还具有第二凹轮止弧,所述第二辅助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二凹轮止弧相匹配的第二凸轮止弧,以使所述第二辅助齿轮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独立转动一定角度;
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轮止弧相匹配的第三凹轮止弧,以使所述第二辅助齿轮能相对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独立转动一定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转轴机构能360度转动,当电子设备的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所述第一主动轴与第二主动轴所处的状态为初始状态,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0度转动至第一角度值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的所述第一凸轮止弧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的所述第一凹轮止弧相配合,所述第一辅助齿轮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辅助齿轮的第二凸轮止弧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第三凹轮止弧相配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单动;
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第一角度值继续转动至第二角度值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相啮合;并通过所述第一辅助齿轮和第二辅助齿轮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一起转动;
两个铰接主体之间的夹角由第二角度值继续转动至360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辅助齿轮仍相啮合,所述第一辅助齿轮的所述第二凹轮止弧与所述第二辅助齿轮的所述第二凸轮止弧相对,所述第二辅助齿轮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单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片及第二定位片,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均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片及第二定位片上,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片与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所述第一辅助齿轮和第二辅助齿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片与所述第二定位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歇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壳体,所述第一定位片及所述第二定位片均固定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分别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伸出以用于分别与两个所述铰接主体固定连接;
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叉形扭力架,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未连接所述铰接主体的一端分别穿设于所述叉形扭力架的两个叉口内以在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的转动过程中提供一与转动方向相反的阻力,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敞口并由具有导线进口及出口的理线端盖封盖。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通过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歇式转轴机构与所述第二主体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主体为显示端,所述第二主体为系统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为与底面呈一定夹角的斜面结构,所述间歇式转轴机构的壳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主动轴方向上的截面为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相匹配的多边形结构,并且所述第一主动轴及所述第二主动轴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壳体的后端面平行,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端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壳体的缺口,当所述壳体置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壳体的后端面与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后端面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端与系统端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所述间歇式转轴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所述系统端转动,在所述系统端与所述显示端之间的角度转动至90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单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保持静止;所述系统端继续转动,在所述系统端与所述显示端之间的角度转动至270度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带动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联动;转动所述显示端,使所述系统端与所述显示端之间的角度转动至360度,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保持静止;
其中当转动至所述系统端与所述显示端之间的夹角为180度时,所述系统端及所述显示端均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主动轴所在的平面共面。
CN201521141894.2U 2015-12-31 2015-12-31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5350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1894.2U CN205350036U (zh) 2015-12-31 2015-12-31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41894.2U CN205350036U (zh) 2015-12-31 2015-12-31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0036U true CN205350036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73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41894.2U Active CN205350036U (zh) 2015-12-31 2015-12-31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00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356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1288072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铰链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3569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1288072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铰链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3569A (zh)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US10000955B2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70328102A1 (en) Tr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M466285U (zh) 雙軸式轉軸樞轉定位結構
CN205047647U (zh) 可变旋转扭力双轴同动转轴装置
CN102261371A (zh) 铰链结构
CN102619866A (zh) 铰链结构
CN205350036U (zh) 间歇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TWI588374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CN203685838U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TWI508649B (zh) Two-way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onnection device (a)
CN204061528U (zh) 一种齿轮联动式摩擦转轴铰链
CN203685837U (zh) 斜齿轮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110206814B (zh)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TWI69915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05972061B (zh) 双轴枢纽器的组装方法及双轴枢纽器
CN107288993B (zh) 连接装置和包括连接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4791370A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106686938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翻转机构
CN106555815A (zh) 可变旋转扭力双轴同动转轴装置
CN205064572U (zh) 斜齿轮传动式双轴联动铰链装置
CN203979112U (zh) 双转轴枢纽器以及笔记本电脑
CN201194615Y (zh) 脱毛装置
TWM499039U (zh) 多軸式轉軸裝置
CN212623838U (zh) 一种转轴及铰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